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22:14: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下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下水卫生保护方案
对无理取闹,自备井用户应该好好配合自备井的清查和封闭工作。拒绝或阻碍工作人员依法开展工作的将依法予以处分。从事自备井监督检查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实现“山水长清、新区”发展目标,为依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维护我区地下水资源。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对城区规划范围内和乡村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单位和经营场所的自备井实施关停封闭。现就有关问题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范围和目标
依照《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方法》和《省城市污水处置费征收使用管理方法》规定,本着统一管理、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严格维护、防止污染、节约资源、集中整治、注重实效的原则。一是对乡村公共供水管网敷设区域(东至济菏高速公路,西至窑头村,南至苏庄山口,北至平安北路)所有自备井进行全面清查,除因特殊需要,经批准保留(装置取水计量仪表)外,一律予以封闭。二是将乡村规划五大片区范围内,凡是向乡村排水设施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和个人的自备井进行清查,对其取水井口装置取水计量仪表。严格落实取水许可证制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取用地下水资源的行为,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切实维护,合理开发,有序利用。
二、组织领导
下设综合组、督查组、执法组和宣传组。综合组由区水务局牵头,区政府成立关停封闭自备井工作领导小组。自来水服务中心参与,负责自备井的调查摸底、受理举报、信息汇总反馈,查处非法取水,制定实施封井技术措施。督查组由区监察局牵头,负责对封闭自备井工作进展完成情况进行监察和督查。执法组由区公安分局牵头,执法局参加,负责清查和封井工作中的秩序维护工作。水质化验组由区卫生局负责,对自备井饮用水进行化验,确定是否符合饮用水的卫生规范,凡不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规范的一律封闭。宣传组由区广电局负责,对此项工作进行及时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地下水对采矿的影响研究
摘要:矿山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随着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的采矿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采矿技术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水文地质类型的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采矿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止地下水对采矿工程的影响。
关键词:矿山;水文地质类型;水文事故;防范措施
我国是一个物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但是为了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能过度开采。采矿工程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矿产资源开发。采矿工程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而是具有复杂的工艺流程。采矿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或者其他自然因素,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影响采矿工程的进度,严重的还会对采矿人员和矿山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开采矿产资源会破坏原来矿山地质的结构,使矿山以及周围山脉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引发山体滑坡等事故,尤其是水文地质类型的矿山更加容易引发水文事故。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才能使采矿安全得到保障。
1.引起水文事故发生的因素
每一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采矿事故。通常来说,引起采矿事故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不管是哪种因素,给采矿人员以及矿山周围居民造成的伤害都是不容忽视的,还会影响采矿工程的进度。针对不同的因素,政府和矿产开发企业应该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采矿工程的影响,减少采矿事故的发生。下面将具体分析引起采矿水文事故的各种因素。1.1自然因素。对于水文地质类型的矿山开采工程来说,自然因素是引起水文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然因素通常是指矿山本身的地质特点和结构特点,还有采矿周围环境、气候等,这些因素是水文事故发生的根源,想要降低水文事故的发生概率,必须从源头上进行解决,不能说完全消除事故源,但是至少要做到较好的控制。针对水文地质类型的矿山资源,在正式开采之前,要做好提前的水文事故风险预测和防范。水文地质类型的矿山下面往往会积累很多地下水,排出这些沉积的地下水是采矿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清除地下水首先需要明确地下水沉积的具体位置,还要保证矿山地下水的平衡不会受到破坏。气候因素主要是指降雨天气给采矿工程造成的影响,如果在采矿的过程中遇到强降雨天气,容易引发矿山山体滑坡等事故。所以在采矿之前要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有所预测和掌握,联系当地气候局获取有效的气候数据,尽量避免在多雨季节采矿。1.2人为因素。1.2.1管理因素。除了自然因素会引起水文事故的发生,各种人为因素也是导致水文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人文因素又包括了管理人员的管理、采矿技术人员的操作、采矿工艺流程、企业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采矿工程的安全管理是保证采矿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降低采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控制方法,但是不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不仅不能给采矿工程提供安全保障,还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安全事故。比如在实际的采矿工程中,可以增加安全防护栏、为采矿人员提供齐全的安全防护装置。但是由于安全管理人员的疏忽,可能会在某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降低了采矿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所以,采矿工程必须要有严格的安全管理方案,并且真实有效地实施。加强对采矿环境、采矿人员、采矿设备的安全检查,强化管理人员和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1.2.2违规作业。在采矿的过程中,采矿人员常常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有的是违规使用采矿工具和机械,有的是操作工序的问题,这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都会增加水文事故的发生概率。在开采水文地质类型的矿山时,这些违规操作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对防水设施的破坏。之所以会出现一系列的违规操作行为,往往是因为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对采矿工程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1.2.3其他原因。矿山地质安全防范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工程量较大的工程,想要将采矿工程的安全风险控制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成本。然而,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矿山地质开采资金费用都是来自国家和政府的财政拨款。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成本,但是单单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地方的采矿产业,这样就会经常出现资金缺乏的现象。资金短缺进而导致的问题就非常的广泛了,首先会影响工程进度,其次有的部门会因为资金的缺乏,而选择劣质的材料,或者省略一些工程步骤,这样就会导致采矿水文安全事故频发。
2.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工业污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和防治对策
1工业污水中的污染指标分析
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对氮、氨、重金属和病菌等成分关注较多。最近研究工作者对污水中的其他污染成分(如有机污染物)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是污水灌溉区的土质污染问题,对于工业废水,其污染成分主要是高浓度重金属离子[2]。对于该地区的地下水污染,主要研究对象为氮和致病菌。而地下水中的矿化程度和硬度的变化也有所研究,但是这些变化是否是灌溉活动引起的,仍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工业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
2.1研究方法
研究污水中的污染成分向地下水迁移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实验法、调查取样法、土柱淋滤实验。而其中土柱的淋滤实验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用工业污水和天然降水分别进行实验,能分析出土壤中硬度、溶解性固体和氯离子的迁移转化机理[3]。实验结果能表明灌溉地区浅层地下水的上述3项污染指标变化和工业污水灌溉有关。
2.2灌溉区地下水硝酸盐变化
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分析论文
1基本概况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但光热资源和土地、矿产资源等比较丰富,属于资源开发主导型地区。目前国土开发程度比较低,是我国后备资源最丰富、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充分发挥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加快资源开发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对21世纪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是该地区当前及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
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水资源不仅是维持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供水水源,而且是稳定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因素。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对地下水的过量超采,会引起地下水位的大幅度持续下降,造成表层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引起植物凋萎,植被退化以至自然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发展;而对地表水过量引用(大水漫灌等),则会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碱)化、甚至沼泽化的发生或发展。这两种情况在西北地区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国西北各流域的中上游地区目前大多仍采用大水漫灌等传统的灌溉方式,过量引水灌溉,造成用水浪费、地下水位偏高、土壤次生盐渍(碱)化、甚至沼泽化等现象;而在下游地区则存在断流、河湖萎缩甚至消失,以及大量超采地下水的现象,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石羊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黑河流域等。
西北地区分内陆河区和外流域区,其中内陆河区面积为250.5万km2(扣除奇普恰普、额尔齐斯河外流区),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3/4。这里以内陆河区为重点,内陆河区中山区面积为98.0万km2,占其面积的39.1%;平原区(盆地)面积为152.5万km2,占其面积的60.9%。内陆河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569.5亿m3,其中山区降水量为2972.3亿m3,占全区总降水量的83.3%,平原(盆地)降水量597.22亿m3,占全区总降水量的16.7%。
2水循环规律与相巨转化关系
西北内陆河流域从高山河流源头到下游地区可划分为:高山冰雪冻土带、山区植被带、山前绿洲带和下游荒漠带。降水主要集中在高山冰雪冻土带和山区植被带;山前绿洲带和下游荒漠带降水稀少,基本上不产生径流。因此,在出山口以上的高山冰雪冻土带和山区植被带形成的出山口径流基本代表了流域的水资源量。
地下水管理立法实践与思考
摘要:针对当前法律法规规章对地下水管理的规定相对分散、系统性不足等问题,河北省结合近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实践,在总结经验、广泛借鉴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完善,将其作为河北省地下水管理的纲领性法规。针对《条例》修订的必要性、主要规定和制度设计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推进《条例》贯彻落实的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立法;实践;思考;河北省
2014年,河北省颁布实施《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成为继新疆、辽宁之后第三个出台地下水管理地方性法规的省份。该《条例》填补了河北省在地下水管理方面的法律空白,对全面加强地下水保护和管理发挥了有效作用。2018年,河北省结合本省实际,对《条例》进行修订、完善,经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8年11月1日实施。
一、修订《条例》的必要性
1.是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的迫切需要河北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地下水超采严重。全省地下水累计超采量约1500亿m3,超采面积近7万km2,冀中南地区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地下水漏斗区。长期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造成机井布局不合理、数量过多、密度过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成为地表污水和废水下渗的重要诱因,地下水水质日趋恶化,严重危及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解决地下水超采、污染等突出问题,急需完善地下水管理地方性法规。2.是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安全的必然要求地下水在河北省城乡居民生活供水中所占比例很高,《2017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显示,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70%以上取自地下水,而在张家口坝上地区,城乡居民生活供水水源全部来自地下水。受无序开发、污水排放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地下水供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必须加强地下水管理和立法保护。3.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尤为重要,过度开采地下水和矿坑排水、尾矿堆放,不仅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还会引发地面沉降和地裂、河流断流和干涸、海水入侵和地下水污染等诸多生态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急需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管理立法工作,在全面规划、优化布局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合理配置、有效保护,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建立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的长效机制,为河北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二、《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
地下水合理开发论文
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地下水超采和生态环境恶化。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重大举措。江水北调对减少与制止地下水超采可以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南水北调中也可以发挥开源节流、改善生态环境、改造咸水和防止土壤盐碱化等重要作用。
1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和地下水含水层的特点
1.1地下水资源的概念
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的储存量和补给量两部分。不参与现代水循环、不可再生和恢复的储存量称为储存资源;参与现代水循环、可再生和恢复的补给量称为补给资源。
储存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累积形成的地下水资源量,是含水系统中不可再生和恢复、因而不能持续利用的水量。取用含水系统的储存资源,将导致这部分资源的永久耗失。有些地区具有大厚度的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动带以下的地下水静储量非常巨大。因此,20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黄淮海平原地下存在着一个地下海,90年代初在塔里木盆地和河西走廊也有人提出发现了地下海,认为可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然而,地下水储存量虽然是一种宝贵的地下水资源,但它和矿产资源一样,一旦消耗,难以恢复,因而是不可持续利用的。只有在利用过程中可以不断恢复和补偿的地下水补给量才是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
补给资源是指一个含水系统在单位时间里、可以持续获得补充的水质、水温合乎一定标准的水量。原则上在一个含水系统中提取的地下水量不超过其补给资源时,水源便有持续供应的保证。地下水的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山前侧向补给和垂向补给)和转化补给(地表水体补给、地表水灌溉渠系和田间灌溉水补给,含水层之间的越流补给,以及地下水灌溉回归补给等,但地下水灌溉回归转化补给只作为地下水的补给量,一般不能算作地下水资源)。由于地下水补给的一部分将消耗于不可避免的潜水蒸发、天然生态耗水、地下水的排泄,而不能全部被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可开采利用量仅是补给量的一部分。这部分可以开采利用又不致引起难以承受的环境损害(如城区和滨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干旱地区的土地沙化等)的水量称为可持续开采量或可采资源。有些地区将地下水的全部补给量作为地下水的可采量而进行开发利用,将造成地下水的超采。
地下水环境保护探讨
[摘要]地下水水质超标项目主要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铁锰、矿化度等,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并全部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随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导致的有机化肥使用量的大幅增加并使地下水中氨氮含量持续升高;另外城市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也是导致氨氮超标的原因。
地下水资源水质保护建议与措施: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监测和保护,发展绿色农业。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现状保护措施
一、沈阳市地下水环境现状
根据水文土质条件,我市东部山区、新民市东北部及康法两县低山丘陵区为贫水区,东部山前倾斜平原、康法两县的波状平原为中等富水区,中部平原的浑河、辽河扇地为强富水区、西部浑蒲、辽蒲、辽绕河间区属富水区。
沈阳市地下水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根据沈阳市水资源评价结果。沈阳市地下水水质质量以较好-较差为主。其中单项评价指标总硬度、氨、硫酸根、氯离子等多数为Ⅰ-Ⅲ类,个别为IV类,硝酸根多数为V类,一般为Ⅲ类。地下水水质超标项目主要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铁锰、矿化度等,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并全部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地下水污染调查分析论文
一、事故发生地简况
娄底市娄星区涟滨乡仙人桥村境内有一乡办企业——涟滨乡电工厂,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早已停工停产,厂房闲置。电工厂位于仙人桥村一座山坡上,在同一山脚下居住着仙人桥村仙人组、龙眼组两个组共两百多人的居民,居民的人畜饮水都是通过自备的打水井取水,一般打井的深度不深,抽取的是浅层地下水。娄底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也在附近打了一眼水井,打井的深度有一百多米,抽取的是深层地下水。
二、事故起因
2001年下半年,电工厂将闲置的厂房租赁给两家未挂牌的私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一家企业主要以生产化工产品甲基橙为主,另一家企业以生产电视机上的自功螺丝为主,两家企业的生产废水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电工厂内的一个土坝水池内,由于水池没有任何防渗设施,进入水池的废水经过下渗慢慢渗入浅层地下水中,这些被污染的地下潜水参与地下水运动,使潜水面较低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三、事故现象
仙人组、龙眼组两个组的村民在2001年10月下旬开始发现井水的颜色发生变化,后来颜色逐渐加深,由开始的无色到浅黄色再到深黄色最后变为棕褐色。村民饮用受污染的井水后出现头痛、肚泻、口干、舌燥、喉咙痛等多种症状。到11月下旬地下水污染最为严重,这时受污染的地下水已丧失了所有水的用途。于是村民自发组织强迫两家企业停止生产,并由两家企业负责向两个组两百多人提供饮用水,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2002年6月。这起为时近一年的地下水污染事故在娄底市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地下水开发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保障城镇供水水量水质安全和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按照国家“城市用水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政策,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合理配置水资源基础上,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地下水开采实行总量控制,对存在不合理开发利用问题的地下水取水工程限期关停和封闭,改善地下水生态与环境状况,逐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永续利用。
二、基本原则
除《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允许保留的地下水取水工程外,已有的城市自来水管网范围内地下水取水工程全部限期封闭;市自来水公司和石化分公司的地下水取水工程转为应急备用水源,实施关停;同时,保证用水户原用水量要求。
三、工作任务
(一)总体任务。全市共关停或封闭地下水源228处、水井398眼,削减开采量0.5805亿立方米/年。其中转为备用水源78眼,永久封闭320眼。
地下水砷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针对上海某地下水砷污染地块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参考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建立“污染源—途径—受体”的暴露途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第二类用地条件下,该场地仅存在建设开发期间的受体暴露情形,建筑工人因施工作业会暴露于场地地下水污染物而产生健康风险;地下水中致癌污染物砷的致癌风险CRCGW与非致癌风险subHQCGW分别为1.19E-7、6.48E-3,该地块染物砷的致癌风险与非致癌危害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该场地未来可作为第二类用地建设开发,无需开展后续修复治理工作。
关键词:场地环境调查;地下水砷污染;健康风险评;污染概念模型
随着我国“产业转移”和“退二进三”等方针的进一步实施,污染工业企业的关闭和搬迁,导致我国大中城市出现大量工业遗留和遗弃污染场地[1-2]。特别是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此类环境问题显得尤为明显。对此上海市环保局、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联合出台了《上海市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土壤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负责”、“全生命周期管理,按阶段监管落实”的原则,土地储备、出让、收回、续期前,土地使用权人(含土地储备机构)应组织完成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并向环保部门申请。因此,对于初步调查出现土壤或地下水有污染的地块,亟待开展详细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来保证地块的安全利用。.详细调查是在针对场地初步环境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存在污染风险的区域进行详细布点调查,以确定场地土壤污染的具体程度和范围,为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健康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等过程[3],是在分析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径,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水平或致癌风险。以上海某地下水砷污染地块为例,介绍场地环境详细调查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过程,同时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对地块后期的安全利用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1地块概况
该地块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松卫公路以西,占地面积约为5.4亩。历史上主要为农用地使用,后期规划作为加油站进行开发建设,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场地内S3/W3号点位地下水样品中重金属砷的检出浓度(15μg/L)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限值(10μg/L),根据上海场地环境管理相关法规及标准规范要求,该场地需进行场地环境详细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
2场地环境详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