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10:28: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理课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理课堂

地理课堂美育的渗入

本文作者:吕虹单位:贵州省经济学校

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掘地理教材的自然美,人文美等教材内的审美因子,展示、外化、整理和提炼教材中显示性和隐性的美育因子,在经济地理比一般学科更以说为主,趋于理性,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把课讲得枯操乏味。地理美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地理集聚精华,展示特点,现其原理,谁不向往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谁不好奇神秘奥妙的宇宙天空,海洋和大漠?当学生有强烈向往欲时,教师即时给学生指出,你去怎样了解?怎样去欣赏和评介呢?地理知识告诉你,这样使得整个经济地理教学变成一弘活水,注入美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的想往,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能感受美,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振兴中华民族的热情,使学生们感觉到经济地理课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探索活动。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经济地理学不单单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人类活动离不开环境,身边美好的事物会被我们忽略,当我们仔细观察时,才发现这些地理事物是多么地美好。五岳的挺拨秀丽,长江、黄河的奔腾磅溥,北国的林海雪原,南国的秀丽水乡,诗一般美丽的黄果树瀑布,神秘莫测的莫高窟,金壁辉煌的北京故宫,黄山的奇松,壮丽的万里长城,锦色清幽的武夷山,温柔似水的千岛湖,世外桃园的阳朔等等这些如画的田园,林立的高楼,巍峨高山,滔滔江河,星移斗转四季灭替,七彩资源,亿万生物,浩渺的太空,广袤的海陆,连绵的工业带,发达的交通,灿若群星的名胜古迹,享誉世界的工程建筑这些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彩人文景观都能使学生从心底感到地理知识是一枝文艺百花园的绮丽的花,是讴歌祖国山河美的诗篇、游记、传说、故事,就是一幅山水画。

在教学中,教师的心态,品格,气质,语言,举止等修养也极大程度,决定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吸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表情、举止、姿态等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抛开所有私心杂念,以饱满、乐观、热情向上的情绪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创造最佳的教学环境。教师衣着、发形整洁大方,自然端庄,能透出时代气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学生感到真诚可敬。精美的语言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良好载体,也是塑造美,体现美的美育源泉。悦耳动听的声音使学生在听觉上产生美感,在心理上产生愉悦和兴奋,引人入胜新课导入,逐一分析讲透学生提出的疑问。授课中丰富的表情,优雅的手势和抑扬顿挫的语调,教师倾注感情和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是一种力量。是需要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和磨砺才能掌握的,这是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描述事物的字斟句酌,清晰淮确的表述出来的名山大川的险峻美,广袤无垠的自然之美,人类创造的智慧之美等等,使学生陶醉在情景的艺术环境中。

经济地理教学中的板书、板图和板画也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精心设计的板图,流畅的板书,层次分明,色泽明亮配搭合谐的板画能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空间想象能力,使我國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及旅游业等各业的生产发展、生产布局及各行各业之间联系、柤互的影响和制约等犹如一幅幅美仑美奂的画卷呈现在学生面前….将经济地理的美学蕴涵充分地发掘出来,寓教于娱乐之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用完美的教学手段征服学生的心灵,到达中职教肓的最高境界,那种枯橾无味的说教荡然无存了。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杌等现代化经济地理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利用到课堂上。它们可以直观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使得教学环境更加生动优美,从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转化。

总之,从美学角度进行地理知识教学,有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使地理学习在轻松,愉悦的审美情境中,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新时期的教学目的。《中共中失國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利于开发智力,对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决定就把美育在地珵教育中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跨世纪一代新人需要融入更高的美育体验,需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在经济地理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美育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失衡分析

在课堂上,师生关系良好与否关系到生态课堂的建构、学生未来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将基于生态课堂理念,针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师生关系问题,从部分教师的应试教育理念和社会功利主义思想、部分父母的教育思想、硬性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教师结构失衡和教师教育观念、学生数量过多及其个性差异、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和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分析了其关系失衡的成因。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激发教育的生机和课堂的活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并影响了教育体系,制约着教育生态的发展,造成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的失衡。

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的困境

生态学理论追求和谐共生,重视整体关联。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维系课堂生态整体性与和谐性最重要的关系。然而,在实际的高中地理课堂中,还存在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不足。在高中地理课堂中,部分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课程安排很紧凑,教学内容过多,导致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较少。还有小部分教师牢牢掌握课堂话语权,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较少,总是习惯性地听从教师的安排,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在遇到不懂的地理知识和难题时,也不常向教师寻求帮助,不会主动与教师沟通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心得体会,长此以往,学生和教师的感情会变得很淡漠。第二,部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不当。部分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忽视了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特征等因素。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渴望独立,有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失衡的成因很强的自尊心,希望被作为成年人对待。只将他们当作孩子,不尊重他们,不考虑他们的心理都是错误的方式。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男生和女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在沟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第三,个别教师更关注一部分学生。个别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一,典型的是关心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成绩较差的学生,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行为感到不满,容易引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造成整体师生关系的不和谐。高中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夸赞,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会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失衡的成因

高中地理课堂师生关系不和谐、师生中存在问题与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当前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阶段,新的教育理念受到人们的认同,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还有少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干扰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的建立。有的教师受到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以提高学生分数为主要目的选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自然状态的情感交流。同时,一些不良风气和一部分突出的现实问题也对师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课堂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家庭对一个人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和良好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育、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同样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原生家庭会对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高中地理课堂的师生关系。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开放、包容、积极的教育理念能够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交往思想,帮助孩子正确处理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对维系地理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生态课堂注重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背景下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部分学校硬性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制约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使学生的行为受到约束,情绪上处于不够积极的状态。有的学校经常性地对地理教案、作业批改和研究开展检查,以及对学生地理成绩开展业绩考核,使地理教师难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校园文化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潜在影响因素,校园中弥漫着尊师爱生的文化氛围,师生间平等交流、相互关怀,会潜移默化地改善地理课堂的师生关系。教师结构和教师教学理念也是影响课堂生态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频繁地替换教师,一个教师同时在班上担任多门课程,都是教师结构失衡的表现。教师长期流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认识和了解,也会导致师生间的关系较为平淡。少部分地理教师仍较多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地理教学,还有部分地理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遇到了新的难题,不知何去何从,思维混乱,阻碍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的良性发展。

学生数量和学生间的个性差异也是影响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的因素。高中地理课堂生态系统内部要素之间需要一个合适的数量和结构比例,对班级规模和学生数量也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以保证课堂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人数过多,地理教学方式单一,坐在后排的学生与教师相隔较远,都会使师生间的课堂交流相对减少,阻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同时,由于家庭背景和个人经验的不同,学生表现的个性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上部分学生处于叛逆期,情绪不稳定,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冲突较多,也会破坏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失衡。课堂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一旦某个环节出错,便会造成系统的失衡。地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可单一,要结合具体的地理内容、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丰富而真实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师生间深入交流的重要环节,不仅能提高地理课堂学习质量,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师生间的交流更加通畅,对课堂师生间和谐生态关系的建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中学地理课堂管理论文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课堂管理的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部动机

新课改指出,要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地理课程在知识传授方面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如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等;获得研究地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学会运用地球仪和查阅地图技能,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等;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包括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了解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基本规律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将学生放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可以在不同教学模块,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营造舒适合理的地理课堂环境

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和课堂环境是构成课堂管理系统的三个部分。如何将三者的关系处理好,使三者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的管理体系,是课堂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其中,课堂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课堂环境分为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其中,前者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被班级成员所感知和体验到的环境。比如班级风气、师生关系、上课气氛等都包含其中。后者是指课堂内的外在物质基础。如教室的空间利用、硬件设施、座位安排、课堂纪律等。若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教师还需从改善这两方面的地理课堂环境入手。

3、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查看全文

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思考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然后分析了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包括多种途径加强生活化知识渗透、利用生活化实验强化知识理解、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三个方面。

关键词: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

地理是一门具有指导生活意义的学科,《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1]。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核心在于教学策略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达到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一、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地理在高考中分数所占比例较小,学校、教师、学生在思想上都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同时由于地理属于文理知识交叉的学科,有较高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的特点,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产生了畏难心理[2]。其次,很多学生学习地理还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地理虽属于文科科目,但其知识点还是需要理科严谨的推理与计算过程,光靠记忆的方法无法完全掌握,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导致学生能看懂地图册、能记住知识点,但做题考试的时候出现困难的情况[3]。最后,地理学科综合性强,包括万象,教师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本质,默认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差,不能举一反三,思维变通性非常差。基于以上问题,适时在地理课堂教学时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很好地缓解上述问题的出现,以达到让学生轻松学地理、轻松拿高分的目的[4]。

二、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查看全文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有效教学方法。地理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具备的学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学科特色、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开展探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对初中地理课堂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体差异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诸多新型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为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高度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要求。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确保探究性教学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有效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科学教学目标的指导。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要保障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践行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在全面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基础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有机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定位不同阶段的目标。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应当确保其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由于新课程标准对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大力提倡,很多教师认为地理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必须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不可否认,探究性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认识地理知识,但是其并不为唯一的学习知识的途径。一节有效的地理课,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合理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七大洲名称”“矿产资源分布”等基础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七大洲名称、矿产资源基分布情况的结论,采取传统理论讲授法,便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无需开展探究性教学。对于初中地理教材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则可采取探究性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如对“比例尺”的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比例尺的概念以及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可以开展探究性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依托,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线,借助观察、思考、对比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首先列举生活实例,如用1︰50和1︰100两种比例尺例绘制所在学校的校园平面图,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观察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理解“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用大比例尺绘制的地图范围小,内容详细;用小比例尺绘制的地图范围大,内容简略”这一重要的知识点。

二、初中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要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查看全文

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1.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1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查看全文

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探讨

社会进步现代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当中,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在改变,对此教育方向也在不断的变化,新课标更要求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教师教育过程深入浅出并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能力。本文将以初中地理课堂往生活化方向教学来进行思考,正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深入思考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初中地理课堂当中,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大部分都是以理论为主,课堂内容容易让人昏昏欲睡,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学习当中。在新课标中更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知识的实践性,课堂模式引入“生活化”,让学生感受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实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体现

要想实现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就要对生活化的体现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我们首先分析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以便更好的采取教学措施。

1.1“生活化”教学结合实际提升知识实用性

地理知识可以说是最贴切生活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天晴情况,同学出去旅游是可以发现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另外对于劳动人民来说粮食的种植也与气候土地情况息息相关,而这些知识在初中地理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在地理教学当中应该结合生活化现象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对于环境、气候、地域的认识,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地理知识的意义,也能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动力和信心,对地理知识和地理体系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掌握。这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目的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通过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而使学生产生更加丰富、完善的思想体系和地理思维。

1.2“生活化”课堂容易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是推行地理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基于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教学理论的正确理解,基于对地理教学系统要素的整合分析及地理教学过程的全程考量,它最终的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而这一切,必须从正确理解有效教学开始。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再仅仅让学生简单地到课本上寻找答案,而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转向社会和自然。笔者根据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经验,认为丰富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有以下方法: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系统学习这门学科,可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先分析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重视度不够。长期以来,地理学科就被认为是“副科”,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摆脱这种认知,因此,相较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地理教学并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教学时,不注重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补充,只是简单地讲解书本上的内容;而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很少,认为听不听都无所谓,也不是重要的课程,做着与课堂完全无关的事情,如,睡觉、看课外书、玩手机、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等等。2.教师自身素质缺乏,观念较为陈旧。目前,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还是秉持陈旧的思想观念,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则被剥夺,这样不仅违背了教学原则,而且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此外,很多高中地理教师满足于现状,不注重与时俱进,不主动去了解与地理有关的新知识和技能,也不主动去学习教学新思维及策略,从而导致自身素质缺乏,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得不到提高。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方法单一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教师资历较老,习惯了自己惯用的教学方法,一时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也不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思维及模式,从而教学方法都是一成不变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单调和枯燥,不仅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激情也大大减弱。另外,高中地理新增加了很多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以及科普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内容,学习难度有所增加。学生感觉学习吃力,教师又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教学效率也不高。4.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为机械,迁移能力较弱。高中地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全面掌握地理知识,更要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从而解决现实问题。目前,很对学生都能够根据教师的讲授将课本上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熟悉并记忆,但是在掌握知识时过于机械,不能将知识灵活地加以运用,即不能够学以致用。此外,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缺乏对学生知识迁移进行引导的问题,学生难以掌握有效的地理学习规律,知识的迁移能力也较弱。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于教师而言,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动创新教法,积极了解并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科学地加以应用。例如,教师可通过网络了解一些地理新发现、新理论,教学新思维、新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和尝试;对于学生来说,应转变“地理是一门副科”这种思想认识,将地理放在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学习地理知识,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做好相应的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反馈,也可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巩固。2.积极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在课件的前面插入一则小故事,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在课中,可通过在课件中插入一些音频、视频及Flash动画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3.实施分组协作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组协作法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前提下,也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优劣、个性特征及能力水平的差异等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各小组根据教学活动及目标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不仅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丁旭平 单位:敦煌中学

查看全文

线上对分课堂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

摘要:文章基于四元教学理论将线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用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讲授通过QQ群屏幕共享功能进行;内化吸收通过学生线下独学和反思实现;讨论以分组的形式通过QQ语音进行;最后,教师通过直播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答疑。该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互动质量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线上对分课堂;四元教学;初中地理

一、绪论

网络教学将成为课堂教学的选项之一,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大规模在线教学,而老师和学生又普遍缺乏线上的教和学的经验,使得线上教学充满了极大挑战。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立足中国教育实情和线上教学特点,及时地推出了线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OPAD),效果良好,受到广大师生欢迎。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一课时为例,探讨线上对分课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模式。

二、线上对分课堂简介

线上对分课堂就是传统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中的应用,对分课堂的理念是将课堂一分为二,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时间和任务方面均对分,宗旨是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深度学习。对分课堂包括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线上教学更适合隔堂对分。张教授提出线上对分课堂必须贯彻四元教学理念,该理念认为教学是一个规范化的流程,包括教师讲授、学生独学/作业/反思、同伴讨论(互相答疑,互相评价)和教师答疑(共性答疑,集中评价)四个环节,即四元。四元的先后顺序有严格要求:教师必须要先讲,讲完之后学生才能学,学了之后才能反思,反思之后才能带着反思的结果参与小组交流,交流之后才可以提炼共性问题,老师对共性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四元教学等于在传统的“传道、授业与解惑”基础上加上一个“讨论”。较之于传统教学单一共性教学的缺点,四元教学融合了共性和个性教学的特点,在讲授阶段,教师对所有学生精讲教学重难点,此阶段具有共性特征,此为共性1;学生独学/作业/反思具有个性化特征,此为个性1;同伴之间相互讨论,不同学生讨论的内容不同,此为个性2;最后,教师针对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中答疑,此为共性2。另外,四元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的反思,反思更多的是取代过去教师对作业的评价,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除此之外,还要超越作业,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炼和总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