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11:28: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膜覆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膜覆盖

试探地膜覆盖生姜种植术特点

摘要:从选种培芽、播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方面介绍了生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期为生姜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能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杂草危害,提高土壤温度,加快出苗和生长,省工省时,经济效益显著。近几年试验示范发现,生姜地膜覆盖较露地栽培生育期提早15~20d,产量提高15%~20%。现将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种培芽

一般在头年收获时选择肥壮、芽头饱满、色泽鲜亮、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大小均匀、无病虫伤疤的姜块作种姜。于播种前1个月左右,从窖中取出种姜,洗去姜块上的泥土,白天平铺在室外干净地面上或草席上晾晒,晾晒要适度,以免种姜失水过多,姜块干缩,出芽细弱。夜间收进室内,以防受冻,晾晒1~2d后,再堆放室内,盖上草帘,即“困姜”,3~4d后即可催芽。一般采用的催芽方式多为温床催芽,即在避风向阳处建温床,深0.5~0.8m,宽1.2m,长根据种姜多少而定,在温床底部及四周铺10cm左右厚的干草,将种姜摆放其中,厚度以30cm左右为宜,然后再盖上10~15cm厚干草,搭上拱架,盖好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保温,一般保持床内温度20~25℃。如白天床温超过25℃,可揭膜通风降温,芽长0.5~1.5cm时即可播种。

二、播种

查看全文

地膜覆盖技术推广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当前冬种工作基本结束,春播备耕工作在即。为切实抓好年度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工作,认真落实科技抗灾措施,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深化对地膜覆盖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地膜覆盖是我市农业科技抗灾减灾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尤其在年早春冰雪冻害、夏季低温冷害的情况下,显示出巨大的抗灾减灾作用。多年实践证明,在山多地少、地薄多灾的十堰山区,搞不搞地膜覆盖,不仅影响到收多收少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有收无收的问题。各地要依靠科技发展粮食生产,把解决高山群众的温饱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坚持扶持地膜覆盖技术推广不动摇,切实把地膜覆盖技术推广作为一项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

二、切实落实地膜覆盖技术推广扶持资金。鉴于地膜覆盖技术对解决我市高寒山区农民温饱、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特殊作用,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力度,把落实扶持资金作为地膜覆盖技术推广的关键措施来抓,保证年对地膜覆盖技术推广政策不能变、扶持不能少、措施要强化。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以膜代奖”的扶持办法,将扶持政策通过物资的途径落实到实施农户。

三、明确扶持重点,认真搞好示范。地膜覆盖技术扶持的重点地区是高山地区和山阴地带,扶持的重点作物是粮食作物,扶持的重点对象是贫困户、重灾户。要把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地膜水稻超高产攻关、地膜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和省地膜马铃薯板块项目作为重点,确保完成国家和省里项目任务。要坚持抓好示范、以点带面、示范推动的成功做法,通过重点乡镇、典型村组和示范大户的带动,促进地膜覆盖技术落实到田。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服务。各县市区要把落实地膜抗灾技术作为关注民生的大事,切实加强领导,抓好资金、面积、示范的协调和督办工作。农业部门要切实负起项目实施主体单位的责任,抓好技术、种子、地膜、面积的落实工作;财政部门要搞好配合,抓好资金的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

查看全文

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详细介绍了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包括合理轮作、深耕整地、施足底肥、选用良种、播前催芽、起垄覆膜、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马铃薯是青海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粮菜兼用、用途广泛等特点,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解决青海省马铃薯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低温、干旱、无霜期短等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1合理轮作

选择适宜的前茬和地块能经济利用土壤肥力和土地,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防治土壤或病残体传播的病虫害。青海省轮作年限以3~5a最好。5a轮作方式为马铃薯-麦类-豆类-油菜-麦类,或马铃薯-麦类-豆类(或油菜)-麦类-麦类;3a轮作方式为马铃薯-麦类-豆类(或油菜)-麦类,或马铃薯-麦类-豆类-麦类。

2深耕整地

查看全文

小麦地膜覆盖技术管理论文

摘要从适用范围、选地整地、平衡施肥、选用良种、适期播种、精量播种、规格播种、早查早管、春季巧管、病虫草害防治、废膜回收等方面介绍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供小麦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适用范围

小麦地膜栽培主要有2种模式:膜侧条播适宜于旱地和不保灌的水地;膜上穴播适宜于年平均降雨400mm以上,7~9月降雨在240mm以上旱地或补充灌溉区。一般增产1125~1500kg/hm2,节水1200~1500m3/hm2。

2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种植。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灭茬,合口过伏,遇雨耙耱保墒,蓄住7~9月降雨。播前15d左右施足底肥,浅耕耙耱,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

查看全文

农业发展与地膜栽倍技术研究

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根据自然环境和种植制度与作物布局特点,全区划分为两个作物区:即长城沿线滩地区和丘陵沟壑区。长城沿线滩地区位于我区最北部毛鸟素沙漠南缘,属鄂尔多斯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区,包括定边、神木、府谷、靖边、愉林、横山。海拔900一1400m,年均气温大于10叱,积温2900一3370叱,无霜期155一172天,年降水量300一420mm,7、8、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5%,农作物以旱粮为主。但植被稀疏,风蚀沙化严重,作物产量不稳定。陕北丘陵沟壑区位于长城风沙区以南,包括绥德、米脂、吴堡、清涧、子洲、佳县以及定边、神木、府谷、靖边、榆林、横山的部分地区。海拔800一1200m,境内丘陵起伏、梁赤相间、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占全区的78.1一82.4,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380一704mm。7、8、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0一68%,无霜期140一190天。其作物多为一年一熟,本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耕作粗放,缺少管理,农业落后。怎样才能改变榆林农业的现状呢?近年来我区推行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它具有增温、保墒,加速养份转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早成熟,提高产量等作用。对解决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低温干旱,无霜期短,水涝灾害等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实现大幅度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必将对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的基本原理:

1、提高地温,增强光照。太阳幅射是地面增温的唯一热源。白天,裸露地面所接受的幅射能以长波辐射到大气层;因它接收热量多,散失也多。地膜覆盖后,由于土壤水分蒸发量少,因而减少了汽化热的损失,相应地提高了土壤容积热容量。土壤的增温效应与土壤容积热容量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土壤热容量与土壤的孔隙度和土壤湿度又密切相关。覆膜后由于地膜阻隔作用,使地表的水汽无法扩散出去,孔隙中充满着水,加大了容积的热容量,土壤的导热率和导温率也随着增大。而对照由于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孔隙中充满着空气,空气容积热容量又小,因而土壤的导热率和导温率相应小。当地面覆盖地膜后,土壤的热力特性起到了明显的变化,在白天出现高温时段,热量向下传导快。到夜间,深层不断将热量输送给膜内地面,因而减缓了覆膜地面温度的下降速度。同时由于夜间低温,会使土壤中的水气沿着膜面大量凝结,又散发出一部分凝结热,所以夜间膜内地面温度也均高于露地。

2、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份。保墒作用是地膜作物的又一个突出特点。特别是我国旱作农业区最需要的最有价值的特性。无论是覆膜穴播还是膜侧栽培,都具有显著的保墒作用。农田土壤水份散失,除作物吸收的一部分被蒸发外,大部分是通过毛细管和汽态水蒸发到大气中。地膜覆盖后,隔断了毛管水和气态水向大气、蒸发,对保持土壤水份起着很大作用。另外,由于覆膜后土壤温度提高,减少了水的表面张力和粘滞度,土粒吸附水的了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各个生育期相应提前,因而可以提早成熟。

减轻和抑制部分病虫和杂草。农田中的杂草,既消耗土壤中水分和养分,又与农作物争光照,而且诱发病虫害‘覆膜后,由于膜下高温和通气不良,使某些杂草在发芽出土后死亡,这种物理处理作用,对于一年生杂草除草果较为明显。地膜覆盖的除草效果与覆膜质量关系密切。如果覆膜严密,不仅难以烫死杂草,相反,由于膜下水,热状况较好,杂草生长更旺,可把地膜顶起,甚至顶破,严重影响覆膜效果。地膜覆盖对于风沙区与丘陵沟壑区的榆林农业起着重要作用,但就榆林现在的农业发展来看,许多地方还没有完全推广,一项新的农业技术,是否具有优越性在于它能否提高作物产量。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确实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先进技术;是振兴我区农业的一项重大的栽培技术措施,覆盖效应的多元化,应用作用种类的多样化,说明这项技术在我区适应地区是及为普遍的,不论平原、山区、低洼易涝或干旱少雨的地区都能广泛应用。是改变我区农业落后面貌,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将成为榆林未来发展农业的关键措施,这项技术将在我区农业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力降低,从而提高了水的有效性。

3、加速土壤养份转化,提高养份的利用率。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升高,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提高了土壤有效养份。据河北农业大学测定0一30Cm土层中碱解氮,盖膜的比露地在玉米苗期多9.sppm,大喇叭口期多1.6ppm:速效磷,盖膜的比露地玉米苗期多10.73ppm,大喇叭期多5.33ppm:肥料利用率提高20一50笼。但是,由于覆膜后作物生育进程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养份多,因此,地膜覆盖栽培应该增施有机肥,施足底肥,防止作物到生长后期出现缺肥早衰现象。

查看全文

农业机械工程技术创新研究

1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分析

1.1地膜覆盖技术的基本概念

地膜覆盖技术是目前面向旱区农作物节水工程作业的针对性技术,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有效减少土壤内部水分蒸发与无度流失,最大程度实现农田保墒。其具体做法就是在地表覆盖塑料薄膜,保证土壤中水分不会轻易被蒸发到空气当中,切实确保塑料薄膜内湿度,进而实现对土壤耕作层中温度、湿度、水分、肥料等外在条件的有效保护,同时也能做到对土壤内部物理环境的良性改善,在这种综合保护环境下,农作物就能实现正常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的农业发展目的。相比于农业机械旱作节水技术操作方式,地膜覆盖技术不但是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的一种全面革新,也是对技术操作简易性、高效性的有效改善。它能够适用于多种旱区农耕技术,以确保地方达到农作物增产增收的目的。当然,该技术方法也存在一定缺点,比如它由于长期覆盖薄膜就导致了农田无法实施大面积灌溉,可能影响到农作物的后期种植处理工作。为此,许多地区也将农业机械工程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有机融为一体,希望达到再一步的技术革新,确保新技术对旱区农业节水作业的进一步改善[1]。

1.2某地区的玉米地膜覆盖农业机械工程技术应用

以某地区的玉米耕作为例,该地区整体上光温资源相当丰富,但年均降水量仅有317.9mm,蒸发量却达到2500mm,为年降水量的8倍左右,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地区。该地区由于受到春季干旱及早霜影响,所以在露地条件下玉米种植存在一定阻碍,难以成熟,在特别严重干旱年份还容易遭受大量的玉米减产甚至绝收问题。自2015年开始,该地区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综合技术,希望达到玉米旱作综合节水目标,到目前为止,该地区已经通过该技术覆盖了全地区32万亩的玉米耕种面积,并取得了良好农业成效。下文将主要介绍该地区利用地膜覆盖综合节水技术配合农业机械工程技术所实现的玉米良性种植过程。1.2.1精细整地技术玉米种植前的精细整地技术主要在春季进行,考虑到春季昼消夜冻问题,所以选择坡度为15℃~20℃左右的地块来进行扦插作物残留根及秸秆的情理工作,同时也要做到有效清理残留地膜和破碎田间土块,做到田间表面平整。1.2.2耕地覆膜技术利用大型耕地机械在春季昼消夜冻时期进行玉米农田的全面起垄覆膜,同时实施机械化复式作业,达到最大限度保墒目标。在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要保证起垄覆膜中小垄的两面沟距离在40~50cm左右,而大垄两边沟则要保持间距在80cm以上,可以考虑在垄后两角位置各加入一个浮土器,进而提高覆膜技术效果及作业效率。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地膜的宽度在1.2~1.5m左右,而厚度保证在0.01m左右。如此操作可以保证膜厚度保墒提温效果良好,且更利于残膜处理。一般来说,耕地覆膜技术要在春季4月中旬到下旬前完成,在覆膜之后利用打孔机配合细铁丝头为垄沟做成集雨渗水孔,确保播种过程中将无效降雨转化为有效降雨。再者,可以考虑利用改制后的铺膜机对玉米耕地进行W型沟垄雨铺膜,并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来辅以高效立体化玉米作物种植模式,也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工程的节水效应,大幅度提升耕地覆膜技术效率和旱地玉米种植效益。2016年,该地区全年采用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其玉米亩产普遍达到900kg以上,其中核心攻关技术田亩产量更超过1200kg,实现了地方旱作玉米地膜覆盖综合节水与全程机械化、标准化高效生产双目标[2]。

2机械化深松技术应用分析

查看全文

食荚豌豆栽培技术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食荚豌豆;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地膜覆盖、搭架引蔓、肥水运筹、病虫草综合防治和采摘等方面介绍了食荚豌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期为食荚豌豆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食荚豌豆作为一种新型出口蔬菜在江苏省泰兴地区蓬勃发展,并很快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泰兴市农科所在泰兴地区建立了100hm2食荚豌豆订单农业示范核心基地,辐射面积超过466.7hm2。一般产嫩荚15.00~18.75t/hm2,还可收干籽750kg/hm2左右,产值4.5万元/hm2以上。与传统小麦相比,种植食荚豌豆取得了极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食荚豌豆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品质优的软荚类型高产品种,如奇珍76等。

2选地整地

查看全文

食荚豌豆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食荚豌豆;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地膜覆盖、搭架引蔓、肥水运筹、病虫草综合防治和采摘等方面介绍了食荚豌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期为食荚豌豆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食荚豌豆作为一种新型出口蔬菜在江苏省泰兴地区蓬勃发展,并很快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泰兴市农科所在泰兴地区建立了100hm2食荚豌豆订单农业示范核心基地,辐射面积超过466.7hm2。一般产嫩荚15.00~18.75t/hm2,还可收干籽750kg/hm2左右,产值4.5万元/hm2以上。与传统小麦相比,种植食荚豌豆取得了极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食荚豌豆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品质优的软荚类型高产品种,如奇珍76等。

2选地整地

查看全文

玉米地膜栽植方法

在玉米生产中,采用地膜覆盖一般可增加积温200~300℃,促进玉米提早成熟7~15d,增强玉米耐霜冻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相对延长了无霜期,保证苗全、苗壮。因此,可选用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大的中晚熟高产品种种植,一般比不盖膜玉米增产3000kg/hm2左右[1]。为促进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播种前准备

1.1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或深松旋耕,并及时起垄镇压保墒。整地要求平整,做到深、松、细,捡净石块等杂质,地面平整无坷垃,以方便盖膜。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

1.2重施基肥,氮、磷、钾配合施用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玉米需肥量较多,为满足其生长需要,采取重施基肥,氮磷钾配合施用的施肥原则。一般基肥施用1/3的氮肥和全部磷、钾、锌肥,大喇叭口期追施2/3的氮肥。一般施优质农家肥45t/hm2左右、尿素150kg/hm2、氯化钾120kg/hm2作基肥,结合播前开犁地一次施入,实行集中沟施肥效更好,可施磷酸二铵150kg/hm2作种肥。

查看全文

地膜栽培工作经验交流

地膜覆盖栽培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实用技术。乐昌市去冬今春的田间试验表明:马铃薯地膜覆盖比一般露地栽培亩增产25%,大中薯比例大,商品薯提高20%,亩纯收入增加130元。

原因分析

1、盖膜能明显提高土温,据试验,盖膜比不盖膜的地表温度提高3℃,10厘米土温平均提高2.4℃。

2、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由于土温提高,出苗和成熟提早,生育期缩短15天左右,可提早收获,上市早、价格高。

3、盖地膜后能减少水分蒸发和雨水淋失,使土壤疏松,达到保水、保肥、保疏松的效果。

栽培技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