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08:09: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动态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探究
摘要: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实施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尤为重要。外语生态课堂是以外语为教学内容,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依托的一种新型课堂,是一种更具人文气息,体现语言文化传承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理念主要体现在对评价内容、评价功能、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等几个层面的解读与再思考上。
关键词:外语;生态课堂;质性评价量化教学评价方式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等几个层面完成对被评价对象的数字化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将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割裂开来,显然无法对其整体效果做出较为科学、公正的评判。随着建构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研究的兴起,量化教学评价机械、僵化的弊端日益凸显,质性评价应运而生[1]。质性评价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归纳评价法,主张构建轻松、自然的评价环境,以评价对象视角思考与解决问题,如实记录评价对象的“原生态”课堂表现,并用较客观的描述性、解释性文字进行表述,评价结果通常是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生态课堂”这一概念源起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它主张课堂是一个微生态环境,各生态因子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必须达到和谐统一,互惠共生,从而实现教学能量的守恒。针对外语教学的特点,在外语生态课堂中实施质性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对外语知识的讲授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其自然、宽松的人文课堂氛围为质性评价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文旨在解读外语生态课堂及动态质性评价的内涵基础上重点探讨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的基本理念问题。
一、外语生态课堂的内涵解读
外语生态课堂探讨语言本质,传播异域文化,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通过两个主要生态因子———教师和学生之间交互协作,共同探究完成外语知识与技能的传输过程,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它强调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与价值取向,是一种更具生命活力和人文气息,体现语言文化传承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外语生态课堂具有鲜明的生态属性和独特的文化氛围,教学质性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更能体现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态价值[2]。由于质性评价具有独特的人文属性,与生态课堂的人文理念高度契合,其顺利实施能促进外语生态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长久以来,传统的纸笔测验占据了教学评价的中心地位,它更注重评价教学结果,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记录与反思,它无法对学习过程中参与者的态度、情感及价值观进行评价,测试结果通常被用来对教学参与者进行分级排序,甄别优劣,对后续课堂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成绩较差的评价对象来说是负面否定,容易使其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今后课堂生态的良性发展。为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积极、科学,更具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呼唤一种能检测复杂的学习结果并促进各课堂生态因子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外语生态课堂的总体平衡的评价方式———动态质性评价。
二、动态质性评价的概念界定
动态背景下企业柔性财务策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带给企业的深刻变化是:复杂、动态与不确定性。我国企业不仅受到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约束,还受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这些都使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更为凸显,同时也导致了价值转移与范式转变,由此带来了产业升级、战略变革与创新等问题。战略作为协调企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有机系统,在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必然会提出转换或变革要求,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是实现企业战略的资金支撑和关键后盾。因此,如何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财务战略,保持其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是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柔性战略观的提出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环境、战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学者阿尔里奇(1979)、钱得勒(1962)、安得鲁斯(1972)和查尔德(1972)等人认为,环境是真实的,组织与环境是相互分离的,所有构成战略态势的环境要素都独立于观察者。战略制定者必须通过扫描客观存在的环境以发现机会和威胁,并找到与这一环境事实相匹配的最佳战略方案,理性的分析过程是寻求特定环境态势下最佳战略方案的关键。为了应对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谋求战略变革和创新,原先用于制造业的柔性思想逐渐被应用到了企业管理中。柔性(Flexibility)是指能够对变革或新情况做出反应或适应的质量。安索夫首先(Ansoff,1965)将柔性思想用于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柔性战略观点,认为企业柔性包括内部柔性和外部柔性。其中内部柔性(internalflexibility)是指组织快速适应环境要求的能力;外部柔性(externalflexibility)则是指组织能动地影响环境的能力,它通过保护性(防御性)策略或开拓性(进取性)策略来减少组织的脆弱性。刘益、李垣等(2005)认为,柔性战略不仅仅是一种适应性战略,它更强调创造或利用变化。或者说,它是一种破坏旧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变化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阿克和马什卡雷尼亚什(Aaker&Mascarenhas,1984)提出了实现柔性战略的方法(如多元化、投资于未经充分利用的资产以及减少专用性承诺等)。桑切斯(Sanchez,1995)则结合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认为柔性战略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两方面,即企业可用资源的固有柔性(如备选资源的使用范围、资源的转换成本与转换时间)以及企业运用现有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柔性战略观是指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时,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通过运用、整合或创造内外部资源,对环境变化做出的能动性反应。理解柔性战略观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性战略关注环境的变化强调利用变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仅仅适应环境变化。
(二)柔性战略强调的柔性是建立在稳定性基础上的韦克(Weick,1982)指出,绝对的柔性使组织不可能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的感觉,容易导致决策混乱。范汉姆(VanHam等,1987)强调,对于保持一致性和组织的控制能力而言,稳定性是柔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在强调运用柔性战略的同时,并不是要否定传统战略的刚性和计划性,它是刚性基础上的发展。
(三)柔性资源与能力是实现柔性战略的根本保证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必须有能力发现新资源并整合、配置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诠释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柔性财务战略初探
「摘要」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加剧,财务管理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断提高。文章介绍了动态环境下的柔性战略观,进而提出基于柔性思想的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整合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带给企业的深刻变化是:复杂、动态与不确定性。我国企业不仅受到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约束,还受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这些都使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更为凸显,同时也导致了价值转移与范式转变,由此带来了产业升级、战略变革与创新等问题。战略作为协调企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有机系统,在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必然会提出转换或变革要求,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是实现企业战略的资金支撑和关键后盾。因此,如何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财务战略,保持其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是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柔性战略观的提出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环境、战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学者阿尔里奇(1979)、钱得勒(1962)、安得鲁斯(1972)和查尔德(1972)等人认为,环境是真实的,组织与环境是相互分离的,所有构成战略态势的环境要素都独立于观察者。战略制定者必须通过扫描客观存在的环境以发现机会和威胁,并找到与这一环境事实相匹配的最佳战略方案,理性的分析过程是寻求特定环境态势下最佳战略方案的关键。为了应对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谋求战略变革和创新,原先用于制造业的柔性思想逐渐被应用到了企业管理中。柔性(Flexibility)是指能够对变革或新情况做出反应或适应的质量。安索夫首先(Ansoff,1965)将柔性思想用于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柔性战略观点,认为企业柔性包括内部柔性和外部柔性。其中内部柔性(internalflexibility)是指组织快速适应环境要求的能力;外部柔性(externalflexibility)则是指组织能动地影响环境的能力,它通过保护性(防御性)策略或开拓性(进取性)策略来减少组织的脆弱性。刘益、李垣等(2005)认为,柔性战略不仅仅是一种适应性战略,它更强调创造或利用变化。或者说,它是一种破坏旧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变化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阿克和马什卡雷尼亚什(Aaker&Mascarenhas,1984)提出了实现柔性战略的方法(如多元化、投资于未经充分利用的资产以及减少专用性承诺等)。桑切斯(Sanchez,1995)则结合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认为柔性战略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两方面,即企业可用资源的固有柔性(如备选资源的使用范围、资源的转换成本与转换时间)以及企业运用现有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柔性战略观是指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时,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通过运用、整合或创造内外部资源,对环境变化做出的能动性反应。理解柔性战略观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性战略关注环境的变化强调利用变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仅仅适应环境变化。
(二)柔性战略强调的柔性是建立在稳定性基础上的韦克(Weick,1982)指出,绝对的柔性使组织不可能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的感觉,容易导致决策混乱。范汉姆(VanHam等,1987)强调,对于保持一致性和组织的控制能力而言,稳定性是柔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在强调运用柔性战略的同时,并不是要否定传统战略的刚性和计划性,它是刚性基础上的发展。
产品动态特性分析提高整机性能论文
论文摘要:阐述了机械系统动态优化设计的概念、内容,介绍了机械系统动态优化设计相关技术。分析说明了机械系统动态优化设计是一项涉及现代动态分析,计算机技术,产品结构动力学理论,设计方法学等众多科学领域的高新技术,能把问题解决在设计阶段、代价小、周期短,能满足机械设备动态特性要求,能够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论文关键词:动态设计动力学模型有限元法ANSYS软件
随着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种数控机床的出现及迅速发展。新颖的机械结构系统使现代数控机床比传统的数控机床的运动速度提高了5-10倍,与此相应它对动态性能的要求比传统机床提高了很多倍。这就使得我国数控机床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主要表现在:可靠性差、应变能力差、产品开发周期长、设计手段落后等,并且业内人士意识到我国数控机床的薄弱环节已从数控系统转移到机械系统。但传统的机床设计主要是经验设计和实验相结合,其步骤是:经验设计-样机试制--样机测试-改进设。这种方法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且周期长,效果差。因此长期沿用的以经验设计为主的落后设计方法必须改变。
1机械结构动态设计的发展
传统的设计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的迅速变化,同时,很难综合考虑各方面的约束条件,得到的往往只是复杂问题的可行方案,而非最优方案,也难以很好的满足机械设备动态特性要求。对产品进行动态优化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此类问题,其特点是把问题解决在设计阶段;其优点是代价较小,能够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机械结构动态设计是一项涉及现代动态分析,计算机技术,产品结构动力学理论,设计方法学等众多科学领域的高新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对按功能要求设计的结构图纸或要改进的机械结构进行动力学建模,并做动特性分析。根据对其动特性的要求或预定的动态设计目标,进行结构修改,再设计和结构重分析,直到满足结构动特性的设计要求。
1.1机械结构动态设计的内容
综框动态特性影响织机运转论文
论文摘要:综框是开口机构的主要工作部件,其动态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织机的正常工作。针对不同筘幅的综框,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计算求出综框的各阶模态振型,分析了其动态特性对织机的影响。提出了综框设计时改进其动态特性的措施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织机综框振动特性动态设计有限元方法COSMOS
综框是织机中的一个重要部件,织机经纱断头主要发生在综框邻近区域。近年来各种织机的入纬率不断提高。高速织机转速已达3000m/min以上。织机门幅也达380cm以上,这对综框的设计要求进一步提高。观察综框在织造中的运动状况,其动态受力有综框上下运动的冲击力,织物张力所致的弯曲力,综框在环境温度变化下所产生的变形力等。这些因素都会使综框在织机运转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振动。综框的振动不但会造成断经。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当其与织机转速发生共振时。还会造成横梁断裂甚至框架脱开口。所以在进行综框设计时,有必要研究其动态特性,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综框的动态性能。
本文通过对3种不同幅宽(190,230,280cm)综框的动态特性研究,对它们的模态振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改善综框的结构设计,使其动态性能达到优良,适合各种高速织机的工作转速。本项研究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综框的数字化模型,通过COSMOS模块对其进行动态分析。获得综框的模态和振型。在此过程中,综框模型完全按照国标(FZ/T94009-1992)规定所建立。保证了综框几何结构的准确性,具有生产实用价值。而COSMOS义是当今世界上最快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它与So1idWorks无缝集成,不用考虑数据交换所产生的模型误差.并且高精确的分析结果也已被业界所认可。这确保了本项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1几何模型
综框的主要部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右侧档、导板、穿综杆和综丝夹。本项研究先在SolidWorks中建立190cm幅宽织机上的数字化综框模型,然后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参数化技术方法,分别建立230cm与280cm幅宽织机的综框模型,其中综框的各部件及整体结构尺寸都是按照国标FZ/T94009-1992所确立。建好的综框模型如图1所示。
浅析电子装备动态温度重要性
摘要:阐述了电子装备温度应力筛选试验所暴露出来的各种故障以及偶发故障,需要通过完备的事先设计好的实时监测方法及手段才能快速定位,找出解决温度循环应力筛选过程中偶发故障问题的思路,将温度应力筛选效能发挥到最大,提升客户满意度。
关键词:温度应力筛选;偶发故障;实时监测
环境应力筛选(ESS)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这对剔除产品早期故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家都偏重设计温度剖面,施加最佳应力以激发失效,而往往忽视了过程中的监测方案。通过实践发现,环境应力筛选筛选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方法是非常必要、重要的。
1温度应力筛选的目的
温度应力筛选是ESS的一种,即采用温度应力进行可靠性筛选。而功能动态ESS是其中的一种,指产品在应力环境下加电且执行产品功能/性能监测的ESS。是对单板级、各分系统及以上各层次产品施加合理温度应力和电应力,将它们内部的潜在缺陷加速变成故障,并加以发现和排除的过程,达到剔除产品早期故障的目的。使其在出厂时便进入随机失效阶段,以固有的可靠性水平交付用户使用。在动态ESS过程中多为偶发故障,通常在特定条件下以一定概率出现,但此特定条件与复现概率很难确定,需要长时间的试验与结合软硬件原理推算得出,如果有一套健全的监测手段很可能大大提提升其推演的效率。
2温度应力筛选现状
高中物理动态生成性研究
摘要:学生认知体系的建构是交互式、非线性的,是在与周围环境“同化—顺应—平衡”过程中逐渐发展、丰富的。而活动单能促进这一交互式过程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思维体系的动态生成。文章从生成性活动单设计的必要性、原则性、关键性和拓展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动态;生成性;活动单;思维体系
动态是指学生与教师、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信息交换以及思维过程中的变动、波动的状态。动态生成性是对静态预设性的补充与修正,也是教师主导地位转变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动态生成性教学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关注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间断点、偏离点与创新点,使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非线性特点真实地呈现于课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目前常用活动单主要有三种形式:无提示的开放性活动单、一般提示的结构活动单、充分提示的具体活动单。一份设计科学的活动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活动单设计的必要性
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看,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导者”,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学生是课程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学习过程缺乏自由度和参与度,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缺乏情感体验。就目前所提倡的“集约型”课堂而言,需要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建立知识体系时更加多元化、自主化。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认知结构是在“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丰富的。而学生与周围环境的这种同化、顺应、平衡过程不能仅仅来自于教师,还应该建立起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资源、学生与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渠道。以活动单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教学,综合考虑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因素,符合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交互式、非线性特点,是解决教与学矛盾的重要教学模式。
二、活动单设计的原则性
马克思理论系统动态性分析论文
【提要】马克思的“世界”把整个世界看作一个系统。马克思对人类的和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作者运用系统分析的,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初步的解读,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和动态性特征。系统要素之间的冲突集中表现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摘要题】理论与方法
【摘要】InMarx’sworldtheory,theworldisasystem.Hisresearchandanalysisonthedevelopmentrulesofhumansocietyalsocontainhissystemthinking.Usingthemethodofsystematicanalysis,thispapergivesaoriginalexplanationtoMarx’sworldhistorytheory.authorthinksthatMarx’sworldhistorytheoryhasthreecharacteristics:entirety,correlativityanddynamics.Theconflictamongsystemfactorscanbereducedtothedisequilibriumbetweenthedevelopmentsofeasterncivilizationandwesterncivilization.Theworldhistorydevelopmentispushedforwardbydisequilibrium.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系统分析/Marx/Worldhistory/Systematicanalysis
【正文】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整体上系统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系统论表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或大或小,或物质或精神,无不以系统的方式存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世界是系统的世界,我们所涉及的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而加以讨论和研究,找出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揭示一般规律,从而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本文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贯穿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因此,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的历史观。
软岩动态力学特性管理论文
Abstract:Thepresentpaperintroducedtheexperimentalstudyonsoftrock(analogizedwithmortar)underdynamicuniaxialcompressionatthestrainratesfrom10-5to101s-1.Itisindicatedthatthecompressivestrengthofthesoftrockincreasewiththeincreasingstrainrateandtherisingratesarehigherthanthatofsoftrock.TheYoung’smoduliandPoisson’sratioofthesoftrockincreasewiththeincreasingstrainrate,buttherisingratesarelessthanthatofcompressivestrength.Inaddition,basedontheSEMresults,themechanismofthestrainrateeffectofthesoftrockisprimarilyanalyzed.
Keywords:Dynamicuniaxialcompression/softrock/mechanicalproperties
一、前言
岩石材料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是研究爆炸以及地震载荷在岩石结构中传播与衰减规律的基本参数。应用动载实验机等试验系统,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不同的岩石特别是硬岩(花岗岩、石灰岩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如文[1-9]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应变速率范围内(10-5s-1-101s-1),硬岩(如花岗岩、石灰岩等)的抗压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加由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不大,同时,硬岩的变形参数如弹性模量、泊松比随应变速率的变化较小。例如,吴绵拔和刘远惠[8]对花岗岩进行的中等应变速率下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应变速率从10-5s-1增加到10-1s-1时,花岗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增加25%,变形模量增加19%,试样的泊松比基本上与应变速率无关。Olsson[2]用两种实验设备对凝灰岩进行的应变速率为10-6到103s-1的单轴抗压实验结果表明,当应变速率小于76s-1时,岩石试样的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变化不大(当应变速率由10-6增加到101s-1时,岩石的抗压强度增加约10%,而当应变速率大于约76s-1后,岩石试样的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Zhao等人[4]对BukitTimah花岗岩进行的动单轴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当应变速率由10-5增加到101s-1时,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增加约20%,同时,花岗岩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应变速率的变化影响较小。
值得指出的是,现有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硬岩,很少有涉及到软岩动态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工作。因此,本文以砂浆为模拟材料,研究软岩材料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变形特性同应变速率的关系。同时,结合不同应变速率下试样破裂面的SEM实验结果,初步分析了软岩动态力学特性机理。
二、试样制备与实验设备
小议动态环境下的公司柔性财务方针
「摘要」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加剧,财务管理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断提高。文章介绍了动态环境下的柔性战略观,进而提出基于柔性思想的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整合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带给企业的深刻变化是:复杂、动态与不确定性。我国企业不仅受到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约束,还受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这些都使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更为凸显,同时也导致了价值转移与范式转变,由此带来了产业升级、战略变革与创新等问题。战略作为协调企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有机系统,在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必然会提出转换或变革要求,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是实现企业战略的资金支撑和关键后盾。因此,如何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财务战略,保持其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是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柔性战略观的提出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环境、战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学者阿尔里奇(1979)、钱得勒(1962)、安得鲁斯(1972)和查尔德(1972)等人认为,环境是真实的,组织与环境是相互分离的,所有构成战略态势的环境要素都独立于观察者。战略制定者必须通过扫描客观存在的环境以发现机会和威胁,并找到与这一环境事实相匹配的最佳战略方案,理性的分析过程是寻求特定环境态势下最佳战略方案的关键。为了应对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谋求战略变革和创新,原先用于制造业的柔性思想逐渐被应用到了企业管理中。柔性(Flexibility)是指能够对变革或新情况做出反应或适应的质量。安索夫首先(Ansoff,1965)将柔性思想用于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柔性战略观点,认为企业柔性包括内部柔性和外部柔性。其中内部柔性(internalflexibility)是指组织快速适应环境要求的能力;外部柔性(externalflexibility)则是指组织能动地影响环境的能力,它通过保护性(防御性)策略或开拓性(进取性)策略来减少组织的脆弱性。刘益、李垣等(2005)认为,柔性战略不仅仅是一种适应性战略,它更强调创造或利用变化。或者说,它是一种破坏旧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变化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阿克和马什卡雷尼亚什(Aaker&Mascarenhas,1984)提出了实现柔性战略的方法(如多元化、投资于未经充分利用的资产以及减少专用性承诺等)。桑切斯(Sanchez,1995)则结合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认为柔性战略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两方面,即企业可用资源的固有柔性(如备选资源的使用范围、资源的转换成本与转换时间)以及企业运用现有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柔性战略观是指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时,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通过运用、整合或创造内外部资源,对环境变化做出的能动性反应。理解柔性战略观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性战略关注环境的变化强调利用变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仅仅适应环境变化。
(二)柔性战略强调的柔性是建立在稳定性基础上的韦克(Weick,1982)指出,绝对的柔性使组织不可能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的感觉,容易导致决策混乱。范汉姆(VanHam等,1987)强调,对于保持一致性和组织的控制能力而言,稳定性是柔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在强调运用柔性战略的同时,并不是要否定传统战略的刚性和计划性,它是刚性基础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