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摩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18:34: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对外贸易摩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对外贸易摩擦原因
一、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特征
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隐蔽而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引发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由于我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以及双方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一致,中美、中日和中欧间的贸易摩擦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1.中美之间,由于双方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美国推行贸易上的霸权主义,经常在国家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中打制度牌,因而中美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制度摩擦方面,如中美知识产权摩擦、农产品市场准入摩擦等;2.中日之间,摩擦源于日本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为了限制中国产品对日出口,日本千方百计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因而中日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微观领域,如农产品摩擦;3.中欧之间,由于欧盟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中国在欧盟对外贸易中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以及欧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对产品的技术和环保要求十分严格,因而中欧贸易摩擦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性贸易摩擦方面。
二、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
贸易摩擦往往是国家间政治斗争的筹码,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关系对于双边贸易合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受两国间政治关系的影响。虽然中国政府多次重申愿意同所有国家和地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经济贸易往来,但是欧盟始终未能摆脱意识形态的羁绊,仍然对社会主义中国怀有偏见,对我国长期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在贸易实践中,专横地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又别有用心或不负责任,并对我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率,甚至把对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来裁决。不久前发生的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就有强烈的政治背景。
贸易摩擦背景下对外贸易发展研究
摘要:1年3月18日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揭示了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向政治和经济深层次领域发展。随着中国双循环战略的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完成,疫情对国际贸易的深刻影响,中国贸易发展的空间实现了极大拓展。本文认为我国有必要实施更加灵活的对外贸易战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周边及世界经济格局。
关键词:对外开放;贸易战略;疫情;机制改革
中国从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与改革,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货物贸易出口位居世界第一,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国制造深刻影响着世界人民的生产与生活。面对非经济因素影响,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影响,中国的对外开放开启了新的征程,本文通过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及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剖析问题,为深化对外开放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1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高了国际贸易地位,储备了大量外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政策进行了战略性的重点调整,应坚持为我所用,适时改进的策略发展对外贸易。开放、创新和市场化是全球化三大驱动力(俞岚,),中国应继续坚持开放、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实现新发展格局下的创新发展。全球价值链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国家谋划发展时必须面对的时代潮流(高凌云,臧成伟,0)。中国应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提高站位,实现更大利益,满足国内的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1.1我国货物贸易发展现状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严重制约障碍,正视和重视贸易摩擦成为当前贸易发展的重点。文章在分析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摩擦;政治因素;经济因素
一、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特征
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隐蔽而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引发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由于我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以及双方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一致,中美、中日和中欧间的贸易摩擦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1.中美之间,由于双方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美国推行贸易上的霸权主义,经常在国家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中打制度牌,因而中美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制度摩擦方面,如中美知识产权摩擦、农产品市场准入摩擦等;2.中日之间,摩擦源于日本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为了限制中国产品对日出口,日本千方百计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因而中日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微观领域,如农产品摩擦;3.中欧之间,由于欧盟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中国在欧盟对外贸易中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以及欧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对产品的技术和环保要求十分严格,因而中欧贸易摩擦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性贸易摩擦方面。
二、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对策论文
摘要: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严重制约障碍,正视和重视贸易摩擦成为当前贸易发展的重点。文章在分析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摩擦;政治因素;经济因素
一、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特征
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隐蔽而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引发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由于我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以及双方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一致,中美、中日和中欧间的贸易摩擦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1.中美之间,由于双方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美国推行贸易上的霸权主义,经常在国家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中打制度牌,因而中美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制度摩擦方面,如中美知识产权摩擦、农产品市场准入摩擦等;2.中日之间,摩擦源于日本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为了限制中国产品对日出口,日本千方百计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因而中日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微观领域,如农产品摩擦;3.中欧之间,由于欧盟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中国在欧盟对外贸易中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以及欧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对产品的技术和环保要求十分严格,因而中欧贸易摩擦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性贸易摩擦方面。
二、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对外贸易摩擦问题分析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对外贸易增长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快于同期世界经济贸易增长。2004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115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其中出口5933.7亿美元,增长35.4%,进口5614.2亿美元,增长36%;贸易顺差319.5亿美元,增长25.4%,在全球贸易中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已形成重大障碍。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堡垒以及许可证、配额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逐渐弱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产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一些国家和地区转向采用更具隐蔽性、针对性和表面合法性的新贸易壁垒,使中国频繁遭遇贸易摩擦。随着贸易摩擦多发期的到来,今后中国不得不直面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
一、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重重壁垒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者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其实质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日、欧盟等凭借其科技优势,利用WTO/TBT协定中的合法条款,制定严苛的产品法规、技术标准,通过产品检验及认证工作,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因名目繁多、内容复杂,具有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和使用,成为新贸易壁垒中最重要的部分。
发展中国家由于整体生产力水平低下、技术装备落后,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受害方。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专门针对中国出口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法规中规定的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的含铅量,皮革的PC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纺织品染料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指标,汽车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等标准使中国出口产品遭受较大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损失最严重的产业恰是中国的传统强势出口产业,如土畜、轻工、机电、纺织服装、五矿化工和医疗保健等。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约170亿美元。目前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中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中国每年受反倾销措施影响的出口额仅占全年出口额的1%左右,而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出口额已超过25%,约为450~500亿美元。
(二)反倾销
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
一、中巴贸易及贸易摩擦现状
中巴自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两国在相互贸易伙伴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随之而来的中巴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
1.中巴贸易发展现状
首先,中巴双边贸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中巴双边货物进出口额达到833.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比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增加3倍多。第二,中巴贸易产品类别集中,双边贸易出现了产业内贸易趋势。自中巴双边贸易关系建立以来,两国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但贸易类别变化不大,巴西自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及原料等;而矿产品和植物产品及纺织品等则是其出口至中国的主要产品。2014年,巴西植物产品对中国出口额占其对中国总出口额的47.5%,取代矿产品成为巴西对中国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中巴贸易产品有几大类重合,其中包括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光学及钟表与医疗设备及贱金属及制品等。第三,我国在中巴贸易关系中长期处于逆差。自2001年我国在中巴贸易中始终处于逆差,且逆差总额持续快速增长,但2007年-2008年我国出现顺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快速发展的航天事业所带动的对巴西航天器及铜的大量出口,这也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可成为改善我国贸易逆差的一个契机。第四,中巴在相互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09年中国不仅在巴西的贸易伙伴中占据第一位置,而且是巴西最大出口目的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同时巴西对中国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13.2%,自中国的进口额占其总进口额的12.5%。2010年,巴西跻身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行列。自2012年开始,中国一直保持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目的国以及进口来源国的地位,其中巴西对中国的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17%,自中国的进口额比重也高达15.4%。2014年,中巴贸易额在中国的总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由2004年的0.98%上升到了2.01%。
2.中巴贸易摩擦现状及特征
虽然中巴贸易额持续高速增长,巴西在中巴双边贸易中的顺差不断加大,但由于两国贸易商品类别集中、贸易额占各自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平衡(中国的比重远远低于巴西的比重)等原因,巴西多次表示不满,这也成了双方贸易摩擦的潜在导火索。近年来,随着中巴贸易发展的变化,两国贸易摩擦也呈现出如下状况和特征:首先,中巴贸易摩擦数量增多。2008年,巴西共发起了7起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例。根据WTO的报告,2013年全球范围反倾销诉讼共407宗,其中由巴西提起的39宗,这使得巴西在2013年成为全球对贸易伙伴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而在这39宗由巴西发起度贸易救济案例中,有13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第二,贸易摩擦措施较单一。反倾销政策是巴西对中国最常采用的引起贸易摩擦措施之一。2001年—2014年,巴西对华共发起66起贸易救济案件,其中63起是反倾销调查案件,占总案件数高达95.45%,其余2起是反规避调查。2014年上半年,巴西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发起4起反倾销调查,在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中排列第二。第三,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分类相对集中。汇总我国商务部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国别报告》,巴西发起的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主要有纺织品、铝制预涂感光平板、乙二酸、自行车轮胎、搅拌机、不锈钢焊管以及无缝碳钢管等,虽商品种类繁多,但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对商品的划分,这些商品都属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对外贸易摩擦对策论文
一、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特征
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隐蔽而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引发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由于我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以及双方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一致,中美、中日和中欧间的贸易摩擦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1.中美之间,由于双方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美国推行贸易上的霸权主义,经常在国家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中打制度牌,因而中美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制度摩擦方面,如中美知识产权摩擦、农产品市场准入摩擦等;2.中日之间,摩擦源于日本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为了限制中国产品对日出口,日本千方百计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因而中日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微观领域,如农产品摩擦;3.中欧之间,由于欧盟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中国在欧盟对外贸易中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以及欧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对产品的技术和环保要求十分严格,因而中欧贸易摩擦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性贸易摩擦方面。
二、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
贸易摩擦往往是国家间政治斗争的筹码,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关系对于双边贸易合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受两国间政治关系的影响。虽然中国政府多次重申愿意同所有国家和地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经济贸易往来,但是欧盟始终未能摆脱意识形态的羁绊,仍然对社会主义中国怀有偏见,对我国长期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在贸易实践中,专横地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又别有用心或不负责任,并对我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率,甚至把对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来裁决。不久前发生的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就有强烈的政治背景。
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论文
摘要:我国自加入WTO后就开始着手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规模。但在预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预警机制作用的发挥。本文认为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预警机制内部的三大主体的定位不准确,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中心协调、企业广泛参与”新的模式,并深入分析各种角色定位的原因。
关键词: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角色定位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了万亿美元的大关。可随之而来的,还伴随着贸易对象国对我国频繁使用反倾销诉讼和保障条款,以及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等。面对日益严峻的贸易摩擦,建立相应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我国贸易预警机制运行状况
作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环节,原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制定了建立反倾销机制的总体方案并启动了重点行业进出口监测系统,于2003年初还下发了关于在省级经贸委和已经授权的行业协会开展产业损害预警调查的指导性意见,对监测主体和对象主体、监测指标体系的内容及调查原则和程序都作了一系列的说明。目前已取得三个方面的进展:一是实施了对共计456类、2733个税号重点敏感商品进出口异常的预警监测,初步完成了产业损害预警模型、海关数据分析等软件的编制和应用工作;二是建立了汽车、化肥和钢铁三个重点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三是基本形成了产业损害预警信息的应用平台,逐步完善了预警数据报送平台、预警信息机制与平台和预警数据挖掘分析平台的建设。2003年已在天津、上海、山东、河北、河南、新疆、甘肃、广东、深圳、浙江等10个城市初步建立起各自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虽然我国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也仅仅是具有了一定的雏形,目前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严重制约了外贸预警机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从表面上看,存在着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全、预警滞后、覆盖面窄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本文认为是整个预警机制中各个主体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论对外贸易摩擦角色定位
摘要:我国自加入WTO后就开始着手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规模。但在预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预警机制作用的发挥。本文认为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预警机制内部的三大主体的定位不准确,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中心协调、企业广泛参与”新的模式,并深入分析各种角色定位的原因。
关键词: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角色定位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了万亿美元的大关。可随之而来的,还伴随着贸易对象国对我国频繁使用反倾销诉讼和保障条款,以及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等。面对日益严峻的贸易摩擦,建立相应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我国贸易预警机制运行状况
作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环节,原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制定了建立反倾销机制的总体方案并启动了重点行业进出口监测系统,于2003年初还下发了关于在省级经贸委和已经授权的行业协会开展产业损害预警调查的指导性意见,对监测主体和对象主体、监测指标体系的内容及调查原则和程序都作了一系列的说明。目前已取得三个方面的进展:一是实施了对共计456类、2733个税号重点敏感商品进出口异常的预警监测,初步完成了产业损害预警模型、海关数据分析等软件的编制和应用工作;二是建立了汽车、化肥和钢铁三个重点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三是基本形成了产业损害预警信息的应用平台,逐步完善了预警数据报送平台、预警信息机制与平台和预警数据挖掘分析平台的建设。2003年已在天津、上海、山东、河北、河南、新疆、甘肃、广东、深圳、浙江等10个城市初步建立起各自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虽然我国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也仅仅是具有了一定的雏形,目前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严重制约了外贸预警机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从表面上看,存在着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全、预警滞后、覆盖面窄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本文认为是整个预警机制中各个主体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观点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贸易摩擦;原因;观点;综述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收集分析,对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在国外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国与各国发生贸易摩擦的共同原因;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发生贸易摩擦的不同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如何正确看待并有效应对摩擦,已成为国内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现将近期我国理论界关于贸易摩擦原因的探讨做一综述,以便于读者了解有关研究现状,对政府部门制定应对措施有所帮助。
本文主要对网络检索到的2004年到2006年11月的有关贸易摩擦的文献进行整理。文献主要来源于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具体搜索方法是对该网2004年以来的期刊分别作“贸易摩擦”、“贸易争端”、“经贸摩擦”的题名检索,共检索到271篇可供参考的文献,其中基本涵盖了国内核心期刊、专业期刊两年多的全部相关研究成果。
一、外部共性原因引发贸易摩擦
(一)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5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