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经济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07:01: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方经济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方经济发展

质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讲话

对***质监系统近年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在考察了***质监局以及技术检验机构工作,并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后,感触很深,感觉到***质监系统近年来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质检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总局的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促进了***与东盟国家的进一步交流。在区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系统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奋发图强,创新工作,推动了***质监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四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有效应对婴幼儿奶粉事件,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质监系统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应急处置措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派出监管工作组和督查组,实施驻厂监管,监督企业批批检验。应对措施是有效的,应对工作是认真的,处置效果是明显的。特别是派驻的100多名驻厂监管员,更是克服了大量的困难,坚守一线,严格把关,较好地完成了监管任务。

----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和行政监管机制,促进提高质量总体水平。在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引入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管理流程、制度、考核等环节均按照体系标准要求来开展工作,建立了作风效能长效机制。在行政许可和执法方面,在全国质检系统中率先推行了行政审批“受理、审查、批准”;行政执法“立案调查、审理、集中执行”两个三分离工作机制,提高了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工作效率。在创新监管手段方面,积极探索了产品质量安全“三抓手”工作,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大力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目前全区已有一半左右的县(市)开展了质量兴县(市)活动,促进了以质取胜战略的实施。

----加强基础工作,提升技术保障能力。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技术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检验检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在标准化、计量和认证认可等工作以及推进依法行政、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党的建设和行风建设,树立质监部门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的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力推动和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建立了巡视制度,实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在行风建设方面,组织开展乱收费、乱办班、乱发证、乱发牌匾等专项治理工作,狠刹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优化了质监系统的政务环境。同时在全系统开展了“构建和谐机关,争创文明行业”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区局机关、区质检院荣获了第十一批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有10个单位获得了市级文明单位,25个单位获得了县级文明单位,进一步树立了***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

王局长强调,当前,质检工作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殊时期,工作任务很重,工作责任很大,工作压力也很大。***质监系统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总局的要求,以更加严谨细致扎实的作风,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查看全文

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摘要:美国社区银行为中小企业、农业、个人提供了高比例的融资服务,对拉动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部门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在实施以和谐为重点的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的时期,为解决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和金融结构的二元性,应把社区银行作为县域发展极和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撑,求得社区银行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社区银行;二元结构;市场定位

社区银行(CommunityBank)是指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产权明晰、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

一、社区银行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作用探析

由于大型企业及跨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这些大型跨国企业不会依赖社区银行进行融资。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支柱则主要是中小企业和农业,这些企业主要依赖社区银行进行融资。所以,美国社区银行对于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社区银行对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拉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查看全文

引领地方经济发展思考

今年6月至8月,我随**市委组织的赴美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考察,收获颇多,特别是对美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而取得惊人的业绩,深有感触,觉得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推动和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速地方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一、美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做法

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便于消费者辨认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一经注册便具有法律效用。好的品牌即名牌(著名商标)能集中体现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标示着企业的信用和形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名牌的多少,往往也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莫不是以名牌为支撑,尤以美国为最,全球十大名牌(中国与之无缘),美国占据了8个。创立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已成为美国企业引领国际市场最重要的战略手段。

1、宣传和保护。一个好的品牌不可能与生俱来,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企业和社会力量多年努力的结果。品牌的成长过程,既是企业实力不断壮大的过程,又是企业走向社会化的过程。美国企业十分重视品牌的宣传,其投入之大,艺术性之强,以及回报之丰厚,都相当惊人的。以可口可乐为例(全球十大品牌之首),可口可乐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销售一直独占鳌头,占全球碳酸饮料的50%,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多种形式的宣传。该公司将自己所获利润的2/3用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使得有关它的传说在公众中经久不衰。宣传使企业获得了巨额利润,宣传也使商标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急剧攀升。美国《金融世界》曾对世界驰名商标价值进行过权威评估:可口可乐359.50亿美元(占公司总资产的3/4),万宝路330.45亿美元(是销售额的3.4倍),雀巢115.49亿美元,柯达100.20亿美元。美国企业在大力宣传自己品牌的同时,更是把保护品牌作为一个常规性的工作贯穿在日常经营活动之中。“注册为先”的原则,在美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很少听说过美国商标被人抢注的案例。为了防止假冒与侵权,美国企业还将同类产品中与自己产品商标相似的文字、图形进行注册。对商标的管理也特别细致和严格,一经发现他人申请的商标与自己注册的商标相同或相似时,会及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注册商标。

2、质量支撑。品牌的创立、保护和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赖和好评。没有一流的质量,就不可能赢得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不可能获取利润。这在美国企业界已形成了共识。美国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凯特皮勒拖拉机公司把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当作某种教义来推崇,该公司的目标就是生产世界一流的履带式拖拉机,并不顾一切地去实现这个目标。该公司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分公司生产出来的零部件都是同一标准,可以交互使用。为了保证质量,美国企业普遍要求,企业高层领导人员都要接受质量管理的培训,他们的工资、红利和其他奖励,都与质量业绩挂钩,有的企业给经理的奖励中40%是依质而定。质量经理有行使质量决策权力,充分发挥检验质量、分析问题、代表顾客、咨询联络和计划协调等作用,对质量负有直接责任。企业既注意成品的检验,更注重工序过程中的预防,始终将质量严格控制在产品形成以前。对成品的检测,以事先确定的技术参数为标准,按“合格——不合格”进行判断,确保进入市场的产品100%合格。

3、技术创新。品牌没有终身制,要始终占领市场,就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决定经济增长和产品寿命的重要因素,已得到美国社会的普遍认同。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家曼斯非尔德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技术革新投资的平均社会收益为56%,个人收益为25%。美国产品增长的90%依赖于技术的变革,生产力提高因素的80%也是来自于科技进步。美国从政府到企业,都非常重视在科技革新方面的投入,每年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约占国民总产值的3%。他们还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区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并由此提出品牌产品要想历久弥新,常领风骚,就必须有一支不断开发新产品的技术队伍,以便在一种产品进入衰退期之前,果断地利用另一种新产品加以替代,从而延长品牌的使用寿命。同时,相当多的美国企业还进行延伸创新,在一个品牌下发展产品线和产品项目,使之形成一个具有相关特性的品牌家族,使各产品线、产品项目相关相联、相辅相成,收到系统整合的效果。如,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Beaverton的耐克(Nike)公司是全球著名的体育用品制造商。该公司成立之初,以生产运动鞋著称,随后进行品牌延伸性经营,生产的体育用品包罗万象,包括服装、鞋类、运动器材等等。

查看全文

金融资助地方经济发展奖励方案

第一条为鼓励本县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秭归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的通知》(府办发〔2012〕44号),结合秭归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奖励考核坚持支持经济发展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第三条奖励考核对象为本县辖区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乡镇和社区、县金桥担保公司。

第四条考核主要内容。

(一)考核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以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引导各行社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快信贷投放,确保信贷总量稳定增长。重点考核各行社的贷款净增额、贷款累放额、贷款余额。各行社投放到本县区域外的贷款不纳入考核范围;各行社牵头组织银团(社团)贷款支持本地经济发展,异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纳入牵头行社予以考核。

(二)考核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质量。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社区信用工程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努力提升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查看全文

清代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城乡市场网络体系三个方面考察清代云南经济的发展和特点。从整体上看,云南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与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经济结构变化重组的过程。

云南是人类最早的栖息地之一,地形复杂,山地众多。除滇池、洱海附近以外的广大周边地区,四处丛山密布,峡谷纵横,交通状况十分不便,社会生产的发展颇受限制,直至17世纪的康熙年间,云南还是一个半开发地区,大片可耕地尚未开垦。但随着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实行,清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统治政策以适应生产关系变化的需要,使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得到长足发展,云南经济发展在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乾、嘉、道三朝期间,云南的人口数量空前增加。号称“盛世”的乾隆五十一年(1786),云南人口为341.3万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首次突破600万,而咸丰元年(1851)就达到了740.3万人。在外来的汉族移民和当地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下,山区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雍正二年(1724)全省有农屯田地72,176顷,雍正十年增至88,389顷,乾隆元年增至90,638顷,乾隆三十一年又增进到92,537顷,嘉庆十七年达到全省田地最高额,即93,151顷。嘉庆十七年全省田地数额是雍正二年的1.3倍,是明万历六年(1578)田地数17,993顷的5倍多。从明万历六年到清嘉庆十七年的200多年间,共增加田地将近8万顷。从这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窥见云南农业在量上的进步。

(一)粮食作物种植的变化

明代在云南实施屯田,大量汉族移民迁入,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耕作技术,使明清云南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耕作方法上由原来的“二牛三夫”改为一牛或二牛牵引,由一人或二人驱犁耕作。此后,内地农作物的优良品种在云南被推广种植,内地的先进工具也被广泛应用,根据季节实行小春、大春两季轮种,每年可收小春旱季作物和大春水稻两熟,这种生产技术已和中原无异。

查看全文

新时期地方经济发展与举措

一、移民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具体情况,着重针对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土地存量、土质状况、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提出发展的方向和阶段目标。库区、安置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薄弱环节,挖掘增长潜力,增强创新意识,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培育地方市场,拉动就业并提升农民消费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繁荣。

二、中线库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库区而言,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库区的柑橘种植已有较大规模,初步形成了沿汉江柑橘带,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柑橘经济。但是,库区的柑橘种植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柑橘供应地,因而农户需要独立面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价格风险,实际收益并不能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建议库区农户和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将柑橘生产作为当地特色农业,进一步将其做大做实做强。

渔业养殖是库区充分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又一特色农业。随着库区水源地建设的深入进行,对水质环境保护的要求会提高,这可能导致渔业养殖成本上升。就未来一个时间段而言,库区渔业生产的关键在于市场保障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以实现价格基本稳定,保证养殖户稳收增收。

除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外,库区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库区可以结合水源区经济林绿化带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形成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带,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观光、度假、疗养、科学考察、探险与科普教育服务,从而开拓出一项新的绿色生态产业。

查看全文

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管理能力;地方经济;提升;服务

【论文摘要】:计量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我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改革发展的时期,计量工作若仅仅以传统的方式来支撑并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显然是力不从心。我们要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出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量值溯源的正常进行,以达到更好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买方市场的到来,为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众多企业纷纷通过体系认证来加强企业的管理和提高知名度。这些通过认证的企业无论在规模、产品质量、计量管理上,在当地都是位居前列的,通过对这些企业计量器具检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有助于管理部门了解企业对计量工作的要求,切准技术机构为企业服务的重点和发展的方向,找到计量工作的突破口。

现在通过体系认证的企业已经为数不少,而在这些企业当中,计量器具的配备从数字上看起来也是非常让人乐观,而实际工作中,经检定后使用的计量器具数量与显示数据有很大差距。窥斑见豹,我们可以分析当前计量检定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是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认证是是受益方推动、受外界的压力的结果,企业自己没有加强企业管理的意愿,缺乏必要的自觉性。为获得认证,企业常常突击送检计量器具,突击培训计量管理人员,突击制订规章制度,一旦通过认证,则对这些工作放任不管,等待下一次的突击。在日常的检定中,企业不送检计量器具就想获得检定证书就是这类问题的表现。

二是企业的计量器具用来进行检测的比较少,大量的是一些基本的工作计量器具(如卡尺、台秤等),这从一方面说明企业不重视产品的检验工作,造成企业的检测能力比较薄弱,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高新技术的产品,不需要高精度的计量器具来进行检测。这一点也可以从电磁类计量器具的数量上反映出来。

查看全文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探析

一、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现状

首先,从地理环境角度来看,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虽然地域辽阔,多与他国相邻,发展空间较大,但是当地的交通往往十分闭塞,对外联系交流不便,自然灾害频繁,使得民族自治地方在发展的过程中遭受诸多限制,造成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得不到应有的开发与利用,其经济上的巨大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2014年,只有贵州等几个少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多数地区都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其次,从民族自治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占比来分析,虽然民族自治地区地域面积十分广大,人口相对集中,但是其在农业、工业、服务业方面发展缓慢,在全国经济占比相对较小,即使是民族自治地区相对发达的云贵等地,其三大产业结构的占比与经济发展的排名也只能属于全国中等水平。其他民族自治地方在全国经济结构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就可想而知,可以说就目前而言民族自治地方存在的政治意义大于其经济价值,呈现出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的尴尬境地,长此以往将会对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其在我国政治格局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再次,从文化方面分析,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自治地方大多属于文化欠发达的地区,其科技水平、人员素质存在先天性的劣势,近些年来,国家加大对这一地区的教育投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自治地方劳动力受教育的水平与职业技能,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人员素质依旧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自治地方产业结构的升级、战略调整,更达不到中央提出的经济转型的要求,其经济的主要模式依旧是农业生产,致使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滞缓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都要求民族自治地方必须要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实施科学有效地经济发展战略,以达到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在保证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民族自治地方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虽然少数民族在人口上并不占多数,并且多居住于边地区。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实现提出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给予高度重视与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例如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允许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自治,允许他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与民族实际情况管理本民族的日常事务,正是在这种政策的支持下,在这种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的政治诉求之下,在民族自治地方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构建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虽然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各个少数民族同胞的努力拼搏下,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获得了长足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初步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虽然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有所发展,但是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其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与质量都存在许多不足,为了实现民族的共同繁荣,缩小各地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我们有必要再民族自治地方实施经济发展战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出必要的调整,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条件,在有力政策的引导与帮助下,实现民族自治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实现自身的跨越发展,在实践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明确西部开发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同,立足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统筹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扬长避短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除了要立足于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与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实现旅游产业的高度发展,还要抓注机遇,特别是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新思路,因而民族自治地方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实现文化多样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潮流和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广东、福建、苏、浙、鲁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人们在享受更为殷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性、神秘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愈来愈多的人希望能够到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亲身体会少数民族风情,在这种心理的促使下,民族自治地方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继承与发扬,对于民族自身的文化传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构成了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体系,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扬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因而经济发展战略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有着巨大的文化意义。

三、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与确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既需要着眼于全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更要考虑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经济发展的潜力,同时还要考虑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在中央相关经济政策的支持下,结合经济建设的先进经验,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论证而形成基于经济发展战略的这一特点,我国逐步确立起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旅游产业,发掘民族文化的经济模式,依托于民族自治地方天然的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战略决策。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其在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民族自治地方在践行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有效地破除民族文化中消极影响,将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充分的挖掘出来,从文化层面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其民族文化的影响,使得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因为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破除落后的文化对自身经济发展的限制,对旧有的落后观念进行更新,加入更多时代的内容。同时利用优秀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此来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民族自治地方较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人口分布也相对集中,有着发展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基础,随着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开发的日益重视,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并且在政策上做出一定的支持与倾斜,这就大大的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完善当地经济结构的同时,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改变了民族自治地方过去那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元素的多元化,保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稳定与高效。结语:民族自治地方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少数民族自身和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把握经济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的采取经济发展政策,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措施

摘要: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职业教育机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感。因此,在新时期,有必要深入研究地方职业教育机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实际情况,以增强它们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和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总体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从高速度发展时期转入高品质增长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也将步入提质培优的黄金阶段。提高职业培养品质,积极培训学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要求。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产业结构需求,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高校的发展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新时期职业教育;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成了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我国各地正在积极开展对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和探讨,目的就是尽快推动地方高职学校的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提升,推动地方高职学校的健康发展,提高专业人才质量,继续开展地方校企合作,缓解当地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职业培训办在当地、立足于地方,与当地经济互补、交相辉映。职业院校要紧扣地方经济优势、行业发展走向,强化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企业深度介入学校培训和教育,提高质量,在有效地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办出自己的优势。目前职业院校非常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由于受企业办学的限制,与行业互动、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存在学科设置与行业需求不符、双师力量与教学内容不合、学校定位与行业要求不符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引导企业深度介入学校培训和教育,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1]。

一、新时期职业培训服务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当下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教育部支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和资源整合,形成专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专业教育机构,作为全省战略中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职业教育机构虽然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教学宗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悖、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高、无法迅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岗位、教科研投入资金不足、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等问题。高职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上有待进一步提高,还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大胆尝试。

查看全文

地税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地税工作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地税自1994年成立以来,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在“比重提高,位置前移,形象更新”理念的指导下,组织收入方面,地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服务方面,通过优化政务环境,积极落实“三个服务”,树立了地税的良好形象,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推进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和个私经济的发展。尽管如此,以新时期的税收经济观来衡量,目前地税工作的环境现状依然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收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一方面,内、外资企业税制不统一,外资企业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导致税负不公,引发了企业竞争的不平等,影响了地方特色经济的发挥;另一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加上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不强,利用各种手段钻税收政策空子的情况越来越多,形成了账务越健全缴税越多,不设账薄或账薄不全反而少纳税的现象,也造成税负不公而导致竞争不平等。

(二)执法不严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目前,在“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方式的指导下,受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税务机关依法行政不到位和征管方式滞后的影响,在地税部门实际征管过程中“有法难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严重,,达不到充分挖掘地方税源、应收尽收、杜绝人情税关系税、公平税负的水平。一方面,影响了地方税收总量的增长,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另一方面,因执法不严导致的税负不公,引发了偷、漏税案件的上升,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环境,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恶性循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