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温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21:02: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低体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全麻术后早期低体温护理论文
术后低体温是较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极易发生。手术创伤、失血、失液、内脏长时间暴露、冲洗液温度较低、术中输血、输液,加之麻醉后肌肉松弛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抑制等,均是术后低体温的诱发因素。术后低体温不仅使患者感到不舒适,而且使生命体征不同程度地偏离正常轨道,60%患者出现寒战[1]。低体温可使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增多[2]。又可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循环系统外周阻力增加,易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3]等。为了探讨全麻术后早期的快速复温方法,笔者对手术时间>2h的术后患者采取了复温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手术时间>2h的全麻患者90例,用随机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30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36岁。其中胃癌根治术34例,子宫颈癌根治术23例,乳腺癌根治术16例,直肠癌根治术11例,结肠癌根治术6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详见表1。
表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s)
注:三组间比较,P>0.05
1.2方法常规组30例,采用术后自然复温,寒战的患者可加盖棉被。观察1组患者采用热水袋保暖,即在患者去手术室后2h,于原床铺置80℃热水袋2个,分别置床中上及中下1/3处的盖被内,患者回房后将热水袋用毛巾包裹置足底及输液肢体下,直至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观察2组在观察1组的基础上,患者回房后立即换上加温液体静滴。即在患者去手术室后根据医嘱常规准备待输液体,将其置于40℃恒温水浴箱内,患者回房后立即换上此液体。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快输液速度30min,以后根据体温复升情况适当调节液速。如在30min内体温仍在36℃以下,则将电子液体加温仪置于输液管上,使输入的液体温度在38℃左右,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术中低体温缘由解析以及预防
低体温是指体温﹤36℃。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婴幼儿及老年患者。假如病人中心体温降低1℃,就会呈现寒战,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而且低体温使机体免疫功用降低,使血液稀薄度增加,外周阻力增加,血液回流迟缓,凝血机制紊乱。为了防止手术中多种要素所致低体温的发作,我们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获得较好的效果。
1低体温的影响要素
1.1低温环境
手术间的温度普通在22℃左右,关于半身或全身暴露承受手术的病人无疑是冷环境。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时,病人常常呈现体温降低,这是由于皮肤与环境温度差值过大,辐射和对流散热均显著增加。
1.2产热缺乏
术前禁食使机体释放化学能减少,慢性耗费性病人的体温调控才能缺乏,机体代谢率降落。
应激刺激及动脉血气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多途径低体温预防护理的实施方法及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于我院行LTH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C组30例和C+T组30例,手术室护理中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多途径低体温预防护理(即建立加温CO2气腹、输入液体加温、应用充气式升温毯、减少机体散热、补充能量等)。于术前及术中,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应激反应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结果:术中,C+T组患者血清应激反应指标NE、COR、NA均低于C组(P<0.05),C+T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PaCO2低于C组(P<0.05),PaO2高于C组(P<0.05)。术后12h,C+T组患者血清炎症反应指标CRP、TNF-α、IL-6均低于C组(P<0.05)。结论:LTH患者手术室护理中通过多途径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低体温发生风险,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进而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刺激和炎症反应程度,促进动脉血气的稳定。
关键词: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多途径
低体温预防;应激刺激;动脉血气;炎症反应临床上,因各种原因包括环境、病生理变化、药物等导致机体核心体温低于36℃的现象称为围手术期低体温(IPH)。而IPH的发生不仅是影响机体循环代谢功能、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增加手术创伤应激刺激、并发症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瘤病变等子宫疾病的重要方法,而手术实践中因创伤、麻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可诱发患者出现IPH,对手术效果及患者生命均造成严重威胁[1]。多途径低体温预防旨在结合LTH手术特点及创伤应激刺激程度,从患者生理基础、手术设备、保暖措施及能量代谢等多方面着手,实施综合性的前馈干预护理,以预防IPH的发生及其产生的负性损伤[2]。本文主要探讨手术室护理中预防患者低体温的多途径干预方法及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纳入时间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病例对象:我院收治的子宫疾病患者;样本量:60例。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LTH手术指征;(2)将本研究内容(包括目的、意义、方法等)告知患者,且取得患者知情同意;(3)所获取的病历资料能够支撑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所应用的护理方法有禁忌症者;(2)术前即已合并低体温体征者;(3)合并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者。收集、整理患者一般资料后,予以随机分为C组和C+T组各30例,并对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比较,P>0.05,如表1:
手术室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引入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接收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加强低体温护理。将两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鼻咽温度、手术相关情况、寒战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开始后30min、手术结束后的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室护理中加强低体温护理可防止低体温的发生,促进手术效果的提升。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室护理低体温护理腹腔镜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术式[1],但是该术式的手术时间长,容易导致患者在术中出现低体温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增加手术风险,并对患者的肾脏功能造成损害[3],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在直肠癌患者的腹腔镜手术中,应加强手术室护理,尤其是注意低体温护理。从我院收治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析,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治疗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中择取6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的病情均与卫生部颁布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版)相符合;(2)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自愿接受随访。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2)存在严重脓毒血症、腹膜炎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3)存在严重凝血机制障碍、出血倾向的患者;(4)存在手术禁忌证或者是不能忍受全麻的患者。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7.30±8.11)岁。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7.52±8.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相关指标的检查,加强疾病和手术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惑;术前做好手术器械、抢救药品的准备,并在术前30min检查器械和仪器的运行状态;术中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术后加强病房的环境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同时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予以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志。1.2.2观察组加强低体温护理。在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期间加强低体温护理:(1)心理干预:术前患者存在害怕、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加强护患沟通,将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减少患者的担忧、害怕情绪,同时将主治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介绍给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并提高配合度。(2)体表加温:护理人员在术前测量患者的体温,并实施包裹处理,佩戴好手套、袖套及脚套,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面积和时间,同时严格控制手术室内的温度,必要时可采用暖风机、电热毯,通过合理的调整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3)输入液体和灌洗液加温:在直肠癌病灶切除后,需采用灌洗液进行冲洗,故此可将灌洗液加温至38℃,防止出现低体温;将静脉输入液体进行预热,以36.5~37.0℃为宜,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将静脉输液的液体放置在恒温箱、加温仪中。(4)二氧化碳气腹的加温:使用STORZ二氧化碳气腹机进行加温,直至与患者的体温接近;同时严格控制患者的气腹压力,由经验丰富的医师主刀,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发生低体温、寒战等情况。(5)消毒液加温: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切口需要消毒,以防止感染的发生,等体温的消毒液可减小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6)呼吸器加温:针对使用呼吸器的患者,应对呼吸器进行加温处理,防止降低患者的中心温度。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对两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麻醉开始时、手术开始后30min、手术结束后的鼻咽温度。均进行测量并比较。(2)统计两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3)记录术中两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寒战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鼻咽温度。观察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麻醉开始时的鼻咽温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后30min、手术结束后的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手术相关情况。观察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寒战发生情况。观察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寒战发生率为5.88%(2/34),对照组为35.29%(12/3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5,P=0.003)。
3讨论
腹腔镜直肠癌术手术室护理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收治时间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以抽签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分别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和手术室低体温护理。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45.65±2.1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42~57岁,平均年龄(45.61±2.33)岁。两组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统计学软件处理校准,(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分组方式具有对比价值。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确诊为直肠癌;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依从性较差的患者;②表达能力障碍患者。1.2护理方法。1.2.1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室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为患者讲解手术环境和麻醉方法,帮助患者了解手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清洁工作避免出现切口感染[2]。术前3天予以抗菌类药物,减少肠道细菌,避免出现切口感染。术中巡回护士需对器械、纱条以及导线清点,保证器械的正常使用。术后为患者予以心理指导,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予以患者舒适的体位护理,检测患者的临床生命体征。1.2.2观察组。患者行手术室低体温护理。手术中需要保证患者皮肤的热量。①手术前需要为患者穿上长衣裤。将手术前器械进行充分准备,让其保持在最佳使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手术期间能够及时传递。巡回护士需对器械、纱条以及导线进行清点。通常情况下,腹腔镜手术属于器械依赖性手术,器械的好坏与手术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手术室护士需将器械的良好状态得以保证。做好患者的胃肠道护理,在手术前3天予以抑制菌类药物,这样可以使肠道细菌明显减少,在手术前一天需进行灌肠,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切口感染,对吻合口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②术中做好患者足部的保温,避免手术中暴露过多而导致患者低体温[3]。酌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电热毯,调整到患者感到舒适而温度。针对需要输液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将输液提前预热,进而保证患者的舒适度,避免导致患者体温过低。做好皮肤护理,加强清洁工作避免出现切口感染。③术后为患者的提供消毒护理,且做好预热。在患者的液体灌注以及消毒工作上可以先对液体进行预热,可以在手术室中予以患者加湿器,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时要保证温度控制在三十七摄氏度左右,提升患者的舒适度[4]。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参考《腹腔镜外科学》相关内容,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寒颤发生率、鼻咽温度变化情况。1.4统计学分析。数据确认无误后,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寒颤发生率的表示方式为(%),组间对比差异采用卡方检验;鼻咽温度变化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组间对比差异采用t检验。如果统计学中存在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寒颤发生率。两组的寒颤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的优势明显,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的寒颤发生率19.35%(6/31)低于对照组的61.29%(19/31),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2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鼻咽温度变化。两组的鼻咽温度变化对比,观察组的优势明显,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的鼻咽温附表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鼻咽温度变化(x±s)组别麻醉开始时(摄氏度)术前30分钟(摄氏度)术度(麻醉开始时、术前30分钟、术后3小时)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附表。
3讨论
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手术期间体温过低,会对其肾脏功能、心肌收缩力、药物代谢能等造成消极影响,使患者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患者生理功能以及术后康复[5]。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全麻药不但抑制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而且还干扰机体随环境变化的体液转移反应,让患者丧失增加肌张力的产热反应。低体温会加重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提升患者术后的感染风险,对于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常规护理虽然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往往患者会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在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予以患者低体温护理,往往可以降低患者的寒颤发生率,提升治疗的安全性。手术室护理中的低体温护理,能够有效稳定患者体温,缓解出现的不良刺激,促进其机体快速恢复。临床手术中患者出现低体温的主要因素是机体内产热少,患者自身的调节能力较差,且患者手术中人体温度低于35摄氏度时就有低体温的危险,甚至提升手术风险[6]。低体温护理需要保证患者病房的温度,予以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体温护理。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需主动对患者进行访视,并将手术环境和麻醉方法进行简单讲解,而后告知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手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明显缓解,恢复治疗疾病的自信心,从而使治疗依从性显著提升。予以患者低体温护理,通过予以患者适宜的温度环境,采用毛毯、热水袋等措施防止患者体热散失。可以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情况,避免患者出现颤抖加剧以及心跳减缓的结果。
手术室护理对直肠癌术的预防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9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直肠癌的临床诊断标准[2]。采取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23~75岁,平均(48.2±10.3)岁;对照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25~76岁,平均(49.5±1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3],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在准备手术时给患者穿上长衣和长裤以防热量散失;使用加温至37℃的CO2建立气腹[5];采取加温呼吸器以降低呼吸道散热;将消毒液加热后再使用;给患者双脚带上保温套;尽可能减少患者手术中的暴露面积;用手术间专用被子盖在患者手术辅料没有覆盖区域;使用病员加温系统并调至适当温度;输血或输液时使用加温器对血液或注射液进行加温,需要灌注或冲洗时,均先预热液体;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复苏时,继续使用病员加温系统进行保温[4]。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和护理满意度[6]。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比较。麻醉前,两组患者的鼻咽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对照组鼻咽温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鼻咽温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鼻咽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44/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8%(3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会出现贫血及体重下降等症状[7]。低体温症是受害者的核心温度下落到35℃度以下。如果体温下跌在32℃以下,情况会变得严重并最终致命。严重的“低体温症”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60岁以上的老人在气候特别寒冷的冬季,死亡率要比一般冬季高60%,其中“低体温症”是一个重要因素[8,9]。生命体征是血压、体温、呼吸及脉搏的总称,是临床护理人员评估患者身心状况的基础资料[10]。结直肠癌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内脏或肢体大面积、长时间的暴露,大量低温液体的输注,反复的长时间冲洗,麻醉药物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的抑制等,患者的体温会低于正常温度。患者机体中心温度低于36℃被称之为低体温[11]。研究表明,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的低体温现象采取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12]。临床护理人员应做到给患者双脚带上保温套;尽可能减少患者手术中的暴露面积;用手术间专用被子盖在患者手术辅料无覆盖区域;使用病员加温系统并调至适当温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鼻咽温度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手术室护理可明显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中低体温现象,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保温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可控式电热保温毯综合保温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采用可控式电热保温毯综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体温、凝血功能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体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短于对照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控式电热保温毯综合保温护理能够有效维持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中体温,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凝血功能障碍,预防术中寒战。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控式电热保温毯;综合保温护理;体温;凝血功能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部骨折、骨性关节炎等常用方式,手术过程中患者受室内体温低、液体输注、麻醉剂使用等因素影响,易出现体温下降现象,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术后恢复尤为不利[1-2]。在全髋关节置换术过程中实施多种复温、保温措施以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对预防体温下降而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等情况尤为重要[3]。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可控式电热保温毯综合保温护理,观察对其体温、凝血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女17例,男23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4.52±4.13)岁;疾病类型:股骨头坏死7例,股骨颈骨折11例,骨性关节炎8例,其他14例。对照组女19例,男21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3.44±4.28)岁;疾病类型:股骨头坏死8例,股骨颈骨折10例,骨性关节炎7例,其他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激素、免疫制剂等药物服用史;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术前体温>37.5℃及<36.0℃;血栓栓塞史。1.3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于术前0.5h将手术室空调开启预热,术中棉被遮盖非手术部位,减少肢体暴露,输入手术室常规温度液体;手术结束30min前将室内温度调至25℃,预防寒战。观察组采用可控式电热保温毯综合保温护理。(1)液体加温。将电子加温仪温度设置为37℃,然后加温药液与血液;冲洗液放在42℃水温箱中加热,使用37℃生理盐水消毒关节腔,纱布需提前用温盐水浸泡。(2)手术台加热。术前1h将可控式电热保温毯(北京禾和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7000型)铺至手术床,若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37.5℃,则停止加温。(3)消毒液保温。将消毒液提前加温至38~42℃,提醒手术医生缩短皮肤消毒时间,减少肢体暴露。(4)衣物保暖。使用保暖手术巾包裹患者非手术部位进行保暖加温,棉肩电覆盖肩膀,棉袖包裹上肢,棉脚套覆盖双腿。(5)术后保温:当患者进入恢复室时使用充气升温机进行保温,直至其离开恢复室,嘱咐家属对患者术区周围部位进行保暖。1.4观察指标(1)体温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手术结束时体温。(2)凝血功能: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采集患者5ml静脉血,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3)记录两组术中寒战发生情况。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早产儿护理分析论文
1早产儿的主要生理病理特点
1.1体温调节功能差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摄入能量少,体内糖元储存不足,产热少。汗腺发育不好,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极不稳定,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低容易出现体温不升,环境温度过高又容易出现发烧。[3,4,5]
1.2呼吸不稳定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稳定,肺和支气管发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容易并发肺透明膜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频发的呼吸暂停,导致呼吸衰竭,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3,4,5]
1.3消化功能低下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差,经口喂养困难;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不全,消化功能差,不恰当的喂养会造成喂养不耐受,甚至坏死性小肠炎,出现进行性腹胀;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易发生胃、食道返流,出现溢奶、窒息现象。[3,4,5]
1.4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来自母体的抗体、补体含量较少,故抵抗力差,极易继发感染危及生命。[3,4,5]
2早产儿的护理
治未病思想在手术室骨科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总结了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护理预防术后感冒、切口感染的应用情况。以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由创伤护理组采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护理的骨科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创伤护理组2012年5月~2014年4月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的骨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分析2组患者术后感冒、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感冒、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认为采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骨科手术护理对防术后感冒和切口感染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治未病;手术室;术后并发症
中医中的感冒,是指感受风邪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发热、恶寒、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1]。术后切口感染,是术后切口浅部组织出现化脓性液体、从浅部组织体液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及触痛。治未病思想自古有之,《黄帝内经》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明确了防患于未然的治病方法,并将其作为区分医疗等级的标准[2]。有《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又有《灵柩》:“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再者《淮南子》:“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唐代孙思邈:“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自古以来,中医就把“治未病”当作一项高超的医疗技术[3]。本院为骨科专科医院,骨科手术数量极大,需特别注意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感冒、术后切口感染主要病因是感受外邪,而外邪又因风邪易得,故避免感受风邪是治未病护理思想运用的具体操作[4]。对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感冒”、术后切口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及患者术后康复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由创伤护理小组采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护理的骨科手术患者,共2235例,其中男1657例,女578例,平均年龄(42.0±11.3)岁。对照组2012年5月~2014年4月期间,由创伤护理小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的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934例,其中男1451例,女483例,平均年龄(41±12.6)岁。纳入标准:(1)四肢闭合性损伤择期手术患者。(2)四肢内固定取出术患者。排除标准:(1)急诊手术患者。(2)开放性损伤患者。(3)合并颅脑、脊柱、胸腹损伤患者。(4)气管插管麻醉患者。(5)术前1周内有感冒症状患者。(6)其他部位有感染灶患者。(7)合并肿瘤患者。(8)合并精神疾病患者。1.2方法。1.2.1避风寒温度低于室温(22℃)时,患者术前嘱其注意保暖,注意添加衣物、被褥,避免受风。接患者时,嘱病房提前30min打开病房空调,调节温度在22~25℃,过床时动作迅速,减少患者暴露时间,护送患者至手术室途中,尽可能不暴露患者。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6~28℃,湿度控制在40%~60%,吸入加温加湿的氧气,麻醉及消毒皮肤时要注意保暖,避免过多暴露导致体温下降;术中注意手术部位以外的保暖,可适当增加盖被厚度、双下肢穿棉裤套、身盖“T”形棉被等;尽可能缩短皮肤消毒时间;消毒后先给患者适当保暖后再降低室温,增加患者舒适度。消毒后将室温调至22~25℃。所有静脉输液均经电子恒温水温箱加温至37℃;术野使用经温盐水浸泡过的0.9%氯化钠注射液纱布。临时暂停手术时也要用温盐水纱布覆盖切口。对失血过多患者,因时刻注意患者体温,避免体温过低,如患者体温过低(低于36℃),可用恒温毯保温。手术结束前30min通知病房做好病室环境和床单位的保暖。病房问题调节温度在22~25℃。病床采用恒温毯,提前将恒温毯开启,温度调节到37℃,患者到达病床10min后方可关闭恒温毯。术后嘱患者注意保暖,防寒。1.2.2避风热温度高于32℃时使用。患者术前嘱其避免过热,避免大量汗出,避免使用电扇直吹,使用空调降温,温度控制在25℃左右。护送患者至手术室途中,尽可能不暴露患者,避免受风,避免阳光直照。开始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8℃左右,避免温差大,消毒后将室温调至22~25℃,术中注意患者保暖。术后嘱患者注意避免过热。病房注意温度调节。1.3评价指标感冒:术后1周内患者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周身不适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即可归为阳性病例。术后切口感染:(1)术后切口浅部组织出现化脓性液体,(2)从浅部组织体液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及触痛。符合其中一个条件即为阳性病例。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麻腹部手术康复因素探讨论文
摘要:为了更多的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通过与传统的护理观念相比较,笔者认为应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防治术后低温及高血压、尽早给予半卧位、有效控制术后疼痛。
关键词:全麻腹部手术康复
KeywordsGeneralanesthesiaAbdominaloperationRehabilitation
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使全麻腹部术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何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是全体外科护士共同的护理目标。影响全麻腹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因素有许多,近几年来,此方面有大量报道。在此笔者对几个影响患者康复的不可忽略的因素综述如下:
1术前禁食
术前禁食是为了避免麻醉期间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对于全麻腹部手术尤其重要。传统的禁食时间为术前12小时禁食、禁饮,然而在临床上,许多因素如灌肠等肠道准备的过早进行,使患者空腹等待手术时间大大延长,极易产生饥饿感,增加焦虑感及不适感,降低机体抵抗力,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还容易导致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的发生,影响到患者的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