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10:43: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侗族大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侗族大歌生存与传承模式

一、侗族和侗族大歌

“汉人有字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因为没有专门的侗文,侗族人用有韵律的歌唱,传承了他们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作为侗歌最精华的组成部分,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载,直接而生动的表现侗族文化,将侗族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婚姻家庭、习俗文化等方方面面传承给后人。在侗族地区学习唱歌就像是汉人学习文化一样,不会唱歌的人就如同没有接受文化的人,会被人瞧不起。“后生会找不到媳妇,姑娘嫁不出去”,“只有会唱歌,会种田,才有出路”。可以说,人们对于侗歌的热情源于一种身份的认同。侗族人民世代喜欢唱歌,在那些没有电视、电脑的年代里,人们的唯一娱乐就是唱侗歌。

二、侗族大歌的形式

(一)侗歌唱歌内容

侗族大歌歌唱自然、歌唱劳动、歌唱友谊和爱情,反映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侗歌按内容可以分为:(1)对歌。这是最常用、最普遍的的歌,不管何种场合都可以用的歌。(2)情歌。流行于年轻人之间,有时候老年人之间也会唱,但是很少用于跨代唱歌。现在也有跨代唱歌,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唱歌的经验少,跟别人对歌的时候对不上,父母就在背后出主意,但有种作弊的嫌疑。(3)河歌。归类于情歌类,但是唱调不同,以抒情为主,不需要琵琶,不一定在古楼上唱歌。(4)认祖歌。讲述本民族历史。(5)叙事歌。记一个地方的历史、故事。这些歌多是自己现场编造的,唱出来的歌就好比是用文字写出来的美文。

(二)侗歌演唱地点

查看全文

侗族大歌生存与继承形式

一、侗族和侗族大歌

“汉人有字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因为没有专门的侗文,侗族人用有韵律的歌唱,传承了他们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作为侗歌最精华的组成部分,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载,直接而生动的表现侗族文化,将侗族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婚姻家庭、习俗文化等方方面面传承给后人。在侗族地区学习唱歌就像是汉人学习文化一样,不会唱歌的人就如同没有接受文化的人,会被人瞧不起。“后生会找不到媳妇,姑娘嫁不出去”,“只有会唱歌,会种田,才有出路”。可以说,人们对于侗歌的热情源于一种身份的认同。侗族人民世代喜欢唱歌,在那些没有电视、电脑的年代里,人们的唯一娱乐就是唱侗歌。

二、侗族大歌的形式

(一)侗歌唱歌内容

侗族大歌歌唱自然、歌唱劳动、歌唱友谊和爱情,反映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侗歌按内容可以分为:(1)对歌。这是最常用、最普遍的的歌,不管何种场合都可以用的歌。(2)情歌。流行于年轻人之间,有时候老年人之间也会唱,但是很少用于跨代唱歌。现在也有跨代唱歌,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唱歌的经验少,跟别人对歌的时候对不上,父母就在背后出主意,但有种作弊的嫌疑。(3)河歌。归类于情歌类,但是唱调不同,以抒情为主,不需要琵琶,不一定在古楼上唱歌。(4)认祖歌。讲述本民族历史。(5)叙事歌。记一个地方的历史、故事。这些歌多是自己现场编造的,唱出来的歌就好比是用文字写出来的美文。

(二)侗歌演唱地点

查看全文

侗族大歌及其文化内涵

摘要本文从侗族大歌的表象入手,运用民族音乐学,文化人类学的一般考察与研究方法,通过对侗族大歌的支声复调、萨玛节、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考察、分析,得出侗族大歌其实是侗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文化;它是以实用功能为主体,审美功能为附加体系的一种社会需要。

关键词侗族祭祀侗族大歌文化内涵

AbstractStartedfromDong’sBigSongs’manifestationsthisthesisleadstotheconclusionthatDong’sBigSongswhichisspiritualcultureindispensabletoDongpeople,isakindofsocialneedwithpracticalfunctionasmainbodyandaestheticasadditionbyuseofinvestigationandresearchmethodsofnationalmusicandfolklorethroughdeepinvestigationandanalysistoDong’sBigSongs’tone,SamaFestivalandpassingway.

KeywordDongsacrificeDong’sBigSongscultureconnotation

文化对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在贵州省又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地区的榕江,黎平,从江三县。这里高山绵延,平均海拔300——2000米不等,距贵阳市达400公里左右。可谓山高路险,交通不便。解放前侗族与外部世界联系极少,七十年代有些地方还被发现有“刀种火耕”的原始状态的生产方式。

一、侗族大歌的支声复调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查看全文

侗族大歌与旅游经济探究

侗族大歌在旅游业中的现状及带动其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贵州旅游业发展较快,但经济水平相对于国内的其他省份来说,还有较大差距。1.交通建设缓慢侗族聚集地在黔东南地区,现有修建完工“夏榕”高速公路,在此高速公路未修建前,去到该地则需两天的时间,如遇天气大雨或者大雾时,则更加增加了去往路途的难度,这个因素大大降低了游客的人数。很多游客,不想因为时间而影响正常的旅游计划,这是消费者的心理趋向。以至于旅游业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宣传力度不足、品牌效应滞后独特的侗族风情、鼓楼、风雨桥、大歌是侗族的活招牌。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地通过侗族大歌在国内与国外的演出,才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在贵州省侗族地区旅游业创新的关键时期,应不断整合宣传资源,实行“州、县、市”相结合的路子,全力打造旅游的品牌形象。但是,由于对旅游资源和品牌的意识不足,旅游业的潜力没有被充分地开发和利用。3.侗族文化展演的“真实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仪式,观众所观看到的是经过精心压缩、提炼和雕琢后的展演,而不是该地区原汁原味的样式。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商业的文化底蕴,最终会严重影响商业文化的发展。从游客的角度来看讲,他们所期望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的展示,而不是被商业包装过的表演,不免会让游客产生一种“无趣”的感觉。4.民俗活动的日益减少随着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者日益增多,人员流动性很大,导致不少的村寨都难以组建歌班,即使勉强组建起来,也难以经常练歌、学歌。使得传统的民俗活动也相对减少,因为节日民俗活动的主体是青年和歌队,青年都不在村寨,即民俗活动就无法正常举行。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侗族大歌的传唱表演。

几点思考与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了摆脱高难度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烦恼,人们纷纷离开城市,走向田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吸引着这些旅游者的眼球,以至于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保护对策建议:1.加强宣传力度、树立旅游意识新理念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大力宣传,并要出台相关的规定,并将相关规定落到实处,积极引导相关管理人员、旅游者等相关利益主体更新发展理念,增强参与意识,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高度重视旅游地形象和品牌效应。2.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基地通过商业广场的建设,可以打造侗歌特色,树立“侗族品牌”。当游客走进广场,从侗族的服饰、物品到侗歌表演和聆听到原汁原味的具有齐唱、合唱、童声演唱乃至千人侗族大歌,真正满足游客的不枉此行的心态。3.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政府可适度给予一些文化经济补助,减少本地打工人员的流动性,例如,商业广场的建设中,可让当地居民有一席商业铺位,有了适度的经济收益,才会适当降低其人员的流失。在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应大力打造“少数民族旅游业”这块牌子。使二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尽管对于旅游业发展的今天,侗族大歌的发展或多或少还面临一定的困难,我们应充满信心,不断寻求新途径和新方法,以此用侗族大歌带动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本文作者:李雪芬工作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查看全文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与发展思考

摘要:我国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以一定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各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侗族大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同时也是我国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本文对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对侗族大歌文化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侗族大歌;文化;传承;发展

一、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

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巨大宝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侗族大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侗族大歌这一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受到了来自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猛烈冲击和巨大挑战。在此之前,侗族歌师备受侗族民众所尊敬,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他们往日的辉煌已成为历史。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和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以下对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一)年轻人传承出现断层。在过去,侗族人民向来尊重善歌者,现如今,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年轻人们更倾向于新兴事物与物质生活,不愿将侗族大歌这一传统艺术继续传承。其次,从事侗族大歌传承无法保证生活需求,所以许多年轻人纷纷进城工作生活,从而放弃学习和传承侗族大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也被慢慢淡化。(二)歌队成员老龄化问题严重。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交通闭塞,教育的普及率也不高,侗族人民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进城生活,出现了多数青少年不会唱传统侗族大歌,歌队成员老龄化的局面。在近些年的民间侗族大歌歌会上,众多歌者中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目前还在从事侗族大歌传播和演唱的歌师多为中老年,他们的年龄普遍偏高。(三)科学技术的冲击。侗族的优秀歌师曾是村寨里众人瞩目的焦点,但由于电视、电脑、手机网络等现代娱乐方式的出现,许多年轻人不愿听侗族大歌。同时,愿意学习和传承传统民间音乐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侗族大歌的功能似乎发生了一些转变,从最初的婚丧嫁娶、宗教礼仪、迎接宾客变成了侗族民众的自娱自乐。(四)教育模式的转变。由于侗族以前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所以生活习俗、民间音乐都只能够采用口头流传的方式传承。在侗族地区的学校,不少领导和教师都认为只有抛弃传统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随着汉字冲击,侗语逐渐被取代,音乐课的内容也被汉歌所替代,导致青少年和儿童不会侗族大歌及方言民歌。不少侗族地区出现了民间儿童歌队难以组织的问题,因此产生了传承出现断层的情况。

二、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侗族人民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民间音乐记录着先前的历史与文化,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侗族大歌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传承与保护。上文中讲述侗族大歌在发展和传承上面临着一些问题,笔者对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以下几个方案:(一)加大培养传承人力度。传承人是侗族大歌发展传承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人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传承侗族大歌的首要任务是加大力度培养和保护传承人。推动侗族大歌进校园的活动,选用优秀侗族大歌将其编写入侗乡学校音乐教材,使侗族的儿童和青少年养成尊重传统、热爱优秀民族文化的良好品质。可以在校园里组建侗族大歌少年合唱队,学习和演唱侗族大歌。有计划地培养民族音乐师资人才,开办民族音乐师资进修班,提升在职教师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与认识。也可在艺术类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使更多人了解侗族大歌并对其产生兴趣,体会侗族大歌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内涵。同时,在传承侗族大歌的过程中要结合时展创新。(二)推动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侗族大歌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对侗族地区与侗族大歌的宣传,提高民众对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引起广大群众的重视。首先,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利用自身独有的区域文化特色建造文化产业品牌。政府应在合理考察过后进行扶持,可以结合侗族大歌及侗族地区地理优势打造侗乡侗歌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加大文化宣传,推动地方经济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提高侗族大歌在社会的影响力。同时,在景区内可出售侗族大歌的电子唱片及具有侗族少数民族传统特色的周边纪念品,有利于提高其知名度。(三)利用新媒体网络及电子媒介。保护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就是在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可以使用新媒体等电子媒介对侗族大歌进行宣传。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其传播范围、提升传播速度,而且有效缩地短了传播距离,可以迅速提升侗族大歌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采取可行措施,进一步加大侗族大歌的文化宣传,对其进行发展创新,吸引大众视野。=

查看全文

音乐教学论文:论侗族大歌生态

内容提要:侗族大歌的产生、发展决定于特定的生态环境。本文分析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侗族大歌的深刻影响,同时探讨在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中侗族大歌的传承和跨文化意义。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合唱多声部歌的统称,就其旋律和演唱艺术而言,可以算是侗族歌谣艺术中最高级的品种之一,特别是歌的多声部曲调,堪称为世界民歌艺术之珍品。侗语称侗族大歌为“嘎老”(gallaox或galmags),“嘎”是歌的意思,“老”是大的意思,大歌珍贵的价值表现在文学与音乐两个方面。

从文学方面看,传统的侗族大歌歌词多是一些长篇的抒情歌(情歌)或叙事歌,内容丰富,揭示了古代侗族社会生活的面貌,反映了在一定历史时期以内人民的思想感情,弘扬了赞善贬恶的道德品质,表达了追求幸福自由的理想,同时也保留了侗族古代诗歌体文学的特征以及精炼、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

从音乐方面看,为了体现歌词的丰富内容,在音乐上形成了多种结构形式与表现手法,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集体性的歌唱中产生了应用多声部来表现内容的手法。可见,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音乐水平最高的一种,这种民间复调音乐以其独特的风味,斑谰的色彩、浪漫的气韵蜚声海内外,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崇高的盛名。1986年10月,贵州省黔东南州民间侗族大歌合唱团走出国门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艺术节,侗族大歌轰动了艺术之都,观众学者为之倾倒。艺术节执行主席马格尔维特在观看完演出后激动说:“在东方一个仅百余万人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流传这种古老纯正,如此闪光的艺术,在世界极为少见,它不仅受到法国观众的喜爱,就是全世界人民也都会喜欢的”。①侗族大歌的深远影响打破了一些外国音乐专家认为我国民间没有复声音乐的断言,它令世界艺术大师们惊讶、折服。为什么能在一个仅百余万人的东方少数民族产生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为了证明这个问题,必须对侗族大歌进行文艺生态学的研究。

一、大歌起源于本土

关于侗族大歌的起源,众说纷云,有的持“外来说”,有的持“劳动说”、“摹仿说”、也有持“改造说”,等等。“外来说”认为侗族是个落后的民族,文化的落后注定它不可能创造象“侗族大歌”这样丰富多彩的多声部音乐,侗族大歌的多声部一定是受外国传教士带进来的宗教音乐的影响而形成的。“改造说”则认为“侗族大歌”的多声部是外来音乐干部对侗族民歌加工改造的结果。这种“外来说”和“改造说”都经不住历史检验。外国传教士将西方音乐传入侗族地区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事情,何况要使某种西方音乐深深扎根在侗族这个没有汉字乐谱记录和传播的民族,使其达到民族化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可见侗族大歌与外国传教士及宗教音乐没有任何关系。侗族大歌被载入史册早在宋代史书中就有记载,《老学庵笔记》卷四说:“辰、沅、靖等蛮,仡伶……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导之。”时间要比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的时间要早几百年。至于“改造说”中讲的汉族音乐干部加工改造而形成的说法就更无道理,因为直到1949年解放后,才陆续有汉族干部进入侗乡,比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还要晚一百多年的时间。所以这两种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认为,侗族大歌起源于本土,是侗族人民在特定环境中,通过劳动和艺术实践创造出来的。

查看全文

少数民族大歌艺术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侗族大歌的产生、发展决定于特定的生态环境。本文分析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侗族大歌的深刻影响,同时探讨在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中侗族大歌的传承和跨文化意义。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合唱多声部歌的统称,就其旋律和演唱艺术而言,可以算是侗族歌谣艺术中最高级的品种之一,特别是歌的多声部曲调,堪称为世界民歌艺术之珍品。侗语称侗族大歌为“嘎老”(gallaox或galmags),“嘎”是歌的意思,“老”是大的意思,大歌珍贵的价值表现在文学与音乐两个方面。

从文学方面看,传统的侗族大歌歌词多是一些长篇的抒情歌(情歌)或叙事歌,内容丰富,揭示了古代侗族社会生活的面貌,反映了在一定历史时期以内人民的思想感情,弘扬了赞善贬恶的道德品质,表达了追求幸福自由的理想,同时也保留了侗族古代诗歌体文学的特征以及精炼、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

从音乐方面看,为了体现歌词的丰富内容,在音乐上形成了多种结构形式与表现手法,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集体性的歌唱中产生了应用多声部来表现内容的手法。可见,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音乐水平最高的一种,这种民间复调音乐以其独特的风味,斑谰的色彩、浪漫的气韵蜚声海内外,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崇高的盛名。1986年10月,贵州省黔东南州民间侗族大歌合唱团走出国门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艺术节,侗族大歌轰动了艺术之都,观众学者为之倾倒。艺术节执行主席马格尔维特在观看完演出后激动说:“在东方一个仅百余万人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流传这种古老纯正,如此闪光的艺术,在世界极为少见,它不仅受到法国观众的喜爱,就是全世界人民也都会喜欢的”。①侗族大歌的深远影响打破了一些外国音乐专家认为我国民间没有复声音乐的断言,它令世界艺术大师们惊讶、折服。为什么能在一个仅百余万人的东方少数民族产生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为了证明这个问题,必须对侗族大歌进行文艺生态学的研究。

一、大歌起源于本土

关于侗族大歌的起源,众说纷云,有的持“外来说”,有的持“劳动说”、“摹仿说”、也有持“改造说”,等等。“外来说”认为侗族是个落后的民族,文化的落后注定它不可能创造象“侗族大歌”这样丰富多彩的多声部音乐,侗族大歌的多声部一定是受外国传教士带进来的宗教音乐的影响而形成的。“改造说”则认为“侗族大歌”的多声部是外来音乐干部对侗族民歌加工改造的结果。这种“外来说”和“改造说”都经不住历史检验。外国传教士将西方音乐传入侗族地区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事情,何况要使某种西方音乐深深扎根在侗族这个没有汉字乐谱记录和传播的民族,使其达到民族化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可见侗族大歌与外国传教士及宗教音乐没有任何关系。侗族大歌被载入史册早在宋代史书中就有记载,《老学庵笔记》卷四说:“辰、沅、靖等蛮,仡伶……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导之。”时间要比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的时间要早几百年。至于“改造说”中讲的汉族音乐干部加工改造而形成的说法就更无道理,因为直到1949年解放后,才陆续有汉族干部进入侗乡,比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还要晚一百多年的时间。所以这两种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认为,侗族大歌起源于本土,是侗族人民在特定环境中,通过劳动和艺术实践创造出来的。

查看全文

广西侗族民歌语言艺术分析

摘要:广西侗族民歌的语言艺术,拥有有别于一般民歌的语言艺术特征,它是侗族人民表达感情最直接、最真实、最优美的艺术形式。本文从朴实生动的比兴、形象生动的语言、灵活自由的结构、真挚深沉的情感等方面剖析广西侗族民歌的语言艺术,以期在保护和传承侗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侗族民歌;语言;生动;艺术

广西的侗族人民主要生活在三江、龙胜、融水三个自治县,侗乡素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人民与侗族民歌紧密相连、形影不离,民间有“饭养身,歌养心”之说,侗族没有文字,人们则通过唱歌来抒发情感、传承历史、记录生活。民歌成为侗族文化传承、侗族人民联系的纽带。民歌是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的统一体,它以语言为承载,诠释乡音,表现乡情。广西侗族民歌的语言极具特色,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朴实生动的比兴

侗族民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比兴这一常用技巧,也出现了大量的用比兴手法唱的民歌。通常采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喻,通过地地道道的口语来表达,使侗族民歌具有了朴素、自然、机智、活泼、幽默、生动的特点,富有生活气息。侗族民歌中经常见到以人们劳动中常见的花朵比喻姑娘的容貌,以鱼虾和水、鹰和树、星星和月亮比喻人们之间的关系,以两座山隔河相对比喻爱情不顺利,以标直的嫩笋比喻姑娘的健康美丽。这些劳动中的寻常之物,在民歌中成了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喻意。以下是《走寨歌•互相试探》节选:男:阿妹早嫁像那山鹰展翅飞,去到夫家像那棉桃开花又掉落。女:你像李花开过不再开哟,我像地里油茶花开几洁白。男:好像岭上梨花开过一时香,给我想你难得哟像那鱼想塘。侗族人民的感情很丰富,但很含蓄、内向,表现在情歌中,就常用比喻的手法,表达朴实的情感。以上的走寨歌节选,便全部使用了比喻手法,用山鹰展翅飞比喻心上人嫁人,用棉桃开花又掉落,比喻心上人去到了夫家,用李花、油茶花、梨花分别比喻男、女,用鱼想塘比喻男方对女方的思念和依赖。此段用侗乡常见的事物山鹰、棉桃、花、鱼等打比方,将侗乡的生活习俗、人情风貌展现在读者眼前,也是男女双方感情的委婉试探和表达。比喻的手法在侗族民歌中大量运用,使得有些喻体相同,但喻意不同,有的喻体不同,但喻意相同。如“你的脸蛋甜美就像那十二的月亮,你的心地善良更使我日思夜想”“你的心里光明得像十五的月亮,你的智慧永放光芒”,都是以月亮为喻体,前一句比喻少女的美好容貌,后一句比喻人的智慧成熟。再如“难离你,好象皇帝难离金銮殿;鸟难离山鱼难离河;秤难离砣我也难离哥”“情人走了好象布匹离晒竿”,分别用皇帝与金銮殿、鸟和山、鱼和河、秤和砣、布匹和晒竿来比喻男女之间难舍难分的情感。侗族民歌还大量运用了兴的手法,通常在表达要咏之物前,先用与之相联系的事物作为烘托。兴这一手法的运用,在侗族民歌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先写景、物、事,再唱出要咏之物“一切景语皆情语”,人们睹物思情,借用自然景物表达生活、表达情感。如:“百般草木到了春天要开花,千种鸟虫到了五月要叫鸣。世上男女年满十八要相爱,我郎找姣相亲相爱行不行?”歌中要表达男女年满十八要相爱,但并没有开门见山地指出,而是先写草木、鸟虫作为衬托,再点明主旨,使得语言更富有感染力,情感更真挚、深沉。二是整首民歌都在写其他的事物,要咏之物并不出现,蕴含在其间。如:“六月也有北风吹,吹得碗里结下冰,妹送剪刀剪冰块,剪烂寒冬春来临。剪来酸鱼敬亲人。这把剪刀作信物,愿它永不生锈亮晶晶。”这是写男女爱情的一首民歌,全文没有出现任何表达爱意的词语,但情感全部寄寓在剪刀、北风、冰、寒冬、春这些事物之中。北风、冰、寒冬寓意男女的爱情遇到的挫折,剪刀寓意双方的努力,春的来临、剪刀亮晶晶寓意爱情最终会冲破阻拦。兴这一手法的运用,使这首民歌风趣、含蓄,又饱含深情。朴实生动的比兴手法的运用,将侗乡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文化礼俗融入民歌中,使侗族民歌不仅带上了浓郁的侗乡生活气息,又表达了劳动人民真挚、实在、含蓄、细腻的情感。

二、形象生动的语言

查看全文

试议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侗族文化的内在魅力

1、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利于促进当地绿色经济的发展

贵州省黎平县位于湘、黔、桂三省的交界处,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从所处的地形上来看此地属于山地范畴,在大山之间无数条河流贯穿其间,侗族就坐落于这山水之间。侗族人的村落大都坐落在河流两岸,水路交通都比较便利的地方,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侗族人依山傍水的建村立寨的基本特点。走进侗族人的村寨,你就会发现茂密的树林,整个寨子都处在树林的包围之中。这种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与侗族人民的智慧与生态理念是分不开的。侗族人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伐木,但是侗族人在伐木的同时便开始选留抚育幼林,然后逐渐到成片的营造新林。这样既能够满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同时有考虑到了当地自然资源的承载力。侗族文化中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我们通过保护侗族文化,有利于促进当地绿色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了解侗族生态文化的这些思想,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有利于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作为侗族“三宝”之一的侗族大歌,它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和表现着广大侗族人民的道德理想、行为规范以及精神风貌。侗族社会内部平衡和谐,群体性仪式活动平凡而普遍,在这些仪式活动交往中,群体性歌唱是人们表述心声、传递文化、交流情感的主要形式。侗族社会的许多传统道德规范都是通过这些民间艺术形式而长期保存和传承下来的,甚至可以说,每一首侗族大歌就是侗族人民真、善、美的具体展现。侗族大歌反映了侗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主要以爱情为主要内容。以爱情为主题的侗族大歌,语言诚挚而朴实,直率而热烈,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侗族大歌中除了大量描绘炽烈的爱情的作品,还有许多描绘惩恶扬善、教人向善的歌曲。这些侗族大歌在民族内部的伦理道德教育和陶冶理性情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者侗族社会的不断发展。侗族大歌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孕育了许多体现民族道德理想、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的作品,可以说一首侗族大歌就是一种形象化的道德规范标准。其中有的讴歌勤劳善良美德,有的鞭挞好逸恶劳的懒惰思想,有的主张伸张正义,有的弘扬尊老敬亲、团结互助等等。这些以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的侗族大歌,借用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具有艺术和教化的双重社会功效。

二、侗族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

查看全文

对少数民族地区调查资料

新技术,不但要更好的学习现代的新知识。同时我也不能忘记了祖先们给我留传下来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要记住我民族文化,同时发扬我那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民族风情。

风俗习惯几乎毫不知之。为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子孙的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

风俗习惯作了进一步的调查。解我侗族人民祖祖辈辈流传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风俗人情。本假期里我对我村的侗族人民的各种文化。

来源于秦汗时期的骆越”信仰多神,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崇拜自然物,主要从事

以生产鱼梗稻为主,农业。兼营林木。善用稻田养鱼,林业以杉树著称。侗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的西北部,湖南,贵州的南部。

各种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传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