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9 04:23: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视经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视经济专题片探讨论文
电视经济专题片是对客观物质现实的真实纪录,同时,又是对客观物质现实的艺术表现,它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经济活动中剥离出那些有关注价值的人和行为,让我们更真切、鲜活地认识这个世界。
电视经济专题片是表现的,更重要的一点它又时时受到真实性原则的制约,可以这样说,电视经济专题片比起其它类型的电视节目,受真实性和艺术性双重制约的程度更为突出。正是基于这一点,才形成了电视经济专题片的独特表现形式,也造就了一批独具才华的电视经济节目的编导,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电视经济专题片的发展开拓出了一片崭新的空间。当我们在观看有价值的电视经济节目时,除了感受到社会的经济活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嬗变的同时,又能从中获取到这一类型节目所带给我们的独特的审美感受,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编导在尊重客观物质现实的同时,又把握住了在创作中的艺术性原则,通过点点滴滴的诸多元素,生发出独特的整体性审美经验和感受,在这里,枯燥的数字、简单的人物、平淡的事件在编导的创作魔方中都具有了别致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在电视经济节目实用、客观的基础和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强化艺术的表意功能,使其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当观众在观看和欣赏本质上具有美的事物时,其想象、情感、认识等各种心理能力便被激发而活跃起来,开始了不同的心理体验的过程:或悲哀、或喜悦、或愤怒、或警觉、或者是感到崇高,或觉得渺小等等,然而最终都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悦输,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你所传递的信息和你在经济节目中所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恩格斯曾这样描述好的作品给劳动者带来的审美享受:“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侯,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硗瘠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①那作为电视经济专题片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审美价值,给观众带来这样的审美享受。
一、创造意识
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电视经济节目这种形态,它所观照的是整个人类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那么作为一名电视经济节目的编导在用思维着的头脑掌握世界的时侯,就不能非此即彼或以偏概全,而是有所关联和适度地运用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这也就决定了电视经济节目本身所固有的审美特征。
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可以理解为人们用心灵去观照世界的方式。
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艺术生产的方式,当我们面临一种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并用艺术的掌握方式去观照它时,会惊奇地发现,我们已不仅仅把艺术的方式当作一种意识形态来认识,同时也把艺术的方式当作一种生产形态来看待,因为“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艺术,必须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和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②由此可见,当我们用艺术的方式去把握经济社会中的一个客观现实时,创造性的劳动已经开始了。从主体上看,编导者的创造冲动和创造意识,是掌握这一客观现实的原动力之一。从客体上看,客观现实,为艺术掌握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提供基本的原型。从主、客观关系方面来看,把主体的创造意识和审美经验“物化”于作品之中,在“物化”的过程中,随着客体内涵的不断显露和主体对客体的层层深入,又会反过来刺激主体的创造性,以最佳的艺术性原则,使作品表露出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编导者都应将创造意识视为自觉的追求,没有了创造意识,也就失去了把握经济现象的原动力,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创造意识的生成可以使创作者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气质、语汇和情感符号“物化”于作品之中,同时也将创作者自己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物化”于作品之中,它可以使作品产生一种不可重复性和独创性,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电视经济专题片的审美价值。
电视经济信息节目传播研究论文
信息时代社会分工细化和人类思维缜密对信息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分类更加科学,信息传播速度更加迅捷,信息传播手段更加多样,信息传播量更大。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量的概念既指社会需求的总量膨胀,同时亦指一定的单位时间内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
信息类节目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适应市场细化,信息传播高速化,观众接受信息系统化的需求应运产生的。&127;1995年6月19日济南电视台一套节目推出电视经济信息专栏《市场纵横》,1995年11月2日,济南电视台二套节目推出《商业七色光》。&127;尽管两个电视专栏是广告创收栏目,但与传统“硬”广告的区别十分明显,而且受到了客户、观众的认可。目前,两个专栏已“升级”为《市场特快》和《购物乐园》,信息更加系统,并切合了大众传播和观众接受信息的实际,研究此类节目传播过程和受众接受的过程、特点,可为电视信息类节目的分类整合,进一步提高传播效率,服务于信息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电视经济信息的内涵与特征:
据记载,南北朝时期,有个叫刘宝的商人在州郡都会群造住宅,养十匹快马,专门往各地传送商情,消息十分灵通。这可以说是最早形式的人际传播的经济信息。正因为刘宝从事的经济信息传播活动为各地客商所欢迎,使他成了“宅宇逾制楼观出云,车马服饰,拟于王者”的头号大富翁。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经济信息的利用程度也不同。只有人类进入商品经济时期才会自觉地利用经济信息。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凡是报道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信息都是经济信息;从经济部门、生产部门的角度讲,那些反映工业、农业、交通、商业、财政、金融等各种经济活动的信息都可称为经济信息;从宏观角度讲,凡是报道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人民日常经济生活的信息就是经济信息。概而言之,经济信息广义是指财经、供求类信息,它反映国际国内市场动态,具有投资决策、指导性、参考性。狭义专指经济行情,而电视经济信息节目报道的是广义的经济信息。
电视经济述评创作分析论文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电视经济宣传与时俱进,以变应变,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一种雏形初成的电视品种--经济述评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从业者的青睐。它凭借着多种电视语言--生动的屏幕形象、记者的现场评说、字幕图表、主持人归纳来阐述经济事实的来龙去脉,展示论据,表明舆论态度。这是一种集经济新闻报道和评论为一体的电视评论形式。
与报纸的言论不同,电视述评的优长是在据事论理上不再象议论文那样通过文字媒介用“三段式”或叙述+议论的手法立论分析,而是调动电视语言和蒙太奇结构,立体地、形象化地举事说理。在电视述评里,“述”不仅仅是叙述事情的过程和原委,还有展现事件本真、调动受众感官参与,暗含情感色彩的功用;“评”也不单单是以文字的形式用事实的理论的材料归纳或演绎,而是既可以直奔主题而去也可以启发点拔观众自己得出结论。然而,一种初具形态的电视节目样式在走向成熟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传播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对目前的电视经济述评只满足于以具象的趣味性迎合观众,“访多谈少”、“重述轻评”的现象提出了批评,有人甚至认为其“理性传播”的本性正在渐渐迷失。如此种种促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电视经济述评究竟应该怎样加强报道力度来为理性思维服务?“理性”的光辉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并最大限度地被受众所接受?“具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如何处理?用丰富的电视语言讲述重要经济政策问题,阐明经济事实的意义,并且拍出情和味来,是电视经济述评节目走向成熟所迈出的有序的一步。
JNTV经济部近年来有意识在经济述评方面加大了创作力度,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两本管理的启示》获全国优秀电视经济节目评论类一等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再就业冲击旧观念》、《孪生兄弟缘何两种命运》、《更新择业观、培养新技能》在山东电视奖评选中夺得三个评论类节目一等奖。认真深入研究电视经济述评的写作特点和规律,使这一品种更好地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促使电视经济述评能够迅速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喜爱和参与,是我们电视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应当重视的课题。本文将结合经济述评的创作体会,就电视经济述评创作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电视经济述评的“述”、“议”重点。
先谈一谈新闻述评写作的几个重点。新闻述评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作体裁,即材料和观点的结合,现象和本质的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它围绕新闻事实,评述事件的意义和是非曲直。它采用夹叙夹议手法,既可以综合述评,又可一事一议,用来反映国内外重大的经济事件。它在报道经济新闻的同时,揭示经济新闻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实现纪实与升华的交融,以引导舆论。在写法上,经济述评可以先提出一个观点,然后从几个侧面加以分析印证;也可以先交待各种矛盾,然后层层剖析,最后得出结论。经济生活瞬息万变,当事件初起或发生转折的时刻,评述者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地对一些经济事件加以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指明方向。
新闻述评克服了以往新闻作品就事论事,就理说理的浅薄和空泛,通过“述”和“评”的有机结合,达到了强化评论的客观性和强化报道的理性思辩的双重效果。因此,新闻述评的特性在于理附于事,事附于理,举事说理,相得益彰。
电视经济深度报道探究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观众对经济报道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已不满足对经济现象或经济过程的浅层次了解,他们不仅需要了解经济生活中简单的“发生了什么”,他们还要知道“怎样发生”和“为什么发生”、“将要怎样”。从新闻要素5个W来讲,就是要强化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
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争议颇多,我个人认为电视深度报道在内容上要有深度,即:情节、细节、过程要深入细致;分析上要有深度,即:必须有几个逻辑层次,逐层剖析出事实真相和内在本质。国外学者公认深度报道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直截了当地说经济深度报道就是让电视观众看了“起劲”、“解渴”、“过瘾”的经济节目。以下是我对经济深度报道的几点认识,以求共勉。
关于经济深度报道的背景资料运用
一件好的经济深度报道除了找准选题,找好报道角度之外,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报道主体背景资料(包括文字、录像、录音、照片等)的搜集和处理。每一条电视新闻不一定都要运用背景资料,而每一个深度报道节目却不能没有新闻背景。背景资料在经济深度报道中始终起着基础的保障作用。实践证明,经济深度报道的选题总是集中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群众疑虑的“难点问题”,一个重要的选题途径便是从大量的,方方面面的背景资料中分析选择。背景资料在电视采访过程中具有了解报道对象,有的放矢的作用,使采访做到胸有成竹。同时,背景资料在增强电视报道情节性方面具有真实感人,展示情理;在情节的序幕、发展、高潮和结局中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济南台大型系列片《′98聚焦3·15——夜过三峡》一片中,运用大量游客在游三峡期间拍摄的资料镜头,真实地记录了游客与旅行团之间交涉场景及事件发生时的同期声,这些背景资料在整个节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奖作品《起死回生的故事》中,有一段记录二年前重汽集团与济南客车厂签订兼并协议的背景资料,虽然这段带同期录音(掌声和谈话声)的资料镜头只有短短的三十秒,但它在整个节目中所起的作用却是编导用多少文字描述都替代不了的。
任何一个从事经济深度报道的同行都会发现一个难题,这就是节目所要表现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已有结果或正在产生结果的“昨日新闻”,对此,文字易表述,画面和声音却难以真实地反映,当事人的同期声虽然可以重述历史,但这种重提往事的同期声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和不足,因此新闻资料运用恰当可以使节目更真实、真传神、更有可视性。但从时间上来看,今天即是昨天的延续,也是昨天的累积。据此摄像机可以摄录昨天在今天留下的痕迹,以此来表现背景和主题。获奖作品《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其中在表现两家制药厂因对科技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导致两家企业的市场命运发生了巨变,以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抽象主题时,编导巧妙地用现在进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一内容,齐鲁制药厂节衣缩食,增加对新药开发研制的投入,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而一墙之隔的济南制药厂却悄无生息,使大量科技人员流失,课题流产,实验室大门紧闭,设备破损严重。随着摄像机镜头的运动,人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编导的意图,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践表明,用现在进行时的拍摄手法,运用蒙太奇的剪接手段,在真实的场景内,可以表现经济深度报道节目中所需要的历史背景。
关于经济深度报道的采访形式
电视经济深度管理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观众对经济报道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已不满足对经济现象或经济过程的浅层次了解,他们不仅需要了解经济生活中简单的“发生了什么”,他们还要知道“怎样发生”和“为什么发生”、“将要怎样”。从新闻要素5个W来讲,就是要强化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
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争议颇多,我个人认为电视深度报道在内容上要有深度,即:情节、细节、过程要深入细致;分析上要有深度,即:必须有几个逻辑层次,逐层剖析出事实真相和内在本质。国外学者公认深度报道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直截了当地说经济深度报道就是让电视观众看了“起劲”、“解渴”、“过瘾”的经济节目。以下是我对经济深度报道的几点认识,以求共勉。
关于经济深度报道的背景资料运用
一件好的经济深度报道除了找准选题,找好报道角度之外,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报道主体背景资料(包括文字、录像、录音、照片等)的搜集和处理。每一条电视新闻不一定都要运用背景资料,而每一个深度报道节目却不能没有新闻背景。背景资料在经济深度报道中始终起着基础的保障作用。实践证明,经济深度报道的选题总是集中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群众疑虑的“难点问题”,一个重要的选题途径便是从大量的,方方面面的背景资料中分析选择。背景资料在电视采访过程中具有了解报道对象,有的放矢的作用,使采访做到胸有成竹。同时,背景资料在增强电视报道情节性方面具有真实感人,展示情理;在情节的序幕、发展、高潮和结局中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济南台大型系列片《′98聚焦3·15——夜过三峡》一片中,运用大量游客在游三峡期间拍摄的资料镜头,真实地记录了游客与旅行团之间交涉场景及事件发生时的同期声,这些背景资料在整个节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奖作品《起死回生的故事》中,有一段记录二年前重汽集团与济南客车厂签订兼并协议的背景资料,虽然这段带同期录音(掌声和谈话声)的资料镜头只有短短的三十秒,但它在整个节目中所起的作用却是编导用多少文字描述都替代不了的。
任何一个从事经济深度报道的同行都会发现一个难题,这就是节目所要表现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已有结果或正在产生结果的“昨日新闻”,对此,文字易表述,画面和声音却难以真实地反映,当事人的同期声虽然可以重述历史,但这种重提往事的同期声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和不足,因此新闻资料运用恰当可以使节目更真实、真传神、更有可视性。但从时间上来看,今天即是昨天的延续,也是昨天的累积。据此摄像机可以摄录昨天在今天留下的痕迹,以此来表现背景和主题。获奖作品《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其中在表现两家制药厂因对科技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导致两家企业的市场命运发生了巨变,以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抽象主题时,编导巧妙地用现在进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一内容,齐鲁制药厂节衣缩食,增加对新药开发研制的投入,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而一墙之隔的济南制药厂却悄无生息,使大量科技人员流失,课题流产,实验室大门紧闭,设备破损严重。随着摄像机镜头的运动,人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编导的意图,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践表明,用现在进行时的拍摄手法,运用蒙太奇的剪接手段,在真实的场景内,可以表现经济深度报道节目中所需要的历史背景。
关于经济深度报道的采访形式
电视新闻经济报道走转改策略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近来中央在新闻宣传战线的一项重大举措,广大新闻工作者闻风而动,上高原、下矿井、走边疆、进深山,一大批生动鲜活的新闻,洋溢着泥土的芬芳,裹挟着海岛的风雨,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电视的荧屏里、广播的电波中。各级党委政府对这一活动高度重视,一大批在基层长期得不到重视而又关系到群众实际生活的问题,因为记者的报道而得到了妥善解决。广大读者和观众对“走转改”活动真心拥护、击节称赞。我们有理由相信,“走转改”决不是一项短期的活动,而是我们党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指导性方针,对新闻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闻领域的各条战线,都在以“走转改”为指针来指导工作,传播理论的研究人员更要紧跟时代步伐,从理论上深入研究“走转改”如何在各类媒体的各种栏目、体裁中的应用问题。本文将着重探讨在电视经济中报道如何加强“走转改”。
一、加强和改进电视新闻中经济报道符合“走转改”的精神实质
“走转改”要求新闻媒体以更扎实的作风,更加注重深入基层,用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和精神食粮,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我国正处于人均GDP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从国际上的普遍规律来看,一些国家在这一阶段遭遇了“中等收入陷阱”,在社会转型中经济利益的调整引发了社会的不稳定,反过来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国家陷入了长期的社会的动荡和发展停滞。当前,我国仍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内,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凸现,在这种宏观背景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解决许多深层次矛盾,这涉及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主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既为群众所关注,又为政府所重视。这要求新闻媒体能够见微知著,洞若观火,释疑解惑。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又与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息息相关,所以,无论是从电视媒体职责还是从受众需要角度,都需要按照“走转改”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济新闻报道。其重点是加强经济报道的比重,改进经济报道总体来说枯燥乏味的现状。据统计,到2010年底,我国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62%,虽然互联网等新媒体发展迅速,但是电视从家庭普及率、人均收看时间来看,仍是无可辩驳的第一媒体,是党和政府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主阵地。而当前电视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的时政、财经类栏目比例明显比较偏低,电视剧、综艺娱乐、婚恋交友等节目比例过高,“泛娱乐化”倾向比较严重。可以说,加强和改进财经报道,也是关注现实生活,抑制过度娱乐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当前地方电视台的经济类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单一,一些栏目的文风存在偏差,亟待用“走转改”的措施加以改进
从全国各级电视台的频道栏目设置情况来看,除中央电视台设置了专门的财经频道以外,各卫视经济类栏目比较少,一些不上星的系列频道虽有冠以财经之名的,但实际上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仍以播出电视剧和其他娱乐节目为主,仅辅以少量的股市信息、电视购物等节目。就在这为数不多的经济新闻和经济专题栏目的内容和表现形势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经济类新闻流于一般性工作报道,内容枯燥。在一些省级卫视地方新闻联播中,经济类新闻还是占一定比重的。一些记者也做到了尽量深入基层,采播了不少来自一线的新闻。但由于经济新闻所报道的事物本身,往往就不像社会新闻、文体新闻那样鲜活灵动,记者如果“改文风”的主动意识不强或新闻业务水准不高,则镜头画面和口播稿件就往往容易流于单调枯燥。当前在经济新闻中还仍然普遍地有把“经济报道”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工作报道”的倾向。具体表现为,许多经济新闻,或罗列数字,或只满足于对“一厂一店”一般性“经验”报道,观察视角也往往是企业视角而非受众视角。而这些一般性工作报道与群众生活关联性差,受众对此的关注度当然也就很低。这都是亟待需要在“走转改”活动中大力加以改进的。
电视与短信经济效益综述
最近有朋友开玩笑的和我说:“你们电视台就是短信台,中央电视台就是中央短信台。”仔细想想不无道理。从时下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看,无论是高雅严肃的新闻、评论、访谈类节目,还是轻松活泼,以娱乐为主的益智类、游戏类节目,甚至少儿类的社教、科普节目,只要设置观众参与环节,就会有短信投票、短信竞猜、短信发表看法、短信抽奖等等分门别类的短信平台的存在。近年来,手机短信爆炸式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同时也给作为传统媒介之一的电视媒体带来了一次革新的契机。
1电视节目纷纷与短信“联姻”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超过8.89亿,单单2011年一年,中国的手机短信发送量就接近7万亿条。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行业当然不甘心在这一新的传播领域无所作为。2007年开始,以中央电视台为首,各省市级电视台几乎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多个频道,多档节目中开通了短信平台,于是电视节目与短信“联姻”,成为时下大众传媒中极其普遍的现象。具体来看,电视与短信的结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以短信为依托开办电视节目
这可以说是电视与短信“联姻”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即电视节日本身就是依托观众发送的手机短信来进行的。在节目中,通常会设置价值不菲的奖金或奖品,刺激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如吉林市电视台生活频道的《茉茉才智乐翻天》,就是一个基于短信互动的直播类益智节目。节目从开始到结束.主持人、答题选手和游戏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一系列的知识问答展开.而观众想要参与进来,就必须发送短信。
1.2电视节目中的短信互动
电视经济新闻报道实践
经济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先天具有更容易抓住观众眼球、更容易获得收视率的特点,应该成为媒体参与竞争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主流媒体中的党报党刊、各地电视台的经济新闻报道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笔者拟从新闻规律与经济新闻报道的规律相结合的角度,对经济新闻相关问题进行粗浅的论述,以就教于方家,并希望引起媒体管理者的关注。
一、拓宽视野,用新闻的眼光采写和编发新闻,加大主流媒体经济报道的分量和比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工作重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无疑问,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也必须把新闻宣传的中心和重点转移到经济报道上来,利用各自的优势,及时、广泛、全方位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说主要媒体的经济宣传报道不够,除了编排不够突出外,主要是分量不足,比例太小,报道面不宽。报道的重点仍然是停留在党政领导视察企业,使之变相地成为“企业形象展示”。这种浮光掠影式的报道应该改变。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与社会的每一个方面都紧密相连。生产、流通、金融、科教以及消费等每个领域无不包含着经济二字,而社会上的各种活动都要集中到这个大舞台上来。因此,经济新闻报道首先要依照经济规律去拓宽视野,用发展的眼光和市场经济的理念去拓宽经济新闻报道的领域和渠道,把经济报道的对象和范畴扩大到生产、流通、金融、科技、教育、卫生和社区服务行业等各个领域,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力度,提高经济新闻的含金量与信息量,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捕捉新闻事实,采写受众喜听爱看的好新闻。其次是要增加经济报道的比重。报纸、广播、电视分别要有固定的版面、栏目或时段,用于刊发经济类新闻,利用多种报道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对经济报道的需求。以江苏为例,江苏卫视的高收视率主要是依靠《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打的是情感牌。作为GDP全国第二、工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的省份,在当地的主流电视媒体中经济报道比重还远远不够。笔者以为,省级卫视完全可以从经济报道的角度开辟新的竞争阵地,同时也丰富了荧屏。
二、经济新闻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报道
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编辑记者也存在弱项,对经济的研究不够,深入市场不够,即使下去采访也没有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常常是根据领导的意图或某一方面的工作需要了解一些情况,这样组织、采写出来的经济报道往往就形成了一种时间、数字加效果的报道,纯属一种公式化模式,一种例行公事的应付性行为,既没有以大量的生动事实去分析、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也没有潜心地去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当然也就达不到舆论的引导效果。我们分析当前经济新闻报道的不足及弊端的成因,目的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进一步明确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所在。经济新闻既要遵循经济规律,也要遵循新闻规律,两者之间的综合,主要在于报道组织者的思维综合。金融危机肆虐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与江苏卫视的《江苏新时空》联合推出过一个系列报道《东部机遇》,分别从“品牌立足开拓国际市场”、“走出国门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抓住刚性需求传统产业夹缝生存”、“研发专利产品避开大路货竞争”等角度报道了东部江苏、浙江的一些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势成长的故事,在全球经济一片肃杀中给人启迪和希望。这组报道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进行报道,即从市场经济初期卖方条件下向如今买方条件转变时,竞争取胜的手段也上升到品牌、国际化、科技创新等更高层次,并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点评,所以就具有说服力、可信度。不熟悉经济的记者在进行动态事件报道时很容易就事论事,而熟悉宏观经济,密切关注经济发展的记者就会从一个动态事件上看到整体,预见趋势。当成熟的记者不止一次参加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报道活动时,第一反应就会找到全国或全省或某地区的这些数据,找出里面的规律,也许从一篇《从“引资”到“引智”,外资企业研发中心加速落户》的经济新闻就会立即出手,而不是单独报道一厂一事;如果是没有长期浸泡在经济一线的记者,突然要写一篇宏观经济分析的文章,往往显得生硬,只有躯干而无血肉,不像熟悉情况的记者那样驾轻就熟,由具体到整体,由点及面一气呵成。这就要求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必须沉下心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和思维能力,并在实践中成长。
三、记者要有敏锐的新闻意识,熟悉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深入生产一线掌握一手材料
论电视经济深度报道的“点”与“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观众对经济报道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已不满足对经济现象或经济过程的浅层次了解,他们不仅需要了解经济生活中简单的“发生了什么”,他们还要知道“怎样发生”和“为什么发生”、“将要怎样”。从新闻要素5个W来讲,就是要强化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
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争议颇多,我个人认为电视深度报道在内容上要有深度,即:情节、细节、过程要深入细致;分析上要有深度,即:必须有几个逻辑层次,逐层剖析出事实真相和内在本质。国外学者公认深度报道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直截了当地说经济深度报道就是让电视观众看了“起劲”、“解渴”、“过瘾”的经济节目。以下是我对经济深度报道的几点认识,以求共勉。
关于经济深度报道的背景资料运用
一件好的经济深度报道除了找准选题,找好报道角度之外,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报道主体背景资料(包括文字、录像、录音、照片等)的搜集和处理。每一条电视新闻不一定都要运用背景资料,而每一个深度报道节目却不能没有新闻背景。背景资料在经济深度报道中始终起着基础的保障作用。实践证明,经济深度报道的选题总是集中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群众疑虑的“难点问题”,一个重要的选题途径便是从大量的,方方面面的背景资料中分析选择。背景资料在电视采访过程中具有了解报道对象,有的放矢的作用,使采访做到胸有成竹。同时,背景资料在增强电视报道情节性方面具有真实感人,展示情理;在情节的序幕、发展、高潮和结局中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济南台大型系列片《′98聚焦3·15——夜过三峡》一片中,运用大量游客在游三峡期间拍摄的资料镜头,真实地记录了游客与旅行团之间交涉场景及事件发生时的同期声,这些背景资料在整个节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奖作品《起死回生的故事》中,有一段记录二年前重汽集团与济南客车厂签订兼并协议的背景资料,虽然这段带同期录音(掌声和谈话声)的资料镜头只有短短的三十秒,但它在整个节目中所起的作用却是编导用多少文字描述都替代不了的。
任何一个从事经济深度报道的同行都会发现一个难题,这就是节目所要表现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已有结果或正在产生结果的“昨日新闻”,对此,文字易表述,画面和声音却难以真实地反映,当事人的同期声虽然可以重述历史,但这种重提往事的同期声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和不足,因此新闻资料运用恰当可以使节目更真实、真传神、更有可视性。但从时间上来看,今天即是昨天的延续,也是昨天的累积。据此摄像机可以摄录昨天在今天留下的痕迹,以此来表现背景和主题。获奖作品《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其中在表现两家制药厂因对科技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导致两家企业的市场命运发生了巨变,以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抽象主题时,编导巧妙地用现在进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一内容,齐鲁制药厂节衣缩食,增加对新药开发研制的投入,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而一墙之隔的济南制药厂却悄无生息,使大量科技人员流失,课题流产,实验室大门紧闭,设备破损严重。随着摄像机镜头的运动,人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编导的意图,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践表明,用现在进行时的拍摄手法,运用蒙太奇的剪接手段,在真实的场景内,可以表现经济深度报道节目中所需要的历史背景。
关于经济深度报道的采访形式
市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们收听收看了全省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议,听取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讲话,为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做好我市当前的经济运行工作,下面我讲两个问题:一是科学判断形势,二是抓好措施落实。
一、科学判断形势。全省的经济发展形势,通过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讲话,我们已经非常明确了,那么作为××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我们在全省的位次如何,昨天晚上省统计局连夜把1—2月份各省辖市和158个县市区的13项主要经济指标通报给了我们,根据通报的情况,结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研究,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前经济形势概括起来四句话:“元月低开、二月回升、压力持续、势头良好”。一是“元月低开”。我市1月的主要经济指标不同程度地低于去年同期及全省平均水平,呈现低开态势。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77%,工业用电量增长-13%,其他几项指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形势严峻。二是“二月回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二月份我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明显回升的态势,从这次通报的13项指标看,主要指标有7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市增长85%,省增长21%),在全省排第5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市增长325%,省增长275%)在全省排第6位;实际利用外资(市增长53937%,省增长632%)在全省排第1位;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市增长162%,省增长58%)在全省排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增长20%,省增长193%)在全省排第6位;工业用电量(市增长-38%,省增长-166%)在全省排第7位;全社会用电量(市增长13%,省增长-101%)在全省排第8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正增长。三是“压力持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下行的压力仍在持续,从3月份前20多天各项经济指标的运行情况看,从我市主要行业、主要企业、主要产品和目前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市场销售情况看,仍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如果指挥不当,不能抓住机遇,三月份可能又会出现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下滑局面。四是“势头良好”。整体上看,通过前两个月的努力,我市经济形势已经出现回暖,为我们全年保证10%的增长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中央和省加大了经济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了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扶持力度,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各县(市、区)即将召开两会,主要领导调整基本到位,为我们下一步做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抓好措施落实。形势已经明确,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干好工作、实现目标,关键是抓好措施落实。当前抓好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决战第二季度,努力实现“三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十大措施,结合××实际,我们也要抓好十项措施。
(一)抓好企业服务年活动。要抓好六项工作:1、要落实领导干部分包重点企业、困难企业责任制,市里抓了100户重点企业,要求各县(市、区)政府都抓100家重点企业,领导带头。会后,市发改委、工信局、服务办抓好督导落实,为企业排忧解难。2、要集中征求、汇总企业在当前经济运行中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政府和服务办要认真梳理研究解决,对重点问题要逐个解决。3、要筹备召开银企洽谈会,落实企业需要的资金,月底之前要召开一次银企洽谈会;要积极实施全省的“8113”信贷行动计划,由金融办负责落实和督导。同时,我们要落实对各县(市、区)政府关于对农业贷款风险基金建立的问题;落实对市百户重点企业新增流动资金30%利息补助的政策;3月底之前,落实好市县两级信用担保体系投入运行的措施,金融办负责抓好落实;各级政府分管经济运行的领导、主管部门要采取现场办公会形式,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4、抓紧研究企业改制政策,最近要召开全市企业改制工作会议,请企改办负责落实;5、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支持重点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省里提出要抓好钢铁、煤化工、电解铝、煤炭四大行业的支持措施,我们要把纺织和新能源产业加进去,对六大行业采取一些支持政策。市发改委要认真与省里衔接,结合××实际,制定支持这些行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二)抓好项目带动战略。我市已经召开重点项目会议,要认真抓好落实。首先在建项目抓竣工,其次新上项目抓开工,我市“8155”项目前期工作节点、限时开工的时间、完成投资责任目标要认真进行分解,包括我市159个省市重点项目都要有一位副县级以上干部来分包去抓,争取上半年所有项目要开工,请重点办及时掌握情况,逐月通报项目开工情况。第三谋划项目抓落实。我们新谋划的项目、招商引资的项目、争取国家资金的项目,要紧盯不放,抓项目落地、抓资金的落实、抓好前期工作,特别是已经跟了一段时间的大项目,要紧跟不放,抓好落实。第四继续落实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每周一下午,要召开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市长办公会,研究协调项目推进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五要做好四月份重点项目省、市迎检工作,请有关部门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