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材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06:54: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方教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方教材研发论文
一、地方课程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2001年11月教育部下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要求: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这意味着学生在九年的学习中,要花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学习地方性的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国多家出版社参与地方性教材建设的积极性。
二、地方教材
现在,我省的地方教材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新兴课程。新兴课程力求反映当代社会科技
与人文科学的最新发展;(2)技术与实践性课程。技术与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能够体现地方特色;(3)地方文化课程。地方文化课程以较大的区域范围文化为基础,如吴文化、楚汉文化等,不限于现有的行政区划。
地方教材研发分析论文
一、地方课程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2001年11月教育部下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要求: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这意味着学生在九年的学习中,要花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学习地方性的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国多家出版社参与地方性教材建设的积极性。
二、地方教材
现在,我省的地方教材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新兴课程。新兴课程力求反映当代社会科技
与人文科学的最新发展;(2)技术与实践性课程。技术与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能够体现地方特色;(3)地方文化课程。地方文化课程以较大的区域范围文化为基础,如吴文化、楚汉文化等,不限于现有的行政区划。
区域经济教材评价研究
[摘要]区域经济对地方教材提出新要求,注重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使其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但目前地方教材建设存在不足,需要完善和改进。本文从区域经济视角出发,以九江地方旅游英语教材编写为例,就地方教材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方教材;评价体系;地方旅游
英语教材教材评价是推动教材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和引导教材建设,确保教材内容安排合理,重难点适当,进而有效地指导人才培养的各项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创新思维,顺应时展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地方教材评价体系,从而为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与参考。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视角出发,结合九江地方旅游英语教材编写工作需要,就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地方教材评价体系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具体工作开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区域经济对地方教材的新要求
区域经济不仅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对地方建材建设也提出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注重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区域经济发展注重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要求学校在课程建设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关注就业市场变化,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注重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增强他们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地方教材不仅要有效指导教学活动,还要顺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因此,应该合理编制教材内容,完善教材评价体系,对教材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从而促进地方旅游英语教材编写水平提高,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推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三)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关注就业市场和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完善的教材评价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教材内容设置。不仅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能促进教材内容改进和完善,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也有利于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地方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课程教材开发管理论文
一、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有指导的逐步放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明确各自的职责。
--教育部的职责: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基本任务,规定各类课程的设置及比例。
组织制定、修订、审定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组织制定并颁布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教材编写指南;研究制定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的评价制度;制定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政策,颁发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个教育阶段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并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备案。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和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利用地方课程课时,规划、设置和开发地方课程,并制定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指导性意见。
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各地市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监督与评估执行课程计划的状况,组织专家指导学校制定实施课程计划的具体方案,为学校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提供保障,并具体指导学校开发课程。
课程教材开发管理论文
一、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有指导的逐步放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明确各自的职责。
--教育部的职责: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基本任务,规定各类课程的设置及比例。
组织制定、修订、审定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组织制定并颁布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教材编写指南;研究制定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的评价制度;制定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政策,颁发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个教育阶段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并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备案。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和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利用地方课程课时,规划、设置和开发地方课程,并制定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指导性意见。
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各地市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监督与评估执行课程计划的状况,组织专家指导学校制定实施课程计划的具体方案,为学校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提供保障,并具体指导学校开发课程。
教育教材审定制度
一、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第11号令)第五条教材的编写、审定,实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国家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审定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审定管理。第十三条教材编写立项申请的受理时间为每年3月和9月。受理申请后,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者的资质、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体系结构及教材的适用范围等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分别在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通知申请人。第十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负责地方课程教材的初审和审定;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授权或委托,承担有关国家课程教材的初审工作。第二十条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省级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下设学科教材审查委员会(或学科审查组),由该学科专家、中小学教学研究人员及中小学教师组成,负责本学科教材的审查,向审定委员会提出审定报告。二、条件(一)编写教材应具备下列条件:1、有符合规定条件的编写人员。2、有相应的编写经费,能保证正常的编写工作。3、有其他必要的编写条件。(二)教材编写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正确的政治观点,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团结协作。2、能正确理解党的教育方针,了解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有较好的教育理论基础,熟悉现代教育理论、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3、主要编写人员具有相应学科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较深的学科造诣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有改革创新精神,对本学科的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4、了解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熟悉教材编写的一般规律和编写业务,文字表达能力强。5、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教材的编写和试验工作。三、程序1、了解政策阶段拟进行教材编写的单位或个人应根据教育部第11号令规定的有关教材编写具备的条件进行自查,并了解我省地方课程方案所规定的科目和有关要求。2、申请立项准备阶段达到有关条件拟进行教材编写的单位或个人,须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教基[2002]517号)中的设置方案,提交以下材料:(1)申请编写教材的单位、团体、个人的基本情况。(2)申请编写的教材名称、适用范围,编写目的和指导思想。国内外本学科教材的比较,对国内现行同类教材的分析,拟编教材的主要特点。(3)教材主要编写人员的基本情况:个人学习、工作简历(附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复印件),任职情况;教材编写方面的相关经历及相关研究成果;两名资深专家的推荐意见;所在单位或所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4)申请编写的教材体系结构、篇幅、体例、样章及说明。3、立项申请审查阶段教材编写立项申请的受理时间为每年3月和9月。受理申请后,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者的资质、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体系结构及教材的适用范围等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分别在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通知申请人。4、初审阶段教材在规定时间完成编写后,送河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初审。送审要求为:(1)送审教材应为定型产品。(2)所报送的教材应为白皮书,教材的封面、扉页均为白皮,不得出现有关教材编写或出版单位、人员等字样。(3)教材的前言、封面、扉页一份,以备审查使用。(4)主要编写人员情况、教材使用地区及数量的说明一份。(5)送审教材的开本和版式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所送教材必须装订成册,且达到送审要求的册数。(6)送审教材的错误率(含政治性错误、科学性错误、错别字等)不得超过总字数的万分之一。(7)根据新闻出版署《重申编制出版中国地图的有关规定》“中国地图、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各种地图在印制前,须将样图送有关部门审核。地方出版社报国家测绘局和外交部审核;军队出版社报总参测绘局和外交部审核”的要求,涉及以上内容的教材需持有以上单位审核证明或审核文号,方可报送。(8)填写《河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登记表》,须加盖有关单位公章。出版社须经新闻出版部门进行出版中小学教材资质确认。(9)送审教材均须提供送审报告一式20份。为提高教材的编印质量,未达到上述要求的教材,专家在审读时可以向审定办提出不予审查的申请,经核实后,审定办将该教材退回送审单位,不予审查。5、审查和审定阶段对送审的有关教材,由河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考察。各学科审查组在一定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写出审查报告,做出通过、重新送审或不予通过的结论,反馈给教材编写单位。6、认定阶段经河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后,列入我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供学校选用。四、期限拟进行教材编写的单位或个人于每年3月或9月提出立项申请,河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于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通知申请人审核结果。立项申请批准后,教材编写单位或个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编写,并送审定委进行初审(具体时间、地点根据河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文件要求)。审定委员会将在送审时间内(一般在10个工作日内)对送审教材进行审查,写出审定报告,反馈有关教材编写单位。
医学院精品课创建问题及策略
2003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正式颁布《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本科生“名师名课”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来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创新之举,是信息时代加快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示范工程,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规模扩大、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开展的一项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1]。精品课程项目实施以来,已形成“国家—省(市、区)—学校”三级连动的局面,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主体的各高校建立了专门的精品课程网站,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精品课程资源。高等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医学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也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三个层次。本论文所研究的是地方医学院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这一层次。
一、地方医学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进入各地方医学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站搜集25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①,并把这些问题按六大方面进行归类,分别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经过统计,发现存在问题最多的部分是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问题以及教材建设方面问题。这三项在25门精品课程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6%、44%和40%,其他各项所占比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实践教学建设方面问题32%、教学管理方面问题24%、教学内容方面问题20%,如表l所示。
(一)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从地方医学院校精品课程反映的问题看,有56%的精品课程存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见表1)。在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队伍中,教师队伍结构和梯队不够合理的占28.6%,这说明地方医学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些课程年纪大的教师占多数,而有些课程年轻的教师占多数,没有形成一支结构良好的教师梯队,不利于课程的持续发展。地方医学院校教师学历和职称不高、教师知识、教学水平不高或不均衡的共占19%,这说明地方医学院校由于各方面原因对于高学历的人才引进还不够,整体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学校加大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力度。教师也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学历、职称和教学水平。地方医学院校教师任务重、教师队伍还不够的占28.6%,教学科研和学术水平不强的占14.3%(见表2)。这说明地方医学院校的任课教师少,教学任务重,自己支配的时间就相对少了,搞科研的时间自然是不够了,从而影响到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水平。
(二)教学方法手段落后,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校英语校本教材的构建与思考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紧扣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利用校本资源,开发符合地方特色的高职英语教材。
一、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首先明确大方向:培养目标,一线岗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内容,校企共研;培养方法,工学结合。高职各门课程都必须围绕目标展开教学,为目标服务。高职英语课程也须遵此。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相关英语文献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强调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紧扣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利用校本资源,开发符合地方特色的高职英语教材。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从教材选择、教学环节到教学方法大体上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未形成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1]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较大,且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开展小班化教学。尽管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国家组织专家编写教材,虽兼顾了不同的学生群体,然具体到各地区、各行业、各学校就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更不能很好的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重在结合校本情况及毕业后就业岗位,内容要以应用为主,语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却受制于教材的开发。”[2]因此,“职业院校要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量身定做具有本学校和专业特色的教材迫在眉睫。”[3]而“优质、高效的校本教材必定是教材开发者在全面考察市场及企业需求之后选择教材内容的,……如此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3]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加速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成为必然。
二、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开发英语校本教材不是帮助学生把英语理论知识学得更系统更精深,而是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就业时用得上的基本语言知识和外语交际能力,突显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学生毕业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这就决定了英语教学也必须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英语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教材建设,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调整教材内容,……围绕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针对专业职业能力构成来组织内容,以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这些知识与技能在工作过程中的排列顺序组织教材内容。”[3]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它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任何外语教材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体现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校本教材建设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本取向。”[3]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也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及时对劳动力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根据用人单位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以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未来员工。
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属性。称之为校本教材的教材必须具有校本特色,而校本教材除必须具有校本特色外,还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所以要编写一本好的校本教材,必须在对本地区企业发展状况及学生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周密的调研的基础上,依托本地区人文地理环境,利用校本研究成果,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编写。必须保障校本教材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适宜性,使其不仅具有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因素和本地地方文化底蕴。同时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方针,从而保证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公共艺术教育与地方传统文化的结合
摘要:增强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热点问题,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不仅丰富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使公共艺术教育更接地气,更符合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原则,同时又弘扬了地方传统文化,使公共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南京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地方传统文化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发展和积累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文化,是这个地区的重要标志,是其精神之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同时也是创新和延续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和载体。笔者认为把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找准地方传统文化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契合点,加强公共艺术教育中对地方传统文化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仅能够丰富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使公共艺术教育更接地气,更符合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原则,而且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民族精神。在南京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如何弘扬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每个地区的传统文化都具有地方特色,这些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公共艺术教育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关系定位
教育局教材编写审定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完善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的管理,提高教材编审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改办等部门关于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4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是指中小学用于课堂教学的教科书(含电子音像教材、图册),及必要的教学辅助资料。
第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编写符合中小学教学改革需要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特别是适合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教材。
第四条编写教材事先须经有关教材管理部门核准;完成编写的教材须经教材审定机构审定后才能在中小学使用。
第五条教材的编写、审定,实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国家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审定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审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