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18:24: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力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力改革对策
一在制度上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1关于国家电力公司:
通过前一个时期的电力改革产生的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已经基本上被四级法人(国家电力公司,网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和县电力公司)五级调度(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和县调)的组织结构所框定,从而再次造成了制度和运行上的困难,形成了法律体制中的多重矛盾。虽然国家电力公司已经脱出了电力部行政框架,却依然行使着大量实际上的管电行政职能,并且还大大拓展了企业,行政和行业的管理职能和投资者权力。这种把国家电力公司推向一个单一的管理机构,与改革的初衷--政企分开和市场化是互相违背的。
总之,国家电力公司如果不能尽早改变自己既不象政府又不象企业,既不象行业管理又不是事业单位的"四不象"状况,必将而且应该被市场所淘汰。当然,不管如何改革国家电力公司,国家对电力的监督和管理是不能削弱的。因为在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环境都是极不完善的,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度时期才能发育完善。在这一过度时期中,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国家的扶植和监督。在撤消国家一级的电力公司这一设想模式下,国家恢复电力管理职能部门不是不可取的。
2关于网集团公司:
现在来看,在国家电力公司存在的前提下,网集团公司的设立首先就违反了《公司法》关于国有独资公司出资人应该是国家授权的机构和部门的规定,实际上是架空了国家一级的电力投资公司,造成了体制上的所有者缺位;其次,集团公司的设立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企业,这就造成了集团内各省公司相互之间以及省公司与网集团公司之间在网权和经营权等等方面的混乱。再次,网集团公司的设立和运行,也与国家关于"省为实体","电网国家管"等基本的办电方针相冲突。当然,我们应该看到网集团公司是先于国家电力公司而成立的,这种"先有''''儿子''''后有''''老子''''"的结果亟待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改造来予以规范和理顺。将网集团公司改组为现有国家电力公司的分公司的作法表面上看似乎可以加快"把国家电力公司建成世界500强"和"减少管理层次",可实际上这样拼凑起来的大型企业从结果上看往往可能出现不是先天不足就是虚胖浮肿,从管理上看,可能是权利的上收和机构的臃肿。此外,在法律程序和政府监管上还有一个更好地协调和理顺的问题。否则,电力改革很难正常进行下去。
电力改革发展思考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在当前兴起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中,我们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
一、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建设学习型组织,力求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有新的提高。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省公司党组十分重视,对全公司学习活动作了专门布置。我们要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做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握精髓,学有所获,使全体员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更深、更透、更懂,真正在理论素养上有新的提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根据实践的不断发展推进和创新,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当前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近几年来新的提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和发展。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经验并上升的理论。对于这些新的理论,我们只有站在创新的角度,与时俱进的角度,才能深刻领会,才能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企业党委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有引导和辅导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学习的责任和义务。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桶水。所以,我们领导干部就要率先实践,身体力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除自己学习外,还要肩负带领公司员工学习的任务。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着重研究解决本企业、本地区供电发展中有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解决本企业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强化对各级干部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的教育,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和事业心,推动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
学以求道,学以立德。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提高职工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的有效形式。为此,我们要抓好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要倡导人人都是才的人才观和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和事学习的学习观,形成企业无人不学、无时不学的学习型企业观;倡导每一个专业技术骨干成为本专业现行技术的专家,先进技术的通家,前瞻技术的知家;提倡每一个员工,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基础上,掌握第二门技术,了解第三门技能,形成公司的学习型人才观;提倡各级领导干部重视战略研究,重视可持续发展,重视对企业总体工作的定向、导航能力的培养,形成公司干部的学习型领导观。企业在新进人员时,要重文凭,更要重学习能力的考核;在中层干部的去留、晋升、提拔上,要把创新力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条件,以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创新力。要全方位抓好职工培训工作,以此保证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培训是全公司各个层面,即公司,县支公司及直属单位,基层班组三个层面,均应全方位抓的一项系统工程,决不仅仅是公司一个层面上的事;是全体员工的事,而决不仅仅是领导的事;是企业各个部门的基本职责,而决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个部门的责任。要在公司形成一个人人抓培训,层层抓培训的氛围。
二、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力求企业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新成就。
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作为—个好的干部,一要干活,二要“干净”,这两条是有针对性的。因为企业要发展,有再好的对策,没有真抓实干的人去落实是不行的。我们要注重企业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真正树立“有为有位、无为挪位”的干部任用机制。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只是上班来下班走,不谋事,不干事,不敢惹人,不敢坚持正确的东西,企业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就不是一个好干部。因此,必须要求各级干部必须全身心的投入,要勤于政事,要在其位谋其政,要形成雷厉风行的作风。除了干活,还有特别关键的一条是“干净”,也就是廉洁,因为腐败现象是广大职工深恶痛绝的,古语讲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从。”没有廉洁这一条,任何干部都站不住脚。当今社会一切向钱看、金钱拜物现象确实有所抬头,但不是一切东西都能拿钱买到,比如:声誉、威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等等。我们要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引导和组织各级干部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强化对权力的监督,要教育干部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思想作风正、工作作风实,生活作风严,“一要干活,二要干净,立党为公,执政为企,真正成为企业员工拥护和信赖的带头人。要引导干部严于律己,任何时侯都是“身教胜于言教”,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对待干部要搞五湖四海,海纳百川。我们搞经济建设,不能在工作中拉帮结派,失去原则,工作中有个密切配合,生活中有个远近,但不能失去原则,盲目适从。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还必须遵循四化标准,即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力求做到精干高效。另外一个方面,为了保护干部,有利于开展工作,今后还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使干部在不同地方不同岗位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以适应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变化的要求。
电力改革与发展经验交流
党的**大报告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的角度,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三句话”的根本要求,这就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句话”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科学概括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为我们在电力实践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落实与时俱进的要求,推进**电力改革与创新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理论、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深刻认识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对于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认识形势与任务,统一思想和行动,加快**电力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落实与时俱进的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坚持在改革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改革的潮流,从电力工业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推进思想观念的创新,更加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计划经济和垄断经营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市场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益意识。要适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继续坚定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改革部署,搞好电力体制改革,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路深化改革,靠改革来激发企业活力,靠发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实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系和经营运作机制,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能力,努力实现管理创新。加快建设学习型企业,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力电网调度自动化、光纤通信网、企业内联网(Intranet)、电力系统的电子商务等建设,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二、落实党的先进性要求,进一步加快电力发展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揭示了“三个代表”的真谛和精髓。“三个代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根本的要求始终是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以及代表作为这种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创造者、实践者、传播者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归根到底是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保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中。
电力改革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电力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继续深化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我们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加强电力执法监管力度,坚定改革信心,坚持改革方向,要抓住当前电力供需形势相对缓和、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的有利时机,加大电力改革推进力度。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安全和稳定的关系,研究和把握各项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设计、科学安排改革的先后次序,在确保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电力改革,让全社会共享电力改革成果。
一、深化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努力探索电力监管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牢固树立并大力践行“监管就是服务”的理念。准确把握监管和市场的边界,找准监管定位,摆正监管位置,进一步增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为电力发展服务、为电力市场主体服务、为电力消费者服务作为监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努力为电力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要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实行依法监管。加强电力监管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形成完备的电力监管法律体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授权开展监管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规范监管行为,做到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要推进监管创新,提高监管工作成效。加强对电力生产、输配、销售以及交易等各个环节的监管,重点研究加强对电网等垄断环节的监管。建立有利于促进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实现科学发展的监管政策体系和市场规则体系,为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贯彻落实电力产业政策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高监管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在继续做好监管报告编制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社会监督的力量,更加注重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电力监管工作成效,为促进电力科学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监管道路。电力监管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国电力监管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克服市场失灵等方面,与西方国家有共同之处。但另一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监管又面临着许多特殊的挑战:一是电力工业的发展阶段不同。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电力需求增长较快,促进电力工业发展、保证电力有效供应在较长时间内始终是我国电力工业最主要的任务。二是监管对象不同。我国电力监管对象以国有企业为主,其法人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三是电力市场还很不完善。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总体上讲我国电力市场刚刚起步,仍处在培育和建设阶段,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电力监管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电力监管模式、套用国外的监管方法和手段,而必须在认真学习、大胆借鉴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把国外的成功经验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监管体制模式和方法手段。
二、加大电力行政执法的几点意见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电力改革背景下营销创新探索
“网厂分开,竞价上网”打破了电力行业的垄断,把电力行业推向了市场的平台上,这表明,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市场化改革阶段,在这一阶段,电力行业改革的其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电力体制。新电力体制的核心是竞争性的电力市场,并由此形成电力工业竞争性的运营机制。
一、引言
在市场平台上的电力行业,去掉了行政角色,作为一个公司来运营,在这种大环境下,电力公司开始关注投资的保值增值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电力营销。由此可见,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如果电力企业的管理不能起到促使售电量的增加、销售收入的增长和销售利润的增加,电力企业的管理就走向死胡同。因此,通过优质服务扩大电力销售,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是电力企业管理的目的。
二、新形势下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
(1)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不准确。新形势下的电力营销没有看成为供电企业的经营核心,而仅仅是作为一个电费回收的职能来定位自己的角色,这势必会弱化电务营销部门的功能,影响企业整体经营效果。
(2)缺乏自主的弹性电价定价制度。电价的变动会直接影响民众的生活,所以国家对电价的控制力度较大,造成电力企业无权对电价作相应的调整,供电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适当的浮动和调节。
公共管理论文:电力改革的困难与对策
公共管理论文
一在法律上遇到的困难及看法:
1根本法与基本法的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对国有企业享有所有权,这就是说国家享有国有资产的绝对权,排他权。但是,我国的《公司法》《民法通则》等一系列基本法和众多的部门法规却又规定公司是独立法人。也就是说公司享有法人的所有权,支配权。作为公司所掌握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到底是国家的?还是公司的?因为这两个所有权都是排他的,都指向同一个标的物。显而易见,根本法与基本法和部门法相冲突,这无疑构成了一个属于经济制度的根本的矛盾。
2国有资产如何实现中的法律矛盾:
国有资产无疑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资产。但全体中国人民不可能都去支配这些财产,于是财产的支配方式自然就会按照现行的两种方式予以实现。一是靠政府去实现。但政府行使的是代表权,因此,不仅与政府的性质相冲突,而且显然又会导致计划经济的再现。另外的方式是靠企业(或公司)去实现,但这又与现代公司的性质相冲突。以上国有资产实现方式本身不仅具有多重矛盾,而且实现的结果必然是倒退到单一的产品经济。
世界电力市场化管理论文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各国多样化的改革实践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去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官员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些新鲜名词像“拆分”、“破碎”、“横切”、“纵切”、“电量现货交易”、“电量期货交易”、“电力库”等纷纷出笼。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电力改革也应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其最终目标是促进电力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
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怎样设计,才是代表电力工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如何对待国外改革的经验方面,大家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是全盘照搬,还是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有选择地借鉴;从国外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中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怎样把电力工业本身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与市场经济的原则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体制改革,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有什么区别;如何处理好打破垄断与发展民族工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关系等等。
近年曾有许多单位对国外电力改革进行过考察,本报从今天起刊发一组文章《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我们的启示》。这是根据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份考察报告整理而成的。希望对关心电力改革的人们有所启发,我们也欢迎大家就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今年2月和4月,为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情况,以及改革后电力立法和电价机制情况,我们先后去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作了一些调查。综观世界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既有降低电价、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经验,也有像美国加州电力危机这样的教训。那么,我们应该从这些国家电力改革的实践中学些什么呢?
结合本国政治经济的实际情况确定改革目标
国外电力市场发展论文
摘要: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力工业改革始于1981年的智利。但是这场改革发展成为一次世界性的改革运动则是在80年代末英国开始电力工业改革之后。
关键词:电力工业改革垂直垄断型多头垄断型市场竞争
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力工业改革始于1981年的智利。但是这场改革发展成为一次世界性的改革运动则是在80年代末英国开始电力工业改革之后。
1世界各国电力改革模式
世界各国电力工业管理模式差异较大,与本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形式等密切相关。归纳起来,大约有下列几种模式:
(1)单一垂直垄断型模式:全国发电、输电、配售电业务全部由一家电力公司经营,多为国家所有制企业,由国家对电力公司经营实行管制,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希腊等国属于这种类型。
电力市场体制改革论文
2002年的电力改革虽然实现了拆分国家电力公司的目标,但事实上,由于电力项目和电价的审批都是在政府有关部门,中国电力垄断的根源是在于行政性垄断。因此,尽管拆分了国家电力公司,但是却仅是"改体不改制"。电力有钱(当然是相对的)、服务不规范不到位显然与垄断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服务质量差,与垄断有着极大关系。长期垄断性质使电力形成“皇帝的姑娘不愁嫁”,“门难进,脸难看”,近几年,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及电力营销观念和措施改变,电力的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在百姓中的形象有了改观,但是没有质的变化。不打破垄断,不改变体制和机制,没有市场竞争,要想将服务水平提高到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和国外电力公司那种水平是很难的。
显而易见,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不但对社会和百姓有利,对电力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利的。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越发明显。因为中国入世以后,开放电力市场是迟早的事。改革电力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不打破电力垄断,就不能建立电力市场;不建立现代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从我们的国情和电力现状看,从打破垄断到建立开放的电力市场,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这与加入世贸后的适应期相差不多,所以打破电力垄断迫在眉睫,决不能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将电力改革放一放。推迟电力改革,将会错失电力可持续发展机遇。
电力现存的问题决不仅仅是个管理问题,说到底还是个体制和机制问题,应该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
有人说电力的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机制和管理方法上的问题。实际上机制和体制是紧密相联的,没有体制的改革,机制创新不可能实现,没有机制创新和新机制的运作,就不可能使体制改革切实到位。怎么能说电力的问题是机制而不是体制的问题呢?实际上这种说法,说到底是要说电力的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管理方法的问题。电力系统的问题大致有:在电力建设方面建设成本过高,成本控制手段落后;在发电方面,电源结构不合理,成本核算过粗,管理有广度无深度;在供电方面,可靠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经营观念淡薄;多产业包袱重,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有人说“这些问题属于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不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是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管理逐步解决的问题”。这样回避电力体制存在问题,显然是不实事求是的。可以这样说,国有企业在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都存在,由于它的自然垄断性,其制约经济发展的弊端更显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电力建设成本高、电源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多经产业竞争力低等问题,绝不仅仅是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个体制问题。电力部门长期以来既是经营企业,又作为政府的行政管电部门,政企不分,电源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的决策都没有完全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有的不是专家集体决策,而是长官意志决定,决策不当,重复建设也不鲜见。电价虽由国家控制制定,但是电价制定的基础和建议权在电力企业,同时电力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偏高,是一个重要的价格制约因素。电力成本高,电价确定的基数就高。电力建设成本和发电、供电成本高,单纯归结为管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电力服务
质量水准低,管理也并非是根本所在。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并没有放松管理和少抓管理,企业整顿、企业升级、创一流企业接连不断地进行,为什么总是不能彻底地解决电力的根本问题?究其原因,体制是根本所在。没有竞争,不愁市场,谁会长年自觉地去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别无分店,没有对手,用户求电力,不养成门难进脸难看的习气那才不正常。所以,在这种体制下,无论你怎么加强管理,都难以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相反,倘若抓住体制和机制创新,能够展开有效竞争,通过加强管理,就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今年2月和4月,为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情况,以及改革后电力立法和电价机制情况,我们先后去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作了一些调查。综观世界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既有降低电价、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经验,也有像美国加州电力危机这样的教训。那么,我们应该从这些国家电力改革的实践中学些什么呢?
电力市场体制改革论文
2002年的电力改革虽然实现了拆分国家电力公司的目标,但事实上,由于电力项目和电价的审批都是在政府有关部门,中国电力垄断的根源是在于行政性垄断。因此,尽管拆分了国家电力公司,但是却仅是"改体不改制"。电力有钱(当然是相对的)、服务不规范不到位显然与垄断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服务质量差,与垄断有着极大关系。长期垄断性质使电力形成“皇帝的姑娘不愁嫁”,“门难进,脸难看”,近几年,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及电力营销观念和措施改变,电力的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在百姓中的形象有了改观,但是没有质的变化。不打破垄断,不改变体制和机制,没有市场竞争,要想将服务水平提高到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和国外电力公司那种水平是很难的。
显而易见,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不但对社会和百姓有利,对电力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利的。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越发明显。因为中国入世以后,开放电力市场是迟早的事。改革电力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不打破电力垄断,就不能建立电力市场;不建立现代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从我们的国情和电力现状看,从打破垄断到建立开放的电力市场,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这与加入世贸后的适应期相差不多,所以打破电力垄断迫在眉睫,决不能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将电力改革放一放。推迟电力改革,将会错失电力可持续发展机遇。
电力现存的问题决不仅仅是个管理问题,说到底还是个体制和机制问题,应该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
有人说电力的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机制和管理方法上的问题。实际上机制和体制是紧密相联的,没有体制的改革,机制创新不可能实现,没有机制创新和新机制的运作,就不可能使体制改革切实到位。怎么能说电力的问题是机制而不是体制的问题呢?实际上这种说法,说到底是要说电力的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管理方法的问题。电力系统的问题大致有:在电力建设方面建设成本过高,成本控制手段落后;在发电方面,电源结构不合理,成本核算过粗,管理有广度无深度;在供电方面,可靠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经营观念淡薄;多产业包袱重,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有人说“这些问题属于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不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是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管理逐步解决的问题”。这样回避电力体制存在问题,显然是不实事求是的。可以这样说,国有企业在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都存在,由于它的自然垄断性,其制约经济发展的弊端更显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电力建设成本高、电源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多经产业竞争力低等问题,绝不仅仅是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个体制问题。电力部门长期以来既是经营企业,又作为政府的行政管电部门,政企不分,电源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的决策都没有完全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有的不是专家集体决策,而是长官意志决定,决策不当,重复建设也不鲜见。电价虽由国家控制制定,但是电价制定的基础和建议权在电力企业,同时电力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偏高,是一个重要的价格制约因素。电力成本高,电价确定的基数就高。电力建设成本和发电、供电成本高,单纯归结为管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电力服务
质量水准低,管理也并非是根本所在。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并没有放松管理和少抓管理,企业整顿、企业升级、创一流企业接连不断地进行,为什么总是不能彻底地解决电力的根本问题?究其原因,体制是根本所在。没有竞争,不愁市场,谁会长年自觉地去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别无分店,没有对手,用户求电力,不养成门难进脸难看的习气那才不正常。所以,在这种体制下,无论你怎么加强管理,都难以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相反,倘若抓住体制和机制创新,能够展开有效竞争,通过加强管理,就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今年2月和4月,为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情况,以及改革后电力立法和电价机制情况,我们先后去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作了一些调查。综观世界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既有降低电价、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经验,也有像美国加州电力危机这样的教训。那么,我们应该从这些国家电力改革的实践中学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