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09:16: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价和房价

内容提要关于房价和地价的关系,一直是理论和实业界争论不清的问题。本文运用1998年以来我国房屋价格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表明近年来房价是推动土地价格上涨的原因,而土地价格则始终不是房价上涨的原因。故此,当前流行于业界的地价推动房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当前,政府应当继续稳定有关房地产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做好规范土地管理、加强市场竞争等深层次市场化改革,而不能由于现有利益集团的各种寻租行为而干扰决策的制定与执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确保我国房地产市场取得长远、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房价地价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

2005年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了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意在表明中央银行的分析人员对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些认识和看法。由于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表的首份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专题报告,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作为宏观金融管理部门,中央银行的研究人员对房地产的分析最善长的地方也只能是从金融(信贷)入手,而之所以要出这份房地产金融报告,则主要是想表明当前中央银行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一些认识,以有利于今后房地产金融方面的研究更为广泛全面。应该说,由于部门业务的不同和专业人员知识背景不一,这份报告中对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一些认识肯定会有不全面的地方。事实上,对问题的广泛讨论是我们实现认识真理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若不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全社会的大讨论,那么我们也许就没有今天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了。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先生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在中央银行的报告不到一个星期,就在各大门户网站上公开了其题为《地产报告逻辑混乱-央行报告中的疑问》一文,洋洋数万言,处处直指央行报告的不足。

这真是一件大好事!任先生身处我国房地产开发一线,中央银行可能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房地产市场具体的实际运作,因而任先生的批评对于进一步促进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有关政府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认识,做好下一步宏观调控,都是善莫大焉的!不过,看过任先生的《疑问》一文后,虽然笔者对房地产市场的了解远没有任先生认识的那样直接与深入,由于个人水平也有限,对很多问题也只能不置可否,但确实有一个新的疑问,而这也是前一阵子社会上早就争论过的,那就是,在任先生文中题为“关于价格的误导”的第五部分,在承认房价一级市场连年上涨事实之后,语锋一转,指出“央行的报告则带有明显的误导性作用,与销售价格指数相对应的应是土地价格定基指数和家庭可支配收入定基指数。假如将这三个指数关系放在一张图上分析,会明确的看出土地价格的定基指数上涨是造成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这些年来房价的上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价太高了,成本上升嘛,房价跟着涨也就很自然了。

表面上看,这样的分析确实有道理,谁都知道这几年政府规范土地管理,将原来的协议出让方式全部改为招拍挂,这样那些原来与政府素有关系的企业用地也必须通过市场,其成本自然上升。但是,这个观点一直就不被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认可,因为“开发商是根据市场供求决定的房价来倒推取得土地的成本,然后到市场上举牌竞价。开发商竞拍土地时并不是毫无章法,而是根据当时当地的房价来‘出牌’,多高的土地价格能维持多高的利润他们心里清清楚楚”,也就是说过高的房价反而推动了土地价格的高涨。应该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而且似乎任先生的成本增加说更符合人们一般的常识。但是,我们从数据上看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密切关系和一般的常识推理,就能够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说确是地价推动了房价了吗?那岂不是说有关政府部门要为此轮房价的大涨负有更大的责任了吗?对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并与任先生商榷。

查看全文

地价上涨的原因与战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地价持续上涨,全国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从2002年的106.9逐年攀升至2007年的112.3(上年同期价格为100),而2008年1季度则再创新高,达到了116.5.不可否认,近年地价的持续上涨是城市化加速及经济发展引起土地价值提升后在交易价格上的必然体现,是土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回归。但地价上涨的长期性及不稳定性也反映出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着深层次的制度性缺陷,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予以适当调控。

二、我国地价上涨的成因分析

1.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地价上涨据统计,截至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43.9%,且绝大部分地区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30%,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具体来讲城市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影响地价:(1)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规模越大,对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高,交通运输系统也更复杂,城市环境的营运成本及土地级差收益也越高。(2)城市土地用地结构的改变。城市土地价格与商业用地比重成正比,与工业用地的比重成反比。商业用地比例越高,城市土地价格也越高。(3)城市功能分区的变化。随着城市化发展,政府更加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得到了很大改善。卫星城镇及新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往往比较齐全、规划比较完备,地价也较高。并且通过其传递扩散作用,往往会带动周边地域地价水平的提高。

2.供需矛盾的深化必然导致地价上涨一方面,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土地供给无弹性,或者说具有弱弹性;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增加了对土地的需求。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长、投资投机性购房热潮等众多原因都导致了土地供需矛盾的加剧,直接加剧了地价上涨的动力。

3.现行的土地供给制度加速了地价上涨根据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及工业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这种出让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迫使地价上涨:(1)竞争机制的引入必然导致地价上涨。价格是绝对的决定因素,出价完全靠市场调节,价高者得。(2)“上不封顶”的出让价格导致新“地王”不断产生。如2007年7月,北京成开与北辰联合体以92亿元竞得长沙市某地块,成交价比46.3亿元的起拍价高出近1倍。(3)土地垄断供应导致拿地价格上涨。我国土地一级市场只能由政府通过征地来供应,由于一级市场的不规范,大量非国营房地产企业不得不从房地产商处获得土地,导致土地价格二度甚至三度被抬高。

查看全文

地方工业地价政策探究

目前,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小,但拥有最大比例工业用地的国家之一;是最早提出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工业产值对GDP的直接贡献为25%,雇用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3]。新加坡的产业升级过程共持续了40多年,主要经历了典型的产业升级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劳动密集型产业(1960~1978年),主要为服装、纺织、玩具、家具、电子部件等产业;第二阶段为技术密集型产业(1979~1985年),主要为集成电路、计算机、工业电子设备等产业;第三阶段为资本密集型产业(1986~1998年),主要为石油化工、晶片制造等产业;第四阶段为知识密集型产业(1998年至今),主要为生物医药、信息传播等产业。

1韩国产业压缩型发展

韩国经历了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出口和内需联合驱动经济发展模式更迭,3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经济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发展到1996年加入国际经合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正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4]。韩国经济“跨越式”发展背后,其根本推动力是韩国产业的“压缩型”发展,在几十年里完成了欧美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程。其发展模式可以概况为:大企业集团主导、出口导向、政府积极介入。产业升级主要经历了几个过程:20世纪60年代,实现从以农业以轻纺工业转变;70年代,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等资源、资本密集型转变;80年代,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迈进,对传统重化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形成出口主力产业;90年代以后,将信息产业作为新的发展重点,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2“三地”工业地价管理政策分析

2.1上海工业地价政策目标是确保国有土地资产升值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形成了特有的开发区制度和政策,集中和高效配置产业用地。但各地为了招商引资,低价甚至零地价出让土地,造成产业盲目上马,层级低、土地资源浪费与土地资产流失等问题。为确保国有土地资产不流失、升值,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业地价管理政策:1994年10月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经贸委出台了《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和《禁止供地项目目录》;2003年国土资源部发出了一系列整顿开发区的通知;2006年9月,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了工业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必须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并且一律采取“招拍挂”的方式出让,确立了“先土地后项目”的模式,改变了之前“先立项后供地”方式;2007年起《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实施,明确了工业用地出让的最低价标准。按照国家加强工业用地管理的要求,上海市先后制定颁布了《上海市建设项目审批中用地规模控制管理试行办法》、《上海产业用地指南》、《上海工业产业导向和布局指南》、《上海工业项目供地导则(试行)》等相关各类实施细则和管理标准,进一步完善了产业用地管理制度。

2.2新加坡工业用地采取“统一开发+政府管制”供应模式新加坡的土地所有制是国有和私有的混合制度。国有土地是通过土地征用法从私有土地征用而来,目前国有土地比例约为90%。国有土地出让的使用权一般是99年,特别情况有30年或60年,少量的政府土地使用权为999年[5]。新加坡土地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工业用地在企业可承受成本条件下的充分供应,提高企业成本方面的国际竞争力[6],土地政策的核心是政府垄断工业用地供应,通过实施一套比较完整的“统一开发+政府管制”供应模式,发挥政府在工业用地配置过程、价格供应方面的主导作用[7]。新加坡工业用地的供应量及价格标准主要由裕廊集团经过细致调查分析后制定,受三方因素共同制约。一是市场供求关系,二是政府政策协调,三是企业对价格的可承受性,其中后两点因素更为重要。政府根据每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及土地供应状祝,适时修改其出租和出售土地的计划,并让企业根据每年调整一次的只设上限、不设下限的租金和土地价格选择租赁和购买土地,以确保土地价格的稳定。新加坡政府一直把战略重点放在保持工业的增长上,工业用地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税赋的减免、科技研发费用的补贴、融资支持等方面,必要时对工业用地成本提供补贴。例如,给JTC国有公司提供工厂和土地租赁,及时缓解行业困难,行业利润提高后再调高价格[8];另一个例子是征用大片土地支持半导体晶片加工厂集群的发展,将这些工厂集中在一起,发挥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规模效益以及行业的集聚效应。

查看全文

高房价及高地价的治理探索

论文关键词:高房价,高地价,土地供给,农村土地

论文摘要: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确也是实情,尤其是大城市,多数城市早就在透支国家下达的指标。治理高地价的关键是什么--增加供给!市场经济真的很简单,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当然,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价格失灵),开发商拿地热情高涨,政府硬按着地价不让涨,则企业只能寻求托关系、搞公关来购地。

近期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总结、规范和完善“限房价竞地价”、“双向竞价”、“综合评标”等多种房地产用地出让模式,推动土地供应由“价高者得”的单一目标向完善市场、保障民生等多目标管理转变。近两年来,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的出让方式,持续不断的受到质疑和反对,很多人认为这种卖地方式很容易推高地价,最大的受益方是地方政府,从而导致土地财政肥得流油。

由此看来,国家确实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和推进土地出让方式改革。实际上,部分城市早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了,比如上海积极尝试“预申请”、“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再如,近期北京有块土地,出让时对报价进行限高,如果有多家企业都愿意出限高价,则就让他们竞配建保障房面积,谁愿意为政府免费配套最多的保障房,谁就最终胜出。

显而易见,进行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限制地方土地财政,同时抑制地价,进而有助于稳定房价。无疑,这一政策的指向是正确的。在房地产调控一波紧似一波的背景下,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居然高达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4%,超千亿的城市数量剧增。而且,从价格上看,去年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大概同比上涨7%,而开发企业购置的土地成交均价却大涨34%左右。

抑制地价、减少地王,正在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去年12月19日,《国土部关于落实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通知》要求:对招拍挂出让中溢价率超过50%、成交总价或单价创历史新高的地块,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成交确认书签订后2个工作日内,填写《房地产用地交易异常情况一览表》,分别上报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明摆着,这是向地方政府施压。

查看全文

地价与房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关于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理论界观点分歧甚大,为进一步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内在关联,本文基于武汉市2000年第一季度至2005年第二季度的房价、地价数据,笔者对地价与房价的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武汉市房价与地价互为因果,其中地价是房价的Granger原因的程度更大;在长期,房价与地价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结合宏观政策状况,本文对该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政策含义。

关键词:地价房价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房地产

关于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理论界有三种观点:地价决定房价。这种观点从成本的角度,探讨了房价的构成,认为土地成本上升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覃晓梅等,2005)。房价决定地价。如郑光辉(2004)认为,房价上涨增加了对土地的需求而导致地价上涨,地价是房价的结果,不是房价原因。地价与房价相互作用,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鲁礼新,2002),抑或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高晓慧,2001)。关于两者相互作用方式及效果,学界也是见仁见智。

部分学者认为房价与地价之间存在一定条件下的因果关系。

关于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问题,争论分歧甚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复杂的利益格局和不同的利益诉求。如开发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夸大地价对房价的作用,甚至“强加给招拍挂制度以莫须有的罪名”(李倩,2005)。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在文章最后的讨论中作简要论述。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一方面,定性的研究方法多,定量研究少。由于定性研究中难免带有研究者主观色彩,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另一方面,定量研究的结果也可能有不确定性。如高波、毛丰付(2003)采用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中,滞后期为2、3、4,滞后期偏少,且检验结果不具稳定性;而且,其样本数据为全国的数据,由于全国不同地域、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差异,其研究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为进一步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内在关联,笔者对武汉市2000年第一季度至2005年第二季度的房价、地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查看全文

高房价与高地价的治理关键诠释

论文关键词:高房价,高地价,土地供给,农村土地

论文摘要: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确也是实情,尤其是大城市,多数城市早就在透支国家下达的指标。治理高地价的关键是什么--增加供给!市场经济真的很简单,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当然,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价格失灵),开发商拿地热情高涨,政府硬按着地价不让涨,则企业只能寻求托关系、搞公关来购地。

近期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总结、规范和完善“限房价竞地价”、“双向竞价”、“综合评标”等多种房地产用地出让模式,推动土地供应由“价高者得”的单一目标向完善市场、保障民生等多目标管理转变。近两年来,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的出让方式,持续不断的受到质疑和反对,很多人认为这种卖地方式很容易推高地价,最大的受益方是地方政府,从而导致土地财政肥得流油。

由此看来,国家确实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和推进土地出让方式改革。实际上,部分城市早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了,比如上海积极尝试“预申请”、“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再如,近期北京有块土地,出让时对报价进行限高,如果有多家企业都愿意出限高价,则就让他们竞配建保障房面积,谁愿意为政府免费配套最多的保障房,谁就最终胜出。

显而易见,进行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限制地方土地财政,同时抑制地价,进而有助于稳定房价。无疑,这一政策的指向是正确的。在房地产调控一波紧似一波的背景下,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居然高达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4%,超千亿的城市数量剧增。而且,从价格上看,去年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大概同比上涨7%,而开发企业购置的土地成交均价却大涨34%左右。

抑制地价、减少地王,正在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去年12月19日,《国土部关于落实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通知》要求:对招拍挂出让中溢价率超过50%、成交总价或单价创历史新高的地块,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成交确认书签订后2个工作日内,填写《房地产用地交易异常情况一览表》,分别上报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明摆着,这是向地方政府施压。

查看全文

论高房价与高地价的治理

论文关键词:高房价,高地价,土地供给,农村土地

论文摘要: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确也是实情,尤其是大城市,多数城市早就在透支国家下达的指标。治理高地价的关键是什么--增加供给!市场经济真的很简单,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当然,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价格失灵),开发商拿地热情高涨,政府硬按着地价不让涨,则企业只能寻求托关系、搞公关来购地。

近期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总结、规范和完善“限房价竞地价”、“双向竞价”、“综合评标”等多种房地产用地出让模式,推动土地供应由“价高者得”的单一目标向完善市场、保障民生等多目标管理转变。近两年来,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的出让方式,持续不断的受到质疑和反对,很多人认为这种卖地方式很容易推高地价,最大的受益方是地方政府,从而导致土地财政肥得流油。

由此看来,国家确实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和推进土地出让方式改革。实际上,部分城市早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了,比如上海积极尝试“预申请”、“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再如,近期北京有块土地,出让时对报价进行限高,如果有多家企业都愿意出限高价,则就让他们竞配建保障房面积,谁愿意为政府免费配套最多的保障房,谁就最终胜出。

显而易见,进行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限制地方土地财政,同时抑制地价,进而有助于稳定房价。无疑,这一政策的指向是正确的。在房地产调控一波紧似一波的背景下,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居然高达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4%,超千亿的城市数量剧增。而且,从价格上看,去年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大概同比上涨7%,而开发企业购置的土地成交均价却大涨34%左右。

抑制地价、减少地王,正在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去年12月19日,《国土部关于落实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通知》要求:对招拍挂出让中溢价率超过50%、成交总价或单价创历史新高的地块,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成交确认书签订后2个工作日内,填写《房地产用地交易异常情况一览表》,分别上报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明摆着,这是向地方政府施压。

查看全文

土地价值构成与土地交易政策透析

摘要:对于国有划拨土地,存在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划拨土地是国家无偿提供给使用者的,所以不具有价值。实际上,划拨土地需要通过征地获得,因而具有土地取得成本。为了实现单位或企业的生产服务功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土地熟化过程,因而具有开发成本,正是这些成本构成了划拨土地的价值基础。本文在分析划拨用地的基本价值属性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确定划拨用地价值主要由土地取得成本和土地开发成本构成,如果划拨用地是生地,则其基本价值构成是土地取得成本。

关键字:土地价值土地交易土地政策

一、土地资源总价值观

土地资源的功能除了在目前市场上能得到价值体现的人类生产生活的空间支撑和粮食矿产资源的生产功能外,还有许多不是直接被当代人类利用,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从土地资源的直接使用功能和非直接使用功能出发,本文借助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提出的资源的总价值理论,将土地资源的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土地资源被使用时,满足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它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

二、划拨用地的价值构成

在对划拨土地使用权评估时最常用的是基准地价法。为了确切掌握划拨土地的价值构成,首先需要了解基准地价的价值构成。根据国土资源部对城市基准地价内涵的统一规定,即各土地级别或均质区域内的,“五通一平”土地开发程度下,平均容积率下,同一用途完整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基准地价法是根据各个城市和地区确定的城市基准价格,通过对不同类别和级别的基准地价的修正,得到委估对象评估价值的方法。基准地价测算的土地价格可以分为楼面熟地价、地面熟地价、楼面毛地价、地面毛地价四种类型。

查看全文

城区地价更新若干意见

一、展开基准地价更新任务的目标和意义

基准地价治理是我国地价治理任务的中心,是当局标准和不变地盘市场,维护地盘一切者和运用者正当权益的有用伎俩;也是深化地盘运用准则变革的急迫需求。近年来,跟着我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立的开展,地盘本钱的投入明显添加,地盘开拓的强度分明加大,现行的地盘级别和基准地价已不克不及精确反映城区的实际情况。因而,依据城区社会经济开展的实践状况和相关司法律例的要求,必需尽快对城区地盘级别进行调整,对基准地价进行更新,以进一步标准和完美地盘市场,促进地盘市场安康开展,进步地盘的集约和节省应用程度。

二、基准地价更新的局限和义务

此次基准地价更新的局限:清泥河以东、经济开拓区屯里路和县屯田路以北、东城区107国道以西、北外环以南,节制面积71.35平方公里。

首要义务:一是依据城区社会经济天然概略和地盘市场状况,分用处评定和调整基准地价更新局限内的地盘级别。二是分级别评定贸易、房屋、工业以及其它用地类型共八类的基准地价。三是评定首要贸易街道的贸易用地道路价。四是树立城区规范宗地地价及批改系统。五是树立城区地价信息库和城区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六是制造地价样点图、地盘级别图、基准地价图、首要贸易街道的道路价图。七是完成城区地盘级别调整和基准地价更新任务申报和技能申报。八是请求省疆土资本厅对基准地价效果验收和上报市当局同意施行。

三、基准地价更新的技能道路、办法和步调

查看全文

全市基准地价现状调研报告

地价管理是土地资产管理的核心,基准地价是地价体系中的基础性价格。确定并公布城镇基准地价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土地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制定和及时更新基准地价对政府土地出让、土地资产核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按《土地管理法》要求基准地价一般三年修订一的次,目前仅奉新县、万载县在去年修订的本地基准地价,其它县(市)均已超过基准地价更新的时间,县、市已有十年以上未修订,而近年来土地市场快速发展,这些县(市)的基准地价已体现不了当前土地的价格和价值。针对我市基准地价现状,为抓好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应在以下五方面努力:

一、抓紧布置,及时完成更新工作。对基准地价未及时作更新的,要抓紧布置更新工作,制定时间安排表,争取今年全面完成我市基准地价更新工作,为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底价、土地使用权收购储备价格和与国土管理有关的税收、税费征收标准参考提供依据。

二、选好队伍,确保基准地价更新成果质量。基准地价更新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工作。要求选择的技术承担单位应是在省内注册的具有相应估价资质条件的专业中介机构、并确保技术力量配强、估价业绩好、诚信度高。优先选择在本省范围内有较多成功案例的技术单位,以确保更新成果科学合理、高效准确。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的程序,认真招标选择技术单位。

三、参照规程,认真落实更新工作有关技术要求。要严格按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合理划定土地级别、科学编制城镇基准地价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成果资料要齐全规范。城镇基准地价评价范围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综合确定,禁止没有依据盲目扩大评价范围。要充分利用上一轮城镇基准地价的成果和真实反映土地市场状况的交易资料,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保证基准地价真实反映地价水平。要完善基准地价修正体系,宗地评估修正因素说明表述要量化、准确、具体,修正系数更科学、更合理。

四、认真组织,严格执行听证规定和公布制度。城镇基准地价更新调整完成后,要组织对更新调整成果进行听证,依法履行听证程序。参加听证的人员要有广泛的代表性,以提高成果的可信度。要把听证文件资料,列入成果验收的重要内容。城镇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在按规定验收和批准后,要及时报请政府向社会公布实施。要建立城镇基准地价公开查询制度,将基准地价的主要成果通过上网等形式公开,实现地价成果的社会共享。

五、加强领导,确保更新工作顺利开展。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协调,精心组织,抓紧实施,同时要强化责任,实现目标管理,落实更新工作责任制,确保更新工作圆满完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