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04:14: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动画电影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分析动画电影审美特性
本文作者:王哲李百晓单位:南京艺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一、动画形式美的个性化缺失
符号化的艺术创作实际上是对美术风格加以修改、简化与提炼的过程,这也是动画造型的由来,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运动的影像,以满足叙事的需要。不管是中国早期的动画造型形式美还是日式和美式的造型形式美都在极力地弘扬个性,比如我国早期水墨剪纸动画中的“拉毛工艺”就是利用特殊纸张撕开后参差不齐的边缘来获得一种与水墨风格极其类似的效果。如今,商业化、市场化、工业化带来的大众文化正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中国传统的动画表现语言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众的审美娱乐化的需要,现代的动画受众深受日美动画美学的影响,这也迫使国产动画电影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商业在改变中国传统动画表现语言的同时,也在推动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要传播就要迎合大众的审美价值观,以牟取用来扩大传播范围的商业利益,中国特有的动画艺术审美观念正发生着从崇高向主流的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大众文化的胜利,它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国产动画电影中角色和场景的造型形式大量借鉴日、美动画美学形式。商业利益导致以复制为主要特点的工业化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趋势,它与精细、不可复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冲突性,在这个趋势发展的过程中,美学形式的复制、高度提炼、简化和成本的降低是必不可少的。从中国早期艺术家创作的《大闹天空》《哪吒闹海》中流畅优美而劲气不泄的中国国画式线条美到仿日式动画形式美学的《梦回金沙城》《魁拔》《藏獒多吉》等用平涂的单色色块来表现明暗关系的归纳形式美感,这是一种造型形式向另一种造型形式的转变,同时也是非主流形式美向主流形式美的转变,即中国传统美学向大众美学的转变,说明大众文化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受众广而多的优势和媒体的传播力量占据了艺术美学的中心。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传统动画美学形式的完全丧失,或者说是中国动画电影个性的完全丧失,而是传统动画艺术形式与大众文化带来的美学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和继续发展,这也是探寻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审美形式的必经之路。
二、视觉愉悦的大众化
在此过程中首先就利用了艺术表现力对情绪进行控制,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活动影像来打动观众。动画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艺术家精心设计一个虚拟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动画电影创作者可以尽情释放创作的激情和特殊的审美情趣。然而现代受众的审美要求在不断被大众文化带来的美学形式所刷新,艺术家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追逐商业利益来完成传播,导致创作者逐渐忽视了动画内容的重要性,开始过分强调具有强烈刺激感和冲击力影像的画面形式感,以此来满足广大受众的视觉愉悦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影视技术不断进步,这为人们感受直观的具有冲击力和写实效果的画面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实现途径,目前的动画电影比以前任何时候更强调它在形式上的视觉感受,大众的这种视觉愉悦需求直接导致了动画电影在内容中淡化精英艺术所特有的道德感召、人文关怀、现实批判、哲学理念以及民族特色。在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的制作过程中,由宫崎骏动画电影制作的团队来参与制作,画面直接借鉴了日本动画导演宫崎骏的创作审美特点,其取材则借鉴了中国西南部的景色,宫崎骏动画电影画面中对于细节刻画的细致入微以及颜色的清新淡雅成为《梦回金沙城》画面的形式美感。
三、艺术与商业结合的趋势
动画电影创新要素分析
摘要: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以其优良制作实现了票房逆袭,跻身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排行榜的第六位。本文以《白蛇:缘起》为案例,运用美国著名传播学者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对其叙事结构、人物设定、视听元素等内容进行分析,基于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和可观察性这五大创新要素揭示影片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创新扩散理论;动画电影;创新要素;《白蛇:缘起》
2019年1月11日,由追光动画和华纳兄弟共同制作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上映,同档期有三部好莱坞电影与之竞争,分别是《大黄蜂》《密室逃生》《死侍2:我爱我家》。《白蛇:缘起》上映首日票房表现一般,但最终实现了票房逆袭,取得了4.49亿元票房的佳绩,进入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排行榜的前六位。同时,这部电影还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截至2019年4月1日,分别在淘票票、猫眼和豆瓣上获得了9.1分、9.3分和7.9分,可谓票房口碑双丰收。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发展都令人忧心,“国漫崛起”的呼声很高,但现象级作品屈指可数。部分佳作有口碑却票房惨淡,如《大护法》《大世界》等,《白蛇:缘起》是近年来继《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又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国产动画电影,对其成功要素进行分析能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后续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以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为案例,运用美国著名传播学者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对其叙事结构、人物设定、视听元素等内容进行分析,从创新要素的方面揭示影片的成功之道。罗杰斯认为:“一项创新是被采用的个人或团体视为全新的一个方法,或者一次实践,或者一个物体。”创新扩散的核心内容是:一种新的观念、技术、事物、生活方式等一旦被引入一个社会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不断地传到下一个或若干个单位,创新的扩散由此形成。一项创新能否在社会系统中扩散,以及扩散的速率和质量如何,至少取决于创新本身、采纳者、扩散渠道、社会系统以及时间这五大要素。根据创新扩散理论,一项创新应该包含五个特征,即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和可观察性。影片《白蛇:缘起》的创新要素符合这五大特征。
一、相对优势
罗杰斯认为,相对优势是指创新相比被其取代的现有观念或技术优越的程度。影片《白蛇:缘起》无论是与国产动画电影还是与同题材影视作品相比较,都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对优势。(一)与国产动画电影相比较在我国目前的电影市场中,国产动画电影的受众定位总是偏向低幼儿童,对成人市场的重视度不够,成人向动画作品屈指可数,而《白蛇:缘起》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成人向动画电影。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国产动画电影的观众中“14岁以下观众所占比例为11%,14—17岁青少年占59%,18岁以上的成年观众占30%”。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到,我国动画电影的受众以14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为主,这部分受众占了受众总量的89%,然而,他们的需求长期没得到满足,国产动画电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白蛇:缘起》以其精心制作的画面、流畅的故事以及丰富的内涵赢得了成年观众的喜爱。首先,在画面上,水墨画般的优美景色,或潇洒或温婉的人物外形设计,色彩明艳的中国风建筑等,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元素,契合了当下传统文化回归的诉求。其次,在故事上,设置了小白和阿宣亲密接触的情节,符合成年观众的观影期待。最后,在内涵上,不同于面向低龄观众的动画电影那般肤浅的说教,《白蛇:缘起》全方位、多角度诠释了亲情、友情、爱情、邻里情谊等人间真情,增强了观众的心理满足感。(二)与同题材影视作品相比较《白蛇传》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代代相传,广为人知。《白蛇传》讲述了一条修成人形的白蛇与凡人许仙的一段不为天地所容的爱情故事。历年来,众多编剧和导演以《白蛇传》为蓝本进行改编,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影视作品,例如1992年版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1993年版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等。其中,1992年版的《新白娘子传奇》影响最为深远,该剧在各大电视台不断重播,赵雅芝所扮演的白娘子形象深入人心,一直以来都深受观众喜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同题材影视作品,《白蛇:缘起》将故事设定在白娘子与许仙相逢的前五百年,叙事结构、剧情和人物设定较以往的影视作品均有差异。首先,在叙事结构上,《白蛇:缘起》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模式,电影整体采用了倒叙的形式,丢失记忆的小白在修炼时总是无法突破瓶颈,于是在小青的帮助下开始寻找曾经的记忆,引出了小白与阿宣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这种叙事结构在一开头就为观众制造悬念,能充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吸引其注意力,带着观众一步步往下探索剧情。其次,在剧情上,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总是白娘子为了许仙默默牺牲和付出,但在《白蛇:缘起》中,阿宣一直是拯救者的角色定位,一开始就是阿宣救回了失忆的小白,最后还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牺牲自己拯救了小白。最后,在人物设定上,小白、小青、阿宣的形象都有所创新,最值得一提的是阿宣这个角色。故事的男主人公阿宣是许仙的前世,是捕蛇村的一名少年,不同于观众印象中懦弱无能的许仙形象,阿宣善良勇敢、率性潇洒,并且非常有担当,为了小白甘愿让自己变成妖怪,最后为了小白而牺牲。《白蛇:缘起》在经典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和创新,这种“陌生化”的叙事打破了观众对《白蛇传》这一经典IP的固有观念,能为观众制造出惊奇感,从而为观众带来新鲜的观影感受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兼容性
后现代动画电影的支持
后现代主义的著名定义,首推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中说的“对于超级学说的怀疑”。其中“,超级学说”一般被译为“元叙事”。史蒂文•塞德曼对“元叙事”的解释是:“元叙事指的是对现代知识、文化以及社会制度的合法化起主要作用的那些关于社会进步的基本理论(即关于知识、道德和审美的理论)和美妙故事……关于人类进步的故事都是元叙事。”[1]西方现代文化的特点是提倡理性、重视中心、维系结构、尊重历史等,后现代提倡的却是边缘、平俗、解构、非理性、历史断裂等。从动画电影实践上看,也体现了后现代所说的对元叙事的怀疑。后现代主义中被大肆渲染的是其否定性的一面,而其积极的建构性的一面正被逐渐肯定和接纳。后现代动画电影中的建构性也在继承传统电影中得到了有力的张扬。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极具影响力的哲学文化思潮,已经波及到了动画电影,使其表现出以下后现代特征。
一、解构性
西方的现代主义导致了深刻的人文危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各个流派都贯穿了反传统哲学反本体论的倾向。本体论也称存在论,它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基准,提供了辨析真假、善恶、美丑的理想尺度。后现代哲学的不同派别对此进行了反叛,解构学说即是其中重要的一支。解构是后现代的思维形态,它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美学意识和上手状态。在解构观念下,电影往往没有坚定的、确定的、支撑电影的本体精神,真善美的理性的艺术本体尺度将会遭到解构的命运。而动画电影因为有注重少年儿童观众的传统,其解构性或许不如非动画电影那样彻底。并且,建构同时被提高到了支撑性的地位。《Q版三国》及《大话三国》都解构了三国英雄,添加了现代元素,更新了传统观念。《瘪四与大头蛋》的两个在反恐中成为英雄的主角,事实是主观上无英雄观念,客观上却是弱智的低俗之徒。《美国战队》的解构运用已经超出了传统观念的范畴,其中用色情解释和建构的情节和主题,把未成年观众拒之门外;对不同制度下的他国政治领袖的表现,已经近乎人身攻击。《小红帽》从人物身份和事件上解构了童话原作:小红帽是木偶,身份是送外卖的,并且武艺高强,打败大灰狼不在话下;小红帽奶奶更是惊人,跳伞、攀岩、冲浪、滑雪,不让年轻人;大灰狼的身份是记者,和小红帽站在同一阵线上,最终共同打败了偷盗森林食谱的坏蛋灰兔。解构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性、本原就在于其无限开放性与无限可能性所合成的不确定性。后现代动画电影在此思想影响下,以不受控制的搞笑来解构和重建艺术世界,把不确定的嘲讽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这样,政治、暴力乃至色情等思想就取得了合法性的展示和论证。显然,如此解构是过度了的。
二、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因素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之一,具有含混、不连续性、异端、多元性、叛逆、变态等特点。福柯消解本质主要集中在对人的本质的否定上,提出“人死了”的著名论断。他把人的理性、灵魂、肉体都看作变化的东西,认为它们都是由社会构建出来的。反本质主义者拒斥现象和本质的二元区分。既然本质都不存在了,确定性也就随之动摇、瓦解。《小红帽》体现了后现代动画电影的不确定的特点。在审问小红帽、大灰狼、伐木员和奶奶的片段里,各人对所发生的事件说辞不一。小红帽的武功高强是在大灰狼的叙述中,大灰狼的记者身份是在自己的叙述中,两者并不像奶奶的奖杯那样可以证实其所说事实的存在。伐木员的伐木行为更是不值得推敲———既然导演要他扮演伐木员,导演却不见踪迹;他不是被耍了,就是说谎。通过各人对事件的叙述,逐渐揭示事件的真相,如著名电影《公民凯恩》(1941)和《罗生门》(1951)等。前者在不同的叙述中清晰了对人物的了解,后者则让真理迷失在叙述中。《小红帽》综合了两者,审问的四位角色都不犯罪,警察却在他们的叙述中发现存在另外的罪犯———这的确是不确定性的表现。同时,既然都力图有别于甚至颠覆前作,于是一种改编一种面目。这样,建立在改编基础上的一类后现代动画电影,本身即体现出某种不确定性。
三、反理性
三维动画特效在动画电影的应用
摘要:伴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发展,使得各个行业之中对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涉及。无论是在游戏领域、建筑领域,还是影视领域之中均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技术支持。在动画电影之中对于三维动画的应用使观众们的视觉感受更加真实。不仅使视觉艺术所具有的表现力得以拓宽,也在视觉艺术欣赏的层面上增加了很多全新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三维动画特效;动画电影;应用
一、三维动画特效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发展状况
在动画电影行业之中对于三维动画特效技术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动画特效技术的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之中以“玩具总动员”这部三维动画作品最具代表性。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动画影片顶端的两个公司之一的皮克斯公司在三维动画作品方面无疑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是在之后梦工厂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三维动画特效市场开始出现了分化,由此也使皮克斯公司不再是以独领风骚的姿态发展,并且在行业内部出现了互相竞争的激烈局面。在二十一世纪来临之后,三维动画影片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盛的时代之中,不仅有很大一部分三维动画公司出现在行业之中,所制作出来的三维动画特效作品较之从前也变得更加精彩。在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如“怪物史莱克”、“冰河世纪”等都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国内之中的三维动画公司水晶石与完美动力等公司的三维动画特效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进步,相比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三维影视动画虽然还不够先进,然而却也在近年来呈现出了较为良好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台湾和香港等地区的三维动画特效技术发展速度提升十分明显。台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便已经开始对三维动画特效作品着手进行发展,然而所应用的三维动画特效大多却是源自于电影或者电视的广告特效。在我国内地对于三维动画技术的研究仍然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时期,并且应用大都是用在栏目的包装和广告的制作方面。在电视剧和电影特效方面出现得也比较少。虽然在“哪吒闹海”与“大闹天宫”等电影之中对特效技术有了一定的应用,然而这种特效技术的水平与一些欧美国家的三维动画特效技术水平相比却存有很大的鸿沟。从二十一世纪开始,著名的电影“英雄”问世之后,标志着我国电影行业对于三维动画特效的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突破。我国当前的三维动画特效市场开始逐渐与国际先进的三维动画特效水平靠拢。虽然目前为止我国的三维动画作品成熟性尚显不足,也无法达到美国、韩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高度,并且三维动画产业在国民经济之中所发挥的也并非支撑性的作用。在当前日本、美国以及韩国等国家对于三维动画特效技术的发展水平仍在不断的提高,特别是日本近些年来动漫大师层出不穷的同时,在国际范围内的三维动画特效技术领域也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美国知名的“皮克斯”、“华纳兄弟”以及“迪士尼”等公司在三维动画方面的竞争实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国际范围内动画特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创新的不断增多必然使动画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动画电影之中对于三维动画特效技术的应用
随着近些年来应用三维动画特效的影视作品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一些影视作品之中也开始尝试起对三维动画特效的应用,由此便使得影视作品不仅具有了更加强悍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在对动画电影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在动画电影之中对于三维动画特效的应用推动了动画电影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也使动画电影产业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并且动画电影在人气和票房上较之从前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由此我们也可以认为三维特效在动画电影之中的应用促进了动画电影行业的更好发展。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于动漫产业的认可程度也有所增强,由此也就决定了三维动画特效技术在未来会有极佳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外的动画电影市场之中应用三维动画特效技术所创新出来的成果也在不断增加,在动画电影行业之中对三维动画特效进行应用之后推动了行业内部竞争的越发激烈。而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之下也催生出了越来越多的三维动画特效技术创新产品。进而也就使社会之中对于动画电影的呼声较之从前有了明显的提高,而针对于动画电影之中三维动画特效应用的效果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当前很大一部分优秀电影作品之中都对三维动画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在电影界作品发展趋势便是三维特效大片,而在动画电影之中应用三维动画特效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第一,影片之中通过对三维动画特效的合理应用能够大大的提升动画影片的成片效果。在三维动画特效技术加入其中之后使动画电影在制作成本上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并且视觉效果在三维特效技术的支持之下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第二,将三维动画特效技术融入到动画电影之中能够使电影之中塑造的自然元素更加真实,由此不仅使气氛渲染等问题得到了轻松的解决,并且也能够使影片之中的场景效果变得更具生机;最后,三维动画特效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影响到动画电影的合成效果。三维动画特效技术的应用促使着动画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并且也更好的推动了动画电影视野的良好发展,使三维动画产业得以打破创痛产业发展模式,向着全方位发展的方向努力。三维动画特效的应用也是一些传统电影拍摄过程中难以完成的镜头得以实现,进而便使动画电影之中的是狡辩的更加丰富和多变,其票房绿和人气也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国产动画电影热潮冷思考
摘要: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生产的繁荣与票房的颓象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对比,面对国产动画创作的热潮,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笔者无意从诸多方面去分析票房颓象的成因,而是回归根本,在创作层面考察国产动画电影,拟以《风语咒》为例,通过这一个案的剖析管窥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情况。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创作;冷思考
2008年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上映,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与深思中国动画的现状与发展。在政策、资金的持续扶持之下,2004年即开启产业化征程的国产动画自此进入了它新的发展阶段。在这10年的时间里,为我们呈现了《魁拔》系列、《熊出没》系列、《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风语咒》等诸多制作精致,充满诚意的动画电影。动画剧集的创作也是百花齐放,电视台开辟的动画频道以及bilibili网站,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台成为国产动画剧集展播的前沿,《秦时明月》系列、《画江湖》系列、《一人之下》《魔道祖师》等作品深受观众好评。国产动画对于传统文化的开掘,非幼龄化的创作转型,不俗的票房与口碑,让人们再次对国产动画充满希望,“国漫崛起”“国漫复兴”亦成为近几年反复提及的热门话题。在我们为国产动画创作的繁荣景象而欢欣鼓舞时,还应该关注一组数据:2012—2017年我国动画电影总数年均增长率为11.1%,其中2015年和2016年国产动画电影数量最高,分别为41部和42部,2017年略降为39部;2012—2017年间,前5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逐年提升,从2012年的4.77亿迅速发展到2016年的23.42亿,而在2017年却陡降为13.29亿。2018年,目前票房成绩最好的国产动画是《熊出没•变形记》的6亿,而豆瓣评分稍高于《熊出没•变形记》的《风语咒》仅1.1亿,其他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成绩均不理想。自2013年1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国产动画电影年均上映36部,进口动画电影年均上映17部,但国产动画电影单片平均票房为0.42亿,仅为进口动画电影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生产的繁荣与票房的颓象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对比,面对国产动画创作的热潮,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影响票房的因素有很多,笔者无意从诸多方面去分析票房颓象的成因,而是回归根本,在创作层面考察国产动画电影,拟以《风语咒》为例,通过这一个案的剖析管窥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情况。作为一部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而构建世界观的动画电影,《风语咒》或许是今年最具中国特征的动画电影,它表明了目前大多数国产动画电影努力的方向:非幼龄化,讲中国故事,展中国文化。而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大多数国产动画所存在的。
1技术制作的精良
《风语咒》体现出国产动画制作技术的较高水平,无论是场景搭建,还是人物、凶兽等角色造型,均是精心设计制作,画面质感细腻。场景上呈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复杂形式,即便是处于散景中的飞檐斗角都做得一丝不苟。万千罗刹奔腾的场景,不仅气势上震天撼地,而且在细节上还表现出罗刹奔跑时肌肉的扭动。此外,人物的发丝、衣襟的摆动,手铃的晃动,罗刹身上的复杂纹理等,无不显示出创作者态度的细致严谨与技术的成熟。国产动画在十几年的产业化进程中储备了人才,组建了较为完备的制作团队,部分作品在画面效果上较进口动画亦不遑多让。如《猫与桃花源》中的猫都有着一身柔弱纤细的毛发,乍一看还以为是好莱坞动画。为了让这些猫形象真实,创作团队采用了高精度的CG解算来尽量达到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当然也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如《风语咒》中人物表情较为单一,表情动作集中于眉眼与嘴部,其他部位少有变化,稍似面瘫。就整体而言,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准较好莱坞动画电影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多数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团队始终在尽自己的能力为我们奉献出一部部制作精良的诚意之作。
2传统文化的表现
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和未来
摘要: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市场迅速发展,动画电影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占比稳步提升。2016年7月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获得了5.65亿人民币的票房,成为继《大圣归来》之后总票房第二的本土动画电影。本文从分析《大鱼海棠》的叙事格局着手,并深入思考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特点,从而初探我国动画电影未来发展方向及各种可能性。
关键词:大鱼海棠;动画电影;叙事格局;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以及资本投入的增加,中国动画电影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涌现出诸如《秦时明月》系列、《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一系列优秀动画作品。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在经历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辉煌后,中国动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停滞不前。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先后提出动画大国和动画强国的发展战略,动画行业才逐渐重新壮大起来。《大鱼海棠》是由彼岸天(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动画电影,整个制作过程长达12年。2016年7月,《大鱼海棠》在全国各大院线正式上映,首日票房高达7460万元,打破了国产电影首日票房纪录。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掌管海棠花的少女椿为了报答人类男孩鲲的救命之恩,为了能够让鲲复活,椿面临着重重险阻和违背族规的风险,将承载男孩灵魂的小鱼抚养长大,并帮助其重返人间的故事。
一、《大鱼海棠》的叙事格局
(一)小爱与大爱的对立统一。《大鱼海棠》主要围绕一群非人非神的“其他人”关于生命与情感的抉择展开。影片充斥着一种小爱与大爱的情感矛盾:小爱体现在椿为报答鲲的救命之恩,用自己一半的寿命换取鲲的复活,湫为了成全鲲与椿的幸福牺牲自我。这种小爱是卑微的,鲲重新回到人间后失去了关于椿的记忆,湫对椿的守候与等待迟迟得不到椿的回应。影片中椿甚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放弃族人,违背人性;一边是放弃爱人,违背自己。最终椿为拯救族人的性命,化为一棵海棠树,这便是影片所传达出的大爱。《大鱼海棠》巧妙地将中国传统元素和神话叙事结合,营造出一个既具有情感交织,又具有族人命运抉择的宏伟叙事格局。影片对人性心灵的探索不言而喻,其主要是对个人与集体、爱情与友情、生命与死亡等多个哲学命题的探讨,从鲲、椿、湫的自我牺牲来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二)传统文化和叙事内容的和谐统一。《大鱼海棠》的创作灵感源于《庄子•逍遥游》,椿的名字则取自其中:“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秋。”喻示后续情节中椿舍弃生命,化作海棠树以拯救族人于海水倒灌的危难情景。鲲和湫的名字也同样取自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大鱼海棠》中的动画场景的构建原型来自客家土楼——福建省永定县的承启楼和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土楼本身的神秘色彩与影片中掌管万物运行规律的“其他人”世界交相辉映。同时,《大鱼海棠》中的“一线天”场景是由承启楼和世泽楼两部分构成,两者一方一圆刚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美好寓意。影片所选取的人物服饰造型、传统鬼怪形象都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影片中,椿的服饰造型设计体现出传统民国女性风貌,用一身黑衣红裙、额前的齐刘海以及装饰品等成功塑造出一个灵动脱俗的女孩形象。而在通天阁掌管不同种类鱼的婆婆的形象,则借鉴了传统神话中的鱼头人身这一意象,其服饰造型则选取了传统京剧戏服的元素,在画面场景构建上显得尤为细致。《大鱼海棠》整体采用了中国红这一传统色彩,人物造型设计、建筑场景皆以其为主色调。影片场景还运用了暖色调,例如运用荧光绿增添画面奇幻色彩,在视觉效果上达到了与叙事内容的统一。此外,影片将深蓝色的海水作为故事背景,让红色的大鱼在海浪中翻腾,并伴随着音乐声游入海洋深处。这种色彩交融的艺术画面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和视觉效果的统一,增强画面的叙事效果。
二、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特点
动画电影发展论文
一、从中国传统元素的视角看中国动画电影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动画电影,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视觉与听觉的语言形式,动画电影很多故事情节,比如:场景、故事信息以及人物性格特点等都要通过视觉向观众传递。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当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了风格各异、形式多变以及辉煌灿烂的动画电影艺术,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包括艺术形态的独立性,比如:我国传统的书法篆刻、剪纸、图形纹样、绘画、服饰搭配、建筑样式以及民间绘画等,其中为大众所喜欢的皮影、脸谱以及刺绣等各种元素也都在这种独特的视觉艺术形式内。这些丰厚的底蕴我国各地域及民族传承下来的历史积淀及智慧结晶,现代的中国,多样化的艺术形态还在不断的发展和演绎者。在我国传统视觉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继承,从20世纪中叶开始,我国的动漫领域就已经前后制作出了《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以及《孙悟空大闹天宫》等大量为大众所喜爱的国产动漫电影,同时,这也在对动画电影中国化的探索上取得了丰富的动画制作经验,对中国动画电影的进步与发展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水墨画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中国动漫研究人员就已经将现代的动画电影艺术与传统的水墨画进行了完美结合,从而制作出了大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动画。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国产动画《山水情》《鹿铃》《小蝌蚪找妈妈》以及《牧笛》等优秀作品,这些水墨动画电影也为我国特色动画电影创造了一种新动画形态,即:水墨动画。我国的第一部水墨类型的动画电影就是《小蝌蚪找妈妈》,其具体表现形式为中国水墨画,这种动画电影将动画片和独具中国特色的水墨艺术进行了完美的柔和,中国水墨画中独具特色的笔墨惟妙惟肖地在电影屏幕上展现出来。此外在《小蝌蚪找妈妈》的绘画表现形式上,对齐白石的作品《十里蛙声出清泉》艺术形式进行了借鉴,对小蝌蚪的描绘以浓墨开始,以淡墨收尾,虽然对青蛙的描绘只有寥寥几只,但是整体表现却非常生动,动画中的毛绒小鸡是通过变化着的墨色绘制出来,此外,灵动晶莹可爱的小虾,也似乎带观众进入了一个具有灵气的水墨世界。要说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主要是对水墨花鸟形式进行的采写,那么,动画电影《山水情》就是从中国具有写意特点的山水人物绘画中脱离了出来,这些标志着我国的水墨动画电影达到了顶峰。《山水情》的动画电影中,主要讲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钢琴家在回家的路上病倒,又得益于一位少年的帮扶,最后是老钢琴家在养病的过程中对少年赠琴和教琴的动画故事。这部动画电影中所出现的瀑布和清泉等景物都是对浓墨湿笔的巧妙运用,浓淡变化的水墨颜色是对不同影像的完美营造,云雾缭绕的山峦,烟雨蒙蒙的江水、清秀雅新的竹梅以及展翅翱翔的雄鹰。这些似梦似幻的景物不仅有大山大水的韵味,而且还有进入仙境般的高贵与优雅,使观看影片的观众为独具艺术魅力的水墨动画电影所陶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水墨语言在传统水墨动画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升华,同时又用电脑合成的三维影像演绎了一种新的动画电影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运用环球数码进行制作的、具有三维形式的动画电影作品《夏》,被全球最高级的SIGGRAPH赛事所入选。这部电影是通过对电脑软件的合理利用,在淡雅清新的传统水墨基础上,对其动画的转场效果和动画的立体感等动画影片的语言及画面效果进行了强调,在三维动画电影中,对浓墨重彩的虚拟的水墨世界表现更为丰富,同时也开创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全新水墨动画样式。在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其中角色的设计,这也是创作电影的主要组成部分。影片中对角色的设计,必须用简练鲜明的形式对其人物形象及特点进行描绘和表现,这种艺术形式同我国的民间艺术造型形成了完美的契合,我国一系列的动画电影中,都或多或少对民间绘画视觉艺术要素进行了借鉴。其中有以视觉上的艺术形式作为影片的形象特征,还有的是通过民间绘画的视觉艺术对某一细节上予以采用。比如:国产动画电影《南郭先生》《猪八戒吃西瓜》以及《渔童》等,在对这些角色进行设定的过程中都是对民间剪纸中所塑造的造型特点得设计。动画电影《骄傲的将军》的人物形象设定中,则是运用我国民间年画元素,对将军的角色进行了完美融合,在民间的年画中,其门神造型比较威武与夸张,其娃娃则比较憨态可掬,而且体型比较浑圆,《骄傲的将军》中,将这两种年画造型进行适当的结合,使得将军角色既有将士的威猛,同时又有动画角色的憨厚与可爱。在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上,最经典的一部动画作品就是《大闹天宫》,对这部动画电影中孙悟空形象的设计可谓是我国动画电影的形象标志,这部动画电影中所有的艺术元素及角色造型都由我国民间美术起源,在设计这部电影的角色造型时,所采用的都是一线钩形,以色辅形的艺术形式,影片中各个角色在造型上都是对民间戏曲脸谱及年画艺术精华的直接吸取,带给观众强烈的感染力。比如:孙悟空的三瓣嘴、桃子脸、灵动的黑眼圈;玉帝的柳叶眉等,这些形态美和人物的特点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二、国际动画电影在中国传统元素上的借鉴
目前,随着我国不断加大的动画影片市场潜力,再加上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中国动画元素越来越多地被国际上的动画电影所借鉴,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逐渐成为全球动画电影想要开发的珍贵资源,通过对中国元素的借助以使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得以扩大。在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中国动画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动画电影《花木兰》,它是以文学著作《木兰辞》作为创作背景,此外还有《功夫熊猫》,这部动画电影进行了多种中国绘画元素的大融汇。动画电影《花木兰》中,主要讲的是一个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的女儿代父从军的故事,其中可以发现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动画人对我国传统绘画文化的大胆尝试和借鉴,在整个动画电影背景中,对大场景的设计主要运用画面点散透视效果,对局部的设计主要运用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表现,而对服装的设计则是对我国南北朝服饰的还原,但是在影片场景及角色的造型设计上,则是对好莱坞式特点的沿用。要说动画电影《花木兰》属于一部裹着中国外衣、讲着美国故事的电影,那么,后来拍摄的《功夫熊猫》,从画面细节到表现手段等各个方面都是对中国传统的视觉绘画元素的完美融合。整部动画电影在进行背景及画面的制作过程中,是对我国水墨语言的巧妙贯穿,比如,世外桃源的落英缤纷,山林间的群山缭绕,云海间的笔走蛇龙等。又如:各种各样的书法艺术、建筑形式以及传统的图纹等等,每一个道具及每一个细微的角落都进行了细化。在这部动画电影中,在为观众所赞赏的,就是对电影情节的切换,其方式耐人寻味,在电影的开头中,主要用我国民间剪纸的艺术姿态来对电影的背景进行叙述,随着故事情节不断的向前发展,到影片中阿宝追忆时,进行了水墨形式的巧妙运用,影片将电影情节的转换同我国视觉文化元素特征进行了完美结合,不得不让观众感叹其表现手法的灵动及我国视觉元素的神奇及魅力。
三、结语
浅谈国产动画电影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观看电影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和影院,而是采用智能手机、网络电视、电脑等各种新型传播媒介,这使得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优质电影。因此,人们对电影的质量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受众需求也会发生改变,那么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动画电影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本文以融媒体时代为背景,采用理论结合实例的方法,分析在受众感官需求和情感需求两个方面的转变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以发现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利和弊,引导国产动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受众需求;国产动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由低到高分为五种层次。这五种需求层次在动画的受众需求中也同样受用,首先,动画的画面是满足观众视觉上的享受;其次,语言、音效和背景音乐是满足观众听觉上的享受;最后,动画的题材、主题和角色形象等是满足观众情感上的需求,观众通过观看动画能够充分调动情绪,寻找情感的宣泄或者情感的共鸣等。
一、融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转变
(一)融媒体时代的概念。“融媒体”又称“媒介融合”,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产物,它可以融合各种各样的媒体形态,将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多方面的整合,从而形成一个新型媒体。而“时代”是与人紧密联系的时空概念,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等为依据划分的某个时期。如今,像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等传统媒体依然存在,但像智能手机、网络电视、电脑等新媒体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情况下便形成了如今的“融媒体时代”。(二)受众需求的转变。在如今“观众就是上帝”的时代里,研究受众需求的转变尤为重要,受众需求的转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视听需求”的转变。在视觉上,由于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的影响,千篇一律的平面动画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因此,人们的视觉需求由以前的追求形式与色彩转变为现在的追求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在听觉上,由于西方音乐的引入,音乐日益丰富,平淡无奇的音乐很难刺激观众的耳朵,立体化的声音才能够使观众听力集中。另一个是“情感需求”的转变。受众的动画接收渠道是随着动画传播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动画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使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来获取动画信息。所以面对大量的电影信息,动画制作人应制作在情感上能使观众产生共鸣和在心理上能满足观众需求的影片。随着社会进步,电影作为文化产业不只是起到娱乐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教育、审美、传播和表现等作用,如科幻冒险题材,可以满足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历史科普题材,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日常生活题材,能充分激发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等,因此在电影制作中要充分考虑电影的作用。
二、“视听需求”转变下国产动画的发展趋势
浅析动画电影中角色造型和性格塑造
【摘要】在动画电影中,动画角色是电影的核心所在,也决定了动画作品的最终演绎。本文将以动画电影中的角色造型和性格塑造的关系,主要对当前的三维动画角色形象进行分析。借助对几部经典动画作品的分析,以此来对角色造型与性格塑造统一性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动画电影;角色造型;性格塑造;统一性
一、动画角色造型的理论概述
(一)动画发展简述。发展阶段:计算机动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63年至1972年,1972年至1985年,1985年发展至今。发展现状:当前很多动画电影都使用了三维动画技术,无论是早期的《埃及王子》对三维动画技术的尝试性使用,还是当前《疯狂动物园》中的成熟运用,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在动画电影中更为普遍。(二)动画角色造型定义。1.动画角色造型是动画作品中出现的所有角色形象、服饰服装、道具等的创造与设定,而其能够使得角色的特点得以充分展现,而且能够满足动画制作的特殊要求。2.按照动画表现内容可以分为人物、动画、拟人化器物、人造生物等类型,而在动画中的具体形象则为机器人、建筑、植物等;按照动画的美术风格可以分为漫画夸张与具象现实两种。(三)动画角色设计的特殊性。1.绘画性:动画角色设计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绘画性,这无论是二维或者三维动画中均是如此。动画角色的造型美感、表演力度以及强弱变化等等,可以在作品中更为充分地展现。2.真实性: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对虚拟的物体进行真实拍摄,从而使得角色的真实性得以保证,并且这种模拟可以使得角色的造型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3.立体性:三维动画角色设计都是立体的,并且对于写实性与真实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无论是在漫画中显得夸张的角色,在实际的制作时也需要进行重量以及体积的考究。
二、动画电影中角色造型和性格塑造的统一性
《机器人瓦力》主人公瓦力的脑袋不大,但是眼睛极大,而且伴随着履带式的脚以及收缩自如的双臂,而同样是机器人的艾娃其功能强大且可以飞,脑袋悬浮在身体之上,没有嘴巴,只有两只可以表达各种情感的眼睛。瓦力的平民化造型与艾娃相比所产生的差异,对于观众而言是一种视觉与精神的双刺激。瓦力的性格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执着,其可以在地球剩下他一个的时候,仍旧兢兢业业地工作。影片《伊戈尔》中的角色造型设计定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以伊娃的造型为例,其拥有着极为善良的心,但是在造型上过于丑陋,而电影最后使得伊戈尔与伊娃相爱,但看起来比较怪异,因为造型与人物的性格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设定让观众感到不易接受,至少在视觉上是如此。
新时期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媒体的异军突起,新的媒体形式日益改变大众的生产和生活,传媒产业逐渐更新换代,传播媒介不断更新。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能力。与传播媒介密切相关的影视动画造型设计也必然受到新的传播媒介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课程的授课形式上突破以往的授课方式,顺应时代需求,创新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适应新时期媒介融合的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方法。
关键词:动画电影;美术造型;教学改革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媒体环境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改变对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和经济层面产生了战略性、全局性的影响。互联网平台和手机客户端平台的低门槛化,使动画电影行业和教学领域都需要一场变革。与媒介息息相关的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教学,在面对当今新的媒体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应及时调整,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教学手段。
一、打破以往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变革
新时期新的媒体环境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以往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变革。在互联网平台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通过变革让新媒体走进课堂,使互联网技术与以往的教学理念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在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部分大学生沿袭了初、高中惯用的学习方式,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大量死记硬背教师示范的案例。第二,在这一课程的实训期间,教师无法实时跟踪学生的制作进展,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第三,教学中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没有重复听课的渠道,从而导致课堂听课的效果较差,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第四,优秀的教师要分班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能使少部分学生受益,从而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较差。
二、教学模式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