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13:58: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定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半年备考公务员五十讲之定义判断重在定义
定义判断是在2014年开始引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之后就作为逻辑判断中的一类固定题型稳定下来。在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这一部分中,定义判断的题型最为简单常规,题目数量和出题形式都鲜有变化,这在屡次推陈出新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现象,因此如果能把握“定义判断”的题型规律无疑对我们做好定义判断是非常有帮助的。
定义判断的出题模式非常固定,即每道题先给出关于某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依据对定义的理解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选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也就是要求考生要从给出的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不能凭自己已有的定义、概念去衡量,尤其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更应当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而不能“想当然”地来进行答题。
从这里大家可以发现,定义判断相比起逻辑判断、片段阅读、资料分析等题型来说,阅读量是很小的,相应地,信息量也比较小,我们所能依据的只有一个定义,而正确解答对我们的能力要求是一种从一般推到特殊的演绎能力,也要求我们抓住、抓好定义这个“纲”,因此把握定义可以说是做好定义判断的重中之重。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定义判断中出现的定义都有哪些特点。
一、定义一般都较为专业,所属学科五花八门
定义判断中出现的定义都是比较专业的概念,一些尽管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但具体的定义却很少有人能准确概括,比如09年国考中出现过的“隐性广告”、“政府采购”,08年国考中的“价格垄断”等;还有一些定义比较生僻,比如09年考查过的“缺陷补偿”、“春化作用”等,这些定义对于很多非本专业的考生来说很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这就使得考生可以完全根据定义来进行解答,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考生原有知识给解题带来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就定义所属的学科来说,其涉及的知识可以说上从天文,下到地理,无所不包。这一方面体现了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因为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自于不同专业,如果过多出现某个专业的知识就会有失公平;另一方面也符合公务员考试对考生综合素质考查的要求。但通过笔者对2014年到2014年的国考真题的细心统计研究,发现公务员考试的定义也并不是完全地“天马行空”,而是主要集中在几个大的学科类别,例如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科普知识等,具体比例可见下表:
正规期刊的定义
一、正规期刊特征介绍
第一,世界公开发行的国际性期刊(包括港澳台期刊)在国内合法发行,除了必须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还必须具有国内批准的发行刊号CN才是合法期刊。国际级期刊(包括港澳台期刊)要进入国内合法发行,必须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批准由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等具备进口发行境外期刊(包括港澳台期刊)的单位在国内发行,并颁发期刊发行的书刊编号(而且在中图报刊网上有详细资料记载),并可以进行编目查询,如国际性顶尖知名杂志《中国经贸》杂志在国内合法发行的书刊编号为CN11-4582/F,《管理观察》杂志在国内合法发行的书刊编号为CN11-5688/F,《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在国内合法发行的书刊编号为CN11-4406/N。有些没有被批准在国内发行的非法期刊(甚至只是利用境外机构购买了一个国际刊号ISSN)只有一个国际刊号ISSN(没有国内发行的批准刊号),在国内肯定是非法期刊了.这些非法期刊为了欺骗国内想评职称的投稿者(多以教育类与医学类期刊),就自己乱编一个国内根本不存在的CN号来骗取钱财。
第二,国家级国内期刊,有国内统一CN刊号、国际标准ISSN刊号,通过邮局发行的还应有邮发代号。其标准刊号(CNxx-yyyy/z)由中国国别代码“CN”、报刊登记号“xx-yyyy”和分类号“z”组成。其中“xx”为期刊出版单位所在地区代号,“yyyy”为出版管理部门分配的序号(期刊的序范围为“1000-4999”),分类号则是用以说明期刊所属的第二主要学科范畴。如,“CN35-1169/C”。国际标准刊ISSNxxxx-yyyy)由以“ISSN”为前缀的8位数字(两段4位数字,中间以一个连字符“—”相接)组成。如“ISSN1234-5678”。
第三,作为内部交流用的边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则应标明“准印证号”,只能用于免费交流,不得公开发行,不得标明定价。
第四,根据有关规定,任何期刊社设立驻外地记者站都必须经过驻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取得《记者站登记证》,方可从事新闻采访工作。
二、非法期刊的基本特征
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媒体品牌定义论文
伴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唯我独尊、高枕无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电视的传播霸主地位或者说电视台、电视频道的“权威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传媒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竞争也日益激烈而且复杂。与此同时,虽然中国的广告市场日益扩大,但是伴随着媒体间的发展与竞争,电视所占有的广告份额却在缩小。传媒业进入了弱肉强食的竞争时代,电视也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
面对日益繁杂的媒体和电视频道中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观众犹如走进了一个宽大的自助餐厅,只要轻轻按动手中的遥控器,就可随意选择自己中意的“菜肴”。可见,只有那些个性鲜明的“特色菜肴”才会吸引不同口味的各类顾客,而那些没有特色的“菜肴”往往受到冷落。随着媒体多样化受众的欣赏口味日益多样,因而媒体所面对的压力也就相应的更大了。媒体想要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除了转换机制、广纳贤才、提高节目质量等措施外,更重要的,便是要在观众中树立自己的媒体和品牌形象,不断完善品牌经营理念。构建和经营电视媒体的品牌,完善媒体的广告经营策略是摆在中国电视人面前至关重要的问题。
媒体品牌的定义
什么是品牌?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作为一种市场概念,品牌是指打算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货物或劳务的名称、名词、符号、象征或设计,或其组合,并打算用来区别一个或一群卖主和其竞争者。而媒体品牌是指媒体频道名称、节目标识、节目风格和特色、节目宗旨、节目声誉、节目包装、节目结构、观众认同等有形无形的总和。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能仅以收视率标准来评定,还需要考察权威性、可信度、满意度、广告环境、服务质量等非量化指标,它是长时间在观众心目中形成的一个全方位概念。企业经营靠名牌,产品靠品牌,媒体经营也要靠品牌,靠树立媒体形象。品牌意味着观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品牌代表观众对电视台节目的感受和印象,品牌存在于观众的心中。电视节目质量是电视品牌的基础,没有好的节目,电视品牌犹如无形之水,无本之木。电视节目的品牌概念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知名度;二是相对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三是相对稳定的质量和标准。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作为一种来自市场的概念,电视节目的品牌是一种竞争力、吸引力、亲和力和信任度。它能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吸引住一定数量的观众群,并在长时期内赢得观众的信任,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占据自己独特的位置。
国外电视节目品牌化给我们的启示
国外的电视机构多以商业电视模式运作,在经营过程中,他们运用了企业经营常用的战略:品牌战略。特别是在一个频道的策划、经营上,他们更是注重品牌的塑造,通过台标、广告语、明星主持人、宣传片来树立整个频道的形象,希望自己的频道深入每一个观众的头脑,从而吸引他们的眼球,提高收视率。
职称定义及内容
1.中图分类号
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作为馆藏分类体系,作者可在单位图书馆向管理人员借来这本书查询,或者通过互联网输入以下网址(www.med126.com/lunwen/zhongtu/)也可查询。本刊稿件一般在“R医药、卫生”和“Q生物科学”中,作者可根据自己文章的研究内容查询详细的中图分类号。医学全.在线提供
2.文献标识码(Documentcode)
文献标识码分为以下五种,本刊稿件一般标注为前两类,本刊要求每一篇稿件都应标注文献标识码,例:中文稿件标注“文献标识码:A”;英文稿件标注“Documentcode:A”。不属于下述各类的文章可不加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新媒体定义研究论文
一、新媒体定义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新媒体”一词最早见于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P.Goldmark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后来,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提到“新媒体”这一概念。②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上流行,并在不久以后影响了全世界。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传播与媒体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新媒体的现状与趋势、发展与创新,整个学术界对于新媒体的探索与争论也在持续升温。然而纵观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新媒体的很多基本问题都尚未得到解决。比如“新媒体”的权威定义的提出、适用范围的确定、具体研究对象的划分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等等。一个准确权威的定义的提出不仅可以建立理论研究领域中系统性、全面性的基础,也可以为该理论领域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解除最基本的定义分歧。笔者认为,新媒体研究混乱局面的始作俑者就是悬而未决的新媒体定义纷争,分众楼宇电视称自己“新媒体”;手机短信称自己“新媒体”;早已出现的都市类、财经类、时尚类、IT类等纸质媒体也纷纷改头换面,把自己扮成所谓的“新媒体”……鉴于这种混乱的持续和加剧,及时准确地定义出当今的新媒体,为新媒体的涵盖范围作以界定便成了当务之急,以为它直接影响着学术界今后对新媒体理论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深入细致的探索。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W.Schramm)曾经预言:“人类传播的基本性质不会改变,但传播本身的社会体系,很可能同我们已经知道的各个传播时期大不相同。”③诸多新兴媒体的产生对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已经逐步显露出来。新媒体在占据大众心智资源上自成一派,在政府管理监督与宣传、社会经济参与、企业公关营销与品牌宣传等方面都表现出无可复制的优势,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无孔不入,用户数量也以惊人的速度飙升。据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介绍,近几年来中国读者传统图书阅读率呈下降趋势,而电子书和网络出版物的阅读率却大幅上升。调查数据表明,国民图书阅读率2005年比1999年下降了11.7%。然而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从1999年到2005年7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④据2008年中国互联网络调查(CNNIC)显示,我国已经有2.1亿网民,成为世界上的互联网使用大国;⑤手机用户也已达5.75亿之众(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的我国电话用户发展情况统计)占全国人口的约44.2%。⑥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新媒体正在被大众普遍认可并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学习交流习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新媒体”定义的研究不仅是学术界对新兴事物的好奇,也不仅是新媒体理论系统全面的研究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对于规范形势模糊、规则紊乱的传媒市场具有很必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国内外新媒体定义的分析
目前,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但有一定影响而被普遍传播的主要是以下观点。
性骚扰定义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
性骚扰及其立法问题是妇女学界和法学界都极其关注的社会问题。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来对国内外学界有关性骚扰的定义进行分类和梳理,总结和分析目前学界在性骚扰定义上的一些特点和异同点,目的在于从各种性骚扰的定义中剖析和归纳性骚扰的实质,为深入研究性骚扰的防治打下基础,进一步推进社会反性骚扰的进程。
关键词:性骚扰社会性别性别歧视人格权
2005年的中国学界对性骚扰话题谈论最多的一年,也是中国妇女研究和发展卓有成效的一年,2005年十二月一日通过了包含性骚扰条款的新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其中规定:“任何人不得对妇女进行性骚扰;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对妇女进行性骚扰,受害人提出请求的,由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从此性骚扰问题在中国终于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我们也看到关于性骚扰及其立法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性骚扰立法的过程不仅仅有欢呼声还有一片质疑声,立法不是唯一解决性骚扰问题的一劳永逸的方式。性骚扰违法的困境之一就是如何界定性骚扰,什么才叫性骚扰?所以有必要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总结和厘清性骚扰的定义。
一性骚扰的各种定义梳理
性骚扰(SexualHarassment)是一个外来名词,是女权运动的产物,是女权主义法学家与不尊重女性尊严的社会陋习和歧视女性的传统观念斗争的成果。性骚扰概念之所以首先在美国提出,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上世纪60年代始的女权主义运动和随之诞生的女权主义法学;也来自于法律不得不应对美国日渐突出的性骚扰问题。由于性骚扰的社会性及反常理性,要予以其确切的定义存在相当的难度,这也就导致了学界对于这一概念界定上的多样性。
科技期刊定义特征及分类
期刊也称杂志。《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对科技期刊的定义为:具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印刷成册、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这一定义限定了科技期刊的刊载内容、外观和出版方式。
从此定义出发,可得到科技期刊的以下主要特征:
a.连续出版物,即按卷、期或年、月(期)无限期的,连续编号(按顺序)的,具有时效性——及时性和不间断性的期刊,一般为定期。
b.以科学技术信息为主要内容,其特别是:
①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最新信息;
②如实反映客观现象和物质运动规律,并经人们逻辑思维、加工简化成文字形式的,能代表事物内在本质的,不同于一般感性认识的信息;
古怪的定义教案
“自然数和正偶数,哪一种数更多?”(正偶数是指能被2整除,大于零的自然数。本文中规定0不是自然数。)“自然数和正偶数一样多,因为将n和2n对应就可以得到自然数到正偶数的一个一一对应。既然每一个不同的自然数都对应而且只对应一个不同的正偶数,所以自然数和正偶数一样多。”许多朋友会这样说,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也有许多朋友会觉得奇怪,并非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正偶数,而所有的正偶数却都是自然数,它们怎么会一样多呢?特别是,自然数的个数应该是正偶数的两倍才对!
关于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大小关系,已经有许多文章谈过了,我只在这里再简单地重复一遍:
给定两个集合A和B,
1)如果存在A到B的一个单射f:A→B(也就是说A和B的一个子集有一一对应),那么我们称A的“基数”(或“势”)不大于B的“基数”,简称A不大于B,或A中元素个数不多于B中元素;
2)如果存在A到B的一个一一对应f:A→B,那么我们称A和B的“基数”相同,简称A和B一样大,或A中元素个数和B中元素个数相同;
3)(施罗德-伯恩斯坦定理)如果A不大于B,且B不大于A,那么A和B一样大。
新媒体定义分析论文
一、新媒体定义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新媒体”一词最早见于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P.Goldmark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后来,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提到“新媒体”这一概念。②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上流行,并在不久以后影响了全世界。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传播与媒体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新媒体的现状与趋势、发展与创新,整个学术界对于新媒体的探索与争论也在持续升温。然而纵观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新媒体的很多基本问题都尚未得到解决。比如“新媒体”的权威定义的提出、适用范围的确定、具体研究对象的划分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等等。一个准确权威的定义的提出不仅可以建立理论研究领域中系统性、全面性的基础,也可以为该理论领域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解除最基本的定义分歧。笔者认为,新媒体研究混乱局面的始作俑者就是悬而未决的新媒体定义纷争,分众楼宇电视称自己“新媒体”;手机短信称自己“新媒体”;早已出现的都市类、财经类、时尚类、IT类等纸质媒体也纷纷改头换面,把自己扮成所谓的“新媒体”……鉴于这种混乱的持续和加剧,及时准确地定义出当今的新媒体,为新媒体的涵盖范围作以界定便成了当务之急,以为它直接影响着学术界今后对新媒体理论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深入细致的探索。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W.Schramm)曾经预言:“人类传播的基本性质不会改变,但传播本身的社会体系,很可能同我们已经知道的各个传播时期大不相同。”③诸多新兴媒体的产生对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已经逐步显露出来。新媒体在占据大众心智资源上自成一派,在政府管理监督与宣传、社会经济参与、企业公关营销与品牌宣传等方面都表现出无可复制的优势,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无孔不入,用户数量也以惊人的速度飙升。据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介绍,近几年来中国读者传统图书阅读率呈下降趋势,而电子书和网络出版物的阅读率却大幅上升。调查数据表明,国民图书阅读率2005年比1999年下降了11.7%。然而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从1999年到2005年7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④据2008年中国互联网络调查(CNNIC)显示,我国已经有2.1亿网民,成为世界上的互联网使用大国;⑤手机用户也已达5.75亿之众(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的我国电话用户发展情况统计)占全国人口的约44.2%。⑥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新媒体正在被大众普遍认可并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学习交流习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新媒体”定义的研究不仅是学术界对新兴事物的好奇,也不仅是新媒体理论系统全面的研究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对于规范形势模糊、规则紊乱的传媒市场具有很必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国内外新媒体定义的分析
目前,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但有一定影响而被普遍传播的主要是以下观点。
资本账户敞开定义的思考
摘要:由于资本账户交易的复杂性,关于资本账户开放,国际上没有严格统一的权威定义,对相关概念进行辩析后可以发现,常见的资本账户开放定义有一定的欠缺。资本账户开放可定义为“持续地避免对资本跨货币区边境的交易进行各种直接和间接的限制”。
关键词:资本账户,资本账户开放,定义
对于处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我国来说,开放资本账户已是大势所趋,我国于1996年实现了经常账户的开放,并且已经有到2010年实现资本账户基本开放的计划。但是,什么是资本账户开放,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资本账户的内容
资本账户与经常账户和平衡账户一起构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主要由对外贸易、服务、收益和经常性转移组成。平衡账户由储备资产和误差与遗漏组成,其中储备资产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其它债权等。
经常账户主要反映的是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市场情况,而资本账户则记录一国和其它国家的金融资产交易状况,反映的主要是金融市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