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煤矿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07:08: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方煤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有煤矿扶持地方煤矿策划方案
根据市政府办《关于认真组织开展省属国有煤矿帮扶地方煤矿的通知》精神和2012年全市煤炭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为充分依托省属国有煤矿企业的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帮扶指导地方煤矿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机械化开采水平,提高地方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夯实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基础,促进我区煤炭产业安全、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区2012年度省属国有煤矿帮扶地方煤矿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煤炭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会和相关督促指导工作,李兴德兼任办公室主任,罗咏、吴秀飞、丁文祥、陈全相、钱龙、李佳为办公室成员。
二、帮扶及被帮扶的煤矿
按照市政府的安排,我区地方煤矿帮扶工作由水矿(集团)公司在区辖区内的煤矿开展,经与水矿(集团)公司协调达成一致,我区选定具备上综采(含高档普采)综掘条件和灾害较严重的煤矿进行帮扶(名单详见附件)。
地方煤矿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一、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依据与安全现状。
1999年国务院决定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在全国主要产煤省设立了20个省级局和主要产煤矿区设立了70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太约编制2700人煤矿安全监察员。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国办发〔2004〕79号)对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进行完善。对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监察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文件还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协调工作机制”。这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实行国家监察体制以来,煤矿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从2000年的1万多人,百万吨死亡率6,降到2007年的3800余人,百万吨死亡率1.485。2008年1-10月,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530起,死亡2641人,百万吨死亡率1.192。××煤矿从2000年的1000多人,到2007年的390人,2008年1-9月,煤矿只死亡189人。
在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煤矿不降反升,或者总是居高不下。从监察监管层面分析,重要一个原因是与地方监管有关。
调查一:××局开展本项工作较早的是长沙站,长沙站辖区是长株潭益四市,煤炭产量约900万吨,2005年初当时主要是针对株洲市攸县,长沙市宁乡县,浏阳市,湘潭市湘潭县监管力量弱,监管不到位,事故多发等决定对地方监管制订检查指导。依据79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对主要产煤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一改原来发现煤矿的问题单一向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发建议,而是针对监管部门本身的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技术力量、监管监察执法等,与监管部门座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有效对策,与县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通过这次检查,增加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认识,在两个月内,攸县增加了3名专业领导,3名专业技术人员,各产煤乡镇将村管煤矿安全管理员统一管理。湘潭县将煤炭办托管收为政府直管,成立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增加4名专业技术人员;宁乡县将煤炭办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县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经过一个月培训了40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择优22人到全县22个煤矿驻矿监管,这三个县增强机构力量同时,制订监管方案和计划,明确责任和措施。2005年,三个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急剧下降。其中宁乡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2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4人。湘潭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3人。攸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4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28人。其中浏阳市政府对检查指导意见没有动作,而事故一直没有较大的下降。
调查二:××煤矿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辖常张怀州四市,年产煤约500万吨,主要产煤县是辰溪县、桑植县、石门县,三个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占辖区的80%以上,
2004年死亡人数其中辰溪县11起16人,桑植县7起13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5年辰溪县7起9人,桑植县5起12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6年辰溪县3起5人,桑植县9起10人,石门县11起12人。2008年辰溪县2起2人,桑植县5起5人,石县门县2起5人。通过上述数字,辰溪县煤矿的事故是下降的,桑植县,石门县总是居高不下。我到××工作时间不长,但直觉地方监管工作做得扎实,安全效果就好,反之全效果就不好就。
地方煤矿中心机构编制方案
一、基本情况
市地方煤矿科技中心是由市煤炭局下属的市地方煤矿设计院、市地方煤矿地质测量中心、市地方煤矿物资供应站、市能源科技开发部、市地方煤矿煤质检验中心五家事业单位,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淮编【2007】74号文批准设立的副县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8名,内设地方煤矿设计中心、地方煤矿科技开发应用中心、地方煤矿煤质检验中心、地方煤矿培训中心、地方煤矿仪器设备检验中心、综合办公室六个副科级机构。
二、主要职责
承担全市煤炭产品的“采、制、化”及质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检测检验、地方煤矿的矿井设计和煤矿科技开发、全市地方煤矿从业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三、现有人员情况
目前有在职职工29人,退休职工5人。
地方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分析
一、地方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1、地方煤矿企业管理者只重视生产,忽视安全管理。地方煤矿企业管理者只重视企业生产和经济效益,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当生产和安全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只重视生产,而将安全管理抛诸脑后。更有甚者,地方煤矿企业为了赶进度,抢时间,有时故意违章指挥,对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置之不理,使煤矿生产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2、地方煤矿企业职工结构复杂,综合素质偏低。地方煤矿由于工作环境复杂,条件艰苦和薪酬待遇低等原因,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很多从业人员的文化基础偏低,只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工作,缺乏必备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判意识和解决处理的能力。
3、地方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滞后。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偏低只是产生安全隐患的客观原因,而地方煤矿生产企业对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滞后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我国很多地方煤矿不重视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工作,或者只是将培训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贯彻执行和监督管理。很多地方煤矿职工在不了解设备、工作环境、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和应对措施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煤矿生产作业,这也使得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增多。
4、地方煤矿管理混乱。很多地方煤矿受条件所限,致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人事配备不完整,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生产人员对于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不力,从而为煤矿生产埋下了隐患。
二、地方煤矿安全管理策略和方法
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研究
1日常安全监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
1.1一般隐患造成事故发生率增加。2018年1月至4月,四川煤矿事故中一次死亡2人4起、死亡8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33.33%和50%,极易造成较大事故,特别是太平煤矿发生顶板事故受伤3人,险些酿成较大事故。应该说顶板和运输事故相比瓦斯、水害等事故较为容易防范和遏制,相对容易管住,但是今年顶板和运输事故多发,顶板事故6起、9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50%和56.25%;运输事故3起、4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25%和25%。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民营煤矿都连续发生顶板和运输事故,如攀煤公司太平煤矿、花山煤矿、芙蓉公司叙永煤矿、嘉阳煤矿、古叙公司石屏一矿相继发生顶板和运输等事故共5起、死亡7人、受伤3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省的41.67%、43.75%。这充分说明煤矿在管理上都存在严重问题,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上述事故发生均因人为因素导致。1.2煤矿人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区内煤矿因长期不能连续正常生产,相关管理人员流失严重,个别煤矿一年内更换3任矿长,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和科队级管理人员更换更加频繁,这些人员是井下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频繁更换导致井下管理严重失控。个别矿长对井下情况一问三不知,图纸看不懂,井下采掘部署不清楚,下井带班不到作业一线,仅在大巷中逛一逛;瓦斯监控人员素质极差,对监控平台操作不熟练,在检查人员要求其查询相关数据时手足无措,不能调取所需数据;个别煤矿派驻的地面值班人员素质低下,在相关部门对煤矿检查时,不能清晰回答检查人员的调查问话;个别分管副矿长对自己分管范围内的业务不熟悉,作为机电副矿长搞不懂供电系统构成,安全副矿长对常规的安全管理要求不熟悉,生产副矿长对采掘部署不明确,总工程师不熟悉管理规定等相关问题持续存在。“五长五科五队”和五类技术人员提交备案的任职文件、学历和工作经历等资料存在问题,个别人员学历造假。1.3防灾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煤矿防灭火方面设备、物资准备存在问题,种类和数量严重不足,种类混用,如在机电硐室摆放酸碱或泡沫灭火器,皮带机操作台、移动式电气设备和重点电气硐室未配备灭火器或配备不足,消防沙池无工具甚至不设消防沙池。兼职救护队员流失严重,煤矿成立兼职救护队时原队员大部分离职,煤矿未补充新队员,兼职救护队形同虚设;现有队员年龄段明显偏高,已明显不适合井下应急救援需要;救护队员多年未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实际操作技能严重滑坡。煤矿在2014年起连续三四年经营滑坡,煤矿为追求经济利益,放松了瓦斯抽采防治,导致瓦斯治理不到位,如个别生产矿井停产后停止了瓦斯抽采,整个矿井既无瓦斯监控,又无人员定期测定瓦斯,造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1.4煤矿机电、运输管理薄弱。据四川省安监局统计,2017年,四川发生运输事故7起,死亡7人,机电事故6起,死亡6人,机电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38.2%和33.3%。2017年,我区对煤矿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机电运输类安全隐患218条,同一类型隐患在同一煤矿发生10次以上,隐患重复率高达37%。1.5顶板事故发生率高居不下。2017年四川发生顶板事故12起,死亡12人,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35.3%和30.8%。2017年我区对煤矿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顶板管理等现场管理类安全隐患133条,同一类型隐患在同一煤矿发生7次,隐患重复率高达29%。1.6高处坠落事故隐患先兆多发。2017年四川发生4起溜煤眼事故,死亡4人。我区对煤矿安全检查中发现煤仓溜煤眼、水泵房水泵至水仓间、采煤工作面下出口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问题频现,维修溜煤眼、维修猴儿车等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性不强,导致多次出现高处坠落事故先兆。1.7煤矿非法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有的煤矿证照超期未经延续继续进行生产作业,建设矿井安全专篇过期数年,原定的安全设施和技术措施已明显不符合现行的安全准入条件。原先的环保手续审批过期,或当时仅进行了环保设计,未经相关部门验收擅自投入使用。有的煤矿存在明令禁止的“六超”行为。行业管理部门对采掘头面、劳动定员、班制等进行了核定,煤矿不按核定内容进行作业,超定员安排人员入井作业,人员入井不如实登记,蓄意逃避安全监管检查。个别煤矿严重违反密闭管理制度,擅自打开密闭区域违章进行作业;部分煤矿未经批准擅自恢复生产建设;人员配备上作假,采取挂靠、一人多岗等方式应付人员配备专项检查。1.8行政过分干预,影响采掘部署连续性。煤矿节前停产停建放假、节后复工复产行为本应是企业自主行为,根据现行相关规定和隐性规定逐步演变为政府许可行为。部分煤矿在5月份甚至10月份才通过了春节节后复工复产验收,遇到节假日和重要会议,公安部门又对煤矿停供火工用品,加之遇到环保检查、信访维稳事件等,煤矿一年连续生产时间不足一个月,严重影响了煤矿的正常采掘部署和年度计划安排。煤矿停产时间长,经营不正常,亏损严重,无法保障相关服务费用的及时缴纳,导致监控探头校验、电信网络等涉煤中介服务中断,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监管。煤矿井下停产时间久,巷道失修严重,系统不正常,想再次投入生产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安全隐患整改,大量的投入整改资金,对煤矿雪上加霜。煤矿一旦开工整改或恢复生产建设就非法违法生产、超能力生产,依靠擅自增加工作面、大量增加劳动定员、多个工作面同时作业、增加劳动强度来增加产量,埋下严重的事故隐患。
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主观麻痹大意,放任小隐患演变为事故。煤矿管理人员在井下安全检查时,对现场隐患长期视而不见,日常安全检查流于形式,重产量、轻安全,发现供电问题时,怕停产影响收益而不提请停产隐患整改,一旦供电系统故障,往往井下停风停产数日;运输大巷、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支护出现问题时怕影响生产不及时处理,单体支柱支架不经常进行检验,卸压后不能及时处理造成大面积顶板垮落;绞车多次故障未引起警觉,简单修理后继续投入使用,紧固件突然断裂造成跳车跑车事故;采煤工作面瓦斯频繁超限报警,一线处置人员仅凭经验就判断为探头故障,致使真正瓦斯超限不能得到有效预警,井下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极限引发爆炸等比比皆是,均是因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下,不能及时发现事故苗条,加之矿长、业主等决策人觉得这是小问题不会引发事故,长期在危险状态下作业,事故势必发生。2.2长期经营不善,导致煤矿乱象丛生。煤炭行业不景气,严重影响煤矿安全投入和正常建设。2013年下半年起,煤炭行业逐渐低迷,煤矿连续亏损4年,煤炭销售价格由2012年的平均400元下降到200元左右,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有越来越高的迹象,致使煤矿企业运行更加困难。行业不景气,导致企业融资困难,银行贷款无望,个人借款更困难,业主自有资金大部分已经投入建设,尚未有收益,已无资金再次投入建设,建设进度严重受阻,建设工期多次顺延,几乎无法按规定时间建成投产。正常生产矿井因销售价格持续下滑,煤矿大幅度降薪、裁员,致使管理人员流失严重,频繁的更换管理人员,特别是矿级领导,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混乱,极易发生事故。2014年至2017年期间,我区仅1户煤矿能保本运行,其余煤矿严重负债运行或直接停产缓建。受前期经济下行加上化解过剩产能大潮中煤矿关闭政策影响,煤矿业主继续投入的信心不足,不想花大价钱去请名牌、专业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能请多年从事井下作业,土办法多的管理人员,致使管理跟不上,事故频发。债台高筑,致使煤矿业主想进一步提高井下防灾减灾能力也无法付诸实施。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煤矿大量在设备生产厂家或经营点进行设备和材料的赊购,不能及时支付相关款项,已透支了社会对其的信任,无能力亦无渠道继续对井下进行防灾减灾设施设备升级改造。2.3历史欠账太多,赶、帮、超困难重重。我区目前保留下来的小煤矿,均是由原先的乡镇企业煤矿改制而来,煤矿从原来的3万吨历经多次技改建设,生产能力提升了,但业主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识并未得到提升,个别业主对煤矿不管不问,井下事务都交给矿长,而矿长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并未对煤矿的长远发展进行考量,来对井下现场进行长远布局,以快速出煤为主要目标,边掘边采,致使井下三量严重失衡,采掘失调。煤矿在当初技改设计时,聘请的设计单位仅为煤矿满足当时安全准入条件而设计,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安全准入门槛。例如井下运输系统和采掘机械化,很多煤矿井下机车运输系统基本闲置不用,仍采用人力推车或柴油防爆机车运输,运输能力差;掘进工作面掘进机长期不用,锈迹斑斑,基本上不具备维修和再次利用价值,机械化程度低。井下灾害防治基础工作长期欠账进行,顶水开采和瓦斯抽采不达标就生产问题时有出现,煤矿技术力量薄弱,想短期内达到国有大矿的安全管理和防灾治灾水平困难重重。2.4唯利是图,置矿工生命安全于不顾。2012年以来,全国发生多起煤矿非法违法生产建设导致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四川攀枝花的8.29肖家湾瓦斯爆炸事故、5.11桃子沟瓦斯爆炸事故和重庆的10.31金山沟瓦斯爆炸事故,均是业主、矿长等管理人员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置矿工生命于不顾,在井下非法区域布置工作面、违规串联通风、擅自进入密闭区域作业等导致的,个别煤矿在打井下密闭的主意,屡次挑战安全监管底线,拒不执行监管人员现场发出的监管指令,甚至言语威胁执法人员事件时有发生。
3日常安全监管中应注意的事项
3.1强化安全生产责任。3.1.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管部门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组织煤矿生产经营活动,在团队建设、安全投入、防灾治灾等方面,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责尽责到位,真正夯实企业管理基础。督促各煤矿企业制定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突出矿长、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落实,强化总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完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层层传递安全压力,压实安全生产责任。3.1.2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县包矿”和联矿制度。进一步规范联矿联系人员的职责,确保该项制度切实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检查。严格执行采掘工作面审核制度。进一步落实驻矿安监员工作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发挥好驻矿监管作用。加强对“五长、五科、五队”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进行清理和整顿,重点整治人员配备作假、配备不足、学历证书作假、任命文件作假(尤其实际未在煤矿履职)、管理人员履职能力差、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等问题。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举报、约谈、“黑名单”管理等制度,推进煤矿企业诚信体系建设。3.1.3落实安全应急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职应急管理人员,完善应急值守、预警预报、事故信息处置和应急响应等制度。突出抓好现场带班领导、区队长、班组长和安监员等紧急情况下停产撤人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落实,严格执行“调度员十项授权”、“三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和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等规定。组织开展应急预案修订,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全员特别是现场一线人员应急处置能力。3.2加强重大灾害防治。3.2.1继续推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督促各煤矿企业切实加强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瓦斯参数测定、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鉴定、水害现状调查等工作,严格按规定进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摸清情况,建立台账,实施有效治理。3.2.2加快构建双重预防工作体系。各煤矿企业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等级评估、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报告、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矿井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安全风险,按矿井灾害、标准化等级和生产安全事故等情况评估矿井风险等级,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落实管控责任和措施,突出对重大风险的重点管控,绘制安全风险“四色”电子图;进一步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和频次,规范隐患排查、登记、治理、监督、销号全过程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绘制重大隐患电子图。通过扎实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自查自改自报工作,进一步促进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达到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机结合。3.2.3坚持和完善煤矿技术审查制度。将技术审查作为煤矿重大灾害超前防控的重要手段和采掘工作面核定的重要依据,每年对各煤矿至少组织1次技术审查,根据技术审查情况核准采掘工作面,严防煤矿瓦斯、水、火等重大灾害不清、采掘部署不合理、“四量”不平衡、生产安全系统不完善、治灾时间和空间不足、治灾工程和措施不到位的煤矿违规布置采掘工作面作业。3.2.4深入开展瓦斯、水、火防治专项整治。强化现场管理、落实防治措施;加大瓦斯超限追查力度,严格落实瓦斯超限“停电撤人、分析原因、及时整改、追究责任”四项措施,以“零超限”管理倒逼瓦斯治理到位。定期完成低瓦斯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计算;按规定编制完备各类地质报告,按期开展水害现状调查和水文地质类型划分。3.2.5推动煤矿瓦斯和水害治理示范矿井建。设鼓励各煤矿企业以建成瓦斯治理和水害防治示范矿井为目标,积极做好煤矿瓦斯和水害防治工作。推进急倾斜煤层坚硬顶板致裂、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技术探测等新技术应用。培育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煤矿瓦斯、水、火防治技术和管理水平。3.2.6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开展安全监控系统专项检查,督促煤矿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功能、规范日常管理,确保监控有效;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的通知》(煤安监函〔2016〕5号)要求,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激光等传感器。3.3严格安全秩序管控。3.3.1严把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关口。对煤炭资源赋存稳定,有市场前景,安全生产基础扎实,完全达到复工复产规定标准的煤矿,严格按规定程序有序启动生产或建设,未达到复工复产条件和标准的矿井,一律不得复工复产,严防煤矿带病运行。3.3.2持续开展煤矿“打非治违”工作。巩固煤矿全面安全体检成果,继续推进煤矿瓦斯和水患专项治理,整治煤矿超层越界开采行为,以依法打击和重点整治“六假六超”(假整改、假密闭、假数据、假图纸、假报告、假建设;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超层越界、证照超期、超批准区域作业)、证照不全、未经批准擅自复工复产、未经批准擅自增加采掘工作面、建设区域边建设边生产、隐瞒迟报瞒报安全事故、拒不执行监管监察指令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从重处罚和严格责任追究,对严重和典型的非法、违法、失信煤矿企业及其主要责任人员实施“黑名单”管理;动员鼓励全社会举报非法违法行为,努力营造煤矿不敢违、不想违、不愿违的良好氛围。3.3.3切实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开展建设项目专项检查,严格复工验收,督促执行专业队伍施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变更审批、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质量认证等规定和要求,促进规范施工、加快进度、保障安全、保证质量。严格按核准建设工期,强化项目管理,对无故逾期不能完工的项目及时责令停止建设。启动煤矿建设项目时,严格执行法定许可和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对达不到相关规定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准予开工建设。3.4夯实煤矿安全基础。3.4.1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激励政策,强化标准化建设推进措施,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采取突击检查、例行检查等方式,加大对达标矿井动态抽查,推动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和岗位达标。对发生事故(含涉险)、安全管理滑坡煤矿,按规定降低或取消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3.4.2积极推进煤矿机械化改造。利用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资金,鼓励煤矿实施机械化改造;按照省上明确的全省煤矿机械化改造条件、改造标准的要求,编制煤矿机械化改造计划,分步推进建设工作,倒逼企业限期实现机械化改造。对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是否具备机械化生产条件开展调查摸底,推动具备机械化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机械化改造;督促未按机械化采煤标准修改设计的在建煤矿在恢复建设前完善设计修改;对已完成机械化改造的9万吨/年的煤矿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3.4.3强化安全投入保障。督促煤矿企业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安全投入欠账的企业要抓住煤价恢复时机优先补还安全欠账。将安全投入纳入监管执法检点内容,因安全投入不足,造成安全工程、设备设施、技术措施等不到位、不可靠、不落实存在重大隐患的,一律停产整治。3.4.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培训监管执法力度,督促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员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培训,严格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新入矿和转岗职工必须先培训、后上岗。3.4.5扎实推进煤炭行业优化工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扎实推进“三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水资源保护区)煤矿去产能工作,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长期停工停产的煤矿,安全保障程度低、风险大的煤矿,没有条件增加安全投入、失去改造升级价值的煤矿,违法违规和不达标的煤矿,年底前不能实现机械化开采的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以及部分有意愿关闭退出的煤矿主动退出。积极推进煤矿减量重组。3.4.6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七五”普法的重要内容,把安全知识普及纳入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安全法制宣传,扎实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法宣传周”、“职业病防治宣传周”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安全知识进煤矿活动。落实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畅通“12350”安全生产投诉举报渠道。
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一、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依据与安全现状。
1999年国务院决定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在全国主要产煤省设立了20个省级局和主要产煤矿区设立了70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太约编制2700人煤矿安全监察员。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国办发〔2004〕79号)对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进行完善。对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监察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文件还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协调工作机制”。这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实行国家监察体制以来,煤矿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从2000年的1万多人,百万吨死亡率6,降到2007年的3800余人,百万吨死亡率1.485。2008年1-10月,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530起,死亡2641人,百万吨死亡率1.192。××煤矿从2000年的1000多人,到2007年的390人,2008年1-9月,煤矿只死亡189人。
在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煤矿不降反升,或者总是居高不下。从监察监管层面分析,重要一个原因是与地方监管有关。
调查一:××局开展本项工作较早的是长沙站,长沙站辖区是长株潭益四市,煤炭产量约900万吨,2005年初当时主要是针对株洲市攸县,长沙市宁乡县,浏阳市,湘潭市湘潭县监管力量弱,监管不到位,事故多发等决定对地方监管制订检查指导。依据79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对主要产煤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一改原来发现煤矿的问题单一向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发建议,而是针对监管部门本身的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技术力量、监管监察执法等,与监管部门座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有效对策,与县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通过这次检查,增加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认识,在两个月内,攸县增加了3名专业领导,3名专业技术人员,各产煤乡镇将村管煤矿安全管理员统一管理。湘潭县将煤炭办托管收为政府直管,成立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增加4名专业技术人员;宁乡县将煤炭办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县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经过一个月培训了40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择优22人到全县22个煤矿驻矿监管,这三个县增强机构力量同时,制订监管方案和计划,明确责任和措施。2005年,三个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急剧下降。其中宁乡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2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4人。湘潭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3人。攸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4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28人。其中浏阳市政府对检查指导意见没有动作,而事故一直没有较大的下降。
调查二:××煤矿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辖常张怀州四市,年产煤约500万吨,主要产煤县是辰溪县、桑植县、石门县,三个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占辖区的80%以上,
2004年死亡人数其中辰溪县11起16人,桑植县7起13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5年辰溪县7起9人,桑植县5起12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6年辰溪县3起5人,桑植县9起10人,石门县11起12人。2008年辰溪县2起2人,桑植县5起5人,石县门县2起5人。通过上述数字,辰溪县煤矿的事故是下降的,桑植县,石门县总是居高不下。我到××工作时间不长,但直觉地方监管工作做得扎实,安全效果就好,反之全效果就不好就。
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一、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依据与安全现状。
1999年国务院决定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在全国主要产煤省设立了20个省级局和主要产煤矿区设立了70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太约编制2700人煤矿安全监察员。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国办发〔2004〕79号)对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进行完善。对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监察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文件还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协调工作机制”。这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实行国家监察体制以来,煤矿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从2000年的1万多人,百万吨死亡率6,降到2007年的3800余人,百万吨死亡率1.485。2008年1-10月,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530起,死亡2641人,百万吨死亡率1.192。××煤矿从2000年的1000多人,到2007年的390人,2008年1-9月,煤矿只死亡189人。
在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煤矿不降反升,或者总是居高不下。从监察监管层面分析,重要一个原因是与地方监管有关。
调查一:××局开展本项工作较早的是长沙站,长沙站辖区是长株潭益四市,煤炭产量约900万吨,2005年初当时主要是针对株洲市攸县,长沙市宁乡县,浏阳市,湘潭市湘潭县监管力量弱,监管不到位,事故多发等决定对地方监管制订检查指导。依据79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对主要产煤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一改原来发现煤矿的问题单一向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发建议,而是针对监管部门本身的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技术力量、监管监察执法等,与监管部门座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有效对策,与县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通过这次检查,增加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认识,在两个月内,攸县增加了3名专业领导,3名专业技术人员,各产煤乡镇将村管煤矿安全管理员统一管理。湘潭县将煤炭办托管收为政府直管,成立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增加4名专业技术人员;宁乡县将煤炭办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县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经过一个月培训了40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择优22人到全县22个煤矿驻矿监管,这三个县增强机构力量同时,制订监管方案和计划,明确责任和措施。2005年,三个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急剧下降。其中宁乡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2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4人。湘潭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3人。攸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4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28人。其中浏阳市政府对检查指导意见没有动作,而事故一直没有较大的下降。
调查二:××煤矿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辖常张怀州四市,年产煤约500万吨,主要产煤县是辰溪县、桑植县、石门县,三个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占辖区的80%以上,
2004年死亡人数其中辰溪县11起16人,桑植县7起13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5年辰溪县7起9人,桑植县5起12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6年辰溪县3起5人,桑植县9起10人,石门县11起12人。2008年辰溪县2起2人,桑植县5起5人,石县门县2起5人。通过上述数字,辰溪县煤矿的事故是下降的,桑植县,石门县总是居高不下。我到××工作时间不长,但直觉地方监管工作做得扎实,安全效果就好,反之全效果就不好就。
地方煤矿机电设施监管措施改进论文
摘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抓好管理是根本。机电管理作为煤矿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煤炭企业机电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滞后的现象。为此,本文针对地方煤矿由于建矿历史短,基础薄弱的缺点。提出了存在的具体问题,同时,还论证了要提高地方煤矿机电管理水平,其具体途径需从基础工作做起,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做好设备的综合管理,突出机电管理的重点,提高机电队伍素质,明确机电工作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等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矿井机电在煤矿生产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随着近年来先进技术不断引进,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监测监控技术的应用,加之矿井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对机电专业的管理,对机电战线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尽管各地方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2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另一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地方煤矿供电工作调研报告
双回路是指由不同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向同一负荷供电的两条独立线路,其目的是当一回路突然停电时,另一回路能及时投入,以避免因停电发生重大经济损失或造成人员伤亡。《煤矿安全规程》第441条规定,生产能力在6万吨/年以上的矿井,应有双回路线路,且两条线路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负荷。根据以上规定,双回路问题已经成为我市生产矿井提升生产能力和整合、技改矿井竣工验收的瓶颈,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制约我市煤炭工业的发展。
一、我市地方煤矿双回路供电现状
我市地方煤矿现有47处。有9处矿井符合煤矿双回路供电要求,分别是煤矿、矿业公司、君安二号井、西川煤矿、永红煤矿、宏远煤矿、乔子梁煤矿、宏业矿业公司及柴家沟煤矿。有2处矿井虽然是双回路,但是一条回路“T”其它负荷,分别是秀房沟煤矿和白石崖煤矿。其余36处都是单回路,这36处矿井分布在4个区县10个乡镇,分别是镇有7处;镇有9处;镇有1处;乡有1处;镇有6处;镇有6处;镇有2处;镇有1处;乡有1处;镇有2处。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市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市2010—2012年关闭煤矿20处,2010年已经关闭了8处,2011—2012年还需要关闭12处。结合我市实际,拟关闭的12处矿井基本都在没有建成双回路供电的36处矿井之内,因此,需要进行双回路建设的矿井有24处。
二、我市双回路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41条规定,如果及时解决双回路建设的问题,我市12个矿井将被关闭,多个煤矿生产受到限制。不算生产受到限制的煤矿,仅12个矿井关闭后,全市煤炭产量将由600多万吨下降到400多万吨,严重影响我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1、按照2011年度全省煤炭工作会议精神,对小煤矿要进行机械化改造,2012年淘汰生产能力在9万吨/年(不含9万吨/年)以下矿井。我市现有6万吨/年以下矿井11处,这些矿井的实际生产能力普遍大于6万吨,要提升生产能力,双回路建设是前提。
地方监管煤矿瓦斯专项会诊实施方案
瓦斯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清醒认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汲取今年以来全国发生的多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做好全县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根据县政府七月份安全例会安排部署,结合2021年全县煤矿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及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柳应急函〔2021〕35号文),县局决定开展瓦斯专项会诊(与瓦斯抽采达标评判专项检查一并进行),同时结合我县煤矿实际,制定本方案,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总体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瓦斯事故可防可控”理念,围绕瓦斯治理“十四五”规划,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和“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治理十六字工作体系,完善瓦斯防治相关制度措施,实现瓦斯“零超限”、煤层“零突出”目标管理,推动瓦斯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确保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平稳态势。
二、组织领导
县应急局成立瓦斯专项会诊工作领导组,对全县煤矿瓦斯专项会诊进行统一组织协调指导,研究解决会诊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