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特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1 00:11: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域特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民宿艺术设计简析

1民宿的概念

中文“民宿”一词来源于日语的“みんしゅく(Min-shuku)”,是日语假名的汉字译写,从其字面含义理解,民宿即民间可用于住宿的场所。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存在“民宿”一样功能的旅居建筑,但形成和对其的定义各不相同、所提供的功能服务也有所差别。当前,我国官方定义对民宿的限定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对建筑层数的要求,不得超过4层;第二是对内部经营面积的限制,规定不超过800m2;第三是对经营性质的限定,仅限于用于住宿。

2我国民宿兴起的背景与现状

2.1民宿兴起背景。2.1.1经济背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方式从“需求侧”逐渐转变为“供给侧”,消费大众对于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发生变化。传统旅游一般由旅行社组织,按固定线路进行参观游览。该模式较少考虑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缺乏灵活性,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前提下,此类单一经营模式与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产生了矛盾。尤其是自助游、自驾游等新出游方式的兴起,充分说明了公众在旅游方式与体验上具有新的诉求,这些诉求需要新的旅游设施出现,以满足公众新的需求。2.1.2社会与文化背景。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地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回归乡土”的热情将人们的视角转向乡村,转向传统文化,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寻滋润心灵的土壤。而同质化的城市风貌进一步促使人们逃离喧嚣的城市牢笼,想要回归自然、回归乡土。地域文化原真性、特有性优势导致了人们旅居方式的转型。从以往的观光型转向深度体验型,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逐渐变为对地方特质文化的深度体验,对于旅游住宿服务的需求也趋于个性化和高品质化。2.1.3生态背景。工业化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人们在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思考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在经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社会发展后,纷纷转为高端装备制造、创意产业、服务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以提供服务和关键技术支持为主要经济来源。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各行业必须紧跟国家政策,进行积极的转型,加大对文化的发掘和保护,走生态型发展的道路。2.2民宿发展现状。民宿在我国多地起源较早,大都由“农家乐”型餐厅发展而来,后来在浙江、广东等南方省份,很多旅店经营者将民宿的概念从其他国家引进并开始经营。2015年以后,随着自驾游、自由行的旅游方式变得普及,加之外来文化的输入,这些民宿依靠地域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发展起来,形成了专门的民宿产业,激活了各地旅游市场,也保护了地域文化,使得民宿业在全国不断兴盛起来。

3民宿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3.1设计理念。民宿的第一个设计理念在于增加“地方认同感”。环境心理学认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一种关系。人们长期生活或工作在一个地方,与这个地方的人和物发生各种关系,便会相互影响,甚至能赋予对方某种意义。因此,从“地方认同”理论来看,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吸引未来人口居住的根本在于建立“地方认同”。基于该理念,无论是设计还是经营方面,都应该将民宿打造成一个能充分聚集地域优势文化的展示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对当地文化的保留度和还原度越高越好。这就是民宿设计的根本理念,即不断强化“地方认同感”,让地域价值提升民宿本身价值。民宿设计的另外一个理念是注重叙事性的表达。当建筑形式包含了内在的叙事要素时,它才成为更具有表现力的建筑。当前,民宿的形式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游客也希望通过以叙事性的方式,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地域民俗。此外,民宿的空间布局也可以参考叙事性的陈述结构,将建筑划分为“起因、经过、高潮、结局”。通过叙事性的表达赋予它生命力的象征,甚至可以视它为时间的载体,和那些古老的建筑一起,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精神价值的提高,成为有故事和情感的民宿建筑,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持久的生命力。3.2设计原则。3.2.1遵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无论该民宿是新建建筑还是由原有建筑改建而成,在设计过程中,除遵循已经颁布的建筑类相关规定外,个人设计师或设计机构还需参照国家旅游局2017年的LB/T063—2017旅游经营者处理投诉规范、《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2017)、《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2019)、LB/T066—2017精品旅游饭店等行业标准,依法依规开展设计执业行为。3.2.2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比较宽泛。民宿设计需要注重生态的可持续与经济的可持续。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的“绿水青山”理念就是对生态可持续的最好诠释,其核心要义就在于夯实了民宿赖以依靠的生存环境。因为游客看重的不仅包括风土人情,更看重其回归自然,尽享原生态的空间环境。3.2.3彰显地域文化与乡土特色。民宿的定位必须展现地域文化和乡土特色为主题。从民宿的设计风格、民宿室内设计到乡村土特产的宣传与售卖,再到村落中其他休闲娱乐场所和文化民俗展示厅,都要从村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景观出发,对村落的历史、文化、习俗、地域风情、典故、传说等要进行深入探究。3.2.4遵守当地风俗习惯风俗习惯具有地域性,是不同地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发展形成的社会共同准则。这里说的风俗习惯包括宗教中的宗教习惯、作息习惯、饮食习惯。民宿不是孤立的建筑外壳,必须依附于具体社会环境,不同的风俗习惯也会增强民宿的独特性,带给旅居者不一样的社会文化体验。

查看全文

校园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探索

摘要:高职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特色地域文化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优质发展创造条件。高职校园文化的优质发展同时也会丰富和提升特色地域文化,二者相得益彰。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特色地域文化融合发展

江阴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苏南小城。今天的江阴民营经济发达,有着中国制造第一县的美誉。历史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的结合使这座城市具有独特气质,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这座城市的唯一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若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融入江阴地域文化,对打造优质校园文化,提升特色地域文化内涵都将大有裨益。

一、高职校园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打造高职校园文化人文精神的需要。人文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追求,也是学生素养中的基本要求。江阴历史悠久,有着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是江苏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境内的高城墩文化遗址、佘城遗址的发现,印证了江阴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开发江阴的人文始祖春秋季子明礼义、讲诚信的品德被广为传颂,当地百姓为怀念他,在他的墓旁建了季子祠,至今仍被人瞻仰。明代千古奇人徐霞客抛弃名利,不畏艰险,遍览祖国山川,对地理地质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科学精神。江阴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江阴军事文化遗存丰富,黄山炮台旧址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见证了一个个爱国主义的悲壮时刻。江阴被称作“忠义之帮”源于江阴人民抗清守城81天,遭到清军屠城,最后全城仅存大小53人的悲壮故事,这也是江阴人“民性刚”的体现。江阴自古崇文重教,人文荟萃,才俊辈出。近代文化名人“刘氏三杰”对中国文学和民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江阴民间文艺形式多样,民乐演奏、舞狮舞龙、锡剧、评弹在百姓中广为流传,人才辈出。这一系列的文化遗存所包含的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又反映着江阴独有的城市人文精神,它和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要培育的人文精神高度契合,并且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利于学生内化与心,进而外化与行。(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是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促进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江阴民营经济发达,截止2017年有47家上市公司,有9家企业成为中国企业500强,在资本市场形成了“江阴板块”,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江阴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据统计我院毕业生近90%初始就业地都选择在江阴,近60%最终在江阴落户安家。毕业生能否在江阴顺利就业、创业、守业,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要能适应、认同地方的文化。江阴人素以“南人北相”“吴风燕骨”为自豪,即指江阴人兼蓄南北文化精华,养成了既有南方人的委婉细腻、又有北方人的豪放爽直的刚柔并济性格。江阴民营企业大多由最初的乡镇企业发展而来,期间经历了多次发展的瓶颈和重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里多具有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永不满足的品质。这些地方企业文化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所体现,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这样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创业,进而带动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提升特色地域文化的需要。高职院校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而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院校,是地域文化的一张名片。高职院校在地方有较强的人才优势,能为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掌握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需要量身定制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提升企业文化水平。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江阴地方经济特点提出了“现代班组长”的培养目标,“现代班组长”文化充实提升了江阴企业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参与特色地域文化建设,对提高特色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城市软实力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学院积极参与了形式多样的具有江阴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成绩突出。如体育部教师成立舞龙舞狮训练队,在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中取得第三名的骄人成绩,让江阴传统的舞龙舞狮民间文化形式得到了传扬。管理系旅游专业与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合作,结合专业积极开展徐霞客研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提升了对徐霞客研究的水平。江阴地域特色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的积极参与下,丰富了内涵,提高了水平。

二、高职校园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途径

查看全文

民间雕塑地域特色论文

论文关键词:民间雕塑地域特征

论文摘要:西南民间雕塑是西南早期原始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它同普通民众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同当地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对本土民间雕塑的研究对当代雕塑的创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艺术活动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活动。艺术作品的产生和发展同它所处的文化土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西南地区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区之一,西南民间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旧石器时代,尽管石器的制作只是为了获得生产工具,石器的加工也极粗略,但石器的基本形态及对石头的打磨加工无疑已具备雕塑的因素。新石器时代,铜器的产生标志着雕塑艺术的诞生。随着青铜艺术逐步发展,雕塑艺术日趋成熟。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青铜人像作品,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形式手法都明显有别于中原地区。20世纪50年代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西汉青铜制品,造型生动、风格独特,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些作品足以证明在两千多年以前,西南地区的雕塑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由于地域偏僻、交通闭塞,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西南地区的文化始终保持自己早期的固有面貌,其民间雕塑也因此而保留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在西南民间雕塑艺术中,由于各种自然环境和各民族不同人文习俗的影响。西南各地的民间雕塑风格也有很大差异:云贵高原中部,气候温暖,民情敦厚,民间雕塑多单纯而质朴;而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中,民间雕塑多神秘而狞厉。汉族的作品,风格多繁复,有明显的明清晚期世俗化倾向;少数民族的作品则更具自己原始粗犷的风貌。

“如果艺术作品再现的事实没有隐含着某种观念,我们就不能把它称为象征性的艺术。”文化史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原始民族,当其由蒙昧野蛮向文明进化的途中,都曾经历一个“巫术文化阶段”。原始雕塑同这种巫术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偏僻乡村,人类早期社会形态至今仍没有根本改变,原始文化的残留形式十分普遍,宗教信仰繁多,神灵崇拜盛行,民间雕塑艺术同这些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相当部分是这些活动的直接产物。

查看全文

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研究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人的融合发展的产物,是人对空间环境形态与内涵不断总结与升华的结果。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综合因素的把握与研究,合理地将地域环境、文化特点与艺术构思巧妙地进行融合。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应当建立在综合地域文化基础之上,以多层次、多角度的演绎出文化内涵,能够充分展现地域文化底蕴的艺术作品。本文就以甘肃地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甘肃地域文化特色因素,阐述环境艺术设计应根植于本土环境,更好地诠释环境艺术设计应当与甘肃地域文化特色融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地域文化特色的展示。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地域文化;融合研究

一、环境艺术设计发展需要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

环境艺术设计,是以人为主体,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人对美的事物的精神追求进行的艺术化的环境空间创造。它的形式不单一以绘画、雕塑等艺术方式展现出来,它是通过对环境空间进行围合及内与外的联系,进行融合与共生的环境艺术创造。这就要求人们在对环境艺术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而又整体性的把握,从而找到解决方案问题的方式方法。在人类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生存与行为方式在空间中与环境的关系越发的密切,在不断提高生存与行为需求与质量的同时还要充分满足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了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综合学科系统,涵盖了自然科学领域与人文社科领域的相关知识系统,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基础不断扩展丰富其内涵。环境艺术设计的从业人员由于行业发展普遍存在综合业务能力欠缺,环境艺术设计目的不明确,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设计作品整体性不强、功能设计不佳、设计感不强、设计作品文化底蕴表现底下,一味地追求设计作品的形式感,而忽视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造成设计作品千篇一律。因此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项目开发与设计实施应该充分展现出民族化、地域化、个性化。

二、甘肃地域文化特色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特色资源

甘肃传统文化底蕴丰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环境的因素,甘肃地区具有农耕文化文明、草原文化文明、丝路文化文明、宗教文化文明的聚集地。这里的敦煌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彩陶、青铜器文化遗址影响深远;丝绸之路文化历史悠久;黄河文化与伏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的多民族聚居社会环境为甘肃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又厚重的基础。甘肃地区特有的砖雕、皮影、剪纸、刺绣、曲艺、“花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等构成了甘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甘肃地域文化特色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因素、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表现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甘肃地域环境文化与艺术资源。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创新应当把握时代设计的潮流,对甘肃传统文化和甘肃地域环境艺术进行开发与研究。

查看全文

地域性文化特色行政中心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地加快,行政中心作为城市名片,设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设计中,因盲目追求大规模等因素,很多行政中心建造形式单一,缺乏城市特色。为此,本文以安徽省界首市颖南新区行政中心设计为例,对新时代行政中心的地域性文化特色设计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行政中心;皖北民居

近年来,各城市不断加大行政中心的建设力度,力图展现城市行政风貌,打造城市品牌形象。但很多设计过于追求造型、宏伟等需求,缺少地域文化特色等理念,使得建设成本比较高,普遍存在“华而不实”“千宫一律”的问题。若将地域性文化融入新时代行政中心设计中,可在打造城市特色的同时,使得城市精神得以延续。

1分析地域文化概况

地域文化是一个较为模糊、抽象的概念,主要是指在某一地域时空下,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系统,包括民俗文化、经济文化、环境文化、自然文化、社会文化等。随着时间的发展,文化传播范围有效扩散,逐渐占据一定的地域空间,形成能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独特性的地域色彩。1.1形成原因。地域文化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包括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民族划分、政治环境等。其中自然环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每个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形成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多次人口大迁徙,如走西口、闯关东等,推动了文化的迁移。1.2文化表现。根据地域不同的文化内涵,文化表现也有所差异,包括宗教信仰、精神信仰、饮食文化等。建筑特色也因地域不同而各有不同,如北京的四合院、江南民居、岭南风格、徽派建筑、海派建筑、川西民居、福建土楼等。

2地域性文化特色的新时代行政中心设计要点

查看全文

美术教育对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利用

摘要: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各地区有着丰富且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合理挖掘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并将其应用于学校美术教育工作中,有利于学校创建更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拓展教学内容。该文分析如何开发可被用于美术教育中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有效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美术教育的相关教学措施,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育;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开发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近几年美术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学校、美术教师的关注。美术教师开始积极探寻提升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举措。以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为例,其具备时代性、地方性以及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合理选择与开发可作为教育资源的文化资源并应用于教学,是构建先进、特色化的学校美术教育体系的必经途径。

一、科学、合理开发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涵盖地理资源、文化资源两方面,为源于生活的美术创作提供了创作参考的资源。教师科学、合理地开发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并将其引进学校美术教育课堂,一方面可丰富美术课堂的资源,让美术创作广泛涉及地理景观、人文特色、本地物产以及民俗等方面;另一方面有利于构建特色化的学校教育体系,突出学校教育的风格。通常来说,可被作为美术教育资源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地理风土文化资源,如当地特色自然景观、名胜、市场、田园山水等。第二,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如建筑古迹、传统特色工具等。第三,地域艺术文化资源,如当地艺术家所创作的雕像、壁画等。教师需以美术教材内容与教学侧重点为中心,从多种文化资源中选择出最具有教育价值且与教学内容最为契合的文化资源,并不断提升个人知识水平、教学水平,更为直观、灵活地将教材与文化资源进行结合,共同为学校美术教育工作服务。

二、借助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美术教育的具体措施

查看全文

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域性公共艺术的概念以及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国内外地铁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长春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出其设计原则,即公众性和地域性。

关键词:地域性;公共艺术;地域文化;地铁空间

地域性公共艺术所指的就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由公共艺术所体现出来的地域性特征,这一地域性公共艺术存在相对较为明确的地理界限,而这与周边地域的公共艺术存在极大的区别,具有颇为独特的特色与特征。从视觉印象以及精神感知两方面进行观察,作为特定地域内能够表现地域特色的重要因素,地域性公共艺术对该区域范围内所特有的地理景观进行了极佳的展现,同时对于人类文化对于自然的烙印以及文化的延续都有较强的反映,这从侧面展现了人群对于地域的认知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记录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路历程[1,2]。

1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地铁中的应用

文化是存在地域性的,中国城市的成长是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界限的,也可以说中国的城市就是在这种地域文化的滋养下。许多考古发掘都验证了这样的结论,中国文化的传承其实就是由许多个不同部落所组成的,这同样可以将之称为“亚文化”,例如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等,具有不同风情的地域文化史源于人们所生活的特定环境,经过时代的耕种与苦心经营的结果。不同地方的水土养育了不同的人,并促进具有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之间的融合,而这些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的文化[3-5]。在最近这些年,为了加快城市交通的建设,国内许多城市进行了地铁的建设,而随着文化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地铁建设中对于地域人文方面的建设也逐渐提升,例如业已建成的北京奥运专线,在其设计中蕴含着大量的青花瓷、风筝、中国红柱子和灰砖等颇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地铁室内公共艺术装修设计中;除此,奥林匹克公园站设置在“水立方”游泳馆下方,在其站台顶部就采用了与水立方较为相似的变形水泡设计,这些设计使国外内游客对中国特色民族风情有所领略和感悟。而在香港地铁的设计中,其中一个站的名字就是“迪士尼”,这个站台的设计与装修具有极为鲜明的“迪士尼”风格,这就体现了地铁站较为鲜明的公共艺术功能,即导视性,或者说是标识性,这样可以为乘客降低混淆车站的几率。上海地铁十号线的许多车站,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站、豫园站以及江湾体育场站都设有大型艺术品专售店,将城市底蕴、文化与艺术通过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现在城市交通中。而在沈阳地铁2号线上,在地铁沿线上根据周边不同的建筑风格,建设了“一站一景”的站台装修风格。这样的地铁站设计风格可能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与该地区地域风格艺术特质进行很好的融合,缓解乘客在旅途中的审美疲劳[6-8]。

2长春地铁中地域性公共艺术建设现状

查看全文

地域特色鹤文化传承与发展构想

摘要:齐齐哈尔市旅游特色资源丰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购物的发展,在拥有优良资源的内核下,由此结合一些当地的文化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不仅能提升当地的旅游项目资源层次,更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认识、保护这弥足珍贵的地域传统文化资源,改变其濒临消失的窘境。

关键词:鹤文化;达斡尔族文化;齐齐哈尔

一、引言

齐齐哈尔这座黑土地城市已走过800年的风风雨雨,也积累下来了非常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齐齐哈尔是丹顶鹤的故乡,因此被评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座城市还有细石器文化遗址———昂昂溪文化遗址,遗址距今已有七千多年,漫长的人类发展使齐齐哈尔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北方民族特有的民族性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地处北纬47度的齐齐哈尔冬季气候非常寒冷,高寒地区的冰雪文化独具特色,如栩栩如生的冰雕、玲珑剔透的冰砌、气势恢弘的冰雪大世界等等,但齐齐哈尔更具特色的是鹤文化,而今互联网催生民俗生活不断创新,使齐齐哈尔的鹤文化发展与时俱进,也加快了继承和传播鹤文化的速度。

二、齐齐哈尔传统鹤文化由来和产生

齐齐哈尔因鹤而扬名中外,也称“鹤城”。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32公里,是为了保护鹤群专门建立的保护区,每年都会在这举办“观鹤节”,是当地最欢乐的日子,这里是丹顶鹤的“乐园”,也是达幹尔族和满族的故乡。在齐齐哈尔观鹤的最好月份在四、五月份或八、九月份。调查发现:保护区有15公里长,37公里宽(南北长80.6公里,东西宽58.0公里)共21万公顷,有高等植物468种,鱼类46种,鸟类260多种,其中光鹤的种类就有6种,这里还有草场、林地、居民区以众多的湖泊和沼泽,最深的湖有5米深,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优质的生态系统给仙鹤带来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在榆树岗还有展厅和繁殖场,都可以看到相关的媒体介绍。

查看全文

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近些年来,中国二胡艺术的研究在发展,特别是从时间角度研究其发展的脉络、演奏的技巧及艺术的风格流派较多,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相对薄弱,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关注不够。本文试从时间的历时性研究转入空间的共时性研究,就二胡艺术的地域特色作简略探讨,以求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就此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二胡艺术地域特色

一、地域特色概言

人,总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人的体质和社会生活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小到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办公室,其地域空间特征的差异都很明显。人的文化活动和其他活动,也必然与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一乍看浅俗的论断,已由地域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所谓地域学或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是将文化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与发生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而对文化区域的划分、鉴别、定义和分析,则是进行此类研究的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在自然地理上最大的分野是南方和北方。南北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物产不同,民风民俗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也不同,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习惯将中国的文化形态划分为南北两类。这种划分虽然不可能与地理分界完全相符,但从历代学者的论述和人们普遍能感受到的社会现象看,这样的一种划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古往今来,中国南北两地的确存在不少文化差异。从最简单的角度说,衣,南丝北棉;食,南米北面;住,南床北炕;行,南舟北车;至于“南腔北调”,那就离音乐范畴更近了。通过这些罗列,可说明地域文化的差别,不是仅凭概念就可以诠释的,它实际上浸润在具体而细微的生活之中,不仅会日日时时对我们的生活发生影响,更能点点滴滴地塑造出不同的性情和趣味,而这些性情和趣味,正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所以,我们从古今文艺作品中能看到或感受到某些因南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查看全文

地铁建筑设计地域特色论文

摘要:地铁不仅是现代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城市的风景线,它体现了城市的形象与文化,并带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作为都市重要的交通工具,世界各国将其作为展示国家与民族文化的窗口。倡导北京地铁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是值得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地铁建筑地域文化建筑设计

一、地铁建筑特点解析

建筑的空间属性与大部分的建筑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地铁及城铁统称为大众捷运系统(MassRapidTransitSystem),它是指:在城市内的主要运输通道,以专用动力车辆行驶于地面、高架或地下的专用路轨,并提供班次密集、运量大、速度快、安全舒适等服务的公共运输系统。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总结出地铁空间的六个独特属性:

1.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属性:根据美国著名都市社会学者科斯特(ManuelCastells1942-)的论点,交通是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元素”(exchangeelement),是都市流动模式的一种具体表现。

2.活动过渡的中介属性:地铁作为一项交通工具,常常被视为地面起点与地面另一个迄点之间的过渡,是一个空间压缩的“介面”(interface)。因此,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在地铁站的设计上往往忽略了美学上的考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