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07:23: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董事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董事会工作报告

××年董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股东:

我受有限责任公司首届董事会的委托向股东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我们首届董事会是年公司成立时,通过选举、委派的方式组成的。在我们任职期间,得到了产业集团、控股公司领导以及全体持股会会员的信任、支持,在这里,我代表董事会全体成员,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工作报告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本届董事会工作简要回顾;第二部分,公司取得的主要业绩;第三部分,对下届董事会的几点建议。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第一部分:本届董事会工作简要回顾

查看全文

董事会制度研究论文

[摘要]董事会制度的设计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董事会的具体设置有所差异,但董事会制度正逐渐在进程发展中趋同,这种趋同表现在:董事会规模逐渐缩小;对董事监管放松;强化外部董事监控等。本文主要以美日欧企业的董事会运作方式作为分析内容,对其中不同类型的董事会制度进行了一般性的归纳,并追踪其在时间上的演化过程,从而揭示出对中国企业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董事会制度;演化过程;国际比较;路径依赖

董事会作为企业所有者的代表,监督着企业经理并保证企业的管理团队为达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来经营企业。十几年前,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中的董事会制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然而,随着企业对经济全球化的适应和调整,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种董事会制度的统一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董事会规模逐渐缩小

美国公司是股东具有选择董事的权力。董事会曾经由执行官控制,近年来,非执行董事逐渐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权益由包括13-14个成员组成的董事会来治理,他们当中大约1/3是内部人,2/3是外部人。自1972年以来,董事会成员的数量已经明显减少,大公司董事会的平均人数已经从14人减少到12人,而小公司从12人减少到9人。

日本企业缩减董事会规模最常用的例证就是索尼公司进行的改革。1997年,索尼公司将其董事会规模由38人减少为10人。并任命从董事会退出的28名董事作为企业执行役员(executiveofficer),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决策和执行相分离。在企业执行役员制度中,先由董事会做出决策,然后由企业执行役员加以执行。这种体制已经在日本大公司中被广泛运用。在2000年9月东京证券交易所进行的一项调查中,35.5%的被调查企业已经采用了企业执行役员制度,比1988年进行的类似调查结果增长了32%。

查看全文

董事会制度研究论文

国际投资法,作为调整国家间资本流转的各种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则的总称,主要是指管辖外国私人直接投资的各种法律制度。正如上讲所述,所谓外国私人直接投资,通常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或法人所拥有的公司、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在其它国家从事的一种直接投资活动。由于董事会是公司企业的主要领导机构,东道国政府对外国投资的监督和控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其法律对董事会制度的具体规定来实现的。因此,了解董事会制度的基本概念和法律规定,对于从事国际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董事会的概念,西方国家对董事会制度的基本法律规定以及我国关于董事会制度的法律规定和实践简述如下。

一、董事会的定义

什么叫董事会?按传统的法律观念,所谓董事会是指管理公司事务的领导机构。它通常是由公司的投资者(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的主要成员一般由公司的内部成员出任,有时也特邀公司的外部成员参加。董事会受投资者(股东)委托对外代表公司,对内有权任免公司的高级职员和决定公司的重大事务。对于董事会的概念,有必要强调如下几点:

第一,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主要领导机构,但不是最高权力机构。根据各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投资者会议,或叫股东大会。因为投资者〔股东)是公司的拥有者,而董事会则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组建的决策机构,它是受股东大会的委托而行使管理和领导职能的。此外,董事会所通过重大的公司决策,如股息分配计划,长远发展规划,年度报告均需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方能生效。如果说投资者会议(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那么董事会则是公司的领导枢纽,它是投资者(股东〕具休行使管理职能的一个集体领导班子。

第二,在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还存在着一种双重董事会制度,所谓双重的意思,就是在股东大会的下面不仅设有董事会,而且还设有监察委员会。其中,监察委员会有权监督董事会。公司的监察委员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委员会一般由股东和一定数量的雇员代表组成。董事会则在其监督检查下进行工作。监察委员会除对董事会的决定有权提出异议外,还有权调查公司的业务和财务状况,检查公司的帐簿、业务表册和公司其它工作文件。此外,它可以列席董事会并对公司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罢免和处分的建议。有的西欧国家公司法,如法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根据其章程确定该公司应采取双重董事会制度还是单个董事会制度。目前,在法国的大多数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的是单个董事会制度。但个别国家,如联邦德国的股份有限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设立监察委员会,而本文中所指的董事会制度,不是指双重董事会制度,不包括监察委员会的法律概念,这是需要说明的。

第三,这里还要指出的是,不要把董事会和董事会会议混同起来,它们是两个概念。董事会是一个组织机构,英文名称是boardofdirectors,而董事会会议是指由董事会召开的会议,英文一是themeetingofboardofdirectors。它们有不同的内涵。本文要介绍的是董事会,而不仅仅是董事会会议。

查看全文

董事会工作报告

2006年董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股东:

我受00000有限责任公司首届董事会的委托,向股东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我们首届董事会是1998年公司成立时,通过选举、委派的方式组成的。在我们任职期间,得到了0000产业集团、控股公司领导以及全体持股会会员的信任、支持,在这里,我代表董事会全体成员,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工作报告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本届董事会工作简要回顾;第二部分,公司取得的主要业绩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第三部分,对下届董事会的几点建议。

第一部分:本届董事会工作简要回顾

查看全文

董事会特征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一、董事会含义

董事会是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按公司或企业章程设立并由全体董事组成的业务执行机关。研究我国董事会特征对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本文将董事会特征归位四类因素:规模性特征、独立性特征、激励性特征和行为性特征。

二、非效率投资的含义

净现值法在财务管理中被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准则:只有当一个项目净现值为正时才能被投资。然而,大量事情说明,投资决策者往往处于自身利益或控制权收益,投资在NPV(净现值)小于零或者放弃NPV大于零的项目,结果就导致企业的投资效率低下即非效率投资。非效率投资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

三、董事会特征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的影响分析

(一)董事会规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分析

查看全文

董事会绩效与管理会计论文

在公司治理实践中,董事会绩效愈来愈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因为董事会既是内部公司治理的核心,又是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其绩效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的成败,而且也因为当今世界各国董事会效率低下的事实。关于如何提高董事会绩效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了改善董事会构成、提高董事的个人素质与报酬水平,以及健全董事会文化等建议。我们则试图从董事会在运行过程中的信息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发现,肩负公司治理和企业战略管理职责的公司董事会,普遍缺乏系统完整地对其职责进行计量所需要的信息,这一信息的缺乏导致了董事会对自身目标及其目标完成程度的模糊。董事会对自身业绩目标的模糊以及在运行过程中所需决策信息的匮乏也是影响其绩效的重要原因。而作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在帮助董事会计量业绩目标、设立董事会业绩评价体系,以及提供董事会决策相关信息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经过适应性改进的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提升董事会绩效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公司治理目标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公司治理源于解决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所产生的问题,亦即内部人控制问题,因而其产生之时的主要目标就是保护所有者的最大福利(即所有者权益)。如今,经过公司各相关利益主体(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员工、消费者、社区等)的长期权利博弈,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框架基本形成,公司治理目标为充分关注和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以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公司治理目标是确立专司公司治理的企业董事会的具体职责的基础。

根据上述公司治理目标,考虑到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董事会具体职责归纳如下:1.审核和制定公司战略、经营计划、风险政策、年度预算,监督业务发展和公司业绩,审核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支出、企业购并和分拆活动;2.任命、监督高层管理人员,审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3.监督和管理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及股东在关联交易、资产处置等方面的潜在利益冲突;4.通过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监督会计信息披露过程等措施来保证公司对外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性与完整性;5.监督公司治理结构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必要时能够进行改进;6.与外部治理机构和公司利益相关者进行联系与沟通,为公司获取成功所需的关键资源(资金、信誉等);7.设立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等。

董事会为了保证全面有效地履行上述具体职责,需要建立一个自身的业绩评价系统,将其所肩负的公司治理职责转化为可以具体量化的指标体系,以便观察与评价公司治理效果,矫正公司治理行为。关于公司治理实践中董事会的业绩评价问题,国内外学者正处于探索之中。美国学者Melcher(1996)曾经用9个项目来评价最好和最差的董事会,随着公司治理实践的发展,现在看来这一评价方案也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国内关于这方面的专题研讨有限,至今尚无全面系统的董事会业绩评价方案公布。我们受加拿大管理会计师(CMA)协会利用平衡计分卡(theBalancedScorecard)计量董事会受托责任的启发,利用平衡记分卡原理来设立董事会的业绩评价体系。

由卡普兰(Kaplan)和诺顿(Norton)于1992年创立的业绩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是由围绕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体现或促进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因素的指标组成的业绩评价系统,主要由财务、内部经营过程、顾客、组织学习与成长四大方面的指标体系组成。我们根据上述对公司治理目标和董事会具体职责的理解,以平衡记分卡为基本框架,设计如下董事会的业绩评价体系:

按照平衡计分卡原理,董事会为了保证前述公司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从影响这一目标实现的如下四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入手:即满足各利益相关者财务方面的价值增值要求;利用其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的双重权限来创建制度化的、富有效率的内部营运过程;加强与内部管理层、员工以及外部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债权人、客户和社区等的联系与沟通;提升企业的成长潜力等。显然,这四个方面也可以看作是董事会为实现公司治理目标而必须首先达到的具体目标。接下来,进一步为这些具体目标寻找详细的计量指标,也可以看作是实现这些具体目标的方法路径。我们初步设想计量各具体目标实现程度的主要指标如下:

查看全文

有关公司董事会事项文书

同意不另行通知即召开首届董事会的决定

×××公司同意不另行通知即召开首届董事会的决定

我们(以下署名者)均为加利福尼亚州×××公司董事,在此决定不另行通知

即召开公司首届董事会,会议日期为××××,地点××××,并同意在董事会上

不受任何限制讨论决定任何事项,包括通过章程、选举高级管理官员、选择公司的

会计期间、选定公司本部地址、选择公司帐户的建立地点、以及批准发行和销售公

查看全文

董事会制度高校财务论文

一、高校财务治理结构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高校财务治理即财务治理结构,它主要强调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在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配置,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对其的制衡,因此,从财务治理结构失衡的视角识别高校财务治理困境及成因,有利于从根源上规避财务风险。

(一)财务治理决策结构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1.未配置其他利益相关者相应决策权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分管副校长或总会计师负责,重大财务事项由党委会或校务委员会研究确定,这些机构成员主要是政府任命的管理者,缺少学生及家长、校友、科研机构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因此他们作出的决策往往不会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甚至对他们的利益造成损害。2.缺乏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高校财务治理中存在多层委托关系,如政府部门委托校长高校运作管理业务,校长委托副校长负责全校财经工作等,人为委托人服务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由于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滞后,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仍未完善,高校没有形成有效的委托激励机制,高校管理者的积极性、创造性难以调动和发挥,影响了大学财务治理的成效。3.未建立相应决策责任追溯制度现阶段,在未引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情况下,高校财务治理决策难免会出现“内部人控制”情况,致使决策不符合学校的整体目标和利益,给国家或其他重大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本应由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委托人利用法律诉讼、罢免等手段追究相关决策人的“决策责任追溯制度”并未建立,一定程度上给决策者传递了决策“随意”的思想,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二)财务治理执行结构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1.党委与校长的责权不明确我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财务治理结构上校长是执行者也是责任的承担者,党委应充分保障校长独立治理权,但部分高校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党政不分、校长书记一人兼任等诸多问题,两者的权力内涵不清晰、界限不明确,导致出现越权、越位的现象,责权分离,使得校长财务治理执行权难以真正贯彻。2.财务治理执行专业化程度不高高校财务治理执行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我国高校以校长为治理执行中心,经校长授权分管财务的副校长作为财务治理执行结构核心。随着高校理财环境的日益复杂,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处置不当,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弱化、财务失控等风险,致使大学校长经济责任风险陡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和专业性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不利于全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统筹安排,也不利于明确校内各岗位的经济责任。

查看全文

公司董事会投资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机构投资者自身优势和上市公司治理薄弱环节的分析,总结了美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管理的经验,从而肯定了机构投资者作为股东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我国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研究,着力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可能存在的问题做了细致分析,进一步从法规与制度建设以及机制完善与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有效条件。

【关键词】上市公司;董事会;机构投资者

上市公司董事会是否需要机构投资者,应该说是肯定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许多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大股东收益,便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进行直接干涉,甚至对董事会的决定也要说了算。为此,许多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证监会颁布新的条例,准许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并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期望机构投资者能够制约控股股东。这一政策究竟能否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快速、健康地发展,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机构投资者及其特点

一般认为,机构投资者是指以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投资者手中筹集的资金进行有价证券的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各种中介机构,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和商业银行信托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具有以下特点:

(一)收拢闲散资金,集中分散的股权

查看全文

公司制企业董事会工作报告

走规范创新之路谋求可持续发展

————董事会工作报告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创新,意味着超越与妥协、成功与失败。

公司的成立就是体制创新的产物。而公司自身又进行着体制的创新、经营的创新、观念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

公司是在对原江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化产品交易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总体股份制改造基础上设立的。

公司组建一年多来,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初步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