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项目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09:41: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勘项目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勘项目监管工作报告
院地勘工程处2011年度取得经济效益的历史新高,技术质量管理成果也比较显著,工作质量不断提升,连续获得了一批优秀成果。这与强化质量管理、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全员质量观念不断提升是分不开的。现将地勘工作质量管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
1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质量是干出来的。所以提高项目组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认真做好每一步是质量管理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主要措施:每次工作会议都讨论、总结工作质量;质量指标列入经济责任指标任务书的主要考核内容;利用质量体系认证换证和双基双建基础工作完善项目质量管理与建档工作等;项目组成员质量意识不断得到提高,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严格内部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地勘单位施工项目财务管理对策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的飞速发展,国内的建筑行业有了很好的开端,但是有竞争压力的增大,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使得地勘单位收到严重的影响。由于地勘本身的高收入、低风险的特点,引来了一大片投资者,导致地勘单位之间的竞争愈来愈大。为了获得更好地发展和更高的收益,地勘单位在平时工作时,投入很大的资金去维持质量和效率。由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地勘单位必须面对的问题:资金的如何合理使用。所以就需要人才在地勘单位中,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财务管理。
二、施工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地勘单位资金合理使用
财务管理具体体现在施工地堪方面的内容大体就是在合理范围内,科学的配置各项资金、节约成本、降低风险、提高资金使用率等等。其主要可以概括为筹资、融资和投资三个方面。许多施工单位没有足够的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只在乎大项目的承接、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计成本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市场变动或者施工单位高层决策失误,会导致成本投入失控,使整个企业单位陷入发展的困境,无法正常的运营与发展。
2.有利于促进地勘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地勘行业管理项目调研报告
*年5月16-25日,先后对湖南和河南两省的地勘行业管理进行了调研。两省国土资源厅、有关勘查局、队对我中心本项调研工作均很重视,给予了热情接待和支持。调研主要采取座谈方式进行,机构较多的大单位如国土资源厅、地矿、有色、煤炭,分别单个进行座谈,冶金、化工、建材、黄金等则合在一起座谈,共开座谈会10次,湖南、河南各5次。接受调研座谈的单位有湖南和河南两省的国土资源厅与矿政有关的处室、省地矿局、省有色地勘局、省煤田地质勘查局、省核工业地质局;建材地勘湖南总队、建材地勘河南总队、中化地矿总局湖南院、中国盐业总公司地质勘查大队、冶金长沙地调所、湖南省地质研究所(规划院)、湖南核工业地质局地调院和核工业203研究所、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地矿局第三地调大队和第十一地质队等共22个单位。与各局的座谈会,由局长或副局长、党委书记及总工、总经济师及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其他单位也由主要负责人和总工等参加。各单位都在会上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取得了较为丰富的信息、意见和建议,现整理如下:
一、湖南、河南两省地矿队伍的基本情况
1.隶属关系:湖南省地矿队伍共约5万人,河南约3万人,其中在职和离退休约各占一半,在职的略少一些。其隶属关系分为
⑴未属地化,保有原隶属关系的:有建材地勘湖南总队、河南总队;中化矿山局湖南院、河南院;冶金长沙地调所;中国盐业总公司地质勘查大队等。
⑵隶属化的事业单位:两省的地矿局归省府直管,有色地勘局划归省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省煤田地质局划归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核工业地质局及相关单位划归省国防科工办。
2.各单位都在转制过程中,虽都已融入当地社会和市场,但属地化过程中遗留的问题还相当不少。普遍反映:①国家增加工资政策、省出台的地方性补贴不能全部落实;②基础设施不配套,探矿设备陈旧落后,需要更新面达60%以上,经营性净资产少,人均不足2万元;③基地建设欠账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④财政体制改革后,局无力调控经济发展,用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资金太少。河南有色局反映;⑤离退休人员多,占职工总数的一半,且未能参加省直社会养老保险;⑥队伍规模偏大且结构不合理,就业压力大。⑦商业性地质工作市场不发育,矿业权政策和土地政策不到位等,影响地勘工作的改革与发展。⑧近年来地矿行业困难,已有专业人才大量流失,造成了地矿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表现为高级职称多但人员老化,中级以下职称人员少,新生力量不足,不适应从事“大地质”的专业需求。
全县地勘项目管理情况汇报
院地勘工程处2011年度取得经济效益的历史新高,技术质量管理成果也比较显著,工作质量不断提升,连续获得了一批优秀成果。这与强化质量管理、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全员质量观念不断提升是分不开的。现将地勘工作质量管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
1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质量是干出来的。所以提高项目组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认真做好每一步是质量管理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主要措施:每次工作会议都讨论、总结工作质量;质量指标列入经济责任指标任务书的主要考核内容;利用质量体系认证换证和双基双建基础工作完善项目质量管理与建档工作等;项目组成员质量意识不断得到提高,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严格内部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中央地勘基金项目预算管理论文
一、中央地勘基金项目预算管理现状
中央地勘基金项目预算管理是基金项目管理过程的重要内容,预算方案即是技术方案的货币化体现,预算标准是联接技术方案和经费预算的纽带,是基金项目概、预(结)算编制、审查的重要依据,是基金项目概、预(结)算统一使用的标准。2011年,《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标准(试用)》(以下简称预算标准),经财政部、国土部批准试用。预算标准围绕市场化运作的客观需求,突出体现了全成本核算、企业与事业单位等多元承担主体同时适用、可根据国家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的特点。2012年11月,配合基金预算标准的试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资金预(结)算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颁布施行,对项目资金管理从立项到竣工结算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规范了项目概(预)算、资金拨付和结算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地勘基金项目顺利实施。中央地勘基金项目预算管理有自身的特点:项目预算管理从程序上划分为立项概算编制与审查、设计预算编制与审查、资金拨付申请编制与审查、项目结算编制与审查四个阶段。从项目全过程管理程序上,只有在最后年度才开展结算阶段工作,每个项目无论单年度还是多年度,结算阶段只有一个。从项目性质上划分为新开项目和续作项目,每个项目年度两者都需开展立项概算阶段工作,但是否立项是在技术审查决定的,即立项概算审查只是在立项技术审查通过后开展。从项目承担单位性质上划分为有财政事业费拨款和无财政事业费拨款,两者使用不同的预算标准。
二、中央地勘基金项目预算全过程管理
中央地勘基金项目预算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概算流程。在项目立项申报同时,承担单位须编制项目立项概算并上报基金管理中心。基金管理中心组织开展项目概算审查工作。概算审查专家依据技术专家意见审查项目概算并给出意见,通过的项目进入下一阶段,未通过的项目概算应重新编制和审查。2.设计预算流程。在编写项目设计时,承担单位依据项目设计书、技术方案以及立项概算审查意见编制设计预算并上报基金管理中心。基金管理中心组织开展项目设计预算审查工作。预算审查专家依据技术专家意见和立项概算审查意见审查项目预算并出具审查意见。审查通过的项目由基金管理中心向国土资源部上报预算;审查未通过的项目预算应重新编制与审查。3.资金拨付流程。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基金管理中心根据国土资源部批复的项目预算拨付首付款。承担单位编制第一次进度款申请,由项目监理部组织初审,通过的项目签署同意意见并上报基金管理中心;未通过的项目应修改完善,达到要求后,由监理部签署同意意见上报基金管理中心。基金管理中心对监理部上报的初审意见进行确认,通过的拨付第一次进度款;未通过的由监理部重新审查。承担单位编制第二次进度款申请,由项目监理部初审,通过的项目签署同意意见并上报基金管理中心;未通过的项目应修改完善,达到要求后,由监理部签署同意意见上报基金管理中心。基金管理中心对监理部上报的初审意见进行确认,通过的拨付第二次进度款;未通过的由监理部重新审查。续作的项目,在完成第二次资金拨付后可回到立项阶段,进行续作立项概算的编制。4.资金结算流程。达到资金结算要求的、不续作的项目,承担单位编制结算申请提交监理部。项目监理部组织初审,通过的项目签署同意意见并上报基金管理中心;未通过的项目应修改完善,达到要求后,由监理部签署同意意见上报基金管理中心。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项目监理部已签署同意意见的项目资金结算报告进行审查。根据专家意见按照多退少补原则进行项目资金结算。
三、项目预算管理过程中各环节编制方法及要点
1.立项概算编制。概算阶段主要目的是解决项目资金规模和项目是否立项的问题,由此,基金项目概算编制的主要指导思想是,采取按主要工作手段进行匡算,其他工作手段、税金、利润均按一定比例进行控制的办法。《办法》中规定,主要工作手段费用按投入的工作量和规定的预算标准进行测算,其他工作费用、利润及税金按相应的比例测算,然后汇总编制。主要工作手段是指: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除此之外为其他工作手段。主要工作手段费用采取逐项测算方法,工作手段应按规定的预算标准对应细化至最末一级,并根据项目所在地区选择所对应的地区调整系数对预算标准进行调整,据此测算各工作手段费用,按工作手段目录的顺序逐项编制。其他工作手段费用测算方法:其他工作手段费用=主要工作手段费用×(1-主要工作手段占全部工作手段费用比例)/主要工作手段占全部工作手段费用比例。利润控制标准为工作手段预算总额的10%,税金控制标准为项目预算总额的5.5%。假设某煤矿项目的主要工作手段费用经测算为100万,而煤的主要工作手段占全部工作手段费用比例为80%。则该项目其他工作手段费用测算为100万×(1-80%)/80%=25万。利润测算为(100万+25万)×10%=12.5万。税金测算为(100万+25万+12.5万)(/(1/5.5%)-1)=8万。2.设计预算编制。设计阶段,经过野外踏勘和资料收集等进一步的工作,此时技术方案已经较为成熟,此阶段目的主要是解决每一工作手段需要匹配资金数量或规模问题。所以,此阶段需要将其他工作手段全部打开,进行逐项详细预算。《办法》中规定,根据设计的各项工作手段工作量和规定的预算标准逐项进行预算,并按规定比例计算利润、应缴税金,然后汇总编制。各项工作手段费用采取逐项细化编制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新上项目的“其他地质工作”中“,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三项均编制预算;在续作项目的“其他地质工作”中,只编制“设计论证编写”的预算。3.资金拨付阶段。地勘基金项目管理实行“合同管理、市场运作”的方式,预算资金不是一次性拨付给项目单位,而是按阶段视工程进度情况进行拨付的办法。《办法》中规定,项目勘查合同签订后,基金管理中心根据合同约定,按项目年度设计预算中的地勘基金预算额的40%拨付首付款。进度款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分批次拨付。当项目实施进度(已完成预算比例)达到或超过40%时,按项目年度设计预算中的地勘基金预算额的30%拨付第一次进度款;当项目实施进度(已完成预算比例)达到或超过70%时,按项目年度设计预算中的地勘基金预算额的25%拨付第二次进度款。基金管理中心保留项目年度设计预算中的中央地勘基金预算额的5%作为项目质量保证金,待项目完工后,按项目勘查合同约定结清余款。其编制方法与概算编制类同。4.项目结算阶段。中央地勘基金项目不同于其他地质勘查项目采取核销的办法,而是以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和规定预算标准进行结算。《办法》中规定,按实际完成的各项工作手段有效工作量和规定的预算标准逐项计算结算费用,并按一定比例计算利润、税金,然后汇总合计结算费用。基金管理中心按规定程序对项目结算审查意见进行认定,综合已拨付资金情况,按多退少补原则办理有关结算手续。
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问题及完善建议
摘要:本文针对地勘单位横向项目增多的现实,探讨了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文中认为: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经费管理照搬纵向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过紧”或“过松”、项目风险管理不到位、忽视项目成果收益分配等。针对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中的不足,提出了要探索符合横向项目特点的管理模式、坚持横向项目管理的“松紧结合”、强化项目风险管理、合理分配各方利益等完善建议。
关键词: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问题;完善建议
随着我国科研项目经费投入渠道的不断完善,横向项目在现代科研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地勘单位面向社会实际需求,横向科研项目增多,在促进本单位科研实力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问题,影响了横向项目经费的正规化与制度化管理。鉴于此,分析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实来看,地勘单位横向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经费管理照搬纵向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过紧”或“过松”、项目风险管理不到位、忽视项目成果收益分配等。
(一)照搬纵向项目管理模式
地质勘查基金运作管理与成果分析
1中央地勘基金项目运作管理的主要做法
中央地勘基金作为一种国家财政投资的风险勘查资金,在实行“财政专项预算”管理的前提下,为实现收支平衡和自身可持续发展,探索采用了“开放式立项,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项目运作管理模式,形成了一整套涵盖项目技术、经济、权益等重要方面的项目管理标准和制度,为项目的顺利组织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1.1项目立项坚持开放式原则,并与不同时期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中央地勘基金项目立项严格按照立项指南的原则要求进行,鼓励各种所有制法人单位、地方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均可自愿申请,鼓励矿业企业与地勘单位、地勘单位与地勘单位、社会投资人与地勘单位联合申报[2]。最新统计,地勘基金立项实施的380余个项目涉及探矿权人150余家、勘查单位280个,约55%的项目属于合作性质,即地勘基金同社会或地方财政资金联合出资勘查,不少合作方都是民营性质的市场主体。地勘基金项目立项先后经历了试点探索(2006~2008年)、贯彻落实找矿新机制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09~2011年)、部省两级基金协调联动(2011年至今)等三个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了与当时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项目立项做法。一是试点阶段,首批启动的11个“自上而下”煤炭招投标项目以及116个“自下而上”申报的项目,是严格按照基金试点项目立项指南要求论证落实的项目。二是2009年起,为贯彻落实部找矿新机制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求,促进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有机衔接,先后通过在地质大调查成果基础上推荐、在黑龙江矿产调查成果基础上筛选、在新疆地质找矿“358”专项明确的重点矿集区内优选、在西藏尼雄铁矿整装勘查区筛选等方式,论证优选了一批前期工作程度较低但具形成大中型矿床潜力的项目,同时也是落实部省合作协议框架,贯彻中央与地方按阶段纵向衔接思路的具体举措。三是2011年中央与省级基金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后,通过两级基金项目对接筛选项目成为中央地勘基金立项的主要做法,江西朱溪钨铜多金属矿、贵州务正道铝土矿、四川攀枝花铁矿等均是两级基金合作的典范,加大了对重点矿种和整装勘查区的投入,贯彻了中央与地方按矿种、区域横向衔接的思路。与此同时,中央地勘基金还加大对高风险难突破重点矿种和区域的投入力度,先后论证安排了金刚石、铬铁矿、钾盐等部分单矿种找矿项目。1.2项目实施坚持专业化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法与理论一是设立了中央地勘基金专家委员会,建立了评审专家库,项目立项原则上专家摇号产生,并实行评审专家回避制度,对重点项目的评审采取首席专家制度,通过组织地质、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专家的密切协作,提高了基金项目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水平。二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央地勘基金项目监理体系,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六大区所对所属片区内项目实施监理;建立了中央地勘基金项目预算标准(试用)和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保项目预算编写有章可依,项目经费执行严格统一。三是鼓励产学研结合,在重点项目勘查过程中,配套安排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课题,为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业务支撑,内蒙古大营铀矿、江西朱溪钨铜多金属矿等项目勘查部署过程中配套研究课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四是勘查工作部署遵循地质规律,结合内蒙古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赋矿条件,提出“统一部署、连片勘查”的思路,并在贵州务正道铝土矿、西藏尼雄铁矿等整装勘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广泛应用;大营铀矿勘查的发现得益于“煤铀兼探”的勘查思维[3],其实质是“综合勘查、多矿种兼探”,并作为基金项目部署实施应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五是建立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项目管理标准和制度,涵盖项目立项、设计审查、施工监理、报告编写、成果处置等项目管理全过程,保障了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有序开展。1.3项目运作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探索财政投资的商业性矿产勘查模式与经验在项目立项阶段,实行立项要求、立项程序和立项结果公开,对符合资质要求的各类地勘单位平等对待;对自上而下设立的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勘查单位。在项目施工阶段,采取委托第三方监理、旁站式监理等做法,监理单位同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属不同的市场主体,除了在工作开展所需项目资料对接方面保持联络外,各自分工明确,独立行事,尽职尽责完成规定的任务。在成果处置阶段,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相关规定,按照实际投资额确认双方投资权益比例,对以探矿权为标的同地勘基金合作勘查的,要事先对探矿权进行评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对参与的各个市场主体实行合同制管理,通过签订勘查合同、监理合同、投资合同来约定基金中心同勘查单位、监理单位、社会合作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2中央地勘基金取得的主要成果
中央地勘基金运行管理十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为地质找矿成果、发挥的机制作用、对地方和社会投入的引领、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队伍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2.1找矿成效显著,积极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任务的完成,大力提高了我国能源和部分重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据最新统计,中央地勘基金累计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00余处,其中,大型60余处,中型50余处,主要矿种新增资源储量:煤957.88亿t,铀××t,钨350.51万t,铁47.92亿t,铝土矿1.02亿t,镍167.08万t,稀土80.96万t,钾盐1.71亿t。江西朱溪钨铜矿刷新钨矿储量规模世界纪录;内蒙古大营铀矿在世界超大型铀矿床中排名第14位,促成了我国铀矿勘查开发新格局的转变,探获大型煤炭资源的同时获得铀,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青海多彩地区铜矿、贵州务正道铝土矿、新疆坡北镍矿、青海茫崖镇大浪滩钾盐、南方缺煤省份的煤炭和稀土等重要找矿发现[4]。以上重要成果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任务的完成作出积极贡献,大力提高了我国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为后续矿产勘查开发提供了重要资源接续基地,稳定了国际大宗矿产品价格,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矿产品市场上的话语权。2.2坚持定位,不忘初心,起到了一定的降低风险和政策调控的作用十年来,地勘基金紧紧围绕当初功能定位,着重用于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前期勘查,注重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不与市场争权、不与企业争利”,凡社会资本愿意独立承担风险的,地勘基金原则上不再参与;社会资本有意合作勘查的,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合作找矿,勘查风险降低且达到规定勘查程度后,基金自动退出;社会资本不愿承担风险的重要矿产前期勘查,地勘基金全额投资开展工作。地勘基金运行十年,有效地起到了降低风险和政策调控的作用。在降低风险方面,一批社会资本不愿独立投资的前期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项目,或以往工作多年未有突破不愿再投入重型工程的风险勘查项目,以及金刚石、铬铁矿、钾盐等高风险难突破的重点矿种项目得到实施,不少项目取得较好成果;在政策调控方面,国家为缓解产能过剩暂停发证的煤炭,以及为合理保护和利用矿产资源限制社会进入的钨、锡、锑、钼、稀土等保护性矿种,由地勘基金全额投资勘查,所获成果根据市场需要适时投放,既保障了能源资源供给,又实现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地勘基金十年探索,积累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投资风险勘查项目运作管理的宝贵经验,为下一步财政深化地质勘查投融资机制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对我国未来矿产勘查和矿业经济的改革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3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投入,引领地方地勘基金相继设立和不断壮大2006年中央地勘基金项目启动以来,积极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投入,投资开展的400余个项目约一半属于合作性质,合作方有的以自身拥有的探矿权做标的合作勘查,有的在合作勘查过程中自愿追加投资提高权益比例。地勘基金还研究过勘查单位按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贡献参与项目奖励的做法。综上所述,地勘基金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金以多元的方式投入勘查,截至目前,地勘基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48亿元,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投入逾40亿元。中央地勘基金启动后,省级地勘基金陆续设立和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26个省(区、市)设立了省级地勘基金,18个省(区、市)成立了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13个机构落实了人员编制。两级基金通过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和业务互访等加强协调联动,成功尝试了项目按勘查阶段进行纵向衔接、按矿种与区域横向衔接的做法。截至2016年底,全国地勘基金累计开展项目10000余个,投入财政资金约580亿元,其中矿产勘查投入约490亿元,分别占财政全部投入的38.6%和49.5%,两级基金已成为财政投资矿产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2.4勘查投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彰显当前,全球矿业形势低迷,国内正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倡导绿色勘查和绿色发展理念,我国矿产勘查市场整体不活跃,矿业权流转明显下滑,作为国家财政出资的中央地勘基金项目成果处置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截至目前,地勘基金共12个项目完成探矿权出让(转让),财政投入约6300万元,累计实现出让(转让)收益约1.8亿元,其中财政收益约1.2亿元,投入产出比1∶2,目前正在组织专业评估机构对勘查形成的100余处大中型矿产地矿业权价值进行评估。对大部分尚未处置的项目,地勘基金投入部分已全部竣工,但不少合作项目社会资金后续仍在继续投入勘查,部分见矿较好的找矿成果显示带动了周边其他勘查区块的社会投入,降低了前期找矿风险,形成了一定的矿产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环。此外,云南、贵州两省交界的富村-乐民地区煤炭勘查项目,在中央和地方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由地勘基金全额投入,新增煤炭资源量3.63亿t,为地区提供了一处煤炭资源后备基地,有效化解了跨省资源纠纷,促进了地区和谐与稳定。2.5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地勘基金项目涉及150余家探矿权人、280余个勘查单位,在两部深化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背景下,参与各方从技术、经济、权益等方面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和参与地勘基金项目,锻炼了队伍适应矿政管理新形势新要求的综合能力,积累了参与国家风险勘查项目的经验和做法。勘查单位中一批承担基金项目的年轻技术骨干被提拔任用或取得更高级别的技术职称,增强了地勘单位的找矿能力。
3认识和启示
3.1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理顺项目组织实施等各方面关系、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地勘基金项目由技术、经济、权益等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彼此关联,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项目即无法立项实施。中央和地方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项目立项初审、矿业权核查、以往投资情况核实、探矿权维护、矿地关系协调等方面给予积极协助和大力支持,确保项目立项和和后续工作的及时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六大区所作为项目委托监理单位,尽职尽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辖区内项目监理工作任务,为地勘基金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各有关行业部门在项目要件审查、立项初审、野外验收和后期资料汇交等方面认真把关,积极督促,确保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地勘基金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项目成果资料汇交、储量备案、成果处置等后续管理工作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要进一步加强同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司局的政策解释与说明,加强同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日常业务沟通与联系,争取各方面最大程度的理解与支持。3.2创新与合作是提高项目施工质量、实现找矿快速突破的重要法宝地勘基金作为全新的事物,项目管理没任何经验可寻,只有靠创新。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边实践边探索,首次在财政出资的勘查项目中引入合同制管理的做法;首次设立了项目诚信单位度司南奖,以促进项目承担单位更好地履约尽责和诚信执业;从无到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项目监理体系和地勘基金项目预算标准;在内蒙古东胜、准格尔煤田勘查中,超前提出“统一部署,连片勘查”的思路,以及“综合勘查,多矿种兼探”的原则;鼓励产学研结合,充分调动施工单位、科研单位和下游采选单位的技术优势,形成合理,助推找矿突破。合作是地勘基金项目管理多年摸索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大营铀矿的发现,得益于“煤铀兼探”的勘查思维,依靠的是多部门、多学科、多工种联合作战和总体协调到位,它打破了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料分割和技术壁垒,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一矿变双矿,充分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多部门合作、联合会战的做法在地勘基金其它重点项目勘查过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整个地质工作应当参考借鉴的宝贵经验。3.3地质、技术、经济、生态文明齐抓并重,是促进地勘基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受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矿业形势低迷等因素影响[5],地勘基金项目成果处置率较低,直接影响到了地勘基金的收支平衡和自身可持续发展。地勘基金要实现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十年来的找矿成果所代表的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资本优势是关键,而从资源到资本的转化,意味着这些找矿成果地质上是否可靠,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可利用,以及当前市场是否有需求,这就要求在项目立项、实施、后期探矿权维护和成果处置等各个环节不仅要重视地质赋矿条件,更应重视未来矿产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环境因素并开展综合评价。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勘查、绿色发展的理念,矿业权要逐步退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在地勘基金后续工作开展和研究推进下一步转型发展的路径过程中,地质、技术、经济、生态文明应当齐抓并重,这也是促进地勘基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地勘行业财务管理风险与应对措施
摘要:本文强调了地勘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价值,并分析了地勘行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回收风险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提升对相关政策调整的反应速度、形成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控制资金流的流动等一系列财务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地勘行业;财务管理;风险应对
财务管理是所有企业均要展开的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地勘行业来说,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发展,相应财务管理工作也不断发生变化,对地勘行业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地勘行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还面对着较多风险因素,并不利于相应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情况,探讨地勘行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一、地勘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价值分析
第一,提升行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需要在确定企业面对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形成针对性的管控策略,促使企业的财务水平始终稳定在平衡发展的状态下。第二,切实维护行业企业的合法经济效益。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减少企业运营或项目展开的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第三,增强行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地勘行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地勘行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是根据地勘行业的实际情况,对其财务风险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地勘行业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地勘行业;财务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一、地勘行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
1.资金筹资风险
地勘行业为了能够满足市场体制改革以及企业化改革的要求,不断涉及地方经济,建立投资、矿业、房地产、矿山服务等方面的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同时再加上专业人员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导致很多投资项目失败,不断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地勘行业走入周期性困难的背景下,加之地勘行业的优质资源较少,增加了地勘行业的发展难度,其资金筹集能力也自然下降,并极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
2.资金投资风险
地质勘查单位经济管理探析
1当前地质勘查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在以往的运营过程当中,地质勘查行业更加强调生产效果的产出,由于其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突出,因此一直以来国家财政上的支持力度较大,这也造成了地质勘查行业内重生产而轻管理的普遍问题。传统的工作形式当中,地质勘查单位对于经营中实际收益和经济效果的关注显然不够,这就导致地质勘查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中的秩序性不够完善,效率性也得不到提高。随着市场化运营需求的日渐凸显以及地质勘查单位转型的不断推进,地勘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中的各类问题也更加直接而显著地表现了出来。1.1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就目前来说,地质勘查单位的资金管理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地勘单位对于社会资金的收入率较低,地勘单位以借贷的形式获取资金,并支持生产运营,但是在以往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地勘单位运营中的投入产出比与社会收入之间的差值越来越大,这就是说,即便地质勘查单位的运营产值较高,但是仍旧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经营状态当中,利润无法偿还全部债务,会大大降低地勘单位自身资产的健康水平,从而影响了地勘单位的长远发展[1]。1.2成本管理问题。大部分地勘单位仍旧沿袭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只顾生产效益而忽略了经营效率,也无视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迫切需求,这就导致地质勘查行业的产业结构混乱,产品格局不够均衡,影响了地勘行业的未来发展。此外,在当前的这种产业结构模式之下,很多地勘工程项目合理性规划不足,成本管理、预期收益计划的拟定不够及时,更不够科学,这些管理上的缺陷和工作中的疏漏,最终会导致地勘单位工程项目成本的提升以及收益的降低,各类资源耗费过重,最终导致地质勘查单位的严重内耗。1.3人员素质问题。地勘单位经营管理者的水平,往往决定着地勘单位的发展走向,但是,目前地勘单位的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普遍不高,这也影响了地勘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部分地勘单位管理人员不能统筹单位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发展规划制定时会出现一些较为片面的观点,导致地勘单位经常会出现欠款和存货资产比重过大、资金周转率不高等问题,虽然这些单位能够维持正常的账面营收,也有着较好的经营状况,但是长久来看,遭遇循环性运营障碍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另外,还有一些地勘单位管理人员能力有限,对于与地勘业务相关的法律常识、行业惯例等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这就导致工程纠纷发生时,地勘单位不能占据主动和优势地位,以此也造成了单位人力、物力的重大损失。
2强化地质勘查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强化地勘单位的资金管理。2.1.1坚持集中化的财政管理模式,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和合理利用。针对当前地勘单位内部资金分散管理且各类账户名目繁多的现状,应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集中化的财政管理模式,以此提高对于资金的控制和使用效率。首先要从全局发展的角度,以综合平衡为原则,对当前的账户进行合并和统一,以此减少物料消耗、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节约劳动力,并最大可能地统筹资金安全,保证重点支出,以此提高地勘单位资金的获利能力。另外,要全面看待单位资金的运营状态和财力能力,在重大项目立项时要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集中分散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以此缩短资金流通时间,减少资金占用问题,促进资金向高产出、高效益项目倾斜,以求取得最佳效益[2]。2.1.2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出发,不断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资金管理模式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现代化技术手段向财务管理活动的渗透,传统企业财会人员的身份转型正在进行当中。对于地勘单位而言,其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地勘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为此,地勘单位财务人员务必紧跟时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促进自身角色由以会计核算为主要职能的财务会计向以价值管理,即强调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等管理职能为主的管理会计的角色转变,从而实现对地勘单位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实现资金的科学运作,最终促进地勘单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2.1.3借助科技发展的“东风”,不断探索地勘企业资金的网络化管理。在市场经济当中,地勘单位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一旦内部资金控制失灵,就会导致以权谋私、资金流失等问题的出现,对地勘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创。为此,地勘单位应该积极地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的资金管理工作,加速自身资金管理的网络建设,并实现与金融机构网络管理平台的互通,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控,以此提升资金控制强度,规避资金使用中的各类风险。此外,还应在单位内部推行网上资金审批制度,确保资金流动按照管理计划进行。2.2强化地勘单位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管理。2.2.1整合工作团队,保证管理班子的精干、高效。地勘单位内部一个个的项目管理团队,是地勘单位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经济管理有效性的基础保障,为此地勘单位一定要重视强化项目工作班子能力,通过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等手段,确保懂经营、会管理、尽职责的人才来管理工程项目,从而确保工程项目开展中合同管理、施工管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防止不必要的成本损耗和资金支出。2.2.2明确成本划分,做好目标成本指标的测算。在项目施工当中,地勘单位应该以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以全成本核算、分项目单独考评为原则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预测和编制,在取得考核委员会一致认可的基础上,与项目管理人员签订责任书,从而明确目标管理人员和业绩考核办法,确保项目成本控制责任的明晰。2.2.3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完善责任体系。地勘单位应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做好与目标成本指标相对应的各类责任分配和考核工作。要以完整的预算制度,对工程进行中的人、财、物等各类费用进行评估核算,对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分解和控制;要建立成本检查管理制度,以明确的目标成本管理和考核办法,分项目对工程进度、施工情况及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确保项目成本总目标的实现;要以分项目决算机制,确保工程款项的及时回收、确保合同变更的及时履行,从而实现对经营业绩的合理评价。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内部成本控制奖惩激励制度,将奖金分配与管理团队的整体利益和贡献值挂钩,以此促进项目部与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体系,充分调动全体人员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3结束语
对于地勘单位而言,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实现其长远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性手段,面对当前经济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地勘单位务必重视人员能力提升,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经济管理与控制手段,从而实现对于单位资金与成本的有效管理,从而促进地勘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