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9 21:44: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电子信息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的分析,阐明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解构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企业自身的行为选择、市场环境的培育等三个方面着手,提出福建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状

1、信息制造业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

近年来,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不断推进,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007年,福建省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总收入超过2612亿元,完成增加值830亿元。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2亿元,增长14.5%,实现销售收入1930亿元,增长11.6%,实现工业增加值370亿元。软件产业完成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220亿元,增长41%。目前福建省电子信息业的产业集群依然以信息制造为主:计算机及其外设产业集群产值684.9亿元,占全行业48%;手机产业集群产值105.5亿元,占全行业7.4%;数字视听产业集群产值151.3亿元,占全行业10.6%。这三大产业集群生产总值占行业总产值的66%。

2、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趋势显现

查看全文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论文

一、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状

1、信息制造业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

近年来,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不断推进,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007年,福建省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总收入超过2612亿元,完成增加值830亿元。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2亿元,增长14.5%,实现销售收入1930亿元,增长11.6%,实现工业增加值370亿元。软件产业完成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220亿元,增长41%。目前福建省电子信息业的产业集群依然以信息制造为主:计算机及其外设产业集群产值684.9亿元,占全行业48%;手机产业集群产值105.5亿元,占全行业7.4%;数字视听产业集群产值151.3亿元,占全行业10.6%。这三大产业集群生产总值占行业总产值的66%。

2、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趋势显现

福厦沿海五个设区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97%,其中福州、厦门两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85%,福州、厦门两市软件产业规模占全省的96%。目前已形成了福州、厦门两大信息产业增长极,并开始沿高速公路干线向山区辐射延伸,2007年全省9个设区市增长较快的有三明、南平、龙岩,分别达到45.1%、38%、30.7%;福州、厦门、漳州3个产值超百亿元的设区市增长分别为8.2%、6.3%、3.3%。以福州、厦门为重点的福厦沿海作为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其效应与作用日趋凸显,福厦沿海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聚集带。

3、信息产品品牌建设效果显著,竞争力有所提升

查看全文

地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电子信息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的分析,阐明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解构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企业自身的行为选择、市场环境的培育等三个方面着手,提出福建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状

1、信息制造业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

近年来,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不断推进,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007年,福建省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总收入超过2612亿元,完成增加值830亿元。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2亿元,增长14.5%,实现销售收入1930亿元,增长11.6%,实现工业增加值370亿元。软件产业完成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220亿元,增长41%。目前福建省电子信息业的产业集群依然以信息制造为主:计算机及其外设产业集群产值684.9亿元,占全行业48%;手机产业集群产值105.5亿元,占全行业7.4%;数字视听产业集群产值151.3亿元,占全行业10.6%。这三大产业集群生产总值占行业总产值的66%。

2、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趋势显现

查看全文

河南集群发展电子信息论文

一、河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河南现有许昌电力电子、新乡新型电池、安阳显示器件、郑州信息安全4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有洛阳硅电子、南阳光电子、濮阳电光源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还准备在鹤壁、漯河建设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河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

1.产业规模壮大迅速

许昌电力电子、新乡新型电池、安阳显示器件3个产业园是2005年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的首批31家电子信息产业园中的3个。许昌电力电子产业园以电力装备制造为基础,产业园中有许继集团、阳光集团等14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整套产业链已经形成。新乡新型电池产业园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国家级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之一,在国内率先实现电动公交车的示范和运营,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提供全套能源电池,被誉为中国电源行业的黄埔军校,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2013年河南以富士康为龙头,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中心,建设全球智能手机研发制造基地,培育形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信阳、漯河、鹤壁等地“一区多点”智能手机产业发展格局。[1]河南4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和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的产业规模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90%以上。郑州的智能手机、洛阳的硅材料、新乡的新型电池、濮阳的电光源、南阳的光电子等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龙头企业形成规模

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富士康是全球500强企业,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环宇集团、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科隆集团5家企业是2013年第27届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以富士康集团为龙头,围绕智能手机产业构建的全球物流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相关配套产业已有较好基础,河南准备以富士康集团为龙头打造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许继集团是我国电力装备行业的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产品覆盖发电、输电、配用电等电力系统各环节,是国内综合配套能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装备制造商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新飞集团也曾跻身百强,下辖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等9个子公司,荣获“中国明星企业”称号,“新飞”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中部六省首家进出口免验企业,2011年新飞品牌价值位列亚洲品牌500强。

查看全文

重庆发展电子信息论文

一、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史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最早的城市,早期的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军工企业。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8—1989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初步调整、扩建与引进,形成从原件到整机,从科研到教育,从单机到成套服务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体系。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在技术引进、产品开发、产品质量等方面成绩显著,主要产品也逐渐升级为光纤通信设备、数字微波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应用产品、彩色电视机、仪器等电子信息产品,以及集成电路、微特电机等配套元器件[1]。第二阶段:调整阶段(1990—1997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对产品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部分产品比如电视机等,产量逐渐减少,但另外一部分产品产量不断提高,特别是通讯设备生产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形成了一批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第三阶段:发展阶段(1998—2007年)1998年,重庆市提出打造“重庆信息港”,软件产业、信息家电、汽车电子类及新型元器件、智能化仪器仪表及数字医疗和通信设备等几大重点发展的领域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效应开始凸显,产业链得到延伸,信息产业从重庆市经济的先导产业变为支柱产业。第四阶段:高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2008年重庆市被批准成为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在笔电和云计算等产业共同拉动下,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随着大型企业不断落户重庆市,不仅提高了重庆市的知名度,更促进了重庆市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决心,创造性的提出“垂直整合”模式,减少了成本。

二、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产业总体规模

2011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及软件业务收入共2522.4亿元,同比增长85.5%。其中,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产值2016.6亿元,同比增长95.3%。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62.19亿元,同比增长87.7%;利润65.93亿元,同比增长21.32%;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为3.54%。另外,电子信息产业外向型经济也逐步发展。2011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品出货值达到522.49亿元,同比增长7.65倍。2011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各个行业所占比重不断改变,电子计算机行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占31%;电子元器件次之,占28%;视听及家电制造占15%;专用材料占9%;电子测量仪器占7%;通信占5%;机电产品占4%;电子专用设备占1%。

(二)产业主要特点

查看全文

浅析电子信息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产业发展速度快规模日渐扩大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默默无闻”飞越至“名列前茅”,目前业已成了世界重要之消费电子生产基地,数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位居国际市场排位第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电子信息咨询业大约有三万家左右,从业人数达五十七万,注册资金达七十九点五亿元。此时期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到二〇〇一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运营状态良好,诸项指标增速已经实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准,产品生产、对外出口、生产效益增速呈起伏之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猛烈,内销规模不断扩大。截止二〇一二年六月末,我国有规模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五,高出工业平均增速零点二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三万四千二百二十九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八。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八千〇六十五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九点三。

(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取得成效

由总体方面来讲,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链逐步构成,正朝着高的技术和搞的品质以及公的附加值方向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由单纯制造业转化为制造业同软件服务相融合,有集中于产业链下游转化为产业链上下游相融合。受金融危机影响至今,我国不断增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三)产业基础呈加快发展趋势

查看全文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管理论文

摘要:近年来,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其产量和规模跃居全国前列。文章通过分析南京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原因,对比重庆在该产业的薄弱环节,找出加快发展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路径,以期为南京、重庆两大城市共同发展,促进东、西地区共同进步,协调区域经济提供帮助。

关键词:南京,电子信息产业,重庆

南京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重庆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西南地区的工商重镇,一条长江把这两个城市连接起来。同时,历史文化色彩也跟这两个城市罩上了相同的颜色,它们都拥有悠久、特殊的历史背景,都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以“六朝古都”著称,重庆是巴蜀文化的发祥地,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底蕴使两个城市有着相似之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两个城市在各方面却有了很大的差异。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潮中,南京鼎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其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南京已发展成一个现代大都市。而重庆则是大农村、大城市、大工业、大农业并存,二元化特征鲜明的城市,信息化程度低,电子信息产业力量薄弱。那么二者同为长江沿线历史文化名城,为何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如此之快而重庆此产业的发展却显得如此单薄呢?通过对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的探讨,将给重庆提供很大的借鉴意义,以加快重庆信息化产业发展。

一、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几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猛烈的增长势头,从其所占该市GDP比重(2005年占42.6%)来看,它已成为拉动南京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产值仅次于石化产业,跃居南京五大支柱产业的第二位。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697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创南京历史新高。2005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突破千亿元,高达1028亿元,增长了47.5%。预计到2010年电子息产业规模将达到1800亿至2000亿元,跃居五大产业规模之首。

2005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的突破。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生产总值突破千元大关,创历史新高;(2)产品生产形成优势布局。在产品生产上,南京形成了以电子通讯和信息类产品链为龙头的优势产品布局。其中,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以及以平板显示器为代表的显示器增长迅猛;(3)产品出口活跃。2005年,在全市年出口达5亿元以上的18家工业企业大户中,电子信息就有10家,累计出口59.60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8.7%,拉动全市出口增长48.6个百分点。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成了南京市销售和出口的主要力量;(4)软件业贡献份额大。近几年,南京软件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贡献力度均位列第一,2005年仍是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5)龙头企业作用明显。2005年乐金飞利浦液晶显示(南京)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公司的年产值都超过50亿元。

查看全文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论文

摘要:近年来,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其产量和规模跃居全国前列。文章通过分析南京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原因,对比重庆在该产业的薄弱环节,找出加快发展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路径,以期为南京、重庆两大城市共同发展,促进东、西地区共同进步,协调区域经济提供帮助。

关键词:南京,电子信息产业,重庆

南京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重庆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西南地区的工商重镇,一条长江把这两个城市连接起来。同时,历史文化色彩也跟这两个城市罩上了相同的颜色,它们都拥有悠久、特殊的历史背景,都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以“六朝古都”著称,重庆是巴蜀文化的发祥地,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底蕴使两个城市有着相似之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两个城市在各方面却有了很大的差异。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潮中,南京鼎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其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南京已发展成一个现代大都市。而重庆则是大农村、大城市、大工业、大农业并存,二元化特征鲜明的城市,信息化程度低,电子信息产业力量薄弱。那么二者同为长江沿线历史文化名城,为何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如此之快而重庆此产业的发展却显得如此单薄呢?通过对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的探讨,将给重庆提供很大的借鉴意义,以加快重庆信息化产业发展。

一、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几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猛烈的增长势头,从其所占该市GDP比重(2005年占42.6%)来看,它已成为拉动南京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产值仅次于石化产业,跃居南京五大支柱产业的第二位。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697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创南京历史新高。2005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突破千亿元,高达1028亿元,增长了47.5%。预计到2010年电子息产业规模将达到1800亿至2000亿元,跃居五大产业规模之首。

2005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的突破。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生产总值突破千元大关,创历史新高;(2)产品生产形成优势布局。在产品生产上,南京形成了以电子通讯和信息类产品链为龙头的优势产品布局。其中,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以及以平板显示器为代表的显示器增长迅猛;(3)产品出口活跃。2005年,在全市年出口达5亿元以上的18家工业企业大户中,电子信息就有10家,累计出口59.60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8.7%,拉动全市出口增长48.6个百分点。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成了南京市销售和出口的主要力量;(4)软件业贡献份额大。近几年,南京软件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贡献力度均位列第一,2005年仍是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5)龙头企业作用明显。2005年乐金飞利浦液晶显示(南京)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公司的年产值都超过50亿元。

查看全文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策略论文

一、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几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猛烈的增长势头,从其所占该市GDP比重(2005年占42.6%)来看,它已成为拉动南京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产值仅次于石化产业,跃居南京五大支柱产业的第二位。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697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创南京历史新高。2005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突破千亿元,高达1028亿元,增长了47.5%。预计到2010年电子息产业规模将达到1800亿至2000亿元,跃居五大产业规模之首。

2005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的突破。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生产总值突破千元大关,创历史新高;(2)产品生产形成优势布局。在产品生产上,南京形成了以电子通讯和信息类产品链为龙头的优势产品布局。其中,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以及以平板显示器为代表的显示器增长迅猛;(3)产品出口活跃。2005年,在全市年出口达5亿元以上的18家工业企业大户中,电子信息就有10家,累计出口59.60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8.7%,拉动全市出口增长48.6个百分点。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成了南京市销售和出口的主要力量;(4)软件业贡献份额大。近几年,南京软件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贡献力度均位列第一,2005年仍是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5)龙头企业作用明显。2005年乐金飞利浦液晶显示(南京)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公司的年产值都超过50亿元。

二、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途径

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与政策的引导以及各种有效措施是密不可分的。

1.产业政策的引导。南京是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之一,交通便利,城市聚集力和辐射力较强。并且其人才资源雄厚,大企业、大院所、大集团密集。政府把握住这些优势条件,选准发展重心,着力开发电子信息产业,加大支持力度以加速信息产业发展。在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园内,政府制订了许多优惠政策,如税收的优惠、房租优惠、设立个人股、设立专项发展扶持资金和创业风险基金等等,吸引了大量企业入园,形成产业集群趋势。

查看全文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布局分析

摘要:在对2020年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认真研读的基础上,按照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以厦门为核心的闵三角地区以及以西安、成都、武汉等为龙头的中西部地区为板块,对各地电子信息产业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各地相关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布局,以期为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目标;任务;重点布局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据工信部数据,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超过16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9.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15.4%。新年伊始,我国各地两会陆续召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数字经济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各项重点任务相继提出,进一步呈现出以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闵三角和以西安、成都、武汉等为龙头的中西部地区各具特色集群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1环渤海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能力

北京。围绕5G、半导体、车联网、区块链等领域,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协作和联合攻关,加快底层技术和通用技术突破。围绕量子、光电等领域,推动设立科学研究基金、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超前谋划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紧抓价值链调整机遇,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计划。以通用芯片、特色芯片制造为基础,以装备为依托,以设计为龙头,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创新生态。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落实产业行动方案。推进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为重点行业场景应用。推出“AI+医疗”“AI+政务”等一批应用场景,建设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天津。深入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专项,加快建设滨海新区科大讯飞北方“声谷”项目。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打造国家基础软件创新中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行动,做强软件、集成电路等高端产业集群,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区块链、5G等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突破100个,力争企业上云突破6000家。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示范等工程。山东。培育数字产业生态,支持浪潮集团打造中国“算谷”。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海尔、浪潮两个国家级“双跨”平台,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布局“新基建”,2020年内新开通5G基站4万个,建设省级区块链产业园区,加速在金融科技、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实施数字经济园区建设突破行动,支持建设50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深入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培育轨道交通、动力装备、智能家电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布局8K超高清视频产业建设。打造医养结合示范省,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全力推进企业“上云用云”。河北。聚焦信息技术产业等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数字河北建设,加快布局5G基站、物联网、IPv6等新型基础设施,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制定实施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加快雄安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辽宁。以智能制造等为主攻方向,布局建设一批国内顶尖的研发中心和制造业中心,谋划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一批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100个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试点示范项目,促进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并联融合发展。

2长三角3省1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思路清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