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9 09:55: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典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典型时代的时代典型
一场惊天动地同雪灾的大搏斗,已渐远去,终将化为历史。感谢现代传媒,以即时、清晰、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亲临目睹了举国上下的许多动人场景。最令人难忘、深思的是唐山玉田县东八里铺村,13位农民的义举。
他们都是同村的普通农民,自发相约,取出自家的存款,租了一辆中巴,带着铁锹,于大年三十下午,开赴郴州市灾区,帮助修复电网。这感动了郴州一位病危的老人,临终前捐出两千元,为他们的手机提供卡费。当唐山农民赶到医院退回捐款时,老人已去世。那位魁梧的河北汉子,泪流满面向老人鞠躬,同家属相拥,哭诉衷肠。这真是典型时代中的一个时代典型。
我不由想起三十年前,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几位农民的一次壮举。他们于深夜,冒着政治风险,签名揿手印,相约分田包产到户。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枚升空的探测气球。那时的中国农民,是那样贫穷、委琐,被称为弱势群体。为了多打点粮食,能填饱肚子,都要冒着去坐牢的风险。而三十年后今天的农民,竟然堂堂正正,自掏腰包,租专车,跨省远行,去实现助人为乐的自我价值。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河西”的农民,已同“河东”判若两人了。
黑格尔曾指出,人格就需要财产的制度。即一个人要展示自己的人格,就需要拥有财产权。普通的唐山农民,拥有自己虽不太多,却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私人存款。他们就可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实现人生自我价值。若在三十年前,那点工分还不够口粮钱,买包火柴,也靠母鸡作贡献。况且后来连母鸡,也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而“割掉”了。去趟县城,都不容易。哪里还谈得上什么人格、尊严,什么实现自我价值。
有西方学者提出,人类的幸福是多样性、各不相同的,“唯有不幸才处处皆同”。他们认为,共同的苦难,才是团结人类力量的源泉。因而,在灾难面前,人们的同情心是普世的、永恒的。西方的金律是:“像他人善待我们那样善待他人。”唐山农民的义举,拔高地看,是集体主义精神大发扬;照实地说,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相互同情心。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过去,常把同情心当作小资产阶级情调来批判,时,更批判为资产阶级“温情主义”。其实,同情心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黏合剂。唐山农民与郴州病故老人之间的相互同情心,是出自肺腑的,是非理性的情感交流,因而才具有如此震撼心灵的,巨大社会功效。因此,理性的集体主义精神,唯有寄寓在感性的同情心中,才能展现出力量。
我国将转入公民社会,十七大号召,“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我国广大人民,尤其农民,过去只是有义务而无权利的草民、臣民。后来称作人民,但也仅为政治称谓。现在要作为公民,就拥有宪法赋予的权利与义务。公民意识,就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权利与义务,都是一种责任。我国向来公民意识薄弱,缺少社会责任感。所以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难改。唐山农民的义举,就突出了现代农民的公民意识。他们拥有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是感性的,公民意识的社会责任感,则是理性的,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
小品--怕做典型
小品--怕做典型
下午五点钟左右,农民实业家刘贵和老婆林莉正在家里算收入,有人敲门,是镇里管工业的副书记和副镇长。
林莉:(打开门)哎哟,书记大人,镇长大人,贵人,请进。
书记:别叫得那么好听,还只是副的。
林莉:唉呀,叫的人省心,听的人舒心嘛。别谦虚了,你们也很快就由姨太太转成正房了。什么风把你们又吹来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镇长:(用手指指林莉笑笑说)你这个林莉呐,真是灵牙利齿,什么叫又来了?不欢迎吗?你可别后悔。
树典型思想动员讲话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先进典型的时代意义和深刻内涵。如“学汪新强”活动、学习劳模”活动等,全县各部门、各单位都以典型为榜样,以创一流工作成绩为目标,努力改进自身工作,创造新鲜经验。二是注重“理论效应”十佳公仆”感动人物”十大女杰”等典型宣传工作中,及时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开展理论研讨,对典型产生的社会背景、精神内涵、基本经验、现实意义、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定位等,形成了比较清晰深刻的认识,使社会各界增强了学习运用先进典型指导工作的自觉性。三是注重“实践效应”组织好宣传学习的同时,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干事创业争一流,实践中深化对先进典型的认识。重大典型推出后,县里及时发出学习决定,全县推广典型经验,起到树立旗帜、确立导向、推动工作的作用。能否推动实践,衡量一个典型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一是注重“学习效应”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表彰会等多种形式和手段。
始终把典型宣传作为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抓手,近年来。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创新中发展,逐步探索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出了一批闪烁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全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创新典型发现机制一
、把握客观性。
要求各个行业、部门都要注意发现和抓取自己的典型,典型在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对典型的发现必须规范化、系统化。一是建立了责任机制。县委高度重视典型的发现和抓取。并把这一要求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作为全方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建立了典型储备库。通过重要典型随时报、每月集中报和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总结典型,丰富优化资源,强化动态管理,增强了典型选树的前瞻性和科学性。目前,储备各类典型500余个。三是建立完善了推荐机制。制定了县劳动模范评选和管理实施细则》等典型评选机制,通过民主推荐、群众监督、组织审查等程序,把那些时代气息浓郁、事迹过硬、生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先进典型推荐上来。
创新典型培养机制
典型概念的嬗变
本文作者:旷新年单位: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一、典型人物
清末民初,王国维和吕思勉等人已经涉及了典型观念。王国维在《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中说:“科学上所表者,概念而已矣。美术上之所表者,则非概念,又非个像,而以个像代表其物之一种之全体,即上所谓实念者是也,故在在得直观之。”①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说:“夫美术之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人类全体之性质也。惟美术之特质,贵具体而不贵抽象。于是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譬诸‘副墨之子’,‘洛诵之孙’,亦随吾人之所好名之而已。善于观物者,能就个人之事实,而发见人类全体之性质;今对于人类之全体,而必规规焉求个人以实之,人之知力相越,岂不远哉!故《红楼梦》之主人公,谓之贾宝玉可,谓之‘子虚’‘乌有’先生可,即谓之纳兰容若,谓之曹雪芹,亦无不可也。”②吕思勉在《小说丛话》中说:“小说所描写之人物,为代表主义。”“善读小说者,初不必如今之人,屑屑效考据家之所为,探索书中之某人即为某人,某事即隐某事,以其所重者,本不在此也”。“评《红楼梦》者甚多,予以为无一能解《红楼梦》者,而又自信为深知《红楼梦》之人,故借论小说所撰之人物为代表主义,一诠释之”。③在我国,最早直接使用“典型”和“典型人物”这个概念的是鲁迅。1921年,鲁迅在《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一文中有这样的论述:“他做成若干小说,都是驱使那革命的心理和典型做材料的。”当社会上还没有出现赛宁这样的人物时,阿尔志跋绥夫就以诗人的敏感预先在他的小说《赛宁》中描写了这种典型。“批评家的攻击,是以为他这本书诱惑青年。而阿尔志跋绥夫的解辨,则以为‘这一种典型,在纯粹的形态上虽然还新鲜而且希有,但这精神却寄宿在新俄国的各个新的,勇的,强的代表者之中’”。“诗人的感觉,本来比寻常更其锐敏,所以阿尔志跋绥夫早在社会里觉到这一种倾向,做出《赛宁》来……阿尔志跋绥夫是诗人,所以在一九〇五年之前,已经写出一个以性欲为第一义的典型人物来”。④成仿吾1924年在《创造》杂志上发表的《〈呐喊〉的评论》,从英文翻译使用了“典型的性格”(typ-icalcharacter)这一概念。他说:鲁迅前期的作品,“有一种共通的颜色,那便是再现的讲述”,“这些记述的目的,差不多全在筑成buildup各样典型的性格typicalcharacter;作者的努力似乎不在他所记述的世界,而在这世界的住民的典型,所以这一个个的典型筑成了,而他们所居住的世界反是很模糊的。世人盛称作者的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典型筑成了,然而不知道作者的失败,也便是在此处。作者太急了,太急于再现他的典型了;我以为作者若能不这样急于追求‘典型的’,他总可以寻得一点‘普通的’出来”。⑤“典型人物”这个概念在1920年代其含义并不明确和稳定。茅盾在1925年发表的《小说研究ABC》中,“典型人物”实际上相当于后来的“类型人物”。他说:“如果作家只描写了他的类性,而不于类性之外再描写他的个性,那么我们就得了一个典型人物。”他又说,如果作家本来想创造一个有个性的人物,但结果却只是一个“典型人物”,这就意味着他的描写是“失败”了。⑥罗美在评论茅盾小说《幻灭》中的人物时用了Typical和Type。《幻灭》描写了革命潮流高涨中一部分人站在潮流以外而形式上被卷入潮流之中的心理状态和主人公静的矛盾心理,罗美称主人公静“真是一个Typical的小资产阶级的女子”。作者说她不单爱看客观描写的小说,因为它们常常反映较大的Circle,也爱看主观描写,甚至于写得不十分好的小说,因为这至少表现她个人的情绪,“而这种个人却是某一定的Type”。⑦典型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引进有着重要的关系。1933年《读书杂志》第3卷第6期和1934年12月《译文》第1卷第4期译载了瞿秋白编译的恩格斯的《致哈克奈思女士的信》和《致敏•考茨基的信》,成为我国典型理论的一个重要阶段。1934年4月,瞿秋白在《马克斯,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中引用了恩格斯的说法:“除开详细情节的真实性,还要表现典型环境之中的典型的性格。”他认为巴尔扎克写出了“典型化的个性”和“个性化的典型”。①典型的创造很快被提到了文学创作的中心地位,认为文学创作就是创造典型。胡风说:“文学创造工作底中心是人,即所谓‘文学的典型’,这已经成了常识。”②1936年,胡风又说:“‘典型’问题是文艺理论底中心内容之一。”③1936年胡风和周扬有关典型的讨论成为典型概念传播的一个重要的契机。1935年,胡风在答文学社问所写的《什么是“典型”和“类型”》一文中,强调“典型”和没有个性的“类型”(stereotype)的不同:“一个典型,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然而却又是本质上具有某一群体底特征,代表了那个群体的。”胡风谈到了典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它含有普遍的和特殊的这两个看起来好像是互相矛盾的概念。所谓普遍的,是对于那人物所属的社会群里的各个个体而说的;所谓特殊的,是对于别的社会群或别的社会群里各个个体而说的。就辛亥前后以及现在的少数落后地方和农村无产者说,阿Q这个人物底性格是普遍底;对于商人群地主群工人群或各个商人各个地主各个工人以及现在的不同的社会关系里的农民而说,那他的性格就是特殊的了”。④1936年1月,《文学》第6卷第1号发表了周扬的《现实主义试论》。周扬认为,胡风在《什么是“典型”和“类型”》一文中关于典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解释应予以修正。周扬提出:“典型的创造是由某一社会群里面抽出最性格的特征,习惯,趣味,欲望,行动,语言等,将这些抽象出来的体现在某一个人物身上,使这个人物并不丧失独有的性格。所以典型具有某一特定的时代,某一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共有的特性,同时又具有异于他所代表的社会群的个别的风貌。借一位思想家的说法,就是:‘每一个人都是典型,而同时又是全然独特的个性———这个人(Thisone),如老赫格尔所说的那样。’”他辨正了胡风对于典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解释:“阿Q的性格就辛亥前后以及现在落后的农民而言是普遍的,但是他的特殊却并不在于他所代表的农民以外的人群而言,而是就在他所代表的农民中,他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有他自己独特的经历,独特的生活样式,自己独特的心理的容貌、习惯、姿势、语调等,一句话,阿Q真是一个阿Q,那所谓‘Thisone’了。如果阿Q的性格单单是不同于商人或地主,那末他就不会以这么活跃生动的姿态而深印在人们的脑里吧。”⑤在这场论争中,就典型创造过程即典型化这一理论问题,胡风与周扬的基本思想和观点是一致的,他们都接受别林斯基、高尔基和恩格斯有关典型的基本思想与观点,他们对典型的普遍性给予特别的重视,强调典型的创造要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不过,周扬比胡风更深刻地理解典型的个性化。典型的特殊性,不仅在对于其他的人群而言是特殊的,而且对于特定的人群而言也是特殊的。典型往往是指社会阶级的本质,也就是阶级典型。高尔基说:“但是假如一个作家能从二十个到五十个,以至从几百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中每个人的身上,把他们最有代表性的阶级特点、习惯、嗜好、姿势、信仰和谈吐等等抽取出来,再把它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作家就能用这种手法创造出‘典型’来。”⑥以群翻译的维诺格拉夫的《新文学教程》将典型置于讨论的重心。维诺格拉夫在定义典型时引用了高尔基关于典型必须概括“阶层”的特征同时还要包括人的各种特性的两段著名的论述。然后定义说:“这样,所谓‘典型’———是现实底概括,将人底一切集团底特征,统一在某一个个人底形象中。”同时,他又强调典型的性格是复杂的多面的。他认为,如果作家过于强调典型中的一般性,不注意人物的个别性,那么就会造成形象的公式化。①根据高尔基的说法,把典型与阶级、职业的共性联系起来,然而,茅盾质疑了这种看法:“典型性格是阶级性的,为什么果戈里将同阶级的人写成许多不同的性格?”他说:“某一阶级有其典型的性格,这是不错的,但不能说同一阶级的人物的性格就像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彼此完全相同。”“但是除这些阶级性之外,一个人还有其‘个性’,没有个性的典型性格是不可思议的”。他以阿Q为例,“究竟阿Q的思想意识,属于那一阶级呢?”他认为,阿Q既表现出农民的性格,但也有些不是农民的。他的精神胜利法并不是中国农民的,而是属于士大夫阶级的。②在周扬和胡风关于阿Q的论争中,两人都认为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落后的农民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1951年,冯雪峰在《论〈阿Q正传〉》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阿Q主要是一个思想性的典型,是阿Q主义或阿Q精神的寄植者。在阿Q这个人物身上集合着各阶级的各色各样的阿Q,是鲁迅所说的“国民劣根性”的体现。冯雪峰超越了对阿Q这个人物简单的阶级论的解释。后来,何其芳的“共名说”实际上超越了典型是社会阶级的本质的限制。李南桌在《论典型》中批评了对于典型的简单化的理解:“于是所谓典型的创造便是概括多少特殊的,不同的,某阶级,某时代,某地方,某职业的集团特征。综合了这些特征,便可产生典型。”这样概括出来的只是“类型性”,他认为,描写这样的类型并不是文学的任务,而真正的典型必须是具有个性的。人既具有共同的人性,然而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典型和个性在具体的历史社会中能动地统一起来。他引用了高尔基有关典型的著名的论述:“光只阶层的特征还不能产生活生生的,完全的人;艺术的,具象的人;人是有各种各样的,有的人哓舌,有的人沉默,有的人固执,自信太强,有的人优柔,缺乏自信。文学者好像生活在一个吝啬汉,卑劣汉,狂想者,空想者,野心家,快活的人,阴郁的人,勤恳的人,懒惰的人,宽大的人,阴险的人,对一切事冷淡的人———轮回舞蹈的中心……把这些人物的一种性质加以深化,加以扩大,赋予敏锐性与明了性。”他是用“个性”来批评“类型”,实际上是用复杂的人性丰富阶级性的内容。③典型创造及其狭隘的理解在当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于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描写,从而引起了作家的不满。张天翼说:“从文学史上看来,所谓‘典型’也者,那简直是个糟透了的名词。这是被那些拟古主义者弄糟的。这里只要一般性,只要一个代表全部的东西。这跟‘个性’成了个不可并立的死对头。这么着,一个佳人就代表了一切佳人,一个才子就代表了一切才子,正如《红楼梦》里所说的那些野史———‘开口文君,闭口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了。”一个典型而没有个性就会流入“脸谱主义”。④抗战时期的典型讨论是与当时的文艺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方面是如何创造新的抗日英雄典型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克服一直为人所诟病的公式化的问题。周扬认为,作家应该积累战斗实践的经验,为写出表现时代历史主题的伟大作品做好准备。⑤茅盾提出“写典型事件中的典型人物”。⑥黄绳批评荒煤的作品《只是一个人》“把偶然的因素,游历于必然之外”,并指出“创造典型,说是要从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里的各个体中抽出共同的特征来,这就是说,我们要除去现象中的偶然的东西,把社会的必然的特征,熔铸在他的人物里面”。①祝秀侠在《现实主义的抗战文学论》中讨论典型性时说:“典型性一方面固然是概括相同的人物而抽出它的一般性的特征加以深化,扩大。但一方面也必须注重个别的特殊性,个人的性格。典型不是单纯的一般化,而是一般化中仍有特殊性的存在,假如误会了典型就是一般化,就变成了公式了。”
二、典型的共性与个性
1949年以后,我国开始大量翻译和引进苏联的文艺理论教科书和文艺理论著作。1952年11月10日出版的《文艺报》第21号以“学习苏联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文学艺术的指示”为题摘录转载了马林科夫报告中关于文学艺术的部分。1953年8月《文艺报》第15号上发表了《苏联文艺界讨论典型问题》的通讯,报道了马林科夫在苏共的报告。马林科夫在苏共的报告中,把典型说成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这样,“一个阶级一个典型,一个时代一个主题”这种观点开始出现和流行。周扬提出,“典型是代表一个社会阶层,一个阶级一个集团,表现他最本质的东西”,“应该把典型问题,当作立场问题、政治问题、党性问题,不创造典型就是政治不行”。③李希凡强调典型的共性和普遍性是阶级性和阶级本质:“典型的形象必须是人物的阶级共性和个性的高度概括的统一体”,“在世界文学史上,任何伟大的典型,都首先是从他鲜明的阶级性里,获得艺术的生命”。④斯大林逝世后,引起了苏联意识形态的变化和文艺界的“解冻”。1955年,苏联《共产党人》杂志第18期发表了《关于文学艺术中的典型问题》专论,批驳了马林科夫报告中有关典型的观点。《文艺报》1956年第3号转载了苏联《共产党人》杂志专论《关于文学艺术中的典型问题》。专论没有否定典型的思想教育意义和党性原则,而是反对把典型与政治等同起来。专论批评马林科夫的说法是“烦琐哲学的公式”,认为马林科夫的定义是“片面的和不完全的”,认为丰富多彩的典型形象“不能仅仅被归结为某一种社会本质”。“把典型仅仅看作是一定社会力量的本质的体现,就会使艺术作品丧失生活的各自丰富多彩的现象,就会去创造公式,而不是去创造艺术形象”。文章认为:“典型化是同创作个别性格的能力分不开的,是同通过这些性格的命运、行为和活动来揭示复杂的和多方面的生活联系和生活关系的能力分不开的”。专论还认为:“艺术中生活现象典型化的复杂过程的要义就在于:不是用公式,而是用鲜明的、具体感性的形象来再现生活的本质方面。”并指出:“要求艺术形象深刻个性化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的基本要求之一。”⑤专论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反响,《文艺报》开辟“关于典型问题的讨论”的专栏,认为“联系我国文学艺术创作和理论批评的实际展开对于典型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⑥讨论的文章大多重复了专论的观点,否定马林科夫的典型的“本质说”和“党性说”。但是,这些讨论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原来的理论思维,而是强调“通过个性”、“通过个别”去表现“一般”、“共性”和“本质”。蔡仪说:“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之所以是典型人物,不仅是个别性和普遍性的统一;而以鲜明生动而突出的个别性,能够显著而充分地表现他有相当社会意义的普遍性。”⑦以群说:“典型人物,必须是有生命、有个性的活人物。作家要创造典型人物,必须创造色彩鲜明的个性;也只有生动而有特征的个性才有可能表现出同一类型的人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①蔡仪敏感地看到当代文艺批评标准的不断转移:“全国解放后最初一个时期,我们的文艺批评曾以思想性和真实性作为重要的尺度……其后有一个时期,在要求思想性和真实性的基础上,又曾提出新英雄人物的创造作为重要的尺度。”他指出:“近几年来,我们的文艺批评,往往比以前更着重地提出典型人物作为一个主要的评价尺度。”如论《红旗谱》成就时,首先就举出朱老忠是典型;论《创业史》的成就时,也要谈到梁生宝是个典型。反之,在论作品的缺点或失败时,也常常说是没有创造典型或主人公不是典型。特别是关于《金沙洲》和《达吉和她的父亲》两次讨论,认为它们是失败的作品的人,几乎都说它们没有创造典型;而认为它们成功的人,又往往主张它们的主人公是典型。两种意义虽然相反,却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以典型人物的创造作为评价尺度。他说,文艺批评中早就讨论过典型人物的创造问题,而如现在这样地着重地提出它来作为一个主要的尺度,以至于引起了热烈的争论,这是和当前文艺发展的倾向有关的。②“新时期”从倡导“写真实”和对“写本质”的批评开始,造成了典型理论的逐渐蜕变。王春元说:“不难看出,‘写本质’论对创作的直接损害,就是要作家按照某些‘社会本质’的概念和定义去图解一种号称‘英雄人物’的空洞抽象,这是对艺术特征的最粗暴的破坏。”他认为,“写本质”的理论的流行并不是由于作家的偏爱,而是政治权力的指挥棒的支持,“要在‘写本质’的名义下,粉饰生活,掩盖矛盾,用虚张声势代替真情实意,用连篇空话代替真实描写”。“文学里的英雄人物,也只能是生活中具有先进品质的普通活人的艺术反映,而绝不是什么‘社会本质’的概念的集中表现。因为赤裸裸的‘本质’的概念,根本就不是美学范畴的东西,它不是文学艺术的对象,因此也无权进入文学描写的领域”。②也有人为“写本质”辩护,认为“‘写本质’,或者说文艺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则。有人认为,那种提倡“写本质”就会导致公式化、概念化的说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产生公式化、概念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作者对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理解”。③也有人认为,用艺术的特殊性来否定写本质的必要性是站不住脚的。一个有洞察力的作家不可能仅仅停留在社会现象的罗列上,而不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可以同样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本质。托尔斯泰因为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而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④
三、典型的崩解
“It”典型句型例释
“It”句型一直是近几年NMET命题的热点,同时也是日常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和练习中频频出现,由于其繁杂多变,尤其是一些近似句型的辨析,常使同学们望而却步。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收集这样的句子,现将这些句子分类整理并作一简析,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①Itis3years________hejoinedthearmy.
②Itwillbe3years________wemeetagain.
③Tomtoldmethatitwas3years________hehadleftschool.
A.before
B.after
典型宣传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参加报告会,总结出对于目前宣传无私奉献的广大职工群众的模范,职工所产生不买账态度的原因以及改进目前典型宣传的方法。
关键词:无私奉献;先进典型宣传
每年,我们都要参加几场先进典型报告会,有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是在每个先进典型事迹里边总少不了“忘我工作,从来没有休过节假日,推迟了婚期,带病坚持工作,家里老人、妻子、孩子有病时,仍驻坚守岗位而不回家照顾一下,”等无私奉献模式化的报道,并且占整个事迹材料的1/3还要多。
这样“不近乎人情”无私奉献的事,确确实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身上,当你进行宣传时,事与愿违,职工就是不买账,究其原因:
一是折射出我们一些单位党群部门在选树先进典型时,将评判的眼光更多地关注那些传统的老黄牛式的人物身上,而对那些能够体现鲜明时代精神的典型则重视不够,引导不够,宣传不够,对他们身上体现的具有时代价值的东西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漠然置之,致使典型缺乏鲜明的时代感,难以引起职工的震撼。
二是由于新时期先进典型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我们党群部门在发掘总结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时,形成思维定势还没有与时代合拍,没有研究受众即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用老眼光看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不可否认,当前的先进典型宣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肤浅化,公式化倾向,先进典型宣传成了“奉献”和“荣誉”的叠加,这样表面看热热闹闹,实则却没有去挖掘先进典型的思想和社会意义,缺乏思想的、理性的深度思考,失去了先进典型的核心价值,造成推出这些典型人物没有对上职工群众的口味,不是职工群众向往的模范,因此老百姓难以学习,也不愿学习。在当今时代,如果一提扎实工作就去报道“老黄牛”、“不近乎人情”无私奉献精神;一提艰苦奋斗就宣传“苦行僧”,显然主题是脱离了时代特点,即使文章再好也难以有好的宣传效果,你也白忙乎一场。
党建典型培养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培养树立一批“过得硬、叫得响”的基层党建工作典型,带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争创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市为总目标,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认真总结提炼基层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市各行各业、各个层面培养树立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基层党建工作典型单位和个人,切实加大对典型的规范提升和宣传推广力度,在全市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各乡镇(街道)要在全面争创“五个好党委”、“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站所”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培养树立5-8个基层党组织先进典型,其中村党组织典型要保证每个基层办事处(管理区)1个,乡镇站所党组织典型2-3个;市直各党(工)委也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在本系统内部培养2-3个基层党组织先进典型。同时,各党(工)委要注意做好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工作。市里将综合各党(工)委先进典型培养推荐情况,在全市评选树立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100名优秀党员干部。
三、标准要求
乡镇妇联典型发言材料
乡镇妇联典型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姐妹们:
大家好!
很感谢县妇联以及在座各位给我们中平镇妇联的极大信任,按照县妇联的安排,今天我代表中平镇妇联把我们几年来的工作跟大家汇报一下,有哪些不足之处请大家给我们指出来。
一直以来,我们在县妇联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公务员之家原创作品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为切入点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妇女积极探索致富渠道,不断适应新时代对妇女的新要求,广泛参与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点成绩,也积累了一些浅薄的经验,现在就和姐妹们交流如下,请大家不要见笑:
第一、抓好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是我们搞好工作的法宝。
农民典型事迹材料
在**县,一个叫**的木匠,为了“躲懒”,自己琢磨、鼓捣出一种可以在手扶拖拉机牵引下播种玉米并自动铺膜的小机器。清明过后,**区的县份相继进入玉米播种期,这种1米来高、造型简洁却高效的“土”播种机,受到晋中的**、昔阳、榆社、左权甚至长治的武乡等地农户青睐。清明、谷雨前后,**县农机局进回10台**一家公司生产的玉米播种机,至4月22日,售出8台。同一时期,**自制的玉米播种兼铺膜机,售出100多台。仅4月20日一天,就卖出24台。
由专业人员设计、专业公司生产的“正规农机”,真正用在地头时,为什么不如一个个体木匠的私家打造?
进入2009年,**县农民**,已经是草坡村农机合作社的带头人,在一个小范围内“小有名气”了。“**牌”农机在田野里得到大面积使用;在农民眼里,他俨然是造福乡间的大能人。
为了省气力木匠造出“种玉米机”
从根子上讲,**并没有那么神圣。他研制成的玉米播种机和玉米铲茬机,当初就是为了他自己省劲。
**今年45岁,是**县青城镇草坡村一个典型的农民:小时候调皮捣蛋,学习不好,念完7年级辍学回家务农,18岁跟舅舅学木匠手艺,一年多出师,他成了一个木匠。种地挣不了多少钱,做木匠则能挣不少钱。怎么能少花时间去种地,腾出空来做木匠给两个儿子多挣点钱呢?**就想了:做一种机器,能自动播种,不就省出时间来了?
典型材料写作技巧
一、布下悬念巧开头,别开生面有震撼
高尔基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亦是这个意思。
在这篇稿子的写作中,如何开篇,也曾令我颇费踌躇,后来参加了局里组织的法律志愿者座谈会时,我突然发现全系统选派的志愿者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年龄都在30岁上下,为了印证我的这一直观印象,我特意向人事部门求证,得到的答案果真如此,我们选派的这名法律志愿者在其中是年龄最大的,而且是一名女性。所以,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在开头连用几个短句,给人一种悬念,既强化她的身份与她的年龄,更是提醒读者她与其他法律志愿者的不同之处,于是,在开头,我这样写道:
“她是一名奥运法律志愿者;
她是一名律师;
她是一名公职律师;
- 上一篇:电信服务业范文
- 下一篇:电信高级客户经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