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02:31: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东北大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网迎”十七大

本报讯(记者迟洪江)在喜迎党的十七大活动中,东北大学756个学生团支部将每个支部的活动总结、影像资料上传到校园先锋网的团支部博客中去,用鲜活的形式、生动的载体构筑了“辉煌的历程——党代会巡礼”主题团日活动的新亮点。

据了解,从9月开始,东北大学160多个团支部通过校园网开通的献花平台,抒发自己对党、对祖国的真诚祝福,260多个团支部通过先锋网络视频电视,收看关于十七大筹备工作的相关报道和回顾历届党代会的纪录片,还有40多个团支部集体走进社区开展服务、到企业参观考察,去直观感受东北振兴、祖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先锋博客”内也因此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

查看全文

张学良的体育理念研究论文

一、张学良的“体育救国”理念的形成

自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经历代统治者推广以来,整个中国社会都秉承了“崇文抑武”的价值观念,其典型就是宋、明两个文弱王朝。后人总结明朝灭亡教训时甚至提出“士人亡国说”,认为正是过分“重文轻武”导致明王朝军事实力薄弱从而不能抵御清军的攻击。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在鸦片大肆泛滥、忽略体育教育、社会经济生活落后等诸多原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人体质日渐虚弱,被外国人诬为“东亚病夫”。在国势衰微、强敌入侵的大背景下,中国先进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们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引进西学,近代体育也随着“西学东渐”的过程传入中国。

由于发轫于国势凋零的历史条件,故中国近代体育起初并没有浓厚的竞技色彩,而是带有强烈的“强兵强国”的政治色彩。洋务运动家首先将西洋体操引入军队,并任用洋教习带队练习,其目的正如张之洞所说:“体操学,关衰旺,人人胜兵其国昌”[1],从而达到“制夷”的目的。维新思想家梁启超从政治高度出发,盛赞西方注重体育教育,“锻炼强民之体魄”,主张中国借鉴西方之长,以体育配合智育,培养出具有“民德、民智、民力”的合格公民,将体育视为个人全面发展与国家兴旺的政治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将体育提升到挽救国家危亡的高度:“今以提倡体魄之修养,此与强种保国有莫大关系。”[2]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革命派于1905年在绍兴创办了体育单科学校[CD2]大通师范学堂。清政府亦于1906年通令全国各省于省城师范学堂附设体育专修科,“以养成小学体育教习”。

由上看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已逐渐将体育当做救国的重要途径加以提倡,并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了初步实践。进入20世纪后,中国状况不但没有改观,其情势反而愈加急迫。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清廷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由此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沙俄(及其后的苏俄、苏联)与日本在东北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东北人民饱受凌辱,东北面临瓜剖豆分之势。

生于1901年的张学良在成长过程中亲身体会了被压迫者的切肤之痛。在与进步人士特别是与孙中山的交往中,张学良吸收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精华。“皇姑屯”事件后,他子承父业,作为东北的实际统治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亡国危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张学良形成了他“体育救国”的理念,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五育并重”、注重体育。由于地处一隅,加上清政府实行边禁政策,因此东北地区文化发展滞后,教育尤为如此,张学良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在梁启超“三育并重”的基础上,张学良提出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将教育看做救亡的起点与立足点:“诸生务须认明今日教育为救国方法之出发点,今日学生,为将来国家之主人翁,……必须养成完美人格,求得真实学问,方不负养士初衷,才可负救国重任”[3]672。针对中国当时整个社会忽略体育的现状,张学良感到百倍惋惜:“我们中国教育界,大半不肯注重体育,所以各处学生,多半体质柔弱,把他们的学业,间接耽误了”,“健全的精神,藏在健全的身体里面”,“如果没有好体育,就是有好学问,也恐无用了”。有鉴于此,张学良要求学生“个个特别注意体育,然后用健全的身体,研究精妙的学问,造成有用之才,方不负国家设学的本旨”[4]。在此,张学良纠正了历史上的理念偏差,明确指出:体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健全的身体是智育的物质载体,更是“养成完美人格”、改变国人“东亚病夫”形象的重要途径。

查看全文

张学良体育理念研究论文

摘要: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在国势危亡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中国近代以来的体育思想,在其基础上形成了“五育并重、注重体育”、“抵御外辱、复兴民族”、“体育走进社会”的“体育救国”理念。在任东北大学校长期间,他将其体育理念付诸实施,为东北大学制定了完备的体育发展规划,完善了学校体育设施,引进体育人才,组建各种运动队并组织参与众多的体育活动。发掘、培养、资助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是其体育理念与实践的重要结晶和标志。张学良的体育理念与实践为我国体育发展史和东北大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关键词:张学良;体育理念;体育实践;东北大学

自1896年第一届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以来,世界各国-不论其政治立场如何-都先后加入,中国亦于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首次派运动员参赛。此次参赛的唯一运动员便是东北大学体育专修科学生刘长春,刘长春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能取得如此殊荣,固然是其努力奋斗的结果,但其成就毫无疑问与东北大学特别是东北大学时任校长张学良的精心培养与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值第二奥运会即将于北京举办之际,缅怀中国近代体育史特别是奥运史的大力推动者张学良将军,探析其体育理念、厘清其体育实践,对于进一步发扬光大张学良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张学良的“体育救国”理念的形成

自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经历代统治者推广以来,整个中国社会都秉承了“崇文抑武”的价值观念,其典型就是宋、明两个文弱王朝。后人总结明朝灭亡教训时甚至提出“士人亡国说”,认为正是过分“重文轻武”导致明王朝军事实力薄弱从而不能抵御清军的攻击。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在鸦片大肆泛滥、忽略体育教育、社会经济生活落后等诸多原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人体质日渐虚弱,被外国人诬为“东亚病夫”。在国势衰微、强敌入侵的大背景下,中国先进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们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引进西学,近代体育也随着“西学东渐”的过程传入中国。

由于发轫于国势凋零的历史条件,故中国近代体育起初并没有浓厚的竞技色彩,而是带有强烈的“强兵强国”的政治色彩。洋务运动家首先将西洋体操引入军队,并任用洋教习带队练习,其目的正如张之洞所说:“体操学,关衰旺,人人胜兵其国昌”[1],从而达到“制夷”的目的。维新思想家梁启超从政治高度出发,盛赞西方注重体育教育,“锻炼强民之体魄”,主张中国借鉴西方之长,以体育配合智育,培养出具有“民德、民智、民力”的合格公民,将体育视为个人全面发展与国家兴旺的政治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将体育提升到挽救国家危亡的高度:“今以提倡体魄之修养,此与强种保国有莫大关系。”[2]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革命派于1905年在绍兴创办了体育单科学校[CD2]大通师范学堂。清政府亦于1906年通令全国各省于省城师范学堂附设体育专修科,“以养成小学体育教习”。

查看全文

高校新媒体品牌建设三坚持和四要素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政务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姿态进入民众视野。笔者将品牌概念引入高校政务新媒体建设领域,从品牌建设理论出发,立足高校政务新媒体实际运营,探索高校政务新媒体品牌建设及传播新策略。

【关键词】高校;政务;新媒体;品牌;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政务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姿态进入民众视野,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战场也转向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高校权威信息、提供相关服务、进行舆论互动、塑造良好形象的主要渠道和平台。与传统媒体的“我说你听”突出媒体主导权的传播模式相比,新媒体传播更强调以受众感受为主导,“你愿意听我说”是新媒体寻求的传播效果。传播模式的改变对传播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但从品牌建设角度对高校政务新媒体的研究并不占多数,笔者将品牌概念引入高校政务新媒体建设领域,从品牌建设理论出发,立足高校政务新媒体的实际运营,探索高校政务新媒体的品牌建设及传播策略。

一、概述高校政务新媒体品牌

品牌的英文单词Brand,源出古挪威文Brandr,意思是烧灼,指在牲畜身上烙上标志,用以区分其所有者,人们用这种方式来标记家畜等需要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私有财产,起到识别和证明的作用。1960年,国际营销界最权威机构——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把品牌定义为“一种名称、一个符号或者一种设计,或者是上述三者的结合,用以区分不同竞争者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随着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稳步实施,高等院校在全社会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高校政务新媒体作为高校适应移动信息时展需求而建立的信息平台,是高校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重要载体,可以类比为高校的形象大使。在2017年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年会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沈晓明给出一个重要数据:目前90%的省级教育部门和100%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开通新媒体平台,高校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开通只是第一步,如何运营好新媒体平台才是关键,因此在高校政务新媒体领域引入品牌概念,就是要通过系列设计、策划打造高校专属的政务新媒体品牌,提升高校政务新媒体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高校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高校政务新媒体品牌建设的定位与责任

查看全文

生物医学工程双语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在“一带一路”的大时代背景下,课题组从双语教学的背景开始探究,进而映射到生物医学工程双语教学目前真实情况与理想情况之间存在的差距。针对如何改进其教学现状,课题组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从已有文献中提炼出了13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整理得到4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通过面向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2016、2017、2018级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总结得到影响教学效果的三方面因素。最后,根据以上分析,课题组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双语教学的远景发展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等教育;“一带一路”

一、汉英双语教学发展情况简介

以汉语、英语为代表的6种语言是世界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使用人数约有11.95亿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将近60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1]。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四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3]。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大政方针对中国外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面对党和国家对新时期国际化人才的新需求,高校外语教育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深化改革与发展,砥砺前行,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彰显大国力量、发挥大国作用,贡献更多力量。其中,同时以两种语言进行的外语教学,即所谓的双语教学,源自1960年加拿大的一项教改计划,不久便风行全球,如在美国双语教学主要用西班牙语授课,在新加坡主要使用汉语授课,在我国则主要使用英语讲授课程[4]。近年来,我国的汉英双语教学方兴未艾,已逐步融入国际大潮之中。

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中国双中国双语教学发展的要求。2000—2011年,新世纪标准化双语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使得授课语言比重发生转变,体制机制不断健全。2012—2016年,新节点全面加快双语教育发展步伐。2017年以来,双语教学实行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相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相结合,培养与培训相结合,探索与创新相结合[5]。目前,国内对双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国外理论的介绍和借鉴上,尽管有不少学者对我国背景下外语教学需求分析的模型进行了探索,但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型框架。因此,梳理需求分析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内涵研究、构建中国背景下需求分析模型框架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5]。(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要求。生物医学工程(生医)是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主要运用工程学和应用科学的知识和技术解决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科学问题,充分研究生命系统及其行为,以及开发相关的生物医学系统和设备,最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照料,提高健康个体的生活质量。该专业对疾病治疗、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意义,成为各国科学家的研究热点,是一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学科”[6]。生医工程师常同医生、治疗师共同工作,以解决临床问题。生医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前景广阔,是新时期各国争相发展的新兴技术[7]。生医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中国则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5年前后,我国生医市场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市场,但由于我国生医技术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市场常常供不应求,相应人才异常短缺[8]。为了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生医技术,与国际接轨,扭转被动局面,该专业的双语学习迫在眉睫,双语教育刻不容缓,双语人才培养水平亟待提高。

查看全文

本科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措施

摘要:本文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组织专业创意竞赛等方面论述了在学科评估中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几点措施,其结果对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科评估;师资队伍;培养目标

东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办学的定位是为冶金行业和相关制造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基于此定位的办学模式,同时,为适应教学评估的具体要求,本专业积极为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平台。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主要立足于如下几方面建设。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2012年,本专业招收的学生由四个班增至六个班。专业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计划中增加了认识实习。2015年,专业在2012级学生中组建了“卓越工程师班”(简称“卓越班”)。同时,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企业暂停接待本专业学生实习,有的减少了具体的实习地点。在此背景下,学院和专业积极组织教师利用各种资源,为本科生创建新的实践教学基地。2015年,材料与冶金学院积极与鞍钢鲅鱼圈分公司联系,建设了校外实习基地,解决了本专业2012级学生认识实习的问题。为拓展专业在有色金属加工方面的实习基地,本专业教师利用与中铝瑞闽铝业有限公司科研合作的条件,在该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卓越班”的实习创造了条件。2016年,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到无锡张家港地区调研,与四家企业洽谈,联系实习事宜,得到了企业和地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专业教师还与大连中车联系,使本专业的两个班的本科生有机会到该企业实习。由于学院的支持和本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使专业6个班的认识实习和6个班及“卓越班”的生产实习工作全部得到了落实,为本科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专业还与山钢集团、魏桥铝业公司和宁波兴业铜业公司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接触,这些企业都非常欢迎本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

二、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竞赛为载体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方式,一方面是打造东北大学设计创新教学品牌,培育卓越拔尖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能深刻地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效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与途径,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发展带来了契机。

关键词: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探索;实践

一、国内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评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建设高水平大学思考与探索》对推动国家和高校各学科专业教育的模式进行了重点分析和关注,并且指出大学的功能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1]。这对高等教育的艺术类学科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出了具体方向和发展道路,并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艺术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与社会做好有效的衔接,为学生就业发展奠定基础;并且能培养业内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能够引领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这些研究对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权威文献《走向文明艺术教育报告》是业内公认的最早讨论当代艺术教育的文献资料,在这项报告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对艺术教育的新探讨和新理论。列维史密斯的《艺术教育批评的重要性》,帕森斯和布洛克的《美学与艺术教育》等诸多艺术教育相关文献[2],都向我们重点阐明了以下信息:第一,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要和内在的发展规律达成和谐统一,方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第二,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对接受者关于美学的理解和启发,使高等艺术的社会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三,文献提出了要立足多学科,重点研究艺术教育规律,探讨多学科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第四,研究艺术教育,就要对不同价值观、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不断探索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二、理工科院校拔尖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当下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文化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相对于经济的平稳发展,近年来,全国文化产业的增速更为明显,平均可达15%以上。文化市场愈加完善,文化产业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于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服务,这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文化产业的提升与发展,除在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十八大以来,在诸多场所明确了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3]。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适应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4]。(二)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当代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目的在于发掘人的创造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并且能够面向未来。中国当前的诸多政策与国家战略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也促进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在世界文化教育中的新定位、新追求。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育符合艺术规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兼具理论基础知识与高素质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卓越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近年来,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目前,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发现问题并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5]。艺术设计教育不应止步于理论与技艺的传授,它应该是对学生全面艺术修养的培育和启发,对自身潜力和创新能力的挖掘,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三)卓越拔尖型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多次明确指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建设具有而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务必要打造和建立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具有特色和高效的艺术类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育人模式改革,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大幅度提高国家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国家建设急需人才,艺术人才的质量决定着艺术行业未来的发展,所以培养一批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人才则是关键。

查看全文

药学专业本硕博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摘要]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通过对中日高校药学专业本硕博三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比较,希望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推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整合与衔接,为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日药学;本-硕-博;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药学是一门科技含量高、学科范围广、技术密集、应用性强的科学,是高新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和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十三五”规划及《中国制造2025》将制药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布局,对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药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分为本、硕、博三个阶段。以往的研究往往专注于某一阶段,对于三个阶段之间的关联较少涉及。从创新人才成长的角度看,三个阶段应是一个整体,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本、硕、博三个阶段的连贯性与相互影响。在国外,许多著名高校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都非常注重三个阶段的协调,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分别选取日本日本东北大学药学院与我国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通过对中日高校本、硕、博三个阶段的课程侧重及衔接情况的比较,分析中日高校三个阶段课程的不同衔接方式及对人才培养效果的影响,为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1]。

一、人才培养目标比较

[2-4]伴随着药学教育改革,日本日本东北大学药学院于2006年开始实施并设置4年和6年制的双轨教育体系。4年制的创药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药物研究和新药开发等人才,6年制的药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临床医学知识的医药复合型药剂师人才。创药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博士课程学制为3年,其培养目标是在本科课程基础上获得从药物的制造到使用的坚实和宽广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分子药学专业和生命药学专业。6年制药学专业学生可以直接报考临床药学博士课程,学制为4年,主要培养具有独立的先进新药开发、临床科学研究能力的优秀研究型人才。与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相比,硕士和博士阶段更多强调在本科教育基础上的专门化发展,更多的是强调进一步学习和参与学科前沿的创新性研究。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本科设置了药学、药剂、中药、生物制药及制药工程(化学制药)五个专业,其中,药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物评价和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使学生系统掌握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专业型及非全日制型研究生,学制为3年,其培养目标主要要求学位获得者掌握扎实而系统的药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现代药学的研究进展与动向;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和现代制药工艺技术,可以进行开拓性内容的研究工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及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胜任制药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博士阶段学制为3年,以培养研究生敬业精神、创新能力、人文素养为主要目标,掌握药学及相关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技能,具有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技能解决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科学问题的能力,能在科学和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专门人才,表明了本、硕、博三个阶段知识掌握和相关能力高低的递进性。

二、课程设置比较

查看全文

学校科技园建设方式与启迪

本文作者:刘群工作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处

大学科技园孕育了新经济。依托大学的智力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是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研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科技园的起源与发展

大学科技园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州的斯坦福大学率先创办了大学科技园,以大学为依托,通过大学的研究成果与公司联姻,实行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在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目前,形成了有几千家企业,几百万名雇员,绵延150公里的高科技产业带,即美国“硅谷”。目前,斯坦福大学位于硅谷的中心地带,“硅谷”所创造的销售额中,50%以上是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公司创造的。“硅谷”孕育和推动了全球新经济的发展。由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成功,这种大学教学、科研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模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较快的推广,英国从70年代开始陆续在几十所大学周围创办了科技园。世界上涌现出一大批大学科技园,如美国的洛杉矶、印度的班加罗尔、英国的剑桥等。我国的大学科技园起步于80年代。从1983年开始,以东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为首的一批大学先后以不同形式创办大学科技园。到1989年,东北大学正式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大学科技园一东北大学科技园,随后,哈工大、上海工大、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也正式创办了不同形式的大学科技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学园区的作用与意义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共识和支持。1999年8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选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五个不同类型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试点,在“十五”计划期间,正式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的大学科技园。

二、大学科技园建设模式及趋势

1.“官、学、产”联办与管理模式。世界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6种。(1)单所大学为主举办和经营:如斯坦福研究园、剑桥科学园及英国萨瑞大学主办的萨瑞科学园和赫里厄特一瓦特大学主办的科学园;(2)国家主办:如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研究团地、前苏联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等;(3)地方政府主办:如北卡罗莱纳州三角科学园、马萨诸塞州的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4)企亚与金融机构主办:如德国卡尔斯鲁厄技术工厂;(5)国家与地方联合主办:如法国和巴黎市法兰西岛科学城、法国国家和尼斯地区合办的安蒂波利斯科技城;(6)官产学合办:如日本关西科学城等。它们有一个共同趋势,即官产学联合创办。由于大学科技园教育、科技、经济结合所代表的方向及各方参与度、依存度的增强,单纯的一方主办模式实际上已被多方参与的模式所取代。其中美国北卡罗莱纳三角园区的例子最典型,该区酝酿于1952年,几乎与硅谷起步相同,但真正起飞是在1959年。该区成立了基金会,1956年IBM进园,形成了大学一企业一政府,即“官产学”的互动机制。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首批批准的1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中,10个是“一园一校”模式,5个是“一园多校”模式。东北大学科技园在校园内部、沈阳高新区、大连高新区分别建设5.3公顷、53.3公顷、164公顷功能不同的园区;东南大学科技园由功能不同的校内本部园区与校外浦口园区构成,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按照企业化运行和管理。“一园多校”的模式有很明确的功能分区,易协调,决策快。合肥大学科技园系“一园多校”模式,以中国科大牵头,合肥高新区配合进行运作,软、硬件条件较好,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但是,这种模式的难点就在于有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而以中国科大牵头难以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大学,势必减缓合肥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速度。2.资金筹措模式。高技术园区需要超强度的投人,主要为两部份:一为园区建设,二为项目发展。资金渠道可有多种,如政府拨款、企业资助、民间(私人)集资、风险投资、国外投资等。其中较成功的或代表了发展趋势的有以下几种模式。(1)“官学产”多元投资模式1995年,有关企业家建议利用北卡大学、北卡州立大学、杜克大学这三所被列人美国名牌大学的教育资源建立北卡三角研究园。该州州长很快采纳了这一意见,并成立了由政府为主、产业界和大学参加的基金会,其中每年至少可从个人、工业部门获资金200余万美元,北卡三角研究园由此得以蓬勃发展。(2)内涵发展模式。即在利用原有大学和科研机构地区资源的基础上新建或扩建大学科学园区。以上北卡三角园区即为一例。在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园区建设时,若利用大学原有土地、设施资源继续扩建,费用可节省许多。(3)风险投资模式。高科技是一项高投人、高风险和高效益的未来型产业,其前提为高投人、高风险,风险与效益成正比例。“硅谷”是美国风险资本活动的主要中心,三分之一以上的风险资本公司集中在“硅谷”。1982年,投人在风险资本中的新私人资本超过14亿美元,是12年前的8倍。这笔资金在当时可开办2800家小型或350家中型高技术公司。

查看全文

高性能镁合金板材项目计划

一.项目概述

镁合金是世界发展史极短的一门工业材料科学技术,也是迄今为止在工程中应用的最轻质的金属结构材料。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它的浅显认识和加工技术的困扰,导致对镁金属的研究和应用大大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尽管一些发达国家对它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有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镁的理化性能极不稳定,在实际生产中极难掌握其规律,因而形成产业化生产和达到一定的技术深度进展相当缓慢

公司早在2003年就与东北大学教授所带领的国家“863”、“973”、计划基础材料课题组进行合作,实行厂校联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生产实践,于2006年终于突破了镁合金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净化瓶颈及板材轧制难关,并掌握了生产镁铝合金板材的全套技术,已生产出0.1mm厚度的镁合金板材,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镁合金产品由于它的原材料储量丰富,产品性能优越,必将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代其它金属材料的趋势不可逆转。它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高速列车,地铁,汽车轮毂及配件,印刷板材,3C产品等。

公司所处省市,开发生产该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原料优势。世界的镁资源矿藏70%在中国,中国的70%在,的70%在;第二,政策优势。被国家确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地区,被确定为“五点一线”、沈阳经济区和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结点,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机遇千载难逢;第三,技术优势。公司是东北大学基础材料研究博士生实验基地,交通大学高速列车轻量化材料研究生试验站,省科技厅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利用的技术力量雄厚;第四,基础优势。经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公司具有批量生产的技术力量和工人,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第五,市场优势。由于公司每年有批量产品供应市场和科研单位,是中国镁协会员,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应用单位纷纷提出供货要求,致使产品销售渠道通畅。为了加快镁金属产业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使该产业走在世界前列,公司愿与有识之士进行合资、合作共同发展。

二.企业简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