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9 02:04: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点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点燃

让地震幸存儿童点燃奥运主火炬

谁来点燃奥运会的主火炬?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网友发起倡议,建议由地震中幸存的孩子完成这一神圣时刻。对此,奥组委有关负责人说:“只要能反映出自强不息的精神,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特色就可以,所以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由地震中的儿童来点燃,也是无可厚非的。”

曾几何时,很多人担心,中国的下一代,那

些伴随着市场经济和电脑、快餐长大的孩子,能否担当起将来建设国家的大任,担心他们不能吃苦耐劳,担心他们心里唯有自己、没有他人……但是,一场大灾难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拥有让人多么自豪的下一代!

是啊,由地震中的儿童来点燃北京奥运会主火炬,无可厚非。

奥运火炬手是传递圣火,传递奥林匹克理想的使者。成为火炬手是一种荣耀。他们将以自己人生故事为圣火增辉,并以高举圣火的形象激励和鼓舞世界。

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孩子都给我们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可乐男孩”的乐观;3岁郎铮吃力的敬礼;瓦砾中女孩勇敢的微笑……地震中幸存的孩子很好地诠释了顽强、毅力和乐观,展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成为火炬手,他们当之无愧。

查看全文

点燃山区教育的希望

邓严秀,一位普通而平凡的山区教师,凭着对山区教育事业的无比执着,30年来,在上犹县社溪镇蓝田村极其偏僻的蒙岗复式教学点,既独自一人担任一、二年级全部课程,又先后甘当800多名山区孩子的“亲妈妈”,连续18年评为县乡“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1999年9月,获得全国首届“烛光奖”和“爱德基金”二等奖;2004年11月,评为赣州市唯一的“全国复式教学优秀教师”。邓严秀说,这一切都为了——

点燃山区教育的希望

师生们说:“当老师如同邓老师这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邓严秀最大的心愿就是“教好每一个孩子”。

9月上旬,我们冒着秋风细雨,坐着摩托车,翻山越岭来到上犹县社溪镇蓝田村蒙岗组邓严秀家,看到的只是几间破旧不堪的泥房、不值几钱的家什,而厅堂里挂着的一块黑板,虽漆已斑驳,却格外引人注目。邓老师的教学生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在1993年蒙岗复式教学点建成之前,她都是在自己家里通过这块黑板,将知识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山里娃娃。

查看全文

点燃信仰的明灯

上高一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学生党校学习班的学习,通过学习党史,我才蓦然发现,八十年前的中国原来真是如此的动荡,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渴求和平和幸福生活的心是如此剧烈。我终于明白,先辈们为什么可以为着“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共产主义信仰而执着追求,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一刻,对于信仰,我理解了。 共产主义信仰犹如沙漠上的一片绿洲,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人民谋幸福”是发自对人民,对祖国最真挚、最浓厚的感情,这一共产主义信仰,曾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前仆后继,奋勇前进……,她如一盏明灯,为中国的大地撕破了延绵万里的黑暗。

“为人民谋幸福”,多少年来一直代代相传,在不同的年代指引着共产党员为人民、为国家而奋斗不息。从共产主义先驱先生在风雨如磐中,将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燃起,到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共产主义信仰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从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为人民谋幸福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佛山人民的骄傲----易新群,用患病的身躯将爱遍洒给山区的孩子。“为人民谋幸福”这盏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照亮了多少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新疆美丽的伊犁盆地,有一个女军官,远离亲人,远离故乡,二十年来将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边疆人民,她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张惠芳。虽然身为一名边塞护士,为了解除边疆人民的身体痛苦,张惠芳在边疆一扎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她与丈夫和孩子分隔两地,为边疆的病人打针喂药,端屎端尿,博大的襟怀在沙漠上筑起了爱心的绿洲。1995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沉重的痛苦压得她泪雨滂沱,然而,一想到党对自己多年的教育,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泪痕未干的她,又披起白大褂,出现在医院的走廊。

这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的确,二十年,并不是一段短暂的岁月。二十年如一日,与战友们一起战斗在远离亲人的边疆,二十年如一日,为边疆的人民重复着那几乎是枯燥无味的工作,没有信仰的激励行吗?正是“为人民谋幸福”这个信仰激励着她二十年来默默地耕耘,正是这盏信仰的明灯照耀着她在边疆的沙漠上筑起了爱心的绿洲。这也仅仅是我们千百万共产党员中的一个平凡的例子,然而,正是在“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照耀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度过了艰难险阻,走过了辉煌的八十年。

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岁月沧桑,如今,强大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作为一名沐浴着党的光辉成长的青少年,我们在缅怀革命先辈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幸福”这一信仰而舍生忘死的同时,“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点燃。我们深知,建设祖国的重任,在不久的将来,将落在我们的肩上,如果祖国是一座大厦,我愿做一名工人,如果祖国是一个花园,我愿做一名园丁,用我小小的身躯,竭尽我的所能为她添砖加瓦,浇水培土。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或许也很苦,但我愿拿着“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执着地走下去。

查看全文

支持由灾区儿童点燃奥运圣火

谁来点燃奥运会的主火炬塔?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网友发起倡议,建议由地震中幸存的孩子完成这一神圣时刻。北京

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也很关心网上评论,但是否会在开幕式上增加默哀内容、由谁来点燃主火炬塔,都无定论,还需研究决定。(5月22日《新京报》)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两个多月后的北京奥运会,都不可能远离眼下的这场地震灾难而去独自精彩了。如果北京奥运会拒绝打上汶川大地震的烙印,不仅会让人难以接受,甚至还会暗弱北京奥运的光芒。如何将汶川大地震很好地融入北京奥运会,尤其是最具情感表达意义的开、闭幕式,想必已经成为北京奥组委积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此刻,网友发起倡议的“由地震中幸存的孩子来点燃奥运主火炬”的建议,无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事实表明,这一建议得到了众多民众的高度赞同。原因也许正在于:孩子是地震浩劫中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同时又代表着美好未来的希望,由地震中幸存的孩子来点燃奥运圣火,不仅象征着奥林匹克带来的幸福与美好,也是对奥林匹克永恒价值观的最好诠释。

奥运圣火以什么方式点燃?由谁来点燃?一直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最令人期待的两个悬念。如果说圣火点燃方式更多是对想象力和科技力的炫耀,那么点火人的选择则更多是在展示这个民族的品格和价值观。正如肯尼迪所说,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让地震中幸存的孩子来点燃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奥运圣火,无疑是对汶川地震遇难同胞表达缅怀的最佳方式之一;它和国旗为公民而降一样,都是在表达我们对生命的尊重——既是对死者的一种告慰,也是对生者的一种激励。

近代奥运会上,让人印象深刻或者说让人倍受感动的点火人有两位:一位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的阪井义则,他生于1945年8月6日,而当天正好是广岛被原子弹袭击的日子;另一位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的拳王阿里,当时他已经身患帕金森氏症,这是奥运史上第一次由一个病人来点燃圣火,颤抖的双手点燃圣火的那一刹那,全世界的人们都为之欢呼。我相信,让汶川大地震中幸存的孩子来点燃北京奥运圣火,同样足以感动整个世界。

查看全文

点燃智慧火花管理论文

[内容]

——李吉林情境教学特色简评

情境教学是以江苏省南通师范二附小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为代表的教学流派。

情境教学“顺乎其(儿童)发展规律,滋润情感的幼芽,点燃智慧的火花,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情境教学以促进儿童整体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

同时,情境教学又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其它学科成果的借鉴。李吉林从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境界说”和外语情景教学中吸取营养,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中觅取理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为理论指导,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平衡、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促进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情境教学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枝奇葩,对于全面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发展儿童的整体素质有着创新意义。

情境教学实验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创设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情境教学有四个特点:形真、情切、意远和理寓其中。创设情境有六种途径: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等等。这里,仅从观察、想象、情感和语言训练几方面论述情境教学的主要特色。

查看全文

教师演讲稿集锦--点燃心灵之火

人活着总要有追求,活得有价值有意义,价值何在?意义何在?生命是可贵的,可贵在使别人活得更美好;生命是有价值的,生命的价值在于对亲爱的祖国作贡献。为此,我执着追求,追求信念希望能点燃心灵之火。

小时候的我的崇高理想,就是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劳动播撒到学生心中,塑造学生优美的心灵。原创:

九七年八月二十七日那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在我脑海记忆中最为深刻。因为这天我背裹着希望来到了鸭子口乡,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热情欢迎和真诚宽待。

我们生活的目的,不在于耀和享受,而在于精神上的充实和事业上的成功。没有战士谁也当不了将军;没有水平,谁也当不了船长;没有各行各业的分工,就不存在国家和民族。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条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为了坚持信念,实现理想,就须孜孜不倦的努力。教师知识长流水,才能对学生灌溉。因此,学习上要执着追求,上下求索。不断的学习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故而不断地自我鞭策,努力努力再努力。

路是人走出来的,不管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道,如果没有经过坎坷曲折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准备吃苦的精神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我相信,我自己胸膛的那团火焰定会熊熊燃烧。

查看全文

谈初中政治学生情感点燃办法

一、调动学生情感,营造和谐课堂

我们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但是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和认知观。我们教师在课堂的言行、情绪都影响着学生。因此,我们首先要控制好情绪,要积极、乐观、亲切地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努力与学生保持平等、民主的状态,如此,学生在课堂才能活跃,才能积极参与,从而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于是,学生便在一种轻松、愉快状态下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学习效果肯定比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要好得多。在政治课上讲解一些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案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如在八年级《思想政治》第六课《拒绝犯罪》一课教学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素材—从中央电视台《法治社会》栏目录制的一个案例播放给大家,这则案例主要内容是: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发生的一起事件:六个九年级的男生在公共场合对一名七年级男生实施敲诈。学生看完短片之后,都有着一定的想法,这不是恶作剧,而是一种违法行为!之后,我让学生谈论,这六名学生为什么敢这么做,我们遭到这样的“恶作剧”应该怎么办?在讨论中学生产生了强烈反响,每个人都积极表达内心的感想。于是,大家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感受较多,这节课的教学非常效果好。

二、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初中思想政治学科中抽象概念较多,某种程度上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如果我们不投入情感,只是照本宣科、划杠杠背条条。那么,学生便没有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更没有学习没有愉悦感。所以,教师必须以饱满、生动的教学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上课可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将一些时事热点融入教学,并且深入浅出互动教学,于是学生不会感觉到枯燥,课堂就“活”起来,而学生能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出积极思考的状态,智力活动也能兴奋起来,于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教师的高度热情也感染着学生,调动着学生情绪,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阅历、以前的知识积淀结合起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我们的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教学活动中不能居高临下、不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提出的不同想法或意见的空间,让他们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师生间沟通便会融治,学生对老师增强信任感,于是,他们就会喜欢我们的政治课堂,对政治学习有兴趣。

三、运用魅力语言,感染学生情感

我们知道教师的专业知识、语言修养和在授课中艺术性语言运用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而对我们较多的老师而言,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忽视魅力语言多学生的感染作用。我认为我们要想让学生情感调动起来,首先我们自己要进入角色,投入真情,用声情并茂地语言激发、感染学生情感;如果我们能把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转变成极具艺术性的有声有情的语言,那么,学生就会喜欢我们的课堂。如在“捍卫国家尊严”这一教学内容讲授时,学到曾经帝国主义在我国领土租界横行霸道的典型:在公园门口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我们教师要表现出义愤填膺又伤心难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与辉煌讲授时,那种兴奋之情、自豪感就应表现出来。如此,我们的语言就更富启发性,更能感染学生并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见,在政治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进行情感体验,如此,学生就有激情和热情来学习我们的思想政治,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能有限推进。

查看全文

中师生点燃勤奋之光演说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点燃勤奋之光》

爱迪生说,世界上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不经过艰苦劳动而得到的,所有取得成绩的人,无一不是勤学为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由此可见,勤学是成功之母。一个人,天资再高,如果不勤奋学习,必干不成大事业;一个人,天资一般,如果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出成果。

我曾经有一位初中同学,进校时成绩十分优秀,在全校第一名,接下来的几周周考他也连连第一,于是他觉得学习太轻松了,他开始沉迷在网吧、游戏厅中。就这样,他的成绩一下子从全班第一降到全班二十几名,经过老师的屡次提醒、教育,但他仍不知悔改,最终不得不辍学回家。导致他的辍学原因是他的天资不高吗?不是。是他的家庭贫困吗?也不是。原因只有一个,他不勤奋学习,导致他的成绩一落千丈,最后不得不退学。

勤学说说容易,做起来很困难,这涉及到恒心、毅力。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清晨三点起来学外语,每天去图书馆,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中,有几次,因没有听见管理员的关馆叫喊声而被反锁在图书馆中,但他毫不介意,仍不倦地回到书堆中。还有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高尔基集蜡读书的故事,这些故事充分说明了只有勤奋、坚持、有毅力,你才会成功。有道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我,只是沧海一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更像那个无知者。但我不因渺小而妄自菲薄,不因无知而自矮三分,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中,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中,我时刻不敢放松我自己,时刻提醒要勤奋学习,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社会变革的年代里,在物欲面前,我要以青春的昂扬,以年少的锐气,坚守勤奋,守住理想;坚守诚信,守住本分;坚守科学,守住信仰;坚守信念,守住精神,以正确的荣辱观为人生指引,用昂扬的锐气在天地间书写一个辉煌的人生!

查看全文

教师点燃青春奉献无悔演讲稿

编者按: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以天下为己任,怀揣一腔热血,齐心协力让民族腾飞。”应该是每位有志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在教育战线上,我只是一名新兵,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也曾经疑惑于自己的选择,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吗?我们办公室的一名女教师,语文备课组组长,丈夫虽不在教育一线,但也在教育系统工作,相比较还是理解教师工作的,平时的家务,孩子的接送。当我登上那讲台,不,应当是舞台,我似乎觉的两侧的紫色帷幕正缓缓的拉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具体材料请详见: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王燕给您们带来最真挚的演讲。题目是《点燃青春,奉献无悔》。

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它可以是桃红柳绿中的温馨漫步或者是时尚的泡吧蹦迪;也可以是充满了期待,志愿求知和斗争的志向,更可以是充满了希望的信心。我们的青春到底是什么模样?曾告诉我们:“必然应该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宇宙。”

“以天下为己任,怀揣一腔热血,齐心协力让民族腾飞。”应该是每位有志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但是,要把平凡的工作变成卓越的事业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甚至现在有的人,在缤纷的经济大潮面前显的坐卧不安,蠢蠢欲动,他们开始嫌弃,君子固穷,淡泊名利的思想。开始艳羡“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气派与享受。在物质诱惑面前,他们似乎忘记了“真水无香,大爱无言”是一种崇高。甚至觉得红烛、园丁、春蚕、铺路石、是一种伤感悲壮的比喻。所以今天我们倡导: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辛勤劳动,是自我牺牲,是服务人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我们人民教师。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具有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必须用新时期的“八荣”来武装自己,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

查看全文

放飞思维、点燃孩子的艺术火花详细内容

纵观当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的正常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来看待教育,弄清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明确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学生。只有内因得到充分的调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下一代。

下面就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孩子们的艺术火花,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

一、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的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之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造呢?

我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告诉我,不知道那里该怎样画。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得出原本的摩托的部件、构造都不明确,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想象吗?那不是闭门造车吗?

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而孩子们还不是艺术家,就像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掌握时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