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提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21:20: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位提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当前经济宪法地位与提升
本文作者:楼恩满工作单位:中共广西梧州市委党校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宪定的经济成份,其宪法地位是通过宪法规范来确立的,宪法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位置,以及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基本政策。对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进行研究,认清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是如何得以确立的,非公有制经济有着怎样的宪法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有没有过变化,这对于进一步加深对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关政策的认识,颇具理论指导意义。
一、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确立的前提条件
非公有制经济的合宪性是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确立的前提条件。所谓合宪性,是指符合国家性质要求和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对一个国家的性质即国体作出规定后,就要对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作出规定。国家的性质决定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应该符合国家性质的要求。我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和主体。公有制经济自然是符合社会主义性质的,而非公有制经济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呢?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社会主义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因此,社会主义是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制定的,1954年的宪法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6都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º但是,那时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是暂时的。按照列宁过渡时期学说,在经济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必然有一个过渡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在过渡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利用自己的统治地位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1952年12月,党中央根据列宁过渡时期学说,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4年宪法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写了进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是要解决所有制问题,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随着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了。因此,1954年的宪法形式上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存在,实质是确定其不应该存在,至少是不应该长期存在。非公有制经济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性质要求的,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违背的经济成份,是要对其进行改造的。所以,非公有制经济虽然宪定了,但只是形式合宪并非实质合宪。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过去我们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¼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½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¾邓小平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些深刻论述,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1984年1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5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6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1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1月,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并不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份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非公有制经济符合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和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定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实际上是确立了个体和私营经济成份存在的经济制度基础,也就是确立了个体和私营经济符合社会主义性质要求和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从而使个体和私营经济从形式合宪到实质合宪。
二、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的确立
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确立的前提条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合宪性,因而,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并非伴随着宪法的制定同时确立。前面说到,1954年的宪法是否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合宪性的,所以,依据1954年的宪法,非公有制经济是没有宪法地位的。其后的1975年的宪法和1978年的宪法,没有对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作出宪法规范。À因而,在这两部宪法施行期间,也没有确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1982年宪法的制定和颁布施行,有学者认为这是第一次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但是笔者认为,1982年宪法的制定和颁布施行,并没有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理由是:第一,1982年的宪法只是对个体经济作出规定,并没有对其他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作出规定,个体经济只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其他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合宪与否都没有确定,怎么能说是确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呢?第二,1982年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总的来说是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1982年的宪法第六条只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并没有确立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存在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本质上是排斥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第三,1982年的宪法第十一条对个体经济作出了规定,允许城乡个体劳动者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并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这只能说是确立了个体经济宪法地位,不能说是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依笔者拙见,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首先,要在宪法上确立一种不排斥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次,要确认主要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合宪性。再次,要确定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即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实现了这三个条件,才能说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而这是对1982年的宪法经过两次修改后才完全实现的。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一个宪法修正案,确认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即私营经济的合宪性,接着在1988年6月3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了5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6。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二个宪法修正案,确定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要求经济主体具有利益和经济行为的独立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但是不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是一种不排斥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经济制度。所以,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是经过1988年和1993年两次修宪后才确立的。1993年第二个宪法修正案,是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确立的标志。到此时,非公有制经济才成为与公有制经济相对应的,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的经济形式,才具有宪法地位。
经理怎么提升品牌销售地位
有人将销售执行简单地看作开发新客户、开发空白市场、管理经销商、带动铺货、策划促销活动、做售后服务等工作环节,实际上,能做好上面几项工作可以算是合格的销售人员了。但对于一个区域经理来说,如果只是围绕着这些项目工作,不仅不称职,而且不合格!
市场每天在发生无法觉察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积累要么在强化现存的竞争平衡,发生“马太效应”;要么是改变现状、打破竞争格局,让快鱼吃掉慢鱼。
你的品牌无论在市场中处于何种竞争位置,都必须站在竞争格局演化趋势的高度,评估自己及竞争对手的市场举措,准确判断未来的变化方向。因此,对于区域经理来说,不谋长远,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地。
用策略思想指导销售,使销售执行既可以借助营销势能,又具有明确的策略方向,那么,你每一次、每一天的销售行为都会是在做“加法”,直到在你预定的时间与地区出现突破性局面。
本文探讨在区域市场如何实施大规模攻击战的方法,无论对市场的领先者还是进攻者,都是适用的,而这里所说的区域是指至少包括一个省以上的区域。无论区域范围的大小、乃至全国市场,流程与方法是通用的。大规模攻击战指战役目的是在多个地区、重点渠道,迅速地提升覆盖水平、销量及占有率,同时这种提升可以改变区域市场内的整体竞争格局,提高自己品牌的市场地位。
第一步:竞争敌对评估
剖析农民弱势群体地位提升对策
关键词:农民弱势群体改革
摘要:在“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的解决是重中之重。多年来,农民在我国一直处于弱势群体地位,这种弱势群体地位是我国农业、农村中诸多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改变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是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村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
判断某一群体是否处于弱势地位,不应该以该群体人数的多寡作为依据。农民虽然是我国人数最多的群体,但是其弱势地位在许多方面都有表现。
一、农民弱势群体地位的表现
面对自然条件和市场的弱势。农业是自然依存度很高的产业,农民只能在既定的自然条件下开展生产;而在当前条件下,我国对水旱、台风、虫害、霜冻等不利自然因素的控制和抗拒能力还很弱。这使农民在自然条件面前处于弱势。农村信息闭塞,农民缺乏收集、运用市场信息的能力,难以灵活适应市场调整生产;农产品的难保存性、农业市场主体的多而分散等特点,使农民在市场上讨价还价的余地较小;农产品市场需求弹性小,农民面临着更多的需求约束,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增产之间不一定存在着正比关系;农业生产往往以“年”为单位,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积累速度慢,资金运用效率低;在加入WTO以后,相对发达国家运用现代化、资本化、规模化手段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群体而言,我国农民也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文化素质方面的弱势。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目前在我国9亿多农村人口中,有2亿多文盲和半文盲,占整个农村人口的23%。在4.6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2.61%。这种状况,使农民科技水平低下,法律法规也知之甚少,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文化心理层面,农民普遍存在着逆来顺受的文化取向、消极认命的人生态度、迷信鬼神的封建意识等,折射出农民思维、行为方式的弱者取向。
工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提升
摘要:对于企业来说,工会组织一直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的企业都没有重视起工会的价值。通过对工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工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如何提高工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进行思考,以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工会;人力资源管理;工会管理
工会代表的是员工的合法权益,该组织会收集各部门员工的详细信息,以及来自于员工的想法与建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如果企业能够做好人力资源的分配与管理,那么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时,将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说,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当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力量,而且能够有益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1工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状分析
工业组织的出现最早是在西方的工业革命中,但是我国的工会组织是按照我国的国情来发展的,所以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我国的工会组织代表的是企业内职工的合法权益,其重要作用就是为了能够确保员工的权益不受到侵犯,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保证企业的权益。同时,工会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优势,能够协调处理一些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充分地发挥员工工作潜能,有效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企业的工会组织不仅能够有效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还能够为员工的情感提供一个发泄的出口,当员工对企业有什么意见时,都可以向工会组织反映。在开展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会组织因为员工的事情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交流,或者是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起解决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一些矛盾,使得员工能够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有很多的企业都没有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而且也没有发挥工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如企业没有制定出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或者是制定出的制度都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相关制度的制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承认工会组织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为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企业应该明确工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工会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个性化服务提升社会价值地位论文
论文摘要: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个性化服务措施及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其目的在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及社会地位。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财富的积累、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个人的发展都要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其特点是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社会经济日益信息化,知识和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首要推动力,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针对个体用户需求,开展针对其用户特性的信息服务来满足用户的服务。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信息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可能,如何深化个性化信息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广大图书馆用户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将对知识管理与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
1.1从管理对象看由“管载体”向“管内容”过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但在不同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特质。在古代文献典籍即为知识管理对象,如东汉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收集文献材料与文献资源而编撰的七录、七略等均属知识管理范畴。但传统图书馆从对象上看,实质上是一种整体性的、宏观性的知识管理;现在,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不仅应当提供寻找书籍的简单服务,还应有能力向用户直接提供具体的知识单元信息服务——实现对知识的增值服务。这种从管载体向管理具体知识单元的嬗变,便构成知识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之趋向。
1.2从管理理念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对隐性知识管理,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人现象的知识;关于自然规律和原理方面的科学理论;关于技能和诀窍方面的知识;知道是谁知道怎么做的人力资源知识。隐性知识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随着知识创新价值的提升,隐性知识与创新之间的内在相关性逐渐引起重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创造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通过隐性知识的表述转化成不断积累和共享的知识库,使馆员通过共享这个知识库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从而普遍地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掘信息与知识资源的能力。“提高最需要的人在最需要的时间得到其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的效率和能力”,显然,实施隐性知识的管理就必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执行力管理国企巩固市场地位提升核心竞争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国有企业执行力的内涵;国有企业执行力存在的问题;提升国有企业执行力的对策建议;结束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执行力就是由企业领导者发起并最先掌握、国有企业高层领导者决策水平不高、国有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战略决策不科学、国有企业员工的执行能力不足、国有企业缺乏执行力文化的塑造、国有企业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分层次培养国有企业员工的执行力、构筑优秀的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建立国有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国有企业执行力的科学流程、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企业执行力的提升,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国有企业要想克服客观条件的局限,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生存、发展,就必须提升国有企业的执行力。因此,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执行力的不足,探讨合理的现实途径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提升执行力建议
1国有企业执行力的内涵
参考对执行力含义的理解,国有企业执行力就是由企业领导者发起并最先掌握,国有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各个经营决策单位、各个岗位的职工贯彻执行经营者制定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制度措施、方案计划和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能力。简单地讲,国有企业执行力就是企业各级执行主体按照规定的标准,以一定的速度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应该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企业执行力的强弱程度将直接制约着企业的经营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
2国有企业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沱江市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长江三峡和三峡的东大门。西汉元年始置县治,因“蜀江自此如乔木分枝”而得沱江之名,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1996年撤县设市。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称“鱼米之乡”。全市国土面积13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98万亩。全市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98个行政村,总人口50.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29万人,农户9.8万户。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总体要求,坚持“一主三化”的指导方针,突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环境兴市、诚信建市、开放活市、法德治市”战略,努力把沱江建成湖北新兴的工业强市、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市、依托三峡的现代化卫星城市,促进了市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9亿元,同比增长12.9%;完成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15.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26.1%;实现外贸自营出口439万美元,增长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增长5.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23.7亿元,增长12.1%。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元至9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5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财政收入2.1亿元,增长20.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880万元,增长34.3%;完成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12.25亿元,增长5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4亿元,增长13.3%;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56元,同比增加290元,增长15.5%。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域经济的强力支撑,2003年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516家、1131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58家;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2%;全市民营企业实交税金12143万元,占全市工商税收的64.9%;全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9070人,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82%;全市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6个,拥有省级以上著名商标6件。
一、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着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1、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我们按照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要求,从1997年开始,在三峡市率先对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全面推进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为重点的民营化改革,全市原有412家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通过实行“企业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而转制为民营。在2002年全省发展民营经济暨县域经济现场会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其作法和经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改制过程中因企制宜实行“三个一批”:一是依法破产,盘活一批。对技术落后、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和民营化重组。近几年来,先后对市针织内衣厂、市床单厂、市汽修厂等企业实施破产清算,彻底解决了其债务、人员包袱。二是股份改造,转让一批。特别是对原有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企业,通过经营者回购职工股、国有股的方式,由经营者集中控股经营,实现经营者高持股、高风险、高回报。酒业公司、三宁公司总股本的60%以上转让给了经营层,助力公司国有股份全部转让给了经营层。三是卖断产权,出售一批。对既无当家产品、又属传统产业、重组盘活困难的企业,采用整体拍卖、一次卖断的方式彻底改革。
民营化改革的彻底推进,极大地增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过去那种企业依附政府、安于现状的局面被打破,企业经营者主动迎接市场挑战、求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困难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招商引资重现生机。通过全面改制重组,全市近3亿元的土地、厂房、设备等闲置资产被盘活,安置职工再就业1万余人。国有骨干企业改制后,结束了过去徘徊不前的局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酒业公司改制后近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8.3%,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6.41亿元、利税1.3亿元,综合实力连续五年进入全国白酒行业前十强;今年正在实施的1万吨优质沱江大曲扩建工程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2亿元。三宁公司改制后企业积累全部投入发展,每年技改投入在3000万元以上,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1651万元,分别增长21.3%、45.5%。助力公司改制后先后在监利、重庆等6地投资办厂,已形成年产15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
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探讨
[摘要]当前,人力资本的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现象在我国社会上十分普遍,影响着收入的代际不平等性。通过阐述现阶段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代际传递的现状,基于实证方案设计对人力资本视角下的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运用公共教育资源改善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人力资本;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
代际传递效应,即父母直接通过社会关系及权力来决定子女的就业问题。家庭背景越好,子女在毕业时的工作落实情况和薪酬就越好,这种现象充分表明了不同经济地位的子女,即便是受到同样的高等教育之后的结果也存在差异。因此,中国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否具有代际传递效应,是被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人力资本投资与代际传递的现状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对应,主要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通过与人身自由联系在一起,从而不会随着物资产品的出卖而转移。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包括在教育及医疗卫生上的支出,教育投资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投资内容,可以提升劳动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工作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劳动生长率。因此,人力资本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支出增长也是促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目前,我国对于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出,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健康,一个家庭中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到子女的发展以及家庭个体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很有可能产生代际传递效应,通过影响子女的生命健康、教育水平以及性格特点,从而影响到子女成年后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且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综合我国现有的少量研究成果看出,我国同样存在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效应,贫富差距会影响子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同时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会促使代际传递效应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我国2017年的家庭金融调查之中显示,家庭的资产情况会受到户主受教育年限的影响,并且随着户主受教育年限的增长逐渐呈现递增的趋势,说明教育对于家庭在积累财富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教育作为除了医疗卫生方面之外,人力资本投资支出最主要的路径。在我国2020年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显示,26-35岁大部分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成年人,都具有进一步接受教育培训的强烈意愿,年薪在20-30万元的中等收入者非常愿意为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行投资,而低于20万元的低收入者也同样希望自己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提升。因此,从我国整体的调查情况来看,市民对于教育方面的投资意愿始终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人们还是非常重视自身的文化水平,愿意为其进行一定的投资[1]。
二、基于人力资本的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分析
数字经济与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
内容摘要:数字经济能否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目前缺乏数字经济与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定量检验,使得二者的关系难以进一步解释。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GVC指数,借助OECD和WTO的2018版TiVA数据,从价值增值角度考察了主要国家的贸易地位,并从贸易地位角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由此得到结论: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GVC地位指数的提升,提高了国家贸易地位,对于一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数字经济;贸易地位;贸易高质量发展;GVC;价值增值
在传统理论中,国际贸易指的仅仅是货物和服务贸易,而在全球生产与分工日益紧密的环境下,它逐渐转变为“任务贸易”(WTO,2011),全球投入与产出相联系的贸易模式往往比无联系的贸易模式带来更大的贸易利益(Antràs,de Gortari,2019)。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廉价劳动力和制造大国的优势生产出低价优质的出口商品,使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取得了大量份额,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国际贸易中,数字资源逐渐成为主要竞争力,未来贸易的发展常态将会是由政府主导的数字化发展(王玉柱,2018)。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悄然产生(裴长洪等,2018),它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现代信息网络的载体功能,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对于经济结构的优化也有着关键推动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导动力(世界银行,2017)。可以预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力量(任保平,2020),一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将会影响其贸易高质量发展。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数字经济对于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数字技术通过减少企业在试图加入全球价值链时面临的许多障碍来鼓励其参与全球价值链。扩展高速互联网接入和扩展电子商务等数字技术还加强了更广泛的库存和物流管理,从而提高了全球价值链制造部门的参与度(Fort,2017)。但发展中国家也可能会因为数字技术可以缩短供应链长度的特性,而失去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机会(WTO&IDE-JETRO,2019)。数字经济是否会影响一国的贸易高质量发展呢?易宪容(2019)等学者基于现代经济学分析认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是促进贸易升级的关键要素。任保平(2020)从产业角度分析,认为数字经济促进了新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融合,从而促进高质量发展。但目前缺乏数字经济与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定量检验,使得二者的关系难以进一步解释。明确数字经济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可以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的研究领域以及贸易发展的多种可能,为提高我国的贸易地位、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贸易高质量发展——基于贸易地位的评估
贸易地位是衡量一国贸易发展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随着国与国之间分工的细化,传统的贸易数据与计算方式已经不能有效反映出新时代下的贸易状况,而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联合的附加值贸易数据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Koopman等(2010)通过对增加值贸易的研究,将出口贸易进行分解,由此构建了GVC参与指数(GVC Participation)和GVC地位指数(GVC Position),分别用来反映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和国际分工地位。计算公式如下:其中,下标i、r分别表示国家和产业;Eir表示以附加值角度核算的出口总量,IVir和FVir分别代表一国出口总量中的间接国内增值和国外增值部分。本文根据OECD-WTO附加值贸易数据库,选取以2016年出口总额排名前15位的国家,包括美国、中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意大利、加拿大、印度、西班牙、墨西哥、瑞士、荷兰、爱尔兰,计算了各国2005-2016年的GVC指数值,就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入程度与国际贸易地位进行分析。虽然2005年中国的GVC地位指数较低,但随后几年有了很大程度提升。2005年GVC地位指数为0.113,在十五个国家中排名第六,处于中等水平;GVC地位指数在2009年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达到了0.204,中国的排名提升到了第二名;在2012年指数值为0.194,虽然略有下降,但排名上升到了第一名;GVC地位指数在2016年达到了最高,为0.271,保持了2012年以来的第一排名。可见,2005年以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高,2012年以后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充足的资源、丰富廉价的劳动力、高效的物流水平,以及日益加强的数字化技术,使中国在中间产品贸易中占据着较大优势,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的转变经历的过程也高于其他国家。2012年后,GVC地位指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国、日本和美国。日本在2005年GVC地位指数为0.214,在十五个国家中位列第一,而2012年日本GVC地位指数为0.174,有所下降,排名也下降到第二名;美国的GVC地位指数由2005年的0.185降低到了2012年的0.168,由于中国的后来居上,美国的名次下降到了第三。2016年虽然美国的GVC指数有所上升,达到了0.195,但仍处于第三。结合各国的GVC指数,可以发现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和地位都很高。相反的是,虽然日本和美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相对较低,但地位较高。GVC地位指数较低的是韩国、墨西哥、瑞士和爱尔兰,他们的GVC地位指数均呈负值,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中对国外附加值的依赖程度较高。
数字经济对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思考
【摘要】作为高中生,我们在学习之外,还应重视生活与社会事件的了解,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针对于此,下文分析我在课余生活中了解的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以供同学们参考。
【关键词】“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思考
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受到国际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非市场经济现象严重。那么,作为高中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应该如何定位呢?下文进行详细的分析。作为高中生,我们在学习之外,还应重视生活与社会事件的了解,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针对于此,下文分析我在课余生活中了解的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分析
对于市场经济而言,属于历史中的经济制度,具有内在规定性特点,也就是社会生产与流通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自发调节。此类内在规定性特征的表现形式较为丰富,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特点以及文化传统特征等不同,所以,市场经济的内容存在差异,无法进行市场净化的标准绝对化处理。作为高中生,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已经加入了WTO,但是,还有着“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相关问题。主要原因为:其一,在冷战时期西方资本注意国家出现了贸易待遇以及相关反倾销的歧视现象,也存在社会主义的阵营问题,做出了一些较为特殊的做法。之后很多国家都开始消防,创建了非市场经济方面反倾销机制,形成了多变贸易的相关规则。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化水平全面提升,但是还是存在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被其他国家认作是非市场经济的国家,导致对外贸易期间,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方面调查,待遇缺乏一定公平性,甚至出现严重的损失。其二,我国在国际谈判的过程中,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特定的条件之下,遭受到其他国家的非市场经济认定。当前,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成员中,只有我国受到了歧视待遇,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进步,难以在新时期社会背之下,形成良好的国际经济发展模式。我们高中生在学习以及探索的过程中,还需不断的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目标,正确进行探索,总结丰富经验以及学习规律,更好的完成目前学习任务,以此提升学习质量以及水平,充分发挥各方面学习方式的积极作用,达到预期学习目的。与此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我们高中生仍需改正自身的观念意识,充分意识到各方面学习的重要性,在合理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下,不断的增强自身学习效果,更好的参与到相关学习活动中。我认为我国在非市场经济地位方面,除了与其他国家传统计划经济国家防范相关之外,还在政治方面的排斥存在直接关系,属于冷战时期的产物,具有延续性的特点。我们高中生在研究以及学习的时候,应当做出全方位的分析与考察,了解我国的非经济市场地位问题原因,科学的进行学习,总结丰富经验,积极参与到各方面学习活动中。我们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了解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实际情况以及特点,明确为什么国际上会有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看法,在合理分析的情况下,可以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综合性的参与到探讨中。作为高中生,我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我国在以往的国际市场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非市场经济地位,各个国家的相关观念都根深蒂固,导致我国在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很难拥有自身独特的领域,也无法更好的控制出口贸易成本,甚至会发生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观念,了解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分析与交流,更好的完成当前的任务。
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解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