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网络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9:57: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德育网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德育网络

网络德育

一、要以“导”为主,避害趋利

大禹治水运用了“导”的方法,这值得我们借鉴。学校可以建立网络兴趣班开设网络活动课,将素质教育的阵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指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休闲娱乐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让学生从被动的沉溺在营业性的网吧里接受各种信息转为主动的将精力用到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或利用网络学校学习各学科知识,如网上英语沙龙、数理化辅导等等。

另外,通过一些正面的例子,如重庆市一位中学生潜心学习网页制作,后被一公司聘为总经理的事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在在网络上有很多网络知识竞赛,其奖品也十分丰厚,可以鼓励和训练学生参加。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定期举行FLASH设计大赛,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又如建立学校网页,让学生承担部分专栏的网页制作。让孩子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充分地获得成就感。

二、要以“堵”为辅,“堵”术高明

现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主要采取的是一种“缚”的方法,是一种强制性的方法,通过剥夺孩子的权利和自由来限制孩子上网,如不给零用钱,不准出家门,甚至有一位家长为了防止儿子逃出去上网,将自家的防护栏改装成笼子,自己有事外出时就将儿子锁在笼子里。这种方法有较多的弊端:一方面网络的有其进步的作用,禁止孩子上网会使孩子接受不到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孩子这方面知识十分欠缺,使教育没有面向未来,不利于孩子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同时,这种大家长式的作风很难作到以理服人,近乎“残忍”的方式会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民主、平等、诚信的育人氛围的必然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孩子就会与师长更难沟通,就越是要向着反方向发展。其实我们可以借鉴鲧治水的办法—堵,作为“导”的辅助。“堵”表明了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鲜明态度,有利于让孩子不敢越雷池半步;“堵”和“导”是辩证统一的,“堵”好比是防洪的堤坝,“导”好比是畅通的河道,“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导”。但是,“堵”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何堵呢?

首先要堵住恶流的源头,通过健全网络法律的建设,来保证网络的正常秩序,目前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网络法规,网络秩序主要是依靠道德的约束力来维持。作为孩子的师长,除了呼吁加速网络法制的建设外,要利用自己的威信,严正地向孩子申明上网的最基本原则:不准主动地查找、浏览不健康内容,即使被动地收到不健康内容也要做到“非礼勿视”。否则严惩。

查看全文

网络德育体系

(一)创设条件,搭建e时代平台。

在校领导的绝对重视和倾力支持下,网络德育在我校拥有了雄厚的技术支持平台。

其一,建设设备先进的校园网。经过半年多的筹划与实施,我们学校建成了在全市小学中最为先进、完善的多媒体网络语音教室,这间教室于2002年9月被评为天津市联想多媒体网络教室样板间。随着它的建成使我校网络教育的优势更加突出。目前,学校已经配置奔4586计算机106台,设计出了人性化的计算机专用桌椅,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与辐射的接触,为学生提供记录的空间,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我校是和平区首批校园网建设试点校之一,两个校区的光纤连接现已基本搭建完成,光纤速度达到百兆,我们的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均有信息接入点,师生可以通过服务器直接登陆到互联网上。学校还投资3万元,购进了先进的vod视频点播系统,正在逐步向社会推出我们首创的“空中课堂”,它可以使学生在教室、家中和世界每一个地方直接和学校联系在一起,观看到学校的影像教育资料。

其二,我校现正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研究与实验》,实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挑战性。科研领路,使得我们的网络德育工作如虎添翼。

经过不懈努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已在区内小有影响,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单位的热切关注。经过两年来的软硬件建设,我校已奠定了信息化教学的良好基础,组成了一支在信息革命前沿敬业爱岗,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进入了信息化建设的快车道,他们不仅创作出优秀课件,还总结出了很有价值的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经验。

(二)加强宣传走近e时代

查看全文

网络时代德育研讨

近些年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技术就像一个双刃剑,不仅为我国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还为我国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作为我国网络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我们必须要将其建立在继承优良的传统这一个基础上面,深入到网络时代这一个新形势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小学生思想活动最新的特点和最新的情况,深入到以互联网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趋势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要对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进和加强,努力对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方法以及内容、机制进行创新。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加强了学生的道德建设,也已经把小学的德育教育作为了第一件大事来实施,使道德教育能够切实落实到网络时代中,最终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

一、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要对传统道德教育进行思考

虽然当前形势下,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网络时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将传统道德教育放在了首要的中心位置上,对我国的道德教育优良传统发扬和继承,已经成为了实践和探索传统道德教育理论的迫切要求和关键渠道。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理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一直为人们能够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作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理论实践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已经为我们当前的政治思想工作有效的积累起到了一个资源性的作用。因为现代网络社会和人们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社会历史条件这一个差异,我国也就形成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一种文化传统,这一种传统是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东方文化的传统。我国的文化主要将人伦作为根本,注重向内的探求和道德,以便能够形成完善自身、认识自身的一种人文主义传统,所以,我们把整个道德领域作为我们文化体系的一个中心和重心。我国传统观道德理论突出的特点就是进行道德精神的强调。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和统治地位,所以,我国传统观德育理论代表就是儒家的教育观、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我国的古代那些从先秦一直到元明清儒家的学者,都对德育特别重视,将德育放在了教育教学的首要地位。在儒家的学者眼中,一个人才最为重要的素质就是思想品德,拥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是一个人才。本着在网络时代下加强小学道德教育的目的,我国儒家的传统观道德教育理念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道德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孝悌,所谓的孝悌就是对父母要孝顺,对兄长要敬爱,孝悌已经成为了一个人起码的、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一个人只有爱父母和兄长,才能够为整个国家做奉献,爱整个国家和国家的人民,最终才能够为整个社会作贡献。所以,我国传统观道德教育理论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孝悌。

二、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进行良好学习氛围和道德体验环境的创造

众所周知,网络时代小学道德教育本质就是对人生感悟和体验进行了反复强调。在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整个过程都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共同道德体验和共同道德生活的过程。一个人品德发展和形成的基础以及源泉就是道德体验,任何一个人的道德都来自于其自身的道德体验。道德的发展和形成的实现都是在体验活动过程中落实的,所以,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模式事实上就是一种体验式教育的过程。不管是在网络时代下提高道德认知还是陶冶道德情感,不管是培植和信仰道德,还是树立道德理想,都要求我们必须要通过小学生在网络时代下进行自己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完成由外向内转变这一种过程,使其能够真正地成为小学学生个体内在的一种品质。笔者认为,道德的教育是需要良好体验环境的,虽然小学生获得愉快心情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小学德育教师态度以及在这种态度上建立师生感情的联系决定的。然而,小学师生情感的联系主要是来自于教育者的信任和爱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交往,真正教育的关系其实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平等交往的关系。因此,在网络时代下进行小学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道德能力的过程以及传递道德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心情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因为只有人与人在平等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够获取身心满足,体验到幸福、自由以及人生的意义。

三、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要求学校建立严密的德育考核体系

查看全文

网络德育体系

(一)创设条件,搭建e时代平台。

在校领导的绝对重视和倾力支持下,网络德育在我校拥有了雄厚的技术支持平台。

其一,建设设备先进的校园网。经过半年多的筹划与实施,我们学校建成了在全市小学中最为先进、完善的多媒体网络语音教室,这间教室于2002年9月被评为天津市联想多媒体网络教室样板间。随着它的建成使我校网络教育的优势更加突出。目前,学校已经配置奔4586计算机106台,设计出了人性化的计算机专用桌椅,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与辐射的接触,为学生提供记录的空间,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我校是和平区首批校园网建设试点校之一,两个校区的光纤连接现已基本搭建完成,光纤速度达到百兆,我们的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均有信息接入点,师生可以通过服务器直接登陆到互联网上。学校还投资3万元,购进了先进的vod视频点播系统,正在逐步向社会推出我们首创的“空中课堂”,它可以使学生在教室、家中和世界每一个地方直接和学校联系在一起,观看到学校的影像教育资料。

其二,我校现正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研究与实验》,实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挑战性。科研领路,使得我们的网络德育工作如虎添翼。

经过不懈努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已在区内小有影响,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单位的热切关注。经过两年来的软硬件建设,我校已奠定了信息化教学的良好基础,组成了一支在信息革命前沿敬业爱岗,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进入了信息化建设的快车道,他们不仅创作出优秀课件,还总结出了很有价值的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经验。

(二)加强宣传走近e时代

查看全文

网络德育管理途径与策略抉择

一、高校网络德育管理的现状与特点

当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表现出持续加速、多向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其全面渗透的特点广泛地影响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思维、生活、工作方式。同样,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传统高校德育管理模式亦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与池田大作对话时所说:“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份。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1]网络的积极方面可概括为:信息海量、自主性强、传播快捷、预警及时;消极方面可概括为:权威减弱、价值冲突、人格危机、道德失范。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双重作用下,高校德育管理呈现新的特点:一是高校德育管理的时空范围增大。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在校内的某一段时间和某个现实物理空间,而是延伸到人生全程和整个世界。二是高校德育管理过程的互动性增强。“网络世界”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代之以“双向互动”甚至“多向互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平等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三是高校德育管理的手段更加多样。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集图像、文字、声音、速度、效率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内容。四是对德育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更高。当然,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高校德育管理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网络缺少传统媒体的“把关人”,会造成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网络传播缺乏人际面对面的交流,使大学生对网络中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距难以接受;更有少数大学生会利用网络做出对他人造谣、谩骂、侮辱、欺诈等不道德和违法的行为。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网络德育”已经成为高校德育管理的重要支撑点和运行模式。关于“网络德育”的内涵界定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高校网络德育是高校德育管理的延伸和补充。很显然,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背景下,高校德育管理只能与时俱进,因势利导,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保证高校德育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高校网络德育管理的技术路径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里广泛得到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开拓了全新的育人环境,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也对高校德育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1.构建目标—创新管理技术路径。既是构建一个指导性的结构范式,又是构建一种管理技术路径。网络德育管理技术路径具有自身的特性:首先是一种目标管理技术路径。它要求充分借鉴和运用目标管理方法,通过确立目标体系把个人目标与单位目标、部分目标与整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并保持高度一致,促使人们加强自我控制,协调一致地为实现总目标而努力;其次是一种创新型管理技术路径。网络德育管理面对的是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尤其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促进了国际思想文化的交流,为网络德育管理提供了鲜活的思想和事实材料。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运作方式,突破原有的框架和经验模式,改变内容单调、形式刻板、缺乏创意和活力的管理。

2.选择参与—互动管理技术路径。在网络信息时代,虚拟环境下的互动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认可。参与是互动的前提和诱因,发挥学生干部群体作用,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多方位、多层次、多空间地加强家校联系,使家校互动从传统单一的集中形式发展为全程参与、长期关注、共同探讨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教育模式。学校德育管理的“互动”表现为网络型内互动与外互动的统一:内互动包括教师个体与群体的互动、教学双边互动、学生个体与群体互动等;外互动包括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互动,道德主体与道德环境的互动,不同道德教育环境之间的互动等。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德育资源,发挥道德教育的三维空间作用,通过这三维空间的有机互动、相互依托,能帮助青年学生建立起个人的道德体系。这种管理技术路径不受时间限制、内容多样、方法灵活,能激发家长、学生主动参与家长会的兴趣,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氛围,增进家长、教师、学生三方之间的感情和相互理解,从而吸引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督促自己的子女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健康成长,最终达到配合学校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3.探索量化—柔性管理技术路径。互联网上内容的丰富性要求高校德育管理者必须拓展新的载体、采取新的手段。网络既是信息的宝库,又是信息的垃圾场。而大学生正处在学习、成长的高峰期,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尝试欲。同时缺乏社会经验,其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对一些不良信息辨识力差,很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网络内容所吸引。网络自身具有的平等性和互动性,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去接受和传播信息,最重要的是网络本身又具有隐蔽性。青年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隐蔽性的“保护”下,通常会浏览一些如黄色、暴力的内容,这样青年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就逐渐减弱,任由自己去追求刺激和感官的满足,而全然忘记道德和法律。要通过网络,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相互沟通,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德育资源和视野。德育管理的目的在于提升人的德性水平,德育管理的过程应该是充满“爱”的过程。只有人性化的德育管理,才能真正关爱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发展。探索量化—柔性管理技术路径还表现在对传统德育手段的突破和创新上,高校德育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强调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教学方法单一而呆板,缺乏教学活力,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柯尔伯格(Kohlberg.L)明确指出:“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2]该模式混淆了德育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和关系,无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否认学生的主体性,过于重视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乃至把教师的教育作用神化和固化,量化—柔性管理技术路径是高校德育管理创新必然的破解之道。

查看全文

网络环境小学德育研究

摘要:文章阐述了小学德育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工作策略,即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优化德育教学方法,教师加强正面引导,构建良好的家校环境。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德育;法律意识

在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工作方式,工作思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1]。因此,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环境,帮助其开展德育工作,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发现新思路、形成新模式,全面提升德育的实际效果,做好小学德育工作。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作用

(一)小学德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针对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快速发展的国内情况,社会的深刻变革给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正因为如此,加强小学德育工作也成为必要的行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把学生打造成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势在必行[2]。(二)小学德育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小学德育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向学生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培育其新时代民族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切合党的精神理念,是贯彻落实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尤其是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素质化教育理念,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有着积极的作用。(三)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小学德育也有利于学生更好接触社会。学校教学的最终意义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生学习最根本价值也是体现在回归社会、回归家庭以后。小学德育对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帮助极大,因为思想品德的教学只有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情况下才能焕发真正活力,而德育的目的也是要促使学生把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思想理念。

二、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查看全文

院校网络德育的管理形式

网络德育是指学校德育工作者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促使学生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模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方法分析问题,能够简化问题,抽取事物的典型特征,概括其本质,以便于较好地解决问题。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新型的德育管理模式,有自己的本质和特点、构建原则和基本形式。

1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内涵和特性

1.1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内涵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网络德育管理实践而定型的网络德育管理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它是网络德育管理过程中管理理论、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原则、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环境、管理途径和管理目标的某种组合方式。在信息网络社会里,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本阶级在网络上的思想统治,都要千方百计地加强网络思想领域的建设和管理,只是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而已。要加强新时期中国网络德育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作用,吸收和借鉴传统模式中有价值的成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构建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管理模式。网络德育及其管理与网络德育管理模式之间是内容与组织形式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形式是内容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它与内容适合与否,可以促进或阻碍内容的发展。网络德育及其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包含诸多的要素和内容。为了强化对这一重要工作的管理,有必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把复杂的内容组织起来,如果忽视了对各要素的有效组织,往往导致管理中的混乱,影响管理和教育的效果。网络德育管理模式具有预见性、启发性的功能。

1.2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特性构建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既是构建一个指导性的结构范式,又是构建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方法。运用模式化管理,通过选择、抽象、概括等方法,有助于把复杂的管理内容简单化、明晰化,并且能为管理活动提供指导性的、可参照的模型,从而揭示出网络德育管理过程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和矛盾,揭示出网络德育的特点和规律,有效避免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网络德育管理模式应具有如下特性:首先,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一种创新型管理模式。网络德育管理面对的是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尤其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促进了国际思想文化的交流,为网络德育管理提供了鲜活的思想和事实材料。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运作方式,突破原有的框架和经验模式,改变内容单调,形式刻板,缺乏创意和活力的管理;其次,德育管理模式是一种目标管理模式。它要求充分借鉴和运用目标管理方法,通过确立目标体系把个人目标与单位目标,部分目标与整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并保持高度一致,促使人们加强自我控制,协调一致地为实现总目标而努力;再次,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一种政党主导型的管理模式,网络德育部门和管理者都必须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观念;最后,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一种参与型的管理模式。没有群众和整个社会的参与,党的领导就成为一支孤立的力量。

2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对网络德育管理规律的反映,是网络德育管理实践经验的归纳和升华,也有利于按照网络德育管理研究的需要专门研究网络德育管理的某个方面或某种运动形式。网络德育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即阵地资料模式、时时更新模式、参与互动模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和综合模式。

2.1阵地资料模式阵地资料管理模式主要是网上德育理论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存储、检索和传播功能的信息平台,把德育的信息资源,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相关著作、新闻报道、经验介绍等等,通过专门的网络站、网页、栏目或消息报道等形式链接到互联网上,供学生网民浏览、阅读,从而实现德育的目的。网络德育的阵地资料有两种类型:一是指网上德育理论数据库。网上德育理论数据库指的是那些以存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主的数据库,主要有马列主义思想文库、新华社综合信息数据库、中国科学数据库、哲学动态、社科在线、文化中国等。二是一些设有网络教育学院的大学对网络思想政治课程的管理。从管理体制上看,各个学校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来组织管理开展教学活动,成立独立的二级现代远程教育专门学院。试点学校各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模式是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的学院、教学中心两级管理模式。

查看全文

网络学校德育

一、网络给学校德育带工作来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信息具有及时性、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征;对用户来讲,使用时又具有匿名性;再加上青少年心理具有不成熟、不愿承担责任、又好新鲜、追求刺激、自由时髦的特征。所以上网成为青少年学生最为时尚、最合口味的学习娱乐休闲方式。一些学者在青少年网民中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令人担忧:承认自己“曾经”浏览过色情网站的占34.6%,承认"经常"去看有4.9%。其中很多青少年因此而荒废学业,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对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而在对接受调查的人的统计中,90%以上的青少年都是因为缺少外界的有力约束力,再加上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而频繁的去访问色情站点……武汉市公安部门调查显示,进入网吧的以大中小学生为主,约占70%,大专院校周边可达90%,热衷聊天室的占76%,选择玩游戏的占35%,只有不到20%的学生上网是搜索信息或下载软件。因此,我们在分享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的道德法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对中学德育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给中学生带来了自由宣泄的广泛空间,因而容易带来学生人格分裂、道德失范等问题。

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上网已不只是一种时尚,而是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带来巨大社会效能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出严峻挑战。良莠并存的信息对于自制力不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的中学生而言,其影响尤为显著。同时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等特征,言行不直接受道德和纪律法制的约束,很多人容易形成自由放荡、言不符实、崇尚虚无的品性。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社会问题,更不能容忍由于网络社会问题日渐引发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

网络言行随意放纵。调查发现,有18.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的调查显示,6.6%的学生出于“好玩、表现个性”,21.3%的学生是因为“不痛快的时候发泄一下”,22.3%的学生是“别人对我用时我才用”,5.2%的学生是“大家都用我也用”。此外,有6.3%的学生偷看过别人的电子邮件,6.9%的学生私自用过别人的帐号上网。

网络价值观念模糊。在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时,有66.1%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守信”,有55.1%的学生认为在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甚至有13.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对于不文明语言,有22.4%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但是现实中不可以使用”,有10.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有35.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有16.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自使用别人的帐号是不道德的。

查看全文

小议实施网络德育的对策

摘要: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德育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当前网络道德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行这项工作的三个建议,一是要充分利用现实社会德育的资源,进行网络德育;二是要构建良好的网络德育环境;三是加强家庭对青少年上网的监控和引导。

关健词:网络德育对策

网络社会是建立在电子信息网络基础上的“虚拟社会”,它在人类原有的公共活动范围之外缔造了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但它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现实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之上的。网络社会生活是从现实社会中分化出来的,并终将取代部分现实生活的功能,现实社会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因此,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渗透,发生着互动,并在这种互动中孕育和塑造着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模式。然而,没有道德就没有社会生活,网络社会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但它同样需要道德的调节。能否建立一个真正符合人性,使人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道德社会,是网络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体和未来,他们的道德状况关系到网络社会的发展前景。目前网络社会生活日渐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自由地活动于其中。如果网络中充斥着各种谎言、欺诈、盗窃、施放病毒等不道德的行为,其后果是十分可怕的,会侵蚀到网络社会存在的根基。所以,当前进行青少年的网络德育教育,不仅是为了让网络社会成为符合人类共同理想的社会,而且可能造就网络的美好道德前景,这将对现实社会的道德建设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网络社会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历史十分短暂,网络道德建设本身还存在着许多空白点、难点和问题,可以说网络道德并未真正成为成熟完整的道德体系。因此,网络德育更是崭新的有待探索的工作。究竟应该怎样进行,这里提出三项建议,与大家共商。

一、充分利用现实社会德育的资源,进行网络德育

网络德育与现实社会德育是德育工作中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已经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网络德育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目前通过学校德育的正式渠道,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养成发挥直接的作用。

(一)开设专门的网络德育课程,用以提高青少年道德主体意识,加强人文精神,使他们学会价值选择,并促使其在网络社会中的迁移。

查看全文

职校网络德育管理应用

1、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的现状

从我国现有的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网络给职业院校的德育管理所带来的影响存在着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两个不同的方面。从网络给职业院校德育管理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来看,体现在网络所具有的超时空特点拓展了职业院校的德育管理时间与空间,为德育管理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与此同时,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包括网络在线聊天、论坛探讨以及微博等等诸多途径的沟通交流方式;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所具有的特性,增加与其他德育管理工作者的沟通和交流。除此以外,网络所具有的模拟性,能够让教师以模拟实践为基础,培养职业院校学生面临社会所需要的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网络给职业院校德育管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来看,由于网吧以及网络本身存在着管理与疏导不当的情况,使得网络给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一些问题。如网络上所存在的一些包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等消极信息给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观念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使得一些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着价值观自我化等方面的问题。又如一些职业院校的学生长期迷恋网络,不仅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甚至弱化了自身和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甚至出现犯罪行为。总之,网络给职业院校的德育管理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在德育管理中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优化网络德育管理的应用策略团。

2、优化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效用的应用策略

从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效用提升的层面来看,提高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工作的效率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2.1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应贯彻的原则。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中应坚持贯彻针对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引导和监督结合原则以及网上与网下结合原则。这些原则在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需要结合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灵活性的进行应用。以网上与网下结合的原则为例,该原则要求在应用中职业院校网络德育教育的管理者应参与网上活动,准确的掌握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络思想与网络生活实际情况,进而通过针对性原则的应用,达到时效性的目的。

2.2优化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效用具体模式。从现有的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来看,主要有以下具体模式:2.2.1优化以校园网为基础的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平台。职业院校应以自身的校园网为基础,通过将学生的上网需求与网络行为都纳人校园网的方式来优化自身的德育管理[3j。如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在校园网上通过校报专栏、班级论坛以及主题辩论等诸多方式来为网上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交往建立必要的平台。通过这些方式的应用,推广文明理性的网络道德理念,促进健康正确的舆论的形成,进而提高职业院校网络教育管理的效用。2.2.2优化德育课程的设计。在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中,还可以通过优化德育课程设计的方式来提高德育管理的效用。如职业院校可以在德育课程设计中通过课件或者网页等方式的应用,把德育课程本身的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协调,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德育管理的工作水平。2.2.3提高网络信息控制技术的应用。在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中,通过网络信息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对信息的过滤与选择,进而通过技术应用的方式确保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受到网络上非法内容的伤害,进而为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职业院校还可以通过网络舆论危机预警机制的优化来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进而促进德育管理水平的提升。2.2.4提高德育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效用的提高,离不开职业院校德育管理人员的工作。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提高德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网络信息的处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职业院校网络德育管理提高人力资源上的必要保障。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网络德育管理,需要在结合职业院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灵活的网络德育管理策略四。职业院校的网络德育管理本身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不断的优化,进而有效地促进我国职业院校的良胜发展。

查看全文