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9 22:34: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子政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讲话

在××门户网站开通暨oa办公系统演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演示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县的门户网站和oa系统正式启动实施。借此机会,我讲两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推行电子政务

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其根本要求就是要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方便人民群众。

具体来说,推行电子政务至少有这么几点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电子政务完成情况

一、政务信息化工作情况

XXXX年,我局政务信息化工作以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和局域网为窗口,推进政务公开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政务信息化工作任务。

(一)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一年来,我局门户网站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充实政务公开内容,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将政策法规、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等信息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上。

(二)狠抓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我们根据信息工作的特点,多方捕捉信息,选好角度,精心筛选加工,力求有新意、有特点、有价值、有效应,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剔除大话、套话和空话,做到一事一报,简明扼要。紧紧围绕全年中心工作,以反映工作动态、突出经验交流为重点,

(三)狠抓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外网局域网建设。完成了局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为领导掌握信息、正确决策、推动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各部门协调沟通、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

(四)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政务信息工作基础。我们把政务信息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办公室每周收集一次信息工作报送及采用的情况,并指定一名微机操作水平较好的工作人员为政务信息员,具体负责单位的政务信息工作。根据各科室工作的特点,将具体的政务信息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营造了一种人人搜集信息、编写信息的工作氛围。在政务信息工作的管理上,从政务信息撰写、信息通报、信息报送奖惩及重大信息报送等方面,健全了管理体系,形成了政务信息工作与其它工作齐头并进、协调联动的工作局面,有效提高了政务信息工作水平。

查看全文

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查看全文

电子政务的内涵思考

摘要在当今信息时代,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来实践电子政务,从而以电子化、自动化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使其更科学有效地为社会服务已成为当前各国政府面临的越来越紧迫的一项工作。本文从分析电子政务的科学内涵及战略地位出发,通过阐述电子政务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探讨了如何发展电子政务以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管理网络技术

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面对着世界大多数国家正不遗余力地大力开展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我们也着实感受到了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府的紧迫性。国务院总理同志在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专题研究班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利用信息技术重塑政府的组织与管理,提高政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必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已成为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大势所趋。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及战略地位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来的,在当时它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为减少“橡皮图章”,加速政府对公众需要的回应,让美国人能更快、更方便的了解政府,并能一站式地满足公民向政府申请贷款、竞争合同、网上纳税等;二是为重塑美国政府系统,使之更富有效率,运作成本更低,并彻底扫除美国政府的官僚作风”。随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运用程度而不断变化和扩展,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学者们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做了多种多样的界定。这里主要采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概念,认为:所谓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项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其核心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实施,而大量决策权下放个个人和团体,政府重新确立其职能,实施新的管理模式。它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和安全技术的支持;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除了政府部门内部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与其他公共管理部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协同办公与信息共享;第三,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政府现有的业务、办公程序电子化,而是按照电子政务的规范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队政府现行的行政职能、行政组织及行政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对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

查看全文

国内电子政务建设感悟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及优越性

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认为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世界银行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利,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高效行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电子政务把政府搬到网上,政府通过网络快捷收集和处理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实行透明、阳光行政,就能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政府在网上政策信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或在政策文件网页上开设意见反馈窗口,就能极大地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应急能力。

第三,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为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从主要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

查看全文

电子政务系统论文

摘要:本文在阐述电子政务系统运行信用重要性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出发,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为电子政务系统运行信用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电子政务运行信用具体策略

Abstract:Basedonthee-governmentsystemisrunningontheimportanceofcreditonthebasisof,respectively,fromatechnicalandmanagementaspectsofstartingtodevelop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fore-governmentsystemisrunningtoprovideacertainamountofcreditproposalsandviews.

Keywords:e-governmentruncreditspecificstrategies

前言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拉开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序幕。目前,电子政务运行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迎接信息时代潮流的现实选择,并且日益彰显出勃勃生机。面对各国日趋高涨的电子政务建设浪潮,面对大量社会资源的投入,公民、企业、各级政府及部门都不约而同地对本国政府提出了信用要求,各国政府也都主动地将电子政务运行作为改善政府与公众之间信用关系的有效途径。虽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公民、企业、各级政府及部门也纷纷提出了适合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信用要求,即要求电子政务提供优质的服务,又要求其实现政府的在线信用管理,从而带动整个政府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1]。为此,我国电子政务运行务必积极回应公民、企业、各级政府及部门所提出的要求,切实做好我国政府的在线信用管理,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竭尽全力。

在近20个发达国家所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的公民,对党派、政府、议会、高层行政机构、院军队、警察、工会等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和组织机构“完全不信任”或“不太信任”[2][3]。这一点也被其他民意测验所证实。由此可见,满足公民、企业、各级政府及部门所提出的要求,是电子政务提供优质服务的必要条件。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子政务运行的实际状况,利用我国电子政务运行的后发优势,吸收保证电子商务运行信用的成功经验,应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制定应对策略,以保证我国电子政务运行信用。

查看全文

云计算电子政务平台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日益加强,电子政务平台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随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云计算的运用也得到了普及,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设计。

关键词:云计算;电子政务;平台设计

1传统政务应用系统的存在问题

目前,政府部门面对越来越庞大的业务体系,支撑业务的高新IT设备也越来越多,IT管理日渐趋于复杂,传统的政务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不利于降本增效。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各部门基础设施普遍采用“自购自建自维”模式,重复建设,无法复用,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系统建设周期长,难以及时保障和迅速响应电子政务应用的发展要求。(2)信息资源管理分散,不利于政务协同。在信息资源建设层面,部门各自为政,应用系统重复建设,信息资源在多个部门重复采集,且难以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资源尚未建立共享机制,通用能力无法集中复用,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无法满足信息协同、业务协同的要求。

2电子政务平台的定义

电子政务平台是运用云计算技术,对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和服务功能进行优化、精简、升级和整合,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政务上提供各种业务流程办理和职能服务,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安全可靠的IT基础服务平台。

查看全文

电子政务设计论文

内容摘要: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应该是就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不仅应该包括网络建设、安全管理、信息资源建设等诸多技术层面的内容,也应该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政府绩效管理及具体业务类型之间的关系。我国地方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基本内容是建立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

关键词: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前台-后台服务体系

一、背景

近两年来,有关电子政务或信息化的“顶层设计”这个概念用得非常频繁;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对此却仍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与说法。其实,简单地说,所谓顶层设计即是就某个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从起源上看,顶层设计这个概念最初来自自然科学或大型技术工程领域,如人类基因组工程研究、航天工程研究等。例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王礼恒院士在谈到我国载人航天与绕月探测工程时,就先后多次提到要进行顶层设计,“加强航天发展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和全局的高度来统筹安排航天发展”(王礼恒:“载人航天绕月探测同步推进时机成熟”,/home/news/Inland/200403/08/214153.html。)。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曾在2003年6月11日表示,中国航天需要政府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调整结构、整合资源(“专家认为:中国航天需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news.xinh/st/2003-06/12/content_917436.htm。)。再比如,《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航天》白皮书,/GB/channel1/10/20001122/322455.html。)提到“建设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化系列”,其中的“型谱”即是产品设计方面的顶层设计。从这些自然科学与大型技术工程领域的案例来看,顶层设计的基本内容是指,为完成某一大型科技项目,必须实现理论上一致、功能上协调、结构上统一、资源共享、部件标准化。

但是,就电子政务来说,要“实现理论上一致、功能上协调、结构上统一、资源共享、部件标准化”,却不是件那么容易和简单的事情,因为科技项目与工程的顶层设计与作为政策体系的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基本内容来看,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应该是就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不仅应该包括网络建设、安全管理、信息资源建设等诸多技术层面的内容,也应该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政府绩效管理及具体业务类型之间的关系。

时至今日,尚没有哪个国家以顶层设计来命名自己的电子政务政策或文件。不过,就基本内容来看,美国联邦政府的“联邦政府组织架构(FEA)”和英国政府的“电子政务互操作模型(e-GIF)”可以看作是他们本国的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例如,就FEA来说,美国政府将电子政务的主要问题都纳入其五个参考模型,即绩效参考模型(PRM)、业务参考模型(BRM)、服务构件参考模型(SRM)、数据参考模型(DRM)、技术参考模型(TRM),从而使其对电子政务的管理由原先的注重具体项目、业务细节与资金配给的特别管理转向基于绩效评估、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的制度化的例行管理。可见,顶层设计正在成为一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方向。

查看全文

电子政务安全创建思索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形成的精简、高效的政府运作模式。良好的电子政务能够重组优化政府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办公业务的效率和响应速度,充分发挥政府信息资源的优势,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政府与社会大众间的联络。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国际上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全面提高政府机关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创新党的管理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鉴于电子政务以互联网为平台,经常与外部网络环境相接触,比较容易受到病毒侵扰或者是非法的、恶意的攻击。因此在发展电子政务,提高办公效率、扩大政府服务内容和范围的同时,必须对电子政务建设中自身的不足和隐患有充分的认识,构建一套可管理、易部署、高安全的可信保障是当务之急。着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法规制度上做好安全保障。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以人为本,强化电子政务安全方面首先也应加强对人的管理,所以要建立和健全法规制度,做到电子政务安全方面的各项工作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做到技术和管理的良好配合”,仍是实现政府部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风险防范长期有效的途径。应当加快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安全保障要发挥好管理和制度的作用,首先政府部门应组织信息化、科技、公安、安全、保密、机要等部门组成安全小组,负责对电子政务安全进行管理,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其次,要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审查制度,保证信息和交互信息的真实有效;第三要在制度上做好技术人员的管理,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二是,在规划设计上做好安全保障。目前政府机关多采用了内外网分离的办法建立电子政务方案,不同系统之间相对隔离的方案要建立两套网络系统,所以投资较大,而外网部分虽然设有防火墙,但并不能保证100%的网络安全,而且这种内外网分离的做法也不符合电子政务开放性的特点。在利用技术管理,如网络运行前的开发、试用、验收和推广各阶段的安全管理;要实施必要的安全行政管理措施,如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的信息安全人员、并建立完善的责任和监督机制等。因此在电子政务安全建设上必须根据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要求做到恰到好处。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应做好规划设计。我们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时必须在应用性能、安全性能、发展空间的需求之间综合平衡,以实事求是和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应用与安全的关系,“两手抓,两手都信息化是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一些难以预见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和展示政府形象的网络窗口。电子政务事关一个地区、一个系统甚至一个国家的利益,如果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失去保障,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伴随着病毒、木马的持续递增及黑客攻击活动的频繁出现,网络环境面临的安全风险不断增大,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事件的报道也不断地见诸于报端,影响范围涉及政府、金融、电信等众多领域。业内安全专家表示,网页篡改、挂马等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政府网站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也再次将网站在安全防护方面的脆弱性问题推到台前。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进行着手,共同保护电子政务的安全。要硬”。促进信息系统应用与协调发展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整个电子政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不能只追求政务信息的和应用,而忽略信息安全的保障,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时要始终坚持以安全保发展的思想,特别是在进行电子政务系统规划设计时要统筹考虑,必须做好安全系统的整体规划和长期规划,不留设计中的基础隐患。当然建立完整的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策略、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成体系的技术防范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化主管部门也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技术防范体系。

三是,在技术手段上做好安全保障。政府机关的公告、公文、通知、在线申报、审批及各种信息资料都以电子化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传递和在线的信息交互。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如果信息的安全失去保障,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又是一个必须“长抓不懈”的系统过程。随着安全攻击和防范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安全策略也要因时因势分阶段调整。信息安全的有效解决从根本上要落实到技术手段。电子政务安全的关键是要通过技术手段构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中心,对涉及信息安全的电子政务系统中的硬件设备、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应用系统等内容进行全程安全管理。同时,在利用技术管理,如网络运行前的开发、试用、验收和推广各阶段的安全管理;要实施必要的安全行政管理措施,如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并建立完善的责任和监督机制等。第一,我们要建立网络系统免疫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技术设备保证信息系统在安全威胁环境中,能够防御风险,在遭到攻击时,能尽早发觉,抵御攻击。第二,我们要通过技术手段做好紧急处理,要建立有效的安全技术管理和数据备份,防止信息网络出现意外事故,造成数据丢失。第三,要建立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健全灾难恢复与紧急响应机制,确保信息网络的数据安全和运行安全。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信息安全,而忽视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充分公开,会使电子政务的应用造成许多人为的障碍,又会阻碍电子政务的发展。实际上,安全并没有统一的尺度,绝对的安全是没有的,电子政务的构建也不是越安全越好,对于各地区、各部门而言,不同的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的要求是不同的。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我们应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安全观,要体现出执政为民的宗旨。

经过几年的探索,那种过于强调安全的倾向已经弱化,“边发展边安全”的现实做法逐渐被接受。第四,在人员队伍上做好安全保障。人员安全,是重中之重。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开发、系统运行、日常维护、设备维修等都涉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必须要有一支政治可靠、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内部技术人员队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将信息安全渗透到网络的各个环节,渗透到使用的每时每刻,使每个人都能充分认识依法保障和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以法制化保障信息化。增强内部技术人员防范意识是安全管理工作应首先着重解决的问题。因此,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网络安全宣传和培训,增强内部技术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是避免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有专业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电子政务建设和安全方面的工作;其次,技术人员和队伍要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专业技术能力;第三,技术人员队伍要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网络信息安全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安全的保障是一项关系多领域的综合工程,必须从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的安全是整体的、动态的,在内容上不仅包括物理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诸如防火墙、IDS、VPN、防病毒产品、身份认证等多种安全设备、安全技术作为手段,同时还必须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才能有效地实现。

查看全文

电子政务云信息安全研究

一、影响电子政务云信息安全的因素

1、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构成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人为的报复和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以及致力于展现自我的计算机技术高手都会通过某种途径和方法对我国的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构成威胁,造成我国重要的政务信息的外漏。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会被这些攻击者通过编写病毒代码的形式被入侵,这些病毒代码能够将我国重要的政务信息进行复制并发送出去,从而产生了僵尸寄宿主机,或者造成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全面瘫痪。首先,内部影响因素。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运用自身的职能对政务云进行管理和访问,此时对电子政务云信息平产生的影响是直接性的。通过内部的直接影响造成的安全问题可分为有意和无意性两种。其中为了实现攻击目的而进行的影响工作是恶意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通过详细而周密的计划来进行;而无意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不小心操作造成的,常见的现象包括进行未经授权的链接和权限欺骗等。其次,外部影响因素。通常是指外部敌对势力的恶意入侵。黑客、组织内部不满人员和竞争者等的入侵表明了我国对于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制度还不够健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都会严重破坏我国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的安全性。

2、非人为因素。自然灾害和有限的技术水平是威胁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非人为因素。技术水平的落后和不足能够对我国的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造成更大的威胁。首先,当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我国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完整会遭到破坏,导致系统的瘫痪不可用,甚至造成信息和资料的泄露,通常常见的情况包括火灾、地震、爆炸和化学影响等;其次,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系统的缺陷和漏洞主要受到技术水平落后的严重影响,针对该系统的软、硬件的设计的落后等会造成系统漏洞、总体设计漏洞、实现漏洞等。

二、提高电子政务云信息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1、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网络安全问题的培养,促进其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保护信息安全的秩序和规则来进行操作,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是促进日常工作中安全操作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我国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安全的基础。一方面,要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有效培养,促进其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来进行,减少人为的疏忽造成的信息外漏;另一方面,加强安全策略的制定,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人人都能够树立起责任感,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平等的进行安全监督工作。

2、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是保证我国政务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及时将国家的法律法规应用到政务云平台信息管理工作中来,机密的信息要能够进行不同类型的保护,将保护信息的责任细化,做到促进工作人员具体的保护机密信息,将相关的数据进行分割,置于不同位置进行保存,更能够促进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减小非人为因素对我国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的安全威胁,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创造适合系统运行的物理环境,减小火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将非人为影响因素降到最低,还要坚持将异地的容灾备份工作进行完善;最后,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深入研究加密技术,将其与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有效进行结合,例如,验证身份的技术、底层操作的安全性和通讯线路的安全等的加强都能够很好的促进电子政务云信息平台的安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