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15:24: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热资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勘探CSAMT法运用

地热资源是大家公认的一种新型、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地热资源不但能够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能源的需求,同时地下热水还具有洗浴、疗养、养殖、采暖、农业温室种植等方面的效用,具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为进行详细勘察,对目标区采用了CSAMT法(ControlledSourceAudioFrequencyMagneto—teluric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

1理论依据

测区地层自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第四系多分布于山间沟谷及河谷平原地带,古生界、中生界均隐伏或埋藏于第四系地层之下。地层由老至新有泰山岩群、奥陶系(主要岩性为灰岩夹泥灰岩)、石炭系一二叠系(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和粘土岩)、古近系(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粘土岩、砂岩及砺岩)及第四系地层(主要岩性为粉质粘土)。一般地层从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砾岩到灰岩其电阻率值逐渐升高,测区内地层比较平缓且地层沉积序列清晰、地层相对稳定。正常地层组合条件下,在横向与纵向上物性都有规律可循。

2方法简介

CSAMT法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简称。该方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兴起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它基于电磁波传播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导出了水平电偶极源在地面上的电场及磁场公式。沿方向的电场()与沿Y方向的磁场(毋)相比,并经过一些简单运算,就可获得地下的视电阻率()公式:式中,代表频率。由(1)式可见,只要在地面上能观测到两个正交的水平电磁场(Ex,毋),就可获得地下的视电阻率P,称卡尼亚电阻率。又根据电磁波的趋肤效应理论,导出了趋肤深度公式:从(2)式可见,当地表电阻率固定时,电磁波的传播深度(或探测深度)与频率成反比,高频时,探测深度浅,低频时,探测深度深。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发射频率来改变探测深度,达到频率测深的目的。野外资料采集时发射电偶源偶极距AB采用1.5km,收发距为10kin,能够满足全区测点全部都位于在以供电偶极AB为边所张的60。的梯形面积内,保证探测深度和信号强度。野外施工如图1所示。

3资料处理

查看全文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分析论文

一、我国地热资源概述

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200℃)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表一),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台湾省,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我国的台湾省,高温温泉达90处以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中国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云南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O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滇高温地热带的一部分。我国主要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热储层为厚度数百米至数千米第三系砂岩、砂砾岩,温度在40~80℃左右,目前已发现全国共有地热温泉3000多个,其中高于25℃的约2200个。从温泉出露的情况来看,我国主要有四个水热活动密集带[1]:藏南-川西-滇西水热活动密集带;台湾水热活动密集带;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活动密集带;胶东、辽东半岛水热活动密集带。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带和大型沉积盆地中,主要类型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

二、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现状

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历史悠久,但真正大规模勘查和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70年初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需求的推动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对地热资源认识的提高,出现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热潮,平均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截至2005年底,全国每年直接利用的地热资源量已达44570万m3,居世界第一位,至2010年预计年开采地热水总量可达到900×106m3,开采利用的热量折合标准煤约495×104t/d。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在供暖、供热水、医疗保健、洗浴、娱乐、温室、种植、养殖及工业应用等方面均达到一定规模,其中供热采暖占18.0%,医疗洗浴与娱乐健身占65.2%,种植与养殖占9.1%,其他占7.7%,初步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地热产业。但目前我国地热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地热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例还不足0.5%。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地热资源采收率低,弃水温度高,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比较混乱,仍然处在自发、分散和粗放经营的阶段,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地热动态监测网,甚至个别地方还存在着盲目开采的现象,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地区地热资源的利用比较单一,浪费严重,重开发轻保护,导致地面下沉和环境严重污染。

查看全文

浅层地热资源开发法律规制的思考

1浅层地热资源法律属性问题

1.1问题所在:资源法律属性模糊

目前,我国已经将地热能归入《矿产资源分类细目》中,将其作为矿产资源进行法律规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天津市就针对地热能出台了地方性政府规章,2006年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地热资源管理条例》。此外,山东省东营市、陕西省咸阳市、河南省鹤壁市等也纷纷出台了规范性法律文件。但在仔细研读这些法律文件后,不难发现,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辽宁省丹东市等地都认为浅层地热资源是一种水资源而非矿产资源,而重庆市、山东省东营市等地却将其作为矿场资源进行规制。由此可见,各省市对浅层地热资源究竟作为水资源还是矿产资源进行规制是存在较大分歧的。观点一:将浅层地热资源规制为水资源。持此观点的主要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丹东市。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地方性立法都对地热资源的温度加以限定,仅对25℃以上的地热能具有法律约束力,将25℃以下的浅层地热排除在法律规制之外,并且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针对地热能的地方性立法条文第1条仅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矿产规制的法律作为立法的唯一依据,并未出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相关的法律条文,那么就可以肯定,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将浅层地热资源排除在矿产资源之外。无独有偶,就辽宁省丹东市政府2012年5月31日印发的《丹东市地热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而言,仅从名称上判断,该市并未将地热资源和水资源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两者进行简单相加进行立法。此外,该规范性法律文件通篇并未根据温度对地热资源进行分类,表明该办法对浅层地热资源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更有力度的证据是该暂行办法的第1条将《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法》作为立法的首要依据,并且立法依据中有4个与水资源规制有关的法律文件。由此,辽宁省丹东市将浅层地热资源主要看作水资源进行规制。最后,除了上述规范性立法外,原国务院地质矿产部在对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的回复中表明,地下淡水是在25摄氏度以下的,该回复更加直接有力地证明浅层地热资源的水资源法律属性。观点二:将浅层地热资源规制为矿产资源。持此观点的主要是重庆市、山东省东营市。其中,重庆市印发的《重庆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没有根据温度对地热能进行分类且该地方政府规章是以《中国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依据而制定的,说明以规制矿产资源为内容的《重庆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并不排斥浅层地热资源。而《东营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更为直接地将浅层地热资源作为矿产资源进行规制,从该办法第1条即可以断定该办法为规范矿产开发利用的法律文件,该办法的第2条第2款明确将浅层地热资源纳入规制范畴,直接确定了浅层地热的矿产资源性质。综上,我国各地对浅层地热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即使位于同一省份的德州市与东营市对浅层地热资源属性的认知也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法律属性模糊会导致我国政府部门对浅层地热资源认识不清进而出现管理混乱,例如,由于未能准确定位地热能的属性,上世纪90年代至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地热管理经历了水资源管理部门和矿产资源管理部门交替管理的现象,造成了地热管理的无效率。因此,浅层地热资源属性的清晰认知是对其开发有效规划与规制的前提基础,我国立法必须予以重视。

1.2解决对策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对浅层地热资源的属性进行正确定位,笔者建议通过完善现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方式对浅层地热资源的属性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可以从立法模式与立法内容两个方面予以展开。一是立法模式的选择。其一,可选择通过法律进行解读。在此种情形下,笔者认为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添加附件,在附件中对矿产资源中的地热资源进行详尽表述,对将浅层地热归入矿产资源做出直接或者间接的规定;其二,可选择行政法规作为补充对象。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的现有附件中对地热资源进行解释,以更好地规范、指导地方立法。比较两种立法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附件属于法律的一部分,虽然其效力高于作为行政法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的现有附件,但两者均非地方立法,所以笔者认为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两种立法模式在作用与效果上的差异应该不会太大,从这个角度来说,以上两种立法模式均可采用。然而著名的经济学家科斯曾经指出:“初始权利配置的不同将会产生不同的社会产值,配置权利时应该选择恰当的方式以减少成本来增加社会效益。”因此为了节约社会有限的可供消耗的社会资本,笔者更倾向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的现有附件基础上对地热资源进行有效解释,而非重新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附件,否则会重复消耗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社会成本。二是立法内容的确定。在立法实践中,可以选择两种模式来界定地热能的法律属性,列举法和下定义法。其中,列举法指的是借助地热资源具体特定的表现形式来界定地热资源的方法,如美国亚利桑那州《地热资源直接利用与发展管理规则》认为地热能包含四种情形,分为:(1)所有通过地热过程而获得的产品,包括热水、热卤水等;(2)由水所产生的蒸汽、热水、热卤水或人工植入地热结构中流体、气体;(3)在地热构造中发现的热与相关能量,包括人工植入的热;(4)所有除矿物燃料、氦气外的和地热蒸汽、热水、热卤水有关的矿物质。由此可见,该州的地热能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且并未依据温度对地热能进行分类,间接表明浅层地热资源是一种地热能,是矿产资源的一类。但是列举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总结出地热资源的本质特征而且缺乏预见性。另一种是下定义法,具体是指通过简洁明确的语言对地热能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与总结的方法,如美国犹他州《地热资源直接利用与发展管理规则》认为作为地热流体的水和蒸汽必须在120℃以上,此种方法较列举法能够更为清晰地明确地热资源的属性,但该种方法较为抽象,可能造成普通公民理解困难等问题。综上,我国立法既要积极借鉴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先进的立法经验又要充分考量两州立法内容的缺陷。笔者建议我国在厘清地热资源属性时要将列举法与下定义法相结合,首先使用下定义法对地热资源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总结,然后通过列举法进一步具体化地热资源类型,并且利用兜底条款来平衡列举法的短视缺陷,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快速发展,立法的稳定性受到冲击。

2浅层地热资源技术性法律规范问题

查看全文

地热资源发展的若干意见研讨

咸阳市已正式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中国地热城”,怎样利用咸阳地热资源的优势,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事。为发展建设咸阳市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第一个“中国地热城”,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地热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在城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发挥示范作用,我们通过规划研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若干。

1咸阳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1规划指导思想

1)强调与咸阳城市总体布局、发展方向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2)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原则,强调资源的梯级开发、综合利用,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目标;

3)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布局、科学保护;

查看全文

地热资源保护与行政措施

本文作者:胡彩萍潘拥军工作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开采总量与强度控制(1)开采总量控制。确定预期性总量调控指标,已提交储量的东营区中心城区、河口区城区、孤岛地区地热田内,同一热储全部地热井年开采指标总量不得大于地质报告已批准的允许开采总量。东营区中部地热田馆陶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7.02×104m3/d,东营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7.84×104m3/d;河口区城区地热田馆陶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2.95×104m3/d;孤岛地热田馆陶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3.024×104m3/d,寒武-奥陶系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0.26×104m3/d;仙河镇地热田馆陶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1.34×104m3/d;东营港地热田馆陶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2.50×104m3/d;东营开发区地热田馆陶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2.70×104m3/d,东营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1.80×104m3/d,地热开发单位年开采规模不低于1万m3。(2)保护性限量开采。地热开采单位或者个人按时将本年度开采计划及上年度开采报表报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区内热水储量和现状开发量,核定年度开采指标。超计划开采的,对超采部分依据水温和用量加倍征收资源补偿费。(3)地热井开采强度控制。国土资源部门根据不同热储,合理确定井位和井距,优化开采井布局。单井地热水实际开采量小于其允许开采量,控制水头下降速率。核定单井热水开采量上限,力求同一热储地热水开采量在平面上相对均衡,避免由个别地热井开采过大形成局部深大漏斗。地热资源开采规划分区依据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地热资源分布特点、勘查程度、开发利用现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采条件,划为东营区中心城区、河口区城区、孤岛-仙河镇和东营港区4个地下热水重点开采规划区。每个区内规划其开发范围、布井原则、利用热储目的层位、地热井最小井距等。1.3合理利用原则(1)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广应用新的技术工艺,重点是热泵、热交换器、地板辐射取暖技术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促进地热技术产业化。(2)根据不同热储的水质、温度、水量等特性,扩展开发领域,丰富利用模式。城区及城镇的办公区、商贸区和居民集中居住区发展供暖兼洗浴模式。东营区城区、河口区城区在地热采暖基础上,开发洗浴、疗养与娱乐模式。城乡结合地带着重发展洗浴与疗养兼种植与养殖模式。(3)地热资源开发遵循地热供热→疗养或洗浴→种植、养殖→休闲娱乐或其他梯级开发流程,走综合型、集约型开发道路,提高地热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地热资源利用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15年不低于65%,2020年达到70%以上。1.4典型示范工程建设建立3处以梯级开发、利用模式和地热回灌、环境保护各为特点的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工程建设从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利用模式的多样化、地热尾水回灌或低温达标排放、消除热污染、热泵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到高起点、高层次、高效益、低污染,起到以点促面、全面提高的作用。

地热回灌试验研究重视地热回灌试验研究性工作。2010—2015年在东营区中心城区完成2组地热尾水回灌试验。2015—2020年在东营区地热水集中开采区,选择1~2处作为试点,地热供暖期开展生产性回灌。回灌热储目的层为馆陶组或东营组;回灌模式为同层或异层对井回灌;回灌方法分无压回灌和加压回灌2种。地热储环境保护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地热井实际开采量不得大于批准的允许开采量;地热回灌采用其他回灌水源的,回灌水中污染物含量不得高于地热水中该物质含量;石油勘探开采以及其他活动要防止对热储造成污染和破坏。地热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成立专门地热开发企业(集团)组织,对地热资源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铺设地热尾水专用排放管道,以地热尾水为水源组织生产性地热回灌,消除热污染、水土环境污染,减弱地面沉降。(2)地热尾水严禁露天排放,其排放渠道全程密封。提高地热水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热弃水排放温度,消除热污染。地热尾水排放温度2015年不高于30℃,2020年不高于25℃。(3)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划规定井间距及布井原则审批地热井,同层位热储地热井交替排列;宏观控制地热水取水量的平面分配,减轻不均匀地面沉降。鼓励地热开发企业进行地热回灌,提高热储层水头压力,降低地面沉降速率。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监测与治理地热开采单位或个人在申请东营市地热采矿许可证时,提交开发利用方案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新建地热井必须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采矿权人对与地热开发利用活动相关的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和治理。地热尾水淡化处理的研究工作利用咸水淡化设备处理地热尾水,一方面可解决其排放问题,打破地热开发中的瓶颈;另一方面可增加淡水供给,缓解东营市淡水供应紧张的态势。东营市2015年前加强对地热尾水淡化处理的论证研究。2020年开展试验性工作。地热井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新施工地热井必须安装监测设施,对地热水开采量、水质、水温、水头压力进行监测。已有地热井有重点地进行改造,重点是开采总量和强度较大的地区。规划期内实施人工方法为主、自动化为辅的监测方式,2015—2020年全面建立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快速、科学管理和决策。

东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保护过程中应促进地热市场的培育和地热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打造地热示范城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东营市地热规划实施要与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相结合,相互促进,互为支撑。(1)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监察,并将执行情况列为国土资源执法监督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画报、公益广告等媒介及“地球日”、“土地日”、“环境日”和全民普法日,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宣传。(2)完善行政审批、监督制度,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地热开采审批、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加大对违反法律、法规和规划颁发开采许可证行为的查处力度,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措施、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的审查、采矿权的审批及年度开采指标的核定,必须以规划为依据。(3)严格实行地热开采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地质勘查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进行商业性参与;采矿权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等方式依法有偿取得;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矿业权市场,积极培育二级市场,促进采矿权的合理流转。

健全东营市地热矿业权市场,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和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从东营市资源开发总量、矿业权设置、地热回灌、提高利用率、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了实现目标的措施;解决了制约东营市地热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查看全文

居民楼地热资源利用探讨

摘要: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矿产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以河北省×居民区为例,对其地热资源利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预测;最后对该小区地热资源利用提出合理性建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其它地区地热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热资源;可行性;不良影响

1、项目概况

项目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的安国境内。2006年,该市为了开发利用本区的地热资源,在工区内钻凿一眼地热井。该井经2天的抽水试验,结果如下:静止水位高出地面0m,稳定动水位为35m,水位降深35m,出水量约80m3/h,日供水能力为1920m3/d,年可开采量7.01×105m3/a。取水水源为上第三系馆陶组热储层地热水,地下水水温63℃。为了合理开采该地热资源,保证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价。

本项目为抽取地下热水,作为小区居民供暖和洗浴用水。预计用水时间为140d/a,取水量为2.688×105m3/a。该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为开发利用程度为潜力区。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定为三级〔1〕。

2、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查看全文

地热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研究

热岩开发最早于1984年在美国FentonHill试验成功并进入商业运行发电,随后世界许多国家相继进行了大规模工业试验与商业开发,但受技术能力和设备装置等条件限制,我国从2007年才开始相关研究,目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尚未进入商业运行[5~8]。地热资源与其他常规能源相比有经济和环境方面的优势,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主要包括对地下水、地表水、生态、土壤、大气以及声环境等造成的影响。但不同地区由于地热能类型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同,则对环境的影响亦不同,因此需要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视为一体,基于地热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观点来分析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才能全面地评价热资源开发过程的环境影响,以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浅层地温能和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过程包括勘查与评价、开采利用和运营管理等阶段,其环境影响伴随整个过程[9]。勘查与评价阶段主要通过采用航卫片图像解译、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热钻井、产能测试和动态监测等技术方法进行综合性勘查,查明地热地质背景,确定地热资源可开发利用的地区及合理的开发利用深度[10];开采利用阶段主要包括地下热水的开采、传输、供热和回灌等过程;运行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动态监测、设备维护和人员管理。

1.1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过程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主要有地下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两种方式。热泵机组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调节阀控制系统和换热器组成,在能量转换时需要消耗一定的辅助能量(一般为电能),在压缩机和机组内部制冷剂共同作用下,从环境(地下水、土壤)中吸取低品位热能,然后转换为高品位热能释放至循环介质中加以利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源为地下热水,冬季热泵机组从生产井提供的地热水中吸收热量,提高热能品位后,对建筑物供暖,取热后的地热水回灌地下;夏季则生产井与回灌井交换,将室内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实现降温或制冷。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原理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大体相同,区别在于前者的热源为土壤。由于土壤源热泵系统和大部分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都为能量循环利用模式,即只取热不取水,所以浅层地温能整个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热泵机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以及勘查、钻井过程中占用场地造成的生态破坏和土壤扰动等环境问题。

1.2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过程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可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方式。间接利用主要指发电,用于发电的地热流体一般要求在180℃甚至200℃以上才比较经济[11]。直接利用对水温要求相对较低,包括供暖、洗浴和养殖等。地热供暖工程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主要为地热站,其中安装除砂器、除铁罐、换热板、循环泵和补水箱等配套装置,通过运输管道将热能输送给用户;地下部分包括水泵抽水和地热尾水回灌,受地质条件限制,有些地区难以回灌,尾水直接或进行多级利用后排放到城市污水管道。地热发电工程需要安装发电机组、凝气器和工质泵等。地热水洗浴工程比较简单,直接将地热水通过运输管道送往用户,从经济角度考虑往往与地热供暖工程共用一套生产井和部分运输管道,或者将地热尾水用于洗浴。对深层地热能若开发利用过程中能实现完全回灌,则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主要是产生噪声和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若不能实现回灌,则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见图2)。此外,在地热工程结束时,还须对地热废井和废弃装置进行妥善处理。

2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查看全文

地源热泵在建筑中运用

1.建筑节能与地源热泵

社会的发展导致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不可再生能源过量地开采利用导致的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给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埋下了不利的因素。由此,世界各国研究人员更多地把目光投入新兴、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上,而地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在2010年世界地热大会上,各个国家提交了各自地热资源利用情况报告,从这些报告可以看出,目前全世界共有78个国家正在利用地热,大部分地热能主要用于发电及直接利用。近几年,直接利用地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增长最快的直接利用地热形式就是地源热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冰岛、土耳其两国的地热利用占其能源结构的比重最大,冰岛89%的房屋供暖能源来自于地热能。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也一直在世界名列前茅。地源热泵作为一种利用地热资源的新兴、清洁、高效能源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可靠、经济等优点,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很多新兴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多。热泵,能把热能从低温端传送到高温端,它是一种可以实现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能量转换的制冷机。地源热泵的原理是:利用浅层地热资源,即利用储存于地下的能量,实现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能通过只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的转移。地下能量在冬季作为给热泵供热的热源,在夏季成为制冷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下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土壤中去。

2.地源热泵国内外应用情况

地源热泵技术最早出现于瑞士的一项专利,在英国、美国最早开始应用。1946年开始,美国针对地源热泵系统做了12个项目的研究,如地下盘管结构的布置形式、结构的相关参数、管材的选用对热泵性能的影响程度等,与此同时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中心某建筑中安装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地源热泵系统。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地源热泵技术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已慢慢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到21世纪初,在美国,保守估计超过40万个地源热泵系统在住宅、公共和工业建筑中使用,每年约能提供8000-11000GW•h以上的能量。在我国上海,上世纪八十年代,投入运行了最早应用的地源热泵系统,该系统的相关技术和设备都由美国提供,多年运行情况良好。这个系统有深35m的垂直竖管井135个,采用聚丁烯管为埋管。此后,国内的多家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都进行了地源热泵系统有关垂直或水平埋管的试验研究以及在一些小型工程上的应用,建立了地埋管的传热模型,有了相当多的实验资料和数据。但是由于各地的地质条件不同,每个地方土壤的各项参数都不一样,地源热泵在全国各地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验验证以及相关实验数据的积累。

3.地源热泵系统的优点

3.1保护环境

查看全文

浅析建筑节能及新能源的运用

摘要:对我国能源短缺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等新能源在建筑节能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探讨了我国建筑节能中新能源的利用方式,指出通过有效的利用新能源,可以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减少污染排放,拥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关键词:建筑节能,新能源,生态环境

1概述

现阶段,节能建筑的发展尤为迅速,但是国内绝大多数建筑工程均未能配置生活热水设备,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再配备生活热水设施,那么会进一步的导致建筑能耗有所增加,要是不制定相应的节能方案,会使我国能源以及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加,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所的《21世纪议程》之中,我国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摆在了能源战略中重要位置,其中也指出了可以大力开发的新能源包含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以及地热能等。所谓新能源指的是清洁能源,能源在进行转换时对于环境没有污染,并且对生态环境也不会造成破坏。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要求是能够更加全面的利用太阳能,便可以显著的降低建筑工程能耗,提升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且,国内不少的区域之中拥有非常丰富的地热能源,要是能够对这部分能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同样能够显著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2太阳能在建筑节能中的具体应用

2.1太阳能建筑。太阳能建筑是一种被动式应用太阳能的形式,其是通过对房屋结构合理的设计,对太阳能这种能源以热量的方式进行收集、储存以及利用,主要是通过屋顶结构以及南向结构对太阳能进行收集以及储存。被动式建筑结构是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以及布局,通过合理利用材料以及结构等完成对太阳能的收集、储存以及利用。在被动式的太阳能建筑之中,可以借助于合理的设计,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有效的利用太阳能。国内首个太阳能建筑于1977年建设完成,在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相继建设了多个太阳能建筑,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构建了整套太阳能建筑技术。2.2热水集热供热系统。热水集热供热系统属于主动式太阳能利用系统,其实是对太阳能加以收集,再以不同的方式对太阳能进行利用。该系统不仅拥有采暖的功能,同时还拥有热水供应的功能,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热水集热供热系统原理示意图太阳能集热器集热循环泵接自来水接洗浴间电加热器开水器地板采暖盘管采暖蓄热水箱生活蓄热水箱地板采暖循环泵辅助热源在该系统之中,循环水泵会将水输送至安装于建筑顶端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之中,当水经过加热处理之后会被输送至蓄热装置之中,把收集到的太阳能以热能形式储存在储能设备之中,这些能量便能够在夜间或者阴雨天供用户使用。热水集热供热系统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在选择时需要依照不同建筑工程的情况进行合理选择。虽然热水集热供热系统所需设备较多,系统前期资金投入量较大,不过,该系统依旧拥有较多的优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太阳能利用技术。2.3其他太阳能利用技术。建筑工程中利用太阳的技术很多,除了上述几种技术之外,主要还含有太阳能制冷技术以及太阳能热泵供热技术等。太阳能制冷系统之中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氨—水吸收技术、溴化锂—水吸收技术以及固体吸附技术等。太阳能热泵供热则是通过热泵装置把集热装置在相对低温度下(通常不超过20℃),提升至热水供应所需温度(通常为30℃~50℃),以满足建筑工程的热水供应需求。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利用太阳能拥有极大的意义。而且,在建筑工程中利用太阳能技术的种类非常多,依照不同的情况对于太阳能这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加以充分利用,能够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针对一些日照条件较为优良区域或者室外温度相对高的区域,则能够采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方式对太阳能加以利用。而在夏热冬冷区域则能够采用主动式与被动式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太阳能进行利用。现阶段,因为太阳能集热装置的成本相对高,还能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辅助能源使用,这样也能够确保整个供热系统达到更好的经济性。

查看全文

有关温泉的开发再利用的调查报告

一:概叙

地热温泉作为一种地热资源,是除煤、石油、天然气之外的第四可再生能源,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利用价值。传统的能源煤、石油等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目前,世界各国一直在研究开发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以逐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地热能由于储量巨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被称之为清洁能源,并被世界各国列为重点研究开发的新能源之一。

地热温泉资源被看作一种能自然补给的可再生能源,现在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然而盲目的开采利用,则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和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目前,温泉和常里温泉的现状,已备受关注,寻求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无序开采的局面,成为了人们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二:我国温泉水利用现状

目据粗略计算,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小于2000米的深度中储存的地热资源总量约4.0184×1019千焦,相当于1.3711×1012吨标准煤的发热量,以其1%作为可开采量计算,可开采地热资源总量为4.0184×1017千焦,约为1.3711×1010吨标准煤的发热量。

我国738处地热勘查资料统计表明,中国目前高温地热田仅有藏羊八井和羊易地热田,余下均为中低温地热田,其中温度在90℃~150℃的中温地热田26处,占地热田勘查总数的3.8%;90℃以下的低温地热田(点)708处,占地热田勘查总数的96%。全国已勘查地热田的平均温度约为55.5℃,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由于温度较低,适合直接综合性利用,因此我国地热开发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空间,特别是在采暖和制冷方面,地热有很光明的前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