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工技巧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03:42: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动工技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动工技巧

深究公路防撞护栏动工技巧

桥梁结构物防撞护栏是结构物建成后行车过程中惟一可见、影响造型美观的外露工程,工程质量的好坏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形象,所以质量要求标准非常高。如何保证防撞护栏的几何尺寸及美观顺直是施工单位追求的目标,由于防撞护栏形状特点决定了施工技术不易掌握和混凝土护栏外观存在缺陷,其中尤以气泡多、外表线条不顺直最难解决,不易克服。

一、按设置位置可分为路侧护栏和中央分隔带护栏

1、路侧护栏,是指设置于高速公路路肩上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避免碰撞路边其它设施和车辆翻出路外。

2、中央分隔带护栏,是指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并保护分隔带内的构造物。

防栏护撞按照其受力力学特性可分为刚性护栏,半刚性护栏和柔性护栏三种形式。防撞护栏,作为高速公路的必备设施,对高速行车安全、行车舒适度、高速公路景观、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建设高速公路时,必须充分认识各种防撞护段各种特性包括其防撞机理、工程造价、施工简易程度、养护成本、防眩设施设置及与通信管道配置等。对某一条高速公路选用哪一种防撞护栏还必须结合其具体工程条件,作出选择。

二、模板制作

查看全文

桥梁钻孔灌注桩动工技巧

钻孔桩现已在公路,桥梁等大型建设中广泛应用。钻孔桩是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利用机械钻进形成桩孔,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如何有效地避免钻孔过程中出现钻头掉落和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断桩等现象,杜绝混凝土夹碴、不均匀的质量弊病,是需要我们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彻底解决的问题。

1桥梁工程钻孔桩施工工艺

1.1施工要点

1.1.1施工机具就位前,应认真进行检修,对于易损部件应有足够的备货。对施工道路、用水管路、电力线路应综合考虑布置,以免相互影响。

1.1.2钻机就位,必须使其底座支垫平衡,支垫物不要压在护筒上。对于采用冲(抓)钻具的钻架必须用缆绳或斜撑予以加固。回旋转钻机就位必须用水准尺较准。保证钻机起重滑轮、转盘中心、护筒中心在一条垂直线上,偏差不得大干2CM。钻进过程中,必须每班次进行对中核对,防止移位。钻进作业必须连续,不得长时间停钻。

1.1.3钻孔过程中,应随时根据地质情况控制钻进速度,经常观察孔内情况,保证护筒内有足够的水够高度。

查看全文

深究路基工程中路堑开挖动工技巧

路堑开挖是路基施工中工程量最大、最普遍的施工内容。路堑是指全部在原地面开挖而成的路基或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其作用是缓和道路纵坡或越岭线穿越岭口控制标高,但同时也破坏了原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不利于排水和通风。因此,开挖路堑时要注意保证边坡稳定性,须设置排水沟,必要时还须设置截水沟以利排水。路堑开挖可采用人工或机械作业,其中以机械作业为主,对于不便于采用机械作业的施工地段,采用人工作业。本文对路基工程中路堑开挖准备工作、开挖方法以及机械化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1开挖准备工作

路基开挖施工之前,除了做好相关的技术准备、施工放样之外,还应特别做好开挖施工的安全防护准备。因为路基的大面积开挖会破坏土体原有的自然平衡,易引起路堑边坡失稳、滑坍,危机施工安全、延误施工工期。施工人员应对路基工程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情况作详细调查,如岩石的风化、龟裂程度及地质断层,土质变化、水文稳定等工程条件,其中水的影响是造成路堑病害的主要原因。

为排除一切可能影响边坡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须在路堑顶部预先开挖截水沟,并结合路堑永久排水设施(如边沟或地下盲沟)做好开挖期间路堑排水。路堑开挖及沿线排水沟沿路堑行进方向保持一定的纵坡,以利于排水。此外,对于砂、砾类松散土质边坡,或多层土质有松散夹层时,应随挖随防护,预留碎落台,以防止边坡崩塌。

2开挖施工方法

路堑开挖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可采用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查看全文

水利水电基本工程动工技巧

1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要求

1)应具有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并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

2)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区域内妨碍施工的已有建(构)筑物、道路、沟渠、管线、坟墓、树木等,妥善处理。

3)山区施工,应事先了解当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等,如因土方施工可能产生滑坡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在陡峻山坡下施工,应事先检查山坡坡面情况。如有危岩、孤石、崩塌体、古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时,应作妥善处理。

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设备卸车地点等,应事先做好必要的加宽、加固等准备工作。

5)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预验手续,且应妥善保护及经常复测。

查看全文

木材加工技艺对课程思政的启示

作为一门传统的工艺,木工技艺流传久远。由于早期的人们,居所多由木质结构建造,且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家具等也多有木材构建,使得木工技艺的发展逐步繁盛。木制房屋、木制家具、木制工具等对于尺寸的精度把控十分严苛,这也使木工工匠在进行设计、修整木料的过程中尺寸的控制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平,由此逐渐形成了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木工工匠精神。木工工匠是依靠手工工艺完成木料的凿、刨、铲、锯等工序,生产的周期较长,加之木质建筑、家具、器具等多呈现形态多样、造型复杂、工艺独特等特点,使其技艺难以在当前智能化、自动化、流水化生产现况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木工技艺面临着技艺的流失与传承的困难,需要全社会付诸努力来促进其传承与发展,而如何实现木工工匠精神与人们的思想理念融合发展并形成协同效应,成为有关工匠精神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与开展的关键。《木工技艺传承人口述史研究》一书(金晖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土家族木工建筑的发展为背景,阐述了木工技艺传承的相关概念,围绕木工工艺的传承方式、规矩、掌握流程展开深入探讨,以木工技艺传承人的经验为根基,通过其口述木工技艺的具体内容与操作流程,探讨了木工工匠在进行材料甄选、设计思路、传承理念、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为实现木工工匠精神与人们思想理念的同向同行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与方法。课程思政本质属于教育,目的是实现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念相互关联。该书系统阐述了木工技艺的传承方式与传承理念,旨在使传统文化的教育保持与思想政治观念的高度吻合,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木工技艺长期形成的工匠精神,使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的融合精益求精,从而不断探索出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思路,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该书分四部分讲述了木工技艺的发展历程、匠人的技艺传承方式、能工巧匠的安身立命法则、木工技艺的职业操守等内容,围绕正确的思想理念的设置,从严谨的技艺流程与严肃的技艺传承规则方面切入,深入探讨了木工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强调了匠人应当遵从的技法准则与职业操守,以木工技艺传承的全流程亲身参与为背景,对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与教育方式的选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木工技艺属于传统的手工业,从业人员经验的增加与丰富往往不是靠着具有系统文字记录的内容,而是靠着言传手教的方式获得技艺的要领,并接续传承,这也是木工技艺传承面临被阻断的主要原因。该书从木工技艺的特点入手,阐明了木工工匠们是在大量的实践中获知设计与建造的丰富经验,在生活日常中不断思考并逐步完善自身工艺技法,由此才逐步形成了娴熟高超的工艺技能;由于娴熟的技艺留存于工匠的内心中,很难用言语进行勾勒或表达,这也使木工工艺的记录面临困难,因此木工技艺的传承多依靠言传手教的方式展开。该书简要阐述了木工技艺传承的发展历史与相关历程,阐述了木工技艺传承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由于木工工匠的经营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展开,因此传承结构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并于内部进行传承。该书从家庭中兄弟之间对木工技艺的传承特点为背景,讲述了木工技术在堂兄堂弟之间传承的普遍现象,从年龄、沟通交流、思想意识等方面分析了家庭之中木工技艺多在兄弟之间传承的主要原因。木工技艺的传承并不只是局限于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实现木工技艺与工匠精神的传承也是主要方式。该书简要阐述了木工匠人进行拜师的简要流程,讲述了木工匠人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逐步实现对技能掌握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木工技艺学习由简入繁、由基础到高阶的过程,指出在技艺传承的初级阶段匠人需要克服基础技艺的乏味实操,逐步实现将基础的操作方式熟化为自身的基本技能,且能够忍受单调的学习过程;明确了木工技艺对于传承人所带来的回报,讲述了技艺人通过拜师学艺实现养家糊口的转变过程,同时强调了工匠精神并不只是局限于技能对于养家的作用,更是职业精神的升华。将抽象的职业操守与追求精益求精的思想理念建立关联,阐述了木工艺人通过将抽象的理念物化为技艺的仪式,从而融合立德、求精的精神,使技艺的工匠精神得以流传。探讨了隔代传承在木工工匠手艺继承方面的具体表现。由于技艺的精通与掌握需要经过漫长的磨练,因此能工巧匠的数量极少,肯定了能工巧匠手艺的高超,同时也肯定了精湛的技艺对于手艺人实现安家置业的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木工工匠技艺与精神的传承更是如此。该书从木工工匠的传承规则入手,探讨了如何在技艺传承中秉持固有的原则。

工匠精神追求严谨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技法的传承,对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具有启示意义。木工的操作需要借助精准的度量工具进行设计,并结合熟练的砍、削、刨、锯、凿等方式剔除木材冗余的部分,留下匠人心中的设计形象,由此也可以看出,木工匠人更多地是要明确如何剔除多余的内容,使精华部分得以保留,严格遵从木工操作过程中的斧子、刻刀、凿子、锯子、尺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对于提升自身技艺水平的重要意义。木制品的成型过程如同是在塑造艺术品,其塑造过程并不是随意雕琢,而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遵从一定的理念,且具备科学合理的设计思维。工匠精神在木工技艺中形成并不断演变,但其精神的更高层面对于文化教育与引导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探寻出适宜优秀传统技艺循环传承的道路也是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所关注的重点,该书从传承的多种循环方式入手,注重工匠艺人对于巧妙工艺的操作方法与流程的详细阐述,结合木工工匠的口述内容,对传统工艺的实施流程进行了详细记录,依此来促进工匠精神以物化的内容得以长效保存,同时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由于不同区域的文化、民俗、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木工工匠在进行木料选材与工艺设计方面遵循因地制宜的思维。该书围绕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林木资源及木材属性对选材的要点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强调了熟练的工匠技人应该更加灵活地进行木材设计与加工,致力于实现木质建筑、木制品与当地典型文化的融合。注重遵从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肯定了文化传承、技法传承的重要意义,倡导应当尊师重道,推动工匠精神不断流传;结合木工技艺传承人的口述内容,对木工建筑的设计思路与构建方式进行了具体剖析,阐释了木工在进行房屋构建过程中的诸多理念,强调了福运、财运、平安等寓意在木工建造中的具体表现,以此来展现传承人在进行艺术设计中的灵活构思。以土家族世代生活的环境为背景,围绕当地的地貌构成,介绍了当地木质建筑的形态特点及建筑风格,从木工工匠的建筑技法与构思特点方面阐释了技艺传承人对技法进行传承的主要途径。

工匠精神重在对产品的不断雕琢、完善,使产品不断得到升华,体现了工匠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与追求完美的执着,因此,工匠精神包含锲而不舍的精神。该书从木工工匠技艺传承的时空节点切入,结合传承在时空久远方面的表现,阐释了工匠精神的难能可贵,同时对于工匠精神多呈线性结构进行代代相传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剖析;正是因为工匠精神的执着,使其不仅适用于木工技艺的传承,甚至能跨越行业之间进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该书从赤脚医生与木匠之间的技艺精髓方面的互通入手,介绍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业在文化精髓与职业操守方面的共同表现,盛赞了娴熟技艺与高贵品德融合下的工匠艺人,同时对于艺德双馨技艺传承人的德艺传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引导下能够大放异彩。探索将木工工匠精神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融合进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计当中,将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融合进传统文化当中,让敬业奉献、精益求精、专注技艺、创新发展能够基于正确理念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让工匠精神发挥有效的启示意义。木工工匠作一种职业,曾经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动,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作为木工工匠所具备的精神指引与寄托——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在进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协同发展,更应该充分把握新时代下的发展特点,汲取木工工匠精神的精髓,促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精雕细琢,真正做到将工匠精神落地实施,同时能够使其在新时代下不断传承。

作者:陈庆勤 曾丽英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查看全文

路基施工技术及压实质量研究

摘要:首先介绍了公路路基压实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公路路基压实施工技术种类,随后探讨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路基压实质量提高方法,并对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路基压实的效果展开探讨。结论证实,施工过程中应该认识提高路基压实度的作用,完善施工方案设计,加强原材料和碾压设备质量控制,遵循工艺流程开展碾压施工。让公路工程建设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压实度;质量

路基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如果路基质量不合格,出现裂缝、下沉等问题,不仅影响工程外形美观,还会导致质量缺陷发生,制约车辆安全顺利行驶。为避免这些问题发生,落实路基施工技术,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是必要的。

1公路路基压实质量的影响因素

要想实现路基压实度的有效控制,更好指导工程施工,首先应该明确压实质量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影响因素开展工程建设,确保压实质量合格。1.1材料含水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都表明,压实质量与材料含水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施工人员应该考虑施工现场基本情况和天气因素,严格材料含水量控制,使其有效满足施工需要。要确保含水量合理,有利于材料相互镶嵌,增进材料之间的衔接,促进颗粒空间挤压,保证材料间的密实度和黏结力。进而有效满足施工需要,推动工程压实度提高。但含水量也不能过小,混合料过于干燥也不利于压实[1]。因此,为保证路基压实度,应合理控制材料含水量,严格按要求试验检测。如果含水量偏大,应该进行晾晒。如果含水量偏小,应该适当洒水湿润。从而将混合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状态,有利于保证路基压实度。1.2施工碾压设备。整个路基施工中,为确保压实度合格,预防沉陷、裂缝等质量问题发生,选择合适的碾压设备,提高设备综合性能是必要的。一般而言,重型碾压设备更有利于提高路基压实度,施工中优先选用重型碾压设备。并做好设备调试工作,提高其综合性能,为保证碾压质量奠定基础。1.3施工碾压方式。为实现对压实度的有效控制,碾压施工人员必须遵循规范要求,选用合理的碾压方式开展施工。要遵循“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原则开展碾压施工,首先完成路基边缘部位碾压任务,然后进行中间部位碾压。加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环节质量控制[2],速度在1.5~3.5km/h之间为宜。

2公路路基压实施工技术种类

查看全文

区总工会上年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支持和上级工会的具体指导下,我会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条主线,以深入推进维权机制建设、困难职工帮扶、基层工会建设、建功立业活动为重点,继续坚持基础工作抓规范,特色工作树品牌,重点工作抓提高,努力推动工会整体工作上水平。

一、弘扬劳模精神,引领创先争优

一是开展学习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在全国劳模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我们及时举办工会干部学习报告会,要求大家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真正把工会建成“职工之家”,真正使工会干部成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成为职工群众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引路人”,成为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者、代表者及维护者。通过开展一次志愿服务、一次专题演讲、一次道德讲堂,撰写一份心得体会、选树身边一个典型的“五个一”活动,组织全区广大职工广泛学习胡汉生老人先进事迹。推荐并由上级工会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在媒体上进行宣传,大力弘扬劳模先进精神。

二是劳模再立新功,扩大示范效应。启动第三轮劳模“珍惜荣誉,再立新功”活动。在承诺方面,总工会对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村居干部等分类提出要求,逐一进行审核。全区87名有履职能力的市以上劳模参与,承诺257件事项。年末将在践诺的基础上开展评先表彰。六月份将开展“讲述我身边的劳模故事”主题演讲比赛,进一步光大劳模精神,传递劳模正能量。

三是组织劳动竞赛,引领创先争优。今年5月7日,我们表彰了第一届职工技能大赛“十大金牌职工”和一批“五一创新能手”、“技术能手”,启动了第二届“劳动者风采”万人劳动竞赛和职工技能大赛。体现我区产业特色,引领职工技能提升,我会精心确定了10大技能比武项目,目前已举办了汽车维修工技能竞赛、金融行业预防职务犯罪暨金融风险防控技能竞赛,其余8项技能竞赛将陆续展开。通过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在全体职工中大力营造鼓励创先、人人争优的浓烈氛围。

二、推进两个普遍,实现强基固本

查看全文

企业生产管理人员能力培养模式

摘要:生产管理人员是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群体,对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和效益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兵头将尾”作用。建立匹配企业发展的生产管理人才队伍,才能为企业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本文以W集团为例,从人员能力培养、能力评估、人才使用等维度搭建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建立可视化的人员能力成长档案,激发人员成长成才。

关键词:生产管理;行动式混合能力培养;人才档案;人才使用

当前,多数生产企业都处于转型升级的变革期,外部面临的生存发展大环境越来越开放,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不确定性成为众多企业需要面对的新常态。企业要打造卓越组织,面临的考验和挑战越来越大,必须要加快组织能力建设,打造良好组织生态。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决胜未来的筹码。生产管理人员是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群体,对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和效益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建立匹配企业发展的生产管理人才队伍,才能为企业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以下以国内典型的生产企业W集团为例,探讨生产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途径。

1W集团生产管理人员现状分析

1.1队伍现状

W集团从事生产管理业务的人员包括计划调度、班组管理两类,具体特点如下。1)年龄结构。W集团内部计划调度类人员平均年龄41岁,但45岁以上人员占比较大,人员储备及培养已显断代。班组管理类人员年轻化趋势明显,30岁以下人员占比超过半数。2)工龄结构。W集团内部计划调度类各工龄阶段人员分配相对均衡,但新生代力量稍显薄弱。班组管理类人员岗位工龄集中在5年以下的达90%,其中3年以下的约占80%。3)学历结构。W集团内部计划调度类人员学历在大专及以下的超半数,班组管理类人员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专及本科。但从所学专业情况看,相近专业人数非常有限,大多为工科院校毕业,人员知识结构与岗位要求不匹配。4)任职结构。W集团生产管理人员任职结构总体呈类水滴状,初级人员占比较大,中坚力量薄弱,领军人才缺乏,人员成长缓慢。5)业务运行。由于管理对象年龄参差不齐、技能水平高低不同,组织与协调的任务增加,管理复杂程度攀升,造成生产管理人员压力较大。生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看中实际生产任务的完成,擅长“抓生产”,而对班组团队建设、员工技能提升、合理分工与授权等管理职能未能足够重视。

查看全文

追求就业最大化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微观经济的重要目标;追求就业最大化,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两者是矛盾的,但又必须统一于发展之中。当中国经济出现可喜增长势头,就业问题又十分尖锐地凸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迫切需要国家努力推进就业最大化,促进经济与就业双增长。

推进就业政策是导向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经济的高增长,未必就会带来高就业。就业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符合实际的创造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在当代,发达国家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就业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以求经济与就业双增长。我国做为经济不够发达、人口众多的国家,也必须树立“双增长”新理念,适时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应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方针;在产业政策上,要坚持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相融;在资金使用上,要尽量调动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等。二是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就业是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急需加快建设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要抓紧出台《促进就业法》,为促进就业奠定法律基础;要认真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用加快发展的办法促进就业;要完善《劳动法》,稳定劳动就业关系,尽量避免或减少失业下岗人数;要加快制定《社会保障法》,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等。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成为促进就业的责任主体;把就业指标与GDP、财政等经济指标一并列入各项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列入干部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就业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努力扩大就业的工作格局。四是要出台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上出台支持促进就业的具体办法,让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企业受益,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人员提供政策支持等;要制定统筹城乡就业的有力措施,促进协调发展。

扩大就业岗位是关键

广开就业门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是促进就业的治本之策。一是现有企业,要通过做大做强自身,以减缓职工下岗失业的势头,并增强吸纳新劳动力的能力。据现有数据表明,企业每投入1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为:重工业400个,轻工业700个。二是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其发展经济和吸纳劳动力的重要作用。自贡市作为国有企业独大的老工业城市,近三年改造后,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由28.5%上升到49.5%,就业人员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由15%上升到25.7%,说明发展非公经济是促进“双增长”的明智选择。三是中小企业成为推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1999年,美国2/3的就业岗位是由小企业创造的,德国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68%。2001年,我国工业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按最低计算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具有40户中小企业/千人的水平,而我国只有6.4户/千人的水平,按此发展,那么,我国就会产生5000万个中小企业,提供4.5亿多个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就业空间狭小的局面,因此,我国应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推动“双增长”的基本国策,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以开创广阔的就业天地。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该产业具有投入小、见效快、吸纳就业多的特点。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实现再就业占75.5%,城镇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实现就业占59.3%。据统计,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0%的水平,如果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700万个就业岗位。五是大力探索发展社区服务,构建社区就业广阔平台。社区就业潜力大,发达国家社区就业份额为20%—30%,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为12%—18%,而我国只有3.9%,如果提高到12%,就大约可增加200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社区就业要成为扩大就业的突破口。六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允许区域间流动性竞争就业。从我市目前来看,劳务输出达52万人,年收入达24亿元。

加强就业培训是催化

查看全文

建筑工程施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8篇

第一篇: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

精细化施工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传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确立管理要点,合理制定施工管理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提高施工的规范性,从而不断提高施工的效率及质量。

1精细化施工管理的现状

早期的建筑行业,实行粗放式的管理方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和形式下,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面临淘汰,因为传统的管理方法无法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在不断摸索的道路中,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方式被提出,这种新型模式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禁锢,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管理模式不够完善,缺乏经验,缺乏总结,同时,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我国尚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虽然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上看,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学习。

2精细化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过程中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同时还存在参与施工的各方在责任及义务上无法明确的问题,且普遍存在违规操作现象,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