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02:34: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东北地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传承策略
摘要:中国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冰雪文化进入了新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传统冰雪文化的传承成为了重要任务。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冰雪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同样是我国传统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地区,我们要借助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大力发展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产业,夯实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公共事业的基础,保证中国在冬奥后传统冰雪文化持续发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传承策略进行研究,提出推动冰雪特色城镇建设、嵌入信息化技术、并入法制化轨道、进入教育化进程四条传承策略。
1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是指在中国东北地区世代生活的各族人民面对冰雪环境,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并带有冰雪符号和东北地域特色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运动项目等。夯实冰雪运动群众基础、做强冰雪产业、繁荣冰雪文化,从各方面展示出冰雪运动的强才能真正使我国称之为冰雪运动强国。[1]而新时代冰雪运动强国建设需要做好中国传统冰雪文化的传承。东北地区在大力发展传统冰雪文化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展冰雪文化产业和建设冰雪文化公共事业,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全民共享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奠定基础,为国家“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提供途径,同时可以发展冰雪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留住人口和吸引人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
第一,专业人才和文化资源流失严重。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的传承需要专业人才,想要更好地发展传统冰雪文化更需要专业人才,但因为经济等原因,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2]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资源很多保存于民间,缺少传承和保护所需的资金和专业人员。第二,政府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落后。对于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传承的相关政策法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落后的状态。在中国申办2022冬奥会成功之后,落后情况有所改观,但总体还是处于不健全的状态。第三,传统冰雪文化难以融入教育进程。我国学校教育多知识灌输,少文化传承。学校不重视,学生自然难以学习和了解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下一代不学习了解冰雪文化,传承又如何说起。第四,冬奥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几年,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借助冬奥契机和国家大力开展冰雪运动的政策有所发展,但冬奥之后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如何继续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也应提上日程。
3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传承的策略
清末东北地区水田开发论文
内容提要:19世纪中叶以来,清政府逐渐放弃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朝鲜移民陆续进入图们江及鸭绿江对岸的中国东部边疆地区。早期进入中国东北的朝鲜移民克服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缺乏水利设施等各种困难,试验着开发出了一片片水田,从而揭开了东北近代水田开发史的序幕。
【英文摘要】Fromthemiddleperiodsofthe19thcentury,theQinggovern-mentforsookthepolicyofblockadingontheNortheastofChi-nagradually.SothatlotsofimmigrantsfromKoreagotovertheboundaryriveroftheTumenjiangandtheYalujiang,andmi-gratedintotheborderlandofChina.TheearlyimmigrantsfromKoreaovercameeverydifficultysuchasthefrigid,theshortfrost-freeperiodandthelackofwaterconservancyfacilities,etc.andtriedtoopenuplotsoftractsofpaddyfieldintheNortheastofChina.ThustheyraisedthecurtaininthehistoryoftheopeningupofpaddyfieldintheNortheastofChina.
【关键词】清末/东北地区/朝鲜移民/水田开发
theendofQingdynasty/theNortheastofChina/theimmigrantsfromKorea/theopeningupofpaddyfield
【正文】
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无霜期短,是我国水田开发较晚的地区。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的清朝末期,随着清政府弛禁放荒政策的实施并由此而引发朝鲜移民的大量迁入,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才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拟从清政府弛禁放荒政策和朝鲜移民迁入的角度,对清末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历史进行初步的考察。
东北地区农民增收分析论文
一、东北地区农民增收的法律环境概述
1.东北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概述
东北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具有明显的农业发展比较优势。多年来,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确保全国的粮食供给,实现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东北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在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和出现买方市场后,东北三省面临着传统优势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一些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新东北现象”。2002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同期农民纯收入最高水平上海市的44.21%、6.97%和38.65%。另外,东北农民收入结构也较为单一。在农民纯收入中,除辽宁省农民工资性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农民工资性收入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6.30%和44.82%。总的来说,东北三省的农村经济尚需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联度分析
振兴老工业基地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和支持,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与振兴。现代农业的内涵囊括了诸多的工业元素。“现代农业”作为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并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产业。其核心就是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和发展农业,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提升到新的水平和层面。
没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农产品很难找到更好的出路,农民就难以快速增加收入,而农民手里没钱,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就是一句空话。应当看到,东北地区分别以不同方式提出了精准农业、精品畜牧业、精深加工业的农产品发展思路,既抬高了相关企业产品的身价,也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管理科学性。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伴生的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中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开辟农民增收门路。
东北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构建服务型政府早已成为我国各地政府改革提出的目标和口号。但在每个目标实现的背后,肯定会有因地制宜的实际考虑和各地政府的相关支持。通过对比东北这个欠发达地区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在构建服务型政府方面的具体状况,并以东北地区的制度环境、激励机制、制约因素等为分析参照,解释了东北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滞后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要突破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瓶颈就必须要注重其自身的独特性与适用性。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东北地区;滞后性
Abstract:Inrecentyears,totransformthegovernmentalfunctionsintoservicetypehasbeenbecomingapoliticalgoalofreformevenacommonplace,behindwhichthegovernmentsatdifferentlevelstookdifferentlocalconditionsintoaccountwithrelevantsupportgivenforeachotherComparingtheactualityoftheNortheastChinawithotherdevelopedregionsinrespecttothetransformationmentionedaboveandanalyzingtheinstitutionalcircumstances,incentivemechanismandrestrictionfactors,intheregionitwasfoundthatthetransformationintheregionlaggedbehindotherplacesTherootcausesarethereforediscussedwithsomesuggestionsgivenAsaconclusion,thelocaldistinctivenessandappropriatenessshallbeemphasizedsoastobreakthroughthebottleneckformedintransformingthegovernmentalfunctionsintoservicetype
Keywords:servicetypegovernment;NortheastChina;lagging
近年来,有关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已成为政府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目标之后,总理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着重强调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而《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施行更是从法律层面上强化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倾向,这都说明建立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的既定目标[1]。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创建“服务型政府、服务型部门、服务型机关”的热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创建发展中的地区不均衡现象。我们注意到,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较好效果和较大影响的创建活动多集中于沿海地区和部分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与之相比的是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在创建服务型政府活动方面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滞后性。为什么在中央的统一决策和号召之下,东北地区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那么导致构建结果滞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于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本文将研究的逻辑起点放在东北与发达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差距比较方面,并在此基础上,从制度环境、激励机制、制约因素等方面探寻东北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滞后症结之所在。
一、东北与发达地区构建服务型
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摘要:在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发展工作规划中,对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通过林业生态建设调节,能够有效为林业建设发展水平提升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针对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
林业生态建设作为绿色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内容,在其整个工作建设规划中为我国生态建设调节提供了保障,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必须要注重对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对策分析,这样才能保障在建设和实施中,能够为整体的经济发展效益优化奠定基础。本文针对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研究,鉴于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实施要求,将相应的建设对策完善,以此满足生态林业建设发展需求。
1优化林业发展生态环境
在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实施中,要想提升其整体的发展建设水平,就应该注重对林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科学的规划,将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工作以及产业结构进行相应转变,为林业生态发展建设工作规划提供保障。按照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控制中的要求,将生态调节以及相应的退耕还林工作落实,这样才能够为整体的产业优化奠定基础。例如,在林业生态发展调节中,将原有的林业种植面积扩大,以此提升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水平[1]。
2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生态经济建设论文
一、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东北地区是我国起步较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东北地区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制约该地区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1.资源面临全面枯竭。随着自然资源的采掘资源储量逐渐减少,东北地区的区位优势下降,资源开采工业的生产成本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从整体上看,东北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鼎盛期已经过去,矿产资源产业的整体萎缩已经相当明显。辽宁省的资源产业枯竭和衰退主要体现在煤炭、有色金属矿产上。目前,全省7个矿区除铁法区外,都是萎缩矿区,煤炭产量逐年下降。黑龙江省、吉林省也同样面临着资源产业萎缩的问题。
2.资源利用率低。东北地区虽然资源较为丰富,但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加工利用程度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许多企业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在工业结构中,高能耗产业比重大,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明显落后;工业技术和装备落后,个别国有企业还在使用20世纪40年代的耗能设备。2005年,东北三省万元生产总值消耗能源1.65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2%。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存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
3.环境污染严重。东北历来是重工业基地,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资源和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较为严重。2005年,东北地区废水排放总量为43.41亿吨,其中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废水仅为1/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15908.78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极低。
4.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由于环境意识淡薄,对环境资源只知索取不知保护,造成东北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城市的扩建,使许多工厂、企业迁到郊区或农村,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环境污染。土地占用、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直接导致耕地锐减,农民收入减少。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探讨
【摘要】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是经历几次入迁的跨境民族,但受中国的文化、制度等客观因素影响,逐渐形成了有别于朝鲜半岛而独具中国特色的朝鲜族,朝鲜族人在文化上体现的变迁性、融合性、多元性等特点,也是东北地区朝鲜族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对东北地区朝鲜族文化服务业活动中的六个城市举行的朝鲜族民俗文化节、朝鲜族文化艺术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发现朝鲜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共性与个性的差别,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对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给予新的思考。
【关键词】东北地区;民族文化产业;朝鲜族;发展
一、中国朝鲜族文化特征
(一)变迁性
早期朝鲜族生产方式以狩猎经济、农业经济为主,这种生产方式反映出朝鲜族对生活环境频繁变迁的适应能力,加之古往今来朝鲜族善于学习、交流的思想观念都使朝鲜族文化中带有变迁性特点延续至今。历经几次入迁的朝鲜族无意识地受到中国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学者认为是一种社会变迁现象,外国学者帕森斯把社会变迁归为两种因素:“一方面是来自特定体系外部,另一方面是产生于体系内部的张力与紧张关系。”这种变迁也是社会有机整体地发展,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国朝鲜族的迁入历史也恰恰反映了这种社会变迁因素,为生存需要在一个陌生的自然、社会环境下,难免要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当克服了社会外部环境因素,在体系内部又萌发新的问题。伴随经济发展,朝鲜族消费文化也发生变化,在现代中国朝鲜族年轻一代以语言的优势纷纷出国,引发不愿生子女、人口数降低、少数民族学校减少、农村老龄化等现象,对社会责任大幅度降低,更加注重个人消费满足。社会变迁引发消费文化发生的变迁,并对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一系列影响,这种变迁性可以促进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过度的变迁,会导致自身文化的断裂。
(二)融合性
东北地区民居建筑布局论文
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不断的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现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做为今天设计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使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不被丢失,从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来。
1.谈中国民居建筑的现状及意义
当今建筑材料的迅猛发展,传统建筑材料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各种各样的结构框架材料,都影响到了远离城市的乡村,在新建农宅中,已很少见到传统形式的住房,能见到的只是些“古宅”。这些年,由于建筑业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的联系也极为密切,城市的建筑发展改变了多年遗留下来的传统建筑风格,取而代之的是砖混结构的“方盒子”组合的“新宅”,这样的民居失去了建筑的精神和文化性。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随之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在西方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为主流的形式下,为形式而形式的思想潮流下,给中国的传统建筑的形式带来了毁灭性破坏,这些虽然符合当今建筑的步伐,但是在文化方面并无创新,相反它抹杀另外传统民居在高度发达的建筑技术的冲击下,已渐渐被遗忘。
住宅类设计模式的存在意义在于使传统的居住模式,能适应新时代的居民生活,它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当前颇为雷同的居民模式。传统居民模式,推陈出新的结果,为住宅设计增加了新品类,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现存民居是我国的丰厚的文化财富,它们的衰危与消失,将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损失,住宅的类型设计模式的出现,给民居保护与更新以启迪,给民居在新的时代下开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传统民居模式,常受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限定,而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属性,住宅类设计,易于表达住宅地域特征,而这种类设计模式也最易体现建筑师们追求的人文主义精神。
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继承地方建筑的传统文脉是住宅设计创新的一条有效的途径,这是从过去到现在的持续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民居都是这种发展前景,有的悄然推出历史舞台,有的幸存至今或成为文物,或继承为人们提供一个“勉强”空间。因此,在继承优秀建筑文化传统时候必须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幸存的“勉强”空间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历史的文脉得以继续发展。
2.吉林概况及民居建筑的演变
东北地区多熟种植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多熟种植模式;存在问题;发展对策;辽宁省
论文摘要介绍了辽宁省主要多熟种植模式,指出了这些种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全年≥10℃活动积温2700~3700℃,无霜期125~210d,年降水量350~1200mm,是典型的一季作物有余、两季不足区。近些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缩减,人均耕地从1949年的2300m2下降到目前的1000m2,土地的承载力严重低于人口需求。充分利用农业气象资源,发展多熟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主要多熟种植模式
在长期实践中,辽宁省逐渐形成了多种间、套、复种模式。主要有粮粮间套复种、粮菜复种、粮经饲复种、菜菜复种、两鲜复种、林草间作等,这些多熟种植模式有的侧重于高产高效,有的侧重于用地养地结合,有的侧重于粮经饲平衡发展,各有特色。
1.1玉米套种马铃薯
东北地区大学生创业论文
一、引言
大学生创业是21世纪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依赖知识的生产和应用的重要体现。大学生创业也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推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除此客观原因外,大学生受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创业竞赛推动的激励,主观上形成通过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开拓属于自己事业的先进意识。另外,马云、马化腾等新一代创业达人也在大学生创业大潮中形成重要的榜样效应。不断涌现的一批批成功创业的大学生推动了我国发展缓慢的大学生创业之路,而东北地区的创业环境和氛围一直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张峥(2011)通过研究证明我国东北地区创业环境对创业的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东北地区的企业仍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依然是“国有企业基地”(王亚平,张琪,2002),正是此因素造成东北地区仍处于以国有经济为主导、中小企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局面。中小企业的活跃程度与地区大学生的创业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东北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创业范围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创业对于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弥补东北地区大学生与我国发达地区大学生创业的差距对于东北地区的发展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利用管理学中经典的SWOT分析法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SWOT分析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他的《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将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分为内外两部分。其中内部环境主要指企业自身的相对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而外部环境主要指企业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与挑战(Threats)。此方法经过不断地发展,现已适用公司、群体、个人等许多领域的分析,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接下来将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创业的这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二、东北地区大学生创业SWOT分析
(一)东北地区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首先,东北地区更有利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推广和运作。东北拥有的大学数量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并且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全国最高,共有4000多万城市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5%,总人口中科教人员比例最高,人均受教育程度全国最高;同时东北地区还拥有国内最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技术人员队伍。(刘毅,2009)这几种人力资源优势是东北百年留下来的一大地区优势。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使人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模式,使得创业公司更容易拥有市场,因此是大学生创业的良好先决条件和契机。其次,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东三省经济步入快车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国家相应倾斜的经济政策,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激励措施在不断出台,例如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的免费培训,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创业中心等,这无疑会给东北地区大学生的创业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再者,东北地区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北国风光,这有助于大学生开展一些与此相关的创业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二)东北地区大学生创业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