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07:47: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方税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方税源监控调研报告

税源监控是税收管理的基础,完善的税源监控体系对提高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税源失控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分析探讨地方税源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地方税源监控的具体对策。

一、当前地方税源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源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在税源管理上,存在户籍不清、征管资料不全、数据信息不准的现象。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的纳税户还存在重复登记,该注销的不注销等问题。户籍不清,不仅是不登记在册的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单个税种纳税户,而且还存在登记在册的固定纳税户户籍不清的现象。另外,征管资料不全,数据信息不准也是个突出问题。在征管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纳税人征管资料残缺不全、数据不准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一是纳税人不按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纳税人的职工工资表、房产、土地等涉税资料。二是纳税人在购销商品、货物,以及提供或者接受经营服务所签订的合同、协议书也不按规定报送备案。三是流动税源及代扣代缴单位申报纳税后未按规定设置征收台帐登记备查。四是企业改组改制、重组、合并、分立等事项不按规定报送相关文件和资料,致使大量的涉税信息与税源监控中断、缺失。

(二)税源监控手段比较落后。由于当前地税机关计算机专业人才少,计算机在地税系统未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充分利用,目前使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基础信息资料较为单一,信息准确性、可靠性、利用价值都不高。税源监控方式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还是以到业户了解情况、电话咨询、纳税人提供的税务登记资料、纳税申报资料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等有限的静态基础资料,而对最具监控价值的动态资料掌握有限,缺乏全程动态监控机制,给税务机关对辖区内的税源状况进行科学预测带来制约。

(三)税源监控能力明显欠缺。一是对纳税人的户籍管理不到位。纳税人数量多、分布广、税收管理员难以一一查证到位,一些规模小的企业和个体户,有不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的,也有不进行纳税申报而成为漏征漏管户的。有资料表明,基层征管单位每年在对纳税业户开展清查时,查出的漏征漏管户占登记户的比例在10—15%左右,税务登记户数与工商部门发照户相比差距甚远。二是税务登记信息不实。有的开业登记的信息本身就是虚假信息,有的是登记内容发生变化也不作变更登记,税务部门守株待兔式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办法,只能是被动录入,无从监控。三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发展变化情况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管理手段。纳税人在各种经济活动中,时常发生改组、改制、合并、分立、转让、转租、承包、租赁,特别是小型企业和个体户关停并转,税务部门常因缺乏有效的手段,而无法达到有效的监控,甚至出现有纳税人停业、转业、转让等,既不申报注销登记,也不缴销发票,连人带票出逃,查无下落的状况。

(四)监控方式缺乏动态和全方位。一是税务登记管理只停留在开业登记、填表的形式上,至于登记内容的真实性没有及时去审核、调查,税务登记的信息资料与实施税源监控管理之间处于脱节状态。例如,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税务登记业务并领取税务登记证后,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属哪一位税收管理员管理,部分纳税人因为不明白该履行的具体税收义务又不知向谁咨询,造成拖欠申报。二是纳税申报侧重于对按时申报的管理,而对于申报质量的管理在深度和广度上离税源监控的要求还相差较远,导致纳税申报准确率不高。三是对纳税人的评估不及时、不全面。目前由于税务机关力量及技术的制约,难以对全部纳税人的财务资料进行准确地收集和分析,而纳税评估的财务资料均由纳税人自己提供,其准确性难以考证。四是“以票控税”机制不完善,在发票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上和管理上的漏洞。由于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大多是一般群众,人们并无事事索取发票的习惯,而餐饮行业经营户大多无帐可查,普遍存在不开票和“大头小尾”的现象,从而造成税务部门对该类纳税人营业额难以确定,给计税和征税带来困难。

查看全文

地方税税源管理论文

优化税源管理方式的原则应该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职责到位。具体应掌握以下几点:

1.税源管理方式要与税源结构、税种特点相适应。在税源管理上,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税源的不同形态、不同特点,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税源监控。

2.税源管理方式要与现行征管模式相适应。要以管理为重点,兼顾征收、稽查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税源监控,为征、管、查提供可靠的税源资料和信息。

3.税源管理方式要与现代化、信息化相适应。要提高税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将管理的触角伸向城乡各个角落,覆盖整个税源分布点和所有纳税户,形成信息联网,实行有效的税源监控。

4.税源管理方式要与地方税务机构设置和征收网点布局相适应。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目前江西省地税系统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城市地税征收单位按征管查三分离的原则设置,农村基层征收单位由原来按行政区划设置改为按经济区域设置,征收单位数量相应减少,但税源管理任务并未减轻。税源管理方式要适应这个变化,既管住户又管住片,既抓住重点又不出现漏管。

在贯彻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税源管理要注意几个结合:

查看全文

地方税源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县地税局自1994年7月成立以来,地方税收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5年累计征收地方税费105362.88万元,税收年平均增幅达28%以上,地税收入占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近70%。去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地方税源急剧萎缩,而努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奋斗目标,又对地税收入增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成功破冰,促进地方地方经济和地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是检验地税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效果的唯一标准,也是决定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成败的关键。

一、地方税源的总体概况

(一)年度地方税费征收的总体情况。

年,全年共征收地方各项税费收入24382万元,同比增长34.23%,增收6218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339万元,同比增长28.57%,同比增收3408万元;社保费入库7983万元,比同期增收2596万元,增长48.21%,其他收入完成1060万元,,同比增收213万元,增长25.1%。

(二)同比分税种增减情况。营业税3247万元,同比增长55.05%,企业所得税2934万元,同比增长7.35%,个人所得税2059万元,同比增长7%,资源税4391万元,同比增长69.05%,城建税645万元,同比增长179万元,印花税120万元,同比增长43.31%,车船使用税97万元,同比增长265.81%,契税、耕地占用税111万元,同比增长218.02%,房产税763万元,同比下降8.77%,土地使用税919万元,同比下降22.55%。

从以上征收数据看,全县地方税源在税种上主要集中于营业税和资源税,在地域上集中于荷花镇和茅坪场镇,在增幅上高于市内其他县(市)。具体来讲,我县地方税源呈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流转税支撑作用明显,比重呈上升态势。从近三年的征收数据分析,2006年至年分别征收营业税1581万元、2700万元、3247万元,分别占地税收入的16.56%、18.06%、21.17%,征收资源税2589.51万元、2597.67万元、4391.46万元,营业税和资源税分别占地税总收入的25.93%、18.4%、30.03%。二是区域性分布突出,层次分明。全县地方税收主要集中在荷花镇和茅坪场镇。2006年至年,区域内提供地方税收21645.65万元,占全县地税收入56%以上。其中荷花镇16177.48万元,占41.77%,茅坪场镇5468.17%,占14.12%。三是全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算收入高幅增长,据县统计局资料数据显示,我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4.3%、39.6%,高于其他八个县(市)增长幅度,在全市财税增幅比例中排名第一。

查看全文

地方税源加强控管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区加强地方税源控管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省、市关于切实搞好地方税源控管工作的通知精神,分析当前我区财税经济形势,研究今后加强依法征管、促进财政增收节支的措施。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财税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维护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上半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13亿元,同比增长16.6%;完成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增长21.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811万元,增长31.4%,财税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广大财税干部职工辛勤工作分不开的,特别是在今年“非典”的影响下,更增加了我们增收的困难,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但是从我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2002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6.7%,地方财政收入仅占GDP的3%,落后于全国平均值,与周围县区也存在差距,这在工业经济占90%的我区来说,很值的思考,这一原因的存在除了与我区经济基础较薄弱、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稳固合理的多元化财源结构体系尚未形成有关外,还与我们强化税源控管与依法治税的力度有很大关系,这也充分说明我区依法治税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税收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今天,我根据区委、区政府研究的意见,着重就搞好地方税源控管、严格依法治税讲以下四点看法:

一、提高认识,处理好依法治税的三个关系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而法制化是市场经济的应有内涵,也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依法治税是市场经济下税收工作的必然选择,是税收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也是税收工作的立足点和灵魂。离开了依法治税,税收工作也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严格依法治税,用法制的权威、法制的刚性、法制的规范来统帅税收工作,对于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坚持依法治税,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我们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我们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发展和依法治税的关系。我们多年来有一种说法,叫“放水养鱼”,反映在财税工作上,就是“减税让利”,这项工作的开展必须把握一个度,就是坚持调整结构与培植财源相结合,既“放水养鱼”,蓄积财源,又依法治税,强化征管,充分利用税收杠杆,更加有效地扶持经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有税不收,欠税不交,并不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恰恰相反,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法则,不利于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竞争秩序的建立,是对经济发展的极大制约。长期的实践证明,简单地减税让利的做法,对企业发展有害无益,无限制的“放水养鱼”必然造成企业之间税负不均,不利于企业实现公平竞争,实际上是恶化了税收环境。正确处理税收任务与依法治税的关系。坚持依法治税,并不是要完全取消税收计划和任务,关键是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税收任务与依法征税之间,既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又有着明显矛盾,其统一性和矛盾性取决于税收计划与现实税源的吻合程度,取决于税收计划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如果税收任务与现实税源严重偏离,税收法制准则就会被扭曲,要么是无税强征,要么就是有税不征,两者都属于违法行为,必将极大地破坏税法的严肃性。因此,要克服单纯的任务观点,税收任务要服从依法治税的要求,既不能有税不收,也不能收“过头税”,要善于运用GDP来分析评价税收收入水平,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及时、准确地反映到税收上来,一句话,我们就是要依据税源收税,做到“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实事求是、应收尽收”。正确处理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与创造良好税收环境的关系。不恰当的优惠政策会导致税收大量流失,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不到财政收入上来。另一方面,会形成一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局面。在具体工作中优惠政策的制定要一事一议,不能一概而论,要从保护我区税源的大局出发。各街道办事处、财税、工商等部门,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把眼光放长远些,严格把关,坚决堵住乱开减免税的口子,把依法治税的思想贯穿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工作的始终。

查看全文

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地税收入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建筑及房地产等行业,地税收入增长途径较为单一,增收形势比较严峻。因此,我们今后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一个税收与经济结构相互协调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地方税源建设,进一步提高地税收入对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

一、地税收入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一)地税收入总量持续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2007年全县地税收入首次突破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76%。虽然今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下半年地税收入增幅明显回落,有的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截止9月底止,全县入库地税收入8786万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25.3%,比2007年少增长5.46个百分点,也落后全市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列全市十个县(市、区)倒数第三位。

(二)县直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比重有所上升。今年1-9月,全县入库地税收入8786万元,其中:县直地税收入为5461万元,占地税收入比重的62.2%,在2007年占地税收入比重41.3%的基础上持续增长,剔除武吉高速及大万公路的收入,仍占税收总收入的57%。主要增长体现在县工业园区及万国矿业有限公司,其中县工业园区今年1-9月入库597.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07%;万国矿业有限公司今年1-9月入库177.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4.9%。

(三)交通运输、建筑和房地产业税收起支撑作用。从地税收入分产业看,与地税收入关联程度较高的交通运输业、建筑及房地产业税收已经成为地税收入的主要来源。2005年、2006年、2007年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实现的地税收入分别为2444.09万元、4067.86万元5276.07万元,平均每年增幅均在1000万元以上,占地税收入比重也分别达到40.7%、62.7%、62.1%。今年1-9月,交通运输业、建筑及房地产业税收入库共计5509.9万元,占地税收入比重也达到了53.5%,显示出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支柱地位。但具体分析上述产业税收走势有较大差异,由于县持续加大运输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地税收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今年1-9月交通运输业入库地税收入1641.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建筑业入库地税收入3083.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56%,剔除武吉高速仍增长55.6%;而房地产业由于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实现的地税收入也呈现出有起有落的状态,今年1-9月房地产业入库地税收入785.6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5%,仅达到2006年的水平。

(四)民营经济税收贡献更加凸显。从全县地税收入分经济类型看,来自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税源日益萎缩,今年1-9月入库地税收入1042.4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3%;个体经济税收呈现稳中有升趋势,今年1-9月入库地税收入1180.1万元,比上年增长48.7%;外资经济地方税收贡献力仍然很有限,今年1-9月入库地税收入仅202.14万元,比上年增长49.5%。与此相反,由于构成县主要税源的交通运输、建筑及房地产等企业大多注册为有限公司或私营有限公司,上述企业已逐渐成为县地方税收的主要税源。2007年及今年1-9月,民营企业分别入库地税收入5041.16万元、4549.65万元,分别占地税收入比重的59.4%、54.2%,远远高于其他各种企业类型所占的比重。

查看全文

地方税源管理分析报告

*市地税局自94年成立以来,地方税收始终保持高速增长,10年间累计组织县级税收入库86057万元,年平均增幅在23%以上。近年来,受加大投入、农业税降低税率和取消特产税的影响,地方财政对地税收入增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税收入能否持续高速增长,如何解决税源不足与税收持续高速增长的矛盾已经成为税务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市地方税源现状及构成特点

*

首先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所提供的税收占主导地位,虽然其对GDP的贡献率仅为33.7%,但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却为53%。建筑业对地方税收贡献最大,其对GDP的贡献率仅为6.4%,但其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高达16%。其次,从各经济类型提供的税收来看,内资企业中的国有、集体、股份企业是我市县级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其提供的税收比重在92%以上.三资企业提供的税收比重仅为8%,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我市地方税收增长潜力主要来自内资企业和第三产业。

(二)从纳税骨干企业来分析我市税源状况

*年我市年纳税额(地税)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3户,实现的地方税收为10890万元,占年度总收入的53.8%。年纳税在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龙大集团、大华房地产公司。*年一季度重点税源大户增幅下降,一季度增长仅为3.8%,低于税收增幅18.2个百分点,部分重点企业实现的税收不增反减,给我们组织收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如:建业建筑公司减收94万元,盛隆置业减收77万元,天府集团减收63万元,方圆房地产公司减收40万元,春雪集团减收21.7万元,城建开发公司减收30.7万元,鸿达建工减收25.6万元。一季度由于车船税的征收入库,重点税源大户的低靡对组织收入的负面影响显现得还不突出。由于骨干企业可以形成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对地方税收增长的潜力作用非常明显。招远、龙口、蓬莱等地的税收快速增长也证明了这一点。而我市地方税收骨干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到我市税收收入的增长。

查看全文

地方税源管理经验交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税源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税收征管资源配置与税源分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凸显。针对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2004年开始,市地税局按照“整合征管力量、优化机构配置、管好重点税源、强化税收服务”的征管理念,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新方法,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市地税局已基本建立了“以集约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主线,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构建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互动”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找准税源规律,科学划分税源

分析税源结构,摸清税源“家底”。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农村税源日益萎缩,农村税务分局出现人多事少、征管资源闲置浪费的状况。与此同时,城区税务分局征管对象增多、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为此,市地税局组织各县(市、区)局开展了税源精细调查,掌握税源底数和结构,为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奠定基础。

理清征管思路,把握管理原则。针对税源新变化,结合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市地税局按照“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有利于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有利于降低征纳成本”的原则,确定了“重点税源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区域化规范化管理,分散税源社会化协作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将税源划分为房地产建安业、矿产品开采加工业、行政企事业、交通运输业、工业园区税收、个体工商户等几大税源类别。将同一税源类别的纳税人集中到一个机构管理,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优化征管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优化机构设置,重组人力资源。市地税局鼓励各地在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转换方面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打破“属地管理”的界限,从本地实际出发,设置适合本地的专业化管理机构,实现“从按行政区划配置机构人员到按税源规模配置机构人员的转变”。合理调整城区与农村征管力量配置,逐步将农村分局集中到城区办公,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城区税源管理。到2011年底,全市20个县(市、区)局均建立了分行业、分规模、分区域的专业化税收分类管理模式,87个管理分局中有84个集中到城区办公,有80个实行了专业化管理模式。同时,依据税源结构和岗位特点,结合每名干部的业务特点与工作能力,进行人员岗位调整。对重点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岗位优先配置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通过人员优化组合,充分挖掘人力潜能,实现了量才使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全市地税系统一线税收管理员790人,其中670人从事城区税源管理,2011年征收税款75亿元,占全市地税系统税收收入总量近90%。

查看全文

六靠税源建设调研报告

今年4月份,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全面把握**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发展靠经济、经济靠工业、工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环境靠作风”发展思路。如何落实“六靠”发展思路,笔者结合我市地方税源情况,就推进我市地方税源建设作粗浅探讨。

一、**市地方税源结构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地方税源结构状况

20**年,**市地税部门组织地方税收收入65963万元,比上年增收2853万元,增长4.52%。从不同角度看,地方税源构成如下:

1.从税种上看:占收入比重较大的地方税种主要是营业税31100万元,个人所得税10201万元,企业所得税7225万元,分别占收入总额的47.95%、15.46%、10.95%。以上三税种收入为48526万元,占地方税收入73.57%,是地方税收增长的主体税种,在地方税中收入中举足轻重。其余较大的税种是城市维护建设税4532万元,占6.87%,资源税3645万元,占5.53%。

2.从预算级次看:中央级收入10455万元,占16.21%;省区级收入3451.7万元,占5.235%,县市级收入50593.2万元,占7.84%。

查看全文

市委地方税收保障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切实加强全市财源建设,强化地方税收税源监控,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地方税收保障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地方税收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方税收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地方税收税种多、税源零星分散,征收难度大、成本高,大量的涉税信息掌握在包括经济主管部门在内的第三方手中,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大量涉税信息,影响了地方税收的征管质效。《条例》的颁布实施,信息共享、部门配合、税收协助等协税护税措施已上升为法律责任,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为地方税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贯彻落实《条例》一年多来,全市地方税收保障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尤其是围绕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培植壮大税源采取了多项措施,在促进财政增收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聚财增收的责任感,立足实际,依法履行职责,主动参与地方税收保障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为将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二、加强地方税收保障工作必须坚持政府领导

各级政府要按照《条例》规定,根据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经费保障关系,切实保障在地方税收征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政策宣传等工作方面的经费;要加大《税收征管法》和《条例》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地方税收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托全市财源建设工作,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地方税收保障职责,明确责任领导和具体承办机构,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地方税收保障工作,依法履行相关的涉税行政协助义务。各级税务部门要将接收的涉税信息及时纳入征管范围,建立纳税信息反馈制度和税收评价制度,按时向政府报告税收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和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对招商引资项目税收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价,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税收服务水平。

查看全文

推进地税精细化管理经验材料

夯实基础优化流程推进地方税精细化管理

去年全省税政工作会议以来,我局地方税管理工作按照省局税政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明确职责,健全机制,规范管理,优化流程,服务基层,力创和谐征纳环境;在基础上求实,在管理上求细,在服务上求优,有力地推进了我局地方税收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2004年全市共组织各项地方税收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增收2074万元,其中“七税一费”收入完成××××万元,比1994年1137万元增长了××%,所占税收收入比重由1994年的25%提高到2004年的××%,今年元至9月共完成“七税一费”收入××××万元,为同期的110%。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优化素质,完善机制,在基础上求“实”,努力推进地方税管理规范化

(一)优化队伍素质。为适应新时期税政管理工作要求,我们在组织保障上,对政策法规管理科人员进行充实和调整,以确保政策全面准确到位,并指定各基层分局分管业务的领导具体抓,还采取全员考试、择优选用的办法在系统内精选了10名税政管理员,负责所在地政策宣传、管理、督查和反馈。在日常政策管理中,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健全学习制度,培养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习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实行“每周1题、每月1考”,采取集中培训、专题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提高地税干部政策业务素质。一年来,举办税政业务培训6期,参训285人。 (二)完善工作机制。我们制定了《××市地方税务系统税政规范管理试行办法》、《××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政策跟踪管理办法》、《××市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制度》、《××市地方税务局税源监控管理办法》、《××市地方税务局减免税管理办法》、《××市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办法,进行业务整合,明确管理各环节的职责、目标和要求,细化到每个岗位,形成统一规范的地方税管理工作体系,使地方税政策管理业务流程有章可循,衔接紧密,运程流畅。同时,严格税务行政许可和进一步完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执法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为规范地方税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规范基础管理。针对地方税管理特点,我们一是按“一户式”档案标准建立了“七税一费”信息资料库。对地方税纳税人纸质档案,逐档编号,将全部资料输入微机,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实现了税政信息网上全员共享。二是建立收入分析报告制度。每月初,我们都要对地方各税种的收入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对16户重点税源监控的税源评价情况,向计统部门反馈。三是确保足额入库。开展经常性政策落实检查和漏征漏管清查活动,定期核查税负评定情况,确保了地方税收入质量。

二、优化流程,强化稽查,在管理上求“细”,努力推进地方税管理精细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