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07:58: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方特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方特色调研报告
**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贯彻落实科技大会精神,把地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上,积极培育产业创新能力与创新实力,有利于集中有限的科技资源取得较好的成效,有利于发挥特色优势,加快培育发展地方经济竞争力。本文试从江山市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经验与做法出发,就科技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并提出意见建议,以供参考。
一、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历史教训
地方特色产业是地方经济竞争力之所在,是一个地方较之其他地方发展较快、资源秉赋较好、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但如果不重视科技创新,特色产业照样会退色甚至消亡。总结江山市在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中的经验教训,可以充分说明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离不开科技支撑。主要有二个例子。一是地弹簧产业的兴衰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江山市的地弹簧产业一度十分辉煌,大小企业达到百余家,生产的地弹簧占到了全国市场的70%以上。但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便如芸花一现般迅速衰落,仅仅十年左右时间,地弹簧产业便销声匿迹。二是“一桃二白”产业的发展历史。“一桃二白”指猕猴桃、白鹅、白毛乌骨鸡。九十年代中后期,扶持“一桃二白”产业发展曾经是江山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一桃二白”产业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种养规模还逐年缩减。如猕猴桃种植面积从高峰时的5万亩左右到目前已不足2万亩(**年统计年鉴数为1297公顷,折合19455亩);白鹅饲养量从**年的502万只减少到**年的290万只;白毛乌骨鸡饲养量从**年的158万只减少到**年的90万只。
分析以上产业从辉煌到衰落的原因,从市场层面分析:如地弹簧产业,在市场尚未饱和时,江山市显然占了当时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地弹簧需求大增的先机,但当市场趋向饱和,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相继进入地弹簧行业以后,竞争加剧,而江山市众多地弹簧生产企业,科技储备不足,缺人才、缺技术,基本没有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因此只能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大家相继以牺牲质量和企业利润为代价,进行压价竞争,实行“低成本扩张”,最终遭致整个产业的覆灭。从政府引导方面分析,很显然,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政府引导的经验不足、手段不多、重点未找准。如对“一桃二白”产业,就没有从产业的产供销全过程、企业与种养植户的关系等全方位去考虑,更缺乏对培育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把引导、扶持的重点放在种养植环节上,片面强调种养植的规模目标和使用行政手段,这是导致引导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科技层面分析:可以看到,当时经济主体和政府均忽视了科技的作用,对科技的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实际的行动和有效的措施。对科技的投入从企业到政府均非常微小,上世纪九十年代,江山市科技三项经费每年不足20万元,具体投向上也没有明确的重点。因此,当产业发展遭遇科技瓶颈时,企业与政府均无能为力。地弹簧产业,几乎没有技术创新能力,10多年时间,产品、工艺、技术基本没有改进;猕猴桃产业,当时兴起了几家猕猴桃酒加工企业,但产品出来后,无一例外地存在猕猴桃酒酸涩度太高,口味不佳,市场难以接受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停产歇业,猕猴桃加工问题未解决,果农只能鲜销,市场受限,价格上不去,产业即难以进一步发展。
二、科技支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总结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江山市于2004年提出了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并将电光源、机电、消防器材、竹木加工、绿色食品、轻纺服装作为重点培育的六大特色产业,与以往不同,培育措施上有所创新,强调要组织实施“六六”产业工程,建立健全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的“六大体系”。即:一是健全产业发展规划体系,通过制订产业规划,指导产业规范健康发展。二是健全产业发展领导体系,实行市五大班子领导分头联系产业制度,进一步集中领导精力促发展。三是健全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根据每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制订差别化产业政策,进一步集中扶持助发展。四是健全产业发展平台体系,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引导集聚快发展。五是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争取国家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来江与企业对接,建立研发中心。六是健全行业自律体系。引导成立行业协会,开展产业信息交流,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协作和有序竞争。由于在“六六”产业工程建设中,体现了系统思维,考虑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因此效果较为明显:实施2年多来,“六大”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年,“六大”产业实现总产值447689万元,比上年增长39.2%,比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增幅高出8.3个百分点,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幅高出4.3个百分点。
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研究
[提要]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蕴含的地域风情、价值取向、人文素养,为地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产学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提供丰厚的素材,地方高校是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阐释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论内涵,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个维度,分析郑州商学院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现状,重点探索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策略,为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保障。
关键词:地方特色文化;地方高校;文化传承
地方特色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情结和思想情感,对于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有着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坚持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服务当地社会文化发展,是地方高校应尽的职责,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论内涵
(一)传承基础。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在于二者的互动性。地方特色文化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地方高校发挥四大基本职能的母体。地方高校根植于地方,其自身的发展与地方文化建设一脉相承,是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智力支撑。在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不断接触、融合的过程中,高校通过所在地方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变迁的步伐,将传统性、时代性、独特性进行有效的展现,辐射周边文化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最终形成互动发展、共同提升的循环运转体系。(二)传承核心。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承功能和创新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功能。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是一种以文化批判为前提的传承,并非全盘照搬前人已有的文化,而是对前期积累的文化加以挑选、认同,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创造,进行批判性传承。高等教育进行的文化选择也是以文化批判为基础的挑选。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批判,而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批判,我们所进行的全部文化创新,都是以对人类已有文化进行文化选择与文化批判为前提。(三)传承价值。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价值在于文化的引领与辐射。地方高校既是地方从事教育的机构,也是当地的文化中心。其扎根于地方,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不只是要服务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更肩负着引领地方文化发展、创新的责任。作为新文化创造与培育的核心基地,地方高校长期以来影响、引领着地方特色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借鉴先进的外来文化,并辐射周边,不断继承与发扬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引领地方文化发展与创新,扩大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力,提升地方文化辐射力,是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价值体现。
二、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现状———以郑州商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探讨
[提要]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蕴含的地域风情、价值取向、人文素养,为地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产学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提供丰厚的素材,地方高校是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阐释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论内涵,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个维度,分析郑州商学院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现状,重点探索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策略,为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保障。
关键词:地方特色文化;地方高校;文化传承
地方特色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情结和思想情感,对于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有着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坚持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服务当地社会文化发展,是地方高校应尽的职责,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论内涵
(一)传承基础。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在于二者的互动性。地方特色文化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地方高校发挥四大基本职能的母体。地方高校根植于地方,其自身的发展与地方文化建设一脉相承,是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智力支撑。在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不断接触、融合的过程中,高校通过所在地方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变迁的步伐,将传统性、时代性、独特性进行有效的展现,辐射周边文化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最终形成互动发展、共同提升的循环运转体系。(二)传承核心。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承功能和创新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功能。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是一种以文化批判为前提的传承,并非全盘照搬前人已有的文化,而是对前期积累的文化加以挑选、认同,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创造,进行批判性传承。高等教育进行的文化选择也是以文化批判为基础的挑选。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批判,而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批判,我们所进行的全部文化创新,都是以对人类已有文化进行文化选择与文化批判为前提。(三)传承价值。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价值在于文化的引领与辐射。地方高校既是地方从事教育的机构,也是当地的文化中心。其扎根于地方,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不只是要服务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更肩负着引领地方文化发展、创新的责任。作为新文化创造与培育的核心基地,地方高校长期以来影响、引领着地方特色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借鉴先进的外来文化,并辐射周边,不断继承与发扬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引领地方文化发展与创新,扩大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力,提升地方文化辐射力,是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价值体现。
二、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现状———以郑州商学院为例
地方特色产品提升品牌形象策略研究
摘要:包装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实际项目,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应用型设计能力,也能体现设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更高追求。当前,为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将包装设计教学与实际项目结合,实现产教融合,是对实践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嫩尚家”品牌包装设计为例,分析包装设计教学如何助力地方特色产品,提升品牌形象。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学;特色产品;品牌形象;策略研究
1创作对象具有地域特色,服务地方发展
传统包装设计课程的创作主题多为虚拟案例,缺少针对性,学生创作欲望和主动性不够,作品效果比较粗糙,只停留在概念层面,缺少实际的应用价值,学生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包装设计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对人才的需求,设计教育相对滞后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深入训练,而将实际项目植入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计划安排,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到设计制作以及成果的形成,都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植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嫩尚家”品牌包装设计正是产教融合的典型代表。如今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类繁多,然而很多特色产品包装设计却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地域特色、地域文化性弱、包装的形式与内容脱节、包装设计档次不明确,还有些产品的包装设计专属性不够突出,如果换个名称,原有的包装一样可以使用,缺少特色。针对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现状以及学生具备的专业能力,教师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包装设计作为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嫩尚家”是黑龙江省嫩江市著名面粉品牌,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作为包装设计的创作对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能实现设计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地方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地方品牌形象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千里黑土孕育了丰富的特产,如大米、五谷杂粮、大马哈鱼以及各类山产品,但其包装设计却存在缺乏地域特色、地域文化性弱,甚至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等问题。此次设计项目是为嫩江著名品牌进行面粉包装设计,让包装设计教学为区域特色产品助力、提升地方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是此次设计的重点。如提炼地方文化,运用地域性元素体现地方名特产的地方特色。将地方人文特色与产品包装设计应用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还能够通过地方文化特色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富有更多的文化内涵,促进提高品牌的社会影响力,真正实现设计教学为区域特色产品助力。作为培养包装设计人才的艺术教育,应该把民族文化与艺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将地方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融入包装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地创新。“嫩尚家”作为嫩江的特色品牌,在包装设计中除了要体现产品特点,更要体现出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把具有地区特色的元素运用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能够传承和发扬地区文化,使受众了解当地文化,为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播创造条件。优越的地缘优势、多样的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都可以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
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特点分析
【摘要】地方特色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旅游经济以及打造地方品牌中均有着突出的作用。包装设计是地方特色产品销售中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本文以江西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介绍了江西地方特色产品,然后分析了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的特点,如就地取材、外形精美、文化深厚等,最后就如何优化江西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提出了对策,包括坚持绿色包装设计理念、深入发掘区域文化元素、拓展包装设计独立价值等。
【关键词】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特点地方
特色产品指地方出产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品,多以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居多,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特色产品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在当前旅游经济持续火热的大环境下,地方特色产品已经成为旅游消费中的重要内容。产品包装设计在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巧的包装设计既是提升地方特色产品销量的有效对策,对地方特色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江西地方特色产品概述
当前,地方特色产品已经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服务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江西是我国地方特色产品大省,地方特色产品具有如下三个特点:首先,多样性。江西地方特色产品遍布江西下辖的各个县市,每个县市均有数种乃至数十种地方特色产品,不少地方特色产品均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其次,知名性。江西地方特色产品不仅数量多,且知名度高,一些地方特色产品在国内外均有着广泛的盛誉,比如素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瓷器,又如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江西庐山云雾茶;最后,效益高。江西地方特色产品有着很高的经济效益,是地方创收的重要内容。比如陶瓷产业作为景德镇的支柱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对外出口乃至发展旅游经济中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二、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的特点
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探索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能够使特色农产品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基于乡村战略背景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地方;农村;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
一、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缺乏品牌意识
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都缺乏清晰的品牌定位,品牌意识比较薄弱,无法完全把握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定位。这对于农业企业树立自身形象十分不利。甚至一些农业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最大程度上压缩包装设计成本,加剧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廉价化,影响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此外,部分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包装方面缺少设计,只是在包装盒上打印出实物照片和文字说明,这种做法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甚至会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影响到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销售。2.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缺乏地域特色当前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多式多样,但是却缺乏一定的地域特色。对于地方特色农产品而言,其包装设计不仅仅要保护农产品在运输销售过程中不易损坏,还要能够显示地域特色,保证消费者从包装设计中能够分辨特色农产品的地域特性。以东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为例,无论是黑龙江的五常大米、长白山的人参鹿茸、哈尔滨的红肠,还是沈阳的老龙口白酒、梅河口的米线等,在包装上设计上都比较简单,包装形象高度相似,未能体现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因此,这一类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包装设计上通常更加注重实用功能的设计考量,如果忽视了包装设计独特性和新颖性,也就会影响地区特色农产品的销量和推广。3.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缺乏绿色环保意识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开始更加关注绿色环保,绿色和健康的生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但是当前大部分农业企业在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尚未充分重视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多数仍旧普遍使用塑料等常规材料,使用不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会带来“白色污染”等问题,影响市容市貌,还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空气污染。4.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缺乏专业的人才当前我国大部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资金有限、人员不足,经营发展以农产品的生产、制作、销售为主,缺乏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意识。再加上近几年疫情影响,经济环境不好,一些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很难将资金用于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聘用和培养。通常情况下,部分企业会选择将包装设计承包给广告设计公司,这些设计公司的质量良莠不齐,设计出来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也难以体现特色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二、提升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的有效策略
1.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民群众更加注重品牌,更加注重品牌背后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要打破“土味”,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追求品牌附加价值。首先,地方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从大局意识和战略目光出发,鼓励农业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低利率的贷款政策支持,例如免税的税收政策,帮助农业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地方农业企业在树立品牌,打响品牌知名度之后,应该注重维护好品牌,注重质量信誉,增加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最后,地方农业企业应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在包装设计上推陈出新,与社会发展趋势接轨,创新设计出符合当代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包装设计产品。2.融入地域特色,创新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首先,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应该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提炼设计符号,将地域特色与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相结合。例如莫高品牌系列葡萄酒,可以结合敦煌壁画文化元素,进行色彩、文字上的创意设计,让产品包装设计更加具有个性和特色。例如针对云南竹笋的包装设计,可以利用废弃的竹材料做成包装盒。其次,地方特色农产品可以进行包装形态的设计,在常用包装形态之外结合当地建筑造型形态元素进行包装设计,提高地方特色农产品的辨识度,加强对地域文化的宣传,例如徽州竹雕的农产品包装上融入马头墙设计元素,徽州竹雕的包装整体设计雅致端庄、大气美观,体现了徽州文化的历史质感。最后,融入地域特色、进行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时也要掌握好分寸,避免为了彰显地域特色,一味不合时宜的融入地方文化元素,这样的农产品包装上设计会带来严重的违和感,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3.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应用绿色环保包装材料当前大多数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尚缺乏绿色设计理念,并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绿色环保需求。因此,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图形设计、色彩设计、文字设计三方面渗透绿色设计理念。第一,在图形设计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就是要求所设计的图案简单大方,具有寓意,既能够准确传达包装农产品的信息,还能够展示农产品企业的良好形象。第二,在色彩设计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就是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色彩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独树一帜。第三,在文字设计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就是要求设计的文字简单、清晰、便于消费者的识别。除此之外,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绿色环保包装材料的应用。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对绿色环保包装材料的益处进行宣传,让当地农产品企业意识到绿色环保包装材料应用的重要性。同时政府应该对那些使用绿色环保包装材料的农产品企业给予奖励和政策上的扶持。4.重视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首先,我国政府应该重视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加强高等院校、生产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为农产品企业提供更多的包装设计人才。其次,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企业的领导者要足够重视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真正认识到包装设计是农产品竞争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内部构建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将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任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包装设计人才创新意识。最后,农产品企业包装设计人才应注重自身包装设计水平的提升,在包装设计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储备包装设计方面的知识,并积极参加产品包装设计方面的实践。例如参加学校举办的包装设计比赛或者参与包装设计方面的交流会议,学习包装设计方面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包装设计水平。
地方特色高效课堂创建方案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全县中小学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经研究决定,2012年——2014年,在全县中小学连续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结合学习推广教育发达地区改革经验,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目标
1.努力构建以“学、导、练、测”为核心的具有景泰地方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切实推行“有效自学——合理引导——变式训练——及时检测”的教学策略,尽量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适当拓展课程资源,科学整合教材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努力构建学生会学、乐学、富有活力的课堂,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结合校情、学情和师资现状,创建符合实际的特色教学模式。普通高中学段,立足课程大容量、高难度以及高考高标准的实际,着力于“集体备课、学案提效、精细管理、联合攻(高考)关”等方面,努力构建“有效教学——高效训练——特色备考”教学模式。初中学段、城区小学、各学区中心小学,立足于标准班额、专业师资相对齐全的实际,大胆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地区高效课堂先进经验,充分内化,积极创新,系统创建校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农村普通完小、各教学点,立足于班额超小、兼课超多的实际,着重在“小班化教学研究”上下工夫,切实推行“个体谈话——作业面批——当堂检测——家校一体”教学策略,力争构建学生与教师、课本、名著、媒体、家长、社会等多渠道“立体对话”教学模式。
地方特色广播电视论文
一、地方特色文化的现状
第一,加强法制建设,系统地保护地方特色文化。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会议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作为第6个签约国快速加入了这一公约。200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第二,运用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地方特色文化,唤起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保护地方特色文化已成为新时期各地政府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使更多人了解地方文化,喜爱地方文化,成为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者。第三,建立和完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记录、整理、发掘,能够更好地保存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根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国共有78个公共图书馆建立了483个特色数据库,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内容的特色数据库占91%。[2]这些数据库在传播与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公共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意义
1.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概念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是指对本地区内具有一定特色的以文字、图像、声音为载体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并通过计算机存储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实现检索查阅的自动化系统。其建设的重点是收集整理本地具有价值、急需抢救和保护的文化遗产以及与本区域文化相关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门别类,进而建成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标准的特色文化数据中心,供读者学习、研究、娱乐和欣赏。[3]近年来,福建省图书馆利用现代广播电视技术,保护和抢救原生态文化,建设福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群。2007年,福建省图书馆开始规划《福建文化记忆库群》的蓝图,把包括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寿山石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舞台艺术等在内的福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纳入自建资源的范围。目前,福建省图书馆已经完成《闽南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建设,《客家文化》、《妈祖信俗》和《寿山石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也在制作当中。
2.公共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意义
独家原创:地方特色小饭店企划书
一、计划概要
饭店业在“民以食为天”的地广物博的中国一直占据老大的龙头地位。飯店是結合了餐饮业,馆业即提供舒适、安全、品味及观感等内涵性附加其他的相关服务,合理利润的一种公共设施,使外来者宾至如归。由于饭店业有
1.市场入障碍度不高;
2.产品为无形而不具保存性;
3.地理位置影响经营业绩;
4.顾客忠诚度颇高…
地方特色食物产品创新设计分析
1地方特色食物创新点的选择
1.1需求层次变化。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来说,地方特色食物产品其产生的根源而言,往往是因为最基本的需求即生理需求而产生的;而地方特色食物,因为与特定地方的风俗、气候、地形等具有紧密的联系,从而被打上了地方文化的烙印。而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对地方特色食物的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超过生理需求,而是上升到第三个层次社交需求或第四个层次尊重需求,这也是各地方食物产品创新要考虑的第一点。在开展地方特色食物产品创新时,首先应当明确创新是针对社交需求还是针对尊重需求。例如,对社交需求来说,购买者往往对产品的形象和价格会有更多的要求。创新可以围绕包装、单个产品价格设计等方面进行。大多数日常消费的食品,创新方向应定位在这个方向。而对于部分比较稀少、价格较高的特色食品,则要更多地从满足尊重需求方面着手,创新需要从提升品质的附加服务等因素着手[3]。1.2产品功能提升对客户满意的影响。明确了创新的方向后,会发现在同一个创新方向会有多个创新点可供选择。例如,明确了一种食品的创新方向,比如进一步满足社交需求,这时会有两个选择,一是就包装外观,可以采用更精美的包装;二是产品可以采用真空保鲜的内包装,以延长保质期。这时,该如何选择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按照对用户满意度提升的边际效益来选择。此时可以用Kano模型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排序,以实现集中资源解决用户最关注的需求。Kano模型是一种需求重要性分析方法,它的功能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类并且作出优先排序。它是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将用户需求满足程度和用户满意之间的关系以横纵坐标的形式进行定位。其中,以用户的满意度作为纵坐标,向上表示满意度提升;而横坐标则是需求的实际满足情况,向右表示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序较高。根据这个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基于需求实际满足程度变化与用户满意度变化的相关性,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归类,从而将需求分为5种类型:(1)基本型需求,这个需求是产品或服务必须能够满足的需求,如大米必须是可以吃的、自行车必须能骑起来,这种需求一旦得不到充分满足时,用户对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会立刻大幅下降,而用户的满意度却不会因为这种需求得到充足而明显提升;(2)期望型需求,产品或服务对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用户实际的满意度有比较明显的正线性相关的关系,这一种类型的需求如果满足的越好,用户的满意度就会有明显的提升,并且反之亦然;(3)激发需求,这种需求实际上不能称之为需求,因为消费者购买时,根本不会预料到他买的东西会有这样的功能,但是一旦消费者发现他买的东西这个功用,他的满意度会有一个大大的提高,而如果不提供这个功能的话,消费者也不会有什么感知,也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满意度;(4)未分化需求,无论这种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用户的满意度都不会受到影响,用户不在乎这个因素;(5)反向型需求,这种需示实际上也不能称之为需求,因为用户不愿意自己购买的东西有这种功能,比如用户不希望他购买的大米有特殊的臭味,而生产者却偏偏加上了这种气味,而这种气味的存在会使用户的满意度明显下降。对于地方特色食品创新来说,应当集中资源在期望型需求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激发型需求上进行创新,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地方特色食物产品创新方案的制定
2.1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入。2.1.1深入发掘特色产品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中的“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环境中,人类活动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的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遗留等[4]。对于地方特色食品,主要从以下方面发掘与地方文化的关系:(1)地理环境因素发掘,我国的地域文化非常丰富,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地理环境,如果离开了特定的地理环境,也许就根本不会产生或产生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地方食品与地理环境之间,也总可以寻得内在的联系,比如南方的熏肉、北方的乱炖,都能找到其地理环境因素;(2)历史背景因素发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之所以会拥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与各区域发展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的地方,其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类型丰富,反之则是种类单一、欠缺深意,地方特有的文化也会影响到当地的食物,比如两广一带的客家食品,与当地其他食品的差别很大,就是因为客家人原来是因为战乱等各种原因,从北方迁到南方的,所以他们的食品偏好与南方当地居民有很大差别;(3)民俗环境因素发掘,我国民族众多,民俗文化种类丰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致使相应的地域文化也发生改变。比如民族迁移会把原来的民族文化带到它的迁入地,而且会尽可能的保存发扬该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见,民俗环境也是影响不同地区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因素之一,民俗环境对地方食品的影响在西南、西北区域更为明显,例如云南有很多不同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域,尽管这些区域距离很近,但他们的食物却有明显的不同;(4)社会制度因素发掘,影响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另一个主要因素还有制度环境因素,它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某些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国家,其制度因素,主要通过其行政机关、行政区域来发挥作用,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治理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时候,地方制度环境因素对地方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这在香港、澳门就较为明显,当地食品受西方影响更深。2.2适合食品的文化符号选择。文化符号是文化的标识。他植根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生存环境,但由于地域的不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以具有非常明显的可识别性的文字、图案、气味、声音、经验等形式表现出来。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可以有很多种,其中既可以是具象的视觉符号、味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特征,又可以是反映地方文化的抽象总结,如粗犷豪放,就是内蒙古的抽象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中,并不是每一样都适合用于食品。在地方实物创新设计中,第一步是要全面梳理当地的文化符号。第二步才是从这些符号中选择适合特定食物的文化符号。2.3地方文化符号形式的选择。在地方食品创新中,选择文化符号,可以根据产品的特性,针对包装、形状等进行外观创新,引入适当的文化符号。一是选择适合在食品包装、形状上使用的文化符号的形式。我国地方文化符号中,比较常见的有中国画、书法等。此外,还有一些更具地方特色的,比如天津的年画、陕西皮影戏、河北的剪纸、苏州的刺绣等,都是当地著名的传统文化符号。可以在这些形式里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用于包装、食品的形状。二是选择适合的传统图形。传统图形是长期形成的,反映人民对生活的期望和其他看法的图形。在地方文化中,常见的图形包括:人物图案(财神、门神等)、动物图案(龙、凤纹、独角兽、狮子、虎、鹤、龟纹等)、植物图案(梅、兰、竹、菊、松、牡丹、莲等)。此外,还有象征图案,包括万字、寿字、双钱、八宝等,这些吉祥图案都表达了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吉祥的美好祝愿。在使用传统图形时,要结合其文化含义。例如,蝙蝠和寿桃代表“福寿呈祥”,牡丹代表“永荣豪华”,莲花代表“清正廉洁”,满意代表“满意”,明月代表“明月”,麒麟代表“祥瑞”,松树、鹤、灵芝代表长寿等。利用这种传统的图形,传递具有某种精神属性的商品信息,可以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三是选择能体现文化特点也适合在食品上采用的色彩。比如红色,在中国大部分区域,都有欢乐吉祥的含义,这种颜色也适合在大多数食品上使用。而有的色彩,则不适合在传统食品上使用,比如蓝色。除了视觉符号外,文化符号还包括听觉、嗅觉和味觉文化感官符号。这些符号都可以应用于地方食品创新。如四川食品,在包装、宣传、外观设计上,如果突出辣的特点,就容易让人将产品与四川文化相联系。2.4潮流与传统的融合。创新的目的,特别是市场面言,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没有市场和消费者的创新就无法保证其生命力,因此,在创新中,我们需要注意趋势与传统的融合[5]。一是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融合或者以对比的方法进行表现[6]。采用后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通过侵占、拼接等方式运用到创新食品设计中。混合对比技术通过弱化现代流行元素,将传统文化中稳定而丰富的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将传统的大烧饼制作得更小,保留其原来的椭圆式样。二是选择合适的现代元素来替代地方食品中的一些传统的元素。例如,在传统食品中,有很多高油高糖食品并不符合现代健康理念。在食品设计时,就可以采取原料替换等方法来提升食品健康属性。同时,在宣传上,也可以在强调传统的基础上,突出有利健康的重点。三是先解构,再融合。在地方食品创新中解构的目的是打破传统与现代的壁垒。解构主义手法不是对传统的僵化,而是对传统的大胆改造和重构,使之符合现代文化的特点[7]。对于部分传统市场处境艰难,常规手段已经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不妨借鉴这一思路,进行根本性的调整。2.5标准化。第一,在地方食物的生产方面,大多是延续传统,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手工制作一方面产量的提高难度大;另一方面,产品的品质一致性较难保证。为了使其更适合与机器大生产,就需要对食品作相应的创新,这就要求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对食品的创新要充分考虑原料选材料标准化、加工工艺标准化、配方标准化、包装保鲜标准化和配送标准化。第二,在选材标准化方面,在原材料采购中应建立一套质量验收标准,以提高食品安全,从根本上保证创新后产品的品质统一。第三,在加工工艺标准化方面,要总结作坊的生产流程。在设计工厂化生产流程中,要尽量保持传统工艺。第四,在配方标准化方面,传统食品往往都存在配方随意性大的情况,对于产品质量控制不利。在产品创新时,可以设计多种配法,适合不同需求。第五,在包装和保鲜标准化方面,要适应产品的特点,选择适应产品温度、特点的包装材料,并根据是否需要冷链运输等特殊要求,制订不同的包装标准。第六,在配送标准化方面,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配送标准化,以确保标准化产品及时送达各地客户,对于开拓市场有很重要的意义冷加工链食品转化成工业化产品,流程设计和监控等。此外,还可以在原来的地方产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修订,设定多套标准,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8]。如针对老年人,将食物制作得更低糖低脂低盐,口感更松软等;而针对年轻人,则可以引入全新的口味等。
3创新的效益评估与方案修正
创新方案不可能是毫无瑕疵的,需要对方案作出动态及时的调整。而调整修正的基础是要及时对方案实施的效益进行评估。3.1创新效益评估的意义。对于企业而言,不能产生效益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创新效益是衡量创新活动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9]。创新效益评价,一方面可以对前期创新成效进行总结评价;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2创新效益评估的方法。创新效益评估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创新活动的市场效果,另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的效果。创新效益的评估就是利用一定的指标、方法和技术对创新效益进行综合衡量和评定的活动。超额收益法的评估思路:由于超额收益法相对全面客观的反映创新的效果,建议使用超额收益法来评估创新效果。超额收益法的思路是把企业各项经营生产活动的整体收益作为基数,再把除创新活动外其他相关贡献生产经营工作的贡献作为扣除项,剩余的收益则可确定创新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法的分类。超额收益法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单期超额收益法,二是多期超额收益法。前者只分析一个周期内的超额收益来判断创新工作的价值,由于预测周期短,很少使用。后者利用多个周期的超额收益进行分析,由于一般情况下创新工作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涵盖多个生产周期,故结论更加准确。使用超额收益法来分析创新的效益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超额回报和投资组合回报。超额收益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从投资组合收益中扣除其他资产相应贡献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投资组合收益归为仅由创新创造的超额收益,也不能将创新带来的实际超额收益归为仅由创新创造的超额收益。分配生产经营,避免“高估”或“低估”。二是可识别的创新和不可识别的创新超额回报。可识别创新应根据其当前使用产生的超额收入进行评估。不可辨认创新,评估时可适当考虑其更大范围内的使用价值,此时的创新成果可能创造的超额收益不再简单等同于组合收益中目前该创新成果的贡献程度。3.3创新方案的修正。根据创新评估结果分析方案的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修正。修正建议采用分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是确定修正方向。依据创新效益评估情况,对创新方案作出总体评价[10],再进一步分析影响创新工作效果的各个因素,找出具体的校正点。第二步是制订修正方案。根据确定的修订方向,修正方案通常有两处类型。一是创新方向修正,这种情况说明原创新方案有严重缺陷,需要对原方案作全面反思,寻找导致缺陷的原因[11],寻找原因的方向应集中在需求分析上;二是创新点修正,这种情况下,创新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创新的点并没有实现最大的边际效益,应利用Kano法,重新分析需求的次序;三是创新实施方法修正。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工艺设计和效益分析上,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