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19:44: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低俗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视媒介低俗化原因及策略探究论文
【摘要】:文章从提高媒介认识,提倡电视作品原创性、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及受众素养的教育等方面阐述了电视媒介对创造良发展的外部社会环境,重建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传媒技术的发展,电视已成为中国千家万户的“成员”之一。电视媒介的导向也引领着中国电视观众的生活。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有义务、更有责任成为把握正确的媒介导向的’‘舵手”。本论文旨在从分析电视媒介低俗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人手,探讨如何尽快走出电视媒介的导向误区。阐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性。
经济利益的唆使推动了电视媒介对收视率的片面追求,是出现低俗化的原因之一。为了获取利润,传媒必须争取最大多数的受众,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满足较广泛受众的需求。电视台为争夺“收视率”而低俗,也归根于当前我国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第一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媒体之间的竞争。如国家或中央媒体与地方各级党政媒体之间的竞争。第二,转型而来的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竞争,而转型媒体依然占据着绝对的政治优势。第三,政党政府媒体与私营或合营媒体之间的竞争。前者拥有强大的政治背景,多为政党或政府机关,因此,其信息具有先天优势,经常被授权重要的政治新闻或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占有绝对的受众群体。第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传统媒体主要是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媒体,后者主要是网络媒体等。电视媒介激烈竞争,拼收视率,我认为深层根源也在于经济利益。例如电视台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有广告,而要吸引广告客户,就必须有一定的收视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电视台就会在比较有人气的娱乐节目上动脑筋。
一、媒体要提高认识,提倡电视作品的原创性
根据传播学原理,媒体的权利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权和信息权,从信息的收集、筛选到信息的过滤、公开,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这种权利的主导作用,因而这种权利就成了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电视媒介在拥有这些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电视媒介应更多地强调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而非这种权利,并接受职业道德的约束,在利益与责任的平衡点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市场化的今天,电视媒介从业人员要提高认识,自觉抵制低俗之风。
二、管理部门建章立制,加强监管
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解决措施
电视娱乐节目给大众带来了欢乐,但与此同时,相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节目因“品味不高、内容低俗”受到观众的批评。
一、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现状
电视娱乐节目,是指由电视台或其他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制作的,借助于电子与数字技术手段,运用声光效果、时空转换、视觉造型等独特的表现手法,广泛融合音乐、舞蹈、小品、游戏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为一整体,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与休闲娱乐需求的节目形态。
近年来,我国很多电视娱乐节目过分追求快感,而忽视了其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片面强化以感官刺激为主的娱乐功能。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对“通俗”、“庸俗”和“低俗”做了概念上的区分。他认为,通俗是接近大众百姓、表现常人生活理想的艺术形式,相对应的是比较高雅的艺术;庸俗则是情趣平庸,不思上进,思想上没有高尚追求、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的体现;而低俗是卑下的本能冲动,已不属艺术表现范畴,对于精神世界有危害作用。
目前,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为争取听众或观众,以“性”或者“残忍”为看点,为制造看点,不惜走入极端。一些娱乐访谈、综艺类节目经常用荤段子、暧昧字眼和暴露镜头来吸引受众。为追求收听率或者收视率,有的节目更不惜挑战道德底线,发掘“丑闻”、“丑态”。
电视庸俗化应对措施研究分析论文
关键词:电视新闻传播管理探索
摘要:近年来,对于国内电视媒体庸俗化的倾向,论者蜂起,歧见纷呈,并且逐渐使这一专业性很强的论题越出了研究界,成为波及甚广的大众性的热门话题。从2004年初起,对庸俗化倾向,新闻传播界从个体仅仅是理论上的辩证、剖析过渡到集体性的旗帜鲜明地抨击、抵制。新闻界出现的包括低俗之风在内的不良倾向,是新闻业内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重点面对的实际问题。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措施,以应对已经出现的不良现象。因此,我们现在需要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这一倾向。
一、重新审视关于电视庸俗化的争议
当研究界用“庸俗化”指称当下包括电视在内的大众媒介存在的一种令人反感或者担忧的倾向时,我们面临着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我们对此却往往认识与准备都不太足。具体表现为,在对关键性的概念缺乏必要的阐析与规定的前提下,就率尔操觚,仓促立论。导致的结果是,大家得出的结论疑云密布,歧见丛生,不仅意见不甚相同,有时候甚至是完全相逆相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人保持学术研究的诚意在严格的学术规范下,对一个真正的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时,大家得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这不是太奇怪的事情。但在媒介庸俗化探讨中出现的问题是,大家用的是相同的概念,但是各自所赋予的含义却不尽一致。也就是说名同而实不相同,有时候是由于对概念认识上的差异,有时候是由于各自强调同一概念的不同侧面。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大家对一个问题的讨论,并不是在同一个视点甚至是同一层面上展开,都在自说自话。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境下所获得的成果,不仅是比较有限的,而且还会带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效应。
当我们回顾研究界对媒体庸俗化的认识过程时,可以参看的有价值的材料为数不少,其中的标志性的事件自然不能忽略。《南方周末》于2002年4月25日刊发了一篇题为《崔永元炮轰电视庸俗化》的访谈文章,它标志着媒介的低俗化或者庸俗化已经从一个专业性的研究对象转化为公共性的热点话题。谈到庸俗化的表现,他说:“一个是造假。我们很多新闻节目造假,甚至移花接木,把这个事儿安排到那个事儿上,庸俗到极点了。有些揭露行业黑幕的节目,看起来惊心动魄,就像电视剧,其实是组织拍摄的,却自称是偷拍的。这是不尊重人。这种弊端尤其反映在娱乐节目上。他说的这些其实只是电视人缺乏专业精神的表现,而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庸俗化与低俗化的问题。
尽管如此,这篇访谈还是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应和者众,持不同意见的也不乏其人,电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甚至就是我们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既然如此,电视中有一些庸俗的节目,一些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有亲和力的节目,有什么不好吗?电视台当然应该有一些严肃的、高雅的、精英化的节目,但二者并不矛盾。因为电视有不同的功能,而观众又是很复杂的群体,所以节目必须是多样化的。
电视庸俗化分析论文
一、重新审视关于电视庸俗化的争议
当研究界用“庸俗化”指称当下包括电视在内的大众媒介存在的一种令人反感或者担忧的倾向时,我们面临着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我们对此却往往认识与准备都不太足。具体表现为,在对关键性的概念缺乏必要的阐析与规定的前提下,就率尔操觚,仓促立论。导致的结果是,大家得出的结论疑云密布,歧见丛生,不仅意见不甚相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有时候甚至是完全相逆相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人保持学术研究的诚意在严格的学术规范下,对一个真正的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时,大家得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这不是太奇怪的事情。但在媒介庸俗化探讨中出现的问题是,大家用的是相同的概念,但是各自所赋予的含义却不尽一致。也就是说名同而实不相同,有时候是由于对概念认识上的差异,有时候是由于各自强调同一概念的不同侧面。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大家对一个问题的讨论,并不是在同一个视点甚至是同一层面上展开,都在自说自话。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境下所获得的成果,不仅是比较有限的,而且还会带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效应。
当我们回顾研究界对媒体庸俗化的认识过程时,可以参看的有价值的材料为数不少,其中的标志性的事件自然不能忽略。《南方周末》于2002年4月25日刊发了一篇题为《崔永元炮轰电视庸俗化》的访谈文章,它标志着媒介的低俗化或者庸俗化已经从一个专业性的研究对象转化为公共性的热点话题。谈到庸俗化的表现,他说:“一个是造假。我们很多新闻节目造假,甚至移花接木,把这个事儿安排到那个事儿上,庸俗到极点了。有些揭露行业黑幕的节目,看起来惊心动魄,就像电视剧,其实是组织拍摄的,却自称是偷拍的。这是不尊重人。这种弊端尤其反映在娱乐节目上。他说的这些其实只是电视人缺乏专业精神的表现,而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庸俗化与低俗化的问题。
尽管如此,这篇访谈还是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应和者众,持不同意见的也不乏其人,电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甚至就是我们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既然如此,电视中有一些庸俗的节目,一些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有亲和力的节目,有什么不好吗?电视台当然应该有一些严肃的、高雅的、精英化的节目,但二者并不矛盾。因为电视有不同的功能,而观众又是很复杂的群体,所以节目必须是多样化的。
低俗化是与庸俗化相近或者相关的概念,在很多的语境中二者是可以相互替换的,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电视庸俗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低文化受众层次的普遍存在,为电视的商业繁荣提供了充分条件,就像一个圈圈,有什么样的电视文化就会培养什么样的受众,有什么样的受众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制作者。在批判电视的庸俗化的时候,是站在精英文化的立场上,指斥电视文化缺乏深度,不具个性。
显而易见,这不是我们用以指称大众媒介中出现的那些令人揪心的现象的含义。如果这样的理解是庸俗与低俗的本义,那么,在探讨媒介的庸俗化与低俗化倾向时就必须明确:在这一语境中,庸俗与低俗是有特定含蕴的,它不再是中性词,包涵了具体的道德与价值判断。概而言之,它指的是一种超越受众健康心态的接受底线的品质,一般表现为无聊的搞笑、出格的表演、不健康的炒作、无忌惮的诱惑。极端的形式是对色情、暴力渲染。
电视庸俗化的现实危害性论文
摘要:近年来,对于国内电视媒体庸俗化的倾向,论者蜂起,歧见纷呈,并且逐渐使这一专业性很强的论题越出了研究界,成为波及甚广的大众性的热门话题。从2004年初起,对庸俗化倾向,新闻传播界从个体仅仅是理论上的辩证、剖析过渡到集体性的旗帜鲜明地抨击、抵制。新闻界出现的包括低俗之风在内的不良倾向,是新闻业内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重点面对的实际问题。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措施,以应对已经出现的不良现象。因此,我们现在需要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这一倾向。
关键词:电视庸俗化电视新闻传播管理
一、重新审视关于电视庸俗化的争议
当研究界用“庸俗化”指称当下包括电视在内的大众媒介存在的一种令人反感或者担忧的倾向时,我们面临着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我们对此却往往认识与准备都不太足。具体表现为,在对关键性的概念缺乏必要的阐析与规定的前提下,就率尔操觚,仓促立论。导致的结果是,大家得出的结论疑云密布,歧见丛生,不仅意见不甚相同,有时候甚至是完全相逆相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人保持学术研究的诚意在严格的学术规范下,对一个真正的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时,大家得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这不是太奇怪的事情。但在媒介庸俗化探讨中出现的问题是,大家用的是相同的概念,但是各自所赋予的含义却不尽一致。也就是说名同而实不相同,有时候是由于对概念认识上的差异,有时候是由于各自强调同一概念的不同侧面。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大家对一个问题的讨论,并不是在同一个视点甚至是同一层面上展开,都在自说自话。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境下所获得的成果,不仅是比较有限的,而且还会带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效应。
当我们回顾研究界对媒体庸俗化的认识过程时,可以参看的有价值的材料为数不少,其中的标志性的事件自然不能忽略。《南方周末》于2002年4月25日刊发了一篇题为《崔永元炮轰电视庸俗化》的访谈文章,它标志着媒介的低俗化或者庸俗化已经从一个专业性的研究对象转化为公共性的热点话题。谈到庸俗化的表现,他说:“一个是造假。我们很多新闻节目造假,甚至移花接木,把这个事儿安排到那个事儿上,庸俗到极点了。有些揭露行业黑幕的节目,看起来惊心动魄,就像电视剧,其实是组织拍摄的,却自称是偷拍的。这是不尊重人。这种弊端尤其反映在娱乐节目上。他说的这些其实只是电视人缺乏专业精神的表现,而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庸俗化与低俗化的问题。
尽管如此,这篇访谈还是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应和者众,持不同意见的也不乏其人,电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甚至就是我们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既然如此,电视中有一些庸俗的节目,一些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有亲和力的节目,有什么不好吗?电视台当然应该有一些严肃的、高雅的、精英化的节目,但二者并不矛盾。因为电视有不同的功能,而观众又是很复杂的群体,所以节目必须是多样化的。
谈论新闻节目娱乐化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各种娱乐性的节目大行其道,为了在同质节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高的收视率和更多的市场份额,电视新闻节目也迎合了市场发展的潮流逐渐呈现娱乐化趋势,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然而,“新闻娱乐化”也将带来传播功能弱化、媒体公信力下降以及传播低俗化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娱乐化对新闻传播功能的弱化
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新闻媒体所承担的主要是信息传播功能,通过对社会信息的即时、迅捷而又真实的传播,进而起到观察社会、望社会的作用。电视新闻节目也同样如此。虽然电视媒体总体来说是一种综合性媒体,也承担着传播艺术、满足受众审美娱乐的功能,但是就电视新闻节目来说,其根本任务还应该是对真实新鲜的社会信息的传播。而过度的娱乐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新闻节目的传播功能。
1.娱乐化往往会弱化电视新闻节目新闻信息的沟通功能在追求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为了吸引受众眼摘要: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各种娱乐性的节目大行其道,为了赢得更高的收视率和更多的市场份额,电视新闻节目也迎合了市场发展的潮流逐渐呈现娱乐化趋势,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然而,“新闻娱乐化”也将带来电视新闻节目的功能弱化、公信力弱化、导致电视受众思想品位的低俗化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传播功能公信力低俗化球,创造较高的节目收视率,往往会对节目进行较为华丽的包装,以达到对观众在视觉听觉上的强大冲击力,采用说书、闲聊配以歌曲、诗歌等演唱形式,将新闻演播室的背景、道具及主持人的服装、化妆等全部经过进行“娱乐化”的包装。众所周知的是,新闻报道必须以传播即时真实的新闻信息为主,读者受众之所以阅读收视新闻也是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而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的变动,而绝不是为了观赏华而不实的视觉效果和表演。新闻报道的价值指向固然是多元的,但在整体的新闻媒体的价值功能体系中,传播新闻信息始终是最主要的功能指向,其他的任何功能,包括娱乐功能都只能是辅助性功能。因此,过度的娱乐化包装往往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新闻报道所要传达的最核心信息,自觉不自觉地弱化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传播功能。
2.娱乐化往往会偏移电视新闻的价值取向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追求娱乐化的新闻节目除了在节目包装上吸引受众之外,也延伸到了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将严肃的政治经济性的新闻,甚至是灾难性新闻都往往进行了娱乐化处理。在这种倾向的指导下,新闻报道在改变了传统的呆板报道模式的同时,也往往消解一些重大新闻的严肃性。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每年的两会报道。虽然各大媒体都把每年的两会当作自己的重点报道对象,但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许多媒体便开始想方设法制造新闻噱头,尤其是打着“硬新闻软报道”的旗号,一些娱乐化、平民化的内容挖掘就成为各类新闻媒体吸引受众的新招数。许多电视新闻节目也不例外,早在“两会”召开之前就纷纷找一些明星代表委员,挖掘内部秘闻,制造新闻噱头。显而易见,这类以娱乐为主的新闻节目的卖点并不在“两会”,更不在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而主要是借助这些代表、委员的“明星效应”,提升节目的收视率而已。其实,对关注国计民生的广大受众来说,他们最想了解和知道的是自己所关注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自己的某些利益是否受到维护,而不是看一些明星参会穿多少钱的衣服,带多少钱的首饰等等新闻噱头。因此,电视新闻节目虽然需要适度的娱乐,但是更要以满足受众真正的信息需要为己任,进而才能保证电视新闻节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的实现。
3.娱乐化往往会遮蔽新闻事件的深层意义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新闻娱乐化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强调新闻报道内容的故事性和情节性。然而从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来看,构成新闻事件的价值要素是多元的,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不同要素的构成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事件新闻价值的高低,但是就新闻报道的对象来看,社会上发生的大多数事件并不具备太强的趣味性,更多的平民化甚至重要性的新闻事件并不一定就具备趣味,因此,许多新闻记者为了从一般性社会事件中挖掘出具有故事性和情节性的内容,就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一些更有新闻价值诸如重要性、接近性的事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新闻事件中更重要的价值内涵。如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莱温斯基丑闻事件,中外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往往将报道的重点停留在事件本身的桃色情节,而对更加引人深思的政治体制弊端却极少关注,这实际上就有意无意地弱化了新闻事件的本质意义,不仅使得新闻节目流于肤浅,而且也无益于新闻事件的完整呈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事件性质的判断。
新闻节目娱乐化消极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各种娱乐性的节目大行其道,为了在同质节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高的收视率和更多的市场份额,电视新闻节目也迎合了市场发展的潮流逐渐呈现娱乐化趋势,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然而,“新闻娱乐化”也将带来传播功能弱化、媒体公信力下降以及传播低俗化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娱乐化对新闻传播功能的弱化
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新闻媒体所承担的主要是信息传播功能,通过对社会信息的即时、迅捷而又真实的传播,进而起到观察社会、望社会的作用。电视新闻节目也同样如此。虽然电视媒体总体来说是一种综合性媒体,也承担着传播艺术、满足受众审美娱乐的功能,但是就电视新闻节目来说,其根本任务还应该是对真实新鲜的社会信息的传播。而过度的娱乐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新闻节目的传播功能。
1.娱乐化往往会弱化电视新闻节目新闻信息的沟通功能在追求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为了吸引受众眼摘要: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各种娱乐性的节目大行其道,为了赢得更高的收视率和更多的市场份额,电视新闻节目也迎合了市场发展的潮流逐渐呈现娱乐化趋势,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然而,“新闻娱乐化”也将带来电视新闻节目的功能弱化、公信力弱化、导致电视受众思想品位的低俗化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传播功能公信力低俗化球,创造较高的节目收视率,往往会对节目进行较为华丽的包装,以达到对观众在视觉听觉上的强大冲击力,采用说书、闲聊配以歌曲、诗歌等演唱形式,将新闻演播室的背景、道具及主持人的服装、化妆等全部经过进行“娱乐化”的包装。众所周知的是,新闻报道必须以传播即时真实的新闻信息为主,读者受众之所以阅读收视新闻也是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而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的变动,而绝不是为了观赏华而不实的视觉效果和表演。新闻报道的价值指向固然是多元的,但在整体的新闻媒体的价值功能体系中,传播新闻信息始终是最主要的功能指向,其他的任何功能,包括娱乐功能都只能是辅助性功能。因此,过度的娱乐化包装往往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新闻报道所要传达的最核心信息,自觉不自觉地弱化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传播功能。
2.娱乐化往往会偏移电视新闻的价值取向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追求娱乐化的新闻节目除了在节目包装上吸引受众之外,也延伸到了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将严肃的政治经济性的新闻,甚至是灾难性新闻都往往进行了娱乐化处理。在这种倾向的指导下,新闻报道在改变了传统的呆板报道模式的同时,也往往消解一些重大新闻的严肃性。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每年的两会报道。虽然各大媒体都把每年的两会当作自己的重点报道对象,但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许多媒体便开始想方设法制造新闻噱头,尤其是打着“硬新闻软报道”的旗号,一些娱乐化、平民化的内容挖掘就成为各类新闻媒体吸引受众的新招数。许多电视新闻节目也不例外,早在“两会”召开之前就纷纷找一些明星代表委员,挖掘内部秘闻,制造新闻噱头。显而易见,这类以娱乐为主的新闻节目的卖点并不在“两会”,更不在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而主要是借助这些代表、委员的“明星效应”,提升节目的收视率而已。其实,对关注国计民生的广大受众来说,他们最想了解和知道的是自己所关注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自己的某些利益是否受到维护,而不是看一些明星参会穿多少钱的衣服,带多少钱的首饰等等新闻噱头。因此,电视新闻节目虽然需要适度的娱乐,但是更要以满足受众真正的信息需要为己任,进而才能保证电视新闻节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的实现。
3.娱乐化往往会遮蔽新闻事件的深层意义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新闻娱乐化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强调新闻报道内容的故事性和情节性。然而从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来看,构成新闻事件的价值要素是多元的,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不同要素的构成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事件新闻价值的高低,但是就新闻报道的对象来看,社会上发生的大多数事件并不具备太强的趣味性,更多的平民化甚至重要性的新闻事件并不一定就具备趣味,因此,许多新闻记者为了从一般性社会事件中挖掘出具有故事性和情节性的内容,就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一些更有新闻价值诸如重要性、接近性的事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新闻事件中更重要的价值内涵。如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莱温斯基丑闻事件,中外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往往将报道的重点停留在事件本身的桃色情节,而对更加引人深思的政治体制弊端却极少关注,这实际上就有意无意地弱化了新闻事件的本质意义,不仅使得新闻节目流于肤浅,而且也无益于新闻事件的完整呈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事件性质的判断。
我国电视文化层次的提升对策
一、我国电视节目现状分析
电视文化层次实际上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为了更好地研究提升我国电视文化层次的对策,分析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一)电视节目种类增加
时代的进步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了扩大受众群体,电视节目努力迎合更多人的口味,因此杂糅了很多元素在其中。过去传统的电视节目虽然内容没有现在丰富多彩,各种节目的表现形式也较为单一,但是却一直保持着一种格调,就是不单纯为了盈利而播放。但是现在的电视节目,娱乐性的综艺节目、广告、电视剧都不缺乏盈利的目的。例如,当前正在热播的某大型亲子综艺节目中,广告的植入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营销手段;而现在电视剧也不仅仅是过去单纯演绎故事的节目,广告、赞助随处可见;电视上还经常出现很多电视购物类型的节目,甚至有欺骗消费者的产品出现在荧幕中……可以说电视节目种类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弊端。
(二)电视节目低俗化趋势
低俗是目前很多电视节目的一个普遍问题,这种问题在娱乐节目中的体现尤为明显。现在受到人们关注较多的电视节目已经不再是新闻、历史、法制这些内容,据统计,目前中国人最多关注的电视节目有新闻、娱乐节目和综艺节目三种,而为了能够促进收视率的增长,这些电视节目中加入了很多幽默和流行的语言,甚至以“炒作”的方式来让更多的人关注。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开始走向低俗化,无论是在语言还是表达内容方面。对于我国而言,电视节目出现低俗化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电视文化层次,同时也影响到一个社会的整体风貌,因此必须改变电视节目的低俗化,这是提升电视节目文化层次的重要之举。
我国大众传媒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众传媒娱乐化低俗化窥秘化虚假化导向
论文摘要:近年来部分大众传媒在关注受众中呈现出过度娱乐化倾向;在迎合市场中呈现出过于低俗化倾向;在追逐时尚中呈现出极端窥秘化倾向;在追求效应中呈现出趋于虚假化倾向。规范大众传媒的正确导向,应该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在注重娱乐品质中反对泛娱乐化倾向;规范传媒的社会责任,在注重提高大众水平中反对低俗化倾向;完善传媒的监督制度,在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中反对窥秘化倾向;加强传媒的职业精神,在注重提高传媒公信中反对虚假化倾向。
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却明显滞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警觉,更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即是一个极为英明的战略。该战略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高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是高瞻远瞩的。
在推进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众传媒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把握与规范大众传媒的作用,确立大众传媒的正确导向,对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大众传媒对于文化教育与文化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俄罗斯文化学家安娜·尼古拉耶芙娜·玛尔科娃指出:“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前人所创造的文化知识,学会利用前辈们积累的社会经验。掌握文化知识可以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在学前班、小学、中学、大学、企业、旅行、家庭中的交往)和自我教育(阅读、独自参观博物馆等等)的方式来实现。大众信息手段——广播、电视和报刊所起的作用也很大。”[1]生活中,大众传媒不仅成为了解信息传播文化的媒介,更成为文化教育与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加快了市场经济的步伐,市场手段引入到大众传媒的改革中,“将市场经济引发的灵感发挥到更广泛的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建立传媒产业的理念,包括规模经济、传媒集团、市场细分、资本经营等。这些市场经济的概念已经成为中国新闻和传媒改革的重要构成,而且,党和政府经过多年后置式的选择自上而下的创新实践、打击违规行为之后,也开始呈现基于这种市场导向的话语而采取更加主动的策略和态势”。[2]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独立承包、自负盈亏、经济效益等成为大众传媒转型中的一些关键词。大众传媒在过于注重大众传媒产品的商品性质的同时,却忽略了诸多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在一味迎合市场过程中,从以往党的喉舌与工具,突然转到大众的娱乐工具。在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失重,构成了某些大众传媒从脱离现实的崇高,落入倾心市场的媚俗境地,以致于形成了某些大众传媒误导社会与大众的偏向。
浅谈电视文化的健康发展
1促进电视文化节目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关于电视节目制作方向和表现方式的争论从未有停息过。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许多电视观众认为当前的电视节目过分商业化,以商业为中心导致电视节目制作水准低下,思想价值理念发生偏差,与传统优秀文化格格不入,呈现朝着低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一些商业选秀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无所不用其极,营造与主流价值理念不符的噱头等炒作方式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甚至出现一些有伤风化,暴力血腥的电视节目,在疯狂的收视率竞赛中,比谁更低俗更露骨更能营造视点的怪异现象尤为突出,导致当代电视节目内容水准呈现下滑的趋势,对电视节目健康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不容乐观的电视节目发展趋势,治理庸俗,促进电视节目文化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2当前电视节目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以来,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电视节目的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分以商业化标准去量化电视节目制作的现象尤为突出,这样就导致一些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丝毫不顾及道德底线的电视节目开始出现,并且这样的电视节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似乎还很受“欢迎”,使电视节目制作方获益不菲。因此其他的电视节目纷纷效仿,致使整个电视节目制作水准和方向迈向低俗化,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不顾底线,将传统文化中羞于启齿的“性”放大化,渲染“性”。在传统文化中,性是羞于启齿的,步入现代文明中,虽说“性”已不再是那么神秘不可宣传,但具体的度是应该把握好的,如若不然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纵观当前许多电视节目,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凡是电视节目中涉及一些“性”的话题,往往会引起观众的极大关注。电视节目制作方也似乎发现并摸透了这个规律,在电视节目中故意编造一些“性”的元素,公开谈论“性”,电影、电视剧通常会加入床戏、激情戏等情节吸引观众。这种无底线、无节制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将会给正在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并且违背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发展方向。(2)过分宣人性之恶,展现暴力、血腥镜头。一些电视节目制作方故意以宣传教育为题材,展现血腥、暴力镜头,无限放大人性之恶,违背主流价值理念。例如某电视台利用活体动物做高空坠落“实验”,本想以这种方式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结果其中暴力、血腥的镜头引发人们的普遍反感,收到相反的负面效果。还有一些打着抗战名号的电视节目,其实在剧中并没有展示出什么抗战的团结和悲壮,而是故意渲染暴力、血腥的镜头吸引人眼球,俨然成为了武打动作片和人体血腥“教育”片,这种制作粗俗,社会影响不好的剧片虽被国家电视监管部门多次紧急叫停,但仍然是屡禁不止。(3)无底线恶搞,颠覆传统优秀文化。出于引入关注的目的,各电视节目制作方使出浑身解数,超脱道德底线,无所不用其极,一些电视节目采用暴力、血腥元素,一些采用揭露他们私人隐私,甚至采用恶搞的方式。例如在某电视节目中,把红色题材片恶搞成为校园青春偶像剧,剧中人物三角恋感情;前段时间杜甫很忙,把杜甫的画像在电视节目中恶搞,现代人借古人消遣、娱乐,这种有损传统文化的方式是不应该被提倡的,一定要加以整顿,形成良好的电视节目发展风气,保证电视节目文化的健康发展。
3促进电视节目文化健康发展的措施
(1)加强教育,促进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素质。对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学校抓起,在学习电视节目制作知识时不仅仅要他们掌握专业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更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素质,保证制作出的电视节目不会偏离社会主流价值理念;在电视节目从业人员队伍中,要定期开展各项教育和考核,确保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始终不偏离主流道德价值观轨道,从而确保电视文化节目朝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2)建立科学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保证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当前的电视节目单纯以收视率来衡量节目的成绩,这是不够科学的,容易致使电视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采用低俗的内容吸引人眼球。面对日益商业化、低俗化的电视节目制作环境,在电视节目评比体系中,应该建立收视率和好评率并行的评价体系,不仅仅要收视率,更要电视节目自身所获得的社会满意度,只有这样,电视节目制作方才会不断提升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准来获得人们的满意评价,促进电视节目文化健康发展才不至于成为空谈。(3)国家主管部门形成严格的监管机制。电视节目出现的一系列低俗化问题与电视节目主管部门的监管漏洞是紧密相关的,当前我国电视主管部门在电视节目内容的审核和把控上不严,导致电视节目制作方天马行空,自由发挥,致使电视节目制作水准越来越低,最后影响整个电视节目发展方向。因此,国家主管部门一定要切实肩负起职责,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电视节目进行审核,确保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思想符合主流的社会观念,促进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4)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平。电视节目的受众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懂得什么是低俗,什么是高雅,自觉抵制低俗、不利于电视节目健康发展的电视节目产品,使这种电视节目没有了受众市场,为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