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11:05: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视电影

一、讨论电视电影问题的前提

有一个事实或许能够打开我们的思路,就是电影界的一个新成员——电影频道这几年的发展态势。电影频道是靠国家贷款启动的,也就是负债经营。1996年1月正式开播,第一年就还清了贷款,第二年取得了丰厚的利润,第三年的广告收入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翻。而且这一年多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乃至电影频道在全国媒体利润收入上排名第五。更值得提出的是,位居前四位的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都各自拥有多个频道,而电影频道只有一个频道。这么好的经济效益正是由于电影频道的节目有很高的收视率。根据央视调查,这些年在中央八个频道中,电影频道的收视率始终排名第二。尽管全国有3000多家电视台,上星的电视台已近50家,电视竞争十分激烈,但电影频道的收视率一直平稳地保持在中央八套节目的第2位。电影频道有这么好的广告效益和收视率实在是说明电影光芒四射的魅力仍然强烈地吸引着观众。

为了满足观众对电影欣赏的需求,这几年电影频道一方面每年用一个多亿购买国产影片,买断了建国以来拍摄的几乎所有的国产片,还买了大量的二十至三十年代拍摄的国产片和各类短片。电影频道购买国产影片的电视播映权价格上在国内是力度最大的,为了让广大观众看上当年的优秀电影,曾多次拿出70万以上的高价购买电影的播映权。另方面电影频道不断加大投资拍摄国产影片的力度,仅去年一年就投资4000万与各电影厂联合拍摄了18部电影,从影片部数上看占去年国产片生产总量近五分之一。在今年华表奖获将的十部影片中,电影频道投资拍摄的影片就有四部,占总数近一半。为了丰富节目源,电影频道又开拓了新型态电影……电视电影,年产量在百部左右,而且制作力量主要依靠全国的电影厂家。电影频道以这种方式进一步加强电影厂家的造血功能。一个电视频道开办4年多对电影能有这么高的回报率,是创办者始料未及的,这个事实也是令人深思的。

从世界影视发展史来看,电视比电影的诞生晚40多年,它给世界各国电影业带来过重大的冲击,但它也给电影带来丰厚的利润,这在欧美国家早有经验。美国仰仗好来坞使电影显赫于世,可是在电视的重创下,也曾不得不屈尊向电视台卖老电影片以贴补电影的不足。开始在经济上并没有看到更多的实惠,直到1961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网在黄金段最先推出电影剧场《周六晚间影院》,播放的都是一些新影片,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见此情景,1962年、1965年另外两大电视网美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先后推出自己黄金段的电影剧场,使电影新片在电视上播出形成气候并获得非常好的收视率,一些影片的相对收视率达到了40%-50%,如希区柯克的《鸟》和《乱世佳人》。于是,更多的电影剧场出现了,带来了电视台对电影的极大的需求,电影的电视播映权费也随之大大提高,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桂河桥》的电视播映权竟卖到了300万美元的天价,这一切给美国电影补充了血液,带来了生机。

欧洲电影也走过类似的历程。根据专家的统计数据,法国电影在50年代,影院观众在4亿人次左右,70年代下降到1亿7千万,80年代又下降了50%。巴黎的电影院数目1982年为286家,到1988年就只有187家了。英国50年代、60年代影院上座率很高,但到80年代就有74%的人口不去影院看电影了。西班牙1966年影院观众是4亿人次,到90年代只有8000万人次,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每年都有将近400家影院关闭。欧洲人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切是电视蓬勃发展的结果,开始他们想尽办法维持电影的地位,后来发现虽然影院的电影观众大量流失,但电视台的电影观众却大大增加。西班牙60年代是4亿电影观众,到90年代陡增到32亿电影观众,其中85.5%的观众是通过电视看电影的。电影院在大幅度减少,电视机却在翻倍地增加等事实,使欧洲电影人认识到电影可以在电视上获得更广大的观众群,不但扩大了电影的影响也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如法国电视四台每年播出电影在400部左右,使电影业获得利润上亿美元。

这些历史和事实提示我们的是,电影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影不再仅仅是影院中的电影。我们急需改变传统的电影观念,从新的角度去延伸我们的电影概念,去讨论电影未来的发展。

查看全文

县电网停电预案

一、总则

(一)为了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引起的全县大面积停电事件,最大程度减少大面积停电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所称大面积停电事件是指电力生产因发生重特大事故或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引起连锁反应,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而引起的停电事件。

(三)按照电网停电范围和事故严重程度,将大面积停电分为I级停电事件和Ⅱ级停电事件两个状态等级。

1、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电网进入I级停电事件状态:

查看全文

电影和电视

这些新来源的收入很快就超过了剧场放映的收入。1980年,从剧院发行和放映的收入(包括美国国内和海外)占好莱坞制片厂年收入的76%,但是1990年,这些收入只占好莱坞制片厂年收入的32%。相比之下,同一时期收费电视的收入则从4.8%上升到9%。更富戏剧性的是:录像带的收入则从1%上升到45%(《银幕财经》1993)。(注:见《银幕财经》,“制片厂收入在1993年将成长6.9%”(1993年5月5日,第8—13页)。)因此,当同一时期电影票的收入在美国以及全球呈下降趋势时,这并不意味着电影没有人看了,而只是意味着它更多地出现在小屏幕上。

这意味着,从1895年电影第一次公开放映以来,电影——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录像带上——现在更多地是从家庭的电视机上观看,而不是在剧场里观看。那么,这个变化重要吗?它对于理解当前电影的状况有什么意义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考察一下有关电影和电视的关系发展得越来越紧密的种种分析和辨论,以及考察一下把这种发展看作是有“失”也有“得”的种种观点。

经济

以上分析显示,电影和电视融合的推动力来自于经济的力量。虽然电影和电视常常被看作是有明显区别的(甚至是互相敌对的),但是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复杂的和多变的。威廉姆·拉弗蒂认为:“和传统的认识相反,电影和电视的经济关系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注:见威廉·拉弗蒂的“电影和电视”,载加里·爱杰顿编辑的《共栖中的电影和艺术:参考指南》(纽约,格林伍德出版社,1988)。)他把这种关系一直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好莱坞为了掌握潜在对手的发展,同时探索在剧场放映电视的潜在可能性,就投资于电视、广播和传播网络。但是由于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反对,这些策略没有成功。因为联邦通讯委员会当时就已经担心电影工业中的垄断倾向。后来,在50年代,威廉姆·拉弗蒂将这一时期确定为电影和电视工业终于结成了一种“象征性”的关系。在这一时期,电影制片厂开始把所属的电影资料馆完全对电视业开放,并开始直接为电视制作节目,这促成了60年代早期“电视电影”的出现。

皮特·克雷默认为,好莱坞大制片厂在这样做的同时,采用了一个“双重策略”。(注:见皮特·克雷默的“大银幕的诱惑:电影,电视和好莱坞”,载希尔和麦克罗尼编辑的《大银幕,小屏幕:电影和电视的关系》(卢登,约翰·利贝媒体和卢登大学出版社,1996)。)一方面,好莱坞大制片厂把原有制片厂体制下的生产程序加以改造,使之适应于针对电视观众的常规化生产;在另一方面,它们通过投资于专门的“巨片”(以使用最新的技术、特技,和奇观场面为特征)来探索一种不同于电视电影的“剧场电视”,希望以此继续吸引观众到电影院来。克雷默认为,尽管大制作电影在回收资金上现在也越来越依赖于小屏幕媒体,但是这和它的初衷并没有什么矛盾。因为正是“大片的引诱力”——“电影的壮观和神秘”——为电影和录像带的观众提供了电影的特有魅力。

这种“双重策略”也和变化中的电影消费模式有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比起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鼎盛期,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越来越变成一种“专门的”活动而不是一种经常的活动。观众的社会背景也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到电影院去看电影的观众都是15至24岁的年轻人。对比之下,年龄较大的和社会背景更为多样的观众则通过电视和录像带观看电影。这种观看电影的方式对于他们而言是经常性的和习惯性的。因此,就美国的电视电影而言,有人认为尽管它们在批评界不大受重视,但是它们常常吸引了比影院人数更多的观众。他们还认为:电视上“每周电影”和微型系列电影的巨大观众群可以和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举家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巨大而经常的观众群相媲美。(注:见劳伦斯·贾维克/南茜·斯特里克兰的“电视电影:比想像的更好”(载《美国电影》杂志,1988年12月,第41—43页)。)然而,尽管人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在电视上看各种各样的电影,问题仍然存在。西尔维亚·哈维认为:重要的是不仅要重视花费在观看电影上的时间的“数量”,同时也要重视观看电影的时间的“质量”。(注:见西尔维亚·哈维的“电影是什么?感觉的,抽象的,政治的”,载克里斯托弗·威廉斯编辑的《电影:起源和未来》(伦敦,威斯特明斯特大学出版社,1996)。)这也联系到了电影和电视关系中的另外一些问题。

查看全文

电视电影现状

一、

在60年代,美国的商业电视网还普遍信奉着所谓“最低公分母原则”和“最少抵制原则”,也就是坚持让自己的每一个节目,都要尽可能满足最大多数观众的需要,得到最大多数观众的喜爱,同时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反感和不满。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最初的电视电影很自然地走上轻松娱乐的路子。传统的好莱坞式惊险故事、浪漫故事和喜剧故事,是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电视电影的主流。只是由于这些专门为电视制作的影片预算很低,拍摄周期很短,而且播出时间基本上为90分钟,去掉广告时间只有普通影院电影长度的四分之三左右,因而是些名符其实的小制作,很少有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但从70年代起,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1970年1月,全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一部由百老汇戏剧改编的影片《我亲爱的查理》(MySweetCharlie)。这是一部讲述黑人青年与白人姑娘爱情故事的影片,动作性不强,其封闭式结构也不可能为将来的发展留下什么余地,更重要的是,这种黑白恋爱的内容肯定会引起南方保守的白人观众种族主义情绪的不满。但在经过60年代民权运动和社会大动荡洗礼后的美国社会和美国观众毕竟与以往不同了,全国广播公司在经过再三考虑之后,还是决定上这部片子。结果这部影片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同时创下了很不错的收视率,在不久后还得到了3项艾美奖。《我亲爱的查理》的成功,对以后相当一部分电视电影转向更严肃的题材,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

1971年,美国广播公司在其“每周电影”的栏目中播出了《布里安之歌》(Brian''''sSong),讲述了职业橄榄球运动员布里安·皮科罗和盖尔·赛耶思的故事。与以往的电视电影不同,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和他们的故事是以真实的生活为依据的,据影片的制作者说,这部作品中只有5%是虚构,其余全是事实。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布里安由于身患癌症,在26岁时就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而在一个故事中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情节,在电视节目的传统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尽管由于预算低、工期短(实拍只用了14天)、时长有限(实际时长73分,播出时长90分),这部影片算不上特别精彩,一些内容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还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效果。在电视中播出之后,这部影片后来又被释放到电影院中放映,从而创造了美国影视业一项新的制度: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优秀的电视电影会在电视播出过一段时间后进入影院。尽管从总体来看,这类影片数量不多,也从来没有创造过骄人的票房成绩。

这部影片还在另外两个方面为以后的电视电影提供了模仿的样板。首先是这种以真实事件为依据的故事后来被认为特别适合于电视电影的样式,成为以后许多电视电影的基本题材,这类影片在美国有一个专称,叫作“纪录剧”(docudrama)。其次是讲述生理和精神疾病的故事成为后来电视电影中一种重要的类型,以至于被人们称作是“每周疾病”(diseaseoftheweek)故事。从70年代起,以真实生活为故事基础的电视电影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这种样式的一种主流形态。这些作品在处理真实与虚构的比例时虽然各有不同,但大都以当前的或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或真实事件为核心内容,而且一般都使用原人物的真名实姓。其中既有历史或当代名人的传记,如《约翰·保罗二世教皇》(PopeJohn&nb

sp;PaulⅡ),或是新闻热点人物的故事,如《辛普森的故事》(TheO.J.SimpsonStory);也有描述普通人不平常经历的作品,如讲一位不懂英语的柬埔寨移民小姑娘在几年时间获得英语拼写大奖的《拼写自由的女孩》(TheGirlWhoSpelledFreedom),或是讲真实的强奸并杀害未婚妻案的《加利福尼亚命案》(ADeathinCalifornia)。

查看全文

电力电子电路电场串扰屏蔽方法

摘要:由于电力电子电路运行过程中,寄生电容的不断增加会造成电场串扰问题产生,进而影响电路整体结构的运行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展电力电子电路电场串扰屏蔽方法研究。通过电力电子电路电场串扰噪声频谱特征提取、基于电场串扰噪声频谱特征的屏蔽地线参数设定、屏蔽地线布设方式设计,提出一种全新的屏蔽方法。将该屏蔽方法应用到实例当中证明,方法应用前与方法应用后相比,电力电子电路电场的寄生电容得到有效降低,达到了预期的屏蔽效果。

关键词:电力;电路;屏蔽;串扰;电场;电子

当前,现代电子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电子产品的功率密度不断增加,同时在电路结构当中,其铜线的设置也逐渐变得复杂且繁琐。由于高频率开关的电源在运行的过程中,其电压与时间的微分比值较高,因此其节点造成的电场出现串扰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电路结构的运行质量,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开展了深入的探究,并将如何实现对电场串扰问题的屏蔽作为研究重点。在电压与时间的微分比值较高的节点上,针对采样电路的电场串扰问题,轻度影响会使得电力电子电路的输出控制精度无法得到保障,重度影响则会造成整个电路结构的无法正常启动和运行。当前,针对电场串扰的问题研究,主要可划分为对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抑制等方面[1]。

1电力电子电路电场串扰屏蔽方法设计

1.1电力电子电路电场串扰噪声频谱特征提取

为了避免串扰现象对电力电子电路电场的稳定、安全运行造成影响,本章采用提取串扰噪声频谱特征的方式,对其串扰特性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应明确电路中PCB的高压电流导线属于电场在运行中的直接干扰源,此干扰源会通过电场中相邻导线的电容,对其周边导体、电气、小信号装置的运行产生串扰现象,在此种条件下,干扰源发射信号,敏感导线接收信号,定义电场中两根敏感导线在传输信号与电流时,产生的寄生电容表示为Cp,电场发生干扰后产生的电压表示为u(t),此时,可将敏感导线上的位移电流表示为i,对应i的计算公式如下。i=Cpdu(t)dt(1)当电场中运行的敏感导线存在其他分支电路时,可将电路终端的元件运行产生的二次干扰电流作为有效电流,对其进行信号放大处理,即可实现对电场串扰噪声频谱特征的有效提取[2]。在此过程中,以Boost电路元件为例,需要先按照上述计算公式,对此导体产生的电场进行串扰分析,分析后根据串扰信号,构建一个电场运行高频率波形图,定义波形图中电压的幅度值为U,在此基础上定位前端造成串扰信号的干扰源,根据串扰电压的动静态表现形式,对分支电阻率进行计算。掌握电路中不同分支的电阻率后,对其进行采样,得到电场的分路电阻,将存在异常的电阻作为敏感点。根据现有已知信息,建立一个与电力电子电路电场运行模式相同的干扰电路,根据波形图的表达方式,定义电场中电压值的上升与下降速度均表示为v,按照傅里叶表达方式,对u(t)进行详细表达,表达式如下。(2)式中:T表示为信号占用电路电场运行的空比;C表示为开关打开与关闭状态,当C=1时,表示等效电路处于打开运行状态,当C=0时,表示等效电路处于关闭非运行状态;n表示为开关数量;Φ表示为开关打开频率。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分析电力电子等效电路图,进行C=1状态下,电路干扰噪声的提取,根据噪声值与分析过程,绘制电路电场串扰噪声频谱特征图像,如下图1所示。根据上述图1中所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电路电场串扰信号的上升或下降,会随着频率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频率点为1πtr时,串扰噪声值最大。结合图1中的内容及上述分析得出,在频率点为1πtr时,可实现对电路电场串扰噪声频谱特征的准确提取,基于提取到的内容可为后续屏蔽地线参数设定提供重要依据。

查看全文

电力电子电路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诸多电力电子设备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极大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由于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非常复杂,设计周期往往较长,对电力电子电路的参数修改较为麻烦等缺陷,致使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产品在精度与可靠性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对电力电子电路的I波形与V波形进行波形分析,能够为电力电子电路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的指导,但由于其I波形与V波形较为复杂,这使波形分析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予以改进,而Multisim技术的出现为电力电子电路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为此,本文便基于Multisim技术对电力电子电路的相关优化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Multisim技术;电力电子电路;优化设计

在电力电子电路设计中,波形分析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利用波形分析法能够使人们对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理解,并能够为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波形分析法需要对电力电子电路中的相关部件在电压与电流经过时所产生的波形进行准确画出,设计人员能够根据波形图来对电力电子电路中的相关部件的电压、电流承受上限及各项参数进行计算,以此明确这些元器件的电压定额与电流定额。因此,波形分析法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对电压电流波形进行准确画出。不过,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特别是电路处于临界状态时,波形分析法难以对波形进行准确画出,而这就需要利用试验的方式来对电压波形进行确定,但在试验过程中,实验环境与成本的影响会给波形的测定带来很大困难,这不利于电力电子电路的优化设计。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众多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Multisim软件的应用,对电力电子电路的优化设计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

1Multisim技术概述

Multisim技术是以计算机为载体而研发的一种虚拟软件技术,它能够弥补传统的电力电子电路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电力电子电路设计的科学性与可靠性。采用Multisim软件能够对电力电子电路的功能进行仿真模拟,并为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集成化设计环境,使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仿真分析、功能测试等相关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Multisim软件中包含多达数千个器件模型与虚拟元器件,并且包含了大量的虚拟电子设备,对这些电子设备的操作与设计就仿佛是在真实环境中进行设计一样,进而为设计人员提供了非常全面的分析工具,除此之外,它还能够对设计好的电力电子电路电路进行仿真设计分析,从而有效突破了实验室的客观局限性。

2基于Multisim技术的电力电子电路的优化设计思路

查看全文

电力电子及电源技术论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开关电源

现代电源技术是应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综合自动控制、计算机(微处理器)技术和电磁技术的多学科边缘交又技术。在各种高质量、高效、高可靠性的电源中起关键作用,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

当前,电力电子作为节能、节才、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朝着应用技术高频化、硬件结构模块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电力电子技术将使电源技术更加成熟、经济、实用,实现高效率和高品质用电相结合。

1.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1.1整流器时代

查看全文

电视电影:民族电影的生存方略

电视电影的起点是生存

电视电影这一电影形态在中国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敏锐洞察和果断抉择的结果。其意义在于为中国电影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它的逻辑起点是生存,不是学术。

在视听艺术中,电影一直以老大自居,因为它有百年的资历,新中国建立50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又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艺术创作和管理的体系及观念。电影大师的地位使得它在历次社会变革中坚强而有效地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仅就改革开放以来几次较大的艺术或经济的变革来说,除了80年代中期的电影语言变革在当时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之外,后来80年代末对电影类型化(娱乐性)的探索、90年代初对电影发行放映体制的改革都遇到重重阻力。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80年代中国电视剧兴起,电视台需要大量的制作队伍甚至制作基地,向电影厂频送秋波,当时报刊上已有一些以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研究员马向前为代表,撰写的关于影视合流是世界影视发展的大趋势的文章,而电影厂还是只把拍摄电视剧放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位置,眼看着失去了一次占领电视市场,求得经济文化更大发展的机会。这期间,欧美电影已经或正在经历电视对电影的冲击。美国发生在60、70年代,好莱坞在电视的重创下,也不得不向电视台卖电影以补贴电影经济的不足。欧洲发生在70、80年代,据专家统计,法国在50年代影院观众在4亿人次左右,70年代下降到1亿7千万,80年代又下降了50%;英国50、60年代影院上座率很高,到80年代就有74%的观众不到影院去看电影了;西班牙60年代影院观众是4亿人次,到80年代末只有1亿人次左右。在80年代欧美国家有些已经解决了、有些正在解决影视合作的问题。这些前车之鉴在80年代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依然我行我素。

在这样一个固执的机体内,电视电影何以能破土而出呢?只有四个字:生存需要。

90年代初,在电影局及电影局副局长陆兆亨的大力推动下,在1995年乘中央电影台成立四个有线专业频道的风,中央电视台电视频道开通了。可是电影频道开播的第三年就把建国以来拍摄的近3000部国产电影几乎全播过了,有些播了近10遍。尽管电影频道的收视率在中央电视台的8个频道中一直排行第2,但没有足够的国产电影供播放已经显而易见。这里的原因很简单,电影频道每年电影节目的播出量很大,国家对国产电影与外国电影的播出比例有严格规定:(国产电影)3:(外国电影)1。如果按每天播出1部国产新片来计算,一年至少要制作365部国产新片。这对目前国产电影不到100部的产量无异于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开播的前三年观众已经把电影频道看成是播放老古董的频道。1998年初,笔者当时因负责电影频道节目的总编排,把国产电影片源危机将影响到电影频道的生存危机向领导做汇报,并提出制作电视电影以弥补国产电影片源不足的设想。电影频道领导当机立断,1998年下半年就开始实施拍摄电视电影的计划。1999年春节第一次播出了我们制作的电视电影《岁岁平安》。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标志着一种新形态的电影在中国诞生了,在中国电影界,这应是一个革新,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意义,即使是始作俑者也始料不及。

查看全文

电力电子电源技术分析论文

现代电源技术是应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综合自动控制、计算机(微处理器)技术和电磁技术的多学科边缘交又技术。在各种高质量、高效、高可靠性的电源中起关键作用,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

当前,电力电子作为节能、节才、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朝着应用技术高频化、硬件结构模块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电力电子技术将使电源技术更加成熟、经济、实用,实现高效率和高品质用电相结合。

1.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1.1整流器时代

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内燃机车、地铁机车、城市无轨电车等)和直流传动(轧钢、造纸等)三大领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得以很大发展。当时国内曾经掀起了-股各地大办硅整流器厂的热潮,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制造硅整流器的半导体厂家就是那时的产物。

查看全文

智能电网电力电子技术探讨

摘要:自改革开放至今,已经经历了40个年头,在这40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我国的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供电网路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并且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当中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国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应当与当前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也要融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从根本上提高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效果和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故障解决的效率。该文将以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实际应用为主线,进行简要地分析和描述。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实际应用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国的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化电网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和智能化电网的共同发展。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当今时代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在进行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当中,要想使智能化程度有所体现,应该对电力电子技术进行大力的应用。下文将对此展开一系列的讨论。

1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和技术要点

就智能电网而言,其实质上指的是多种不同的信息技术所组合而成的综合技术,并且在原有的电网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更新和优化。与此同时,还需要对电网系统的实际建设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并且要以此作为宗旨,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目的,从根本上保障和提高整个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在技术要点方面,应该以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基础,全面提高智能电网当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同时也需要符合相应的建设标准。首先应当将污染降到最低,无论是哪种技术的应用,一定不能给自然环境造成负担和污染。不仅如此,在进行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实际的技术指标进行全面仔细地考虑,最大程度地保障建设工作能够完全符合环境要求,同时也应该对各类自然调节和气候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控制。其次,智能电网应该全面实现智能化,无论是技术指标还是在技术诊断方面,都应该全面进行智能化的建设,保证智能电网系统能够实现对运行参数的自动化调整,同时也可以对一些比较常见的电网故障进行自动修复。就智能电网自身而言,要想切实有效地保障和提高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要保证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所谓互动性,不光只是体现在智能电网当中的各个组成技术知识,同时也需要系统在客户端以及服务端之间实现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除了上述的情况之外,在进行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对经济性指标有一个高度的重视。在技术的应用方面,还需要对双面交互式自动控制技术、可再生资源的网络连接运行技术等有一个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应用。

2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