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12:54: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定价方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内转让定价方式预防
转让定价是跨国纳税人进行国际避税活动的一种最常见的手段。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和日益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在内部交易中应用转让定价,可以转移和再分配各关联企业的利润,以达到避税目的。与此同时,也造成利润转出国和转入国之间税收收入的再分配。因此,加强转让定价的管理,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
一、我国关联企业转让定价采用的主要方法
(一)货物的转让定价。集团公司利用其关联公司之间的提供原材料、产品销售等往来,通过采用“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等内部作价办法,将收入转移到低税负地区的独立核算企业,而把费用尽量转移到高税负地区的独立核算企业,从而达到转移利润和减轻公司整体税负的目的。
(二)劳务的转让定价。关联企业之间除了上面提到的材料和产品贸易往来外,还会经常相互提供各种劳务服务。其做法同货物的转让定价基本相同,关联企业之间可以利用提供劳务服务的内部作价方式来实现利润的转移,达到减轻整体税负。
(三)管理费用的转让定价。企业集团总部为其下属公司提供各种管理服务。因此,有关的管理费用必须分摊给下属公司负担。集团公司为了降低企业整体税负,往往没有按合理标准来分配管理费用,而是对高税率子公司多分配费用,对低税率子公司少分配费用,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四)有形资产的转让定价。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关联企业之间经常发生生产设备等有形资产的租赁行为。这就为关联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
转移定价的相关因素与方式
转移价格通常与市场价格形成对照,市场价格是在非关联人之间进行商品或服务贸易时由市场确定的价格。关联方之间的交易,通常没有必要完全按照公平交易原则下所发生的成本定价。因此他们的商业利润会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有时是恰好合适,有时是设计好的,发生后就似同非关联方的交易。转移定价主要发生在同一集团下的两个公司间的具有关联企业性质的跨国交易。
一、转移定价的成因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转移定价进行国际避税,其成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我国在经济体制、法规制度、人员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各种不足,在客观上为外同投资者通过转移定价进行避税提供了便利条件。
1、外商投资企业为获取合资的高额利润
第一,逃避税收。跨国公司以全球税后利润最大化为最主要的经营目标,以尽可能减少缴税作为跨国公司的经营方略。第二,逃避外汇管制。和许多国家一样,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外汇管制,跨国公司为了及时从其投资的子公司取得股息、红利等,母公司便从货物价格、劳务费、特许权使用费、技术使用费等的支付中变相取得股利,以绕开我国对汇出利润的外汇管制。第三,最大程度上获得合资企业的利润。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主要以合资与合作的形式开展为了获得更多的税后利润,境外母公司利用与子公司交易,通过转移定价,把本来属于中方投资者的一部分利润也占为己有。第四,增强子公司的竞争能力。
2、国有企业改制落后,外企中方所有权架空
探究企业市场营销中定价方式以及价格决策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产品的创新固然重要,但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有效地促进销售,实现从产品到利润的转化,已经成为众多高层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和挑战。
在市场营销方面,众多理论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价格策略和非价格策略。本文对价格策略方面的研究作了系统地梳理和整合,研究了营销中适用的定价方法和价格策略,以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企业定价依据与影响因素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成本是价格的基础,因为没有任何厂商愿意长期以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销售,因而企业正确地核算出包括机会成本在内的完全成本,是科学定价的前提和关键。价格形成及变化是商品经济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除了价值这个形成价格的基础因素外,现实中企业价格的制定和实现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企业定价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化,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反之,价格越低,需求量越高。这就是所谓的需求规律。我们常说的“薄利多销”就体现了这一道理。如果某一时期商品的需求旺盛,适当地提价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反之,适宜采取降价措施。企业在制定商品价格时,市场需求状况往往是主要参考因素。
市场竞争状况。企业定价的“自由度”首先取决于市场竞争格局,商品经济中的市场竞争是供给方争夺市场的竞争。在不同的市场类型,企业定价的“自由度”有所不同。垄断愈强的企业定价“自由度”愈高;反之,竞争愈强其“自由度”就愈低。在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这四种不同的市场类型中,企业不得不越来越多地考虑同类商品的价格。
国有股减持定价策略探讨论文
[内容提要]在国有股减持势在必行的今天,减持定价方案也是各方关心的焦点,目前国有股存量直接转成A股高价发行上市不被市场接受,关键是定价不合理。本文评价了目前盛行的策略观点,并提出自己的定价方案设想。
[关键词]国有股减持市场定价净现值内在价值
国有股减持,已成为当前阶段中国股市最敏感的问题,不仅管理层为此颇费周章,更牵动着数千万股市投资者的心。其实,我国证券市场一直十分关心国有股的问题,最早的国有股减持案例可以追溯到94年珠海恒通收购棱光实业的“恒棱模式”,但是直至党的十五大和十五界四中全会有关国有减持的具体政策出台,提出“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总体原则,这才真正为减持国有股给予了方向上的指引和政策上的保证。经过多年对资本市场改革的探索和尝试,我们深刻认识到国有股减持是当务之急、是必由之路却也是任重道远。
国务院今年6月12日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但此执行办法出台数月,股市重挫数百点,业已形成利空影响。广大投资者对现行减持办法多抱反对态度,究其根源是定价策略的不妥。很显然,国有股减持定价是比国有股减持的方式更复杂、更敏感的问题。对减持定价策略的分析和探讨就是本文的重点。
现有减持方案定价策略评价
国有股减持的核心问题是价格问题。市场是由供需双方构成的,只要国有股减持的价格公允,市场是能接受的。而如果价格由单方面决定且不公平,投资者就还是只能选择“用脚投票”。在价格不确定的情况下,市场只会增加不确定因素,投资者无法判断能否获得稳定的预期,就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股东权益IPO定价论文
摘要:以往的IPO定价都是从企业的价值考虑,而考虑企业的价值就会考虑企业的未来股息收益,但未来的股息收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给出的价格会偏离企业的真正价格较远。本文介绍了一种从股东权益来计算企业的IPO定价,从理论上避免了上述矛盾。
关键词:IPO;定价;权益定价法
IPO(InitialPublicOfferings)即股票的初始发行定价,是指发行上市公司将股票发售给特定或非特定的投资者所采取的价格。一般来说,理论上的定价只是作为一种参考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股票的定价往往与定价方式息息相关。现在在国际上通行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固定价格方式:是指承销商和发行人在公开发行前商定一个固定价格并据此价格进行公开募集。以这种方式发行股票的企业可以准确预知收益率,因此,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往往采取这种发行方式。(2)累积定单方式:主要是事先不确定发行价格和发行股份,而是有机会让投资者在新股发行定价完成之前表现出对股份的需求,并根据投资者的需求信息确定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用这种发行方式对理论上的定价往往只作参考,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投资者对股份的需求。(3)招标竞价方式:是指投资者之间的公开竞价,挖掘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促使发行价格贴近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并按照投资者竞价高低分配股票。这种方式其实比理论上的定价更准确一些,因为以这种方式所确定的发行价格不仅表现了公司的市场价值,还表现了人们对公司价值的一种期望,相当于投资者对公司无形价值的一种承认。
一、对以往的定价方式的回顾
现行理论上对IPO的定价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三大类:一类是可比公司定价法,即对可比较的或者代表性公司进行分析,尤其注意有着相似业务的公司的新近发行以及相似规模的其他新近的首次公开发行以获得定价基础。在运用可比公司定价法时,可以采用比率指标进行比较,比率指标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企业价值(EV)与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前收益(EBITDA)的比率等等。一类是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即根据发行公司可预计的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得出公司价值,而后计算每股价值,从而确定发行价。还有一类是内含报酬法:即认为是用未来红利的现值来确定发行价格。在实际运用中,市盈率、现金流贴现法和股息贴现法较常用,下面先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定价方法,然后提出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从股东权益看IPO定价。
市盈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发行人的行业情况,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性等拟订发行市盈率,然后决定发行价格。
市场营销价格差别战略研究
市场营销是指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和销售行为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其中合适的价格是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定价成为现代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最大利润的关键点。在众多定价策略中,价格差别策略的实际应用较为典型,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也更有利于差别定价,企业需要着眼于当下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环境,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灵活利用价格差别策略,制定最优价格,从而创造最大利润。
差别定价策略概述
(一)差别定价策略的内涵。价格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商品价格的制定应同时兼顾商品生产成本和消费者支付能力,因此,商品价格实质上是由买卖双方共同决定的。差别定价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能够从消费者手上获取更大利润,也称为歧视性定价或弹性定价。差别定价是根据不同市场、不同消费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进行区别定价,即价格不同并不是因为成本有所差异,而是以消费者支付意愿为基础设置的价格结构。采用差别定价比统一定价更能让愿意购买的顾客支付更高价格,也更能让原本不愿支付统一价格的顾客,以较低价格满足或激发更多购买需求,因此采取差别定价可使企业获取更大利润。(二)消费者剩余与差别定价。采用差别定价最关键的原因是消费者剩余的存在,消费者剩余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此差额能体现消费者额外的获得感,因此称为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代表消费者主观认同的心理感受,反映消费者对购买商品的价值判断。因为消费者一般无法准确衡量所购买的商品为自己带来多大满足,只能通过心理感知来判断是否物有所值,这也就是市场中的卖方如何利用消费者剩余理论进行合理定价的突破口。由于顾客收入与购买偏好等均不相同,顾客心理可承受的最高价格是不同的。如果卖方统一定价,则拥有高保留价格的顾客消费者剩余会更多,拥有低保留价格的顾客消费者剩余会很少甚至为负数,从而卖方将失去这部分客源。因此,卖方要想留住保留价格不同的顾客,就需要实行差别定价策略。消费者剩余理论是实现买卖双方均满意的一条联络桥,图1展示了价值、价格、成本与消费者剩余之间的关系。(三)差别定价策略的种类。差别定价可划分为四类:顾客细分定价策略、产品式样定价策略、地点定价策略、时间定价策略,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从差别定价的不同种类可以看出,产品或服务的不同价格并不是源自成本差异,而是与时间、地点、式样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如今差别定价策略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企业要想创造更多利润,可以根据自身经营实际选择具体的差别定价策略。
差别定价策略的实施条件
(一)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无法掌控商品价格,价格由市场买卖关系决定。市场中存在大量买方和卖方,单个买方需求量或单个卖方供给量不足以对市场价格产生作用。而且市场中厂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没有任何差别,无论产品本身的材质、型号,还是售卖场景、售后服务等均相同,导致买方没必要对卖方进行选择,卖方也不用在价格方面下功夫。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实行差别定价是毫无意义的,实施差别定价是需要条件的,只能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实施差别定价策略。(二)基础条件。首先,市场必须具备可细分的特点,并且不同细分市场之间的需求要有所差异。在细分市场环境下,卖方能够通过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倾向和支付能力,从而制定不同产品价格,获取更大利润。其次,不同市场或者不同消费群体之间是相互分隔的。消费者不能通过在不同市场之间转移商品而赚取差价(套利),否则价格差别就会随着套利的发生而逐渐消失。一般情况下,服务是很难进行套利的,例如医生诊疗、管理咨询服务等,因此服务业特别适合实施差别定价策略。最后,对市场进行细分和控制的成本应低于实施差别定价获得的额外收入。因为区分消费者群体是需要费用的,应该将这部分费用降至最低,才能发挥差别定价的价值;差别定价不会造成消费者的反感和不满,需要支付较多价格的消费者能比较容易地理解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实施差别定价的形式必须合法合规,需要符合价格政策,不能采取不正当竞争从而损害消费者权益。
差别定价策略的通常形式
小议在华避税及法律的适用
一、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行动守则》定义,跨国公司是指分布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企业实体,各个实体通过一个或数个决策中心,在一个决策系统的统辖之下开展经营活动。由于经营的跨国性、战略的全球性、管理的集中性以及母子公司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产生了跨国公司国际避税这一特殊的法律问题,即跨国公司跨国境或税境,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别和漏洞,以种种公开的、不违法的手段,减轻其总体税负的行为。主要手段有:
1.转让定价,指跨国公司违背市场公平定价,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订立有关商品、资本、技术、劳务、信贷等的内部交易价格,从而使跨国公司总体税负大大减少。它是国际避税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
2.利用避税港避税,指跨国公司在避税港注册一个只具法人实体形式而不作实质经营的基地公司,将在避税港境外的财产和所得汇集到基地公司的账户上,从而实现避税的目的。
3.实施资本弱化,指跨国公司利用国际市场上债权融资税负低于股权融资的优势,把本来应以股份形式投入的资金转为采用贷款方式提供,从而逃避或减轻其本应承担的税负。
4.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指跨国公司利用一些国家吸引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避税,这种形式在发展中国家运用较多。
包钢营销模式和对策认识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销售工作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如何将产品转化为商品成了企业经营中永无止境的话题。销售不仅是企业价值转换的重要链条,更是资金运转的关键步骤。销售工作往往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生死存亡,现代企业的负债经营模式更使销售工作成为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销售不畅导致资金链断裂成为许多企业经营困难的直接原因。作为包钢销售战线上的一员,在十几年销售工作中,对于销售有一些拙见,在此提出,以供探讨。首先要坚持多种销售模式并举。“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显而易见,过分依赖单一销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还会增大销售风险,对稳定销售渠道极为不利。
经过多年探索,我公司形成了抵押销售、直供销售以及外埠自营销售三分天下的局面,这几种销售模式各有千秋,相辅相承。抵押销售即与流通商签订长期销售协议,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抵押金来约束流通商。钢厂负责保证流通商抵押期内的资源量并在价格上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流通商负责保证销售量,如不能完成则要承担不能返还抵押金的风险。由于钢厂生产较为稳定,产能也相对固定,有条件将大多数资源量在期初与流通商签订框架协议,以期保证市场份额。这种销售模式适合产能、需求较大,销售范围比较大的产品。由于生产商相对流通商来说于无法将大量精力和资金用于采购环节,也不愿承担采购成本的剧烈震荡,所以大多依赖长期供货商。为了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往往会选择有实力的供货商,“抵押销售”的模式不仅使流通商的资源得到保障,在价格上也有相当竞争力,“抵押销售商”的名片功能也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上有力的砝码。培育这样一只稳定的销售队伍是企业必不可少的销售渠道,也是成本较低、见效较快的一种销售方式。直供销售与抵押销售相类似,只是客户对象为产品直接使用者,而不是流通商。相对抵押销售来说抵押金比例更小,而价格优惠更大。由于直供销售属于供需双方直接接触,免除了中间环节,所以双方合作意向更加明显,销售成本更低,合作更加稳定。这种销售方式最好选择与企业规模、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下游生产单位,以便使双方产销结合更加顺畅。直供销售是企业销售的最佳方式,但在付款方式、交货期等方面要求比较严格,也受到销售半径以及运输条件、产品结构等方面的限制。
采用这种销售方式往往会受到下游企业以及行业的影响,需要其它销售方式的补充,以应对突然变化。外埠自营销售是指钢厂变坐商为行商,主动到市场聚集地设立自营销售机构,直接参与主销区竞争的销售方式。外埠销售分公司既是包钢在外埠设立的销售机构,又是包钢开发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市场研究的前沿阵地,而且是宣传包钢、扩大包钢知名度的窗口。外埠分公司销售方式采取直发销售和仓储销售并行。作为销售的前沿阵地,外埠自营销售机构在销售产品、对外联络、开拓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税法规定跨地区运输商品视同销售会导致企业纳税前置,所以采用这种销售方式要处理好本埠销售与外埠销售的关系。如何规划、设立销售分公司也是外埠自营销售的关键,因为这种销售方式会增加企业仓储成本、销售费用,如果没有一定的销量作保证,会在经济效益上蒙受损失。其次要有灵活多变的定价政策与销售策略相配套,销售价格是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最直接的要素,灵活多变的价格对销售策略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价格制定不及时、不合理往往会使销售策略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甚至制约销售策略的贯彻实施。而合理灵活的价格决策体系会成为销售工作的催化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采取成本定价策略、撇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中间定价策略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市场需求、产品特点以及成本变化等因素合理制定价格,努力保持市场价格平稳,避免市场波动。在制定本企业产品价格时,应随时注意竞争者的价格变动,并及时做出反应。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成本定价策略是保证利润率的法宝,但对于供大于求的中国钢市来说,这种单一定价方法已经不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需要,多种定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必不可少。对于不易模仿、没有竞争又具有显著优点的新产品往往可以采用撇脂定价策略,既短期内采取高价格政策,以期在短期内收回研制开发新产品的成本及费用,及时获得较高的收益。渗透定价是指在产品或服务初上市场时定价较低,以吸引大量的购买者,提高市场占有率。
对于产能较大,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容量也较大的产品适合采取这种定价政策。由于此类产品具有市场规模较大,存在强大的竞争潜力,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稍为降低价格需求量会大大增加,再通过产能释放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来巩固市场占有率。中间定价策略即介于“撇脂”与“渗透”之间的定价策略,按同行业的平均定价水平或按当时的市场行情来制定价格,是一种“随大流”的策略。企业可以在不承担较大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比较稳定的市场,适用于产能和市场都相对稳定的定价政策。价格制定周期也是企业定价策略的重要补充,他反映企业对于市场的应变能力,对顺利实现企业销售目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对于价格变动较大的建材产品价格制定周期要比其它产品短一些,才能掌握市场主动权;而对于需求相对稳定的型材来说价格频繁变动则会影响客户心理,造成市场炒作。价格制定周期中还要建立应急预案,才能紧跟市场变化,实现经济效益,保证市场占有率。再次要在各种销售模式中根据产品特点、市场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销售策略,而不是生搬硬套,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销售模式和定价策略只是在理论上提供了销售的基本思路,要想让它们转变为销售业绩,运用上更要下功夫。比如对于建材产品由于产能偏大,技术含量不高,价格成为主要竞争手段,市场波动大,应当坚持抵押销售并缩小销售半径以降低销售成本,保证企业合理的经济效益。盲目追求高利润或扩大销售半径会降低企业产品竞争能力,造成用户流失;而对于无缝管产品由于市场需求窄应当采取直供销售为主配合中间定价策略,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稳定销售渠道。对客户实行市场细分,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提供管家式服务来建立良好的供需关系,因为这样的市场一旦失守将很难重建;板材市场产销两旺,且主要需求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就应当向外埠自营销售方式倾斜配合成本定价策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以现货配送方式满足客户需求。
还可以进一步与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以稳定供需双方的渠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分享收益。销售中还应大力贯彻服务营销和文化营销的理念,提高全员服务意识,牢固树立顾客是“上帝”的观念,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是生产力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突出客户经营特性、实现规模需求、品种结构优化三者目标的统一。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在销售管理、市场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效率。通过企业文化树立自身形象,宣传企业产品,激励员工斗志,增加企业实力。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不断创新的销售模式与策略,只有搞好市场营销,才能畅通销售渠道,巩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减少入世后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带来的冲击,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制定价格规则
第一条为规范政府制定价格行为,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经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市、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定价机关)依法制定或者调整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下简称制定价格)的行为,适用本规则。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政府制定价格的范围依据《价格法》第十八条确定,具体以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为准。定价目录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经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市、县人民政府制定价格,具体工作由其所属价格主管部门负责。
定价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的权限制定价格,不得越权定价。
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政府制定价格听证行为,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制定价格听证(以下简称定价听证),是指定价机关依法制定(含调整,下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过程中,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采取听证会形式,征求经营者、消费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制定价格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的活动。
前款所称定价机关,包括有定价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统称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经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市、县人民政府。
第三条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实行定价听证。听证的具体项目通过定价听证目录确定,但容易引发抢购、囤积,造成市场异常波动的商品价格,通过其他方式征求意见,不纳入定价听证目录。
中央定价听证目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依据中央定价目录制定并公布;地方定价听证目录由省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据地方定价目录制定并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