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作用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21:24: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位作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位作用

财政监督地位及作用

摘要:本文对政府集中采购行为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财政监督工作的措施以及政府集中采购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集中采购的规范性,确保政府采购行为提升效率,保障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物资采购部门的健康持续运行。

关键词:集中采购;财政监督;作用

政府集中采购不但需要采购货物,还有招标工程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政府的集中采购,可以使得分散采购行为集中起来,规范采购行为,在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合理资源配置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不断规范、优化,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有着或多或少的纰漏和问题,例如机构设置不规范、采购规模采购范围不合理、采购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政府的集中采购离不开财政监督工作。财政监督工作是财政基本职能的一个关键方面。财政部门需要对经济主体行为进行规范化约束,确保集中采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进行,保障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一、政府集中采购现状及问题

1.政府采购队伍专业水平与素质较低。政府集中采购具有政策性、知识性、市场性等特点,是一系列纷繁事物的结合,并且需要进行不断的经验与知识的总结与提升,才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于专业队伍的水平与素质提出了较大的考验。然而,目前有些采购人员并没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对于采购政策与相关流程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意识,在业务的办理上就会显得专业性不足。与此同时,一些采购人员没有较高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中饱私囊、违法违纪行为,滋生腐败。2.政府集中采购预算不合理。政府在进行集中采购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且逐步开始重视在基层单位进行采购预算管理的制度,然而仍然面临着人才不足、采购过程难以细化等问题,在进行相关采购编制时,不能够做到全面的考虑,导致采购预算制定不合理、不科学。在一些事业单位进行采购预算编制时,随意性较大;在实际采购时,也存在着不经过事前的考察和调研,而随意做出决定,造成无法按照预算编制进行采购或者采购时出现漏报与少报行为;一些有着采购限额标准和目录的规范采购,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或者这些规范和标准有些制定的时间过久,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缺乏操作性;相关预算编制人员很多是由财务人员,而财务人员无法确切掌握其他部门的需求情况,在进行编制时就难免发生偏颇。3.政府集中采购效率较低。政府集中采购是原始分散采购的升级和改进,然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原采购人员的限制和利益上的触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抵触行为或者产生一定的矛盾。当出现某些部门恶意刁难或者不予配合时,集中采购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经销商与采购部门、财政部门之间需要达成一致的意见和共识,才能够提升采购的效率。4.政府集中采购监督机制不健全。政府集中采购需要一套完整的监督监管制度和部门体系,然而当前我国监督管理部门仍然是具备多重职能的唯一部门,在实际操作时,就会发生监督不力、监督范围较小等情况,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监管威慑。对一些事业单位的监管,监管过程不全面,只局限在招标采购过程,无法实现政府集中采购的立体监管,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带来隐患。

二、政府集中采购中的财政监督措施及意义

查看全文

党组织地位与作用思考

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标志着村民自治正在向深层次推进。如何认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村委会直选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村民自治是党领导农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它的产生和发展决不是偶然的,与我们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密切相关,或者说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党领导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提供了根本基础。在我国,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人民的委托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即间接民主;二是实行基层直接民主,由群众依法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这种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的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扩大基层民主,使人民群众直接参政议政,管理自己的事务,已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趋势。但是,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条件与政治环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实行以生产队为组织形式的行政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虽然具备高效的动员机制,即可以迅速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但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又会造成农村基层民主的低制度化,使农民群众对民主权利的行使往往以阶级斗争、政治运动主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济体制的变革,理顺了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使亿万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真切地感受到了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存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经济利益的具体化必然带来自主意识、民主意识的增强。在生产队实已解体的情况下,农民群众如何参与村务管理,村干部如何产生,又如何监督村干部的行为,是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以后,对农村政治上层建筑提出的新课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群众创造了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依托、以村民自治为农村事务新的管理方式的基层民主制度。

我们党高度重视这一新生事物,认为这是农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创造,是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农村政治体制的创新。1982年公布的宪法第111条明确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住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有关文件中,又对如何建立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的性质、任务和组织原则等,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1987年11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正式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确定了村民自治的原则及其框架。村委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亿万农民从此走上了依法自治的道路,也标志着农村基层民主开始向法制化、制度化目标迈进。经过10年的实践,1998年11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在总结村民自治经验的基础上,对村委会组织法进行了修改,使村民自治逐步走向规范和完善。

查看全文

旅游文化旅游业地位作用探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也随之兴起,并且逐渐占据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地位。同样,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阐述,最后加以总结。

关键词:旅游文化;含义;地位;作用

旅游业的兴起,旅游文化成为旅游业重要的精神支柱,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旅游文化也是现代旅游业保持最大收益的新型经营战略。

一、旅游文化的含义

文化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文化是旅游行为整体性的一种表现,其中包括,历史遗留下的产物、景观形态的乐趣、旅游的多样性,通过这些来满足游客需求,使旅游业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样式,称之为旅游文化。按照其定义,可将旅游文化分为传统与现代两种旅游文化,传统旅游文化包括旅游者和景观的文化,现代旅游文化则在原基础下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

二、旅游文化的地位及其作用

查看全文

建筑师作用和地位

1建筑师历史地位的演变

我国的建筑师职称现已恢复,这是十分必要的。过去,我国把建筑师一般称为工程师。在西方,称一位建筑师为工程师可能引起对方的抗议。建筑师是三大古老职业之一,其它是医师和律师。欧洲人说:医师是恢复(人体)秩序,律师维持(社会)秩序,建筑师创造(物质世界)秩序。早在公元前25年,古罗马建筑师兼军事工程师维曲罗维斯编写了建筑十卷书献给他的君主奥古斯塔斯大帝。可见建筑师职称是由来已久。

建筑到今天还是各学科的综合产物,建筑师应当对一切技术成果能予以正确评价和实际应用。建筑师决不是一成不变的职业。各个时代按不同的要求,对建筑师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责任,是历史的必然。建筑师历史地位演变到今天,建筑师就应当在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着的物质文化要求起着更大的作用。为此,建筑师在正确认识自己历史使命的同时,需要对专业的历史与理论做出再评价;需要从综合环境设计去考虑建筑设计,脱离城市总体环境的个体设计思想不应当再保存下去。在我国,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是建筑师地位的社会承认。

2建筑师的社会地位及责任

在新的形势下,建筑师应当得到正名,并在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基础上,受到社会的尊重。建筑师是脑力劳动者,他以自己的、也包含了集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建筑作品,向人民提供生活、生产以及社会活动的空间和场所。建筑师通常受到系统的建筑学教育,并有一定的建筑创作实践经验。建筑师通过所掌握的建筑技术、艺术规律以及其它有关学科的综合知识,进行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建筑创作。建筑师的价值在于通过复杂的脑力劳动,为全社会创造财富。为此,建筑师的劳动无疑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建筑师的地位应该得到必要的改善。

建筑师要有创新精神,要有不断自我否定的气量,要重视原创性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在建筑环境、空间、城市设计理念、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及思维方法上都值得我们借鉴,要学习他们不断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方法,而不是具体方案的形式和符号。

查看全文

民族立法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作者:梁旺贵

根据现行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现行中国立法体制的结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二)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行政法规制定权;(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一,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四)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对于宪法上的这一规定表明现行中国立法体制是怎样的立法体制,法学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一级立法体制,有人认为是二级立法体制。“一级立法体制”说显然失之偏颇。“二级立法体制”说认为,宪法确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立法体制。“两级”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和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为一级,一般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一级。在这里,“二级立法体制”说将一般地方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都作为一级看待,是不合适的。因为:第一,宪法规定地方性法规不得同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但宪法并没有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能同地方性法规相抵触,这表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需要象一般地方性法规那样必须以行政法规为依据,所以,在这一点上就不能说它们同地方性法规是同一级。第二,我国许多法律明文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特点制定变通规定或补充规定。以婚姻法为例,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周岁的规定,省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无权改变这个规定,但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则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具体情况制定单行条例作出变通规定。譬如我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抬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等都先后制定了执行婚姻法的变通规定,即把结婚年龄变通为男不得早于2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从这方面着眼,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应和地方性法规是同一级。那么,应当怎样表述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更为确切一些呢?分析中国现行立法体制,可以发现这样三个特点:第一,实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国家立法在整个立法体制中处于领导地位,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不得与之相抵触。第二,实行多级并存。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国家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一般地方制定地方法规,它们在效力上有着明显的级别之差。第三,多种立法权相结合。如前所述,由于一般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在效力等级上无法作出明显的划分、“级,的概念无法表明一般地方性法规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关系,所以,我们不妨用“种”的概念来反映各种立法权的关系,即多种立法权相结合。这多种立法权相结合的含义是:国家立法权、国务院行政法规立法权,一般地方性法规立法权、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把以上三个特点综合起来,可作这样的表述:中国现行立法体制是中央集中领导的、多级并存、多种立法权相结合的立法体制,而不是所谓的二级体制。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无论经济、文化,还是交通运输等,南北东西相差甚远,再加上少数民族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可以说构成了一个多极化的中国版图,因此,我认为无论什么法律都不可能包罗万象、一法贯穿,即使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也只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具体的东西都必须通过单行法规和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法规来补充和完善,但是无论地方法规、单行法规,还是自治条例都不得与母法(宪法)相低触。这是由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所决定的,也是立法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根本原则。这一点不仅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不仅社会主义国家是这样,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这样。试想,如果没有民族区域自治法,没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我国159个自治地方(即5个自治区、3个自治州、124个自治县、旗)、45个自治民族的自治权怎样体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何在,如果没有执行《婚姻法》的变通规定,全国数十个民族自治地方批准的“男不早于2周岁,女不早于18周岁”的结婚年龄又岂不是违法行为吗?等等,等等。所以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是其它法律法规的补充和完善,任何国家立法机关和一般地方立法机关都不能随意取缔。四、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工作。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在立法权的归属、范围的关系和立法权使等方面而已形成基本完善的制度,但也存在着许多缺陷和弊端,这些缺陷和弊端在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上有所表现,也制约着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工作。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归属。中国现行立法体关于立法权的归属已形成较完善的制度,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表现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归属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1)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中,有些有授权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该法律作变通或补充的规定,有些却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于是有人认为,只有法律授权民族自治地方对该法律作变通或补充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才能对该法律进行变通或补充,否则就不能变通或补充。也有人认为,国家法律没有作授权规定可以变通的,要作变通规定则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间题:法律没有授权民族自治地方对该法律作变通或补充,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能否进行变通?(2)有的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常委会未经授权制定了单行条例,这又是否妥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表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归属应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大常委会不享有立法权,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依据是“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由此,我们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即使法律没有授权民族自治地方对该法律作变通和补充,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认为确实需要变通或补充的,民族自治地方仍然可以对该法律进行变通和补充,只是变通和补充的主体应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它的常委会,第二,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大常委会本身没有立法权,无权制定单行条例,它只能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该法律作变通或补充。这一结论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的解释是一致的。如1984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制定选举法变通规定时,因选举法中没有授权规定,请示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答复说:“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婚姻法》制定变通规定或补充规定,是因为《婚姻法》中特别作了这样的规定。《选举法》中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因此,对《选举法》的变通规定应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不能由它的人大常委会制定。万这个结论是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地方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得出的。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并用以指导立法实践。不过,我想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即国家立法机关应通过法律的形式赋予民族自治州、自治县(旗)人大常委会部分立法权,因为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关系需要用民族自治法规来调整,而人民代表大会一般一年只召开一次,一次会议不可能审议太多的立法议案,所以,自治州、自治县(旗)人大常委会享有单行条例制定权是必要的,建议国家立法机关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地方组织法时赋予自治州、自治县(旗)人大常委会单行条例制定权。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行使。立法权的行使制度,是立法体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有了这方面较为完善的制度,才能保障享有立法权的机关充分行使立法权。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行使方面,如何理解和把握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不得同宪法和法律相低触这一立法原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个间题处理不好,或者影响国家法制的统一,或者会损害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挫伤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积极性。什么叫不与宪法、法律相低触呢?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指不得同方针、政策、法律原则相抵触,一种是说同具体政策、具体法律条文也不能相抵触。对这个问题,前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同志在《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一文中有过阐述。他说:“地方立法的根据是什么?一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需要。限制只有一条,就是同国家宪法、法律、政策、法令、政令不抵触。这里讲的政策,是中央总的方针、政策,而不是一些具体的政策,具体的政策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解决。”彭真同志在这里是针对地方立法而言的,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也同样适用。在同国家总的方针、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不相抵触的前提下,民族自治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国家法律的具体规定作某些变通,是必要的。例如,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民族自治地方作了变通应当允许的。因为作这样的变通,并不违背婚姻法的基本原则。由于“不抵触”的确切含义不明确,实践中就难以把握。如四川省阿坝州制定实施四川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变通规定时,将“征用耕地三亩以下,其他土地十亩以下的,由县人民_政删比准”变通为“征用耕地五亩以下,其他土地十五亩以下的,由县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时,有的同志认为,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土地的权限是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定的,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无权变通,要变通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于是四川省人大民二委和法制工作室联名向全国人大有关部门请示。最后,全国人大有关部门答复以不作变通为宜。如呆作这样的变通就是与国家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的话,那么我们对以下现象又作如何解释呢?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有权对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请看:全国人大制定的邢法第141条规定:“拐卖人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邢。方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规定,,拐卖人口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到处死刑。这一修改使对犯拐卖人口罪的处罚可超过有期徒刑的范围,这是否与邢法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呢?如不相抵触,那么,前述四川省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对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土地权限的变通是否与国家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就值得思考了。如果说不抵触的基本原则是提法上要完全一致、数据上要绝对相同,那么,所谓自治条例也好,变通规定也好,都只能比照相应的法规重抄一遍。如果完全照搬照抄,那就没有必要搞什么自治法规和单行法规了。要搞,就必然要有所区别,有所发展。然而,前述的几个婚姻法变通规定是把结婚年龄提前了两岁,拐卖人口罪的处罚又从五年上升到了死刑,唯独四川省阿坝州将征用耕地三亩以下变通为五亩以下,其他土地十亩以下变通为十五亩以下就不行,这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范围。立法权的范围,也是立法体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有了这方面较完善的规定,享有立法权的机关才能在明确和规定范围内进行立法活动。现行立法体制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个较大间题就是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范围如何划分?与此相关,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范围这个间题上,提出了自治州、自治县人民政府是否有行政规章制定权这个间题上。根据现行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享有行政规章制定权的有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这里没有提到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表明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没有行政规章制定权。但是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又有行政规章制定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34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地方的各项开支标准、定员、定额,可以制定补充规定和具体办法。第43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制定管理流动人口的办法。第44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制定实行计划生育的办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这些规定,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有权制定行政规章。事实上,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也在行使行政规章制定权。如云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州级机关制定的实施《自治条例》的具体办法,就是行政规章,四川省的甘孜州、阿坝州制定的计划生育办法规定州人民政府可就实施中的间题作出规定,这实际上是明文确认了州人民政府享有行政规章制定权。自治州、自治县人民政府到底能否行使行政规章制定权,建议国家法律对此明确规定。我认为,国家法律应该赋予自治州、自治县人民政府行政规章制定权。理由是:第一,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而人民代表大会通常是一年召开一次,一次会议不可能审议太多的立法议案,所以,有些调整民族关系的规范性文件无法以民族自治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只好以行政规章的形式颁布施行。第二,各自治州、自治县制定了或正在制定的自治条例,但自治条例毕竟规定得过于原则,为了便于自治条例的顺利实施,自治州、自治县人民政府需要制定便于操作的实施细则。

查看全文

论机关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机关党组织是整个党的组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个特殊性很强的领域,研究它的特性,摆正它的地位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做好机关党的工作的前提。

一、机关党组织具有鲜明的特性

设在党政机关中的党组织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它同样具有基层党组织的一般属性。如:它应该成为一个战斗堡垒;应该成为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应该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等。但同时又具有特殊的个性。我认为其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机关党组织具有特殊职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随着组织的壮大,于20年代末,便有了比较健全的机关党组织。自此以后,它便具有与其它领域的基层党组织不同的特殊职能。1941年,邓小平同志在论述政府机关支部的工作时就指出:“政府机关支部与一般农村支部的对象不同,有其特殊的任务。”这主要有:第一,在机关范围内向非党员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主张;第二,党员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团结与推动非党员积极负责地工作;第三,党员在政权中要奉公守法,遵守纪律;第四,支部无权干预各种行政工作,但支部了解的群众意见和党员、非党员的表现,要及时通知党团(即党组的前身)和报告党委注意;第五、支部直属于党委指定的部门管理,不属于党团指挥,但党团的决议凡涉及支部执行时,应通知支部,支部亦必须执行;第六,支部组织是绝对秘密的;第七,支部定期向上级党部做报告。并接受其指示。这些概括虽然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其基本精神,除战争年代所必需的以外,至今仍有指导意义。1948年,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总支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把机关党组织的任务更集中地明确为,第一、领导大家学习;第二、党务工作;第三、照顾同志们的生活;第四、做居民工作。1956年,党的八大,系统地总结了机关党的工作,第一次把机关党组织的职能写进了党章。党章在规定了企业、农村、学校和部队中的党的基层组织应当在本单位起领导作用以外,又单独规定“在机关中的党的基层组织,由于机关工作的特殊条件,不能领导和监督机关的工作,但是应当对于机关中的每一个党员(包括行政负责人)的思想政治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应当经常关心机关工作的改进,加强工作纪律,同官僚主义作斗争,及时地把机关工作的缺点通知本机关的行政负责人和报告党的上级组织”。此后的第十二大、十三大党章虽然在表述上有些变化,但仍沿袭了这个基本内容,即: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但要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并协助行政领导改进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从我们党的早期到现在的党章,都对机关党组织的职能有单独的、不同的规定。这也是机关党组织与其它领域的党组织最重要的一个区别。

2、组织机构上为双重设置,即在党政机关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的同时,还设置了党组。党组及其前身党团在我党与国民党进行议会斗争中和三三制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中央即发出通知,在党政机关中既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又建立党组,党组不领导机关党组织,但要指导机关党组织的工作。机关党组织设置上的这个特点也是与其它领域的党组织不同的。

3、机关党组织是设置在党政机关里的基层组织,即它是在执政党的核心部门和政权机关的中枢部位开展党的工作,而不像其它领域的党组织是直接设置在各行各业的基层单位里。

查看全文

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及作用

摘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很多设计师会把陈设艺术应用到房屋装修中,以此加强室内空间的立体感并且带给人艺术上的视觉感受。在室内设计中运用陈设艺术主要是将一些元素和色彩进行融合,通过对艺术的完美应用实现现代室内设计的美感体现,本文主要就陈设艺术的特点进行简单的陈述,并且将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陈设艺术;现代室内设计;地位;作用

一、陈设艺术的发展特点及分类

1、陈设艺术的发展

自近现生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生存环境就发生了基本的变化,房屋结构组成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开始向混泥土构造发展,这种表面的变化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开始向冷单调发展,由于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了混居和暖色调的居住状态和环境,所以人们试图去改变这种单调的环境,陈设艺术就是从这时开始兴起并且逐渐发展的。陈设艺术的提出使得人们渴望改变钢筋混凝土建筑带来的冷漠单调的居住氛围,所以人们开始想要通过在室内环境中加一些色彩和有趣的元素来改变这种氛围,这就导致陈设艺术理念开始应用于建筑的室内设计中。陈设艺术主要是通过对房屋内部环境的设计和改变来对房屋的整体效果进行美化,陈设艺术可以展现室内空间的个性,主人可以通过对陈设艺术的不同应用来表现自己的喜好以及兴趣,将自己喜欢的元素加到室内设计中,并且搭配上不同的色彩,使得室内设计开始变得张扬,这样可以很好地表现主人的性格以及个性,是建筑室内设计的一大进步。

2、陈设艺术的分类

查看全文

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现代人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社会,由于机械化、电气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体力越来越少,肌肉能量的付出越来越少,于是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需要。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完成对青少年体育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娱乐教育、余暇教育,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身心健全发展的人。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从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体育家袁敦礼先生认为体育家必须懂得教育,而不懂得体育的教育家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秀的教育家。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他还指出素质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面向全体学校;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三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1、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1在新“的世纪里,世界各国都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放在一个重要地位,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培养更强的新一代人,成为几乎每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为我们指明了迈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查看全文

林业生产建设地位和作用探讨

摘要:我国林业建设工程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受到了重点关注。但是,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提出相关性改进策略,进一步促进林业建设工程迅猛发展。

关键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生产建设;地位;作用

林业调查对象不仅包括国有林业局以及自然保护区,还包括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者县级形成区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就是合理规划和设计林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可引导和促进林业建设工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获得较全面和正确的目标详细内容后利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将具体林业任务展示给人们。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策略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地位和作用

1.1可起到基础保护作用

社会对于生态资源的需求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呈现出逐年剧增的趋势,因此,在我国社会发展中,重点关注了资源保护项目,我们发现,项目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因为存在资源保护机制严重缺失以及严重缺失科学化管控手段、管控机制等导致项目未能顺利进行,尤其是在林业调查规划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不能全面维护有价值的信息,二是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调查报告,严重制约了整体信息处理项目实效性,基于此,林业部门必须要重点关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问题以及建立健全完整的数据以及信息收集机制,对规划项目合理性的调控进行进一步强化以促进基础保护作用有效加强。

查看全文

新时期县级发改委地位与作用探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改委职能和履行方式发生相应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旧职能转换交替过程中,我省一些县市发改委同志反映基层计委职能弱了,调控手段虚了,工作难度加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年9月对我省部分县市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中形成的一些初步认识作一交流,以供进一步研究探讨时参考。

一、职能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目前,我省县级发改委正处在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改革进程,部分县市发改委在自身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1、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不利于工作展开。今年以来,我省各设区市县级发改委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要求先后启动了机构改革工作,原县计委也由“发展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但机构改革后,不少县级发改委在职能整合、人员、经费调整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机构设置多样。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省、市、县机构的设置不要求与上级机构对应,不搞一刀切的精神,我省县级发改委机构设置出现了多种模式。从机构合并情况看,物价、体改委的并入,信息中心的归口各县做法各不相同。有的县区物价、体改委已实质并入发改委,信息中心也归口于发改部门,原物价、体改委各项职能也与原计委职能基本融合成为发改委职能;有的县区物价部门并未实质性并入发改委,信息中心的归口,有的县在发改委,有的县在政府办,并入机构各项职能没有有效整合。从运行情况看,机构设置的多样性,上下级部门不对口,在日常工作中增添了很多麻烦,不便于管理,不利于上下级工作衔接。

(2)人少经费紧问题显现。各县发改部门在履行自身行政职能的同时,工作主要围绕县(市、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展开,许多中心工作均由发改部门牵头进行,可谓千头万绪,疲于应付。原计委编制较少,不少县市发改委机构合并后,相应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而人员、经费没有相应增加,经费和人手紧张的问题也就比以往更为突出一些。这次调研的县区在岗人员(含事业编制在岗人员),平均为13人;办公经费如仅从每年财政预算看,多的有十几万,少的只有1.2万元,只有少数县区因项目工作力度大或有其他的政府认可收费来源的因素,经费较为充足。经费的不足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办公条件差也难以适应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需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