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01:26: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质构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质构造

论地质构造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摘要:中国煤矿多采用井工开采,在开采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地质构造。简要分析了煤矿中常见的地质构造,并探讨了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可为预防煤矿地质灾害事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煤矿开采;地质构造;安全生产

目前,中国煤矿开采的煤层多位于几百米甚至千米的地层之中,在进行煤层开采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地质构造。若在生产时忽视了地质构造或采取的安全措施不当,则很容易引发煤矿地质灾害,给煤矿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1-2]。因此,非常有必要认识到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地质构造有很多种,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需要具体全面地认识。本文围绕煤矿常见的地质构造展开分析,重点探讨了由煤矿地质构造引发的灾害。只有对地质构造产生的过程进行全面研究,并了解对应因素,才能更好地防范事故的发生。

1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地质构造

为了更好地认识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需要详细全面地了解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主要有断层、陷落柱、褶皱,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1.1断层。断层是煤矿开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引发岩层断裂造成的。通常情况下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见图1),其中正断层和逆断层最为常见。根据断层的落差又可分为大断层(落差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和小断层(落差几米)。在煤矿开采的工作面内,通常有几十条甚至上百条断层。对于大断层可通过地质勘探找到,而对于小断层只能通过井下勘探找到。断层是完整的岩层破断后的产物,这导致附近岩体的密封性和力学性质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例如断层附近应力集中、断层附近对气体的密封性较差。在开采时不仅需要注意大断层的影响,还要注意小断层的影响,以免引发煤矿地质灾害事故。通常情况下,在靠近断层面附近进行开采、掘进作业时,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1.2陷落柱。陷落柱是流动的地下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一个岩层破碎带(见图2)。破碎带的范围与侵蚀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时间越长破碎带也就越大。当陷落柱穿越煤系地层时,对煤层完整性有影响。陷落柱通常以锥形分布,从上到下横截面积逐渐增大。陷落柱多存在于煤矿岩层中含水层比较发育的地方。陷落柱对原岩体的完整性产生破坏,其内部容易导水。因此,在陷落柱附近施工时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首先要探测陷落柱的范围,然后要测量陷落柱内部的水流情况和瓦斯情况,最后再采取一些安全施工措施。1.3褶皱。褶皱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局部凸起或凹陷的情况(见图3)。褶皱又可分为向斜和背斜。虽然褶皱不会改变岩层的完整性,但是会对岩层应力分布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应力分布对岩层内水和瓦斯的流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图3岩层褶皱形成示意图褶皱的出现不仅会导致工作面回采变得困难,还容易引发一定的煤矿安全事故。在向斜的轴部,瓦斯容易大量积聚。若开采时破坏这些区域,则很容易引发煤矿瓦斯事故。多数背斜的部分存在于煤层上部,其围岩的密封性要比向斜轴的部分差很多,所以瓦斯不太可能直接被密封,煤层中瓦斯的浓度也会不断降低。

2煤矿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查看全文

村庄地质构造勘查综合物探运用

古城井田为全隐伏掩盖区,矿井设计的井底车场通往采区的轨道大巷和运输大巷并行穿越安昌正断层和中华正断层形成的地堑,上述两断层和其伴生断层精细结构不明,仅靠地表地质填图和钻孔很难控制先期开采地段内落差小于30m断层和陷落柱等构造,对将要进行的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大巷穿越地堑区段正好位于李高村下,为物探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变,采用综合物探的目的是避开村庄的不利条件,精确查明该地段地质结构为巷道安全穿越提供技术保障。

1综合物探方法选择

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是根据地层岩土的电阻率、弹性、磁性等物理性质,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探方法分析研究,互相验证,辨别异常区的具体属性,从而提高勘查精确度的一种常用物探方式地震勘探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空间定位准确等技术特点,能够详细的划分地层,高精度地确定沉积地层的地震地质属性,被广泛地用于解决构造地质问题。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信息量丰富,地震剖面分辨率高,地下的古河流、古湖泊、古高山、古喀斯特地貌、断层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对深层地质构造的判断精确度可达到3m,其缺点是受村庄、高压线路等构筑物影响较大。本次采用的可控震源地震地震是二维地震技术,在单个时间剖面上的精度甚至超过三维地震,且能很好的避开村庄的影响,缺点是对两个剖面之间的区域掌控不够。通过三维地震和二维可控震源地震的紧密结合,互相验证,可以很好的解决的村庄下地质构造难于精确掌握的问题。

2工作区地质概况

有利条件:本区第四系黄土覆盖全区,其厚度为42.2—90.55m,区内潜水位一般在2—18m之间,潜水位以下为良好的激发层位,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本区3号煤层纯煤厚度3.35—9.65m,平均6.05m,属稳定型煤层。15号煤层全部可采,纯煤均厚4.09m;煤层的速度、密度与上下围岩有较大差异,是较好的波阻抗界面,可分别形成两组能连续对比追踪的反射波(T3波、T15波),新生界与下伏基岩的波阻抗差异明显,其分界面可形成TQ反射波,并在区内可连续追踪,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良好。不利条件:工作区中心李高村为本次工作重点,其压覆大巷穿越区段的地堑断裂结构。

3工作方式

查看全文

老江底水电站地质构造论文

1坝址区基本地质环境

坝址位于峡谷进口河湾地段,河谷断面呈“U”字型峡谷,河流流向由S34W转向S81W,谷底高程1130~1145m,河床宽20~32m,枯季水面高程1140m,水面宽22m,水深约1~2m,正常蓄水位1182m高程谷口宽约85m,宽高比约2。谷底两岸堆积有崩塌巨块石,左岸坡为陡崖,局部倒悬,山脊高程为1220~1441m左右;右岸山体雄厚,河面至1150m高程坡度陡,近直立,基岩裸露,以上坡度变为40~50°,植被发育,山脊高程为1585m左右。

坝址河谷覆盖层最厚为13.8m,成分为第四系崩塌堆积、冲洪积层。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第四段(T2g4),岩性主要为中厚至厚层块状白云岩、钙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

坝址区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均有发育,具有复杂多样的构造形迹。坝区构造的性质特征对该坝址的成立与否起着决定作用。本文主要根据地质测绘结合钻探资料,对坝区复杂的地质构造作概要的分析,并评价其对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3坝区地质构造特征

3.1总体特征

查看全文

简述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摘要: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一直都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延伸,井下地质构造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数煤层厚度也都不稳定,这会在无形中威胁着煤矿安全开采。因此,专业人员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来采用合适的措施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更好地进行。

关键词:煤矿地质构造;安全生产;影响策略

正是因为很多人在开采之前没有全面了解地质构造,因此容易诱发煤矿安全事故。但是如果没有做好合适的措施自然会引发其他类型的煤与瓦斯、煤层自燃和其他不同类型的事故。专业人员只有对地质构造生产的过程进行全面地研究,并在了解对应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防范事故的发生。

1.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现象产生的影响

(1)褶皱地质对煤与瓦斯突出产生的直接影响。背斜倾伏正处于煤层加深的位置,内部的瓦斯含量也会变大。但是,在实际褶皱的背景下,与实际背斜倾伏有一定关系的岩层其实会存在移动和错位的现象,有时候甚至会直接沿着背斜倾伏的方向出现合适的断层,煤层不仅会在第一时间出现破碎的现象,更会直接分散发育。因此,在实际背景下非常容易诱发煤与瓦斯事故。在普通的向斜轴部,正是因为围岩内部存在着相对应的物质,瓦斯的成分也在不断地增加,如果褶皱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岩层也就会产生错位。煤层不仅会出现塑性的变化,分层的面积也会在第一时间扩大,因此容易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事故。多数背斜的部分存在于煤层的上部,其围岩的密封性要比向斜轴的部分低很多,所以瓦斯其实不太可能直接被密封,煤层中存在的瓦斯的保护能力也会不断地降低。多数背斜轴部存在的围岩的张拉力也会不断地增强。因此,实际在褶皱的作用下岩层内部其实并不会直接错位,煤与瓦斯也几乎不会出现突出的概率[1]。向斜仰伏端位于煤层的上端,和其他三个主要结构相比,围岩几乎不会直接封闭瓦斯。但是,在实际褶皱的作用下,岩层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错位的现象,煤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内部软分层的面积更会变小。因此,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并不会对瓦斯突出的过程产生更大的影响。(2)断层作用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压性断层结构会对周围岩石的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其透气性也不佳,瓦斯将不能够沿着断层任何方向进行移动,所以可以在第一时间存在于煤层中的瓦斯。多数压性断层内部的岩层会不断地发生撞击,甚至会和周围的煤层直接错动。因此,多种类型的压性断层会直接形成软的分层,不仅内部较厚,而且岩石分布的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但是,更多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实际都会存在于压性断层的周围。张性断层会使得周围围岩的结构变得非常松散,内部的透气性也会变得更好。因此,瓦斯可以沿着断层的任何方向进行移动,这样也就不能够让煤层中的瓦斯更好地保存下来。如果张性断层出现较弱的错动,周围的煤矿也会出现轻微层间错动。因此,在压性断层的作用下,软分层的厚度会不断地变小,其合适的范围也会变小。因此,断层周围几乎不会出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3)侵入作用。随着越来越多岩浆不断侵入内部,煤层内部的结构会存在较强的带状变化,最终也就会直接影响渗透率。由于不同位置的渗透率都会有所不同,甚至也会对瓦斯赋存和移动的现象产生不良的影响。岩浆岩其实会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破坏煤层内部的平衡度和动力[2]。但是,随着岩浆内部的距离不断地变短,多数煤层会越来越多地产生质变的现象。如果内部的岩浆会被直接冷却,两侧就会形成极高的岩墙,这其实属于最常见的瓦斯突出区域。图1显示了煤矿侵入作用。

2.地质构造对煤层自燃的影响

查看全文

地质构造特征与油气研究论文

关键词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断层相关褶皱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构造与油气关系

1区域地质概况

库车前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位于塔里木盆地与天山造山带交接部位,是一个叠置在二叠纪至三叠纪前陆盆地之上的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1],其中主要沉积了一套巨厚的陆相沉积。三叠系为湖泊相沉积,边缘为三角洲相,中部为深湖相,包括砂岩、暗色泥岩和煤层,厚460~2300m。侏罗系为湖泊-沼泽相沉积,底部为厚层砂岩,中部为煤系,顶部为褐色砂岩、砾岩,厚330~2200m。白垩系和第三系主要为巨厚的河流相沉积,包括棕色、褐色砂岩、泥岩。其中早第三纪库车前陆盆地的西部有短时海侵,下第三系在盆地西部为一套膏泥岩沉积。白垩系和第三系总厚2000~6000m。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系、侏罗系有成熟度适中、厚度大的腐植型生油岩,侏罗系煤系与下第三系膏泥岩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各岩系发育多套砂岩储层,多以原生孔隙为主,具有优良的储集条件。总之,库车前陆盆地是一个中生代的生油坳陷,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主要勘探目的层为白垩系、侏罗系和三叠系,其次为第三系。1952年开始勘探工作。1987年该油田因枯竭而废弃。1995年在大宛齐构造上见工业油气流。1997年底以来,先后在克拉2井、克拉3井、依南2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使库车前陆盆地的勘探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库车前陆盆地的地表构造由北向南可以划分为7个构造带:Ⅰ.北部边缘冲断带;Ⅱ.东风背斜带;Ⅲ.北部背斜带;Ⅳ.拜城-阳霞向斜带;Ⅴ.南部背斜带;Ⅵ.西南雁列背斜带;Ⅶ.南缘剪切伸展构造带。这些构造带是新第三纪-第四纪统一的南北向水平挤压作用的产物,是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由北向南渐次扩展的结果。

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前陆盆地中部北侧,主要是根据地震剖面确定的地下构造,它对应着地表构造的东风背斜带、北部背斜带和拜城-阳霞向斜带。克拉苏构造带西起卡普沙良河西约15km,东至克孜勒努尔沟东侧15km,北起东风背斜带南侧向斜,南抵拜城-阳霞向斜带北部,即东经81°30′~83°29′和北纬41°50′~42°08′所圈定的范围。

2克拉苏构造带的构造特征

查看全文

定向抽采钻机地质探测研究

摘要:屯兰矿选用VLD-1000定向钻机施工叶脉状定向长钻孔精准探测,利用已有巷道向采区边界地质构造复杂区域施工探明构造、小窑破坏范围钻孔,对B2301工作面涉及区域进行全面探测。实践得出,通过定向长钻孔探明B2301区域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确定具备回采条件,为后续工作面布置提供了有利的地质参考条件。

关键词:地质条件定向钻机新盘区头面开发

1矿井概况

屯兰矿为山西焦煤集团公司主力生产矿井,生产能力450万t/年,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井田面积73.34km2,井田内含煤18层,为煤层群开采,其中主采煤层2号、8号煤层均为突出危险煤层。矿井绝对瓦斯量达277.7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达31.76m3/min。矿井全区承压开采,地质条件复杂。

2新盘区头面概况

北三盘区位于屯兰矿+750水平北翼,属矿井井田西北部,地层走向为北西30°~60°,倾角2°~13°,平均为4°,南北长4942m,东西宽约2900m,总面积7.3km2。盘区区东邻北一采区,西接马兰矿,南以南二、南三采区为界、与马兰矿接壤,北与镇城底矿接壤,区内断层发育,均属高角度正断层,走向为北东方向,带有压扭性质,断层交错切割,成组出现,水文地质条件上组煤为中等,下组煤为复杂,区内带压开采。盘区2号、6号、8号、9号四层稳定煤层可采储量4792.9万t,为可靠可采储量,设计暂确定生产能力为90万t/a,则北三采区可采煤层服务年限38年。盘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9.88m3/t,绝对涌出量为50m3/min。北三盘区分为左翼、右翼两翼开采,右翼工作面布置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依次布置,目前22301工作面已形成,在风坪岭断层与22301胶带巷之间存在不规则区域约0.5km2,为了提高资源回收率及延长盘区服务年限,故布置B2301工作面,工作面布置如图1所示。该区域受后风坪岭断层影响,地质构造复杂,伴生断层较多,具体情况不明,地质条件的掌握情况直接决定新工作面的巷道布置、回采方式、瓦斯治理办法等。

查看全文

铁路工程地质选线研究

初测阶段,通过收集相关地质资料,掌握区域地质条件,决定线路走向,为线路寻找合适的地质走廊,此过程即为“宏观地质选线”。2)微观地质选线。线路大概走向确定以后,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最后综合分析线位地质条件,选出最佳方案,此过程为“微观地质选线”。

分类工程地质选线原则

(1)越岭区。越岭线路宜避开地质构造轴线,尤其应避免沿大的断层破碎带、地下水发育的地带通过;应选择在相对稳定、地层完整的地带通过;在通过大的断层破碎带时,线路应垂直或大角度穿越。2)采空区。对正在开采或经过批准开采的矿区,线路绕避至其采空影响范围外一定距离,在安全地带通过;对于穿越煤层段落的线路,线路方案应尽量绕避历史久远的采空区、无规划开采的小型私人煤矿[2];当线路绕避困难时,对埋藏浅的小型坑洞应开挖回填,对不易开挖的坑洞应进行勘探查明坑洞情况,经处理后通过。3)岩溶区。线路应尽量避开可溶岩地段[3],避免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应绕避岩溶强烈发育区、构造发育带、地面塌陷及土洞密集区,以及岩溶水富集区和岩溶水排泄带;越岭地段线路应选择在岩溶负地形之间、地下分水岭附近,并尽量采用短隧道通过,避免采用长大深埋隧道,线路高程宜在垂直渗流带中[4],无条件时,可在深部缓流带通过。4)危岩落石、堆积体区。线路应绕避危岩密集分布、可能产生大规模崩塌或者治理难度极大的危岩、落石地段,当落石及潜在的崩塌体规模小、危岩边界条件或者个体清楚、防治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时,线路可以选择在有利部位通过。应绕避稳定性差、大型堆积体和错落群;避开地形零乱,坡脚有地下水出露的山坡。

工程地质选线关键地质因素

在综合分析沿线区域地质资料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筛选出影响线路工程地质选线的关键地质因素。

区域地质构造线测区地质构造发育,地质构造带一般岩体破碎,富水且常伴生不良地质体,工程地质条件差,故线路应尽量避开地质构造线密集区域,无法绕避时应选择垂直通过或与主构造线方向大角度相交。沿线地质构造线主要沿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展布,故线路总体走向应沿南东向或南北向。

查看全文

大学生地质勘查见结

一、前言1、目的和任务

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岩性及其构造、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却发现有收获。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对这门课程的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一次重要的熟悉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解;培养出用地质观,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爱好;充分熟悉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品质是一次考验,得到一次良好的锻炼。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

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师傅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

2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很明显是岩石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生物风化作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师傅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师傅身边,师傅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查看全文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摘要:通过对务川县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发现,该区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及地面地面塌陷为主,其中以滑坡及崩塌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威胁人数及潜在经济损失也以滑坡及崩塌为主。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研究,总结出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成因机理,并对地质灾害提出防治对策,到达防灾减灾的目的。

关键词: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孕育条件;防治对策

务川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东北部,东连德江、沿河、南接凤冈,西与正安、道真两县毗邻,北与重庆武隆、彭水2县交界。南北长125km,东西宽62km,其长宽比为2∶1,总面积2777.59km2,辖3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2个乡,81个行政村,41个社区;全县总人口47.55万人,人口平均密度170人/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0'~108°13',北纬28°10'~29°05'。该县地质环境较为脆弱,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共1736户8211人生命受地质灾害威胁,以及区内公路、耕地、电站、河流等受到威胁,潜在经济损失30496万元。

1务川县地质环境条件

1.1气象水文

工作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区内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和小气候特点都比较明显。多年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39.9℃(1971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6.8℃(1970年1月),年平均无霜期280天,日照率年平均为23%。县境内属长江水系的乌江流域,支流是洪渡河流域。

查看全文

煤矿地质测量在安全生产的作用

摘要:煤矿开采是在地层中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多煤矿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因此了解煤矿开采中的地质构造十分有必要。为了了解煤层的地质构造,必须对煤矿地质条件进行测量。分析了煤矿地质测量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措施来提升煤矿地质测量的有效性,可以为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煤矿开采;安全生产;地质测量;信息化

井工开采是中国煤矿开采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在开采时考虑到煤层地质条件对安全开采的影响。很多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多与地质构造有关,例如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冲击地压及突水事故,因此在生产前应该探明煤矿的地质构造,为此需要开展煤矿地质测量工作[1-2]。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采用物探或钻探的方法查明地层的构造以及水文情况,从而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钻探方法和物探方法有着各自的缺陷,导致获得的地质测量数据比较有限。本文分析了煤矿地质测量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地质测量的措施。下面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论述。

1煤矿地质测量对安全生产的作用

煤矿地质测量是煤矿生产前的一项准备工作,主要是采用一些专业的测量设备、仪器对开采区域进行勘测,并将测量的结果绘制到地图上,供煤矿开采参考。煤矿地质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探明地质构造的分布以及位置,为采矿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下面对煤矿地质测量对安全开采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1.1为煤矿开采安全设计提供依据。煤矿开采所面临的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导致开采时很容易发生各种事故。为了尽可能地保证开采的安全性,需要根据地质测量结果做出合理的设计。这就要求在进行开采设计时,尽可能地获得准确的地质资料[3]。在设计工作面时,需要考虑的地质参数有煤层的倾角和厚度、断层数量、陷落柱以及含水层的距离等,这都是煤矿地质测量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设计工作面之前,需要详细地研究工作面的水文地质资料,预估地质条件对开采的影响;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地质条件的变化,例如某些情况下会破坏煤层上方的隔水层,导致含水层的水压和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只有在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对开采影响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工作面的合理设计。1.2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进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时时刻刻受到地质条件不确定性的威胁。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多是因勘探技术的局限性导致的,初期勘探的数据较为粗略,不能反映整体的地质情况。很多地质灾害的发生多是由一些小型地质构造引起的,例如小断层,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不能盲目相信初期矿井水文地质测量资料,而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4-5]。在地质情况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现场打钻来探明实际情况,从而避免因地质条件的不确定而造成安全事故。例如:在某些区域掘进时,首先需要探明掘进头瓦斯突出危险程度,在保证安全后方可继续进行掘进作业;在矿井发生涌水异常时,首先需要探明涌水的来源,然后才能进行堵水作业。这些都需要通过煤矿地质测量来完成。1.3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为了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需要考虑众多影响因素,而安全技术指标是这些因素中的关键。若缺乏必要的安全技术指标,则在生产时会误判煤矿井下的煤炭储量,导致在开采时不能制定出安全完善的方案。很多时候由于开采方案设计得不合理,导致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给煤矿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煤矿安全事故。而通过开展煤矿地质测量工作,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及装备,可以对开采区域进行技术勘探和测量,获得开采区域的地质数据,为煤矿安全开采奠定好基础。另外,对于地质异常的区域,可以制订一些安全预案,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煤矿的安全开采。1.4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基础。防治煤矿生产中的地质灾害是煤矿安全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煤矿生产安全并不是凭感觉感知的,而是依靠地质测量来进行安全评价的。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性,要求在开采前做足准备工作,从源头控制生产的安全隐患。煤矿生产时,掌握矿井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矿井的生产效率,还关系到矿井生产的安全性。为了选择合理的矿井位置,应该对整个矿区的水文地质进行准确的测量,预测矿井地质灾害的风险类型和等级,将地质灾害风险最低的位置定为矿井井筒的位置。为了更好地防治地质灾害,不仅要从地面对矿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还要从井下巷道对矿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查。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防御地质灾害。在开展地质测量时,每一道工序都很关键,任何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在勘探时要注意地质构造、岩石的种类以及特征、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这些都是勘探人员所要特别注意的。在工作面开采之前,要综合考虑井下勘探获得的地质数据,不要等到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才查看地质数据,那样会造成生产中危险程度大大提高。

2改善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