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0 05:42: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第二课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第二课堂校企一体化模式分析
一、研究意义
关于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国内外差异明显。国外更多注重实践,理论知识教学更贴近专业行业需求,其教学环境以及教育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融合,学生在各种企业团体中活动,实现了与专业、与社会的接轨。前几年有学者发现了这一重点,并着手开始研究,但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历史观念使得国内的第二课堂教育还停留在初期阶段。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学者都把第二课堂教育定位在课余思政教育和宏观的素质能力提高方面。对于理论结合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养成的重点没有把控到,使得第二课堂教育没有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只是游走在边缘: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第一课堂教育注重教授理论知识,第二课堂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文体活动,虽然也有一部分如职业素质、生涯规划等类型的活动,但多数只是停留在理论教育上,放到实践中显得不系统、不专业,各方面不够完善,最终没能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注入实践元素,没有发挥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新时期,我国已把人才强国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各界的支持下,学界开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探讨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就业竞争力的影响。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很多学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能单从学校角度出发。虽然第二课堂教育的提供主体为学校,理论教学很重要,但是学校环境中,不管是从工作环境还是工作设施上,都与社会实际工作相差很多,所以需要借助校外企业共同培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工作模式结合学校理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实践角度出发,构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依托第二课堂开展校企合作是基于国内创新型人才紧缺的现状,通过构建新型能力培养模式,将企业的常态化经营融入学校教育的有效方法。开展以“校企一体化”模式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教育,是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双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思路
“校企一体化”模式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的。在高校推行校企合作,要在将人才向社会、向企业推荐的同时,将企业的运作过程植入学校教育,融入校园活动当中,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大学生将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让大学生了解企业运作细节、运作流程,为大学生毕业后的技术创新、实际创业奠定重要基础。
(一)明确研究内容
开展该问题研究,要重点探讨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现状和方式,并对第二课堂大学生养成教育体系的完善提出可行化建议,既要重视理论研究,也要客观分析现状及问题,更要提出科学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施路径。1.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发生机理、运行机制及实验途径,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实证研究对第二课堂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原因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搜集大量数据,运用描述分析法从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态度和兴趣、创新创业活动及比赛数量、作品成果等方面分析第二课堂建设现状。3.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大学生群体实行“校企一体化”(即结合学生专业将创新企业运作实操设定为学生在校第二课堂养成教育常规化活动项目)模式融入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整体设计,运用展示法展示项目成果并对其进行深层次分析。4.归纳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形成论文和调研报告,并指出“校企一体化”模式不足及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探讨论文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第二课堂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活动古已有之《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就能说明中国古人既强调正课学习,又有课余活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定第二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他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支配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认为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实验现象晦涩深奥,也有人反映在课堂上老师一讲就懂,可自己一做就错,应用起来很难。而物理第二课堂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假设我们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物理概念表现出来,那么枯燥的物理概念会变得生动;如果给予学生一定的条件让他们去动手完成预期的目标,那么学生就会调用他们脑中现有的知识,使脑中烦乱的物理公式重新整理后进行实际应用,不但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更巩固了他们的知识。这样,应用中逐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主动寻求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弥补了课堂知识的局限性。那么对于以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重点、难点,学生就会主动去了解和吸收。
二、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
1.针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选择活动内容
一个物理概念就是一个物理知识点的精练概括,物理概念不能只是记下来,还需要真正的理解。如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速率和速度的区别,左右手定则的运用,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如磁感线在磁体外由南指向北,而在磁体内部则由北指向南,以及动量,冲量……等等一大堆让人挠头的物理问题。可见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难点。然而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大量的再现这些物理概念以加深学生课堂所学物理概念的印象,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针对学生容易记反、记错的物理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大量的重现和运用物理概念,使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和熟能生巧的地步。
高中音乐第二课堂几点思考
【摘要】高中音乐第二课堂是高中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是高中音乐教育的必须品。新课标下如何高效开展第二课堂,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方面的重视,支持,理解,参与。为了使高中音乐第二课堂切实达到德育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综合素质提高,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与见解。
【关键词】音乐新课标;高中音乐;第二课堂;全面发展
高中音乐必修部分是目前各高中正常开设的课程,笔者所在的学校,目前高一开设音乐鉴赏,高二开始选择性必修的课程,如视唱练耳、乐理,这部分课程只适合决定艺考的学生,大部分的文化生面临的音乐课程是一片空白,所以,有效地在高中开设音乐必修课之外的第二课堂非常迫切。所以,音乐教育也必须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并重,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部分与整体作用。但是,在普通四星级高中,音乐教育现状不是那么乐观,仅仅通过学校音乐必修课堂,显然不能实现高中生对于音乐知识、艺术素养、课外实践的需要。因此,在普通高中教学中急需开设音乐第一课堂之外的课外延伸活动,笔者认为是音乐第二课堂。它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求知欲以及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教师可以一对一,一对多,不同学生不同教材,不同学生不同教法,不同学生不同评价,培养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发展了技能生的特长。同时,讲解深一层的乐曲背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演出集体活动中学生的独立性、集体性荣誉感得到提高。但在教学中,音乐第二课堂的开展,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预期的设想,大多音乐教师只是单纯地培养音乐艺考生或者为了完成某一次的艺术比赛而开设;教学内容没有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以前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重心都没有得到转变。新课标提出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学校要根据高中生活实际贴近生活内容,重在审美,意在美育。那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效果呢?显然,在新课标下,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少,笔者仅就音乐第二课堂的参与体这一视角作初步探讨。本文中的参与体是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
一、高中音乐第二课堂的平台支撑——学校
学校是高中音乐课堂及第二课堂的组织者,高中音乐第二课堂需要严密的组织工作做保证。新课标下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既有原来的必修,又添加了歌唱、演奏编创戏剧,课程灵活性加大,也给第二课堂带来更多趣味性、选择性。不同的课程选择满足不同的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既丰富普通高中课程的形式内容,又可以打破传统高中统一学习的枯燥。学校音乐第二课堂计划应当由专职音乐教师、教研组长针对学生学情制定,作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一部分,学校为第二课堂活动搭建平台,由教师发展中心负责把计划、任务、要求下达给每位涉及到的老师,老师组织学生实施。学校提供固定时间、固定场所,音乐教师按照不同学生情况分班实施。音乐教师规范有效率的宣传动员学生,比如,校音乐第二课堂——长笛队、吉他队、合唱队、古筝队,各需要接收多少名队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怎么训练,一年之后达到什么程度,学生有规范地选择,并且音乐教师鼓舞爱好音乐的学生全部参与,这些前期工作都是学校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学习机会。整个过程是非常细致的烦琐的。一个环节不到位,活动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对音乐教师建立考核机制,不同的课程类型不同的考核制度,如艺考班用本科上线率考核,技能课以获奖比赛为依据,兴趣课以参与率是否达标为考核依据。学校组织开展多种文艺活动,如成人礼展示、国旗下宣誓、艺术节汇演,利用校内版报、广播等活动进行音乐宣传活动、音乐教育活动等。学校抓准学生的需求和动机,为学生建立有效的音乐第二课堂激励机制,通过择优形式推荐学生参加区文化艺术节活动,充实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多学生能够选拔到区市比赛、汇演,也会带动更多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参与文艺活动,形成良性循环。
二、高中音乐第二课堂的主要实施者——音乐教师
艺术类大学生第二课堂构建途径
摘要:第二课堂作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育人环节,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目前第二课堂实施的现状,分析了艺术类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实施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从制定艺术类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实施的院本化方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紧抓艺术类专业第二课堂构建的着力点;艺术类专业第二课堂构建的战略性几方面提出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第二课堂平台建设的有效实施途径。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第二课堂
如今高校第二课堂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育人环节,第二课堂的内容及实施效果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独特效应。2014年4月,团中央提出要将“探索打造高校学生第二成绩单”确定为高校教育成长服务类创新试点项目。团中央对“第二课堂成绩单”进行了明确阐述,将其定义为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综合评价指数。要求各高校高度重视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不足,在分析“第一课堂”相关教育教学内容缺失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课堂上没有学习和积累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历练,并修满规定学分。
一、第二课堂发展现状
(一)从线下组织模式转变为线上组织模式。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之前,学校、院系通过学生活动的策划书确定活动参与对象、参与时间、参与地点以及活动内容等,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校由在线信息技术平台,依托系统,将学生活动在组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凝练,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申报,后台专门人员对第二课堂进行审核。活动前的管理要素有:学生活动的名称、学生活动的类型、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等;活动过程中的管理要素主要有:学生线上报名、课上签到;课程结束后的管理要素有:对课程进行评价。学生活动通过系统得以有效规范地开展,促使学生干部能够掌握第二课堂工作流程。(二)从经验管理转变到依托网络数据化管理。学生活动在早期是教师凭借自身经验对活动进行指导,对学生群体活动的数量、形式以及参与情况和实施效果的掌握较困难,经验化管理对学生校园文化的宏观层面不能进行有效把握,但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了活动组织过程和活动资料数据化,从而形成活动组织个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活动调整的基本参照[1],可以观测到班级、学院甚至全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包括活动的类型、参与人数、活动周期等多种数据,为后期制定第二课堂指导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三)从第二课堂边缘化转变到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早期,第二课堂仅作为学生课外活动而存在于大学的生活中,并没有上升到“课堂”的高度,这意味着学校第一课堂的专业课程实践才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唯一标准,学生课外活动与学生人才培养并无交集。中期,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功能被发掘,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指标之一,侧面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情况。在成熟期,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衔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纳入了人才培养计划,意味着学校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支持,并给予了有力保障。学校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工作方案,实时跟踪第二课堂实施情况,确保第二课堂活动顺利开展。
二、第二课堂实施存在的问题
探究电信类专业第二课堂实践特点
摘要:针对电子电信类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各个教学阶段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方便了指导教师从事第二课堂的指导活动;在各个教学阶段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我校电子电信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加,学生的创新显著提高。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能力教学改革电信类专业
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之下利用业余时问进行的科研和实践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山东工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从2002年开始实施第二课堂与创新学分学校文件规定,实行学分制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第二课堂学分5分,否则不能毕业。
第二课堂与学生所学专业关系密切,学校文件只是给出了宏观的要求,不可能具体到每个学科、每个专业的实施细节就电信类专业来说,专业的理论性强,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第二课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了做好电信类专业的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我们按照教学过程的几个不同阶段,规定了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的内容及评价方法。
一、基础课学习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
按照规定,学生在学习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课程时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课程内容专题讨论、学术报告,并写出书面总结,经任课教师考核,学生可以取得1到个第二课堂学分。
第二课堂提升工匠精神的机制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但目前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还存在诸多欠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应具有专业性、职业性、人文性的特点,但目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衔接不够,专业相关性低,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弱,这些都影响了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方面的作用。此外,第二课堂缺乏职业性导向,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后对于职业的价值认知依然缺乏。为加强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要以专业职业化为导向构建第二课堂体系,合理配比专业教师,提升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围绕工匠精神内容建立动态可量化的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学生就业推荐相关联。
[关键词]专业职业化;工匠精神;第二课堂;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也非常重视。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工匠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应具有专业性、职业性、人文性的特点,为实现这3个特点,高职院校应在校企联合的基础上,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使其互为补充,共促工匠精神的培育。但目前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体系中,第二课堂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专业性和职业性,与第一课堂内容脱节,且学生主体地位低,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这些都导致第二课堂提升工匠精神的作用有限。因此,如何以专业职业化为导向改进第二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第二课堂的实施现状
(一)第二课堂与专业相关性低,缺乏职业化导向
目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与专业和职业的相关性不显著。本次在江苏省某高职院校开展了“关于第二课堂专业职业化现状”问卷调查,共计3623名学生参与。结果显示,70.55%的学生认为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几乎或较少运用专业知识,66.07%的学生认为参与第二课堂后专业认同感几乎没有或者稍微有点提高。关于第二课堂开展方式存在哪些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排名第一的是学生认为第二课堂中缺少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形式,难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第二课堂缺少专业性和职业性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在加强校企联合,但密切度不够,高校对于不同岗位所需职业素养认识不够深入,更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分类,在设计第二课堂时缺乏专业职业化思考;其二,目前高职院校中第一、二课堂分别由教务和团委部门各自实施,缺乏有机结合。相比较第一课堂实施,第二课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联系不紧密,与每一阶段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相脱离,导致其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鉴于以上几点原因,第二课堂缺乏专业职业化导向,严重影响了第二课堂在工匠精神方面的提升作用。
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摘要: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但是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又是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加强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分析了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缺乏组织与领导;计划性不强,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缺乏高素质教师指导团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缺乏校内外教学基地的支撑;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单一,无法与第一课堂有效融合。最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创新能力;第二课堂
1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经管类学科学生学好经济学的必备工具。但是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又是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加强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开展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教育是第一课堂教育必要且有益的补充,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包括社团活动、社会调研、科技创新竞赛、实验操作模拟、创新课题申报、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对于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所脱节、第二课堂硬件不足、缺乏核心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善等。另外,创新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原动力,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竞争力水平的必经之路。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不少学者研究了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问题。李慧宇、王向前等[1]从建设原则、组织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等方面系统研究了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体系。胡春春[2]认为经管类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应以两个课堂协调发展为基准,加强第二课堂设施、经费投入,创立创新型指导教师团队,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韩莉[3]以北京联合大学的金融专业为例,探讨了应用型大学的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建设问题,发现还存在没有学分要求、没有品牌特色、相关活动的专业对口率低等问题。赖晓华、滕汉书[4]以桂林理工大学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生相互交流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第二课堂建设内容。胡雪芹[5]专门探讨了导游实务课程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改革。还有不少学者专门研究了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李子奈[6]指出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方向,就是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原理与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加入到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之中。谭砚文、陈珊妮[7]综合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在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发现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存在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时较少、与相关课程无法衔接、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王文静[8]以“多元回归分析”为例,研究将导向学习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应用到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去。肖翠仙[9]、肖小爱[10]均认为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为目的,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综上所述,大部分文献主要研究经管类专业的第二课堂建设问题或者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而专门针对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即使提到,也分析得很简单,也较少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因此,深入分析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就非常有必要,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利用第二课堂来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整体教学效果,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2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计量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介绍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管理现象,是一门数据分析课程,也是定量研究经济课程。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经管类学科学生测定经济关系、探索经济规律的必备工具。该课程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又是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加强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2.2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可以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开展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必要且有益的补充,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包括社团活动、社会调研、科技创新竞赛、实验操作模拟、创新课题申报、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第一课堂是在教室里的学习,以学习理论知识和模型为主,而第二课堂则是教室外的学习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课外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各种想象,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并撰写相关调查报告或者经济学论文。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整体教学效果。2.3第二课堂更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更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在第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写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多种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深造或者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研究论文
【摘要】第二课堂活动是相对常规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一种辅助手段和沟通渠道,提倡师生共同参与,实现教与学,师与生的双向交流互动。开展物理第二课堂应有目的性,针对性,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给学生构建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个人成长空间。
【关键字】高中物理;第二课堂;兴趣与爱好;培养能力;以学生为本;遵循原则
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和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一般更强调升学率,老师的教学按部就班,学生机械式套用定理、定义和公式。高中三年,每天只是往返于教室,食堂与宿舍之间,大部分时间沉沦于题海中不能自拔。这就是当代高中生的真实写照。总之,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分数。即便如此,其结果也常常是事与愿违。据资料显示,我省自实行3+综合考试以来,物理平均分只有40-45分,08年更是跌破40分大关。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物理第二课堂还有没有必要开展下去?又如何开展呢?
其实,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考成绩的重压下,物理第二课堂仍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能解决一些物理课堂的教学问题,又能补充物理课堂的教学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机械般的解题成为研究的过程,让重复的阐述成为探究的能量。物理第二课堂的开展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的作用甚至是常规的物理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第二课堂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活动古已有之《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就能说明中国古人既强调正课学习,又有课余活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定第二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他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支配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
生理学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开展以社团活动学术研讨等为中心的第二课堂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对传统第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辅助和补充,但从体系构建和效果反馈上看,大多第二课堂仍存在组织形式单调教学资源匮乏组织随意难成体系等现实问题。为增强实用效果,深层次挖掘教学潜能激发创新意识拓宽培养渠道,该研究以2018届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8个自然班为研究对象,搭建基于网络平台的生理学第二课堂教学平台,同步推动教学实践和效果评估,为建设网络平台下第二课堂体系化教学提供思路和探索,报道如下。
1第二课堂应用的网络载体及组织架构
课题研究遴选该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自主创新网络课程,蓝墨云班课微信互动讨论群等手机APP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等网络共享资源平台[1],进行第二课堂辅助教学。以自然学期为研究周期,通过调查问卷和定期考核对比,聚焦8个班级研究对象的课上课下表现,分析第二课堂应用参数和实践效果。同步运用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研究,反馈校准各网络载体的应用属性和参与形式,得出基于网络共享平台第二课堂视域下生理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和体系化融入模式,分析评估应用成效,完善组织运行架构。
2基于网络平台的第二课堂运行模式及内控机制
网络资源共享与精品课程平台相结合,强化知识理解深度。在第一课堂教学之外,引导学生共享网络资源名师讲堂,拓宽生理学知识含量和专业储备,促进课上知识的认知和消化理解。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生理学教研室教研团队结合大纲和课堂教学情况集中备课,采取教师团队专业讲授和专业制作公司录制编辑的方式,梳理汇总重要知识模块和理论单元56个,以制作和精短网络教学视频的方式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和知识点深化,提高知识掌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于线上教学互动与线下讨论交流相结合,激发课程学习动力。依托蓝墨云班课[2]等手机APP,建立线上教学互动平台,组织开展线上趣味知识答题竞赛和学习达人争优评比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网络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将活动表现情况纳入学生平时成绩和年终学业档案统一管理,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资奖励,激发大家比学赶帮超的热情和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利用微信互动群和蓝墨云班课等网络载体,提供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线下无障碍交流互动平台,随时探讨知识点和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见图1。,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见图1。盂建立运行机制与反馈阶段情况相结合,优化完善内控机制。通过蓝墨云班课微信交流群等手机APP建立并落实网络教学新型管理模式[3],任课教师从软件客户端在线直观了解掌握学生第一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状况。通过网络平台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建立常规的签到点名机制问题互动机制监督评估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提高辅助第一课堂的效率和准确性,压减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时间。有针对性地组织基于网络平台的知识测试和知识点解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软件生成的数据,自动分析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第二课堂网络平台功能发挥情况[5],并通过效果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载体,达到预期目的。
3基于网络平台第二课堂教学情况应用分析评估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双高计划”的引领下,进入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期,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已有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将“第二课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强耦合”,就是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有效融合,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实现德技并修。
关键词:“第二课堂”;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德技并修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才保障作用,“第二课堂”应在政治锤炼、知识拓展、技能实践、素质养成等方面成为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并且在体系耦合、价值耦合、评价耦合三个方面与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形成“强耦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第二课堂”在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延展性、场域的广泛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育人作用,是高职院校培养德技并修人才的重要支撑。研究“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人才培养的耦合关系,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积极回应。将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内容供给与人才培养互相融通,能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融合统一。
1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实施的价值取向
1.1“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当前,我国正向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迫切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2021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政治方面,“第二课堂”的建设要与国家战略目标相匹配,提高在校生的综合素质,涵养家国情怀。在社会功能方面,“第二课堂”要为就业创业服务,为共同富裕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第二课堂”要主动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命题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