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节目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9 07:25: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视综艺节目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视综艺节目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

一、立意偏差,产生错误的导向

作为一种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娱乐节目不可否认的起到了传播思想和观点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媒介传播的“信息环境”成为判断标准被人们用来认知客观环境。作为当今“信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娱乐节目的立意和主旨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否则就会给社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从而会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比如现在风行的平民造星类娱乐节目所展示就是具有一定特长的一种普通人短时期内获得成功的事例――邻家女孩摇身变成大明星的飞跃。这类节目的立意就出现了偏差,它向人们展示出了一个一夜成名的模板,将平民大众与成功明星之前通过造星的比赛联系起来,使人们(特别是那些尚处于学生时代的年轻人)对成功的看法产生了一些误解,他们因此认为造星的活动就是一个通往富裕、名誉、成功的直达电梯。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这样一来,人们的心态就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而导致“泡沫意识”的产生。除这类节目外,还有一些带有巨额现金奖励的游戏类互动节目也存在同意的问题。

二、格调不高、平庸媚俗

我国的娱乐节目在剥离了“政治”和“教化”等功能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却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节目的文化内涵的弱化。现在有很多的娱乐节目,一味的为了提高收视率,用一些粗俗不堪的低级趣味来反映所谓的“真我”,给社会的文化娱乐生活造成的很大的不良影响。如台湾的《综艺最爱宪》就是一个典型的以“恶搞”为噱头的一个综艺节目,节目主要以主持人恶整毫不知情的来宾为主线,制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所谓的笑点。而这些明星来宾也成为了“喜剧暴力”的牺牲者。这样的节目除了能得到那些不过大脑的观众的短时间的爆笑以外什么也得不到,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还有许多游戏类节目,制作的水准不高,表现手法拙劣,一味的搞笑,制造闹剧,缺少最最根本的文化品味十分庸俗。

像这类缺少文化气息的电视节目如果充斥了我们的电视行业的话,那么我们的文化必将走向粗糙、粗俗。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娱乐节目的规范问题。

查看全文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作研究

摘要:我国的文化建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成果突出,人民的文化自信随之上升,中国电视文艺领域思想活力和精神力量得到充分展示,电视文艺蓬勃发展,高质量的文艺节目不断涌现。文化剧情舞蹈综艺节目《舞千年》在民族文化自信的现实语境下应运而生,以集合创新的形式、融会贯通的视听语言贯穿华夏千年文明发展脉络,展现中国舞之经典,为中国电视文艺“国潮”之风添薪加火,并在引导主流价值观中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舞千年》;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舞蹈综艺节目;河南卫视

作为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满足了观众的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需求,以其具备的文艺娱乐功能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随着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出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各省级卫视充分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精彩多元的艺术呈现方式丰富了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形态,形成了独特的当代电视文艺风貌。无论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还是以河南卫视为代表的省级卫视打造的一系列“现象级”优秀文化类视听产品,都以绝对的影响力引导了社会主流价值。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文化建设成就突出,全社会认同本民族文化并为此自豪的思想感情蔚然成风,体现着中国人民社会心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电视文艺领域必然“国潮”风起。文化剧情舞蹈综艺节目《舞千年》正是在中国人民文化自信、民族自豪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的优秀作品。其剧情式演绎、跨“三界”赋能以及省级卫视与网络平台合作的制作播出方式,不仅使节目成为收视率、点击率双丰收的“流量爆款”,而且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探讨,其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不断提升。

一、文化自信语境与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作

近年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迅速,多主题、多层次、多类型的优秀综艺节目不断推出,各类节目竞相争艳。除了高质量的传统娱乐节目,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大放异彩,充分体现出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电视文艺创作得天独厚的优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①在认清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资源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以绝对的优秀作品展现文化自信语境下文化建设的非凡成果,以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精神力量彻底打破了片面追求娱乐的“泛娱乐化”电视文艺面貌,以潮头之势引领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升级,并以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和价值传播效应引导主流价值观。首先,在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上新了·故宫》等高质量、高口碑的综艺节目以及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2022元宵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代表的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中,展现传统文化的内容不断增多,涉及传统戏曲、诗词、文物、礼仪、传统节日、杂技等领域,覆盖面不断拓展,极大提升了节目的思想穿透力、文化影响力以及艺术感染力。其次,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主题内容深入,呈现出历史厚度。作为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以“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及其背后的故事,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最后,在中国传统美学表达上,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注重彰显人文精神之美。如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除完整表现剧情的舞蹈节目外,每一章都附加了互动章节,如《揭秘科幻制作幕后故事》《从新国潮音乐感受李白仙酒世界》《新春成书夜》等,带领观众了解舞蹈作品、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文化,以纪录片的形式向观众展现舞蹈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舞千年》的创作分析

查看全文

对电视综艺节目原创力问题的思考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原创力称得上是维系其发展的核心力量。千百年来,这种力量一直在主导、牵引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今天,在探寻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路径时,这一力量不仅不可回避,而且是必须拥有的。原创力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立足点,也是中国电视文化发展的基础,任何类型的节目创造都应该在实践中蕴含着这种原创精神。从世界电视发展的历程来看,综艺节目水平的高低,某种意义上体现着一个国家电视发展水平的阶段与层级,而真人秀节目又是综艺节目中最为引人关注的类型。近几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对电视综艺节目进行调控,遏制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努力促进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转型升级、改进提高,丰富思想内涵,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原创力不可缺失。在全球化竞争语境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一个企业和团体的振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创新能力。无论是站在引领先进文化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还是站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成文化强国的高度来看,文化原创力的缺失都是不可想象的。①此外,文化原创力亦是文化安全的重要内涵。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成为经济力量之外的重要因素。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出口,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对外输出的首要内容,与此同时,原创力还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力量,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国家整体安全的维护产生深层次的、长效性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的电视综艺节目,其生命在于原创力,原创力也是文化生存、发展和繁荣的基本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文化繁荣的关键。电视综艺节目一旦失去原创力,也就丧失了生机与活力。

一、电视综艺节目原创力

原创力即原始性创新的力量或能力。电视综艺节目的原创力,主要体现为节目内容、表现形式、风格、运营、营销等方面的原始性创新能力。电视综艺节目的原创力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是首创性。这是电视综艺节目原创力的首要因素,任何参考模仿性的制造都不能称为原创。原创力必须是理论上的首次提出或首次技术发明。目前,国内流行引进综艺节目模式并加以改造,虽然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这其中也有创造性的劳动介入,但这种创造只能称为再创造或改造而非原创。第二是引领性。原创性成果往往引导其他后来者以新的研究方向,能够带动行业的创造性发展,在整个大环境或某一特定领域内形成一种前赴后继的整体创新氛围。如20世纪50年代,美国电视界有一部叫作《一日女王》(QueenforaDay)的游戏节目,它被认为已经初具真人秀的雏形。②这一节目开“真人秀”节目之先河,引起了美国各电视机构的模仿学习,引领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乃至世界电视行业“真人秀”节目的浪潮。今天,“真人秀”仍是世界荧屏的主流节目类型。从开创性与引导性来看,《一日女王》当是一档具有原创力特性的节目。原创力本身是一个辩证概念,在新的原创成果问世的同时,也就宣告了自身原创性的结束,因此,追求原创永无止境。

二、中国综艺节目原创力的困境分析

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国内的电视综艺节目迅速进入了一个“井喷”式的爆发期,《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蒙面歌王》等一批优秀的综艺节目相继获得口碑、收视、收入的多重佳绩。在这些“现象级”节目的带动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迎来了一个辉煌时期,然而,这辉煌却带有一种苦涩的味道,仔细数来,目前国内电视界有影响的综艺节目几乎全是“舶来品”,难觅原创踪迹。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中国电视在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出现过众多原创佳作。但是,电视综艺节目的原创力在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提升后,却在市场化的进程中逐渐迷失。原创力思维的疲软、认知力的肤浅、实践力的低迷,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构成一种“原创力焦虑症”,③这一症状给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带来的致命伤害,便是当今的电视综艺节目荧屏,几乎变成了世界电视节目模式的倾销地。有数据显示,仅在2013年各电视台引进的境外节目就接近60档。虽然我们也在引进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着自己的创造力,在学习外来先进标准与理念的基础上开拓、再创造,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文化模仿,而这种方式一旦成为一种习惯,无异于饮鸩止渴。近年来,虽然有媒体人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希冀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综艺节目原创的捷径,但是,在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化转换再造中,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低层次的粗放式开发、雷同化开发和盲目性开发等现象,④同样是原创力缺失的表现。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从一个文化原创力大国,逐步衰落为依靠引进、模仿、克隆甚至是盗版来进行电视综艺节目的生产?曾经的文化自信因何不在?影响综艺节目原创力的关键又是什么?从物质层面看,是技术与资金的基础。《VOICE》(荷兰)、《我们的星期天晚上:我是歌手》(韩国)等境外节目的成功,充分体现了资金与技术对于电视综艺节目原创力的贡献。从制度层面看,是政策法律与体制机制的保障。特别是关于版权保护方面的措施,是抑制惰性与激励原创的重要力量。从精神层面看,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原创并包容失败的价值诉求与氛围最为重要。首先,文化主体意识的迷失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原创力缺失最主要且首先的责任。文化主体意识是指“一个民族自觉到其所拥有的历史传统为其所独有,并对此历史传统不断做有意识的省察,优越之处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奋力加强,缺失之处力求改进。换言之,就是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重新认识,从而接受传统、承认传统为我们所自有、独有、固有,进而批判传统、超越传统、创新传统”。⑤百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抛弃自有传统和拿来主义的过程。如果中国文化对自身主体角色的认知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对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创造功能和形象的认识模糊、淡薄,原创自信心缺失,那么,原创力便难以形成。其次,工业化生产模式的限制。现代社会中,电视综艺节目也被部分地纳入到文化产业的范畴里,而产业讲究的是效率和效益,一切以降低成本和创造收益为最终考核标准。标准化、模式化、市场化成为电视综艺节目最主要的生产与销售方式。在这样一种“被规定了”的环境中,许多媒体人失去了对创造性思考和劳动的兴趣,故而,原创性的文化成果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了。缺乏精神的动力,最终导致在技术层面出现了普遍化的原创力丧失:剧本是模仿的,歌曲的主题意境和旋律都是模仿的,就连作品和栏目的名字都要抄来抄去。谁也没有独家秘诀,谁也不能在艺术和技术上独冠群芳。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工业生产、产品设计,甚至城市规划和有的领导讲话稿,都变得一模一样了。⑥同样,大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下,在市场降低成本与追求高利润的刺激下,特别是由于目前法治的不够完善,造成文化生产在追求原创上的不给力。就目前国内电视业热衷引进节目模式而言,一来引进成熟的节目模式有收视保障;二来可以减少电视台研发原创节目的时间与成本,特别是对需要不断营造“现象级”节目的中国电视业来讲,引进模式能够节约成本。由于相关法律不健全,特别是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道路刚刚起步,部分电视机构心怀侥幸,将国外节目模式拷贝之后进行简单的“中国化”处理,就堂而皇之地制作播出了。近期,韩国MBC发表声明,称除中央电视台2015年第四季度制作、播出的中国版《无限挑战》外,国内多家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类似“挑战”类节目,都属于非授权制作,MBC将采取果断的法律手段。当引进、模仿、复制、盗版等非原创成本远远小于原创成本时,原创的行为就会成为个案,而原创力提升也就只能是一种幻想了。

三、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原创力提升的路径与策略

查看全文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探析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环境的影响下,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迅速。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活跃在大众视野中,依附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植根于五千年历史的土壤,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品牌优势、展现大国文化底蕴,是当前电视综艺需首要解决的问题。而优秀的、赋予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注入对于电视节目而言更是延续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品牌优势;问题对策

一、《经典咏流传》节目概况

为了响应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1],2018年2月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推出了大型文化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开播三天,全网平均收视率达1.33%,豆瓣评分高达9.3。节目以传统文化诗词为载体,以传承经典为导向,重在阐释文化内涵,传播传统文化。节目将中华古典诗词文化通过电视媒介、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重在传达诗词文化的韵味、意境,并以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展现。传唱人不仅有明星、艺术家,也有许多社会上的普通人。每个传唱人都将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诸多感悟,通过演唱的方式,将经典诗词转化为动人、优美的旋律,并用现代流行唱法来演绎中国古典诗词的新韵味。

二、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现状及功能

(一)发展现状。自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开播以来,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便不断涌现,掀起了一股“综艺文化热潮”。在此基础之上,《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故事》《传承者》等关于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更是发展迅速。此外,2016年底,《见字如面》在春节档走红,被网友称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2017年推出的《朗读者》更是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同年年底《国家宝藏》的播出再次带来一夜刷屏的惊喜[2]。2018年推出文化音乐类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是继系列口碑佳作后,又一经典力作。由此可见,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国家在文化层面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原因。文化是展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基本前提。因此,大力发展和传播优秀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重点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综艺节目也是当下展现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二)功能。1.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就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而言,达到宣传的效果是最为理想的。《经典咏流传》由中央电视台打造,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和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我们每个人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代言人,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于电视综艺节目来说并非易事。2.继承传统弘扬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新时代的不断发展,致使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时代淹没以致流失,这对国家和人民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经典咏流传》在这一点上的做法是千千万万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人的最佳典范,让优秀的文化再次点燃,也让继承的火焰生生不息。3.彰显国家文化底蕴我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谓长久,首要传承,之后才能继往开来。从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具备的主要功能来看,其不仅能够唤醒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更能够在提升个人内在上发挥重大的作用,同时也在国家形象的树立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

查看全文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分析论文

摘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体系逐步成熟和受众对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认同,中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过晚,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章通过对节目内容和受众的分析,对中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娱乐节目;平民化;泡沫意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不断变化,综艺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

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综艺节目的备受瞩目尤其表现在它的博采众长。就它的科学技术支持而言,与电视艺术一样,它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多门类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从艺术表现形式上来说,综艺节目实现了对多门艺术的综合,它汲取了各门艺术的优点,使它的表现力得达到最好效果。从受众面来说,它拥有最为广泛的受众群体,涵盖了不同的年龄、性别、群体、民族及文化层面。从电视技术方面来说,它是多种表现手法及多种构成元素的集中体现,使它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

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经历了一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联欢形式,它将歌舞、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先河,但是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却很少;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娱乐形式,以明星的参与作为卖点,主持人和观众部分互动;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为代表的益智形式,观众被请上舞台,成为了节目中的主体,与主持人进行互动,可是这类互动的条件较苛刻,在节目录制之前需要进行选拔和审核;第四个阶段则是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平民化形式,这类娱乐节目的特点是平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特别是节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现在我国的综艺节目正处于第四个阶段,即“平民娱乐时代”。这种形式的娱乐节目的口号是“平民参与、观众做主”,肯定了娱乐本身的平民性以及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的可能性。

虽然我国的综艺节目在我国的大众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巨浪推动下,它在我国一直成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它的不断发展,我们也不难发现,它已经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立意错误、格调不高、平庸媚俗、抄袭泛滥、创意不足等等。

查看全文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叙事空间探讨

“从本质上说,电视艺术主要是一种叙事艺术。”[1]电视将无序的画面和声音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组合起来再现真实或虚构的故事,并以此建构特定的社会意义。在电视叙事过程中,时间可以自由地延伸和压缩,空间可以自由地转换和放大,“电视再现的是‘现实的延长’,它能像文学那样无限扩大叙事空间,自由运用时间,细腻地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把故事情节叙述为一个整体。”[2]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业界竞争压力的激增和节目受众观看习惯的改变,创新叙事模式,转变叙事视角、寻找新的叙事焦点已成为提高电视节目叙事能力的必然选择。其中,扩展叙事空间是电视节目叙事进阶的重要路径,尤其是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而言。“无视空间向度紧迫性的任何当代叙事,都是不完整的,其结果就是导致对一个故事的性质的过分简单化。”[3]对于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而言,在构成其叙事文本的诸多元素中,故事和人物无疑是居于核心的位置,但故事的产生和人物的活动总是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进行的,离开具体的符号空间,单靠叙述者的阐释和节目观众的想象是无法让节目受众进入“沉浸式”观看状态的。换言之,叙事空间是联结节目观众记忆和想象的核心载体,叙事空间的拓展是提升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品质、提升节目受众观看体验的重要元素,在新时代语境中,面对节目受众观看模式的改变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叙事空间的多重建构已成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叙事进阶的重要路径。

一、物理空间的拓展

演播厅叙事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惯用的叙事选择,其基本模式是通过主持人的话语牵引,辅之以音乐、画面等手段,让观众进入预设的故事情景或人物活动中,并在节目受众产生共鸣、震撼、感悟等心理体验的过程中完成文化传播以及节目售卖的目的。然而,随着节目创作环境的变迁以及观众观看需求的不断提升,单一的演播厅叙事空间已不能满足节目受众的观看体验需求,多重叙事空间的建构已成为必然选择,其中,物理空间的拓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它可以提升节目叙事的表达意境,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立体的观影体验。以《上新了•故宫》为例,在节目叙事过程中,嘉宾邓伦和周一围并不是在演播厅推进节目进程,而是带着文创任务对故宫进行实景探索,节目的叙事空间由演播厅变为故宫现场,节目的文化表达变得更加真实和立体,而节目受众则获得了“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对故宫历史文化的感知也更加有深度。再如《国家宝藏》《朗读者》等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同样都通过物理空间的拓展来提升节目的叙事能力和节目受众的观影体验。《国家宝藏》在演播厅叙事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宝守护人在各大博物馆寻找国宝文物的实景画面,以此来丰富国宝文物历史背景的物理表达;《朗读者》在朗读现场之外又增加了嘉宾访谈的第二现场,以此来丰富节目的空间层次,并在强化人物故事私密、真实的同时提升节目受众对人物故事的认可,进而提升对节目预设价值的认同。

二、心理空间的带入

心理空间的带入可以有效地建构叙述者、叙事内容和接收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叙事效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叙事需要具体物理空间的承载,更需要心理空间的渲染,即通过故事、音乐、字幕、特定镜头等话语符号将节目受众带入预设的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心理空间和心理状态中,进而促成节目受众在完成心理共识的观影体验过程中实现意义的建构。对于身处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时代的节目受众而言,其内心的情感反应机制是基本保持不变的,其情感反应取向通常是可以预知的,由此,通过情感空间的建构来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预期传播效果的达成便自然而成。具体而言,通过心理空间的有效建构,可以最大限度地构建节目与受众在心理层面的联结和共识,进而随着情感共鸣、心灵震撼以及消遣娱乐等心理体验实践的完成,深度构建节目内容与节目受众之间心理层面的强联系,提升节目黏性,并最终达成节目预期的传播效果。情感空间的叙事功能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共鸣:即通过感人的故事引起节目受众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升节目受众对故事所承载的精神价值的认同。如《朗读者》在访谈过程中,以朗读嘉宾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为依托,在节目受众产生情感共鸣的心理状态中,进一步通过经典美文的朗读完成节目预设主题价值的引导和传播,如《国家宝藏》中关于国宝文物今生故事介绍,《见字如面》中不同信件背后故事的挖掘等都是基于这种叙事功能机制。第二,心灵震撼:即通过极具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传承价值的作品来突破节目受众的认知界限,进而引发节目受众内心的巨大震动。比较有代表性的节目是《国家宝藏》。作为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节目组从全国各大博物馆(院)精心挑选了27件藏品,涉及书画、乐器、青铜器等,大多历史久远,文化价值极高,它们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辉煌历史,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延续,它们代表了所在特定历史时期世界最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能够给节目受众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如在文物《千里江山图》的展示过程中,其颜料的提炼过程、绘画的上色技巧以及历经千年依旧光彩如新的画面质感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节目受众以往对于绘画知识的认知,给节目受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第三,消遣娱乐:即通过“游戏型”的节目形式或在节目内容叙事中添加一些娱乐性元素来提升节目的趣味性,增强节目受众黏性,以满足节目受众娱乐消遣的心理需求,进而辅助推进节目所承载的文化的传播。在《上新了•故宫》的节目叙事中,两名自带流量的偶像级明星以新品开发员的身份带领节目观众畅游故宫、开发文创新品的过程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娱乐性,而御猫“鲁班”的穿插解读和应景的牢骚、嘉宾心理状态的幽默解读以及趣味动漫画面的呈现等都极大地增强了节目内容的娱乐性。节目受众在满足自身消遣娱乐心理的过程中,共时完成了对节目承载的文化的接受。第四,认知感悟:即通过不同时代语境、不同地域的感人故事来解读人类共有的一些情感经验和共同关注的认知概念,并通过专家的解读,促成节目受众对这些经验和概念产生心灵的感悟,进而提升节目受众对特定主题的认知。在《见字如面》节目中,信件背后是鲜为人知的人物情感和故事,节目组通过信件背景的深度挖掘,结合几位专家的系统解读,使节目受众可以理性透视信件承载的情感和价值,从而获得自身精神层面的升华。

三、记忆空间的联结

查看全文

电视综艺节目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娱乐节目;平民化;泡沫意识

【论文摘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体系逐步成熟和受众对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认同,中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过晚,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章通过对节目内容和受众的分析,对中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不断变化,综艺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

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综艺节目的备受瞩目尤其表现在它的博采众长。就它的科学技术支持而言,与电视艺术一样,它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多门类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从艺术表现形式上来说,综艺节目实现了对多门艺术的综合,它汲取了各门艺术的优点,使它的表现力得达到最好效果。从受众面来说,它拥有最为广泛的受众群体,涵盖了不同的年龄、性别、群体、民族及文化层面。从电视技术方面来说,它是多种表现手法及多种构成元素的集中体现,使它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

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经历了一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联欢形式,它将歌舞、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先河,但是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却很少;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娱乐形式,以明星的参与作为卖点,主持人和观众部分互动;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为代表的益智形式,观众被请上舞台,成为了节目中的主体,与主持人进行互动,可是这类互动的条件较苛刻,在节目录制之前需要进行选拔和审核;第四个阶段则是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平民化形式,这类娱乐节目的特点是平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特别是节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现在我国的综艺节目正处于第四个阶段,即“平民娱乐时代”。这种形式的娱乐节目的口号是“平民参与、观众做主”,肯定了娱乐本身的平民性以及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的可能性。

虽然我国的综艺节目在我国的大众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巨浪推动下,它在我国一直成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它的不断发展,我们也不难发现,它已经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立意错误、格调不高、平庸媚俗、抄袭泛滥、创意不足等等。

查看全文

电视综艺节目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娱乐节目;平民化;泡沫意识

【论文摘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体系逐步成熟和受众对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认同,中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过晚,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章通过对节目内容和受众的分析,对中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不断变化,综艺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

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综艺节目的备受瞩目尤其表现在它的博采众长。就它的科学技术支持而言,与电视艺术一样,它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多门类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从艺术表现形式上来说,综艺节目实现了对多门艺术的综合,它汲取了各门艺术的优点,使它的表现力得达到最好效果。从受众面来说,它拥有最为广泛的受众群体,涵盖了不同的年龄、性别、群体、民族及文化层面。从电视技术方面来说,它是多种表现手法及多种构成元素的集中体现,使它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

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经历了一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联欢形式,它将歌舞、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先河,但是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却很少;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娱乐形式,以明星的参与作为卖点,主持人和观众部分互动;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为代表的益智形式,观众被请上舞台,成为了节目中的主体,与主持人进行互动,可是这类互动的条件较苛刻,在节目录制之前需要进行选拔和审核;第四个阶段则是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平民化形式,这类娱乐节目的特点是平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特别是节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现在我国的综艺节目正处于第四个阶段,即“平民娱乐时代”。这种形式的娱乐节目的口号是“平民参与、观众做主”,肯定了娱乐本身的平民性以及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的可能性。

虽然我国的综艺节目在我国的大众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巨浪推动下,它在我国一直成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它的不断发展,我们也不难发现,它已经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立意错误、格调不高、平庸媚俗、抄袭泛滥、创意不足等等。

查看全文

电视综艺节目导演团队建设论文

摘要:一期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不仅需要演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共同努力,还离不开幕后导演团队的辛勤付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导演团队不断进行建设和完善,并表现出导播地位举足轻重、团队重技术指导及专业化趋势明显的现状。为了打造高质量高水准的电视综艺节目,整合和建设电视综艺节目团队,应加强导演团队的思想文化建设、专业化建设以及树立导演团队品牌意识,以此促使电视综艺节目导演团队更加专业化。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导演团队

近些年以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和突破。而各大电视台为了提高综艺节目的播放量和收视率,也是运用各种方法形式打造和优化综艺节目,以此满足观众的情感及心理诉求。但是由于观众的鉴赏要求越来越高,而一档优秀的综艺节目往往由导演团队共同制作,因此为了提高综艺节目质量、打造新颖综艺节目,必须对导演团队进行整合和建设。

一、电视综艺节目导演团队内涵

从本质而言,电视综艺节目导演团队是由一批具备高水平导演能力组建的人员集合,他们有着各自的分工和任务,却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电视综艺节目。电视综艺节目是一门美妙而有特殊的艺术形式,呈现出娱乐性、多元性以及深度性的特点,其艺术形式包括文化、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近些年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视觉盛宴和情感升华。但是一档综艺节目仅有导演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许多优秀的综艺节目背后都有由着不同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电视综艺节目导演团队。从本质上理解,电视综艺节目导演团队是由一批具有不同专业能力组成的导演人员集合,他们分别有着各自的职能和分工,其中包括导播、编剧、后期制作等。虽然他们在电视综艺节目制作过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有着相同的目的,即制作出高水平高水准的电视综艺节目。

二、电视综艺节目导演团队现状

查看全文

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价值观表达逻辑

摘要:近年来,话题度与公众参与度最大、最广的电视节目当属以央视为首的几大卫视推出的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它们不仅成为人民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消遣与谈资,更重要的是,与以往的电视综艺节目不同,这些节目主动承担起“开启民智民德”的社会责任,寻求以新颖、生动的视听表达来“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文章分析其与以往电视文化娱乐类综艺节目的不同以及独特的创新点,并试着去研究其价值观传递路径过程中的运行机制及表达逻辑。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节目;价值观传递;运行机制;社会责任

自2017年以来,文化类综艺电视节目异军突起,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社教类综艺节目。它们不仅在与传统歌舞选秀类综艺节目的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润物细无声式的价值观引导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一股“文化清流”。而此类节目都有着鲜明的共同点,即节目内容与环节设计制作精良,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破传统灌输模式,提供了舒适、愉悦的视听感官体验,吸引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注意力与兴趣,形成了全民互动的热潮。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与电脑的普及,各种面向不同受众的网络综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观看更为自由、内容更为多样、模式更为多元的网络综艺节目。而这些网络综艺节目大多数本着“娱乐至上”的心态以吸引眼球、博取关注和吸引流量为目的,质量良莠不齐,没有起到积极的文化传播作用。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现代社会的迅猛变化造成了社会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的混乱,大众传媒应成为人们的引路人,教导人们正确看待社会新近形成的各种意识形态。在这个大环境下,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为了确保自身对观众的吸引力,也在力图寻求变革,即通过优化设计、突出社会价值观引导作用,加强节目综合表现力,继而为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长效发展创设有利的辅助要件。[1]当今社会,人们工作及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停下来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极易在这种“钟摆式”的生活中迷失自我。而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满足了观众对于追求更高文化水平、更多文化知识的精神诉求,使得观众在参与文化知识的角逐与对抗中抛却空虚和麻木。[2]本文比较具有典型代表价值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研究它们的节目运行机制,并分析其关于价值观传递的表达逻辑。

反向创新思维,在“表面娱乐时代”做“深层次文化综艺”

电视节目的播出与受众的接受能力紧密联系,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播出与受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氛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3]新时代以来,国内的电视综艺节目数量及种类不断增多,但部分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着依靠引进、刻意模仿、缺乏创新等问题,节目的环节与内容形式都缺少“中国精神”“中国风貌”的时代表达与传递。有部分媒体人开始反思,认为当前电视台应当致力于制作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展现民族风貌、传递正确文化价值观的综艺节目,而不是一味随波逐流,屈服于大众市场娱乐需求。同时,观众也在过度的娱乐浸染下产生了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观看需求,《中国青年报》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89.3%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存在“文化缺失”的现象,61.0%的受访者希望能够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制作更多类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4]在如此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承载着传递新时代主流价值观的使命应运而生,而这正是电视综艺节目理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当为娱乐而娱乐的综艺节目充斥荧屏,一颗颗曾经平静的心不再平静,但即便如此,泛娱乐化汹涌的波涛下仍潜藏着人们对于文化知识的渴望,希望匆忙的脚步能等一等滞后的灵魂。[5]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一种兼顾娱乐性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其首要使命是传播文化,它不仅能够满足在当下快节奏社会中的观众观看节目时的娱乐性、放松性需求,同时还填补了当下人们心灵与精神上的价值缺失。央视出品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逆娱乐社会思潮的反向创新,把握了当下年轻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消费需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通过诗词知识比拼及赏析的形式,让观众感受诗词魅力,提升欣赏品位,提高文化内涵。《中国诗词大会》没有天花乱坠的节目噱头与包装,也没有赚取眼球与流量的当红流量明星,参赛选手都是各行各业的平凡人,通过选拔进入节目。就是这样一个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又“接地气”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第一期播出就取得了该时段收视率全国第一的成绩。之后,央视相继推出的《见字如面》《朗读者》,虽各自呈现的具体内容不同、传播的文化方向不同,但它们的共性显而易见———守住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底线,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人们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快节奏与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做传递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慢”综艺与“深层次文化”综艺。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曾这样评价:“这些节目都是慢下来、静下来,读信、背诗、朗读、访谈,用稀缺而有价值的内容来做电视。”[6]

走“真挚”路线,以感性为载体进行文化价值观念传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