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06:05: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动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动脉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治疗护理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护理配合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将术中可能用到的物品、药品准备充分、各种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严密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动脉内压力、建立并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使用心理疏导、放松疗法、面部治疗性触摸分散转移注意力等心理干预措施减轻焦虑情绪、预防桡动脉痉挛。结果本组306例病例均完成手术,5例严重术中并发症均顺利得以救治,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4%,经桡动脉途径操作成功率97.1%。结论高质量的术中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护理

近几年,经许多临床实践证实,桡动脉途径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一条理想途经,比较股动脉途径,它具有血管创伤小、易于压迫止血、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及溶栓药物的应用等优点[1],但桡动脉口经小、管壁薄、容易发生痉挛,并且PCI特别是AMI(急性心肌梗塞)病情重,心脏突发事件多,需要护理密切周到的配合。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06例为本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经桡动脉途经PCI,年龄37~7岁,平均年龄64.岁,男性174例,女性13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18例。此306例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拟诊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且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无桡动脉穿刺禁忌症。

2方法

查看全文

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治

急性脑卒中(Stroke)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而缺血性卒中(脑血栓、脑栓塞等)是其主要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远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发现,在脑血管病中70%左右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在所有缺血性卒中患者中,8%~10%是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因为人种的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区别。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占患者病因构成的33%~51%。探索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有效诊治方法是临床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1颅内动脉狭窄的主要诊断方法

1.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Angiography,DSA):DSA可以显示从颈部至颅内血管的整个血管树,并可以动态地观察到造影剂在血管中通过的过程,而经过减影后的正侧位片受颅骨影响小,血管清晰可辨。迄今为止DSA是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最可靠手段。

1.2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MRA):MRA的成像是基于对流动血液与静止脑组织信号差异而得到的。MRA是根据颅内血管树不对称来诊断血管阻塞的,但MRA受到分辨率的局限,不能观察小血管腔的异常。应用脑静脉和静脉窦MR静脉造影法可发现血管阻塞性病变。用二维MRA加用动脉“预饱和”技术,可以使颅内静脉系统显示,易于发现AVM的引流静脉及静脉窦内血栓。

1.3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性的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主要以血流速度的高低来评定血流状况,由于大脑动脉在同等情况下脑血管的内径相对来说几乎固定不变,根据脑血流速度的降低或增高就可以推测局部脑血流量的相应改变。TCD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性疾病的检查,用来检查精神疾病患者脑血流改变的研究文献较多。其主要缺陷是操作者不能看到颅内血管的走行及血管与超声束之间的角度,降低了血流速度重复测量的准确性。

1.4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该诊断技术指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后。利用螺旋CT或电子束CT,在造影剂充盈受检血管高峰期进行连续薄层体积扫描,然后经过计算机对图像处理。重建血管的立体影像。CTA可清楚显示Willis动脉环。以及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对闭塞型血管病变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查看全文

脑动脉瘤监护思考

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好发于颅底动脉环的分支或分叉处。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率高达25%~26%,且再出血死亡率极高。目前介入栓塞已成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技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脑动脉瘤患者30例,通过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0例,女18例,男12例,年龄40~6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均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治疗,住院时间7~15天。手术方式:全身麻醉,常规消毒皮肤,右侧腹股沟穿刺插管,经血管造影以明确导管准确无误地介入动脉瘤内,根据测得的动脉瘤大小选用合适的微螺圈。在屏幕直视下将它们送入动脉瘤内[1],经造影证实,动脉瘤完全闭塞后拔出导管,加压包扎,送返病房。

2.结果

30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栓塞,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术后无并发症。

3.护理

查看全文

腘动脉损伤漏诊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腘动脉损伤;漏诊;误诊

[论文摘要]目的:充分认识腘动脉损伤的危险性,尽早发现腘动脉损伤并早期处理。方法:对5例腘动脉损伤患者的处理进行分析。结果:腘动脉损伤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临床高度怀疑有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应早期手术探查。结论:腘动脉损伤患者截肢率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腘动脉损伤在膝部创伤中较为常见。腘动脉在膝部紧贴股骨腘面和胫骨平台后缘的唇状突起,与腘静脉一起被包绕在一个结缔组织鞘内。腘动脉膝部的侧支,一般与腘动脉一起环抱膝关节,位置恒定,其分支胫前动脉通过骨间膜上的孔道,而胫后动脉为比目鱼肌腱弓所固定[1]。膝部受伤,发生骨折脱位或挫伤时,腘动脉及其侧支常受到损害。腘动脉损伤后,未及时正确的处理,易发生肢体坏死。据文献记载,腘动脉损伤患者用结扎法处理腘动脉的截肢率高达72.5%~100.0%[1],因此,多数学者强调,必须认真对待腘动脉损伤。

我院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腘动脉损伤患者5例,本院成功救治3例,另有2例由他院转入,转入2例患者因来院时间过晚,最终行截肢处理。该2例截肢患者处理过程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思考,现总结如下:

1典型病例

1.1病例1

查看全文

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论文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毒贯穿AS的发病、病理变化以及并发症全过程当中。清热解毒类中药通过降血脂拮抗内皮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消炎的目的。认为辨证与方药方面应考虑到毒邪的作用,以解毒为大法,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关键词】毒邪动脉粥样硬化清热解毒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病因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AS是血管内皮损伤后的一种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疾病,炎症贯穿于AS的始终,并协同其它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于AS的进程。针对这一病机,笔者认为可以从毒邪论治AS,以提高中医药防治此病的疗效。

1中医毒邪

1.1毒邪的概念毒邪指的是致病因素或者病理产物。《金匮要略·心典》载:“毒,邪气蕴结不去之谓也”,素有外来之毒、内生之毒之分。姜氏[1]以人体为界,将凡是来源于人体之外的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物质,均归于外来之毒范畴,如西医学的病原微生物,中医学的外感六淫等,《诸病源候论》有:“此由风气相搏变成热毒”的记载;内生毒邪,是由脏腑功能失调,使机体内生理和病理代谢产物蕴积,造成机体损害的一类毒性物质,包括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以及那些本为人体正常所需的生理物质,由于代谢障碍超出其生理需要量,或者由于改变了它所应存在的部位,转化为致病物质形成的毒。

1.2毒邪的特点毒邪致病,起病急骤,传变迅速,病势急重,变证多见。其致病病变复杂,脏腑、经络、四肢皆可累及,并且随个体体质所偏而表现出丰富多变的临床症状。毒邪最易与火相兼为病,且毒邪证多属火属热,多易从火化。毒邪内伏,营卫失和,气血亏损,脏腑败伤,其病多深重难愈。毒邪常以气血为载体,无所不及,壅滞气机,败伤血分,又善入津液聚集之处,酿液成痰,耗伤气血,灼伤津液,损伤脏腑。其致病虚实夹杂,顽固难愈,治疗难度极大[2,3]。

查看全文

动脉粥样硬化分析论文

1中医毒邪

1.1毒邪的概念毒邪指的是致病因素或者病理产物。《金匮要略·心典》载:“毒,邪气蕴结不去之谓也”,素有外来之毒、内生之毒之分。姜氏[1]以人体为界,将凡是来源于人体之外的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物质,均归于外来之毒范畴,如西医学的病原微生物,中医学的外感六淫等,《诸病源候论》有:“此由风气相搏变成热毒”的记载;内生毒邪,是由脏腑功能失调,使机体内生理和病理代谢产物蕴积,造成机体损害的一类毒性物质,包括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以及那些本为人体正常所需的生理物质,由于代谢障碍超出其生理需要量,或者由于改变了它所应存在的部位,转化为致病物质形成的毒。

1.2毒邪的特点毒邪致病,起病急骤,传变迅速,病势急重,变证多见。其致病病变复杂,脏腑、经络、四肢皆可累及,并且随个体体质所偏而表现出丰富多变的临床症状。毒邪最易与火相兼为病,且毒邪证多属火属热,多易从火化。毒邪内伏,营卫失和,气血亏损,脏腑败伤,其病多深重难愈。毒邪常以气血为载体,无所不及,壅滞气机,败伤血分,又善入津液聚集之处,酿液成痰,耗伤气血,灼伤津液,损伤脏腑。其致病虚实夹杂,顽固难愈,治疗难度极大[2,3]。

2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中的毒邪

2.1外来之毒

2.1.1烟毒吸烟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呈正比。吸烟可使全血黏度增加,可以使LDL易于氧化,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缺氧损伤。《滇南本草》认为烟草“辛温,有大毒”。《景岳全书·本草正》强调烟为纯阳之物,多燥多火之人最不宜用。

查看全文

动脉硬化患者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可调钠加低温透析对缓解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下肢疼痛症状的观察,提出相应护理。方法血液透析期间采取降低透析液温度至35℃,透析开始后前3h将透析液钠浓度调至145mmol/L,第4h将透析液钠浓度调回至140mmol/L。结果运用可调钠加低温透析后,通过对患者16次透析过程的观察发现,患者主诉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程度参考0~10疼痛量表(NRS),疼痛程度从10下降至2~3,精神放松,饮食规律,在透析期间可安静入睡,并主动与人交流。可顺利完成4h血液透析。结论可调钠加低温透析可有效缓解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下肢疼痛症状。

【关键词】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低温透析;可调钠透析

近年来,我院收治了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通过可调钠加低温透析后,对其下肢疼痛症状缓解情况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男,73岁,运用DDB-26透析机维持性血液透析4个月,每周透析3次,每次4h,共透析54次。所用GFSPLUS16型空心纤维透析器、碳酸盐透析,血流量250ml/min,透析液500ml/min。患者患肢疼痛于开始常规血液透析后30~60min出现,且呈进行性加重,被迫中途结束透析。

1.2方法开始血液透析后将透析液温度调至35℃,透析液钠浓度调至145mmol/L,透析3h后,再将透析液钠浓度调回140mmol/L,以观察患者患肢疼痛情况。疼痛情况每30min观察记录1次,疼痛程度评估参考0~10疼痛量表(NRS)。

查看全文

动脉导管未闭围术期监护

动脉导管未闭是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先天异常通道,位于降主动脉峡部与肺动脉根部之间。通常导管粗5~15mm,长3~10mm,外形呈管型、漏斗型和窗型。其发病率21%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居第2位,在儿童病例中占首位。以女性多见最适当的手术年龄是学龄前[1],患儿年龄小,增加了护理的难度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10月采用非体外循环下的手术方法,治疗40例肺动脉高压患儿,效果满意。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1~12岁,均未输血,术后1周出院,效果满意。治疗效果:术后血压升高26例,体温升高15例,经降压、镇痛应用激素等治疗,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均顺利出院。

2.术前护理

术前常规指导患儿做深呼吸及有效咳诉、方法如下。指导患儿做深呼吸运动,2次/日,每次10分钟。在深呼吸后张口并使声门开放用力向外喷射气体,同时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运动到喉部,再用力咳出。给予必要的呼吸道准备,加强超声雾化,预防肺部感染。对于肺高压的患者,遵医嘱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改善患儿缺氧症状。心理护理:患儿年龄偏小,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入院后应有意识地多与患儿接触,多给患儿拥抱,抚摸以增进彼此间的亲和力,减少其陌生感使之能较好的配合手术,消除其恐惧心理。向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3.术后护理

查看全文

螺旋CT肺动脉栓塞诊断论文

【论文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肺动脉血管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ulti-slicespiralCTpulmonaryangiography,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1例,采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本组21例PE患者中,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3.3%。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5支,叶肺动脉栓塞28支,段肺动脉栓塞65支。结论:MSCTPA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

本文回顾性分析21例肺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评价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月本院临床拟诊断并经东芝Aquilion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证实的肺动脉栓塞(PE)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1~76岁,平均(57.2±6.7)岁。临床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18例,胸痛10例,咳嗽、咳痰6例,发热5例,咯血2例。同时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典型肺栓塞三联征者2例。所有患者D-二聚体检查均阳性。

1.2CT技术

查看全文

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论文

摘要:目的监测胎儿脐血流对发现、治疗胎儿宫内乏氧及胎儿生长受限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我院妇保门诊检查的180例孕妇进行脐血流S/D值监测,对脐血流异常的孕妇分成治疗组和非治疗组,观察结局。结果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足月分娩时围产结局及围产儿预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对早发现、早治疗胎儿宫内乏氧及胎儿生长受限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日益受到重视,而胎儿生长受限(FGR)是导致围产儿死亡增加的重要原因。我们采用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预防和治疗20-34周脐血流异常的孕妇,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我院妇保门诊检查的180例孕妇进行脐血流S/D值监测。平均年龄20-38岁。

1.2方法采用广州三瑞公司出品的SRF608胎儿脐血流检测仪进行检测。取连续6个以上收缩期末峰及舒张期末峰未受其他血流图像影响的图形,通过内储软件求得各波比值的数学平均值即S/D值。当S/D值大于或等于该孕周正常范围的90th百分位者为异常。监测的180例孕妇中有36例异常。孕20-30周28例,25-30周4例,30-34周4例。其中确诊FGR4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