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09:27: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勘院会议制度

地勘院会议制度

一、总则

1、地勘院会议包括:院长办公会议,院工作会议及其它临时性会议。 2、院各类会议由综合办公室按领导要求组织、安排,并负责通知与会人员参加会议的时间、地点、议题及需准备材料。

3、综合办公室负责会议的记录及会议资料的整理、会议纪要的编写工作。

4、院各类会议要求高效务实,发言提倡实事求是,主题明确,言简意明。

5、各分院、资源公司、各部门应严格落实会议精神,综合办公室按要求督查落实情况。

查看全文

地勘院会议制度

中南地勘院会议制度

一、总则

1、地勘院会议包括:院长办公会议,院工作会议及其它临时性会议。

2、院各类会议由综合办公室按领导要求组织、安排,并负责通知与会人员参加会议的时间、地点、议题及需准备材料。

3、综合办公室负责会议的记录及会议资料的整理、会议纪要的编写工作。

4、院各类会议要求高效务实,发言提倡实事求是,主题明确,言简意明。

查看全文

当前地勘单位的绩效审计刍议

本文作者:王飞王英男工作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主要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益性服务主要载体的地勘事业单位,其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绩效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并且逐渐从注重投入到注重产出,更关注结果,管理利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将成为核心关注点。因此国家审计在对地勘事业单位审计时关注资金的使用是否节约、有无损失浪费等经济性方面的问题;关注管理是否适当、是否讲究效率、项目目标是否实现、决策是否失误等效率性和效果性的问题。同时,我国地勘事业单位已经具备绩效审计的条件,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实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以及政府采购的推行,都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国家审计已经在地勘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的试点工作,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具体列举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绩效审计。在对地勘事业单位领导的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运用绩效审计的审计思维,对其所在单位的预算执行及其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和效益性;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操作等方面提出了审计建议。审计报告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意见、建议积极地进行整改和落实,绩效审计的成效进一步显现。二是坚持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并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处理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发表审计意见,而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发表审计意见。绩效审计所需证实的绩效指标有一些需借助于财务收支审计所审定的财务数据,但它并不是财务收支审计的简单延伸,绩效审计还弥补了财务收支审计无法提供的信息,如被审计单位审计项目等是否达到其预期目标等。因此,在实践中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互补,更好地、全方位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三是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在项目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组织由审计、财务人员、技术业务人员构成审计组,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预算批复文件及审查意见、项目预算的执行及项目实施的绩效等进行了客观评价,针对项目预算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对项目实施绩效审计,促使项目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更加重视项目的后期运行工作。通过对地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加大的审计监督力度,地勘事业单位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财务会计活动也日愈规范化,促进地勘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对地勘事业单位的审计实践,反映了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果是否良好,是否按预算执行;被审计单位是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等。在具体实践中,抓住当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提高了审计监督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说明审计部门已经摸索和积累了绩效审计的经验和方法,为绩效审计的全方位、多层次地全面开展奠定基础。虽然地勘事业单位在审计实践中涉及了绩效审计的内容,但在实际开展的审计过程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对绩效审计工作的认识仍不全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多数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是从资金到资金,重点关注资金使用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少关注政策执行及效果评价,绩效审计的目标和层次有待提高;二是地勘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的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实施绩效审计的法律条文,导致在开展绩效审计时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三是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缺乏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当前针对不同行业绩效审计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造成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时依据不足。即只有财务指标,没有非财务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对绩效的评价依据不足,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四是绩效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我国审计机构工作者往往知识结构单一,绝大多数审计人员是会计、审计等经济类专业人员,缺少复合型人才。现有审计人员工作阅历少,缺乏具有宏观视野看待和审视问题的审计人员;五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中运用不足。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要求审计人员从关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合规性,到更多地关注管理过程和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等方面的情况。需加强审计管理信息化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等现代审计技术方法,不断适应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几点建议

提高认识,不断总结,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试点面和试点内容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地勘事业单位要提高各级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当前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被审计单位对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促进地勘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建立一个完备的绩效审计专家人才库,帮助并指导绩效审计工作。根据审计署:“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建议先从面上普遍推开,在实践中确定重点,更多地关注地勘事业单位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价,摸索和总结建立符合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与时俱进,加强绩效审计立法工作,完善审计法律体系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只有在法律上明确绩效审计的地位,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能有法可依。制定绩效审计法规体系既是对绩效审计工作的规范,也是深化和拓宽绩效审计的保证。当前,我国《审计法》、《预算法》、《会计法》之间存在着不衔接、不配套的问题,多数财经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确审计机关是执法主体之一。经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虽然增加了绩效审计的内容,但尚未突出其重要地位,行业系统的审计监督处于窘境。修改《审计法》,建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完善审计法律体系,明确审计机关绩效审计职责。进一步建立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作为依据。建议:一是参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地勘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及预算、决算,分门别类地建立切合实际、科学可行的可量化的不同层次的项目绩效评价标准及行业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体系。二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及主管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制度、规定,国家下达的地质勘查项目任务、计划、预算和有关的技术定额(经济定额或预算标准来设立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如:财政预算编制的情况、财政预算内的地勘项目设计任务完成程度与取得地质成果、财政预算内地勘项目主要实物工作量设计任务完成情况、部门事业发展目标实现程度、当年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占财政拨款的比重、项目预算完成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政府采购管理等内容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并在以后的审计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动态维护和完善。大力加强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绩效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技术、高专业水平的多领域复合型人才队伍。目前地勘事业单位审计队伍的主体是审计、会计人员,其人员结构、业务能力水平等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绩效审计的需要。因此,要以适应审计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要加强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保持和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不断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现代化技术利用的水平和能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发挥互联网作用,注重日常的信息收集、整合,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建立经常性沟通联系机制,加强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及时掌握财政、财税、财经的新动向和新特点,了解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加强和规范财政管理制定的政策措施,提高审计人员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提升绩效审计的成果。建议通过网络实行审计工作动态管理和项目跟踪审计,强化计算机审计运用,提高现代审计水平。

查看全文

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模式转型研究

一、引言

经济新常态不仅对我国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也产生了很大的触动。经济新常态对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地勘单位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将工作重点放在事后反应上,难以及时的对地勘单位的各项业务决策提供决策辅助。新常态下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地勘单位只有进行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才能满足单位的快速发展。因而财务转型既是必然,也是必须的。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下,地勘单位需要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模式,才能尽快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环境。

二、新常态下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困境

(一)预算管理模式僵化,监督体制没有落实到位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勘单位的性质为事业单位,如省地矿局是省直正厅级事业单位,下属多个地质大队主要承担地质勘查任务。但随着改革的进行,部分地质单位特别是具有企业性质的单位已经逐渐转型。地质勘探单位因为其工作性质的原因,涉及的项目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如何在长期勘探过程中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经济新常态下,国家严厉打击各种腐败问题,地勘单位因为项目周期长、项目金额巨大,存在着一些管理隐患。部分地勘单位发生的问题充分说明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预算方面存在漏洞与执行过程中监督没有落实到位是主要的原因。

(二)项目缺乏流程体系,资金重复浪费现象明显

查看全文

地勘拓展趋势探讨的必要性探析

【摘要】文章从地勘单位发展战略的背景和现状出发,阐述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进一步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的制度加以辅佐管理。

【关键词】地勘单位战略研究

地勘单位发展战略是指地勘单位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是地勘单位如何运行的指导思想,它是对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的地勘单位过去及未来运行情况的总体表述。它帮助地勘单位明确自己的使命、目标,从而为制定经营决策打下基础。它试图超越地勘单位日常运行的细枝末节,考察地勘单位总体的发展问题。换言之,就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地勘单位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地勘单位同环境的关系,规定地勘单位从事的经营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相机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分配地勘单位资源,从而使地勘单位获得某种竞争优势。适宜的战略能够引领地勘单位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成功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

一、地勘单位发展战略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总量大、配套程度较高的矿产资源大国之一。根据国新办2004年6月18日《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显示,中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目前,中国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和30%以上的生活用水来自矿产资源。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6年度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为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这是我国地勘投入自2003年以来,连续第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查看全文

小议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只有认清地勘单位的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在经营发挥出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的事业经费逐年减少,地勘单位走向市场,相继成立了许多多种经营实体,形成了地勘单位靠财政拨款和对外创收维持生存的两种局面。这使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又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勘事业单位经营模式的多样化给财务管理带来难度。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现行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落后,财务监督功能弱化,其主要存在以下五点问题:

1、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环境不配套。

查看全文

地勘单位绩效管理对策分析

当前,地勘单位属于国家专业技术性的事业单位。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单位在绩效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地勘单位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其绩效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的研究。当前我国地勘单位的绩效管理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此更好的推动地勘单位的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地勘单位强化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

当前,随着地勘事业的不断发展,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思想严重束缚着地勘事业的绩效管理。许多地勘单位的领导在实施绩效的管理中缺乏压力,忽视绩效管理投入,出现产权缺位的现象;有的只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视,在实际行动中缺乏必要的动力。在地勘事业单位中的员工往往存在对地勘工作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甚至出现了对绩效考核的抵触心理,加大了部分地勘单位对于绩效有效管理的难度。在部分地勘单位中,部分管理者将绩效考核与干部提拔等作为一种手段来推行,在发展理念上出现了错误的理解,导致在绩效考核方面出现了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的问题,使得地勘绩效管理工作很难正常运行和开展。

2.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首先,在地勘单位的考核指标中存在较为宽泛的现象,部分指标考核难度较大。从考核指标来看,主要表现为对德能勤绩四方面的考察,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具体量化,往往存在流于表面的现象。在地勘单位工作人员通常由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三类组成,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单纯的制定统一的绩效标准,有失科学性。其次,在地勘单位的考核出现形式单一的现象,甚至出现了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多数的地勘单位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进行考核,容易形成内部权利的等级,员工的不满情绪较高。同时,在大多数的地勘单位,考核的周期往往都比较长,一般情况下为一年。最后,多数的地勘单位在绩效分配上往往陷入考核结果成为员工资金分配的一种手段。

查看全文

地勘产业经济转型思考

一、促进地勘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意义

(一)转型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新常态下地勘产业经济必须适应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增强对地勘经济转型发展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通过转型发展实现新的均衡,朝着更平稳、质量更高的方向发展。实施地勘产业经济转型发展,是贯彻关于“三个推进”和“四个着力”重要讲话精神的战略部署,也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地勘系统改革和改制转企的推动举措,也是实现地矿集团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将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布局高度上来,紧绷“稳定”之弦,直面地勘产业发展形势挑战,切实增强加快转型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加快推动地勘产业经济转型发展。(二)转型发展是应对新常态下市场变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地勘单位发展面临新的拐点。与此同时,地质工作作为国家建设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正向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并重发展,地质矿产工作投入由传统固体矿产向能源矿产倾斜。根据全国矿业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辽宁地矿集团及下属各大地勘单位要积极开拓思路,多措并举全方位加强探矿采矿等地勘建设,抓细抓早对地勘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转变传统的地质工作观念,汇聚力量谋求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三)转型发展是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加快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是“十三五”建设的重要目标,辽宁省要紧抓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地勘单位转型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地勘单位的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将实现由生存型事业单位向发展型企业集团转型。辽宁地勘企业队伍规模比较大,辽宁地矿集团是在各大地质局的基础上整合新组建的,其经济发展、效益、职工收入相对落后于发达省份,要扭转落后局面,就必须抢抓机遇、拼命工作、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转型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推动辽宁地矿集团各项工作上新台阶,贯彻落实“三个推进”“四个着力”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实现地勘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地勘产业经济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相信在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地勘行业的发展将进一步走向正轨,地勘产业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新常态呼唤“新思维”,新思维催生新举措。地勘单位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打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谋求新发展。(一)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2015年2月1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于经济增速的放缓造成矿产品需求减少、价格下跌,导致勘查资金投入减少、地质勘查市场萎缩,地质矿业等产业板块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我省既不能无所适从、丧失方向,更不能悲观叹气、丧失信心,应该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是持续的,仍是引领地勘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今,我们又迎来了国家推动实施“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必须抢抓机遇,保证地勘产业经济稳步增长,做强做大做实优势产业,全力提升拓展市场的竞争力,这对于实现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聚焦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创新也是一大改革,是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为了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要像强调的那样———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坚持上层设计与底层创新相结合,及时跟进地勘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推进步伐,解决制约地勘单位体制机制、科技引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诸多问题和矛盾,大胆尝试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以科技引领产业、以人才助推产业,为地勘产业发展注入市场动力,做强地勘主导产业、做优地勘延伸产业、做大做强地勘经济,不断增强地勘队伍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三)科学探索开发管理潜力。强化内部管理,开发管理潜力,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管理手段是促进单位科学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在新常态下,地勘单位不仅要重视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安全生产的严格化、监督审计的科学化、办公自动化与信息化,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还要加强法治思维的运用,以此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一方面要将法治思维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根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中针对各项制度建设的意见建议,做好梳理完善,注重落实,明确最好的凝聚力是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规范程序,确保依法治企,合规经营。另一方面,要将法治思维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围绕地勘单位发展实际,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及合同法律知识等专项培训,增强职工尤其是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意识,提升他们运用法律来解决现实问题,为全局发展保驾护航的能力。(四)真抓实干汇聚增长动力。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态文化为支撑,突出地勘产业服务社会经济的生态内涵,努力构建地勘产业生态经济体系。针对所有的宏伟蓝图而言,均要依靠实干进行绘制;针对所有的美好愿景而言,均要依靠实干予以实现。滚石上山靠拼搏,振兴发展要实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3月7日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关于“三个推进”的重要讲话精神,为辽宁振兴、为地勘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地勘单位发展中,所有从业人员均要树立“艰苦创业、献身地质事业、积极开拓、努力进取”的理念,并且充分认识到市场开拓离不开实干、产业升级离不开实干、找矿突破离不开实干、所有发展成果离不开实干的现实,从而努力抓住实干,并且贯彻实干,从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实现地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扎实推进地勘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措施

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标志我国对地勘工作的重视达到了一个阶段以来的新高速,更是明确了我国地勘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工作重心。地勘单位应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措施、夯实基础,用大资源观统领地质工作、推进地质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取让地勘事业在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上取得实效,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进转型发展。(一)强化地勘单位内部管理。在当前国家和地方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下,地勘单位要深刻认识到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对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无论是体制机制改革,还是内部管理机制改革,都需要我们逐步推进,循序渐进,在改革中逐步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要求的新体制。新的管理体制中,要着重强调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作为发展契机,善于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进行工作和管理,推动改革的快速进行,使地勘经济科学合理迅速地得到发展。(二)推进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角色转变。随着政府逐渐从商业性地质领域退出,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改革对地勘单位的冲击巨大。但是,目前地勘单位总体形势还是比较好的,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也是局部的、暂时的。我省应进一步围绕新常态下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以发挥国家财政出资的效用。组建地矿集团就是为了进一步减少矿产勘查投入,并将省级财政重点投入到社会必需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中来,颠覆以往地勘单位的生存、发展模式,地质勘查工作投入正面临结构性调整。地勘单位要扎实稳步推动“事”“企”角色转变,紧紧抓住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国家优惠政策的作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招商引资促进地勘产业实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地勘队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高地勘产业经济实力。(三)强化基础地质调查拓展地质服务。我们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单位优势,坚持转型发展,努力拓展思路,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强化基础地质调查,发挥地勘工作超前部署、先行先决的作用,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争取好的找矿成果;围绕地方生态、环境和民生问题,积极拓展领域、深度融合,提高勘查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地勘工作转型发展;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密切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地勘队伍的比较优势,积极献言献策提出好的建议,找准解决相关问题的切入点,积极参加地方政府发展规划论证与制定,为地方提供优良地质服务的业绩赢得市场、赢得支持,在新常态下获得服务和发展的良好态势。(四)是转换经营机制坚持融入地方接地气。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完成,地勘部门或单位将成为符合市场要求的企业主体和商业性矿产勘查主体。地勘事业的发展,必须始终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在主动融入中寻找自身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扬地质服务之长,补矿产勘查之短,通过实实在在的作为,赢得地质工作的社会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勘产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转换经营机制,加强企业合作,延伸产业链条,拓展服务领域,风险勘查融资。地勘行业和地勘单位要紧紧抓住我国推出的“四个全面”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战略,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时机,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克服不利因素,争取覆盖辽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建立健全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拓展多元化的矿产勘查融资渠道,扩大和延伸地质工作发展空间,围绕建设富庶文明新辽宁中发挥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地质工作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

查看全文

安全文化在地勘单位的作用

摘要:我们地勘单位有自己的特殊性,那就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难免要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伴随而来的就是加大生产力度,如果只一味追求生产,不顾安全,这样就致使在生产过程中事故隐患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对策只有加大安全的投入以及管理,才能让安全与生产并存,因为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单位建立好优秀的安全文化,不但能够规范不安全的行为,还能统一好各群体的安全生产理念,使大家有着清晰的安全生产目标,并引导整个单位向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

关键词:地勘单位;安全文化;功能;操作步骤

要在地勘单位运用好安全文化的四项功能,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地勘单位以及什么是安全文化。地勘单位是地质勘查单位的简称,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地勘的定义可分为两种:广义地说,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狭义地说,在我国实际地质工作中,还把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5个阶段,即区域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发勘探。我国现有地勘单位有企业和事业之分。企业单位按所有制形式可分为国企和私企两类。事业单位按经费来源,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无论是事业型还是企业型,都在社会经济的浪潮中漂泊,不可避免要与同类型的单位进行竞争,而如何才能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安全生产则是重中之重,而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所以建立好单位的安全文化对于地勘单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给出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而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四种主要功能,这四种功能分别是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辐射和同化功能。

一、地勘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地勘单位为什么要建设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因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好坏与否与单位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安全文化建设的好,安全隐患的存在的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小;同样安全文化建设的不够理想,安全的隐患,事故的发生率都会有所提高,这说明地勘单位一定要建设好自己的安全文化,于个人、于单位甚至与国家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安全文化四项功能在地勘单位的运用

查看全文

地勘工作大会发言

同志们:

这次全旗地勘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地勘工作成果,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整顿和规范地勘工作秩序,扩大地勘成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土资源局对本次会议非常重视,副局长专程前来,并将作重要讲话;80余名探矿单位、矿山企业代表不辞辛苦,远道赶来参加会议。在此,我代表旗委、政府,向程局长及各位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当前地勘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市场准入机制的不断完善和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的全面推进,我旗地质勘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国家、地方、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格局。

目前,61个探矿权人在我旗登记矿权146个,其中金属项目110个,煤田项目36个,进驻地勘单位33家。三年来,累计投入地勘项目资金5.76亿元,总勘查面积达到1.18万平方公里。国家在我旗相继开展了二连—东乌旗成矿带铜矿评价、锡林浩特—东乌旗银多金属矿调查、二连—东乌旗成矿带铜矿找矿方向研究、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修测等一批地勘项目,自治区在我旗也开展了奥尤特—东矿远景区铜多金属调查、巴彦呼布、额仁高毕等区域1∶5万矿产调查及煤田普查等基础性工作,自年开始,陆续进入大规模勘查阶段,发现了多处金属找矿靶区和赋煤盆地,铅锌矿、铁锌矿、集团特根召井田相继投产,实现了企业与地方的双赢。在地勘工作中,涌现出一批有效投入充足、勘查进度快的探矿权人,如赤峰地质矿产勘察院的巴彦都兰铜矿详查、自治区矿研所的呼布敦陶勒盖铅锌矿普查、锡盟金仓矿业的迪彦钦阿木银矿详查、秦鑫矿业的准海纳斯铁矿普查、佰盛矿业的冈干浑迪铁矿详查、阿尔哈达矿冶有限责任公司的达赛脱铅锌矿详查及兴业集团、九勘院的勘探项目。

截止年月,我旗已提交煤炭资源储量100.65亿吨,正在进行详查、编制报告和新发现的白音呼布煤田,预计可提交86亿吨以上,到今年年底,全旗预计提交煤炭资源储量可达200亿吨。其中,煤田达到大型规模,额合宝力格煤田、道特煤田、高力罕煤田、白音呼布煤田达到中型规模。丰富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吸引了大唐华银、上海宏博投资公司、香港华润等大集团和公司,为发展煤提质、煤转电等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旗必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