都市农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2 01:52: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都市农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思路分析论文

摘要都市农业是利用乡村的设施与空间,农业生产的场地、产品、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及经营活动,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式。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发展都市农业,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村自然、文化资源;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少城乡差别;为人们提供新的活动内容,有利于身心健康;扩大农业经营范围和规模,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益;摆脱农业发展困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有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市民农业园、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等。针对目前发展都市农业时出现的一哄而上、总体规模小、管理法规不健全、缺少文化教育内涵等问题,应该做到政策引导、计划管理、规划发展,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都市农业发展思路

都市农业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是一种为人们提供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现代农业重要构成之一。

都市农业(AgricultureinCityCountryside)的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大都市特意保留一些可以耕作的农地,由城里人去耕种,这是都市农业最初的意义。后来由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都市农业的内涵不断扩大,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形式,如生物农业、休闲农业、观赏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都充分地反映了都市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都市农业在60年代率先出现于美国,而后迅速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普及。我省在80年代末就出现了都市农业。首先在广州郊区出现了观光果园,以后其他各市陆续地出现更多。广州的云台花园、东莞的绿色世界、深圳的青青世界、顺德的生态园以及我市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农科奇观等,就是我省都市农业的典型代表。

1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

查看全文

都市农业统筹发展探析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向往的大城市出现了“现代城市病”:噪音、污染、紧张、没有绿色等。人们又开始眷恋乡村的美好生活:宽广的田野、泥土的芳香、自然的景色、农家的生活等。因此,现代城市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整个城市系统中加以考虑。本文分析了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

[关键词]北京都市农业

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扮演着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角色,好像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生产农副产品。其实,农业除了具有生产性功能外,还具有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性功能和为人类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空间的生活性功能。近年来,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发展、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逐步得到认识并被加以开发,农业的生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城市服务的功能增强,都市农业有了快速发展。

一、都市农业概述

都市农业是指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它融合了现代都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生活性功能、生态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等,集中体现了大农业的思想。可以说,都市农业拓宽了农业这一概念的内涵。农业是都市有机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同都市一样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一流的经营管理模式,发达的交通信息系统,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都市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城市规划中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二、北京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都市农业研究论文

一、都市农业:具有特殊内涵的农业

对许多人来说,都市农业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但它确是一个具有现代意味的可持续发展意义的重要概念。联合国开发遍地开花署把它定义为:以满足城市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的,采取信约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废弃物(垃圾和污水),在分散于城市或郊区各个角落的土地上和水体里,种养各种家用作物包括食品、花卉、草皮、药材、木材和燃料等,可进行加工和销售的产业。根据这个定义,我们认为,都市农业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种植业(蔬菜、瓜类、食用菌、药材、花卉和草地等),林来(水果、坚果、生态林、用材林和薪炭林等),畜牧业(生猪、肉牛、乳牛、羊、肉鸡、鸭和特种畜禽等)和水产业(淡水鱼虾等)。

都市农业的产品由有形和无形两部分构成。从有形部分看,除食品外,用来观赏休闲的花卉、草坪和林木,用来改善生态环境的防风林和绿色隔离带,用作悦情的观赏鱼、观赏鸟,供人玩耍的宠物,供科学试验的动物,用作燃料的木材、坚果壳和牛粪,有作皮件原料的猪皮、牛皮、羊皮和特种动物皮毛,用作羽绒的禽类羽毛,用作丝绸原料的蚕茧等都属都市农业产品。都市农业产品无形部分是附着于这些可以触摸的有形产品之上的精神性因素,比如,它们的生产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以及给人的美感。

都市农业的经营区域要小于城市辖区的郊县的范围,不能把城市辖区的全部农业都看作都市农业,因为,现在许多城市的行政辖县的农业完全或基本上是农村地区的农业,尤其是一些山区偏远虽然归属一个城市管辖,但它根本不具有城市特性,与传统农业并无二致。因此,我认为,都市农业应该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即城区屋缘农业、城区零星土地上的农业、以及最接近城市的近郊农业。所谓屋缘农业就是利用屋顶、阳台、向阳墙壁及屋周庭院进行的农业活动。这种农业潜力很大,它具有供应鲜鱼、蔬菜、水果、绿化视野,净化空气,运动休闲,防热降温等作用。城区星地农业,为城市保留了一定的绿化空间,可用作农业公园或生态公园;可提供高品质的副食品和花卉等,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从事农业劳动、进行农业教育的场所。近郊农业在城市农业中所占份额最大,它是指与城市建设用地毗邻的农业,它除了具有为城市居民提供鲜活的农产品和生态建设的意义之外,尤其重要的是观赏旅游价值。以湖南西部中心城市怀化为例,该市正在建设中的“一线一圈”,即以市区为中心、以5公里为内圆半径(城市建城区)、以16公里为外圆半径的方圆区域为“一圈”,以城区到洪江市(县级市)70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为“一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就是都市农业的有益探索。

都市农业的本质在于强调农业生产与城市发展以及人和自大环境诸方面的和谐。它充分利用和依托都市圈,运用现代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对土地、森林等延期环境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摒弃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重点发展高效、集约的商品农业,并致力于延伸产业链,录求农业产业化架构中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经济增长,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开发的和谐统一,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都市农业的现代性特征

查看全文

都市农业旅游研究论文

一、延安市都市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

(一)延安市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优势

1.特色的黄土高原农业文化优势。首先,山地自然条件的特殊性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农耕方式以及农民生活方式。其次,具有黄土高原中的陕北地区农业风光,表现在随山地变换的农业格局和相应气候条件下的特殊农作物景观优势。

2.革命圣地的“红色农业”优势。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更是延安“红色农业”的源头;杨家岭革命旧址亲手耕种过的菜园,枣园故居参纺线比赛用过的纺车是伟人参加劳动生产的真实写照,更是艰苦奋斗延安精神和“红色农业”的传承;枣园幸福渠等等,都是丰富的独特优势资源。

3.独特的农业物产景观。首先,延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出产丰富多样的农副土特产品。其次,高原地貌和恶劣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山区耕作模式,两者共同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物产景观。

4.具有区域特色的农家乐及农家饮食优势。陕北黄土高原区依靠其特有的农作物和风俗文化在农家乐及饮食文化上有其特殊的优势。首先,有丰富的农家乐资源。其次,有独具陕北特色的农家饮食,具有自然性、保健性等特点,形成了多种特色风味食品,已经成为农家乐及农家饮食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查看全文

都市型现代农业探讨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作为满足市民对“菜篮子”“果篮子”的现实需求,园艺在当今中国可谓“大业”已成。但同时,园艺事业又急盼守正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增进我国人民更大福祉。21世纪以来,我国园艺工作者们紧紧围绕推动农业多功能发展,将市民可体验园艺置于都市型现代农业之中创新应用,取得了可喜成绩,教授了科学知识,丰富了劳动情趣,守护了心灵性慧。

以生产性体验,传承农耕文明。园艺一词,原指在围篱保护的园囿内进行的植物栽培,后发展为区别农艺的一种栽植果蔬花木技艺。考古发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栽植棕枣、无花果、油橄榄、葡萄及洋葱。古罗马时期著作和《汉书》,均有当时已经使用原始型温室的记载。我国早在周代,园艺就曾作为官方独立经营机构(园圃)出现,较早进入园圃栽培的作物有瓜、瓠、韭、葵、枣、山梨等。秦汉时期,随着东西方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国的桃、杏等被传至西方,西方的大蒜、黄瓜、葡萄、石榴、核桃等引入中国。南北朝时期,果树繁育、栽培技术得以很大进步。唐宋时期,观赏园艺发展迅速,出现牡丹、兰花、梅花、芍药等名贵品种。明清时期,随着海运大开,我国银杏、枇杷、柑橘及白菜、萝卜等先后被传向国外。发展至今,我国园艺生产过程可谓是满载中国劳动人民的耕作智慧。以生产性园艺体验为主的现代农业,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推广较为普及。市民在观光的同时,通过果树嫁接、瓜蔬水培土培、果蔬采摘等农事活动亲身体验,既能掌握园艺生产中的一定劳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次来自远古、直通现代的中华农耕文明庄严洗礼。

以生活性体验,感受身入心至。以北京市创建园艺驿站为例,园艺驿站是首都绿化委员会组织的,由街道社区、近郊乡镇、公园景区、科教园区或其他基层单位,有效集成辖区内生态资源,充分利用绿地附属空间和疏解腾退出来的公共场所,用于组织开展公益性市民户外活动、园艺技能培训体验及园艺生活交流,“零距离”感受自然、享受园艺的实践平台。该项工作始于2015年,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园艺驿站已超过80家。已建成的园艺驿站,有的依托市民公园、景区景点或林地工作站,有的依托公益书屋、温室空间等,公益课程设计各具特色。花卉养护、中式插花、多肉造景、标本制作等园艺DIY课程深受市民喜爱。有的驿站还推出园艺疗法课程,借由实际接触及运用园艺材料、方法来美化植物、盆栽或庭园,赋予身心活力、调节情绪、缓解疲劳。园艺驿站可以理解为一种充满创意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如今园艺驿站已经融入周边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市民感受绿色生活方式,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好去处。以生态性体验,营造发展空间。

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纷纷举办地景艺术节,这些地景艺术节以保护生态为主旨,筑起园艺小巢,供市民观赏和体验。其中,有的注重挖掘园艺生态之美,如花中有蝶、蝶舞月下……,“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有的注重现实与意境体验,手工花艺DIY、园艺小种竞赛等,让市民置身于花海、花墙或果林之中,亲身融入大自然;有的倡导发挥园艺废弃物再利用价值,利用枯枝、落叶、树皮、果皮等元素进行创作,经过艺术加工焕发新姿,尽显地景之美。地景艺术节往往历时3个月或更长,节后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空间较大。尤其是地景一旦诞生往往又成为即时地标,人们趋之若鹜、心有所往,既是对园艺劳作的一次完美践行,也是向园艺生态的一次礼赞致敬。“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生趣盎然的自然意境,是都市农业的最高追求。发展以市民可体验园艺为主题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符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以市民可体验园艺为主题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离不开创意与产业融合,离不开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作者:吴国琴

查看全文

都市农业多功能化经营探究论文

[摘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都市农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新的时期,都市农业多功能化经营成为一种趋势,它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社会等多重功能与价值,在建设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独有作用和深远影响。本文旨在对都市农业多功能化经营作初步的价值分析及相关探讨。

[关键词]都市农业多功能化经营价值分析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历着从传统的农业大国向新兴工业国家与商品经济国家的演变。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农业,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开始走上现代化之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经营领域,都市农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发达国家较早实现了农业现代化,都市农业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并逐渐形成了都市农业的理论;在中国,都市农业也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新发展方向。我国一些大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都市农业已有一定规模。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2005年,该区农业工作根据新的功能定位,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主线,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和技术,在设施农业、旅游农业、采摘农业等农业领域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获得了良好的效益。2007年8月,笔者在北京市房山区进行了都市农业的专题实证研究和考察,对都市农业多功能化经营的价值有了更清晰具体的认识。

一、都市农业及其多功能化经营

都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简称UA)一词最早见于1930年日本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以易腐败而又不耐储存的蔬菜生产为主,同时又有鲜奶、花卉等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称之为都市农业。尔后,有的学者以与城市中心的远近距离作为界定“都市农业”的标准,并提出“城郊农业”的相关概念(孙仲彝,1996);有的学者从行业属性和产品特征等方面来界定都市农业的内涵(党国印,1998)。

综合众多学者观点并结合实地考察,我们认为,都市农业是这样一种经济产业:它处于城市内部或城郊地带,为城市居民提供食物资源和非食物资源与服务,农民与市民直接互动、两地资源流通共享。相对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而言,都市农业具有如下特点:(1)从地理空间来说,都市农业不限于近郊或远郊,可在足够短的时间内进行信息、资源的流动和市场互动的地理空间都是都市农业的地理范围。(2)都市农业以城市为目标市场,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多重的产业功能、复合的经济结构、高投入高产出等主要特征。(3)都市农业在产业功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除了传统农业的生产、生活功能,为市场提供基本的食物资源,还具备生态屏障、社会文化等多重功能和价值。

查看全文

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都市农业充分发挥大中城市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和人力资源集中的优势,借助高新技术应用功能的多元化、经营的国际化、生产的智能化,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走向。都市农业将极大地带动现代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农产品

作为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我国都市农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郊农业,最早将都市农业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都市农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发展态势良好。

一、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与传统农业相比较,都市农业具有发展导向的差异性、农业功能的多样性、产业间的融合性等特点,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开放循环的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要素流动,一产必然向二、三产延伸,二、三产自然反哺农业,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互促,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度融合,农业的内涵不断拓宽。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和肥等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设施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设施农业的发达程度是现代农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查看全文

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模式论文

摘要:都市农业充分发挥大中城市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和人力资源集中的优势,借助高新技术应用功能的多元化、经营的国际化、生产的智能化,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走向。都市农业将极大地带动现代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农产品

作为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我国都市农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郊农业,最早将都市农业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都市农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发展态势良好。

一、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与传统农业相比较,都市农业具有发展导向的差异性、农业功能的多样性、产业间的融合性等特点,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开放循环的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要素流动,一产必然向二、三产延伸,二、三产自然反哺农业,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互促,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度融合,农业的内涵不断拓宽。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和肥等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设施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设施农业的发达程度是现代农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查看全文

都市农业对食品安全保障优势

摘要:概括都市农业与食品安全的定义,阐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论述都市农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优势,提出缓解食品安全问题的5种都市农业生产模式,对进一步解决都市农业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都市农业;食品安全;生产模式

1引言

近年来,各种“黑心食物”在新闻媒体频繁曝出,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相继爆发,给产业和社会带来巨大冲击,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食品安全指的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存权利,应当“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虽然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食品安全治理仍存薄弱处,食品安全隐患和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加大农产品的产量,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辅助药物来解决病虫害等问题,导致人体食用后,身体机能产生不良影响[1]。传统农业运输途径长、加工环节多,食品安全问题常有发生。而都市农业距市场近,对市场熟悉,经营者可及时、准确的了解市场供需,有助于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优质农产品或时令农产品[2]。都市农业是中国城市“菜篮子”供应的主体,国外诸多研究也论证了都市农业可以增强食品的数量安全,但目前尚缺乏将都市农业作为解决城市食品安全有效途径的系统研究[3]。

2都市农业简介

2.1都市农业定义。“都市农业”是20世纪50、60年代被美国的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是指在都市的郊区,边缘地带,依托都市的人才、资金等优势,创建旅游及休闲观光等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以适应现代都市发展繁荣需要。我国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王全辉等研究总结得出我国都市农业模式包括复合型的北京模式、重视生态农业的上海模式、以休闲为特色的南京模式、自主创新的深圳模式和以生态文明为主的武汉模式[4],这些模式各具特色,又相互融合。2.2都市农业功能生产功能。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为都市居民提供新鲜、安全的农副产品,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消费需要。生态功能。都市农业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对保护自然生态,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起重要作用。生活功能。都市农业给人们提供了社会交往平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如观光休闲农业。都市农业还可以作为“窗口农业”,起到教育与示范作用。都市农业的普及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回应了社会的生态需求,同时增加了市郊农民的日常收入[5]。

查看全文

区政办都市农业发展意见

为进一步推动我街道农业经济全面升级,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根据街道实际,现就加快发展都市农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都市农业是在城市地区和周边间隙地带,为城市发展服务,与城市建设融合,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态。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对于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品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当前各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合力,已具备了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的时机和条件,由传统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变,势在必行。我街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具备发展都市农业的良好条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潜在市场;综合实力较强,城市化水平较高,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较强,发展都市农业的产业、融合互动优势明显;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公共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支持都市农业发展的经济实力较强;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多条产业链,发展都市农业的产业基础较好;农业科技化、机械化、水利化水平较高,发展都市农业具有较强的基础承载能力。发展都市农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街道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性,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确保实效。

二、发展都市农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和富裕农民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各具特色的园区为抓手,以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景观等新功能,通过城乡互动发展和产业融合,构建农村与城市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相适应的高标准高质量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