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21:03: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独立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独立化

民办独立学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分析

我国民办独立学院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主要源于1993年左右一些公立高等学校的内部,大多数都是以民办形式办学的二级学院,于1999年高等学校的持续扩招之后逐渐形成了规模,截至目前,我国的民办独立学院的发展仍处于相对的初级阶段。民办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种创新模式,随着它们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独立学院所形成的档案也越来越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重视程度的矛盾日益凸显,而加强民办独立学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设工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而且已成为独立学院档案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民办独立学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利于提高民办独立学院的经济效益。由于民办独立学院的经费大部分来源是合资企业或其他途径,经费使用条件必然苛刻,学院对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配备较少。然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档案存在管理成本大、服务效率低的缺点,而进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从短期来看是花费了一部分资金,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原先需要几个人管理的档案,进行档案数字化扫描之后只需要一个人来管理,节省了占地空间,节约了保管费用,减少了人员的配备,档案查阅则更加方便迅速,避免了物力和人力浪费,提高了经济效益。(二)利于提高办公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存在档案利用率低、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但是进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科学、方便地完成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等环节,而且通过数字化扫描后的档案信息能够及时实现数据共享,并且利用学校的数字化平台实现档案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互通互联,档案利用者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查询档案资料,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虽然民办独立院校所收集的档案一般形成时间比较新,但是将存档的纸制档案通过数字化扫描后变为电子档案,档案的存储和利用都更加安全便捷。尤其是对一些珍贵的档案,通过扫描后减少对档案原件的使用频率,利于档案的永久保管。

二、民办独立学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民办独立学院的档案工作正在逐步被重视,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民办独立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有些学校甚至没有独立的档案库房,有些未对档案库房配置防火、防潮、防盗、防虫、防强光等防护设备,没有配备基础的复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基础设施条件水平较为落后。而且,民办独立学院在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基础设备及经费配备比例较低,绝大多数学校是没有专项经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档案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二)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很多民办独立学院并不愿意在档案工作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民办独立学院中的开展较晚,没有统一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也没有形成档案工作网络,更没有制定相应的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制度规范。(三)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配备良莠不齐。目前,民办独立学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专职、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人员变动频繁,即便有些学校配备了专门的人员,也缺少档案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发展。(四)档案信息化建设观念薄弱。民办独立学院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普遍较弱,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来自其他职能部门或身兼数职,他们习惯沿用原来的纸质利用方式,没有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性,从而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或未起步。另外,民办独立学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很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项资金来购买专门的档案基础设备和信息化软件(如档案管理系统),这也制约了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造成民办独立学院的信息化水平整体较低。

三、民办独立学院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查看全文

新时化依法推进司法独立和公平的思索

摘要: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对于新时期坚持司法独立和公正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依法规范和推进司法独立和公正,首先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引领司法独立和公正,其次应当准确理解和把握司法独立的科学内涵,最后必须遵循坚持司法独立和公正的基本要求。既立足于当前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又要着眼于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扎扎实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切实发挥司法机关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内涵;要求

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引领司法独立和公正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检察权。”坚持司法独立,确保司法公正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探索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确保司法权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行使,完善诉讼制度,健全公民权力救助机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落实司法保障,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检察权,要把改革的着眼点放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切实保障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问题上。随着依法治国的进展,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坚持司法独立的基础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形成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完善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内容、程序和工作制度;大力推进司法公开,提高司法机关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委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明确内容,规范程序,改进方法,并加强对各种形式监督的协调整合,保障司法监督的有效进行。确保司法权的行使符合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的要求,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二、准确理解和把握司法独立和公正的科学内涵

司法上的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即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在历史上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对于封建的专制、非法、专横无疑是一个革命性的批判,具有重要的意义。司法独立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条根本法原则,也是我国有关组织法和诉讼法规定的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一个基本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对于保证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具有重大的意义,没有这一原则,司法机关的司法就有可能因为多种因素影响而失去其司法的本质,甚至演变为非法与专横。

查看全文

独立审计服务专门化经营研究论文

一、审计市场供给方与行业专门化经营

(一)审计产品质量差异化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会造成审计技术的差异化。专门化经营使得事务所拥有一批具有行业专门知识和行业审计专长的审计专家,他们对该行业的各种风险领域、会计规则、报告要求等有深刻的认识,也更易发现该行业的具体会计、审计问题。这种优势在银行保险业等对审计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体现的尤为明显。其次,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能通过为客户提供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建议而产生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品质差异化服务。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更可能在改造经营流程、内部控制等方面向管理当局提出更多有深度的建议,从而实现更高的附加价值。最后,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能实现对审计产品更高的保险功能。审计质量通常受到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审计师行业专长,可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对审计产品的质量保证。(二)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的基本出发点是将资源优势聚合于某一特定的行业或产业领域,资源的聚合和管理的协同意味着事务所在该特定细分市场上技术优势的集中。这种技术优势具体体现为行业审计专家自身的人力资源整合优势、事务所拥有的客户行业知识资源共享优势、审计实务中积累的与行业紧密相关的技术方法交流优势等,随着行业审计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审计收费溢价的实现,会计师事务所就会获得行业审计的规模收益。同时,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有利于形成富有成效的学习经验曲线。审计师的执业能力除了来源于专业的理论外,更多是源于经验的积累。当审计师专攻某一行业的审计鉴证业务时,通过行业知识水平和从业经验的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富有成效的学习经验曲线,可有效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形成与规模无关的成本优势。

(三)专用性人力资本运用效率的提高

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最核心的资源,而专用性人力资本如行业审计专家,更是直接关系到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事务所为了形成行业专长,会投人大量精力用于行业审计人员的相关审计会计知识培训,而专门化的审计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积累相关的行业知识和经验。行业专长的形成使得事务所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声誉,同时也增强了所内行业专长型审计人才对事务所的依赖,减少了因人才流动造成的损失。行业专长型审计人员的行业专长依赖于其执业前期长期的不断学习和工作时的日积月累,流动成本极高,一旦流动到非行业专长型事务所将难以保持其专业化的技术优势。这种人力资本稳定性的增加会有效提高事务所对专用性人力资本的运用效率,为事务所专门化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查看全文

行政法官独立化研究论文

1996年3月17日第11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一个特别的行政程序——听证程序,并突出强调听证主持人员地位的独立性。建立听证制度是我国借鉴国外经验,特别是美国发达的听证制度经验的结果。这一两年来,美国学者在积极探讨如何改进本国听证制度的时候也把焦点集中在行政法官的独立化问题上。虽然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走得很远,但作一些介绍和分析评价,对于我国听证制度的发展也许不无稗益。

一、行政法官——象征地位独立的名称

美国行政法官地位的发展是美国行政法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在美国,有人认为行政法官已成为美国法官系统的主角〔1〕。这种说法虽有悖于行政法官的性质,但作为对现实状况的评价确不无道理。美国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LawJudge,简称ALJ)虽称作“法官”,却不是司法系统组成人员。根据普通法系的司法传统,国家审判权只能由具有单一审判职能的普通法院行使,“我们的行政法与诺庭汗(LordNottingham)之后的衡平法一样,只是普通法的一个组成部分”。〔2〕所以行政案件与民事、刑事案件一样,由普通法院来审理,不设立专门的行政法院,当然不存在大陆法系行政法院中的“行政法官”(JudgeofAdministrativeCourt)。美国行政法官是美国行政机关行使审判型听证权的一类特殊行政人员。所谓审判型听证,又叫作正式程序的听证,即法律规定必须举行的听证,听证要遵循法定的程序,听证记录是最终裁决的依据。除了行政法官,美国还有其它非正式程序听证人员,但不象行政法官属于正式听证的正常情况。

行政法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地位的独立性,这源于美国行政法中贯彻了一项古老的原则——自然公正原则,该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事人不能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体现在行政法中就是“职能分离”(seperationoffunction),即:“从事裁决和审判型听证的机构和人员,不能从事与裁决和听证行为不相容的活动,以保证裁决的公平”。〔3〕所谓不相容的活动,主要是指调查追诉活动,因为事先参加调查的人如果参加听证和裁决,必然着重以他所调查的、用以追诉当事人的证据作为听证依据,而忽视当事人所提出的相反证据。有一种心理上偏见。带着这种偏见来行使听证权,并作出初步决定,很难保证听证和裁决的公正性。正是为了防止这种偏见,具有听证和初步裁决权的听证主持人员逐步与其它行政人员区别开来,并且随着听证公正性要求的日益提高,独立性日益分明,进而形成了行政法官这支特殊的队伍。

行政法官的名称是伴随听证主持人员地位的提高而逐步获得的。本世纪开始时,主持行政听证的人员被授予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审查官”(Examiner)。他们是根据1906年的赫普本法(HepburnAct1906),由州际商业委员会任命的专门负责主持宣誓,审查证人和接收证据的人员,他们与稍后不久由其它行政机关任命的审查官是今天行政法官的前辈,但这些前辈的地位远不如今天的行政法官显赫。审查官与所属行政机关之间是一种完全的从属关系,他们的任命、提升和薪金保险全部由行政机关决定,根据行政长官的意志主持听证,缺乏职业安全感。三十年代,审查官的地位问*向行政机关无视审查官听证工作的独立性。在这种批评声中,1946年美国通过了《联邦行政程序法》,该法规定了一系列保证听证主持人员独立工作的措施:文官事务委员会从具有律师资格和工作经验的人中,通过考试录用听证主持人员,听证主持人员的工资和任职由文官事务委员会管理,不受听证所在行政机关影响;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从文官事务委员会确定的合法合格人员中任命听证主持人员;听证主持人员没有试用期,轮流听证,实行职能分离,不能执行和听证工作不相容的职务;听证主持人员除非有文官事务委员会所规定和确认的正常理由,并经正式的听证程序,不能罢免。196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编纂过程中,审查官更其名为“听证审查官”(HeanringExaminer),突出其享有的独立听证权。1972年,随其地位提升又改为“行政法官”,有时也称“隐蔽的法官”(HiddenJudiciary)或“看不见的法官”(InrisibleJudiciary)。但行政法官独立化问题并未就此结论,有人期待更多的变化,甚至于倡议在美国建立独立的行政法院,把行政法官又称作“行政机关的美国法官”〔4〕(UnitedStatesJudgeoftheExecutrieDepartment),认为行政法官的地位无异于美国宪法第三条规定的联邦法官。

二、州行政法官的集中使用制度

查看全文

国家行政法官独立化论文

1996年3月17日第11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一个特别的行政程序-听证程序,并突出强调听证主持人员地位的独立性。建立听证制度是我国借鉴国外经验,特别是美国发达的听证制度经验的结果。这一两年来,美国学者在积极探讨如何改进本国听证制度的时候也把焦点集中在行政法官的独立化问题上。虽然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走得很远,但作一些介绍和分析评价,对于我国听证制度的发展也许不无稗益。

一、行政法官-象征地位独立的名称

美国行政法官地位的发展是美国行政法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在美国,有人认为行政法官已成为美国法官系统的主角〔1〕。这种说法虽有悖于行政法官的性质,但作为对现实状况的评价确不无道理。美国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LawJudge,简称ALJ)虽称作“法官”,却不是司法系统组成人员。根据普通法系的司法传统,国家审判权只能由具有单一审判职能的普通法院行使,“我们的行政法与诺庭汗(LordNottingham)之后的衡平法一样,只是普通法的一个组成部分”。〔2〕所以行政案件与民事、刑事案件一样,由普通法院来审理,不设立专门的行政法院,当然不存在大陆法系行政法院中的“行政法官”(JudgeofAdministrativeCourt)。美国行政法官是美国行政机关行使审判型听证权的一类特殊行政人员。所谓审判型听证,又叫作正式程序的听证,即法律规定必须举行的听证,听证要遵循法定的程序,听证记录是最终裁决的依据。除了行政法官,美国还有其它非正式程序听证人员,但不象行政法官属于正式听证的正常情况。

行政法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地位的独立性,这源于美国行政法中贯彻了一项古老的原则-自然公正原则,该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事人不能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体现在行政法中就是“职能分离”(seperationoffunction),即:“从事裁决和审判型听证的机构和人员,不能从事与裁决和听证行为不相容的活动,以保证裁决的公平”。〔3〕所谓不相容的活动,主要是指调查追诉活动,因为事先参加调查的人如果参加听证和裁决,必然着重以他所调查的、用以追诉当事人的证据作为听证依据,而忽视当事人所提出的相反证据。有一种心理上偏见。带着这种偏见来行使听证权,并作出初步决定,很难保证听证和裁决的公正性。正是为了防止这种偏见,具有听证和初步裁决权的听证主持人员逐步与其它行政人员区别开来,并且随着听证公正性要求的日益提高,独立性日益分明,进而形成了行政法官这支特殊的队伍。

行政法官的名称是伴随听证主持人员地位的提高而逐步获得的。本世纪开始时,主持行政听证的人员被授予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审查官”(Examiner)。他们是根据1906年的赫普本法(HepburnAct1906),由州际商业委员会任命的专门负责主持宣誓,审查证人和接收证据的人员,他们与稍后不久由其它行政机关任命的审查官是今天行政法官的前辈,但这些前辈的地位远不如今天的行政法官显赫。审查官与所属行政机关之间是一种完全的从属关系,他们的任命、提升和薪金保险全部由行政机关决定,根据行政长官的意志主持听证,缺乏职业安全感。三十年代,审查官的地位问*向行政机关无视审查官听证工作的独立性。在这种批评声中,1946年美国通过了《联邦行政程序法》,该法规定了一系列保证听证主持人员独立工作的措施:文官事务委员会从具有律师资格和工作经验的人中,通过考试录用听证主持人员,听证主持人员的工资和任职由文官事务委员会管理,不受听证所在行政机关影响;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从文官事务委员会确定的合法合格人员中任命听证主持人员;听证主持人员没有试用期,轮流听证,实行职能分离,不能执行和听证工作不相容的职务;听证主持人员除非有文官事务委员会所规定和确认的正常理由,并经正式的听证程序,不能罢免。196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编纂过程中,审查官更其名为“听证审查官”(HeanringExaminer),突出其享有的独立听证权。1972年,随其地位提升又改为“行政法官”,有时也称“隐蔽的法官”(HiddenJudiciary)或“看不见的法官”(InrisibleJudiciary)。但行政法官独立化问题并未就此结论,有人期待更多的变化,甚至于倡议在美国建立独立的行政法院,把行政法官又称作“行政机关的美国法官”〔4〕(UnitedStatesJudgeoftheExecutrieDepartment),认为行政法官的地位无异于美国宪法第三条规定的联邦法官。

二、州行政法官的集中使用制度

查看全文

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论文

1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首先,不少独立院校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电算化初级阶段,简单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以“电算化”代替“手工账”,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停留在懂核算、会软件操作这样较低的层面上,这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化高端人才供需失衡。其次,现今大多高校都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会计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高级专门人才”为定位目标,显然培养目标笼统、定位过高。这一目标定位导致大学生在出校后眼高手低,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无法从基层、从具体的工作做起。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更是如此。

1.2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首先,大部分独立学院对会计信息化教学不够重视,许多学院只设置一门会计信息化的课程,而且教学时间比较短,课时量不多,一般为64课时或72课时。其次,独立学院在会计课程体系方面基本采用了会计专业课程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双轨运行”的模式。割裂了原本一体的会计信息化知识体系,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无法将这些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造成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再次,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课程设计不够完备、实践与理论课程的衔接以及知识更新与改革的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缺乏由浅入深、从点到面的多层次多视角全面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方案和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

1.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分析

查看全文

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立学院在教育体系里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工作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后勤管理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文章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困境,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为独立学院后勤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综合平台系统;服务效能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独立学院的重视程度。独立学院模式调动了普通本科高校和社会团体共同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逐步“独立”为民办高校。但仍有多数独立学院未与母体高校脱钩,继续以独立学院的模式办学。在“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必须实现信息化,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保驾护航。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的具体分析。

一、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内涵

在20世纪60年代,“信息化”一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简单地说,信息化是借助于物质生产来促进信息的生产和交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化的内涵也产生了变化。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包括培育智能工具、发展智能工具,还包括使用智能工具,本质上是为人类服务的。对现在的独立学院来说,开展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整体工作效率[1]。通过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信息需求者可以更快、更准地获得信息,有利于资源价值的实现。

二、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独立学院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

摘要:现下,独立学院发展日渐成熟,其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便致力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院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社会实践能力。当然,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故而独立学院十分重视计算机教学,于计算机教学中引入并应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努力提升学院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能力。基于此,本文阐释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分析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应用于独立学院计算机教学的胜势,在此基础上研讨了“理实一体化”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旨在快速提高独立学院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与成效。

关键词:独立学院;理实一体化;计算机教学;差异胜势;实践应用

现如今,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各大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且要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独立学院紧跟这一思想要求,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并应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在理论知识学习中加入实践训练,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

所谓“理实一体化”,即为师生为同一个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所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此处的项目二字并无限制性意义,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且有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也可以是某一学科的具体教学工作。须注意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烈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试图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理论中学会操作,所以其在运用时也有它所限定的前提条件:一是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项目任务,二是规范明晰的项目任务要求,三是鼓动人人皆乐于实践参与,四是在项目任务完成之后皆能收获成果。只有具备了这四点前提条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意义上运用得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异,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间的联系表现在两个层面:①成功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所取得的成果都要回归传统教学,由老师主导进行知识内容的填补与延展②“理实一体化”的成功应用离不开传统教学模式的支持,前者在学科教学中要用到后者所提供的知识成果、教授方法,且前者又是对后者知识内容的一种实践应用。两者间的区别表现在三个层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一次革新,打破并摒弃了传统教学禁锢,弥补了传统教学纰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收获成果、赢得快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实践融入了课堂,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与传统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全然不同“理实一体化”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相较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更先进一些。总而言之,这两种教学模式互补又差异,独立学院计算机老师在选择应用时要擦亮眼睛,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成效辅助计算机教学,让独立学院计算机教学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应用于独立学院计算机教学的胜势

查看全文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独立学院是国家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探索新型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其存在的知识与职业教育失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人才培养同质化等问题导致职业本科教育在独立学院中难以落实。独立学院应从职业本科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确立办学定位、实现开放办学、构建双师队伍等方式深化教育改革,有效增强社会认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本科教育是将普通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融合发展、将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是对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所需理论与技能进行有规划有目的的训练”[1]。职业本科教育是创新培养多样化、多元化人才的必要途径,肩负着传承技能技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责任。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2]独立学院是依托母体公办学校的品牌资源吸纳社会资金力量,采用民办机制实现办学的高等学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再次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同时,独立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改革还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是同时具有公办和民办两种类型的高校体制;二是具备母体学校的资源和品牌优势;三是办学时间不长,改革成本与阻力相对较低。国家的支持和改革的优势,使得独立学院相较于公办院校,更便于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向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创新探索。

一、职业本科教育对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效增强社会认可。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繁荣,高校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对独立学院来说,强化自身办学实力、提高自身的社会认可度才能在高等教育之中占据一席之地。从当前国内现状来看,独立学院在办学情况上总体呈现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良好态势,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绩,为高等教育事业和高等教育有益探索贡献了重要力量。但是,作为独立学院的举办者和投资方,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与自身的目标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相比仍然缺乏竞争优势。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是因为社会影响力未能建立起来,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不了解也不信任,很多独立学院甚至出现求学生来上学的尴尬局面。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要从办学定位上进行分析和改革,重新审视自身传统教育培养模式,将本科人才培养转向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核心理论扎实、具备职业培养特色、适销对路的新型职业化本科人才,才能不断完善办学定位、改进社会认可度。只有这样,独立学院才能在未来高等教育“生源争夺战”中彰显特色、亮出品牌,谋得发展。(二)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当前人才市场需求逐步实用化,从过去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用人单位从自身运营的现实角度出发,制定的招聘用人标准呈现明确化和专业化趋势,同时要求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越短越好,尽量减少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因此,那些掌握实用技术、动手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的毕业生自然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这样的人才却少之又少,企业面对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却仍然感慨无人可用。职业技能不足、操作能力不强、行业知识匮乏,这些都是阻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在就业竞争中本就处于劣势的独立学院毕业生而言,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他们更需要职业实战经验和职业技能训练。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情况,独立学院必须重新考量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定位转向职业本科教育,为学生在未来从事一线技术和管理工作做足充实的准备工作。(三)加快自我转型发展。近年来,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虽然独立学院的建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仍在多方面依靠母体学校而运转。由于独立学院办学资金有限,教师队伍、教学模式仍然依靠母体学校,这就导致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育都与母体学校几近相同,学院竞争力不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低下。因办学时间短,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仍未厘清人才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把着重点放在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上,从而忽视了大学生培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匹配关系,致使毕业生在高综合素质人才需求量极大的今天仍然出现找工作难的局面。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独立学院要寻求生存,就必须探寻一条与母体学校不一样的办学道路,加强办学战略结构改革。加快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是独立学院打响办学品牌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独立学院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学生来源多样化、需求多样化、人才培养类型和规格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应然之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独立学院诞生发展的历程就是一个持续的转型发展过程。”[3]独立学院应把握机遇,由“同质化”走向“多样化”“异质化”,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

二、当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司法独立与受制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通过追求司法的公正和现代化,以期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其中司法独立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对此,国家也提出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的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随着人们追求法治社会意识的不断增强,进而推进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制约司法独立的各种问题必将最终解决,真正的司法独立体制也将确立。

关键词:司法独立,经济保障,资质保障,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通过要求司法的公正和现代化,以期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其中司法独立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对此,国家也提出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的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随着人们追求法治社会意识的不断增强,进而推进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制约司法独立的各种问题必将最终解决,真正的司法独立体制必将确立。

一、司法独立的涵义和我对司法独立现状的认识及如何实现司法独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