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20:30: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铁

地铁公共艺术现状研究

摘要:该文作者梳理中国知网中我国地铁公共艺术的相关研究成果,明确地铁公共艺术的概念与范畴,从艺术语言、技术表达、人文内涵、对比与发展四个方向厘清现有研究的思路框架与理论成果,指出地铁公共艺术研究由艺术性逐渐偏向在地性与互动性的研究趋势,同时反思相关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提出新的研究视角,旨在为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地铁公共艺术;艺术语言;技术表达;人文内涵;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站点的艺术化和人们情感的需求对地铁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公共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成为体现城市精神的地下窗口,连接着地上、地下两个空间,协调着人、地铁、环境三方的关系。近年来,部分地区的地铁公共艺术结合时代与地域文化而不断发展,为乘客带来良好的体验,但部分地铁公共艺术只是停留在装饰表面。笔者梳理2004年(知网中最早的地铁公共艺术相关文献从2004年开始)以来的相关研究成果,明确其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的方向,为我国地铁公共艺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地铁公共艺术概述

地铁公共艺术是放置在地铁站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保留了公共艺术作品开放性和文化性的特点[1]。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铁公共艺术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充,现有的研究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统一的界定。目前对地铁公共艺术概念的研究可分为范畴、性质、意义三个部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概述见图1。地铁公共艺术可概括为在地铁空间中以发挥地铁功能为前提,人人可观赏、参与,代表公众审美趣味、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反映时代变迁特征的壁画、雕塑、装置及其他具有艺术化特征的设计与活动。

二、文献研究现状

查看全文

地铁及岩土锚固技术探索

地铁自始建以来,就以快捷、大运量的特点在解决城市交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大、中城市人口集中,交通拥挤越来越严重,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地下铁道建设以它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我国城市交通建设中的佼佼者。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1.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和车辆的不断增加,在一些较为拥挤的大中城市地面交通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这些城市面临巨大交通压力。而地下铁道与轻轨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上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至今为止,我国已有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拥有多条地铁线路在运行,对这些城市的发展和提高百姓的日常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现在各大城市都把地铁和轻轨建设列入未来的城市规划中,有些规划的线路已经在建。可以说,我国地铁和轻轨建设的发展趋势是长期的、持久的。

2.地铁轻轨建设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带动作用

查看全文

城市文化中的地铁文化研究

本文作者:冯明兵工作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地铁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城市文化,这就确立了地铁与城市的依存关系。地铁正在将过去远离都市的一些地方变成城市,这一变化的结果必然会带来人口、资源的重新聚集、调配和迁移,进而又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社会活动、文化思想的巨大改变,这即形成了新的城市文化。从这个意义来说,地铁不可能改变其公共服务属性而脱离城市孤立存在。然而换一种角度来看,地铁所代表的人类智慧和科技文明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使城市变得更加宜居、丰富和美好。这是由地铁所创造的新的城市文明。其中,地铁文化对城市文化的价值体现为:(1)既是城市文化的物化形态,也是城市文化精神形态的存在方式。只要搭上地铁,就能看到最真实的巴黎!

这是《巴黎地铁杂货旅行》一书封面上的醒目标题。书中由地铁线路串起的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巴黎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学会了关照城市的另一种方式———地铁文化。显然,地铁文化之于城市,不仅是它所代表的现代交通文明,还在于它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承载一个城市文化的绝佳舞台。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具活力和魅力的品质所在,它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城市精神、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诸多特质,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建筑形态、行为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地铁文化。地铁拥有大量的人气聚集,既封闭又具流动性,这些都为城市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浓缩了都市生活的缤纷色彩,承载着快乐和忧伤,也交织着梦想与希望”[1]。也因如此,世界各国优秀的城市地铁都将这一人类巨大的公共资源倍加珍惜并施以利用,通过在地铁中溶入浓郁特色的城市文化,使地铁成为展示和传播自身城市文明的窗口。如世界最早的伦敦地铁,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各种不同年代建筑风格的车站,从早期的砖石拱形结构,到后期的纯钢铁结构,再到现代的钢化玻璃站台等。这些车站记录着100多年的地铁建设历史,展现出一个城市建设的沧桑变化。而地铁车厢里超过半数以上的乘客读书或看报,那份闲适与从容,也成为诠释伦敦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又如巴黎地铁,俨然成为艺人们的流动舞台,随处可见手持手风琴或吉他,或携带音响的艺人,让人们时刻感受到这座“浪漫之都”浓郁的艺术气息。由此可见,地铁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反映着人们对地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其既是城市文化的物化形态,也是城市文化精神形态的存在方式。(2)既是城市文化的创新形式,也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创新手段。尽管地铁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然而对于许多地区和城市而言,依然是城市现代化的一种新生事物。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地铁为城市开创了新的文明:地铁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环境,提升了城市的生活品质,塑造了新的城市形象。它为城市带来了快捷便利的交通文化,立体交通体系的时空文化,通畅文化,发达社会的象征文化等[8]。

因而可以说,地铁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一个城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城市文化,但总体而言,都是继承前一种文化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地铁文化显然也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相对于城市文化,地铁文化的形成、完善与发展要快速得多。地铁文化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人为影响较大,可塑性较强,这些都为地铁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此,利用地铁文化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已成为许多城市重要的创新手段。如西安地铁2号线北大街站,名为《百变》的文化墙将深浮雕的现代女性形象与浅浮雕的华丽唐装并置重叠,强烈的材质对比和时空交错感将“文化穿越”做到了极致,为西安这座古都增添了现代活力。又如,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成熟,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智慧型”轨道交通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上海、北京等城市正积极响应“智慧型”交通系统的建设。这一成果势必更大地惠及城市生态,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人文关怀。因此,由地铁文化推动的城市文化创新,不仅可以重新认识和发现城市文化的魅力,还在地铁文化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中给城市带来新的文化创造,促进城市的文明进步。(3)既能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也可创造出城市文化的新范式。城市文化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会形成与众不同的城市文化。正是这些千姿百态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丰富的世界。受不同城市文化的影响,地铁文化也会呈现出独特的样式和面貌,带有各自城市文化的独特印记。如台北地铁最“人情味”,上海地铁最“国际”,成都地铁最“休闲”,广州地铁最“民主”,南京地铁最“人文”,等等。这些地铁文化或已成为各自城市文化的一个标志,如果再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打造,或许能为各自城市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范式。例如,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兴建的莫斯科地铁,造就了极富特色的车站建筑、装饰以及浓厚的艺术氛围。这些造型各异的建筑,美妙绝伦的壁画、浮雕、雕刻、灯饰等,均出自前苏联时期最杰出的建筑大师和艺术家之手,由于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得地铁具有了永恒的、超越时空与国界的魅力”[9],使莫斯科地铁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铁”,“地下的艺术宫殿”。可以说,令人惊叹的地铁艺术无疑代表了莫斯科的一种文化范式。然而,对我国大多数城市地铁来说,成为一种文化范式还需付出不懈的努力。托马斯•库恩认为,“范式”代表一种理论体系,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也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9]。由此可见,要想成为一种文化范式,地铁文化应形成一套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的理论体系,其核心的价值理念要获得公众的普遍认同,要有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以南京地铁为例:南京是一个拥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都城,十朝古都的历史与文化无疑是这座城市最大的骄傲。2005年地铁建成之初,南京地铁1号线便专门辟出10面文化墙,用以展示南京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一国内创举得到了广大市民和“十运会”嘉宾的赞誉。2006年,南京地铁又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建设“人文地铁”的品牌战略,提炼形成了地铁文化的核心———“驰载人文、身心直达”的价值理念。经过几年的建设,南京“人文地铁”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它透过地铁环境、行为、制度和理念等各个层面反映出来。如开行“人文号”、“诗歌号”、“低碳号”、“青奥会志愿者号”列车,创建“糖果车站”、“和谐车站”等品牌车站,打造“昆曲进地铁”、“音乐楼梯”等品牌文化活动等,使南京“人文地铁”真正成为南京乃至江苏的一张文化名片。

如果将交错密布的地铁网络比作城市的“血管”,地铁所承载的正是一座城市的骄傲———文化,也只有文化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活力所在。如何把握好地铁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如何进行地铁文化的创新,如何推动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等,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还需地铁建设者、管理者和参与者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希望对地铁文化概念及其文化价值的探讨,能引起人们对地铁文化中深层次结构、要素的更多思考,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建设高品质的城市地铁,进而建设更宜居和美好的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查看全文

地铁火灾防治分析论文

1地铁火灾防治大系统的观点

以往地铁火灾的防治工作往往只着眼于在地铁系统内部发生火灾时的应对措施,多强调一些硬件设施的设置和完善,而没有从系统和全局上去认识地铁防灾系统。应根据地铁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条件,构建一个全局性的地铁防灾减灾大系统,以起到全面和彻底的“防”与“治”的作用。

1.1地铁火灾防治系统的组成

地铁火灾的发生过程可划分为灾前、灾时和灾后三个阶段,地铁火灾防治系统即根据这三个不同阶段进行配置,起到不同的火灾预防和控制作用。地铁火灾防治系统的组成及实施要点见表1。

1.2地铁火灾防治大系统的构建

地铁是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效益。因此,地铁火灾的防治不应只依靠地铁运营部门的努力,而应构建一个从政府部门到各相关执行部门(包括地铁运营部门、公安、消防、医疗、通信、新闻媒体、环保单位乃至民众)的全面的地铁火灾防灾救援体系。

查看全文

探究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浅析了目前广州地铁在运营安全管理方面的情况,探讨了提升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保障水平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对目前存在的或将来可能遇到的发展瓶颈做出预见性推测和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安全保障对策

一、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

广州地铁目前拥有8条线路、145座车站、运营里程达236公里组成的线网。每天平均客运量超过400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784万人次,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左右。地铁车轮滚滚,每天面临的最紧要问题就是安全。近年来,广州地铁公司坚持以安全运营为中心,狠抓运营质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网络,在员工中进一步强调了“安全乃企业立身之本”的观念,在运营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项措施:

1.制度保安全。在进度和安全的选择上,广州地铁永远把安全放在首位。保卫综治、绩效考核、运输管理、应急预案、安全管理等近88个安全规章为地铁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三铁”作风抓安全生产,落实事故“四不放过”,确保了地铁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2.设备保安全。广州地铁通过引进国际上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拥有一套较完善的运营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系统,确保安全、正常运营。运营设备设施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营安全与否。为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广州地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高维修质量。

查看全文

地铁公共艺术设计论文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从1990年至2020年的进化从侧面反映了城市化进程。而现如今,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其渐渐地失去了本土文化内涵,引发城市记忆危机。一座城市令原住民难以忘怀与割舍的、令游客流连忘返的恰恰是这里独有的记忆。因此,笔者从城市地铁空间入手,希望以公共艺术的方式来记录与呵护城市历史,促进大众与城市文化交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得地铁空间成为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阵地。

1城市记忆与地铁公共艺术

1.1城市记忆及其保护困境。城市是人们赖以生活的场所,承载着人们共同的记忆,因为记忆大众才有共通的精神感悟,城市文化才得以延续,城市才能更好发展。布正伟①认为,城市记忆是人们对城市环境及其形态要素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认同后产生的集体记忆[1]。城市记忆不同于城市认同,它具有连续的时间性特征。城市记忆以一个叙事者的身份,向我们诉说它的历史变迁与未来的发展,它的魅力在于不断增加的时间价值与大众人文情感的相互渗透。城市记忆是过去、当下、未来的集合,一座有记忆的城市,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它在阿尔伯蒂②看来是不可或缺的,他认为失去其起源的记忆与连续性原则,城市将濒临毁灭[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市记忆具有的地域性,使之表现出独特的城市风貌。20世纪是一个“大发展”和“大破坏”的时代,城市中的“建设性破坏”始料未及,屡见不鲜[3]。近年来,不难发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风貌逐渐趋同,城市本身失去了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价值,城市记忆开始消失。2002年,为了挽救失去的记忆,青岛市率先提出“城市记忆工程”,随后各个地区纷纷响应。纵观全局,中国针对城市记忆展开的实践保护等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4]。因此,笔者希望以小见大,从城市地铁空间入手,通过案例分析现下及未来塑造城市记忆的艺术化方式,响应城市记忆的实践保护工作。1.2地铁公共艺术概述。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内服务于公众的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它的归属是大众,以艺术化的手法传递大众信息。从艺术社会史的角度看,公共艺术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审美关系。在学者翁剑青看来,其既是一种外在的、可视的艺术运作和存在方式,同时在整体上又是一种蕴涵丰富社会精神内涵的文化形态[5]。因此,公共艺术的本质是公众性与社会性,并且会因所处的环境而被赋予新的内涵。1863年,全世界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地铁公共艺术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城市的独特风貌。地铁公共艺术属于交通类公共艺术,存在于地铁空间中,虽受限于地下空间的局限性,但因其自身独有的公众性与文化性的艺术特点,使得空间重新焕发活力,促进人与城市的良性互动。1.3城市记忆与地铁公共艺术的内在联系。在城市快发展、快扩张的大环境下,商业文化侵占地铁空间,虽为城市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城市人文关怀意识淡化所引发城市记忆危机,使其失去了特有的内在文化价值。地铁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行为活动联系紧密,空间的公共属性凸显,因此人们对地铁空间的需求不再是功能层面上的安全、便捷,更看重精神层面的空间艺术感知。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地铁公共艺术不单是一种只关乎美的艺术形式,它被赋予的艺术力量是城市凝聚力的体现,象征城市文化的软实力。地铁从交通工具转化为城市记忆输出的重要窗口的今天,强调构建公众共有的精神文化,人通过与艺术的互动,产生地域归属感,地铁公共艺术成为城市推广的名片。

2案例解读——吉林长春地铁二号线公共艺术设计

吉林长春地铁二号线于今年8月30日向市民开放,其中的公共艺术设计是主创团队历经出国考察、吸收外国优秀经验、融合东西方设计理念后,为长春量身打造的。对比北京、南京等地,它较好地展现了当下中国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状态,更具时代意义。再者,长春从近代开始,便慢慢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它也曾是伪满洲国的首都,迄今发掘了众多历史遗迹,城市记忆无处不在。因此,由此应运而生的地铁二号线的公共艺术作品,对笔者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2.1设计主题长春地铁二号线与一号线纵横交织,是城市空间的核心轴。二号线18个站点中的19件地铁公共艺术深入挖掘了春城记忆的内在价值,通过一站一故事的形式,诉说着城市记忆下的人、事、物,展现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城市风貌,着重体现城市对民众的精神感召,传扬了时代精神,树立了城市形象品牌,从而带来社会效益,这是它的成功之处。例如双丰站的《五谷丰登》灵感源于长春享有的“天下第一粮仓”美誉,几何麦穗图案与地铺中心篆刻着“风调雨顺”,是人们对农业生产持续繁荣的期许,也寓意事事顺遂。和平大街站的《路在脚下》,印证了长春的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延伸了人生之路在脚下、踏实向前的主题。文化墙选取了不同功能和材质的路面,比如老长春特有的马蹄石、有轨电车路面、自行车道、人行道、盲道、铁轨等,与从中穿插着的轨道交通指示标识,通过看似错位无序的排列,形成丰富的材料质感。南关站的《繁荣市井》(图1),描绘了老长春著名的豆市、马市内市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人是故事的主角,作品中人物多达396个,细细端详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2.2公共艺术营造及其设计形式地铁空间是以交通功能为主导的复合空间,线性序列的空间,使人的行为活动受空间流线的影响较深,多呈现单一、快速通过的活动轨迹。长春地铁二号线公共艺术营造基于以上空间属性,主要从空间界面入手进行设计,包括顶面、地面与墙体,其中墙体设计占比最多,当然也不乏一体化的候车区空间设计,从多维度展现了城市魅力。例如兴隆堡站的《摩登时代》(图2)向我们具象地展现了一个女士提包的内部。它充分利用装配站特有的空间结构,以一体化的立体设计,联动整个候车区。它顶部的拉链造型依托混凝土预制结构,增强了空间的纵深感,快要倾泻而出的生活用品赋予空间趣味性,浓厚的生活气息凸显。二号线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以装饰墙、艺术化公共设施、地铺为主。装饰墙主要应用于通道空间,以2纬、2.5纬的形式,释放空间,在引导空间流线的同时,赋予文化内涵。例如建设广场站的《时代乐章》契合区域特点,夸张变形的西洋乐器仿佛正演奏着长春这座城的时代乐章。艺术化公共设施主要应用于候车区,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艺术造型语言,丰富空间主题。地铺则转化了城市记忆为图案化视觉符号,向大众传递城市文化,并且呼应了空间的整体性设计原则。

3新时代下的基于城市记忆的地铁公共艺术

查看全文

地铁车站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总结了当前地铁车站设计中的一些缺点和问题。如,地铁的使用期为100年,车站客流量按建成后第25年预测,存在着巨大时空差距。站台上设2组楼扶梯,不利于乘客疏散和防灾。残疾人电梯不能直达地面,残疾人进出车站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实践证明高架侧式站台的使用效果不好。双岛4线车站只方便同站台同方向换乘,反方向换乘不方便。单岛4线车站对同方向和反方向换乘都很方便。由两个车站进行组合换乘,工程代价太高,应该慎重使用。

Abstract:Thisarticlesummarizestheshortcomingsandthequestionsinthedesignofthecurrentsubwaystation.Forexample,thelifetimeofthesubwayis100years,butthecapacityofthestationpassengerisforecastedafterthesubwaystationhasbeenbuiltfor25years.Ithasthehugespaceandtimedisparitybetweenthem.Intheplatform,thereare2groupsofbuildingsstaircaseswithahandrail,itisdisadvantageousforthepassengerstodisperseandtakemeasuresagainstdisasters.Theelevatorofthedisabledpersoncannotgotothegrounddirectly,thequestionofthedisabledpersonpassinginandoutthestationisstillnotsolved.Thepracticeprovesthattheeffectofthehighstructuresidetypeplatformisnotgood.Thestationofdouble-island4linesonlyconvenientforthesamedirectioninterchange,thereverseddirectioninterchangeisnotfacilitated.Thestationofthesingle-island4linesisconvenientforthesamedirectioninterchangeandthereverseddirectioninterchange.Carryingonthecombinationbytwostationstotraderides,theconstructioncostoftheprojectistoohigh,shouldbeprudentlyused.

关键词:使用期,预测客流,站台宽度,残疾人电梯,同站台换乘。

Keywords:Thelifetimeofuse,forecastthepassengerflow,thewidthoftheplatform,theelevatorforthedisabledperson,interchangebetweenthesameplatform

一前言

新开通的北京地铁五号线,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使北京地铁的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地铁五号线集中了当代地铁建设的最新成就,车辆的技术水平和舒适度大大提高,车站的电子服务设施齐全,能为乘客提供多种乘车信息,方便市民出行。新型站台安全门的使用,确保乘客安全乘车,广大乘客赞不绝口。地铁五号线开通仅一个多月,日客运量已达到47万人次,对缓解北京城市交通紧张状况起了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地铁机电设备论文

1我国地铁的发展现状

地铁建设不仅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还彰显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科技水平,另一方面还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口密度的不断加大,因此我国城市地铁的发展是必然的。1969年,首都北京开通了第一条地铁,就此拉开了我国城市地铁的建设序幕,继北京之后,上海、广州、深圳也相继开通了地铁,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掀起了城市地铁建设的热潮。结合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5-10年将会成为中国城市地铁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的地铁主要具备如下特点:

①地铁线路会经过居民区,需要通过修筑声屏障等措施严格控制噪声和震动。

②通常采用混凝土道床作为轨道结构来减少维修量。

③通过直流电机进行牵引,用轨道作为通电回路。

④曲线段占的比例较大,要解决好曲线轨道的构造问题。

查看全文

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研究

摘要:本文从地铁安全和节能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IFIX的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可以全面、有效的对地铁环控系统设备以及其他机电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控及管理。并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对车站运行设备的调度及协调,使各种设备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进而保证乘客安全。

关键词:地铁;监控系统;机电设备

一、概述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且在未来数十年都将会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因为地铁是人流聚集的公共场所并深处地下,为确保设备处于可靠、高效、节能的最佳运行状态,营造舒适安全的地下乘车环境,就必须全面、有效的对地铁环控系统设备和其他机电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控和管理。尤其是在遇到阻塞或火灾等紧急情况下,通过对车站运行设备的调度与协调,使各种设备应用的作用充分发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进而保证乘客安全。随着对地铁运营安全和管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多,分布广,运营过程中被监控对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一种功能强大、实施方便、结构简单的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以下简称BAS)来对车站中的各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

二、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分析

1.BAS的监控范围。一个典型车站的BAS控制的对象通常包括:环控系统(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风机、空调机组、客气处理机、风机盘管、新风机、送风机、回排风机、TVF风机、射流风机、U/O风机、联锁风阀、电动防火阀、全电动防火阀、二通调节阀、压差调节阀、温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压差传感器等)、给排水系统(水泵、电动蝶阀)、照明系统(照明回路、事故照明)、人防门系统、电梯系统、自动扶梯系统及屏蔽门系统。由于地下车站的环控设备系统复杂、耗能多,而地面和高架车站的环控设备系统简单,所以地下车站应设置BAS,地面和高架车站一般不设BAS。2.BAS的组成。城市轨道交通BAS由设置在控制中心的中央级监控系统、设置在各个车站车控室的车站级监控系统及就地级监控设备组成。系统网络结构分为车站监控系统局域网、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和OCC(控制中心)局域网。车站监控系统局域网与OCC局域网均采用冗余的高速以太网,局域网之间通过骨干网进行数据和命令的传输。

查看全文

地铁建设岩土问题综述

在今年福建省“两会”上,泉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被写入了《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泉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远景由6条线组成,一期工程建设考虑1号线和2号线,1号线北起福厦高速铁路泉州站,南至石狮市区,为南北向骨架;2号线西起市区临漳门,东至漳泉肖铁路洛阳站,这两条线共同形成“十”字放射式形态的骨架线网]。考虑到现阶段轨道交通的技术发展水平、建设费用、技术成熟性以及建设城市环境的保护,泉州轨道交通老城区段将走地铁,其隧道占位高度在6m左右,地下车站深度和隧道埋深约为14~17m。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铁工程的大量开工建设,在保证工程自身施工安全的同时,对工程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孙钧院士以上海地铁为例,总结了当前城市地下工程活动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归纳了2O多处最突出的问题和困难。福州大学简文彬博士对福州地铁建设中的岩土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徐岩等对沈阳地铁一号线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岩土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泉州平原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地下铁路工程的特殊性,在泉州地铁建设过程中将遇到众多的岩土工程问题。

l泉州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1.1地形地貌

一期工程地铁段仅仅涉及丰泽区和鲤城区,属泉州平原的一部分,区内地形平坦。

1.2构造与地震

泉州市位于闽东火山断拗带和闽东南滨海断隆带中段,断裂十分发育,以北北东向、北东东向及北西向断裂规模最大.泉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历史上(公元1640年)发生过8.1级大震,地震频发的台湾省与泉州市仅一水之隔,台湾的强震经常影响到泉州市。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鲤城区、丰泽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