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10:24: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理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理课有效教学途径分析
摘要:地理课程作为幼专学校初中起点学生的公共文化课程之一,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基本地理素质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服务学生的就业,应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科学教育领域。对此,幼专的地理课应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科学评价学生,站在学前教育的角度,寻找地理课与学生专业的契合点,努力实现这两大功能。
关键词:学前教育;地理;有效教学;途径
地理课作为幼专学校中专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肩负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重任,它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学生对地理课缺乏兴趣,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造成学生在地理课上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近几年,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本人对幼师地理课有效教学的途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幼师地理教学应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既能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又能服务学生就业的目标,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
一、从学前教育角度出发,简化教学目标,培养兴趣,适应学前教育培养目标
幼专学校开设地理课不以升学为目的,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地理科学素养,所以应降低课程的应试要求,并对使用的地理教材作一定的删减(因为很多学校延用的是高中地理教材,周课时1节),让学生认识了解一些基本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并能对一些常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最基本的评价。例如,在《大气的运动》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可简化为:要求认识到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并能说明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对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的不同作用,知道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了大气热力环流即可,不要求学生对热力环流、地面水平风向形成过程作过深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分析。整节的教学目标以了解认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客观存在为主,对原因和规律的探讨分析尽量压缩。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幼专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难度降低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关的文化课程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的应是辅助功能,过高过多的教学要求一是会降低学习兴趣,二是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法,广拓途径,贯穿学前教育教学理念
高中地理课堂微课与课外微课的差异
摘要:高中地理微课已有长足的发展,但在课堂内教学时使用微课与在课外学生学习时使用微课是有区别的。文章从目的、功效与操作特性上对课堂微课与课外微课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课堂微课;课外微课;差异
微课主要是学习之用。传统意义上的学多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种是课堂内的学习,即在集体听讲情景下的学习;另一种是课堂外的学习,即学生在家的个人学习。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目的,课堂内的微课与课堂外的微课是有区别的。
一、课堂微课与课外微课差异之一:目的不同、功效不同
课堂内的微课是教学的辅助,是为了更好地教,其效果与有声有图的视频效果基本一样;课堂外的微课是学的辅助,是为了更好地学,其效果与静听老师讲课基本一样。1.课堂教学中插播几分钟的微课,功效大多等同于教学资源课堂内的微课主要是为教学服务,常常是以视频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教学主题,也有用于展示动态过程的,相当于动画或视频。因此,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中,插播几分钟的微课,其功效更多地等同于教学资源。其实,在微课一词出现之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常常会根据教学的需要插播一些视频。这在功效上并无多大的不同。例如,在地理课堂中讲授有关喀斯特地貌的内容时,有些教师事先准备了几分钟的微课,微课内容是PPT+声音解说式的,PPT上主要是以各种图片为主。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堂话题。笔者认为,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截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地理•中国》科考片的部分片段,其中有幽谷寻踪、水西风云等,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内容不错。可以说,课堂中的微课,能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性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听课氛围,但传统的视频插入也能达到这种效果。2.在课堂中不恰当地运用微课,不如教师直接讲解或者师生共同讨论例如,在地理课堂上学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之后,有些教师喜欢使用微课来给学生进行一次结构性的总结。笔者认为,还不如让学生来归纳总结,教师给予指导与纠正。这也许更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把握到知识体系。因此,在课堂上利用微课教学时,我们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不能过于盲目和泛滥。有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可能优于微课教学。3.课堂内的微课,常常“沦为”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严格意义上讲,目前流行的课堂中的微课,已经不是美国最初提出的“微课”了,有很多老师也仅仅把自己的微课做成了一个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性教学的助手,帮助老师把讲课的内容呈现在屏幕上。其实,教学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教师使用微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或辅助教学,本也无可厚非,营造一种氛围、突出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都是可以的,只要是高效的、是有质量的,就算“沦为”教学课件又何妨,好课件也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仅仅是枯燥乏味的视频讲座,或者脱离课堂主题,或者脱离课堂需求,这样的微课是得不到学生喜欢的。例如,一位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讲授“我国的海洋权益”一节内容时,插播了一段微课视频,形式也是PPT+声音解说,而PPT上基本是以文字为主,而且文字字体还不大,这就有点过于单调与枯燥了,效果也很不理想。从以往经验来看,由于微课要求时间的短少,要求切入课题必须要迅速,同时还要能吸引学生,所以制作者在微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教学内容的主干。同时还要防止微课流于形式,不能只是罗列书上的知识,否则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4.课堂外的微课是为了学习而生,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假如课堂内的微课“沦为”了一种教学课件,那课堂外的微课则更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为微课和课件是两码事情,微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用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课件是帮助老师讲课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也许,“翻转课堂”的名称,更能反映课堂外微课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寒暑假学生在家时间长,学习任务相对较少,这时候就可以很好发挥微课的作用了,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巩固和复习,也可以利用微课对假期作业进行讲评。一直以来,假期作业都是布置容易讲评难,因为一方面是由于假期长作业多,批阅和讲评要求时间长;另一方面是开学初没有那么多时间用于作业讲评,所以大多数老师对假期作业的处理比较马虎,基本上没有讲评。对此,不妨拿微课一试,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即把每一份假期作业的答案和主要难题的讲解录制成微课,让学生自己观看,这样既可以避免在开学初由于没有时间讲评作业的尴尬,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做作业能即时纠正和理解,从而提高假期作业效率。简单地说,如果把课堂外的微课称作翻转课堂,就更能体现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解决问题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二、课堂微课与课外微课区别之二:个性化的操作不同
地理课德育教育论文
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德育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久以来,由于观念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广大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没有得到满意的效果。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笔者认为德育工作应当渗透到任何一门课程,结合所教科目的特点,将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
更新观念,重视德育教育
当今社会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要求越发重视。对此,学校要有危机意识,要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切实观察德育教育重的思想,跟上教育发展的节奏。而对农村中学来说,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只关注具体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还是在接受知识和练习解题的环节中循环往复,毫无道德情感方面的体会。长此以往,必然使得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里的中学。因此,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刻反省,切实转变观念,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专业知识中去。总之,只有革新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固有的教学行为,才能将德育教育在农村学校推行下去。
结合学科内容深入挖掘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环境之间有着许多结合点。比如空气、水资源、耕地、林地等都是我们平时能接触到的地理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结合点开展德育工作,教育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和资源。首先,教师在讲中国的地理相关知识时,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自豪感。比如,中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北方有肥沃的黑土地和辽阔的大草原、南方有鱼米之乡和发达的经济、西部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这些都是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点强调我们国家的优势,正面积极地教育学生。其次,教师在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的公德心。比如,中国的耕地面积非常有限,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有保护耕地的责任;水资源非常珍贵,尤其是西部地区非常缺水,学生应当节约用水,讲功德避免污染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石油、煤炭等化石类能源难以再生,学生应从点滴做起,节约能源。对于以上这些,教师要充分挖掘,增强学生的感悟,以提高他们节约和爱护资源的道德意识。第三,教师在讲“自然灾害”时,可以着重培养学生对他人同情与关怀的意识。比如,在涉及洪涝灾害、地震、台风等灾害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和对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培养学生对受灾地区人民的同情心。
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高中地理课提问艺术透析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如果提问的质量不高、深度不够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进而会导致学生思维发展的滞后。一个精心提炼的高质量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中很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巧妙设置疑点是教学过程中一项必要举措,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时机、方式、技巧和能力层次。
一、把握时机呈现问题
提问的方式不拘一格,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绪波动状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需求时机最佳时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情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有些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时间选择不当,最后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还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不在恰当之处提问也可能使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比如:在讲述自然灾害时,播放一段地震灾害片段,当学生正被短片中的灾害震撼时,教师突然暂停影片,向学生发问“印度尼西亚为什么是多地震国家?”此时,时间的选择让学生反感,问题的设问之处也有悖教学内容,此次的教学重点在于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所以,教师应当在学生思维发生断裂或者感到迷惑时这样的关键点进行提问,以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方式新颖准确切入
在问题设置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问题的构思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问题的揭露要活跃气氛。要使得提问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筛选,探究教学的重难点,设置问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提问的角度要力求新颖有趣,避免“旧瓶装新酒”。在问题既定的情况下,提问的方式越是新颖便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后,才有可能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做到提问的方式有新颖感、趣味感,最好是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例如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时,可以选取常熟的葡萄产业作为问题的背景资料,针对常熟近几年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评价葡萄产业发展的原因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再比如笔者在讲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了“鸭子舰队历险记”,激起学生的兴趣。“玩具鸭是在太平洋北部海域落入海中,它们是怎样到达太平洋南部海域,甚至到达了大西洋的呢?”当教师把这个问题抛向学生时,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想探索新知识了。
三、结合实际激发趣味
高中地理课合作学习问题与对策
一、合作学习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习小组的安排不够精细
学习小组的安排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都清楚地知道在进行学习小组安排时必须十分认真、仔细,决不能敷衍了事。小组的建立应遵守一定原则,并保持各组之间的均衡,小组成员间应尽量靠近,以便进行交流与讨论,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从上述教学案例看,教师只是简单地根据课本内容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小组数目太少,每组成员又很多,而且组员之间的距离太远,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讨论,不具备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2.分工不够明确,组员间缺乏必要的依赖关系
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占据最关键的地位,其决定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明确小组分工、明确组员间的互助互动的依赖关系特别必要。我发现,有的组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不合作、不参与、不分享的现象,没有和成员之间形成充分的讨论,这无疑会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反应迅速,在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往往不能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就迫不及待地讲出自己的观点,结束了小组合作学习;而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在新知识的讨论中,往往缺乏参与意识,只是倾听或者干脆就不参与,这些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组员没有明确自己与同伴之间各自的学习责任,没有和组员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
3.活动内容缺乏设计和思考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多媒体策略分析
摘要:地理“三板”教学和和多媒体地理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各有利弊。因此教师要根据学情、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优化组合这两种教学手段,使之交融渗透,从而为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互动的推进、目标的达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探究多媒体与“三板”的有效整合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三板”;整合
“三板”即传统地理板书,包括地理板书、板图、板画,是教师运用写在黑板利用文字、符号、线条和图画等形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和认知过程。这种教学手段有助于辅助教师的课堂口语表达,保留课堂教学所传输的信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增强记忆。多媒体地理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作为主要辅助手段的地理课堂教学。这一地理教学手段可以将地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快速的呈现出来,可以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有助于展示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加强学生对个复杂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两种教学手段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各有优势和侧重点,将两者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案例,探讨两种教学手段的有效整合策略。
一、明确关系,适度运用
科学合理的“三板”作为一种地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要点和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具备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教师忽视了传统的地理“三板”等教学手段的作用,过分依赖多媒体,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三板”与多媒体的关系。根据地理教学论的相关研究,“三板”和多媒体都是地理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因此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两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依据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加工处理,在一堂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中,“三板”可以作为多媒体课件内容的归纳和集成,以短小精炼的图文归纳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内容,并突显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多媒体课件可以视为“三板”内容的演绎和扩展,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文字、图片和动画等信息呈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发生发展过程,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因此,在课前教学设计阶段,要设计好“三板”写什么,怎么写。注重“三板”的简约性,避免“三板”内容与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重复[1]。例如在学习“锋面与天气”相关内容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冷暖气团的移动情况,形象直观的展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三种锋的平面简图示意图、雨区位置、表示符号等内容,做到动静结合,突破教学重点。
二、因课制宜,灵活运用
深究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
1.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的内涵
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诸因素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使之具有独自的特点。一节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相当完整,它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的有机体现,即形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换句话说,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是根源于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而表现的教学形式,它作为完整的有机体总的特征,是在艺术上获得相当成就的一个标志。
并不是任何一节课堂教学都有明显风格的。平淡乏味的课堂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独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风格的。
2.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人们对课堂教学风格的认识,首先是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特点感受到的。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教学形式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论文
1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本质是学生学习技能的提升,更加注重过程的发展,构成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了探究者,对各种有意义的学习材料进行独立的调查获取,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形成了研究性的思维意识和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2.1自读课本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地理课本进行自读,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课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进行掌握,应当分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导入,即对所要学习的地理新课进行导入,启迪学生的思维。具体的实施中,可选用提出设问的方式,对本节的中心内容进行发问,也可利用地理图片创设情境的做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辨认中接受新课,当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新课的内容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导入等。第二步,进行导学提纲的展示。结合本节将要学习的地理课本内容,教师在学生读书前进行读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的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确保其不偏离教学目标和分散精力,并鼓励他们通过自读尝试解决问题,完善对地理内容的理解。第三步,理书,也就是对所在章节的内容进行结构和内容层次的归纳,对其先后的学习顺序进行理顺,又要考虑到从什么角度去进行这些问题的阐述等,并进行标记。通过此三步骤,为后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完善前期的准备工作。
2.2引导探究
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结合微课的特点,探讨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良好的微课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变得更加情境化。微课在与地理课程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要以让学生直接感知和引导探究为发展方向,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作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呈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和结构化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学习的深度。初中地理中含有大量需要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抽象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微课资源对课堂进行翻转,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将对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前景进行分析,希望对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帮助。
一、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和兴趣爱好,微课的时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利用视频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中间穿插一些图片和文字,可以将问题聚焦并突出主体,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可以更快地反映课堂中的某个教学环节。比如,在教学“黄土高原”这节课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真正原因。学生在学习中对干湿地区的分布图往往理解得不够深入,对于枯燥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可以将干湿地区分布图、农耕区和牧区分布图的比较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中展示的分布图,通过问题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黄土高原位于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农耕区向农牧区过渡的地带,这样学生就能知道黄土高原是由于所在地区特殊地形导致的水土流失形成的。在微课讲解完成后,再让学生从自然和人为两个因素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出现大量的水土流失,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创设微课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入性。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思索
1.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的内涵
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诸因素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使之具有独自的特点。一节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相当完整,它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的有机体现,即形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换句话说,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是根源于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而表现的教学形式,它作为完整的有机体总的特征,是在艺术上获得相当成就的一个标志。
并不是任何一节课堂教学都有明显风格的。平淡乏味的课堂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独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风格的。
2.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人们对课堂教学风格的认识,首先是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特点感受到的。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教学形式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