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取证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9 23:24: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调查取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调查取证

法庭调查取证疑问论述

本文作者:泮永锋工作单位: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法院

法院调查取证问题概况

1、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有183件,其中以《证据规定》15条第一款规定调查取证的有132件。(1)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侵权类型的案件,离婚案件与债权案件也有少量涉及。以《证据规定》15条第二款规定调查取证的有51件,其中侵权类案件有44件,占51总数中的86%。(2)在所有依职权的法院取证成功的164案件中,随机抽访了10件案件的当事人,败诉人对法院判决满意度是60%,比当事人自行举证中败诉人对法院的满意度49%高的多。而在总共17件案件中败诉人的满意度相对低的多。2、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有1291件,类型以侵权纠纷为主,如道路交通事故、相邻关系纠纷较多,相比较依职权取证类型明显分散,几乎所有的民事案件都有所涉及,数量上明显比法院依职权的为多。此类案件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申请调取的证据对案件审判结果影响极大,而当事人服判息诉率相对较低,对法院公信力是个巨大的考验。(1)当事人申请法院取证被法院驳回的情况,5年间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案件1291件,被法院驳回的有490件,占申请数的38%。A、当事人申请依据和理由。在所有被驳回的490件案件中,申请人无一例外的选择以《证据规定》17条第三款规定为根据,即申请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统计结果显示与学术界批评的法院扩大理解《证据规定》17条第三款规定的“客观原因”,随心所欲的收集证据会严重的危害公正不同;如果撇开当事人滥用权利危害性不大不被重视原因不管的话,滥用《证据规定》17条第三款规定更多的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人,这与当事人认识因素和可期待得到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一是由法院调查取证取得的证据在证据审查中实际上更容易被法官采信,二是由法院出面可以节省费用。三是认为法院调查取证是法院的职责。B、法院驳回理由(待补充)C、驳回方式上采用经办案件的独任审判员或者合议庭制作通知书的形式,当事人接到通知书后可以在三日内申请复议一次,复议一般由庭长审核,庭长是独任审判员或者合议庭组成人员的由主管副院长审核。D、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被驳回对案件判决结果的影响。在法官行使阐明权和对当事人收集证据作出指导后,490件案件中原告胜诉或者基本实现诉讼目的有291件,被告胜诉的193件,其他为6件,原告胜诉与被告胜诉的比率大致为3:2,与所有案件中的原告胜诉比率基本持平。E、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被驳回对当事人的心理的影响。本院通过电话访谈的形式抽访了13位败诉的当事人,9人措辞激烈的指责法院不公,对法律的没信心,1人比较委婉的表达了对法院判决不公的疑虑,2人拒绝发表意见,只有1人表示败诉与法院驳回其申请无多大关系。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当事人普遍存在对法院期望值高,诉讼心理素质差,承受力低等特点,而当前就诉讼心理的研究也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当事人参加诉讼。结果是当事人无论基于何种理由申请法院取证,一旦申请被法院驳回并败诉,都会引起当事人对判决不公的疑虑,对法官偏执的猜想,自身被孤立的感觉;要么冲动之下撇开法律,寻求私力救济;要么悲观失望,失去继续诉讼维权的勇气。当然,申请人最终胜诉的又会是另外的一种态度,对其在诉讼程序中遭遇被驳回的“不公正待遇”即取证申请被驳回,就很大度的表示可以“宽宥”。(2)、法院同意申请的案件总数800,占申请总数的62%。A、法院调查取证成功的案件数696,占法院同意调查取证案件总数的87%,由于《证据规定》实施前法院调查取证数比较庞大,统计上相对困难,无法从数据进行比较。据从事民事审判多年的老法官经验,《证据规定》实施后法院调查取证的数量上大幅度减少,负担减轻,精力到位后调查取证的成功率与调取的证据质量上都有提高;但也表示法院调查取证减少后可能会影响一部分案件的公正。a、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成功对案件判决结果的影响。所有696件案件中申请调查证据方实现诉讼目的或者部分实现诉讼目的有578件,占总数的83%,法院调查取得的证据对案件结果影响是巨大。这与《证据规定》第17条规定的本身设计有关,如17条第一款规定的法院依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是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档案材料;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相对权威,一般不被质疑,再加上证据获取方式上由法官调查取证取得,比较容易影响法官认证时的心理。无论基于证据的权威性、真实性还是在调查中法官先入为主的心理都会导向该证据容易被采信并最终影响判决的结果。第二款规定与第三款规定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只是相对第一款规定影响稍弱。b、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成功对当事人的心理的影响。在接受本次调查的要求法院取证的申请人的对方当事人9人中,8人对法院的调查没什么意见,1人认为他的案子中法院越权了,扩大了“客观原因”的范围。这种统计结果与我国长期采取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有关,但也反应出现阶段当事人对法院调查取证基本上是持肯定态度的。B、法院调查取证失败的案件数104件,占法院同意调查取证案件总数800件中的13%。a、调查失败案件类型的和调查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法制不统一存在法条冲突,另一方面人治干扰法治,地方保护主义严重。b、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失败对案件判决结果的影响。法院取证失败的104件案件中申请方胜诉的有23件,占总数的22%,比取证成功时的申请方胜诉率低了61个百分点。c、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失败对当事人的心理的影响。所有81件案件中败诉方是申请取证人的败诉方均表示了对法院判决的不满,但也认为不都是法院的错。法院调查取证失败对申请人心理冲击比申请人申请调查取证被驳回要小。3、法院调查取证案件在重改案件中的反映。法院调查取证案件对重改率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数据,这里单列开进行分析。2002年4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本院审结的民商案件中9931件中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有17件,被上级法院改判的34件,重改案件共51件中涉及到法院调查取证的有9件。(1)法院应当依职权调查取证而未依职权调查取证而导致的重改案件。8件案件中因为法院未依职权调查取证而导致重改的有6件,占总数75%,反映了法院在实现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向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转变中,因对法院主动调查取证适用范围限制过严产生不少问题。(2)法院未依申请调查取证而导致的重改案件。这方面的重改的案件数为0,这与《证据规则》第17条旨在限制法院的调查权,但没有规定法院必须依申请调查取证有关。(3)法院依职权与依申请调查取证且取证成功的案件。取证成功案件的重改率,在8件重改案件中,因为法院滥用调查取证权导致的重改的案件数为0。反映了《证据规则》实施后,在控制法院调查取证权被滥用导致司法不公现象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与(1)项中法院应当依职权调查取证而未依职权调查取证而导致的重改案件数6件相比有些失衡。(4)法院依职权与依申请调查取证且取证失败的案件。取证失败案件的重改率,8件重改案件中存在法院调查取证失败情况的案件为2件,2件中只有1件被改判与法院调查取证失败有直接相关。

法院调查取证的新特点和查证中存在的问题

1、(1)法院查证范围的有限性。2002年4月1日《证据规则》施行后,具体化了92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按照第15条、第16条、第17条规定,以列举式规定界定了法院证据收集范围。(2)法院查证的弥补性。《证据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及举证不能可能承担败诉的后果。法院收集证据无论是依职权还是依申请都只是在特定的少数情况下“偶尔”为之,作为当事人举证的补助出现的。(3)查证失败的不承担后果性。根据《证据规则》规定,当事人对举证不能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法院查证不再是法院的职责,无论是依职权取证还是依申请取证,无论是取证成功还是取证失败,法院不承担法律后果。其他如查证的中立性、全面性以及以强制力为后盾等都是法院调查取证固有特征,并不是《证据规则》实施后出现或者明确的,这里不作赘述。2、法院调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法院调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可分为法院懈怠查证及查证不能存在的问题和法院积极查证存在的问题,这里主要探讨前一问题。(1)虽然法律规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平等,但当事人之间在经济、专业技术、信息、组织、智力体能、地域等方面存在的差距的也是实实在在的。法院在调查取证中如果僵化的理解“中立”,不合理的运用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平衡,消极查证必将弱化法律对弱者保护。(2)法院懈怠收集证据同样影响诉讼效率。法院调查取证是效率原则的要求,法院调查取证比当事人取证更专业,可以大幅度的节约取证的社会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更为符合现代民事诉讼对效率价值的追求。(3)法院消极查证影响当事人心理,影响法院判决的权威,降低法院审判的公信力。(4)消极查证在某些特定的案件中会损害实体公正,法院消极取证的原因之一就是过于强调程序公正的结果,虽然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冲突,当在某些案件中如果不实施个案正义,实体公正也会因为程序公正的原因而沦丧。当然,法院积极收集证据的也存在诸如不同法院不同法官之间的处理案件的方式混乱;程序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民事诉讼程序价值也无法得到体现;司法负担过重,有限的司法资源难以兼顾公正以效率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律师调查取证制度构建论文

证据是法院辨明案件事实、公正裁判的重要依据,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与责任的关键。

对抗式庭审方式的采用使证据的重要地位更加特出。然而,随着审判方式的改革,法院对待案件从曾经的职权主义模式转变到了当事人主义模式。这就是说法院不再进行繁而乱的庭外调查取证工作。可是法官最终采信谁的陈述就要看谁提供的证据的分量更重、更可信。因此,在这种法院放弃对案件的调查取证的情况下,谁将重新承担起调查取证这一重要责任成为了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一,当事人不是承担调查取证责任的合适人选

虽然当事人与案件有最密切的关系,对案件的真相内心最清楚。但是当事人却无法承担起调查取证的责任。

1,许多当事人对法律知之不多甚至有不少人是法盲,他们根本无法从法律的视角去分析案件,无法从法律出发得知什么样的证据是合法的、什么样的证据是有利于自己的、一个证据的证明力到底有多大?

即使当事人在外界的干预下知道了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证据,他们也常常因自身的社会地位不高、能力不足而无法真正的得到这些证据。

查看全文

刑事调查取证申请书

申请人:_______律师事务所________律师

通讯地址或联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事项:请求许可调查取证

申请理由: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因案情需要,本人拟向被害人(被害人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7条第2款的规定,特此申请,请予许可。

此致

________人民法院

查看全文

司法局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制度

一、司法行政人员调查取证,必须遵循合法、客观、全面、及时的原则,证据必须经过查证核实。

二、执法人员调查收集证据时不得少于二人。

三、除特殊情况需要外,执法人员调查取证时应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

四、执法人员只能在其职权范围内进行调查取证。

五、执法人员调查取证的范围包括书证、物证、视证、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

六、调查取证时应制作调查笔录,笔录经被调查人核对无误后,由调查人和被调查人签名或盖章,被调查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由调查人在调查笔录上注明情况。

查看全文

行政法院调查取证制度及启示

[摘要]泰国行政法院建立后,该国行政诉讼调查取证制度从原来的“控告式”转向“审问式”模式,主要内容包括:预审法官的调查取证;行政法院办公室的协助调查取证、合议庭组成人员以外的行政法官的调查取证。泰国行政法院的调查取证制度有利于补强当事人举证能力不足的缺陷,保障行政法院公平地审理案件,对我国行政诉讼中相关制度的改革完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行政诉讼;泰国行政法院;法院调查取证;调查取证制度

行政案件调查取证是行政诉讼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活动。目前,各国法院采用的调查取证体系主要有两种,即“审问式”调查取证体系和“控告式”调查取证体系。在审问式调查取证体系下,法院对诉讼的推进、终结,诉讼对象的决定等方面拥有主导权。而在控告式调查取证体系下,当事人在诉讼进程中起主导作用。随着中泰两国跨国行政性事务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跨国行政诉讼也与日俱增。因此,对中泰国两国行政诉讼调查取证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泰国行政法院调查取证制度的形成

泰国行政法院自2001年3月9日设立并开始运作,至今经历了十八年有余。在泰国行政法院建立之前,泰国的诉讼案件包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均由普通法院审理。泰国普通法院对案件的审理一律采用控告式调查取证方式,即普通法院对案件事实的审查,主要限于被告和原告提交的证据来实现,法院一般不会主动调查取证,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法院才会对案件情况进行调查,且只能在当事人申请并且符合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方能启动该程序。泰国普通法院的调查取证方式并不适合于行政案件。因为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案件的当事人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实施行政行为,拥有充足的人员、装配等有利条件,在收集掌握证据方面具有优势。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其取证手段有限,取证较为困难,而且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往往掌握在其自身手中,从而导致行政相对人因客观原因难以自行收集、甚至根本无法取得证据。基于行政诉讼的独特性以及普通法院在行政案件调查取证方面的不足,泰国于1999年通过了《行政法院成立与程序法》。该法第55条第3款规定,行政法院行政案件的审理原则采用审问方式。2000年颁布的《最高行政法院法官大会关于行政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第5条第1款规定:“依照行政法院成立与程序法和本规定,行政案件审理采用审问方式”。该法第5条第2款还规定:“法律或本规定没有作专门规定的其他事项,依照行政法院成立与程序法的规定”。根据泰国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泰国行政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采用审问式调查取证方式,这种审问式取证制度有利于克服仅由当事人提供证据的缺陷和不足,也有利于行政法院正确审理行政案件。

二、泰国行政法院调查取证制度的内容

查看全文

基层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调查取证探讨

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目的是依法查处畜牧兽医行业及畜牧业生产经营环节中的违法行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保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它是国家行政执法体系的组成部分,受制于《行政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行政法律、法规,并具有畜牧业专业和畜牧兽医行业技术特殊性。尤其是在我国畜牧业小规模分散饲养普遍存在的状态下,执法对象各种条件的限制与不足,对现有法律法规无所适从。执法和监管部门的有限政府与无限责任问题,各类文件又在法律以外,既要履职到位,又要保护自己,是基层畜牧兽医行政执法面临的难题。同时,疫病等是自然现象,导致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责任体系不平衡,执法风险更大。因此,做好基层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既要有过硬的行政司法理论基础,又要有较高的畜牧兽医专业水平。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获得丰富的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经验。下面是我们在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调查取证中总结的体会。

1明确方向,但不能先入为主

调查取证时,首先要有明确的办案方向,也就是说在每次执法行动前要明白具体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如接到举报,某屠工从县外违法调入一车生猪,在调查之前就应先初步确定的查处方向是否属于违法调运,列出可能形成违法调运的相关条件和环节:无检疫证明、证物不符、违反调运风险评估规定等。并以此确定的方向开展调查取证,及时收集掌握足够的证据材料,为下步依法处置打下基础。其次,在询问笔录时,要带主题提问。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初始信息量少,接到举报的情况和事实不一定与确定的查处方向相符,在查处过程中,会发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这时就不能先入为主,硬按原定的方向执意固行,造成证据丢失,甚至办错案。如本案中在查处时,不但有违法调运情节,还发现调运的生猪有可疑疫病迹象,就应该立即调整办案主要方向,获取相关信息证据。

2突出重点,但不漏细枝末叶

通过案情的初步查处和了解,应突出重点收集证据,为下步处罚做好准备。在开展调查,制作调查笔录时,必须记录清楚与违法相关法律条款和适用处罚条款对应的主要确切情节。同时,查处时,要围绕主要违法情节,尽量多地搜集其他证据,不能放过与案相关的细枝末叶。如查处养殖户违法使用违禁兽药案时,必须确认违禁兽药的性质,还要查清违禁兽药的来源,询问时,应该掌握技巧,让被询问人摆脱公式化答案,说出自己的真实所见、思路和感觉,使被询问人讲清持续使用时间、使用方法和数量,是否有危害性后果。同时还要尽量多的收集旁证、佐证资料,证据越多,内容越细,证据链越完整,证据的相互印证作用越大,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查处结论,做到法定事实清楚。

3因势利导,但不要前后矛盾

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对律师调查取证权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五条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六条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

辩护律师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第三十七条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规范与实践分析

摘要:近些年,民事诉讼法在不断的发展演变,我国经济形态不断变化发展,审判方式也随之不断变化。我国于2015年2月4日正式施行的有关法律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相关规定作出了修改,进一步明确了诉讼证据调查取证等具体内容,为司法实务提供支持。可见,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合理范围的界定,对于民事证据调查、诉讼本身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浅析法院调查取证制度的法律规范及实践现状,旨在找寻该制度规范与实践的冲突及其原因,并提出化解之道。

关键词:民事诉讼;证据;法院;调查取证制度

在民事证据收集制度中,法院调查取证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依据。在司法实务中,法院收集调查证据可分为依申请和依职权两种方式,两种方式而定主体都是法院,但前者是以当事人的申请为依据,主要是解决当事人等主体因客观事实,无法有效调查取证问题。而后者则是在法院没有收到申请时,自发收集调查证据,在实践中,调查取证面向的主体较多,如公民、法人及当事人等,具有广泛性。不仅如此,多数情况下,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更多的是从案外人收集调查和取证,为法院行使审判权提供事实依据。

一、我国法院调查取证制度立法现状

现阶段,有关我国法院调查取证制度的法律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以及2015年《新民诉法解释》。《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我国的《证据规定》第15条将人民法院可依职权调查取证的情形限定在以下两种:第一种是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第二种是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当事人及其诉讼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包括:“(一)证据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及其诉讼人无权查阅调取的;(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而“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包括“(一)涉及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二)涉及身份关系的;(三)涉及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诉讼的;(四)当事人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可能的;(五)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针对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程序,法律规定“应当由两人以上共同进行。调查材料要由调查人、被调查人、记录人签名、捺印或者盖章。”据此可见,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是站在适当拓宽法院该种职权角度进行改革的,不仅如此,针对法院依法取证范围的界定,立足于社会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民事诉讼多元化特点,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界定,为社会实践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二、我国法院调查取证制度实施现状及与其规范的冲突

查看全文

获取证人证言思考

案件查处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惩处职能的中心环节,调查取证工作又是案件查处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能否取得真实、可靠的证据,直接关系到案件查处工作的成败。只有获取高质量的证据,才能防止案件犁后喘。笔者就多年办案经历调查获取证人证言的难点及对策谈点肤浅认识。

一、索取证言难的具体表现

1、袒护包庇。在调查取证工作中,我们要找的证人往往与违纪者不是亲戚、就是朋友,相互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关系。当我们找其调查时,碍于亲戚、朋友的面子,提供证人证言不如实反映情况,避重就轻,掩实证虚,袒护包庇。

2、退缩保身。有的证人对违纪者的违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性认识不够,认为与自己无关,缺乏正义感,尽量少惹麻烦,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保护自己的眼前小利益而不愿作证,持明哲保身的态度。

3、推诿开脱。有的部门和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组织纪律性不强,在知悉本单位或某干部有重大违纪行为时,不是积极配合组织调查,而是人为制造困难,极力阻挠调查工作,竭力为违纪者开脱罪责;有的甚至与违纪者串通一气,从事实上、情节上、责任上推诿,使调查人员难以取得真实、有用的证据。

4、畏惧虚拟。有相当一部分违纪案件,知情者与违纪者都存在着利益上的关系,违纪者往往会慷国家、集体之慨,为知情者送上滚滚财源。这些人得了违纪者的好处,要么颠倒是非给调查人员提供假证,要么闭口不谈、一问三不知,拒绝提供有用证据。

查看全文

通信企业法院调查管理论文

近几年来,移动、电信等通信企业拒绝配合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事件时有发生,绝大部分法院对此针锋相对,除责令通信企业依法履行协助义务外,还对其处以不同额度罚款的制裁。由此,引发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争论。

背景:屡犯屡罚与屡罚屡犯

案例一: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法院2003年在执行一起行政诉讼案件过程中,要求该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某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移动通信企业以电信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为由予以拒绝,法院对该营业部处以3万元罚款。2003年11月6日,有关当事人请求湖南省人大法工委就人民法院是否有权检查移动通信用户通信资料做出法律解答。湖南省人大法工委认为,用户通信资料中的通话详单属于宪法保护的通信秘密范畴,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调查取证时,应符合宪法的规定,不得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2004年4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下发法工办复字[2004]3号交换意见,同意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请示意见。意见出来后,相关法院退还了5起类似纠纷的罚款。(《三湘都市报》2004年5月17日报道)

案例二:2005年10月20日,江苏省东台市法院的执行人员到常州电信分公司所属湖塘营业厅要求查询电信用户机主资料。常州电信分公司答复,根据宪法第四十条及电信条例第六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不能检查电信用户的资料信息。随即,东台市法院的执行人员来到常州电信分公司接待处,再次提出要求查询电信用户资料信息,仍遭拒绝。法院遂对常州电信分公司湖塘营业厅、常州电信分公司各处罚款3万元。常州电信分公司向盐城市中级法院申请复议,要求撤销罚款决定。盐城市中级法院驳回其申请。2005年12月2日,东台市法院将6万元罚款执行到位。(《人民邮电报》2006年4月12日报道)

案例三:2006年2月23日,江西省铜鼓县法院在审理案件中,依当事人申请,到江西宜春移动公司调取案件受害人漆某的手机通话记录及相关资料,移动公司人员向法院办案人员出示一份法工办复字[2004]3号文件复印件后,拒绝提供漆某通话记录。3月14日,法院办案人员再次到该公司调查,仍遭拒绝。为此,铜鼓县法院作出对该公司罚款3万元的处罚决定。宜春移动公司不服申请复议。4月6日,江西省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维持铜鼓县人民法院对江西宜春移动公司罚款3万元的复议决定。(《中国法院网》2006年4月7日报道)

案例四: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人民法院执行庭在执行一起借贷纠纷案中,由于被执行人故意隐藏身份和住址,造成该案执行受阻长达6年。2006年4月,西充县人民法院执行庭干警终于获取了被执行人在成都市的座机电话号码,即到四川省电信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调查该座机电话的开户资料,却遭到拒绝。电信公司扬言不论哪级法院来了都不能查,并公然在法院介绍信背面批注“根据宪法第四十条不能提供用户信息”。5月15日,西充县人民法院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责令成都电信公司立即协助调查、取证,并对其给予罚款3万元。迫于法律压力,该公司终于同意协助调查、取证,使得这起借贷纠纷案的执行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西充县人民法院通过强制执行,成功地对罚款进行了强制扣划。(《南充晚报》、《中国法院网》2006年5月25日报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