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律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06:01: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动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打破了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主要强调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让音乐课堂有静有动,使音乐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本文主要围绕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阐明了如何将体态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的观点与看法,以及现阶段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音乐教育;小学音乐;体态律动;应用

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音乐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瑞士作作曲家达尔克洛兹开创的体态律动,主要强调唤醒人的本能,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因此在现阶段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组成部分。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影响及作用

体态律动的本质核心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律动从而展现音乐情感,让学生领略到音乐之美。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音乐中释放自己找到快乐,感受学习过程中音乐的美感。(一)合理的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首英文歌让小学生学起来很难,但是如果让他们熟悉音乐,以听为主线,去引导他们拍手、点头、踏脚等做一些简单肢体动作,来调整学生的大脑活动,缓解上课时的疲劳状态。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情,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二)有效的体态律动能够发展学生思维想象力1.适当的听觉训练达尔克罗兹曾说过:“一切音乐教育都应当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他认为,良好的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禀赋。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的要素和技能。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体态律动锻炼听觉艺术,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学生就能感受音乐的不同魅力。2.合理的节奏训练律动是一种身体进行有韵律、有节奏的运动。节奏训练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把一些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通过体态律动中的节奏训练使音乐知识变得生动具体。3.有效的即兴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音乐表演都需要一定的即兴创造能力,无论在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舞台表演上即兴创作都是离不开的。如果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加入即兴创作,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有活力。4.积极的体态律动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体态律动鼓励学生多动,通过音乐让自己动起来。运用除了耳朵和嘴巴身体其他部分来表现音乐,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变得富有生命力,学习进步的也会特别快。教师从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现阶段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分析

在人类文明史发展历程中,音乐与舞蹈总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随着音乐旋律响起,人也开始随之舞动,特别是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便可以利用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的特点,来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堂。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敏感好奇,利用舞蹈律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开展。接下来我将从教师如何备课、如何活跃课堂、以及舞蹈表情姿态等方面简要谈一下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一、舞蹈律动课前准备

(一)舞蹈律动音乐教学的备课要根据作品来设计,舞蹈的律动要根据音乐旋律特点来编创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备课,提前熟悉作品的音乐旋律、基本要素、音乐风格、主要节奏型等特点。对于欢快的音乐要编创有节奏感的活泼的舞蹈律动动作,对于舒缓的音乐要设计柔美舒展的舞蹈动作,古典音乐要运用古典服饰和古典动作,现代音乐要运用潮流舞蹈律动。例如,在进行《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进行曲的特点,结合玩具兵的具体形象,通过设定模仿玩具兵的具体形象,让小学生在舞蹈律动的过程中,掌握及领会进行曲的音乐风格。(二)舞蹈律动的设计要分年龄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欣赏偏好来设计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中,舞蹈动作要简单易学,节奏鲜明,多反复动作。比如在进行《森林水车》的音乐教学设计中,配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设计相对简单的“水车转动”的舞蹈动作,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能够迅速将学生带入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当中。

二、通过舞蹈律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舞蹈与音乐的相互促进中,舞蹈律动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视觉、听觉、肢体语言等多方面的体验,帮助小学生立体的感知音乐,从而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到:“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而教学实践证明,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在小学生中受到广泛喜爱,是因为舞蹈律动将枯燥无味的抽象音乐符号转化成了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这正迎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舞蹈旋律的设计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计,这样便于提高积极性,更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生都喜欢小动物,那么我们在舞蹈律动设计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小动物来设计舞蹈动作,通过引领学生完成各种设计的舞蹈动作,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浓厚兴趣。将舞蹈律动运用与小学音乐课堂结合教学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氛围,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理解的趣味性。例如,在《大鹿》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教学图片、创设故事场景;结合音乐作品所描述的大鹿、老狼、小兔三种动物设计不同的舞蹈动作;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故事场景,引领学生进入到预设的故事场景中,组织学生自由的思考和想象,结合舞蹈动作,领会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

三、舞蹈表情的有效运用

查看全文

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的运用

一、概述

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和研究体态律动,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运用和发展,使体态律动的教学成果遍地开花。

二、体态律动的运用

1.激发孩子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一种事物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能够把所学事物高效地学会和掌握。体态律动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动”这个优点,在学习音乐中,让孩子动起来,使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并且对接下来的活动保持渴望和迫切,这样孩子们会比未动的情况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正是由于课堂上引入体态律动,才将课堂的整个气氛调动起来,使孩子们全部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孩子们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学到了知识。

2.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查看全文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的应用策略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受到小学音乐教师的欢迎,只因其在丰富音乐教学模式种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音乐教师利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也有利于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还能激发其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应用策略

一、音乐作品的风格奠定了律动设计的总基调

以音乐为基础的律动设计才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倾听音乐,去品味其中的情绪、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音乐的风格。其次,教师展现给学生创作音乐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作者深层次的情感,进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让律动的语言更具有生命力。以《踏雪寻梅》为例,这是一首简短而又高雅的歌曲。其中运用了三种形式的表现手法,即连断音对比,强弱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对比。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唱歌之外,还要引导他们注意曲谱中的变化并且运用多听的方式来欣赏并把握作品的风格。而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点拨学生,让他们在连音的部分用胳膊划弧,而在断音的部分用脚跟点地,从而使其体会连断音唱法的不同,进而让他们品味其中的情感,使其演唱得更为生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体态律动中更好地表现作品的风格。这也有利于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展现淳朴和欢乐之中的典雅、含蓄,进而为作品营造出动静结合的美感。因为学生掌握了这些要领,所以他们的体态律动才能展现作品的风格,进而创造出成功的律动表演。

二、律动的设计应基于教学实际

(1)教师要审慎地选择律动的曲目曾经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位音乐教师为让学生理解所教授的音乐,他将一首《红旗颂》作为律动曲目,并细心地按照歌词为学生设计律动的具体动作。然而军旅歌曲具有正规、威武和威严的风格,这位教师虽然十分费力地设计体态律动,但其作出来的效果却和样板戏的造型相似,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因此这个课堂成了音乐游乐场。教师设计这种类型的律动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严重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而教师在律动教学时,一定要审慎地选择作品曲目,还要注重律动的灵活性,更要考虑到律动设计与作品神韵相通性,从而达到最理想的律动效果。(2)律动设计要贴合学生的兴趣以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例,我教授这首歌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感受羌族人民在欢乐的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情景。首先,我给学生讲解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题材和风格,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感情基调。其次,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聆听这首歌曲。再次,我根据音乐的旋律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兴趣去创作相应的舞步律动。然后,合理分组。我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同时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爱好进行分组。最后,设置体态律动目标。我建议学生在体态律动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学生动作的一致性。因为体态律动设计得较为简单,而且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大部分学生很快掌握舞步律动的基本步伐。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律动自己的舞步,同时也注意到与其他同学动作之间的协调性,从而增强律动教学的效果。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舞步律动,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律动舞步的快乐,也提高学生与人协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小学整体律动的教学质量。

查看全文

市司法局法律援助行动意见

各街道司法所、街道团工委、局属中小学、市属律师事务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切实为未成年人尤其是为新市民子女及其家庭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平安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经研究决定开展“新希望法律援助关爱行动”,特制定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将法律援助纳入平安社市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机构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作用。

二、目标任务

1、通过开展“新希望法律援助关爱行动”,在未成年人当中开展法律援助知识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能力;

查看全文

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是实践的课程,学生学习时的种种音乐实践和各音乐结构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但综观日常教学,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过于理性化的现象,音乐课堂上大多都是对音乐的分析和说教。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肤浅的。音乐作品的呈现形式决定了它不是用来解说的,是用来体验和感受的。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律动,不仅能将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转化成为引领者,摆脱音乐课堂中常见的一问一答的现象,也是一种帮助学生积极主动走进音乐、欣赏音乐的有效手段。所谓律动一般指的是在音乐和节奏的伴奏下,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的音乐活动,其特点是节奏感强,动作简单。20世纪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了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感受和认知。这种体态律动集身体、音乐、情感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促进听觉、动觉、思维、情感的协调。

一、融律动于节奏感训练中,使学生加深对乐段结构理解

律动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除了为熟悉旋律服务,还要与乐曲的音乐结构要素紧密联系,使动作的高低变化与音区变化,空间变化与旋律的行进变化所吻合,这样就能帮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并起到难以预料的教学效果。很多时候,教师总想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之后说出一些音乐知识点或者音乐感受,而低段的学生很难以语言进行准确表达。对低段的学生而言,在音乐活动中全身心参与、通过身体律动获得体验、通过参与发展出音乐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如笔者在教学《星光恰恰恰》一课时,初听音乐时让学生围成圆圈,并让学生结合节奏拍手。在乐曲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拍XX(恰恰),在乐曲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拍XXX(恰恰恰)。在第二次聆听音乐时,引导学生进行恒拍体验及空间行走,引导学生自己编创动作,并且要求与音区的变化与旋律的走向相结合,相同的乐曲动作相同,在听到乐句的时候进行律动,听到“恰恰”和“恰恰恰”时立定拍手。这样学生通过身体对音乐的律动体验很快就掌握了这首乐曲的乐段结构。

二、融律动于歌唱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综合性音乐体验

歌唱是最古老、最自然、最直接的音乐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歌唱作为教学的目的与歌唱作为教学的手段同样重要,前者指通过音乐教学学会歌唱,后者通过歌唱去获得综合性的音乐体验。这种体验不仅仅局限于听旋律、模唱、填词唱,这都只是歌唱方法情感的体验,在歌唱中,学生能得到的音乐体验还应包括恒拍、节奏、乐句、旋律走向等等。

三、融律动于欣赏教学全过程,让学生获得音乐感受

查看全文

音乐节奏动律研究论文

一、音乐形成过程中的动律概念

顾名思义,音乐形成之中本身的运动规律称为“动律”(亦称“律动”)。事物原理告诉我们,音乐组织成分分别为音高、音色、音强和音长。然而,就音乐形成过程包含的动律而言,实质上应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中以音高成分为要的动律关系称“旋法”,而以节拍关系为要的动律意义才是通指的“节奏动律”。虽然,二者之间的律动关系相辅相成并辉映成章;但是,音乐原则上的动律概念,主指还是针对在音乐中起主体作用的节奏因素。因此,对节奏动律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对节奏形成本身成分的研究。

综上可见:音乐中的动律性质,显然是音乐形成过程内在不可缺乏的关系条件。它如大自然一年四季的规律一样牢固,亦如生命本身的脉搏规范频率一样支撑着时间源。但是,这样一个不被重视的大前提,往往并非所有人都能真正认识,尤其对部分创作的人而言。相反,只有天才素质的作曲家才能宏观地把握其合理尺寸,并充分展示以围绕节奏动律合理性作条件的各种分支变化之音乐思想。

二、节奏动律与音乐形成的关系实质

假如说音乐的灵魂是旋律、旋律的灵魂是节奏,那么,节奏的灵魂就是动律。

事实上,在任何真正的音乐中,节奏动律的现实意义往往不止附注在旋律的灵魂上。音乐要发展,节奏势态包含其中,它也是同等于音高势态形成“旋法”的同等条件。当拍子、节拍形成相对节奏势态时,动律性便随其显现。所以,音乐中节奏动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也就和人类正常感知灵敏度几乎同呼吸和共命运了。

查看全文

体态律动注意力培养论文

内容提要:针对当前儿童多动、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我们应当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指导和培养。体态律动教育可以促进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一、体态律动在速度学习中可以促进集中注意力的培养。二、体态律动在节拍、节奏学习中可以促进集中注意力的培养。三、体态律动在曲式学习过程中可以促进集中注意力的培养。体态律动促进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对学生高效率的全面学习能力建立了坚实后盾,使得我们的学生在不断形成的有利条件下成长得更聪明、更健康。

关键词:全神贯注乐此不彼专心致志不失时机寓教于乐

当前儿童出现好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对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注意力的培养已成为我们家长、老师迫切关心的话题。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我认为:体态律动教育可以促进注意力品质的培养。

体态律动的教学过程始于集中注意力聆听音乐或节奏音响,通过聆听和身体运动引发运动觉反应。这种反应是在联接听觉和身体知觉的基础上的整个身体与大脑的沟通。培养集中注意力,是为了增强使身体保持控制,等待大脑指令的能力。而体态律动恰恰就是创造身体与精神之间更密切的关系。身体运动需要对音乐的适应、跟从,要求一个人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已听到的音乐有所理解、感悟,才能够发展音乐的内心知觉。由于音乐演奏要求表演者每一瞬间都要做出积极的反应,所以体态律动训练可以具有超出音乐教育之外的作用:即培养全面的学习能力。多年的教学让我得出一条经验,就是体态律动教学能够促进集中注意力的培养,而且是全神贯注的集中精神。

一、体态律动在速度学习中可以促进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如:音乐中渐快、渐慢的学习。a、火车的出发到进站,下雨的过程:小雨→大雨→小雨都是表现音乐中渐快、渐慢的实例。首先用这两种音响来刺激学生,让学生直接从音响上感受到,再用运作来表现。b、老师板书可表现渐快、渐慢的节奏:

请同学用走表示“”;用“快走”表示“”;用跑步表示“”。c、老师弹奏肖邦的《雨滴》,请同学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用走→快走→跑→快走→走表现出来。另外也可通过整个手臂和肩膀的运动、小臂的动作、手腕的动作来表现速度的变化;还可通过整个身体晃动,臀部运动、双肩运动、头部运动来表现。鼓励学生自由创造、自由发挥,但不能脱离总原则:一是根据听到的音响来表现。二是要记忆原来的速度,并且有能在渐快或渐慢后再回到原建的能力。

查看全文

音乐律动音乐教育论文

一、新体系的概况与发展前景

发展前景,从资料和已掌握的信息来看,年轻而富有生命力的新体系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未来。

1.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2010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改革音乐素质教育,创新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已被列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国家级试点项目。并于2011年开始,分期分批面向全国普通音乐教育师资进行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和推广工程。自2012年1月起,该培训项目因成效卓著被正式纳入《教育部、财政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2014年8月还增添了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全面、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师资培训,以便不断完善音乐教育教学新体系,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创新型音乐教育人才。由此可以看到国家的改革决心和投入力度。

2.新教材的编写情况

已经出版发行并试用的教材有:

(1)高建进编写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实习课程》(小学一年级上、下册)该套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童谣、儿歌等简单音乐元素和简单音乐情绪、音乐情感入手,逐渐过渡到民歌、名曲,直至情感更为丰富、强烈,有审美深度的较复杂乐曲。

查看全文

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新型的教育教学理论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方向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幼儿教育也应该得到重视。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能够为以后的学校教育打牢基础,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从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着手,分析幼儿音乐律动教学的优势,探究如何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音乐律动教学。

【关键词】多元智能;幼儿;音乐律动教学

“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主席就曾经提及过儿童的早期教育。而现如今,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令家长、老师们都焦头烂额的存在。新闻中充斥着大量有关学生抑郁、精神压力大以至于自杀的报道,种种悲惨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我们究竟该如何教育孩子?”事实上,孩子教育的起跑线并非是小学阶段,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以及幼儿教育也不容忽视。幼儿时期的孩子,就仿佛是一张白纸,如果我们能在这张白纸上画出良好的蓝图,也许会让孩子们的未来更加灿烂。而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幼儿音乐律动教学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路。

一、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与幼儿音乐律动教学的联系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这一教育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不仅仅是我们认为的一种能力,它其实包含了八种相辅相成的智能,这八种智能分别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能力、音乐能力、空间能力、视觉能力、自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想象能力。这八种能力密不可分,我们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幼儿音乐律动教学恰好将多元智能理论切实地实行开来。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幼儿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耳朵,还需要眼睛、大脑、嘴、肢体等的多部分合作。比如说幼儿舞蹈《兔子舞》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们不仅要听音乐的节奏,还要跟随音乐唱出歌词,并且要记住歌词对应的每一个舞蹈动作,最终随着音乐,跟着老师翩翩起舞。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到的八种能力,几乎是面面俱到了[1]。因此,幼儿音乐律动教学的优势可见一斑,而如何将幼儿音乐律动教学体现在幼儿教育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音乐律动教学的优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