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15:20: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热勘察物探技木运用
厦门杏林湾地热区位于厦门市集美与杏林之间的杏林湾水库心滩(原中洲岛)。在心滩中部有多处温泉出露。自上个世纪60年代始已陆续进行多次不同规模的地热地质普查工作.90年代的勘查工作仅施工2口开采管井.未对整个地热异常带进行深入的分析。2006年厦门市政府计划在温泉出露的中州岛上建设温泉酒店及温泉浴场等项目,故采用可控源谐波大地电磁法(HACSMT).查明杏林湾地热区各断裂构造的走向、倾向、倾角、宽度等空间展布规律,确定地下热水的储存部位.并提出地下热水开采井位及回灌井位.为合理开发杏林湾地热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1物探技术简介
物探即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以地下岩土层(或地质体)的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仪器观测自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变化,确定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并可测定岩土体的物性参数.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按照勘探对象的不同.物探技术又分为3大分支.即:石油物探、固体矿物探和水工环物探(简称工程物探),我们在厦门杏林湾地热资源勘查中使用的是工程物探。
2厦门杏林湾地热物探方案设计
厦门杏林湾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查工程主要采用HACSAMT法.目前该法在国内尚无技术标准。为保证勘查数据质量.此次勘查采取实时监测和检查测量2大措施。
2.1方案措施
地热供热站房设计管理论文
摘要:针对当地地热资源丰富的情况,学院家属区和教学区采用以地热供热为主、锅炉供热为辅的连续供暖方式。介绍了供热站房的设计及运行情况。
关键词:地热供热锅炉供热供热站房
1概况
武警工程学院位于西安市三桥镇,当地地热资源丰富,学院采用了以地热供热为主、锅炉供热为辅的方式。地热井深度2950米,初投资为5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15年。供暖站房外形见图1。
2系统简介
全院营区规划供暖面积24万m2,地热井出水量140~180m3/h,出水温度95℃。考虑到学院地热水水质很好,可以直供,又考虑到直供水温太高,对热水资源是一种浪费,故地热供暖采用以间供为主直供为辅,直供采暖尾水供学院种植大棚取暖,而后排放;热水供应利用地热水或地热间供采暖的一次水回水,解决军官、家属、学员、医院人员的洗浴热水和游泳池补热用热。
地热资源勘探CSAMT法运用
地热资源是大家公认的一种新型、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地热资源不但能够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能源的需求,同时地下热水还具有洗浴、疗养、养殖、采暖、农业温室种植等方面的效用,具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为进行详细勘察,对目标区采用了CSAMT法(ControlledSourceAudioFrequencyMagneto—teluric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
1理论依据
测区地层自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第四系多分布于山间沟谷及河谷平原地带,古生界、中生界均隐伏或埋藏于第四系地层之下。地层由老至新有泰山岩群、奥陶系(主要岩性为灰岩夹泥灰岩)、石炭系一二叠系(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和粘土岩)、古近系(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粘土岩、砂岩及砺岩)及第四系地层(主要岩性为粉质粘土)。一般地层从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砾岩到灰岩其电阻率值逐渐升高,测区内地层比较平缓且地层沉积序列清晰、地层相对稳定。正常地层组合条件下,在横向与纵向上物性都有规律可循。
2方法简介
CSAMT法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简称。该方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兴起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它基于电磁波传播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导出了水平电偶极源在地面上的电场及磁场公式。沿方向的电场()与沿Y方向的磁场(毋)相比,并经过一些简单运算,就可获得地下的视电阻率()公式:式中,代表频率。由(1)式可见,只要在地面上能观测到两个正交的水平电磁场(Ex,毋),就可获得地下的视电阻率P,称卡尼亚电阻率。又根据电磁波的趋肤效应理论,导出了趋肤深度公式:从(2)式可见,当地表电阻率固定时,电磁波的传播深度(或探测深度)与频率成反比,高频时,探测深度浅,低频时,探测深度深。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发射频率来改变探测深度,达到频率测深的目的。野外资料采集时发射电偶源偶极距AB采用1.5km,收发距为10kin,能够满足全区测点全部都位于在以供电偶极AB为边所张的60。的梯形面积内,保证探测深度和信号强度。野外施工如图1所示。
3资料处理
地热能在建筑环境的应用
摘要:地热能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在建筑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介绍不同种类的地热能在建筑环境、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形式,探究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干热岩型地热能等多种形式地热能的优势与潜力,讨论建筑环境中地热能的理论与实际应用。
关键词:地热能;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干热岩型地热能;建筑环境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供热供暖、生活热水等能源消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0%左右[1]。地热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可再生的能源,在建筑节能方面具有应用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在一些环境友好城市已经实现对浅层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效果。对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受到各界的重视,对地热能的开采研究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地热能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并且地热能的储量也非常可观。地层深处的地热能经由高温熔浆、地下水传递到地表附近,然后利用一系列设施设备对被地下水传递到地表的热力进行捕获利用。综合考虑热流体传输方式、温度范围以及开发利用方式等因素,地热资源可分为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和干热岩型地热能。
1不同地热能在建筑环境中的概述
1.1浅层地热能的优势与应用
浅层地热能资源指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可利用的热能资源。浅层地热能的能量一般储存在距离地表200m深的岩土体、地下水中;有的直接存储在地表水中。浅层地热能温度一般低于25℃,且较为恒定,可用于供暖、供水。由于浅层地热能不产生任何其他污染物,因此是一种清洁环保、安全性高、不易受气温影响、来源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对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以热泵技术为主,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开发浅层地热能。热泵技术进而发展出4个分支技术包括:地下水源地源热泵技术、土壤源地源热泵技术、地表水水源热泵技术和污水水源热泵技术[2]。通过铺设在地下的管道网络以及地表对应设备,可以在冬季寒冷时节为建筑捕获热量,夏季炎热时节为建筑释放热量,从而使建筑物减少对其他能源的依赖,达到提高建筑周遭环境的洁净程度。已有浅层地热能技术被用于现代化建筑中,如浅层地热能与地下结构的协同利用技术,主要应用在桩埋换热器中,此项技术在日本札幌城市大学建筑、南京朗诗国际街区等建筑中都有应用[3]。合肥市绿色节能建筑示范项目中,科学园小区内有720个深入地下的双“U”型地热管,通过管网水循环将恒温地热能输送至各住户内,让室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浅层地热能技术的应用为建筑物供给相当一部分的清洁能源,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可以开采利用的浅层地热能资源,折合约为7亿吨标准煤[4]。浅层地热能作为一种分布广泛、优势明显的可再生能源,通过热泵技术主要应用于调节室内居住环境,创造舒适的室内温度环境。随着浅层地热能技术的发展,使室内环境达到一种全面舒适的最终效果[5]。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分析论文
一、我国地热资源概述
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200℃)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表一),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台湾省,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我国的台湾省,高温温泉达90处以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中国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云南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O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滇高温地热带的一部分。我国主要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热储层为厚度数百米至数千米第三系砂岩、砂砾岩,温度在40~80℃左右,目前已发现全国共有地热温泉3000多个,其中高于25℃的约2200个。从温泉出露的情况来看,我国主要有四个水热活动密集带[1]:藏南-川西-滇西水热活动密集带;台湾水热活动密集带;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活动密集带;胶东、辽东半岛水热活动密集带。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带和大型沉积盆地中,主要类型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
二、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现状
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历史悠久,但真正大规模勘查和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70年初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需求的推动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对地热资源认识的提高,出现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热潮,平均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截至2005年底,全国每年直接利用的地热资源量已达44570万m3,居世界第一位,至2010年预计年开采地热水总量可达到900×106m3,开采利用的热量折合标准煤约495×104t/d。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在供暖、供热水、医疗保健、洗浴、娱乐、温室、种植、养殖及工业应用等方面均达到一定规模,其中供热采暖占18.0%,医疗洗浴与娱乐健身占65.2%,种植与养殖占9.1%,其他占7.7%,初步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地热产业。但目前我国地热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地热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例还不足0.5%。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地热资源采收率低,弃水温度高,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比较混乱,仍然处在自发、分散和粗放经营的阶段,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地热动态监测网,甚至个别地方还存在着盲目开采的现象,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地区地热资源的利用比较单一,浪费严重,重开发轻保护,导致地面下沉和环境严重污染。
地热资源发展的若干意见研讨
咸阳市已正式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中国地热城”,怎样利用咸阳地热资源的优势,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事。为发展建设咸阳市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第一个“中国地热城”,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地热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在城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发挥示范作用,我们通过规划研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若干。
1咸阳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1规划指导思想
1)强调与咸阳城市总体布局、发展方向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2)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原则,强调资源的梯级开发、综合利用,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目标;
3)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布局、科学保护;
浅层地热资源开发法律规制的思考
1浅层地热资源法律属性问题
1.1问题所在:资源法律属性模糊
目前,我国已经将地热能归入《矿产资源分类细目》中,将其作为矿产资源进行法律规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天津市就针对地热能出台了地方性政府规章,2006年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地热资源管理条例》。此外,山东省东营市、陕西省咸阳市、河南省鹤壁市等也纷纷出台了规范性法律文件。但在仔细研读这些法律文件后,不难发现,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辽宁省丹东市等地都认为浅层地热资源是一种水资源而非矿产资源,而重庆市、山东省东营市等地却将其作为矿场资源进行规制。由此可见,各省市对浅层地热资源究竟作为水资源还是矿产资源进行规制是存在较大分歧的。观点一:将浅层地热资源规制为水资源。持此观点的主要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丹东市。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地方性立法都对地热资源的温度加以限定,仅对25℃以上的地热能具有法律约束力,将25℃以下的浅层地热排除在法律规制之外,并且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针对地热能的地方性立法条文第1条仅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矿产规制的法律作为立法的唯一依据,并未出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相关的法律条文,那么就可以肯定,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将浅层地热资源排除在矿产资源之外。无独有偶,就辽宁省丹东市政府2012年5月31日印发的《丹东市地热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而言,仅从名称上判断,该市并未将地热资源和水资源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两者进行简单相加进行立法。此外,该规范性法律文件通篇并未根据温度对地热资源进行分类,表明该办法对浅层地热资源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更有力度的证据是该暂行办法的第1条将《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法》作为立法的首要依据,并且立法依据中有4个与水资源规制有关的法律文件。由此,辽宁省丹东市将浅层地热资源主要看作水资源进行规制。最后,除了上述规范性立法外,原国务院地质矿产部在对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的回复中表明,地下淡水是在25摄氏度以下的,该回复更加直接有力地证明浅层地热资源的水资源法律属性。观点二:将浅层地热资源规制为矿产资源。持此观点的主要是重庆市、山东省东营市。其中,重庆市印发的《重庆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没有根据温度对地热能进行分类且该地方政府规章是以《中国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依据而制定的,说明以规制矿产资源为内容的《重庆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并不排斥浅层地热资源。而《东营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更为直接地将浅层地热资源作为矿产资源进行规制,从该办法第1条即可以断定该办法为规范矿产开发利用的法律文件,该办法的第2条第2款明确将浅层地热资源纳入规制范畴,直接确定了浅层地热的矿产资源性质。综上,我国各地对浅层地热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即使位于同一省份的德州市与东营市对浅层地热资源属性的认知也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法律属性模糊会导致我国政府部门对浅层地热资源认识不清进而出现管理混乱,例如,由于未能准确定位地热能的属性,上世纪90年代至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地热管理经历了水资源管理部门和矿产资源管理部门交替管理的现象,造成了地热管理的无效率。因此,浅层地热资源属性的清晰认知是对其开发有效规划与规制的前提基础,我国立法必须予以重视。
1.2解决对策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对浅层地热资源的属性进行正确定位,笔者建议通过完善现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方式对浅层地热资源的属性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可以从立法模式与立法内容两个方面予以展开。一是立法模式的选择。其一,可选择通过法律进行解读。在此种情形下,笔者认为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添加附件,在附件中对矿产资源中的地热资源进行详尽表述,对将浅层地热归入矿产资源做出直接或者间接的规定;其二,可选择行政法规作为补充对象。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的现有附件中对地热资源进行解释,以更好地规范、指导地方立法。比较两种立法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附件属于法律的一部分,虽然其效力高于作为行政法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的现有附件,但两者均非地方立法,所以笔者认为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两种立法模式在作用与效果上的差异应该不会太大,从这个角度来说,以上两种立法模式均可采用。然而著名的经济学家科斯曾经指出:“初始权利配置的不同将会产生不同的社会产值,配置权利时应该选择恰当的方式以减少成本来增加社会效益。”因此为了节约社会有限的可供消耗的社会资本,笔者更倾向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的现有附件基础上对地热资源进行有效解释,而非重新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附件,否则会重复消耗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社会成本。二是立法内容的确定。在立法实践中,可以选择两种模式来界定地热能的法律属性,列举法和下定义法。其中,列举法指的是借助地热资源具体特定的表现形式来界定地热资源的方法,如美国亚利桑那州《地热资源直接利用与发展管理规则》认为地热能包含四种情形,分为:(1)所有通过地热过程而获得的产品,包括热水、热卤水等;(2)由水所产生的蒸汽、热水、热卤水或人工植入地热结构中流体、气体;(3)在地热构造中发现的热与相关能量,包括人工植入的热;(4)所有除矿物燃料、氦气外的和地热蒸汽、热水、热卤水有关的矿物质。由此可见,该州的地热能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且并未依据温度对地热能进行分类,间接表明浅层地热资源是一种地热能,是矿产资源的一类。但是列举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总结出地热资源的本质特征而且缺乏预见性。另一种是下定义法,具体是指通过简洁明确的语言对地热能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与总结的方法,如美国犹他州《地热资源直接利用与发展管理规则》认为作为地热流体的水和蒸汽必须在120℃以上,此种方法较列举法能够更为清晰地明确地热资源的属性,但该种方法较为抽象,可能造成普通公民理解困难等问题。综上,我国立法既要积极借鉴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先进的立法经验又要充分考量两州立法内容的缺陷。笔者建议我国在厘清地热资源属性时要将列举法与下定义法相结合,首先使用下定义法对地热资源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总结,然后通过列举法进一步具体化地热资源类型,并且利用兜底条款来平衡列举法的短视缺陷,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快速发展,立法的稳定性受到冲击。
2浅层地热资源技术性法律规范问题
地热资源保护与行政措施
本文作者:胡彩萍潘拥军工作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开采总量与强度控制(1)开采总量控制。确定预期性总量调控指标,已提交储量的东营区中心城区、河口区城区、孤岛地区地热田内,同一热储全部地热井年开采指标总量不得大于地质报告已批准的允许开采总量。东营区中部地热田馆陶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7.02×104m3/d,东营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7.84×104m3/d;河口区城区地热田馆陶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2.95×104m3/d;孤岛地热田馆陶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3.024×104m3/d,寒武-奥陶系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0.26×104m3/d;仙河镇地热田馆陶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1.34×104m3/d;东营港地热田馆陶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2.50×104m3/d;东营开发区地热田馆陶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2.70×104m3/d,东营组地热水开采量不大于1.80×104m3/d,地热开发单位年开采规模不低于1万m3。(2)保护性限量开采。地热开采单位或者个人按时将本年度开采计划及上年度开采报表报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区内热水储量和现状开发量,核定年度开采指标。超计划开采的,对超采部分依据水温和用量加倍征收资源补偿费。(3)地热井开采强度控制。国土资源部门根据不同热储,合理确定井位和井距,优化开采井布局。单井地热水实际开采量小于其允许开采量,控制水头下降速率。核定单井热水开采量上限,力求同一热储地热水开采量在平面上相对均衡,避免由个别地热井开采过大形成局部深大漏斗。地热资源开采规划分区依据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地热资源分布特点、勘查程度、开发利用现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采条件,划为东营区中心城区、河口区城区、孤岛-仙河镇和东营港区4个地下热水重点开采规划区。每个区内规划其开发范围、布井原则、利用热储目的层位、地热井最小井距等。1.3合理利用原则(1)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广应用新的技术工艺,重点是热泵、热交换器、地板辐射取暖技术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促进地热技术产业化。(2)根据不同热储的水质、温度、水量等特性,扩展开发领域,丰富利用模式。城区及城镇的办公区、商贸区和居民集中居住区发展供暖兼洗浴模式。东营区城区、河口区城区在地热采暖基础上,开发洗浴、疗养与娱乐模式。城乡结合地带着重发展洗浴与疗养兼种植与养殖模式。(3)地热资源开发遵循地热供热→疗养或洗浴→种植、养殖→休闲娱乐或其他梯级开发流程,走综合型、集约型开发道路,提高地热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地热资源利用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15年不低于65%,2020年达到70%以上。1.4典型示范工程建设建立3处以梯级开发、利用模式和地热回灌、环境保护各为特点的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工程建设从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利用模式的多样化、地热尾水回灌或低温达标排放、消除热污染、热泵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到高起点、高层次、高效益、低污染,起到以点促面、全面提高的作用。
地热回灌试验研究重视地热回灌试验研究性工作。2010—2015年在东营区中心城区完成2组地热尾水回灌试验。2015—2020年在东营区地热水集中开采区,选择1~2处作为试点,地热供暖期开展生产性回灌。回灌热储目的层为馆陶组或东营组;回灌模式为同层或异层对井回灌;回灌方法分无压回灌和加压回灌2种。地热储环境保护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地热井实际开采量不得大于批准的允许开采量;地热回灌采用其他回灌水源的,回灌水中污染物含量不得高于地热水中该物质含量;石油勘探开采以及其他活动要防止对热储造成污染和破坏。地热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成立专门地热开发企业(集团)组织,对地热资源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铺设地热尾水专用排放管道,以地热尾水为水源组织生产性地热回灌,消除热污染、水土环境污染,减弱地面沉降。(2)地热尾水严禁露天排放,其排放渠道全程密封。提高地热水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热弃水排放温度,消除热污染。地热尾水排放温度2015年不高于30℃,2020年不高于25℃。(3)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划规定井间距及布井原则审批地热井,同层位热储地热井交替排列;宏观控制地热水取水量的平面分配,减轻不均匀地面沉降。鼓励地热开发企业进行地热回灌,提高热储层水头压力,降低地面沉降速率。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监测与治理地热开采单位或个人在申请东营市地热采矿许可证时,提交开发利用方案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新建地热井必须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采矿权人对与地热开发利用活动相关的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和治理。地热尾水淡化处理的研究工作利用咸水淡化设备处理地热尾水,一方面可解决其排放问题,打破地热开发中的瓶颈;另一方面可增加淡水供给,缓解东营市淡水供应紧张的态势。东营市2015年前加强对地热尾水淡化处理的论证研究。2020年开展试验性工作。地热井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新施工地热井必须安装监测设施,对地热水开采量、水质、水温、水头压力进行监测。已有地热井有重点地进行改造,重点是开采总量和强度较大的地区。规划期内实施人工方法为主、自动化为辅的监测方式,2015—2020年全面建立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快速、科学管理和决策。
东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保护过程中应促进地热市场的培育和地热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打造地热示范城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东营市地热规划实施要与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相结合,相互促进,互为支撑。(1)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监察,并将执行情况列为国土资源执法监督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画报、公益广告等媒介及“地球日”、“土地日”、“环境日”和全民普法日,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宣传。(2)完善行政审批、监督制度,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地热开采审批、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加大对违反法律、法规和规划颁发开采许可证行为的查处力度,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措施、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的审查、采矿权的审批及年度开采指标的核定,必须以规划为依据。(3)严格实行地热开采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地质勘查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进行商业性参与;采矿权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等方式依法有偿取得;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矿业权市场,积极培育二级市场,促进采矿权的合理流转。
健全东营市地热矿业权市场,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和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从东营市资源开发总量、矿业权设置、地热回灌、提高利用率、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了实现目标的措施;解决了制约东营市地热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居民楼地热资源利用探讨
摘要: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矿产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以河北省×居民区为例,对其地热资源利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预测;最后对该小区地热资源利用提出合理性建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其它地区地热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热资源;可行性;不良影响
1、项目概况
项目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的安国境内。2006年,该市为了开发利用本区的地热资源,在工区内钻凿一眼地热井。该井经2天的抽水试验,结果如下:静止水位高出地面0m,稳定动水位为35m,水位降深35m,出水量约80m3/h,日供水能力为1920m3/d,年可开采量7.01×105m3/a。取水水源为上第三系馆陶组热储层地热水,地下水水温63℃。为了合理开采该地热资源,保证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价。
本项目为抽取地下热水,作为小区居民供暖和洗浴用水。预计用水时间为140d/a,取水量为2.688×105m3/a。该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为开发利用程度为潜力区。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定为三级〔1〕。
2、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探讨矿区地热井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矿区地热井挖掘深度不断增加,自流水量以及井口温度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各种不同的热储层,也出现了不同的施工技术,其中,钻井工艺和成井技术也出现了不同的方式方法。成井技术作为矿区地热井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矿区地热井的开发和开采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其科学技术的表现方式即为各种成井技术。通过下文,我们将会了解到,成井技术存在着多种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层构造或者岩层分布。怎样利用好这些方法使之有效地作用于矿区地热井的开发,快速的发展地热钻井,更多的开采热能,让新能源最大限度地为人类所用,就显得越发重要。那么在矿区地热井的开发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及怎样解决呢?我们下文进行简单地分析。
关键词:矿区;地热钻井;工艺;施工技术
地热钻井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特殊技术,它用于地热蒸气和地热水的钻井,是勘探和开采地热流体必须采用的手段之一。矿区地热钻井的深度一般在1000米到3000米之间,大多数是在2000米左右,有少量的超过了3000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地热钻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着。其中井身结构及套管结构、钻井工艺、完井工艺以及洗井工艺不断发展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来[1,2]。
1矿区地热钻井及其施工技术探讨
作为开发矿区地热资源地热钻井过程中的井身结构及套管结构,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推进,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井身结构经历了153/8”+81/2”、171/2”+121/4”+82/2”、171/2”+121/4”+95/8”、171/2”+95/8”、171/2”+121/4”+95/8”+81/2”等几种不同型号的变化,与其配套的套管结构则经历了相应的103/4”+51/2”、133/8”+103/4”+51/2”、133/8”+103/4”+7”、133/8”+7”、133/8”+103/4”+7”+81/2”等几种型号。不得不说由简入精,井身结构及其配套的套管结构已经越来越成熟完善。地热市场的占领在于将石油钻井中先进成熟的工艺和相关的水文、地热等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充分引进各种现代的设备,选用优质的钻头和各种机械参数,提高钻井的工作效率,缩短建井周期。再加上引进现代科学的泥浆工艺,在矿区地热钻井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地层,采取不同的科学泥浆配方,以达到平衡钻井的目的。从70年代至今,钻井工艺也历经了非常大的变化,其变化更好地适应了现代矿区地热钻井的施工和完成。70年代的矿区地热井的完井工艺主要采用水井式的完井方式,对于水层采用笼式过滤管,入井后采用投填砾料的方式,止水则采用投泥球封隔止水的古老方法。而90年代之后,由于矿区地热井完井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采用水井完井方式的同时还结合了石油完井工艺,针对不同的水层采取不同的方法[3]。传统的水井洗井方法就是反复地抽取和吸取。在地热井中则逐步引进了二氧化碳气举、酸化,高能气体压裂,压风机气举洗井以及活塞抽吸、高压喷射冲洗等方法,这些方法对于矿区地热井的施工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2成井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