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21:50: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力信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力信息

电力信息门户思考

企业信息门户(EIP)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两大应用的结合点。它使企业能够释放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使企业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从单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的个人化信息。开通企业信息门户意味着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广的视野与空间。因此对于企业而言,EIP不只是一个IT技术工具,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它将优化供电管理,促进客户优质服务,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一、企业信息门户的概念

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就是采用标准浏览器,如InternetExplorer,提供对企业的Intranet和Extranet的单点访问,使每个人能通过统一界面访问经授权的公司内部和外部信息,从而提高决策水平。

企业信息门户为企业的决策者、客户、供应商、员工和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应用界面,使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想要的信息,它是通过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和应用来支持企业决策和客户选择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将Web技术与企业的运作过程相集成的解决方案,它提供了一个单独的入口来访问信息和应用。一个企业门户通过开放和封闭的网络,提供了数据和信息的传递,如对未组织的信息进行编目和跟踪、过滤互连网上的相关内容,使客户更方便地了解与企业有关的信息。

第二,将存储在公司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文件中的数据转换为可用的信息,并提供快速改变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从而提高生产率。

查看全文

电力信息通信技术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电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对电网的建设逐渐重视和关注,特别是智能电网的建设。而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电力信息通信技术成为了重要的内容。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为信息交互与传输提供了便利,使得我国的电力事业能够不断发展。因此,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探讨,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及科技不断发展,为电力事业带来了新的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有线通讯方式,逐渐取而代之的是无线技术及光纤,同时,智能电网建设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如今,智能电网的建设持续进行,也不断在完善,而在这过程中,电力通信技术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智能电网及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探讨电力通信信息如何正确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之中及其所起的作用。

一、智能电网与电力信息通信

(一)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的主要功能在于整理、搜集和分析信息,这些信息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在输电、配电、发电等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同时,智能电网能够掌控电力系统的运作,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适当进行调整和改进,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二)电力信息通信将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中,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高效性。[1]在电网的运作过程中,例如配电、输电等环节,往往存在一些难以觉察的细节,如果没有对着这些细节加以管控,容易导致电力输送出现问题和障碍,因此,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建设智能电网中所起到的作用

查看全文

电力信息化研究论文

一直被IT厂商热烈追逐的电力信息化市场,似乎没有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而“引爆”,相反在日趋严重的“电荒”背景下显得更加不愠不火。

电网企业忙于应付“电荒”,五大发电集团忙于制定信息化规划,发电企业则由于更换“东家”而暂停了不少信息化项目,只有电力营销信息化在稳步推进。电力信息化市场徘徊不前的“症结”在哪里?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信息化的影响还要持续多久?

本报记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电力信息化市场上五对“矛盾”:先进的自控系统VS滞后的管理系统、复杂的系统VS空白的标准、市场的虚火VS竞争的无序、繁重的任务VS软弱的组织、规划的缺失VS系统的分裂,并由此认为,这五对“矛盾”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产生了电力信息化市场的诸多难题。

先进的自控系统VS滞后的管理系统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郭子明处长(职务核实)说,早在19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21机到17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现在华北电力调度局实时监测华北地区发电企业每台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然后统一调度。相比之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滞后不少。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这样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也处在初级阶段,主要实现了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在实施ERP方面,现在只有浙江电力还在继续坚持由IBM实施的ERP项目外,山东、辽宁、湖北等地的电力公司都暂停了相关的信息化计划。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力信息化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电力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流程,比如设备每10天要检修一次,机组每三个月要大修一次,不论管理体制如何调整,都要按统一的流程进行调度管理,否则就存在安全隐患。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则受管理体制变革的直接影响。从水电部到电力部再到能源部、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今天属于地方,明天属于中央,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电力企业缺乏相对稳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不够。

查看全文

电力信息安全现状及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安全已经融入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针对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指出电力企业目前在信息安全管理以及信息安全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并相应地制定了高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以促进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并推进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电力信息;安全现状;改善策略

电力系统是一个涉及了继电保护、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等方面的大型系统工程。在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信息安全问题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紧密的联系,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能否进行安全生产。

1电力企业存在的主要信息安全管理风险

1.1信息安全体系层面。(1)信息网络结构与边界风险。从信息网络结构方面来看,电力企业面临着核心交换机选型缺乏合理性这一问题,比如,核心交换机属于一台二层交换机,只有充分利用系统才能够有效地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除此之外,绝大部分的电力企业会采用多种形式连接互联网,但是不同的安全域间的网络连接并未采取任何的访问控制措施,导致互联网访问的过程中会面临扫描攻击、非法侵入以及DOS攻击等各种问题。(2)病毒侵害与网络攻击。随着电子邮件系统运用范围地扩大,加快了计算机病毒扩散的速度,各种病毒会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网络面临着计算机病毒入侵的安全风险。现在的网络攻击手法结合了许多技术,多数电力企业虽然安装了防病毒软件,但是这些软件仅仅起到病毒查杀的作用,无法阻止病毒传播。针对网络中传播的蠕虫,虽然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检查出来,但是无法对蠕虫进行彻底地清除。此外,运用补丁管理虽然可以避免蠕虫的感染,但是同样无法实现对蠕虫的查杀。除此之外,在现阶段,企业各个安全产品大多是独立工作,不能对病毒进行系统化地查杀。(3)系统安全风险。就系统安全风险内容来看,它具体指的是下面几点内容:第一,操作系统风险;第二,数据库系统风险,第三,各类运用系统风险。在现阶段,许多电力企业将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主要的操作系统,然而任何操作系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漏洞会给入侵者提供可乘之机,一旦入侵者掌握了管理员权限,必然会对网络系统进行攻击。1.2信息安全管理层面。(1)信息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由于资金不足,许多的电力企业不能及时替换陈旧的操作系统和邮件程序,而入侵者极容易利用内部网络的缺陷来进行攻击。此外,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就会忽视同步升级用户系统。另外,部分电力企业使用开放程度过高的操作系统,由于安全级别低下,加上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就无法实现对黑客与信息炸弹地有效抵御。(2)企业信息管理革新滞后于技术发展。近些年,我国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但是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提升,虽然部分企业采用了最新的业务系统以及管理系统,但是并未及时更新管理模式,以至于无法充分发挥出信息系统的价值。信息安全工作是一项兼具复杂性与系统性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所涉及的知识面十分的广泛。很显然,现阶段的技术人员无法满足新时期电力企业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3)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十分淡薄。目前,许多工作人员不能够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没有拿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网络信息安全的学习之中。此外,大多数电力企业的安全意识淡薄,忽视安全领域的投入,以至于网络信息安全长时间处于封堵漏涮状态。与此同时,绝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对于共用口令、企业内部信息传播以及复制等涉及的安全问题了解不够,给了黑客攻击可乘之机,导致经常出现信息泄露问题,最终影响了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2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对策

查看全文

电力设备监造信息化分析

摘要:电力设备监造过程有着较多的程序及环节存在,而不同环节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存在,某环节中一旦有问题出现,所造成的后果都十分严重,所以就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监控落实于电力设备监造过程中的意义十分关键,是各个环节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本文入手于电力设备监造业务过程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对规范化与信息化在电力设备监造过程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以期推动电力设备监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电力设备监造;规范化;信息化;应用

电力设备监造工作过程主要包含电力设备监造前期资料准备阶段、实施及总结阶段,不论对于何种阶段而言,其对应的操作标准和要求都有所差异,必须以相应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严格开展工作,预防生产中低于标准或不按技术要求生产的情况出现,如此一来才能确保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产品生产,为行业健康、稳定、长效的发展提供保障。对于行业企业而言,规章制度-客户修改第一版是必须存在的,而电力设备监造工作在产品生产中,更是需要规范化、信息化的应用为其质量提供保障。

1电力设备监造业务过程分析

电力设备监造工作过程主要包含电力设备监造准备阶段、实施及总结阶段。其中,电力设备监造资料准备阶段十分关键,主要是由监造大纲编制、监造组织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组建等工作构成。其中,监造组织机构通常包含总监、项目经理、驻场监造代表或项目专工等。设备监造等级的制定是以设备质保等级、规范等级、安全级别和设备制造厂管理水平、业主投资中设备所占比重为根据进行的。而在监造准备阶段中,质量保证体系检查这一项工作十分重要,主要负责对设备监造人员职责权限、问题处理程序的明确,而要想为监造计划的实施提供有效、可靠的保障,就必须针对各个责任人员明确设备监造环节的内容。设备监造实施阶段主要包含编制监造计划与协议、情况通报、过程记录和出厂验收等工作。在设备监造实施过程中,应以“提前策划、预防为主、重在过程、动态控制、持续纠偏”这一原则为根据严格控制过程,需有计划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地实施监造,注重预防工作,提前介入并控制重点及关键点内容,对问题产生的源头进行抑制,过程中对相关标准及技术要求,严格把关,如遇较严重问题应形成监理通知单进行下发,并督促改进及时闭环。设备监造总结阶段则是由监造评估与终止两个环节构成。监造总结阶段内容中,质量控制是十分关键且易被忽视的,应着重进行强调。在完成监造实施工作之后开展监造评估,收集并反馈顾客满意度评价,同时评估各个监造实施关键点的质量,检查所有的监理通知单是否都已经闭环,并形成负面清单。而监造终止则是在完成监造评估之后开展的,是对监造过程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全面性进行检查,同时也负责项目的监造总结。

2电力设备监造过程中规范化的应用分析

查看全文

电力档案信息管理

一、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无论对于整个国家发展,还是企业发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逐步成为组织信息化经营的一部分,而这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也是如此。一般说来,档案信息化是指组织将档案内容与档案管理的相关事项进行数字化处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传输与管理,从而确保档案资源被有效利用,最终实现档案资料的共享性。近几年来,国家对于信息产业的发展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发展的战略。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常受制于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对自身进行信息化的需求,因此长久以来未能进行较为彻底的信息化建设。而在信息化战略这种大背景下,档案对于社会发展及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使得强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显得特别重要。作为无纸化的办公技术,信息化为档案管理带来的不仅是较高的效率,而且也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共享,也将档案的保存从实体的档案库移动到无形的电脑库中。在传统档案管理中,尽管档案的存放都趋于有序化,但无疑也限制了档案管理的灵活性,而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中,通过信息技术的严密逻辑性与快速运算性,为档案管理的有序性中带来了综合化的数据排列与资料输出。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档案的功能

信息化为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与实用性,具体而言,这种功能化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化贯穿于电力企业档案的形成与销毁的整个过程,并能够对相关的档案文件提供有效的事情控制,如文档归类、编辑归档目录等。目前,国家对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规定信息化档案不仅应具备传统档案管理的相关职能,而且也应含有对多种不同类型档案的管理功能,尤其是对虚拟档案的管理功能。信息化的档案在收集档案资料、归类档案资料及编制档案资料的过程中都应致力于将档案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并编制图片、录音、图像等相关文件,对档案资料进行记录。实际上,编制图像及声音的功能也是信息化档案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信息技术运用的主要体现,而这种编制方法不仅能够保障档案管理的形象化,而且可以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信息化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的整个档案管理历程趋于数字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实质上与实际操作中的档案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对实体档案资料的归档之后,也会对应着电子化档案的归档,这种连接是一种无缝连接,从而保证了对实体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可以提升管理的效率,也能够防止档案的遗失。另外,在电力企业的总部也往往会专门组建总的虚拟档案馆,并建构联系多家电力企业的档案网络,从而确保不同部门能够快速获取相应的档案信息,为相关经营操作提供指导。

三、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甚至有些电力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档案的收集、分类、归档、提取等工作依然主要依赖人工完成,而这显然不利于电力企业快速与经济信息化相连接,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总的来说,这些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档案管理的思想理念未能发生实质性的转变。目前对于我国多数电力企业而言,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的概念更多的被理解为将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采用手工方式及计算机模仿技术进行信息档案的监理工作,未能将编制、浏览、获取等工作进行有效整合。这种分离式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仅能算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到具体程序,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其次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设施有待完善。信息化技术是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根本保障。由于我国电力企业实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因此使得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建设比较缺乏。而且在编制相关的软硬件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经验的不足而导致所做成果不适合电力企业采用,最终成为了计算机垃圾,这也浪费了大量的企业资金。另外,不同电力公司的档案管理软件往往并不统一,使得彼此之间交流不善,而且也浪费了资源。

查看全文

电力信息安全监控论文

【摘要】结合当前电网的运行状况,可知电网运行稳定性与电力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密切相关。因此,需要落实好电力信息安全预防工作,提升电力信息安全监控水平,促使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保持电力生产作业高效性。基于此,本文将对电力信息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电力信息安全;监控;安全隐患;电网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电力信息系统服务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电力企业的产业规模。与此同时,随着电力信息系统运行中所承载信息量的不断加大,电力信息安全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监控方法,实现电力信息系统长期运行中的实时监控,确保所有电力信息安全性。

1电力信息安全基本组成架构分析

电力信息安全所关注的是所有电力信息的安全有效性,并严格遵循信息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及可控性原则,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明确电力信息安全基本组成架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多样化需求。当前电力信息安全基本组成架构包括:①电力信息流结构。该结构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各项电力业务的顺利开展,确保了电力信息的安全传递;②性能可靠的电力信息网络结构。通过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配合使用电力信息网络结构的合理设置,可以保障电力信息安全,确保了电力网络结构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③完善的电力信息安全预防与保护体系结构。该结构的设置与不断完善,实现了电力信息系统组成结构的科学划分,为电力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构建要点分析

查看全文

电力信息化研究论文

一直被IT厂商热烈追逐的电力信息化市场,似乎没有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而“引爆”,相反在日趋严重的“电荒”背景下显得更加不愠不火。

电网企业忙于应付“电荒”,五大发电集团忙于制定信息化规划,发电企业则由于更换“东家”而暂停了不少信息化项目,只有电力营销信息化在稳步推进。电力信息化市场徘徊不前的“症结”在哪里?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信息化的影响还要持续多久?

本报记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电力信息化市场上五对“矛盾”:先进的自控系统VS滞后的管理系统、复杂的系统VS空白的标准、市场的虚火VS竞争的无序、繁重的任务VS软弱的组织、规划的缺失VS系统的分裂,并由此认为,这五对“矛盾”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产生了电力信息化市场的诸多难题。

先进的自控系统VS滞后的管理系统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郭子明处长(职务核实)说,早在19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21机到17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现在华北电力调度局实时监测华北地区发电企业每台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然后统一调度。相比之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滞后不少。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这样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也处在初级阶段,主要实现了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在实施ERP方面,现在只有浙江电力还在继续坚持由IBM实施的ERP项目外,山东、辽宁、湖北等地的电力公司都暂停了相关的信息化计划。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力信息化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电力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流程,比如设备每10天要检修一次,机组每三个月要大修一次,不论管理体制如何调整,都要按统一的流程进行调度管理,否则就存在安全隐患。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则受管理体制变革的直接影响。从水电部到电力部再到能源部、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今天属于地方,明天属于中央,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电力企业缺乏相对稳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不够。

查看全文

信息化电力营销论文

1电力企业运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1设备的安全性较低

部分电力企业的安全防范措施滞后,影响了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一些电力营销公司中的某些信息,比如用电合同、营业档案、电费和电价等都关系着用电公司和用电客户的切身利益,一旦信息泄露,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陷入纠纷。因此,安全防范措施必须到位。

1.2缺乏高素质的工作团队

在市场经济的大力推动下,各个电力营销信息化公司都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硬件的投入,但既精通电力营销,又精通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人才较少,这对电力营销信息化公司在筛选职员时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1.3无品牌效应,服务不到位

查看全文

电力营销信息采集现状

智能用电涵盖了双向互动服务技术领域、用电信息采集技术、智能用电服务技术、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智能量测技术,是计算机应用、现代通信、高级量测、控制理论和图形可视化等学科交叉的技术集群。智能用电的建设,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小区/楼宇、智能用电服务系统、用户侧分布式发电及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等智能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的建设[1-2]。通过先进的智能用电技术,将使电力公司营销理念不再完全局限于向用户售电,将实现营销管理的现代化运行和营销业务的智能化应用,在服务上全面向双向互动转变,在营销模式上实现全新变革。对用户用电行为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化。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SG186”信息系统和营销计量、抄表、收费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完整、准确地为“SG186工程”营销业务应用提供电力用户实时用电信息数据,为建立适应市场变化、快速反映客户需求的营销机制,从客户用电信息的源头提供数据支持,为“分时电价、阶梯电价、全面预付费”的营销业务策略的实施提供技术基础,从技术上支持了提升企业集约化、精益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的管理要求。通过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将改变传统的抄表业务模式,实现营业管理从抄表、核算到电费发行的全封闭管理模式的创新。系统支持多种预付费的结算模式降低了电费欠费风险和优质服务风险。系统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快速反应客户需求的互动能力,在智能电网建设框架下,构建智能用电服务体系,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服务,实现智能化营销。为推动双向互动营销、实施更具竞争力的市场营销策略、优化完善营销业务奠定基础,对智能用电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智能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DSM)是指电力供需双方共同对用电市场进行管理,通过技术、经济、行政等手段,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的总称。智能电网的突出作用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灵活地整合和调度需求侧资源,以实现信息和电能的双向互动,为需求侧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智能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营销策略创新。一是变过去主要由政府和电力公司推动实施的需求侧管理局面,转变为引导用户主动参与电力市场活动,实现有效的需求侧响应。二是为需求侧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由过去的行政命令,转变为一体化、直接的控制和响应,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三是为实施各项需求侧管理措施提供了可以验证的效果评价手段。四是拓展了需求侧管理的领域和范围。因此,智能需求侧管理下的电力营销体现出更多的将是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通过电网与用户的双向沟通和互动,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如主动发现和发掘用电客户的节能需求,为客户开展节能诊断服务等。

3.电动汽车及充换电装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