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外交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22:11: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多边外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我国多边外交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多边外交;国际行为主体
[论文摘要]多边外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国际合作和协调。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重视多边外交。中国多边外交具有自己的特点,要重视处理其中的中国多边外交重要关系。
多边外交古已有之,但近年才日益得到重视。这与当前全球化速度加快,全球问题更加突出,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分不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多边外交呈现出非常活跃的态势,而且形式与内容也日益丰富和多样。
一、多边外交的基本内涵
关于多边外交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相对而言,下列定义比较科学,即:多边外交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多边外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各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协调。
多边外交的实践古已有之。有学者认为,距今约2800年的中国春秋时代,东周列国的霸主“大会诸侯,订立盟约”既是中国古代的首脑外交,也是中国古代的多边外交实例。但也有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多边外交可以追溯到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当代意义上的多边外交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体系。但是,直到冷战结束后其在国际关系中的独特作用才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多边外交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多边外交;国际行为主体
[论文摘要]多边外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国际合作和协调。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重视多边外交。中国多边外交具有自己的特点,要重视处理其中的中国多边外交重要关系。
多边外交古已有之,但近年才日益得到重视。这与当前全球化速度加快,全球问题更加突出,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分不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多边外交呈现出非常活跃的态势,而且形式与内容也日益丰富和多样。
一、多边外交的基本内涵
关于多边外交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相对而言,下列定义比较科学,即:多边外交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多边外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各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协调。
多边外交的实践古已有之。有学者认为,距今约2800年的中国春秋时代,东周列国的霸主“大会诸侯,订立盟约”既是中国古代的首脑外交,也是中国古代的多边外交实例。但也有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多边外交可以追溯到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当代意义上的多边外交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体系。但是,直到冷战结束后其在国际关系中的独特作用才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多边外交研讨论文
[摘要]对于意图实现和平发展的中国,多边外交在其对外战略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参与到国际多边事务之中,多边外交实践逐渐展开,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对多边外交的重视程度总的来讲是呈上升趋势的。多边外交逐渐成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国;多边;多边外交
作为一个和平发展中的大国,多边外交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的多边外交这一重大课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多边外交
多边外交自古就有。二战以后,多边外交发展非常迅速。对于多边外交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多边外交是指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组成的体系进行的外交活动。它可以在政府间的层次上进行,也可以在非政府间的层次上进行”。也有学者认为,“多边外交,指两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多种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交往、协调的行为和方式”。还有学者认为,“多边外交是指数个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的各个领域的合作”。从以上不同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多边外交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多边外交是与双边外交相对应的概念。其二,多边外交的行为主体在数量上必须超过两个。其三,多边外交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但是也包括其他各种行为主体。
二、中国多边外交的四个时期
中共外交新略令世界耳目一新
中新网10月19日电美国《侨报》18日刊登社论《中共外交新略借重中国智慧》指出,在中国大步而坚实地走向世界的今天,世界也在倾听着中国的足音,辨析着中国足樱因此,十七大召开之际,外界将关注中国外交方略将如何定案、中国外交将如何出手。从中国近年的外交演出中,尤其从是次的政治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外交新略正在浮出:
该文从如下四个方面阐述观点:
第一,“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的成型。
近五年来中国外交实践过程,可以说是胡温“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的酝酿与成型的过程。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奠定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出发点。而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格局持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胡温审时度势,从“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出发,于2005年推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一战略的核心是谋求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间的“求同存异”。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既是理想的,也是务实的。它既是“和平共处”原则在新形势下的延伸,更凝聚着中国传统的“和合”智慧。在十七大报告中,在阐述这一理念时,就提出“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这些,与西方信奉实力第一,追求利益化最大化的现实主义外交,或者是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新保守主义”外交拉开了距离。可以说,“和谐世界”就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外交方略。
中国近年所上演的一场场外交大戏,都是“和谐世界”的理念下导演的。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美两大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有巨大差异的国家,在风风雨雨中,维系着战略伙伴关系,美方认可中国为“利益相关方”,标志双方关系走向稳定与成熟。中日关系成功走出小泉的阴影,在五年僵局后融冰回暖。中印两大巨人摒弃前嫌,重新握手。在解决朝核危机、达尔富尔问题中,中国外交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所表现出来的务实精神与圆融手法,均令世界耳目一新。
第二,“有所作为”外交策略的确认。
我国睦邻外交论文
[摘要]中国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睦邻、安邻、富邻”是现阶段中国睦邻外交政策的集中表述,是对近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经典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一如既往地坚持睦邻外交政策,努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交融、安全对话等进一步加深,中国的睦邻外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中国睦邻外交;成果;深化
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加突出,总体趋于缓和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稳定周边提供了良好机遇。中国的周边外交历来在整个中国外交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历史表明,中国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更加丰硕的成果。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睦邻外交政策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睦邻友好、亲仁善邻的民族传统美德。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周边外交,将“安定四邦”作为其指导原则,奠定了中国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首先针对周边国家提出的国际关系原则,构成了中国睦邻外交政策的核心,已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后,“求同存异”、“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主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构成中国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继续坚持睦邻外交政策,从周边人手,排除干扰,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制裁,与周边国家增强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使睦邻外交政策不断深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与1997年十五大重申并发展了我国一贯坚持的睦邻外交政策,把坚持睦邻友好放在重要位置。十四大报告认为,我们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十五大报告坚持睦邻友好不改变,对中国与邻国之间存在的争议问题,着眼于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大局,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解决,一时解决不了,暂时搁置,求同存异。进入21世纪,中国的周边政策更为全面和成熟。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外交政策;十七大报告则强调指出:“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这一方针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睦邻思想,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深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睦邻外交政策,为新世纪中国周边外交确定了方向。
全球化的外交意义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全球化是客观的、多维的历史发展进程,是同一化与多样化的统一。当代全球化对外交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推动了外交主体、外交议题、外交方式的革命。
【关键词】全球化主权碎片化外交议题扩展公共外交多边外交
Abstract:Globalizationisaobjectivelyandmultidimensionallyhistoricalcourse,andalsoaidenticalanddiversifiedunion.Contemporaryglobalizationisprofoundtodiplomacy,whichpromotestherevolutionofdiplomaticbody,diplomaticsubjectanddiplomaticmode.
KeyWords:Globalization;Fragmentizedsovereignty;Expansionofdiplomaticsubject;Publicdiplomacy;Multilateraldiplomacy
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髦用语”(buzzword)。但是,全球化的许多基本问题都处在巨大的争议之中而难以达成共识,譬如全球化究竟是一种实际状态,还是一种意识形态或目标,全球化究竟始于何时,全球化是单维的还是多维的,全球化是西方化、美国化吗?全球化是同质化还是异质化?正如罗伯特•基欧汉所言,全球化这一说法意在表明,人们普遍认识到世界政治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当然,这种模糊的说法也意味着,人们对这一变化的理解还是肤浅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对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作一理解和把握。
一、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提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真实表达了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追求。
立足中国国情,顺应历史潮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以何种方式实现发展,对国际社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紧密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对国际战略和对外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成为我们党面临的迫切任务。
2004年以来,同志在国内外各种场合明确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2005年11月,主席访英期间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要义。同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坚定决心,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2006年8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在世界目光聚焦中国的关键时期,我们向世界明确宣示,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由此,我们不仅妥善地应对国际上对中国发展的种种议论和猜测,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而且确立了中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郑重选择与庄严承诺。这是基于我国的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以及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精髓可以归结为: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永远不称霸。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大国武力崛起旧模式的摒弃。纵观近代几百年来大国的兴衰史,大国崛起基本上走的都是一条通过武力和战争改变原先世界格局,从而建立新的霸权和国际秩序的道路。大国的武力崛起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中国的和平发展,开创了通过维护和利用国际和平环境来实现自身发展,又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各国共同繁荣的全新道路,开创了落后国家在追求人类文明进步中实现发展的全新局面。和平发展道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了历史潮流,表明中国是以发展谋和平,以合作促和平,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领导人会议讲话
各位同事,各位代表,
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谨对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成员国领导人第二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东道国哈萨克斯坦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的感谢!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倡导建立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论坛,已逐步发展成为探讨亚洲安全和合作问题的重要论坛,成为不同文明展开对话、不同国家谋求共识的有益平台。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亚信进程。今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遵循亚信的宗旨和原则,支持亚信在维护亚洲地区安全、扩大区域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
亚洲是一块充满多样性的大陆。今天的亚洲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办好亚洲的事情,必须依靠亚洲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团结协作。所有亚洲国家应该携手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为实现这一美好目标,我们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共同努力。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提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真实表达了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追求。
立足中国国情,顺应历史潮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以何种方式实现发展,对国际社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紧密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对国际战略和对外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成为我们党面临的迫切任务。
2004年以来,同志在国内外各种场合明确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2005年11月,主席访英期间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要义。同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坚定决心,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2006年8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在世界目光聚焦中国的关键时期,我们向世界明确宣示,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由此,我们不仅妥善地应对国际上对中国发展的种种议论和猜测,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而且确立了中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郑重选择与庄严承诺。这是基于我国的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以及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精髓可以归结为: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永远不称霸。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大国武力崛起旧模式的摒弃。纵观近代几百年来大国的兴衰史,大国崛起基本上走的都是一条通过武力和战争改变原先世界格局,从而建立新的霸权和国际秩序的道路。大国的武力崛起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中国的和平发展,开创了通过维护和利用国际和平环境来实现自身发展,又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各国共同繁荣的全新道路,开创了落后国家在追求人类文明进步中实现发展的全新局面。和平发展道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了历史潮流,表明中国是以发展谋和平,以合作促和平,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外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广泛开展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有效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不同内涵的战略合作继续深化。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向前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并正处于改善和发展的新阶段。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改善。与东盟的经贸联系和互信合作日渐增强,2006年与东盟首脑峰会首次在中国成功举行,成为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今年8月中旬,主席出访中亚国家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对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构建和谐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印关系取得长足进步,两国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朝鲜、韩国、巴基斯坦、越南等邻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南南合作不断深入。中非构建了“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06年有非洲48国领导人和代表参加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三次峰会在北京召开,堪称中国外交史和中非关系史上的一大壮举;2004年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成立;同拉美和加勒比各国多领域的合作更加密切。
努力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不断扩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规模和领域,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和参与多边安全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新威胁新挑战方面做出了新贡献。我国还建设性地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积极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主张通过和谈解决伊朗核问题,支持和参与伊拉克的战后重建工作,为解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提出“三方机制”和“双轨战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