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10:35: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理论文

地理水文学研究管理论文

1关于地理水文学

地理水文学(GeographicalHydrology)与水文地理学(Hydro-geography)均属水文研究的地理学方向,与直接服务于水利工程的工程水文学有所不同。但研究的对象是一致的。50年代受原苏联学术界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区域水文的研究,并且形成了水文地理学的主题。俄语中的水文地理(гидротафия)与英语中的Hydrography涵义相同。后者于16世纪在欧洲用于水道(河、海)测量制图的描述[1,2],在中译书刊中有人译为“水象学”。水利工程专业人员把水文地理作为水利的自然条件来看待,例如,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等背景,实际上是自然地理因素的特征描述。这里看不出对于水文与水资源本身规律的研究,不能有效地利用地理学原理深入研究水文现象。为此,我们强调水文学的地理方向或地理方向的水文研究。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水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工农业生产与人民的生活,广泛涉及生态与环境等的方方面面[3]。水文地理学已突破了单纯的水背景研究。实际上,从1978年以后,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的历届全国水文学术大会上都强调人与水关系的研究[4-6]。

适应水问题研究发展的需要,并与工程水文学相配合,深化水文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地理水文学更可拓宽水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发展内涵,有利于学科研究发挥自己的特色;促进水文研究与地理科学其它分支科学的横向结合,如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等,尤其是与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结合,形成新的边缘学科领域和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通过水与资源、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的广泛联系,有利于综合性研究优势的发挥,改变水文地理研究的传统方法与手段,增加计算技术、遥感遥测与信息系统方法的应用,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

地理水文学的提出是一种发展,而不是对水文地理学的否定。两者既属于地理科学也属于水文科学。为了简化叙述,它们的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地理水文学与水文地理学示意

Fig.Relationshipbetweengeographicalhydrologyandhydrogeography

查看全文

语境媒介地理学研究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当代性;媒介;地理

论文摘要:媒介地理学以密切联系人文地理为基础,注重开展媒介与地理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比较特征研究。当代语境中,人文地理的整合与分层,对于特定媒介形态的生成具有重大影响。同时,现代媒体也以想象和虚拟的方式塑造着媒介中的地理形象。城乡地理与网络虚拟地理是当下中国两个具有广泛覆盖面和深度辐射力的媒介地理样本。媒介地理学的当代思考必需应用立体的空间化思维方法。

人类对地理的认识和理解,从来都离不开媒介的帮助;任何媒介形态的生成、发展和嬗变,也必然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展开。媒介与地理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媒介地理现象的广泛存在,以及媒介地理学研究视野的学术必要性。作为交叉性的学术空间,媒介地理学是“一个曾被长期忽视的学术领域和审视窗口”①,需要综合传播学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展开深入的探讨。

在通论的意义上,地理学一般有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大基本分支,前者研究地球的自然特征,后者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媒介地理学视野中的地理概念,主要在人文地理环境的意义上展开。人类的文明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类适应、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又不断发展和创造人文环境的历史。这决定了媒介地理学的两种基本的研究路向,其一是历史性的回溯研究,其二是当代性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动态的前瞻研究。回溯是为了清理和总结既有的知识以及方法积累,前瞻是为了进一步开拓新的理论空间与思维。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传媒与不断更新的人文环境,当代性的前瞻研究无疑更具有理论的实践意义。

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同媒介、地理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②。规律的总结需要以关系的辨析为前提和基础。关系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影响关系,二是差别关系。从根本上说,媒介地理学展开的就是一种关系研究与比较研究,即以人为焦点,一方面透视特定人文地理环境对于特定媒介形态的影响关系,一方面比较相同、相似、相关媒介中地理形象景观的差别特征。本文试图立足本土中国的当代视角,对此展开初步的思考。

一、地理中的媒介:整合与分层

查看全文

乡土地理|高中地理论文

一、用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一个成熟且经验丰富的高中地理教师,总是会将每一堂地理课上得生动而有趣,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地理教材本身就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怎样将这些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恰当而有趣地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的思维始终保持在一种兴奋而积极的状态,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运用教材中的一些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存在于现实中的乡土地理问题,从而让他们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挖掘本土地理资源、参与家乡建设结合起来,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大地理观”的学习理念。如讲到水资源利用时,可以让学生结合镇江本地水资源现状,去研究和探究如何加快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镇江市有过境水和当地水资源可以利用,受当地气候影响,虽然镇江年降雨量丰富,但蒸发量较大,因此产水率偏低;过境水利用主要是长江,伴随近年来工业企业的发展,废水排放成为水污染的主要因素,这使目前镇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着诸多难题:如水资源短缺、地表水污染严重、水利工程逐渐老化、水浪费现象严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能不能提出合理化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可以说这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而探究的方向也与学生未来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对这样的课题十分感兴趣,通过对自己家乡的了解,结合地理知识提出了很多关于推行农业、工业节水措施、开辟新水源、加强水环境保护等多种可行性建议,积极地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二、将地理事物和概念“乡土化”,促进学生吸收

传统地理课堂存在的教学诟病,是教师习惯运用凭空讲解或者纯粹讲述,将知识枯燥化,尤其是地理知识中一些复杂而抽象的观点、概念和规律,很多学生会“沦陷”在这些知识的枯燥讲述中,觉得地理晦涩难懂,其实地理知识是与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知识,只要适当借助学生熟练的生活经验,将这些地理事物和地理概念“乡土化”,就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更为深刻的掌握与理解,促进知识的吸收与转化。如在讲到地球公转所蕴含的地理意义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熟悉的家乡地理环境,验证镇江地区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高度角之间的关系;而讲到寒潮时,可以让学生以2013年2月份镇江市气象台的寒潮蓝色预警信号为切入点进行思考,寒潮是怎样形成的?蓝色预警与黄色预警有何不同?寒潮对当地农作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它对生态平衡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应当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都能够唤起学生的乡土情结,也正是这种乡土情结,恰恰是学生最为熟悉也最为亲切的经验,将这种经验与地理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和深刻。

三、组织多种“乡土考察”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土生土长”的高中生,简单而熟悉的乡土生活就是他们最为主要的生存空间,学生内心与生俱来的“乡土情结”会让地理教学更具人情味和亲和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这些乡土素材来让学生产生共鸣,而在课下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乡土考察活动,让这些地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和真实。如讲到城市化相关内容时,由于城市化是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这个问题可能对于历史知识欠缺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所在城市的城市人口、用地情况以及城市扩建等多种数据进行收集、采集,并制作成图像,让学生通过这些不同时期的图片、数据、资料对城市化有一个直观体验,然后让他们从课堂走进城市,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城市扩充发展的印象,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城市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如人口拥挤、土地荒废等问题,去思考城市化的“过度”现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怎样的后果。这样将学生始终置于一个社会化的地理学习氛围中,这些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会在乡土考察的活动中豁然开朗,融会贯通。

查看全文

媒介地理耕耘学管理论文

[摘要]媒介地理学是以人类同媒介、地理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自主和独立条件的新兴学科。媒介地理学关注和重视特定地域产生的特定媒介形态,及其相同媒介形态中呈现出的不同地理样本,认同和理解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人的不同传播特点,以及不同区域受众对媒介内容会有不同的地理“看”法。面对复杂的媒介地理现象和问题,媒介地理学需要建立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和有梯度的、有层次的分析框架,同时要重视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分析研究。这样才能分别为媒介地理学、媒介学、地理学,进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新兴学科;媒介地理学;传播生态学;传播人种学;地方媒介

Abstract:geographyofmediaisanew-risingsubjectwithindependentconditionandstudiesthemutualrelationandregulationofhuman,mediaandgeography.Geographyofmediafocusedonthespecificmediastatusproducedinspecificregion,differentgeographicsampleappearedinsamemediastatus,consideringandunderstandingdifferentcommunicationcharacteristicofhumanbeingslivingindifferentgeographicenvironmentanddifferentgeographyviewpointfromreceiversindifferentregiontomediacontent.Facingcomplexmediageographicphenomenaandissues,geographyofmedianeedtobuildupacross-subject,comprehensiveandleveledanalysisframe.Thesubjectalsoshouldfocusontheanalysisresearchoftheoryandpractice.Afterall,thesubjectcouldcontributetogeographyofmedia,mediaandgeography;furthermore,makecontributiontoconstructaharmonysociety.

KeyWords:New-risingSubject,GeographyofMedia,EcologyofCommunication,EthnologyofCommunication,LocalMedia

任何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都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既是最新知识的强力切入,也是传统学科的分化整合。媒介地理学(GeographyofMedia,又译传媒地理学)是从媒介学与地理学的交叉边缘地带划分出来的一块小小的学术领地,也是传播学、媒介学、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搅拌、混合而建成的一座理论大厦。它既秉承了媒介学、地理学这两门学科的优良传统和遗传基因,又吸收许多相关学科的活性因子和知识营养。

著名哲学家康德写道:“如果想要把一种知识建立成为科学,那就必须首先能够准确地规定出没有任何一种别的科学与之有共同之处的、它所特有的不同之点;否则各种科学之间的界线就分不清楚,各种科学的任何一种就不能彻底地按其性质来对待了。”[1]的确,就像一个国家只有在确定了一定的地域之后才开始存在那样,媒介地理学也只有在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和领域之后,才可以从本质上将自己同其它科学区分开来,并进而建设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查看全文

地理集理论分析应用论文

摘要:研究证明,产业地理集中能改善产业生命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文章首先探讨了产业地理聚集的原因,并指出自然优势聚集力、外溢聚集力和人文凝聚力是产业地理集中的基本动力;然后提出了利用产业地理集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产业地理集中;产业区位;区域经济

一、产业地理集中: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捷径

产业地理集中或产业蔟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的企业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区,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有不寻常的竞争优势集合体。工业化时代的代表性产业像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造船业等大规模聚集于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硅谷高技术产业和底特律汽车工业的集中是单一产业的地理聚集的两个最有名的案例。克鲁格曼等人提出硅谷型聚集不是一个例外而是具有规律性。现在学者们越来越发现,产业聚集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在美国,有名的聚集还有华尔街的金融业、好莱坞的娱乐业、加利福尼亚的酿酒业、华盛顿的炼铝业等等。伊利森和格拉泽(EllisonandGlaeser)通过对制造业的地理集中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每个产业都显示出过度的集中,459个四位数SIC产业中的446个有明显的聚集。波特(Porter)指出产业地理集中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并认为“蔟群”(Clusters)的因素支配着当今的世界经济地图,它是每个国家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州内经济甚至都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经济发达国家尤其如此”。

蔟群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如波特教授所说;“贫困国家由于缺乏发展完善的蔟群,他们在世界市场上,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参与竞争。要超越这一阶段,发展功能完善的蔟群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那些欲从中等收入转入发达经济行列的国家来说,蔟群是一个尤其重要的制约性因素”。风行世界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形形色色的园区不是产业区位理论或产业地理集中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无非是运用政府的力量造成产业的地理集中,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蔟群,从而获取更高的生产率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人们不禁要问,在网络经济时代,通过鼠标的点击就能从世界各地获取信息和生产要素,就能完成各种交易活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区位还能像以前那样发挥作用吗?或者说产业区位在全球性竞争中还那么重要吗?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波特所提出的“全球经济中地理位置的悖论:即全球经济中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却在远方竞争者无法匹敌的当地要素——知识、关系和动机中日益重要”。有鲜明的依据表明在众多的领域中,产业地理集中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创新和竞争优势在地理位置上是越来越集中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了。

查看全文

产业地理集中理论研究论文

摘要:研究证明,产业地理集中能改善产业生命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文章首先探讨了产业地理聚集的原因,并指出自然优势聚集力、外溢聚集力和人文凝聚力是产业地理集中的基本动力;然后提出了利用产业地理集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产业地理集中;产业区位;区域经济

一、产业地理集中: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捷径

产业地理集中或产业蔟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的企业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区,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有不寻常的竞争优势集合体。工业化时代的代表性产业像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造船业等大规模聚集于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硅谷高技术产业和底特律汽车工业的集中是单一产业的地理聚集的两个最有名的案例。克鲁格曼等人提出硅谷型聚集不是一个例外而是具有规律性。现在学者们越来越发现,产业聚集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在美国,有名的聚集还有华尔街的金融业、好莱坞的娱乐业、加利福尼亚的酿酒业、华盛顿的炼铝业等等。伊利森和格拉泽(EllisonandGlaeser)通过对制造业的地理集中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每个产业都显示出过度的集中,459个四位数SIC产业中的446个有明显的聚集。波特(Porter)指出产业地理集中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并认为“蔟群”(Clusters)的因素支配着当今的世界经济地图,它是每个国家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州内经济甚至都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经济发达国家尤其如此”。

蔟群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如波特教授所说;“贫困国家由于缺乏发展完善的蔟群,他们在世界市场上,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参与竞争。要超越这一阶段,发展功能完善的蔟群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那些欲从中等收入转入发达经济行列的国家来说,蔟群是一个尤其重要的制约性因素”。风行世界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形形色色的园区不是产业区位理论或产业地理集中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无非是运用政府的力量造成产业的地理集中,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蔟群,从而获取更高的生产率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人们不禁要问,在网络经济时代,通过鼠标的点击就能从世界各地获取信息和生产要素,就能完成各种交易活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区位还能像以前那样发挥作用吗?或者说产业区位在全球性竞争中还那么重要吗?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波特所提出的“全球经济中地理位置的悖论:即全球经济中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却在远方竞争者无法匹敌的当地要素——知识、关系和动机中日益重要”。有鲜明的依据表明在众多的领域中,产业地理集中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创新和竞争优势在地理位置上是越来越集中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了。

查看全文

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现阶段应进行的工作。

关键词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1.前言

1.1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1998年1月,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引发了继"信息高速公路"、"知识经济"以后的第三次信息浪潮。1998年6月,总书记在两院院士会上提出了关于中国发展"数字地球"的思路,指明了发展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早日实现中国的"数字地球",是我国争先抢占世界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走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十五期间,许多地区和部门相继制定了数字省区和覆盖本领域的数字工程项目发展规划,如北京市已拟?quot;数字北京"总体框架和发展规划,"数字海南"、"数字山西"、"数字福建"、"数字浙江"、"数字陕西"等规划也在制定之中;国土资源部计划用12年时间实施"数字国土工程",交通部提出实施"智能交通",国家海洋局提出"数字海洋",国家测绘局提出建立"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2001年10月,继国办发53号文后,国家计委、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召开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讨会",指出"必须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应加快发展,以带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更引发全国十几个省、直辖市拉开建设"数字省区"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序幕。

1.2目的和意义:

查看全文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管理论文

一、地理标志的由来与界定

地理标志与前文所述进出口贸易中的商品原产地是相互邻近的两个概念,但两者却有很多不同,进出口贸易中的商品原产地是货源标志,而地理标志不只如此。地理标志的由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追溯到本世纪30年代的法国。本世纪30年代,法国出现葡萄酒生产过剩危机,市场上假冒名葡萄酒泛滥。为此,葡萄种植业者、葡萄酒酿造业者和法国政府于1935年组建了“全国特产葡萄名酒及烈性名酒研究所”,着手以原产地对商品命名的研究工作。“原产地”命名主要围绕土地品质、葡萄品种和人三个方面展开,即本地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能够为市场提供具有本地特色的独特产品。法国自1935年实行地理标志制度以来,以原产地命名的葡萄酒产品有400多个,以原产地命名的酒类产量达23亿升;以原产地命名的葡萄种植面积占法国葡萄种植总面积的52%。近几十年来,法国以地理标志命名的产品的范围已从酒类扩展到奶酪及其它产品如橄榄、核桃等。原产地命名注册的产品与一般产品相比较,具有知名度高、品质好、高附加值等特点,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以原产地命名商品的做法。1992年7月14日,欧共体第2081/92法令,明确规定保护食品和农产品以“原产地”命名及保护地理标志。1996年6月,欧盟为加强对欧盟农产品的保护,公布了农产品品牌注册名单,凡注册的农产品品牌,只有在“原产地”生产,并严格遵守有关标准的生产者才能使用。

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22条中的“地理标志”,指用来标示原产于某地区并具备由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为要素所确定的特定质量和特色产品的一种商业标记。这里的“某地区”可能是一个国家,如中国陶瓷、法国白葡萄酒,也可能是特定国家中的一个地区,如天津鸭梨、峨山矿泉水,还可能是一地区内更小的地方名称,如龙井茶、景德镇瓷器。地理标志作为一种商业标记,一般是由地理名称和产品通用名称组合而成,如新疆葡萄干,其中“新疆”是地理名称,“葡萄干”是商品通用名称。当地理标志的知名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只取地理名称便可实现整个地理标志的表示功能,如“香槟酒”习惯被人们称作“香槟”。地理标志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地理标志是一种地理名称,但它不是一般的地理名称。一方面,地理标志是实际存在的地理名称,其涵盖的地域范围大可以是国家,小可以是省、市、县、镇、村。地理标志就是这特定地域内某种产品的生产、制造、加工者共同使用的一种商业标记。另一方面,地理标志是具有较高声誉的地理名称。一般的地理名称(即商品产地落款或货源标志)经当地某种商品的生产、制造、加工者的长期使用,其声誉不断提高,令消费公众对这种地理名称下的特种商品产生了稳定而又特殊的信任感,这时一般的地理名称就转化成了地理标志。其次,地理标志与其标示的商品的特定质量和特色密切相关。一般的产地名称之所以能发展成地理标志,关键是商品的特定质量和特色是由产地内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决定的。这里的自然因素是指产地内的环境、气候、土质、水源、物种以及天然原料等;这里的人为因素主要指产地特有的产品加工工艺、生产技术、传统配方或秘诀等。上述人文地理条件对地理标志形成的作用是一个历史过程,它可能表现为产地内世代生产者对生产加工工艺、所选原料等生产要素的规律性认识,进而形成稳定的产品质量和特色,也可能表现为消费公众对产品质最和特色的普遍认同,由此形成产品信誉,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再次,地理标志既是一种质量证书,又代表了产地信誉,因此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种社会影响就地域而言,可分为世界性地理标志、全国性地理标志和地区性地理标志;就影响的社会主体而言,指达到一定数量范围的消费群体。地理标志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地理标志是产地内生产、制造、加工者共有的一项无形财产,是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有利手段。

地理标志的属性和功能与商标基本相同。它们都属工业产权的范畴,是商品生产经营者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都有商品来源区别功能。但二者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一是地理标志用来区分不同的产地,商标则用来区别同类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不同生产经营者。同一产地的不同生产经营者可以使用相同的地理标志,但使用的商标却不同。二是地理标志一般只用于商品,而商标使用的范围即可是商品,亦可是服务项目。三是地理标志的质量信誉表示作用取决于产地的人文地理条件,而商标的信誉表示作用则取决于具体生产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一点需要说明,依照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规定,地理标志可以注册为“证明商标”。当然,注册为“证明商标”并非地理标志获得法律保护的唯一手段。

二、地理标志权

通过上文对地理标志涵义的分析,不难得出地理标志权的概念。所谓地理标志权是指产地内特定商品的生产者对其产地名称享有的专有性权利。其中“特定商品”是由具备产地的人文地理条件确定的特定质量和特色的商品,该商品符合真实、稳定的传统条件,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享有较稳定的信誉。“生产者”指从事特定商品的生产、制造、加工的单位或个人。关于地理标志权的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查看全文

地理信息治黄构想管理论文

1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系统,它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可进行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叠加分析,方便快速提取用户关心的信息,通过地面模型自动生成功能及三维空间处理模块,可实现虚拟三维现实的直观演示和各种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分析方法和信息支持。作为支持空间定位信息数字化获取,管理和应用的技术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现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在经济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特别是当今“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们对GIS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地了解,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古今中外的水利工作,都十分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编和利用信息。水利部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建设水利信息系统时,要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框架。”“利用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汪恕诚部长在今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坚持用高新技术对水利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特别要注意采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等,实现水利信息化。”部领导还提出:“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对于水利系统的科技人员,当务之急不但要迅速掌握GIS这种新技术,还要不断追踪GIS的新发展,高质量地为水利各项业务服务。同时,GIS在水利的应用也需要国际国内各方面的技术合作。”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广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即"3S"技术),建立了完善的防灾减灾网络,对洪水演进进行预测预报,对洪涝灾害和滞洪方案进行风险评估等等,水利信息化已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由于我们国家政策上的引导,并且国内水利用户技术储备和技术需求都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同时又借助世界上最先进和成熟的GIS技术,所以GIS技术在国内水利行业的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迅猛,速度很快。长江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正在开展数字流域的研究工作。

3地理信息系统在治黄实践中应用的构想

3.1建设数字黄河是大势所趋

查看全文

配电地理信息管理论文

1系统硬件及结构

1.1系统硬件构架

系统采用运行稳定的C/S结构体系,使用Oracle10g数据库。

1.2系统的价值

方便易用的操作形式,节省使用者掌握系统功能的工作量。快速建立设备台账,能够结合生产业务的工程管理流程,动态地维护设备变化情况。直观的图形表现方式和丰富的查询方式,使管理人员能够很方便地了解线路设备的详细情况。标准的图形输出和数据接口,为工程设计、线路改造、线损计算等生产业务提供依据。

2关键技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