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07:52: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动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普法动态
普法动态
◆县法建办:重视和加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法制教育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县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遵纪守法自觉性和依法维权、依法经营、依法办事能力的根本性措施,是减少社会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为此,县法建办就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县各相关单位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建立和健全外来人员普法讲师团,培训宣讲骨干,由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宣讲员到外来务工经商人员较多单位举行法制讲座;二是按照“谁主管、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由主管部门和用工单位确定专门人员,负责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实行分工负责;三是坚持服务、管理和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明确公安、综治、民政、计生、社保、卫生、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在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办理事务的场所和窗口等,通过电子屏幕、录像、广播电视、宣传栏、橱窗等形式进行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
◆××县××镇:加强对外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
今年上半年,××镇对外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以管理带动法制宣传教育,以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管理,二者相辅相成,取得较好效果。
××镇将外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纳入社区工作之中,依托社区开展外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社区将外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普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外来人员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共宣传咨询余场,宣传内容涉及宪法、行政许可法以及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外来人员比较集中的单位,如××购物城,××社区同该单位协调,针对该商场的具体情况,组织安排上做到使外来人员的普法教育和务工经商两不误,从宣传入手,重点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推动了该商场外来人员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论信息动态博弈
一、银行与企业合作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
假设1.企业再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资金不足问题,此时企业的融资策略有自筹资金、向银行贷款、与银行合资等三种,且企业先向银行提出博弈要求。2.银行与企业对彼此的策略具有完全信息,且银行的策略有其他方向的贷款、给企业贷款、与企业合资等三种。在博弈进入第一阶段时,企业首先行动,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选择自筹资金或与商业银行合作,若选择合作则博弈继续。根据企业做出的不同策略,商业银行可选择符合自己的最大效用的策略。
若企业选择了自筹资金的融资途径,设企业通过自筹资金正常经营的成功概率为PⅠ1(PⅠ1∈(0,1)),则企业的支付函数为PⅠ1л。此时银行获利为0。支付向量为(PⅠ1л,0)。
若企业选择通过贷款的方式与银行合作时,假设企业在从银行方面得到贷款后正常经营成功的概率为PⅠ2(PⅠ2∈(0,1))。因为企业在获得贷款时的运作能力较强,所以显然,PⅠ2>PⅠ1。此时企业需向银行缴纳货币资本利息Pr此时企业的支付函数为Pr,银行的收益函数为Pr。支付向量为(PⅠ2л-Pr,Pr)。
若企业选择通过合资的方式与银行合作时,假设银行方面同意与企业合资合的作方式时企业正常经营成功的概率为PC(PC∈(0,1));假设银行不同意与企业合资的合作方式而是直接将自己的资金用于其他方向的贷款,此时设银行其他方向贷款收益成功的概率为Pb(Pb∈(0,1)),则此时银行的支付为Pbл。因为Pb、PⅠ2相互独立,所以:
PC=1-(1-Pb)(1-PⅠ2)=PⅠ2+Pb-PbPⅠ2
公共艺术动态体研究
摘要:公共艺术作品通常在三维空间中处于静止状态,但它常常能够带给观赏者动态的体验。该文作者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件公共艺术作品,站在视知觉的角度分析这些艺术作品中“不动之动”的魅力,以期在今后的实际创作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借鉴前辈的创作手法和经验。
关键词:视知觉;公共艺术;不动之动
一、视知觉基本原理概述
通常来说,当一个人看到蓝色时,会联想到冷、静谧等,而看到红色会联想到热、张扬等;一条直线会让人觉得单调、枯燥,而一条曲线会让人觉得有趣、生动;尖锐的东西容易使人心生恐惧,圆润的东西却让人不由自主想亲近……艺术家和设计师会有意无意地将这些规律运用到他们的创作中,使作品变得有趣、生动、引人注目,并且使欣赏者更直接地理解作品、产生共鸣。这种人对色彩或形状等产生情感性或生理性反应的视觉思维现象,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哲学家的关注和研究。在诸多理论中,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被人们更普遍地接受,也是文章最主要的立足点。“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英文译为“form”或“shape”,即形式、形状、造型、构成的意思,许多译者把它翻译为“形”或“完形”。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到:知觉过程实际上是大脑皮层生理力场按照韦特海默组织原理(邻近性、相似性、封闭性、方向性),将视觉刺激力转化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的过程。“形”即指由知觉活动积极组织后形成的整体,而并非个体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简单来说,当人们内心的主观意识和外在形象不符时,内心会产生弥补视觉缺陷的冲动和意识,这就是一种格式塔的“完形”过程。这就好比小学生作业中的成语补完题型,四字成语只给出其中的两个字,需要将成语补充完整,熟练背诵的人只要目光扫到这两个字就能马上反应出是哪个成语。只是视知觉的“完形”过程比成语背诵更为复杂。这个复杂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图像通过人眼刺激大脑的某种记忆或经验从而使人产生运动的幻觉。主要的环节在于人们的大脑将它所接受的图像信息进行主观加工,虽然由于每个个体的不同导致主观加工会产生“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结果,但这种差别是细微的,大多数人对图像的反应一般是存在某种规律的。如图1所示,朝下走向的弧线与紧挨弧线右上方的圆,虽然是静止的图像,但观看者普遍会产生圆会沿着弧线方向滚动的错觉,并能感受到一种力的牵引,借用物理中的描述,这种牵引的力即一种使圆向下滚动的引力。这里需要引入“动力”这一概念,它最早由格式塔心理学家库尔特•考夫卡提出。阿恩海姆阐述:“每一个视知觉形式都是一个‘力’的式样,每一个视觉式样都是一个力的式样。”阿恩海姆将这一概念应用到艺术领域范畴,他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均具有对“力”的完美把控,能够使人感受到作品中的张力。从观察者的角度看,这一张力源于人内心对不完整的“形”的补充,即物体使观察者产生联想或带来暗示,使观察者感知到更多自己想象的内容而不仅仅是看到的内容。产生这一效果的因素从物体本身的角度看主要有两方面:形式与色彩。其中形式又可以分为简单规则型、复杂而不统一型和复杂而统一型三种。公共艺术作为一个处于三维空间、具有高度参与性的艺术作品,其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且具有不定性的,所以不妨简单概括为色彩、结构与方向的空间三方面,具体分析单个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视知觉原理以及运用手法,从而更好地把握公共艺术与视知觉之间的联系。
二、动态构成在公共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分析
1.色彩康定斯基曾在书中写道:“色彩可以激发人类的心灵。”色彩在人的视知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色彩的动力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现:一是色彩的明暗对比,如,同等面积和形状的区域,黑色看上去更加收缩,而白色则表现出扩张感;二是色调的冷暖对比,一般来说,处于同一平面的明度下,相同的暖色要比冷色显得更加接近观看者。总而言之,色彩因对比而具有动力。这里列举英国女艺术家LizWest创作的作品——《你的色彩感知》,其中着重表现了色彩带给人视觉的流动感。在《你的色彩感知》装置中,色谱排列的灯光由远及近,由冷到暖,给人以彩虹式的流动与联想。该作品位于凯斯菲尔德画廊新艺术空间的四楼,面积约464平方米的空间本身极具纵深感,就像硕大无人的地下车库,令人感到压抑,而用T8荧光灯管和纤维素凝胶制作的人工彩色光线将天花板覆盖后,色彩使整个空间流动起来,打破了空间原本的单调、凝滞和压抑,使人获得了美的体验。2.结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静止的山原带给人的游动感,用中国画中的一个术语解释即为“势”,文章把它归类于结构。格式塔的完形理论认为,越简单的结构,越容易让人感到张力。而在公共艺术作品中,因为可用空间变大,这种张力产生的冲击力也增大。美国艺术家ChristopherDavidWhite超逼真的中小型陶瓷圆雕中有这样一件作品,其整体上呈现明显的曲折动态线,使作品整体呈现出巨大的张力,宛如米开朗琪罗的壁画《创造亚当》中的上帝之手;加之它表面烧制的超写实的植物纹理,产生强烈的朴实感和秩序感,自然而然让人从视觉上力的流动联想到生命与自然的流动。然而它所呈现的动感力受限于作品本身的大小,观赏者的视角被锁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个体上没有打开,其直观感受将降低。故而在更看重作品与人产生互动的公共艺术作品中,单个中小型雕塑的表达形式是相对保留的。但从空间的类比上,可以用景观设计为例。瑞士艺术家GillesBrusset于2017年设计的一处景观作品就充分展现了开阔空间的优越性。该作品用沥青混凝土和铝凹凸起伏模拟水纹的痕迹,与平整的大面积草皮形成对比。不过能让人联想到水的流动,主要是在于其结构的设计。从整体上看,人们可以将它近似地看成一个长方形平面,长短不一的平行波浪线条对齐于一边产生重心,从而方向性明确,构成整个作品力的主线。人们穿行于该景观中,从不同地点、视角,都可以切身体会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再如临时性街道景观,它使参与者可以直观产生动感的体验。如图2所示,这是一条施工通道的设计图纸,每一个圆点处镶嵌一个凹透镜或凸透镜。该街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削弱施工带来的干扰,为周围的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艺术设计师利用胶合板、镜子、半球彩色有机玻璃、光学镜片等材料修饰墙体,每一面镜子中都承载一个超脱于现实的小世界。该作品除了扩宽空间这一亮点,另一个亮点在于它能够带给人流动的体验。作品以点为元素,这些点大小、距离、疏密有致,具有节奏感,从设计图看仿佛一幅散点透视的中国山水画。这样的结构设计既能让行人产生视觉延伸的感觉,又能引导行人的行动路线,可谓一举两得。3.方向的空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在空间中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一般具有视觉导向作用,将静物重新组合从而产生张力,使人从视觉冲击中获得独特的感官体验,从而直观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内涵,获得审美体验。如,当代英国雕塑家、公共艺术大师安东尼•葛姆雷的公共艺术作品《走廊II》,该作品用耐候钢打造,壁厚近6毫米,长15.5米,体验者可从通道的一端走向另一端。这件作品主要通过两种手段获得空间的张力。一方面,通过光的射入形成视觉上黑与白的对比,如上文所述,黑白对比使这个空间变得更加纯粹而富有张力,使体验者获得不同寻常的感受;同时,站在通道口的观赏者可看到逐渐向自己走来的、身体由小变大的体验者,这种真实的由小及大的视觉动感体验只有在真实的三维空间中才能真实体现,而《走廊II》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其入口端找到了一个空间与平面的节点。另一方面,整体的简单纯粹使它具有强大的张力。在空间中,通道本身就是一条线,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力的拉伸感,增强了人的体验和感受。与《走廊II》相似,由法国艺术家VincentLeroy为巴黎大皇宫创作的浮动的巨大椭圆镜《鹅卵石》,也是一件纯粹的公共艺术作品。撇开其自身的不断转动所带来的视觉动感,它的主体——一个闭合的弧面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张力;表面镜面的材质自然而然使其附属的虚拟空间产生扭曲感,同样具有动感;镜面反射使行人自身的行动成为被观赏的对象,因人动而动。哈哈镜的有趣之处在于其映射的物体呈变形扭曲状,如一个误入宫殿的外星飞船,表面倒映出扭曲的周围环境,使观赏者在突破视觉空间的同时,感受到不同于真实世界的新奇。这种手法在公共艺术作品中的运用还有很多,较著名的如芝加哥标志性公共雕塑《云门》,该作品虽然静处于广场中心,但绝对不是静默无声。它镜子般的表面倒映出广场上来往的人,巧妙地将人的活动引入作品,扩展了作品本身的空间,是公共艺术作品中“不动之动”的典型案例。
漫谈动态资源优化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动态优化模型;滚动计划;企业资源规划
摘要:由于传统MRP逻辑存在固有的缺陷,ERP系统中的生产计划模块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文章提出了一个可以实时推进的,能够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型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基于滚动计划的动态企业资源优化模型。文章讨论了将滚动周期理论引人企业资源优化模型的方法和优势。基于该模型的新系统构建更加灵活,应用范围更加广阔,生成的生产计划更加符合企业生产实际。
引言: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企业信息化软件,在这个竞争空前激烈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构建自己的ERP系统,而且很多企业能够从中获益。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技术更新步伐加快和企业业务复杂度的不断扩大,传统ERP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限制了企业信息系统功能的进一步扩展。为克服传统ERP系统的固有缺陷,文献中提出了一个取代传统MRP逻辑的企业资源优化系统,它将MPS,MRP和CPS的功能集于一身,通过计算机的优化计算,产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新的企业资源优化系统能够解决传统MRP系统因顺序执行各模块造成的资源配置冲突,真正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克服现有ERP系统的固有缺陷。
与传统企业资源计划模型相比,企业资源优化模型还可以提供企业所有资源的影子价格(资源在企业内的机会成本),是建立企业内部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信息。这些基于边际分析的价格信息在帮助企业完成订单获利性分析、生产能力瓶颈分析、生产外包成本分析、企业价值链分析等管理决策分析方面要大大优于基于传统会计核算获得的成本分析信息。但目前的企业资源优化模型是针对企业一个时点的静态状况制定出来的,在把模型应用到现实的企业中时,由于企业的整体生产计划涉及的时间维度大,多为半年或一年,而实际指导生产的计划则需要精确到周或者日,导致系统产生的变量数目庞大,增大了模型的求解负担,所以要把模型结合到企业的生产实际中去,还需要涉及到分阶段的滚动计划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来的企业资源优化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个基于滚动计划的,以企业资源优化模型为核心的新的企业资源动态优化系统,使模型优化结果更具有可执行性,可以真正成为具有优化功能的ERP系统的核心模块。
本文的第一部分综述滚动计划与滚动周期的理论方法,第二部分提出一种三阶段变周期的滚动计划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基于该滚动计划的企业资源优化模型及其数值试验,第四部分简要的分析了动态企业资源优化模型的优势。
1.滚动计划与滚动周期
论财政冲击动态效应
摘要:运用协整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财政政策与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财政政策变量与实际GDP、私人投资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而且财政支出对实际经济在长期均衡关系上呈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动态分析则表明,财政支出对实际经济、私人投资影响显著,这意味着通过变动财政政策对稳定经济可以在短期内收到明显的成效。关键词:财政政策冲击,动态效应,私人投资,实际GDP一、引言从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下滑以及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我国政府连续5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连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扩大消费需求;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结构,鼓励和扩大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效应。但是,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拉动效应,还有一些学者的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不仅没有发生挤出效应,而且有挤入效应;但另外一些学者从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财政的稳定性出发,指出过度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会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增长构成威胁。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经济学家们认为把宏观经济系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随机性系统的观点是十分有益的,它是现在和过去各种冲击的反应,因此,按照这个观点,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自然也就成为一个非常合适的实证分析工具。一些学者的调查表明,用VAR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冲击在国际上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方法,并且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结果。鉴于此,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基于VAR模型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财政政策冲击动态效应进行了分析。我们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财政政策变量与实际经济、私人投资等的长期关系;二是财政政策冲击的动态效应。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对于政策实施效果的把握还是对政策目标的及时调整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财政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财政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可以概括为对凯恩斯主义和非凯恩斯主义政策含义的阐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前,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而在充分就业水平时,总供给曲线则是垂直的。在凯恩斯看来,不稳定性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经济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凯恩斯认为以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手段的政府干预,能够使这种总体不稳定性得到纠正,并使经济在充分就业水平上保持稳定。在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理论中,政府支出和税收是两个主要的政策手段。关于政府支出对实体经济的效果,凯恩斯主义以消费函数加以说明,认为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这样,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导致居民收入的增加,收入增加又导致消费增加,而消费增加将再次导致收入的增加,因此,一次财政支出的增加将使收入呈倍数增加,即乘数效应。乘数的大小取决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宏观税率、边际进口倾向。货币主义认为经济的稳定性是固有的,当经济受到某种干扰后会很快恢复到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长期均衡,正统的货币主义者对积极的稳定政策提出质疑。弗里德曼(1957)的持久收入假说对税收变化对刺激需求的作用提出了质疑,认为消费依赖于持久的收入,而不是暂时的收入,由于税收变化并不影响持久收入,因而至多只有微弱的乘数效应。因此,在弗里德曼看来,财政政策只在短期内能够影响产量和就业,但就长期而言,财政扩张不过代替和挤出了某些私人部门的投资,实际收人仍保持不变的自然率水平上。70年代新古典主义者发动了“理性预期革命”,他们的财政政策含义是,财政赤字的扩大,政府将来必然会增加税收,弥补赤字。如果民间经济主体是理性的,并且信息是完全的,消费者就会抑止当前的消费,将收入储蓄起来,留到将来政府增加税收时用来交税,消费者这种理性的行为将降低财政政策的效果。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凯恩斯主义者对积极财政政策效应持的是肯定态度,而非凯恩斯主义虽然承认财政政策具有短期效应,但对长前效应却持有否定的观点,尤其是货币主义认为长期上财政扩张不过是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投资。显然这些不同的政策主张只能通过实证分析来加以检验。三、我国财政政策冲击效应的动态分析我们选择四个变量:实际GDP(用符号Yt表示)、财政支出(GIt)、宏观税收(Tt)和私人投资(PIt)。其中宏观税收(Tt)用各种税收总额作为变量,私人投资(PIt)用按投资资金来源分类的统计报表中自筹资金、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债券和其它来源资金合计作为变量。这些变量均采用季度时间序列,样本范围为1998年第1季度到2003年第4季度,样本数据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中心网站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部分数据是通过把月度数据折算为季度数据得到的。这里只用了6年24个季度数据,主要是受限于投资资金来源的详细月度数据在统计报表中仅从1998年开始的,而冲击反应分析不宜用年度数据的结果。上述各序列均采用X11季节调整程序进行了季节调整,并进行了对数变换。1.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由于VAR模型的分析结果严格依赖于随机扰动项为白噪声序列这一假设条件,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对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并且,通过协整检验我们也可以对所考察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研究,这也是本文的目的之一。表1给出了单位根检验的ADF统计量、PP统计量和1%水平的临界值,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在1%的显著水平下,4个时间序列均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这4个变量在水平值上都是非平稳的,我们继续对这4个时间序列的1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可以发现这4个变量都是差分平稳的(检验结果略)。因此,可以判断所考察的4个时间序列都是1阶单整的。下面我们对这4个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设四维随机向量为:Xt=(Yt,GIt,Tt,PIt)'''',它的P阶VAR模型为:其中εSt是无序列相关的残差序列,T是样本容量。可以将上述模型表示为:如果上述模型中矩阵∏是降秩的,即0<rank(∏)=r<4,则称向量Xt的各个分量之间是协整的,这时存在列满秩矩阵α4×r,和β4×r,使得∏=α4×rβ4×r''''。这时称民:,矩阵的每一列为协整向量,即它们作为系数可以使得p,x是平稳的。我们利用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特征根检验判断随机序列之间的协整性,并且获得显著性最高的协整组合。表2给出了变量Yt,GIt,Tt,PIt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仅给出了第一、第二大特征根)。从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在1%的显著水平下协整秩为1,即存在一个显著的协整向量,将协整向量标准化(取第一个分量为单位1)后,可以得到如下协整关系:其中协整系数下面括号内数值为标准差,ut为平稳时间序列。由于经济时间序列的协整关系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建立模型所有可能产生的伪回归问题,而且它一般具有明显的经济含义,它表示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趋势,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判断变量Yt,GIt,Tt,PIt之间长期的关系。上述4个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1%显著水平下,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这意味着实际GDP、财政支出、私人投资及宏观税收之间存在长期的相互作用关系。财政支出与实际GDP成正向变动,而且参数显著,说明扩张性的财政支出对促进拉动经济较为有效,同样私人投资也与实际GDP成正方向变化,而且相对财政支出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更有效,而税收和实际GDP成反方向变动,但参数不显著,这说明税收的变化对实际GDP的影响不明显。自从1998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一直呈上升趋势,从上述的协整关系可以看出,这一政策的实施对解决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是能够得到统计检验支持的。但我们也发现,自1998年开始,宏观税率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即宏观税收相对于GDP上升速度更快,这必然会对积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从上述检验的结果看,这种影响不会很大。以上的长期均衡关系检验仅是本文目的之一,下面我们对财政支出冲击的动态效应进行分析,所采用的模型是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技术。2.财政支出冲击的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在扰动项上加上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对一个变量的冲击直接影响到这个变量的本身,并且通过VAR模型的动态结构传导给其它所有的内生变量。由方程(1)得到的向量移动平均模型(VMA)为:其中Ψp=(Ψp,ij,为系数矩阵,p=0,1,…。则对yj的脉冲引起的yi的响应函数为:Ψ0,ij,Ψ1,ij,Ψ2,ij,…。下面我们分别给财政政策变量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得到的脉冲响应函数图,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单位:季度),纵轴表示脉冲响应函数值,代表了财政政策冲击造成的反应。图中的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值随时间的变化路径,两侧虚线为响应函数值加、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由于税收冲击对实际GDP影响较弱,脉冲响应函数值在横轴附近轻微波动,因此这里我们只给出财政支出冲击对实际GDP、私人投资影响的脉冲响应函数图。[1][2][][]图1是对财政支出的冲击引起的实际GDP变化的响应函数。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本期给财政支出一个冲击后,实际GDP在前3期增长较快。这主要是因为在国民收入核算(SNA)的支出法中,投资是国民收入的一个主要部分的结果,由第3期到第4期开始快速回落,然后再缓慢上升,到第7期达到最大,并且呈现出长久效应的特征。这段时期的效应应该是财政支出对实际经济的拉动效应的真实体现,同时也说明了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财政支出存在滞后效应。总之,在通货紧缩时期,通过连续地给财政支出冲击对解决内需不足和促进实际经济增长是能够得到统计检验支持的。图2是由财政支出的冲击引起的私人投资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从2中可见,当给财政支出一个冲击后,在私人投资水平在前两期呈下降特征,尤其是从本期开始到第2期呈快速下降,然后开始逐渐回升,到第5期到达最大值,然后逐渐回落,到第8期后又开始微微上升。对于上述现象,我们认为,短期的挤出效应是由于政府在向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政策时,增加借贷资金需求同私人部门资金竞争,从而导致了短期私人投资水平的下降结果。但是,由于我国近些年来的财政支出的重点是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较快时,如果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它就会对经济发展形成“瓶颈”制约,此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改善投资环境,降低私人部门的投资成本,刺激私人投资。同时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还会对与之关联的钢铁、水泥、建材和部分机械制造业带来辐射效应,从而形成新的、有利的投资机会,这也会引致私人部门投资。当政府投资对私人部门投资的这种拉动效应大于因政府投资导致利率上升的挤出效应时,它就会在经济中综合地表现为对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因此,我们从图2看到从第3期到第8期财政支出冲击对私人投资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3.各变量对实际GDP和私人投资贡献率分析下面我们利用方差分解技术来分析各种冲击对实际GDP和私人投资的贡献率。方差分解是Sims于1980年提出的一种描述系统动态的方法。脉冲响应函数是追踪系统对一个变量的冲击效果,而方差分解则是将系统的均方误差(MeanSquareError)分解成各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通过将一个变量冲击的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的随机冲击所做的贡献,然后计算出每一个变量冲击的贡献占总贡献的比例,可以了解不同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方差分解模型为:其中,Ψa,ij是脉冲响应函数σij,是白噪声序列第j个分量的标准差,yit是自回归向量的第i个分量,RVCij(S)表示第j个分量对第i个分量的方差贡献率。方差贡献率大小的经济含义是,如果RVCij(S)较大则意味着第j个分量对第i个分量影响较大;反之则反是。下面我们分别给出了各变量对实际GDP和私人投资的贡献率的合成图。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季度),纵轴表示对应于不同滞后期各变量的贡献率。我们首先给出了各变量对实际GDP贡献率的合成图3,从中可以看出,如果不考虑实际GDP自身的贡献率(自我累加效应),则私人投资对实际GDP的方差贡献率最大,而财政支出和税收的贡献率则较小,这个结果和我们的协整检验结果基本相同。说明私人投资对实际GDP拉动效应较财政支出对实际GDP直接的乘数效应要大得多,这也预示着财政支出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对私人投资的间接影响,而不仅仅是财政支出自身对实际GDP的直接影响,这是把握财政政策效应的一个关键问题。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各变量对私人投资方差贡献率,在图4中,如果不考虑私人投资自身的贡献率,我们会发现对私人投资影响最大的是实际GDP,对这一点不难理解,即投资取决于收入。除此之外,宏观税收对私人投资影响比财政支出影响作用大。因此,通过上述方差分解分析,我们得到两点启示:1、考察财政政策效应的关键是看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这也预示着财政政策的制定必须首先着眼于对私人投资的效应;2、私人投资对宏观税收的敏感程度要相对高于对财政支出的敏感程度,这也是在政策制定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四、实证检验的基本结论通过季度时间序列,利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财政政策与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我们发现在实际GDP、财政支出、私人投资和宏观税收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其中财政支出和私人投资均对实际GD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和凯恩斯主义理论相吻合。但从长期看,宏观税收对实际经济的影响不显著,这一点和非凯恩斯主义观点相一致。因此,通过调整财政支出来稳定经济的政策能够得到统计检验支持。其次,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扩张性的财政支出对于拉动实际经济具有明显的长久效应,但对私人投资在短期内具有挤出效应,这正是政府在向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政策时,增加借贷资金需求同私人部门资金竞争,从而导致了短期私人投资水平的下降直接体现。但是从长期均衡关系上看,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则具有拉动响应,这是政府以基础设施领域为重点进行投资引致的私人投资增加与利率上升导致对私人投资挤出两种效应的综合效应。第三,通过对各变量对实际GDP和私人投资重要程度分析的表明,相对于财政支出,私人投资对实际经济的影响作用更大,而私人投资对宏观税收的敏感性要强于对财政支出。最后,根据本文的检验结论,针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局部过热问题,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减少部分基础设施投入等宏观调整政策是有理论根据的,而且在短期内(2—3个季度)应该有明显成效。但是由于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相对于私人投资对实际经济的效应小,因此,在由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变过程中,必须关注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间接影响,而不是仅仅关注财政政策自身对实际经济的直接影响。除此之外,财政政策的调整还必须注意,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在基础设施存量上的差异,财政政策效应本身又存在区域非均衡特征,因此,在财政政策的调整上,不仅在各行业上应该区别对待,实行“有保有压”,而且在地区上也应该实行“有保有压”的财政政策,这样才能保证政府提出的由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变的顺利实现。
动态影像艺术意境研究
摘要: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动态影像美学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断迭展的影像技术与艺术的表现形式,正在一步步地改变着我们对于动态影像艺术本质的认知与理解。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动态影像艺术的意境特点,比较分析传统美学意境与动态影像艺术所表现的意境,力图对数字化时代语境下动态影像艺术中的意境做出阐释。
关键词:数字化;动态影像;意境;象外之象
数字化时代是数字技术在无形中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信息转化为0和1,数字技术与媒介的变革引发人们对艺术与美认知的流变。在图形、图像、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都高度发达的数字化媒体时代,VR、AR、MR、硬件交互、动作捕捉、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以势不可挡的姿态与艺术相融合,声光电、数字拟象、交互体验逐渐成为当代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数字化的动态影像是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结合体,数字技术创作出的虚拟与真实带给我们震撼的视觉奇观,更让我们看到动态影像无限的表现可能性,迸发出的耀眼的审美价值,和传统艺术审美形态的冲击与重构。以数字化的手段进行模拟性再现,甚至于超越客观现实虚拟造像,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将艺术家的感知、思考、经验、观念融入动态影像之中。故而,在数字化语境下,艺术家们对动态影像的创作不仅仅是紧跟最新艺术形式的迭代,更是对影像中艺术意境的不断追求。
一、表现形式与意境的追求
数字时代影像形式构成不再是纯粹的、单一的,计算机赋予了艺术创作者无限的表现可能。学者贾秀清在《重构美学》中提到“造型手段的丰富多彩,造型处理的任意自由,也使造型作为艺术形式出现了全新的呈现样态,并同步引发了新的造型理念出现,而当代艺术形式的审美标准由此发生重构。”相对于传统艺术基于自然艺术材质,数字化动态影像并不受材料表现的限制,运用数字媒体手段,以新媒体形式展现全新的艺术形式。数字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像艺术新风格和传达表现新形式,继而引发动态影像艺术在美学上发展的新浪潮。时至今日,影像仍然是“人认知的延伸”(引用自“媒介是人的延伸”,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数字技术出现使得动态影像发展处于另一个初起的时期。动态影像艺术的美学是艺术界限的消除、学科间的交叉、多元材质的混合,在感知和互动之间、现实与虚拟之间、感性与理性之间、大众化与个性化之间完成了它的定位和结构。技术手段介入创作,使动态影像呈现内容与影像表意作用比在传统叙事影像中显得更为重要。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里,导演张艺谋与新媒体艺术黑弓团队带来的由24名轮滑演员和24个智能机器人的舞台表演,声、光、影像交互技术的全新动态影像艺术。在影像线条的交错中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中国的高科技、新发展、文化、人文的视听盛宴,在舞台上一条条韵律流动的线条,一抹抹浓重艳丽的色彩,展现中华民族最生机、最自由的运动精神和最鲜明、最独特的民族特色。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材质和表现技法拓宽了艺术与技术融合的领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场境,重构了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冲撞了传统审美范畴,更带来了数字时代下“意境”的全新理解。蕴藏在动态影像的背后,是一片广阔的意境的空间,需要受众去慢慢感受、细细体味、用无尽的想象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这也是意境魅力的独特之处。
二、情景交融的影像韵味
浅析动态能力战略观
寻求竞争优势的源泉:动态能力战略观
“动态能力”战略观是当代西方战略管理领域中正在迅速发展的一种理论,它集中探讨企业组织能力的演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把组织能力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为了帮助理解其理论脉络,本附录首先介绍一下能力概念在企业理论中的发展,然后以战略管理的理论演进为线索介绍这个战略观的要点。
(一)企业理论中的能力概念
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企业组织的能力的讨论起源于潘罗斯发表于1959年的《企业增长理论》(Penrose,1995/1959),虽然她本人并未直接使用这个术语。潘罗斯把企业定义为“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并认为企业的增长源泉是企业的内部资源。根据潘罗斯的逻辑,对生产性资源的使用产生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发挥作用的过程推动知识的增加,而知识的增加又会导致管理力量的增长,从而推动企业的增长。
潘罗斯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第一个强调企业内部的知识创造是企业增长源泉的经济学家。她把知识分为两类:客观的和经验的。客观的知识独立于个人或团体之外,可以通过书籍、蓝图和语言向任何人传播。经验的知识却无法通过这些途径来传播,与个人无法分开,而且离不开一个有一起工作之经验的个人的集合(即组织)。生产性服务是在使用资源的经验中产生的,所以这种服务会创造出内在于企业的知识。同样的资源,当被用于不同目的或以不同方式并与不同类型或数量的其他资源相组合时,会产生出不同的服务,所以从特定企业的经验中所产生的知识还会是独特的。这是后来被概念化为独特的或难以模仿的企业能力的最初理论表述。
潘罗斯认为生产性服务的异质性赋予每个企业以独具的特征,而每个企业扩张的方向必然受到所“继承的”(inherited)资源的制约。因此,企业倾向于围绕着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进行竞争和扩张:“在某些专门制造领域具有高度的胜任(competence)和技术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多样化和扩张是(美国)许多最大企业的特色。这种类型的胜任与市场位置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企业所能发展的最强大和最持久的阵地。”很显然,这种阵地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在竞争环境中继续增长的基本武器:“长期内,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生存和增长并不那么取决于能组织生产甚至大范围多样化的产品,而更取决于有能力建立一个或更多的宽阔而相对坚不可摧的‘基地’,从这些基地出发企业能够在一个不确定的、不断变化的和竞争性的世界里调整并扩展它的业务。重要的考虑并不是生产规模,也不是企业的大小,相反,而是企业能为自己所建立的基本阵地的性质。”
党员动态管理探索思考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永嘉县根据农村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规范、教育难落实、作用难发挥、关爱难到位等特点,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积极探索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1.建立健全信息数据库。每年两次集中开展寻找流动党员行动,采取“一找一”、“一联一”等方法,由党组织指定有耐心的责任人,负责一对一寻找流动党员,并作为其联系责任人,确立双向互动联系方式。2.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外出流动党员分布较集中的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建立了36个流动党员党组织,联合当地永嘉商会党组织,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对流动党员则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在流动党员集中的社区、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专门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3.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构建覆盖全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积极在驻外党组织中建设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通过建立学习管理制度等措施,促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向外出流动党员延伸,拓展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和自主学习的途径。4.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流动党员党组织、异地商会党组织中深入开展以“服务政府搭桥梁、服务会员谋发展、服务社会献爱心”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流动党员之间、在家党员与外出党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双向交流共同发展平台。5.丰富党内关怀内涵。积极做好外出流动党员的关爱工作,营造党内和谐氛围。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负责本乡镇流动党员和党组织的联系服务工作。实行“一帮一”责任制,对思想后进、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由党组织指派热心的帮扶责任人,负责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项全新而紧迫的任务,必须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高度来把握、来突破、来推进,重点要把握三个方面:一要树立“三个理念”,不断拓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认知视野。一是和谐理念。党员的心境和谐,是引导行为和谐,实现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因素。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方式,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家”、学习不断档、联系不中断,使自己的思想意识与党的宗旨纲领合拍、与社会的公德道义合拍、与时代的发展主题合拍。二是人本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党员为本”,就是要在制度设计上避免把党员“物化”和“政治工具化”,进而在党内形成充分发挥党员主体能动性的良性环境。“以人为本”,就是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特长和作用,有力地促进流动党员的自身价值的实现。三是服务理念。加强流动党员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必须突出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宗旨观念,充分尊重流动党员的民主权利,注重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建好服务队伍,健全服务制度,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载体,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二要突出“三个联动”,不断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基础。一是责任联动。要改变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相互隔离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明确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流出地、流入地各级党组织的共同责任,而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责任制,形成党委、支部、在岗党员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落实的上下联动责任体系。二是管理联动。根据流动党员的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对其实行动态管理。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分别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构建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互动、整体对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三是作用联动。要结合市场特色和流动党员的特点,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注重培育流动党员的先进典型,搭建为当地及家乡建设发展的服务平台,延伸作用发挥的活动空间,充分发挥每个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要坚持“三个整合”,不断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一是整合资源。依托党校、网络、远程教育等载体,系统开发运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资源,增强各类资源的互补性,建立起开放的教育培训体系。二是整合力量。围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组织设置上打破原有的地域、行业等限制,实现“流入地”和“流出地”设置同步,工作同向,力量同使。组织部门主动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整合工商、公安、税务、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整合制度。对现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和规定认真加以梳理,对过时、落后的制度和规定,进行修正和改进;对重复的,甚至互相矛盾的制度和规定,进行合并或调整;对制度和规定出现的“盲区”和“空白点”,进行补充和完善,力求通过制度和规定的整合,形成制度体系,发挥制度合力。
长城文化遗产动态监测研究
摘要:河北长城现存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加强长城保护管理,采集相邻年份的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对比,通过自动化+人机交互解译方式,提取出地物变化情况,对疑似变化图斑进行实地复核,建立长城文物监测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长城监测成果、违法信息数据成果的数字化管理和维护。
关键词: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动态监测;数据库
一、项目背景和意义
(一)丰富的资源量
河北长城现存规模大、分布范围广,总长度达2668.41千米,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明长城(河北段)长度达1338.625千米,是明代砖体长城中保存最好的。国家文物局确定的第一批83段/处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中,河北明长城有18段/处入选,占总数的22%。
(二)当前长城保护面临的一些现实性问题
议动态节能技术
摘要:介绍了绿色环保幕墙的产生和应用的背景.对光电幕墙、双层动态节能幕墙和生态暮墙等绿色环保节能幕墙及其动态节能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绿色幕墙环保节能动态节能
随着幕墙在建筑中的不断应用,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进步,社会对环保和节能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幕墙的绿色环保和节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各种建筑中,绿色环保幕墙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技术也从实践开始走向成熟。
本文对光电幕墙、双层动态节能幕墙和生态幕墙等绿色环保节能幕墙及其动态节能技术进行介绍和阐述。
1绿色环保节能幕墙的应用背景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每年房屋建筑面积约有10亿平方米,其中的住宅面积约有5到6亿平方米,工业面积约有1亿平方米。我国的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40%以上。是相同气候发达国家的2至3倍,因建筑门窗幕墙部分不节能的耗能占建筑能耗的40一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